刘文可[1](2020)在《小儿推拿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慢性咳嗽是儿科常见病,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之一,临床上关于小儿推拿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验证小儿推拿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一:推拿治疗儿童慢性咳嗽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选取推拿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的随机对照试验、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学位及会议论文数据库(Wan Fang)、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所有检索从建库开始截止到2020年1月1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并参照Cochrane系统综述手册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结果为二分类变量用相对危险度(RR)表示,若为连续性变量则用平均差(MD)表示,结果均为95%的置信区间。研究二:小儿推拿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本试验设置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运用小儿推拿疗法,对照组运用中药口服疗法,分别从本院小儿推拿门诊和耳鼻喉科门诊纳入病例。对于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儿,分别记录其治疗前的症状和体征积分,根据其中医证候特征分为肺脾气虚型、肺胃热盛型、痰湿壅盛型三种证型,根据其中医证型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小儿推拿手法或中药方,其中推拿组又因鼻源性和咽喉源性引起的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而取穴手法不同。推拿组患儿每日1次治疗,每周共5次,每次约30分钟,中药组患儿每日一剂汤药,两组均两周为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分别记录两组患儿的症状和体征积分。根据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症状和体征积分计算疗效指数,并根据疗效指数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种结果,计算两组的总有效率。本试验主要结局指标为总有效率,次要结局指标为症状和体征积分,运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一:推拿治疗儿童慢性咳嗽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本研究共纳入10个文献,涉及患儿共691例,男女比例为1.08:1,文献总体质量偏低。与单纯孟鲁司特钠、抗生素、穴位贴敷等治疗相比,在其基础上结合推拿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的总有效率更高(RR 1.18,95%CI 1.09,1.27,P<0.0001,n=5,I2=0%),推拿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中成药、孟鲁司特钠等口服药物治疗(RR 1.14,95%CI 1.03,1.26,P=0.008,n=5,122=22%)。研究二:小儿推拿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本试验共纳入55例患儿,其中推拿组27例,中药组28例,两组均无脱落病例。推拿组中男性20例,女性7例,中药组男性17例,女性11例;推拿组年龄为4.19±1.33,中药组为5.07±1.76;推拿组病程为1.93±1.17,中药组为1.68±1.39;推拿组中肺脾气虚型为4例,肺胃热盛型为15例,痰湿壅盛型为8例,中药组中肺脾气虚型为3例,肺胃热盛型为14例,痰湿壅盛型为11例;推拿组治疗前症状和体征总积分为11.11 ±2.82,中药组为11.36±2.73。通过对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型、治疗前症状和体征总积分的比较,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推拿组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总积分为2.41±2.02,中药组为2.75±2.08,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总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组患儿治疗后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1例,中药组患儿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推拿组总有效率为96.3%,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2.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组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总积分差值为8.70±0.39,中药组为8.61±0.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推拿治疗儿童慢性咳嗽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与常规口服药物治疗相比,总有效率更高。对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儿,小儿推拿能明显降低其症状和体征总积分,在改善症状和体征方面以及总有效率方面与中药疗效相当。小儿推拿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安全有效。
杨孟[2](2020)在《桂芍理肺汤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风痰恋肺型)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桂芍理肺汤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风痰恋肺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02月至2019年0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儿科门诊就诊且符合要求的96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风痰恋肺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而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中药汤剂桂芍理肺汤加减,疗程4周,随访2月。从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咳嗽VAS评分、PC-QOL简化版评分的变化和随访时复发率来评价桂芍理肺汤的临床疗效;从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血常规、肝肾功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来评价桂芍理肺汤的安全性。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6%,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鼻部症状消失时间相当(P>0.05),但治疗组咳嗽、咽部症状消失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咳嗽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均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而两组PC-QOL简化版评分则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幅度比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4)治疗结束后1月、2月随访时,治疗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5)治疗后两组患儿生命体征、血常规、肝肾功无异常改变,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桂芍理肺汤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风痰恋肺型)能够显着提高临床疗效,加快患儿咳嗽、咽部症状缓解,提高患儿及父母的生活质量,降低远期复发率,且安全性较高,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及推广。
刘欢[3](2018)在《辛夷清肺饮加减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痰热内蕴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辛夷清肺饮加减在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痰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将在太原市中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84例符合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痰热内蕴证)且基础疾病伴有鼻窦炎的病理表现,按照鼻窦X线片出片顺序重新编号,按编号的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予辛夷清肺饮加减颗粒剂治疗对照组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希舒美)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一疗程,2个疗程为一个观察单位,2个疗程后可结束观察。结果辛夷清肺饮加减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痰热内蕴证)疗效确切,治疗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6%,高于对照组70.8%,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进行统计学比较,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的咳嗽、喷嚏、鼻后滴漏感和鼾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咳痰、鼻塞、鼻痒、流涕、咽部异物感、体征评分及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后主要症状的消失时间进行统计学比较,治疗组患儿咳嗽和咳痰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儿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RP对比,两组患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RP下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鼻窦X线进行对比,治疗组患儿鼻窦X线无异常征象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夷清肺饮加减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痰热内蕴证)疗效确切,有效控制临床症状,修复了基础疾病的病理改变,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起到了标本兼治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莉,冯蓉,田青,拓明祥[4](2015)在《通窍化痰清窦汤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39例》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通窍化痰清窦汤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鼻窦炎患儿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通窍化痰清窦汤治疗。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有效率为82.0%,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窍化痰清窦汤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疗效显着。
陈国祥[5](2014)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急性鼻窦炎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急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儿童急性鼻窦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克拉霉素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苓白术散颗粒以及自拟中药治疗,观察2组的症状、体征变化,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5%,对照组为81%,2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实验组满意率为90%,对照组满意率为62%,2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2组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经χ2检验,差异有显着性或非常显着性意义(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急性鼻窦炎疗效确切。
刘云亮,张沁铭,李燕芳,戴立青,林秀梅[6](2014)在《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误诊84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的误诊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2012-2013年我科诊治的84例儿童UACS的临床资料。其中,误诊支气管炎54例,慢性咽炎14例,咳嗽变异性哮喘11例,抽动症5例。咳嗽病程2个月到2年。确诊鼻窦炎26例,过敏性鼻炎24例,鼻窦炎合并过敏性鼻炎14例,单纯性鼻炎7例,腺样体炎13例。对鼻窦炎,予鼻喷激素、抗组胺、黏液促排剂、抗感染、鼻腔冲洗;对变应性鼻炎,予鼻喷激素、抗组胺、鼻腔冲洗;对腺样体炎,予鼻喷激素、抗组胺、黏液促排剂、抗感染、鼻腔冲洗;对单纯性鼻炎,予鼻用激素、鼻渊通窍颗粒。结果治疗14d后,总缓解率达86.9%(73/84)。结论 UACS容易误诊,临床医生需加强认识明确诊断后对因治疗,UACS预后良好。
赵玉立[7](2014)在《新疆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新疆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特点,为新疆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参考《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诊断流程,对2011年6月~2013年12月收集的653例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研究,包括主要病因在年龄、民族、过敏原、家族史、环境因素、肺功能等的分布情况。结果:新疆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多为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192例(29.40%)、咳嗽变异性哮喘158例(24.20%)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140例(21.44%)。另外,其他病因163例(24.96%),其中多病因的84例(12.87%),病因不明的5例(0.77%);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在不同年龄段中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150.749,P<0.05)。婴幼儿(0-3岁)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为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87/183,47.54%),学龄前儿童(3-6岁)主要病因为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60/190,31.58%)及咳嗽变异性哮喘(42/190,22.11%),学龄期儿童(6~14岁)主要病因为咳嗽变异性哮喘(100/280,35.71%)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69/280,25.64%);儿童慢性咳嗽主要病因在不同民族中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24.969;P<0.05)。汉族儿童慢性咳嗽主要病因以PIC最多,维吾尔族中则以CVA多见;CVA中吸入过敏原阳性率(121/265,45.66%)、家族过敏史阳性率(79/168,47.02%)、受环境因素影响阳性率(94/152,61.84%)及肺功能异常阳性率(116/163,71.17%)最高。结论:新疆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依次为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同时要注意多病因病例;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中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比不同;具有个人过敏史、家族过敏史、不良外界环境接触史及肺功能异常的患儿更易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
何可玲[8](2002)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型副鼻窦炎84例》文中研究指明
吴紫陆,李静波,蔡纪堂,王俊杰,徐鑫铭[9](2021)在《鼻康复鼻腔透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鼻康复鼻腔透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68例慢性鼻窦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观察组给予鼻康复鼻腔透药疗法,对照组给予通窍鼻炎颗粒+欧龙马滴剂口服,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VAS评分、中医鼻渊症状与体征积分、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等的变化,检测2组患儿治疗前后鼻腔分泌物及血清炎性因子前列腺素D2(PGD2)、白细胞三烯C4(LTC4)、白细胞介素(IL-17、IL-33)、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免疫球蛋白(IgE)的含量。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VAS评分、中医症状及体征积分、鼻窦CT的Lund-Mackay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2组患儿血清及鼻分泌液中PGD2、LTC4、IL-17、IL-33、ECP、IgE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治疗过程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鼻康复鼻腔透药疗法可有效改善慢性鼻窦炎患儿临床症状,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及鼻分泌物中的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卫旭鹏[10](2021)在《小儿推拿配合刮痧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湿热内蕴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小儿推拿配合刮痧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对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优化形成临床诊疗方案、促进小儿推拿配合刮痧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推广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单臂临床研究设计,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招募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儿50例。采用小儿推拿配合刮痧治疗,推拿治疗30min/次,1次/d,5d/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2d;刮痧在每疗程第一天治疗1次,共治疗2次。在治疗前及结束后,选择咳嗽症状量表、中医证候量表、父母咳嗽特异性量表(PC-QOL-8)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统计分析小儿推拿配合刮痧的临床疗效。结果:本临床方案共纳入受试患儿50例,其中有3例脱落,有效病例47例。(1)临床疗效评价:2个疗程的治疗后,临床治愈9例,临床显效24例,临床有效8例,临床无效9例(含脱落3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2%。(2)中医证候积分评价: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相比于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后中医主症咳嗽、咳痰症状均较治疗前有缓解,治疗前后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中医次症鼻塞、流涕、咽部体征、鼾声、食少纳呆、口气、小便、大便、舌象、脉象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3)咳嗽症状量表积分评价: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咳嗽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4)父母咳嗽特异性量表(PC-QOL-8)积分评价: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父母咳嗽特异性量表(PC-QOL-8)积分有明显提升,与治疗前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1)小儿推拿配合刮痧对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湿热内蕴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可达82%。(2)小儿推拿配合刮痧可有效改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儿的咳嗽、咳痰等主要症状,对于患儿流涕、食少纳呆、口气等次要症状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能明显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3)通过本研究证明小儿推拿配合刮痧对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湿热内蕴型)具有明显疗效,且无不良反应,表明小儿推拿配合刮痧疗法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摘要 |
| ABSTRACT |
| 符号说明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 第一节 西医对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认识 |
| 第二节 中医对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认识 |
| 第三节 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治疗 |
| 一、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西医治疗 |
| 二、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
| 三、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 第四节 总结 |
| 参考文献 |
| 前言 |
| 第二章 推拿治疗儿童慢性咳嗽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
|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
| 第二节 结果 |
| 第三节 小结 |
| 第三章 小儿推拿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
| 第一节 研究方案 |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 一、研究资料 |
| 二、推拿组与中药组的基线资料比较 |
| 三、推拿组与中药组的疗效比较 |
| 四、研究结论 |
| 第四章 讨论 |
| 第一节 两个研究的结果分析 |
| 第二节 小儿推拿疗法的作用机理探讨 |
| 一、小儿推拿的作用机理与皮部络脉理论有关 |
| 二、小儿推拿的作用机理与经络气血理论有关 |
| 三、小儿推拿的作用与手法和穴位的性质有关 |
| 第三节 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治疗思路及推拿选穴意义 |
| 一、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分析 |
| 二、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治疗思路 |
| 三、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推拿选穴意义 |
| 第四节 不足与展望 |
| 结语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附录 |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材料与方法 |
| 结果 |
| 讨论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 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综述)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附录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前言 |
| 资料与方法 |
| 研究结果 |
| 讨论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综述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作者简介 |
| 1资料与方法 |
| 2结果 |
| 3讨论 |
| 1 临床资料 |
| 1.1 一般资料 |
| 1.2 诊断标准 |
| 2 治疗方法 |
| 2.1 对照组 |
| 2.2 实验组 |
|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
| 3.1 观察指标 |
| 3.2 统计学方法 |
|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
| 4.1 疗效标准 |
| 4.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
| 4.3 2组满意率比较 |
| 4.4 2组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 |
| 5 讨论 |
| 1 临床资料 |
| 1.1 一般资料: |
| 1.2 辅助检查: |
| 1.3 诊断: |
| 1.4 治疗及结果: |
| 2 讨论 |
| 2.1 UACS容易误诊, 临床医生应加强认识: |
| 2.2 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 UACS仍“有迹可循”: |
| 2.3 电子鼻咽镜是诊断UACS的有力工具: |
| 2.4 确诊原发病后UACS治疗预后好: |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 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研宄内容与方法 |
| 结果 |
| 讨论 |
| 小结 |
| 致谢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
| 参考文献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 导师评阅表 |
| 1 一般资料 |
| 2 治疗方法 |
| 3 疗效标准 |
| 4 治疗结果 |
| 5 讨 论 |
| 1 临床资料 |
| 1.1 一般资料 |
| 1.2 诊断标准 |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 1.3 纳入标准 |
| 1.4 排除标准 |
| 1.5 脱落标准 |
| 2 方法 |
| 2.1 治疗方法 |
|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
| 2.2.1 临床疗效观察 |
| 2.2.2 实验室检测指标 |
| 2.2.3 鼻窦CT疗效评估 |
| 2.2.4 不良反应观察 |
| 2.3 统计学方法 |
| 3 结果 |
| 3.1 2组患儿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
| 3.2 2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鼻渊症状及体征积分比较 |
| 3.3 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
| 3.4 鼻窦CT总体评分比较 |
| 3.5 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
| 3.6 2组患儿治疗前后鼻分泌液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
| 3.7 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及鼻分泌液ECP及IgE表达水平比较 |
| 3.8 2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 |
| 4 讨论 |
| 摘要 |
| ABSTRACT |
| 英文缩略语 |
| 引言 |
| 文献综述 |
| 临床研究 |
| 1 临床资料 |
| 1.1 病例来源 |
| 1.2 诊断标准 |
| 1.3 纳入标准 |
| 1.4 排除标准 |
| 1.5 病例脱落标准及处理 |
| 1.6 病例终止标准及处理 |
| 1.7 病例剔除标准 |
| 2 临床研究方法 |
| 2.1 设计类型 |
| 2.2 样本量估算 |
| 2.3 治疗方案 |
| 2.4 评价指标与评价时点 |
| 2.5 数据统计分析 |
| 3 研究结果 |
| 3.1 一般情况分析 |
| 3.2 临床疗效比较 |
| 3.3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 3.4 父母咳嗽特异性量表(PC-QOL-8)积分比较 |
| 讨论与分析 |
| 1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病机分析 |
| 2 小儿推拿配合刮痧的中医治疗作用 |
| 3 治疗优势分析 |
| 3.1 有效改善患儿症状 |
| 3.2 充分改善中医证候 |
| 3.3 切实提高生活质量 |
| 结论 |
| 1 结论 |
| 2 问题与展望 |
| 本文创新点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致谢 |
|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 个人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