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一例肌无力危象的护理体会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1例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护理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赖丽梅,植亮媚[1](2021)在《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重症肌无力危象是肌无力症状突然加重,出现呼吸肌、吞咽肌进行性无力或麻痹,可危及生命。在我国,发病率约8/100 000~20/100 000,南方地区发病率高于北方,发病年龄集中于20~60岁。其中20~40岁女性发病高于男性,40~60岁男性发病高于女性。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可使危急症状快速缓解,从而脱离危险,大量研究表明血浆置换易产生较多不良反应,很多学者已从不同角度阐述不良反应及处理。本文将血浆置换围术期综述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肌无力不良反应的干预措施。

严玉英[2](2020)在《习练八段锦对重症肌无力ⅡA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运用中医传统运动-健身气功八段锦干预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ⅡA型患者,观察其生存质量、临床症状、握力、运动耐力的改善情况,评价习练八段锦对MG-ⅡA型患者身心康复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丰富非药物手段提高MG患者生存质量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MG-ⅡA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以健康教育干预,实验组在健康教育基础上以习练八段锦进行干预,在入组时、第四周末、第八周末应用重症肌无力15项生存质量评定量表(MG-QOL15)、重症肌无力复合量表(MGC)、握力、6分钟步行试验(6MWT)进行评价,研究此方案对MG患者生存质量、临床症状、握力、运动耐力的影响。结果:(1)一般资料:试验纳入60例患者,最终完成49例,其中实验组23例(脱落7例),对照组26例(脱落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是否有医保、是否做过胸腺手术等基线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衡性良好,具有可比性。(2)主要评价指标:干预前两组患者MG-QOL15评分基线一致(P>0.05)。干预后组内比较,实验组患者MG-QOL15评分与入组时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MG-QOL15评分与入组时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实验组患者MG-QOL15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次要评价指标:干预前两组患者MGC评分、握力、6MWT基线一致(P>0.05)。干预后组内比较,实验组患者MGC评分、握力、6MWT与入组时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MGC评分、握力、6MWT较入组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实验组患者MGC评分、握力、6MW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安全性指标:所有入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1)MG-ⅡA型患者习练八段锦,可以提高其生存质量。(2)MG-ⅡA型患者习练八段锦,可以改善其临床症状、握力、步行能力。(3)MG-ⅡA型患者习练八段锦对其身心康复是有益且安全的,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屈娟娟,骆秀琴,缪殷姝,刘星华[3](2020)在《细节护理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应用细节护理的效果,评估其对改善患者病情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64例重症肌无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后病情改善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8%,低于对照组的2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身体疼痛、生理机能、精神状态和一般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0.63%,高于对照组的65.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能有效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病情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应该效果好。

陈芳,房忠翠[4](2020)在《1例重症肌无力并发肌无力危象患者的护理》文中指出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神经-肌肉接头突触膜上AChR受损引起。主要表现为受累的部分或全身横纹肌极易疲劳,通常在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和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后症状减轻或消失。重症肌无力危象(myasthenic crisis,MC)是指呼吸肌受累时出现的咳嗽无力甚至呼吸困难,需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危象分为3种类型:肌无力危象、反拗危象、胆碱能危象,其中以肌无力危象最为常见。发生MC时,正确、及时地鉴别危象的类型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在病情观察方面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呼吸运动、出汗情况、大小便以及用药后反应,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为医生提供准确的病情变化信息[1]。2018年7月,本科收治1例重症肌无力并发危象患者,行气管切开后使用PB840呼吸机辅助呼吸,通过对患者病情的监测、呼吸机的护理、气道的护理、多重耐药的护理、康复指导等护理措施,采用共情等手段重点加强了患者心理方面的干预,使其能了解疾病、接纳疾病,树立信心和希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吴宝新[5](2020)在《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开展循证护理干预其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能力》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循证护理干预在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本文回顾了2016年12月至2019年3月于某院采取了重症肌无力危象治疗的100例患者资料,将患者分为了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循证护理干预,在患者护理完成后对比组别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概率和病死率均高于观察组,组别间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以对降低患者并发症出现概率,提升患者预后效果,值得推广。

张修铭(Cheung Shou Ming)[6](2019)在《邓铁涛诊治重症肌无力治未病思想及临床用药相关规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治未病”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个方面。本文通过查阅邓铁涛教授关于诊治重症肌无力的学术研究及临床用药经验,介绍其应用在防治重症肌无力的“治未病”思想,以期唤起临床医生重视“治未病”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综合运用中医各种特色疗法防治重症肌无力,突显中医药优势,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疾病复发的风险。方法:1.文献调研法:对邓铁涛的学术思想继承和发扬提出目标、要求,并从自身出发实践。整理出相关医案文献、临床用药相关规律等,再次汇总出邓老“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治未病”思想,并请老师修订、总结。培养出一名合格的中医人才,建立出一套可供借鉴的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传承的模式。2.数据挖掘:收集《邓铁涛医案与研究》和《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医案及验方》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处方等进行研究,从证治方药进行聚类,为重症肌无力中医药治疗规范化、临床推广提供参考依据。并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病例里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证型、治法、方药进行频数统计、对其药物功效进行系统聚类,并发掘药物配伍规律,并作出总结。3.总结:根据邓铁涛教授对于重症肌无力临证思维的运用,在实例中总结其临证思维、用药规律等,验证其“治未病”中治“已病”的思想。成果:邓铁涛教授通过对《黄帝内经》、《兰室秘藏》、《医林改错》等各家学说和养生心得的研究,总结出“重视脾胃、兼顾五脏”的“治未病”中心思想。为验证邓教授在重症肌无力治“已病”中“治脾”和“五脏相关、防治传变”思想,收集了 34位其曾诊治过的患者处方,分析其疗效、用药规律等,证明其有效性。临床统计表明:在已经收录的161份重症肌无力处方中,女性患者比例居多,相同发病的年龄高峰为18岁以下及40岁以上,占到总患者人数的四分之三。以症状分型来讲,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眼肌型和全身型的患者人数最多,共占总人数超过一半。由所用的中药来看,以药物四气可见以温性药为主,占总用药次数的近一半。以药物五味来说,甘味药使用最多,占总用药次数的45%。以药物归经来说,以归脾经的药物为主,归肺、肾、肝、心药物次之。最常用的中药是前12味的黄芪、甘草、白术、升麻、柴胡、何首乌、陈皮、党参、枸杞子、五爪龙、太子参、山茱萸。在各种药对组合中,以脾肾、脾肺或心或肝之兼证治疗用药为主。由此可得出邓老运用“治脾”和“五脏相关、防治传变”指导实践重症肌无力早期防治及诊治的理论及方法,并树立其“治未病”思想,总结其临床用药相关规律,供后人传承及借鉴。结论:通过临床研究表明,邓铁涛教授在重症肌无力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等方面皆有建树。运用邓铁涛的“治脾”和“五脏相关、防治传变”思想在重症肌无力“已病”上行之有效。其“治未病”理论方法能调整人体机能、五脏六腑,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情志明显好转,不易受外邪入侵;对于重症肌无力兼证皆有成效。

刘晓梅[7](2019)在《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开展循证护理干预其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能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探讨开展循证护理干预对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预后能力。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9年3月治疗的40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随机均分参照组20例与研究组20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循证护理干预。分析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且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HAMA评分、HAMD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均明显优于或高于参照组,且P<0.05。结论: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有效预防并发症,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着,可在临床推广及使用。

张蕙[8](2019)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优质护理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重症肌无力患者优质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方法以本科收治的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为例,对其实施优质护理,进行护理体会的总结。结果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免疫抑制治疗期间做好用药护理,开展人性化护理,免疫抑制剂使用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以及副反应观察,加强呼吸机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做好健康指导。结论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加强优质护理,有助于患者机体康复。

刘曼[9](2019)在《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4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命质量。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低于对照组的2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和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在重症肌无力治疗中有重要价值,可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还可改善患者生命质量,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肖晨汐[10](2019)在《穴位注射对重症肌无力危象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于足三里、手三里穴位注射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对重症肌无力危象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从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浅快呼吸指数、APACHE Ⅱ评分、临床绝对评分及相对评分、总有效率等指标进行综合探讨,研究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在重症肌无力危象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住院的50例重症肌无力危象病人平均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单一西医治疗;治疗组予以单一西医治疗联合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记录所有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氧合指数、浅快呼吸指数、APACHEⅡ评分、临床绝对评分和相对评分,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处理情况。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改良Osserman分型、PH值、氧合指数、APACHE Ⅱ评分、临床绝对评分及浅快呼吸指数,两组的基本情况基本一致(P>0.05)。2.呼吸情况及总住院时间: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氧合指数均显着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氧合指数的改善较对照组更佳(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显着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P<0.05)。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浅快呼吸指数显着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浅快呼吸指数改善较对照组更显着(P<0.05)。治疗组总住院时间总体均数低于对照组总住院时间总体均数(P<0.05)。3.APACHEII评分:治疗后两组的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APACHEⅡ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4.绝对评分及相对评分:在治疗后,治疗组各组肌群绝对评分显着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而治疗后对照组上肢疲劳、下肢疲劳、吞咽,咀嚼无力3组肌群临床绝对评分与同组治疗前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余下肌群的绝对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肢肌力、下肢肌力、咀嚼肌的肌力改善较对照组治疗后更显着(P<0).05),其他肌群的肌力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治疗后的差别不明显(P>0.05)。5.总有效率:治疗组较对照组取得更高的临床疗效(P<0.05)。6.安全性评定及不良反应记录:两组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在治疗全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可起到提升患者的氧合指数、浅快呼吸指数,改善肢体乏力、易疲劳性的作用,且可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治疗的总有效率,该药物及注射方式安全性高,值得在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治疗中推广使用。

二、1例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护理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例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
    1.2 饮食指导
    1.3 术前护理
2 治疗中护理
    2.1 严格消毒及核查
    2.2 穿刺置管及管路护理
    2.3 治疗中的观察及护理
3 治疗后护理
    3.1 病情观察
    3.2 拔管后护理
4 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4.1 免疫系统
    4.2 循环系统
    4.3 呼吸系统
    4.4 体液平衡
    4.5 血液系统
5 小结

(2)习练八段锦对重症肌无力ⅡA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MG的研究进展
        1.1.1 MG的概述
        1.1.2 MG的治疗方法
    1.2 祖国医学对MG的研究进展
        1.2.1 祖国医学对MG的认识
        1.2.2 中医药治疗MG
        1.2.3 中医技术治疗MG
    1.3 MG与生存质量
        1.3.1 MG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
        1.3.2 MG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
        1.3.3 MG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价工具
    1.4 MG与运动疗法
        1.4.1 MG的运动状况
        1.4.2 运动康复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1.4.3 中医传统运动在运动康复中的优势
        1.4.4 八段锦影响MG患者生存质量及临床疗效的理论依据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2.1 病例来源
        2.2.2 诊断标准
        2.2.3 临床分型
        2.2.4 纳入标准
        2.2.5 排除标准
        2.2.6 剔除标准
        2.2.7 脱落标准
    2.3 研究方法
        2.3.1 分组方法
        2.3.2 盲法
        2.3.3 科研伦理
        2.3.4 干预方法
        2.3.5 评价指标
    2.4 统计分析
    2.5 干预措施质量控制
    2.6 研究结果
        2.6.1 病例入组及完成情况
        2.6.2 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2.6.3 各观察指标分析
        2.6.4 MG-QOL15 量表各条目分析
        2.6.5 不良事件
第三章 讨论
    3.1 一般资料
    3.2 习练八段锦对MG-ⅡA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3.3 习练八段锦对MG-ⅡA型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
    3.4 习练八段锦对MG-ⅡA型患者握力的影响
    3.5 习练八段锦对MG-ⅡA型患者6MWT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附件

(3)细节护理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方法
        1.2.1 气道护理
        1.2.2用药护理
        1.2.3 并发症护理
        1.2.4 保持良好病房环境
        1.2.5 心理护理
        1.2.6 出院指导
    1.3 观察指标
        1.3.1 并发症发生情况
        1.3.2 病情改善状况
        1.3.3 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2 两组病情改善状况比较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4)1例重症肌无力并发肌无力危象患者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护理
    2.1 密切观察病情
    2.2 使用呼吸机的心理护理
    2.3 口腔护理
    2.4 呼吸道的护理
    2.5 多重耐药的护理
    2.6 撤机时的心理护理
    2.7 康复指导
3 小结

(5)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开展循证护理干预其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概率对比:
    2.2 患者预后效果对比:
3 讨论

(6)邓铁涛诊治重症肌无力治未病思想及临床用药相关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研究
        1.1.1 重症肌无力的流行病学
        1.1.2 西医对重症肌无力的病因、病理的认识
        1.1.3 重症肌无力的危害
        1.1.4 西医的治疗方法
        1.1.5 西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不足之处
    1.2 中医诊治重症肌无力的研究进展
        1.2.1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认识
        1.2.2 中医的病因病机研究
        1.2.3 一般分型和辨证论治
        1.2.4 重症肌无力危象之中医治疗
        1.2.5 现代中医之研究进展
    1.3 邓铁涛对重症肌无力病因病机之认识及诊治
        1.3.1 病因病机之认识
        1.3.2 对重症肌无力之诊治
    1.4 小结
第二章 邓铁涛“治未病”思想指导重症肌无力防治
    2.1 邓铁涛对“治未病”的见解
    2.2 邓铁涛诊治重症肌无力“治未病”的思想理论
    2.3 邓铁涛防治重症肌无力“治未病”实践
        2.3.1 “未病先防”在于“调”
        2.3.2 “已病防变”在于“治”
        2.3.3 “癒后防复”在于“控”
    2.4 邓铁涛诊治重症肌无力“治未病”的价值
第三章 基于中医辅助平台探讨邓铁涛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用药规律
    3.1 临床资料
        3.1.1 纳入标准
        3.1.2 重症肌无力诊断依据及排除标准
        3.1.3 中医的诊断标准、证候分类
        3.1.4 疗效评定
    3.2 研究方法
        3.2.1 处方来源与筛选
        3.2.2 研究工具
        3.2.3 数据的收集及规范化
        3.2.4 数据库的建立
        3.2.5 数据挖掘分析过程
        3.2.6 统计学方法
    3.3 临床资料分析
        3.3.1 性别、年龄构成
        3.3.2 症状分型
        3.3.3 治疗结果
    3.4 研究结果
        3.4.1 频次统计
        3.4.2 四气统计
        3.4.3 五味统计
        3.4.4 归经统计
        3.4.5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组方规律分析
        3.4.6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组方规则分析
        3.4.7 基于熵聚类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3.4.8 药物用量分析
    3.5 讨论
        3.5.1 用药规律探究
        3.5.2 药物性味归经分析
        3.5.3 邓铁涛诊治重症肌无力“已病防变”之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开展循证护理干预其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3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3.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3讨论

(8)重症肌无力患者优质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病例简介
2 护理
    2.1 免疫抑制治疗期间护理
        2.2.1 遵医嘱给药
        2.2.2 人性化护理
    2.3 免疫抑制剂应用后的护理
        2.3.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2.3.2 副作用的观察
        2.3.3 人工通气呼吸机辅助呼吸护理
        2.3.4 个性化心理护理
    2.4 健康指导
        2.4.1 饮食护理
        2.4.2 舒适护理
        2.4.3 肺部感染及呼吸机相关感染的预防
        2.4.4 戒烟酒

(9)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2.3 两组SF-36量表评分比较
3 讨论

(10)穴位注射对重症肌无力危象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研究
    1.1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研究现状
        1.1.1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概念及其认识变迁
        1.1.2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病因
        1.1.3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发病机制
        1.1.4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诊断
        1.1.5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治疗
    1.2 中医学对于重症肌无力危象的认识
        1.2.1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病因
        1.2.2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病机
        1.2.3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中医证型研究
        1.2.4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1.3 穴位注射的研究情况
第2章 临床研究
    2.1 病例来源与选择方法
        2.1.1 病例来源
        2.1.2 病例分组
        2.1.3 诊断标准
        2.1.4 纳入标准
        2.1.5 排除标准
        2.1.6 终止试验标准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3.1 一般情况
        2.3.2 疗效指标
        2.3.3 安全性指标
    2.4 统计方法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病例基线数据比较
        3.1.1 性别统计情况
        3.1.2 年龄统计情况
        3.1.3 病程统计情况
        3.1.4 改良Osserman分型统计情况
        3.1.5 APACHE Ⅱ评分对比
        3.1.6 氧合指数对比
        3.1.7 血液PH值对比
        3.1.8 临床绝对评分对比
        3.1.9 两组治疗前RSBI对比
    3.2 治疗结果
        3.2.1 机械通气时间对比
        3.2.2 治疗前后氧合指数及RSBⅠ对比
        3.2.3 治疗前后APACHE Ⅱ评分对比
        3.2.4 各肌群治疗前后临床绝对评分对比
        3.2.5 临床绝对评分及相对评分对比
        3.2.6 总有效率对比
        3.2.7 总住院时间对比
    3.3 安全性评定及不良反应记录
第4章 讨论
    4.1 关于重症肌无力危象
    4.2 健脾补气法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依据
    4.3 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注射液对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的疗效分析
        4.3.1 黄芪注射液对重症肌无力危象的疗效
        4.3.2 足三里、手三里对重症肌无力危象的疗效
        4.3.3 穴位注射对重症肌无力危象的疗效
    4.4 研究结果分析
        4.4.1 资料基线比较
        4.4.2 呼吸情况及总住院时间结果分析
        4.4.3 APACHE Ⅱ评分结果分析
        4.4.4 治疗前后临床绝对评分及临床相对评分结果分析
        4.4.5 总有效率结果分析
        4.4.6 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分析
    4.5 结论
    4.6 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的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四、1例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护理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进展[J]. 赖丽梅,植亮媚. 中国医药科学, 2021(07)
  • [2]习练八段锦对重症肌无力ⅡA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D]. 严玉英.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细节护理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屈娟娟,骆秀琴,缪殷姝,刘星华. 医学信息, 2020(10)
  • [4]1例重症肌无力并发肌无力危象患者的护理[J]. 陈芳,房忠翠.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0(02)
  • [5]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开展循证护理干预其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能力[J]. 吴宝新. 中国医药指南, 2020(01)
  • [6]邓铁涛诊治重症肌无力治未病思想及临床用药相关规律[D]. 张修铭(Cheung Shou Mi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7]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开展循证护理干预其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能力[J]. 刘晓梅.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16)
  • [8]重症肌无力患者优质护理体会[J]. 张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75)
  • [9]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刘曼. 中国民康医学, 2019(12)
  • [10]穴位注射对重症肌无力危象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观察[D]. 肖晨汐.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重症肌无力论文 邓铁涛论文 对照组论文 循证护理论文 八段锦论文

上一篇:新型单片机DS87C520应用技术研究
下一篇:让输送和装订过程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