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博[1](2020)在《BP制药公司T产品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市场营销相关理论及医药营销理论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希望结合“新医改”的大背景和外部市场环境变化,通过规范深入地研究BP制药公司T产品现阶段的市场营销策略,寻找更适合BP制药公司的更切实可行的营销管理方式和创新模式,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动力,促进企业实践管理能力的提升。本文探讨BP制药公司T产品的营销策略问题重点分为下述几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对BP制药公司的T产品营销现状进行分析。一方面是通过PEST理论对其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则是基于竞争环境分析理论对其行业竞争结构分析。再一方面则是对BP制药公司的T产品营销情况进行了分析,最终通过SWOT理论,确定了营销策略的重点方向。第二部分为BP制药公司T产品营销的STP战略制定。通过上章节的SWOT矩阵分析,进行BP制药公司T产品的STP战略制定。第一步是市场细分,第二步是确定目标市场,第三步则是市场定位,最终确定BP制药公司T产品营销策略的选择。第三部分则是BP制药公司T产品的营销策略。结合营销环境分析及STP市场战略研究,以4PS理论为基础,制定符合T药品的营销策略。最后一部分总结本文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同时提出本文的不足和展望。
周莹[2](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刘婷婷[3](2019)在《中新药业企业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地位的中药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独特的优势。为了让中药产业中各项事务能够有法可依,2017年颁布实施了《中医药法》,使得中医药事业的重要地位,以法律的形式正式明确。同时,伴随着不断提高的国民收入水平,中医药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消费者对于中药疗效和保健功能的认可度也得到不断提升。政策和市场双重利好,使得我国的中医药行业发展势头强劲,新兴中医药企业大量涌现。与此同时,必须要提高中药企业的竞争力,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成长、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了中新药业的竞争力状况并提出了提升竞争力策略。论文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研究背景、意义及方法,以及整篇论文的研究思路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基本方法即PEST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以及国内外中药企业竞争力理论及应用的研究现状。第三部分介绍了中药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中新药业的基本情况和外部竞争环境分析。第四部分以2012-2018年期间的年度报告面板数据为依据,研究中新药业的竞争力。同时,与同为上市公司的行业标杆“北京同仁堂”和同地区的大型中药企业“天士力”作数据对比。结合中药行业的特点及发展现状,从公司规模、经营管理、技术创新、持续发展等五个影响因素对中新药业的企业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从5个维度24个二级指标对三家企业进行综合评分,得出三家企业各个年度的竞争力得分情况。第五部分在第四章的基础上对三家企业的24个指标分别进行全面剖析;第六部分是提升中新药业竞争力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中新药业想要提升企业竞争力就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重视核心技术的开发、掌握和升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资本运用能力,增强资产盈利能力,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树立品牌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同时用中医药过硬的技术和独特的疗效去影响每一位消费者。
赵丹[4](2019)在《中药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分析 ——以中新药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现代人医疗保健意识的提高,人们对中药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近年来中药产业迅速发展,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中药企业也吸引了许多投资者的目光。但现阶段,我国中药行业正面临着行业竞争激烈、产品质量不佳、医药改革动荡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行业内企业的盈利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为了帮助中药企业提高盈利质量,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帮助利益相关者了解中药企业盈利的真实情况,对其盈利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很有必要。在此背景下,论文参考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中药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进行了理论分析,在对影响盈利质量的因素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从盈利质量特征出发,构建了四个层次的盈利质量的评价指标。然后论文选择中新药业作为案例,对影响中新药业盈利质量的内外部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并从现金保障性、盈利稳定性、盈利成长性和盈利安全性四个方面的评价指标出发,通过对中新药业自身的纵向对比和与中药行业上市公司均值的横向对比,对其盈利质量进行了综合定量分析。案例分析结果表明,中新药业盈利的现金保障性和成长性较差,稳定性和安全性一般。在分析了其盈利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后,提出了提高盈利质量的措施,包括完善治理结构、开发产品及市场、提高主业占比、加强现金流管理、重塑品牌形象等五大方面。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改善中药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几点建议。
李耿,李振坤,郭宇博,程煜华,李文珊,刘立营,张秀梅,杨洪军[5](2019)在《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报告(2018版)概要》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我国医药产业生态格局和行业运行规则正在剧变,中药产业面临新的挑战,以临床价值、科学价值为核心的科技创新驱动,成为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推动力。科技竞争力集中体现了中成药产品的临床价值和科学价值,通过科技竞争力评价,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催生行业内生动力。项目组基于公开数据和评价模型,进行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评价,编制《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报告(2018版)》,全景式展示了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概况。本文包含全品类百强榜、非注射百强榜、各省区排行榜第一名、各治疗领域前三名等榜单。具有科技竞争力优势的中药大品种,正成为引领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张鞠华,李海霞,赵志宏[6](2018)在《冠心病急救中成药临床应用的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冠心病急救中成药40余年来快速发展,综述冠心病急救中成药发展及临床应用的进展。
唐玲玲[7](2017)在《哈佛框架下的中新药业财务报表分析》文中指出医药行业在继承传统医药产业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需要逐步发展,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行业不仅是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有关的产业,也是国家战略重要组成部分,在生育、防灾、军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财务分析作为整个财务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和其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根据企业的财务数据,对企业的过去和当下进行评估与分析,从而预测企业的未来。只有精确及时的财务分析,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哈佛分析框架,是通过战略分析为出发点,结合SWOT分析法以及PEST等理论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分析企业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企业的发展方向做出合理的预测。文章分为五章内容: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国外对财务报表分析的研究综述。第二章对财务报表分析的概念进行论述和对有关理论基础的介绍。第三章衔接第二章提出了哈佛分析框架,从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前景分析四个方面依次介绍;接着是对中新药业的基本情况的描述。第四章是文章的核心内容,即是在哈佛分析框架下对中新药业的财务分析。第五章针对第四章中哈佛分析框架下对中新药业进行全面的财务分析后暴露出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改进建议。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本文选取了中新药业作为论文的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以哈佛分析框架为基础,并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综合利用多种分析方式,避免了传统财务分析的弊端,对中新药业对外发布的2012年-2015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全面系统的财务分析,通过进行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报表分析以及前景分析,了解医药行业当前存在的优势和行业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发现公司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在科学的预测上给予公司建设性的建议。
徐佳[8](2016)在《治咳川贝枇杷滴丸广告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医药市场竞争的加剧,广告营销作为企业市场运营中一个重要环节,在企业整体运营体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有大型企业,近年来一直秉承着大品种战略,治咳川贝枇杷滴丸是企业最具代表性的非处方药产品之一,是中新药业品牌的代言,是治咳类药品中的唯一滴丸制剂,具有剂量小、安全性高、起效快、携带方便等优势。但是近年来,由于营销渠道选择的不恰当,徘徊于零售市场和医疗市场之间,同时没有系统有效的广告营销策略加以配合,导致错失了最恰当的发展契机和宝贵的市场份额,在竞争压力下,迫于政策压力,目前又面临着原材料成本上升、费用空间小的窘境,使该产品的发展陷入瓶颈期。本文从治咳川贝枇杷滴丸的营销背景入手,介绍产品的广告营销现状,总结本产品在发展历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应用广告营销的相关理论指导实践,针对相应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改进策略,同时为集团内部其他有发展潜力的产品的营销方案的实施提供参考。
魏芳,胡骥[9](2010)在《中新药业 资源丰富 营销整合继续深入》文中研究说明预计公司主营利润将保持稳定、高速增长,2010年同比增长约40%。2010-2012年的EPS分别为0.80、1.00、1.25元。众多优秀的中药品种和参股资产是公司的核心优势,公司营销改革和医保扩容助力优秀
程亮亮[10](2009)在《中新药业:老龄化推动速效救心丸品种快速增长》文中研究说明经过两年的梳理,目前速效救心丸的价格体系得到有效维护,出厂价格得到逐步回升,在有控制的销售状态下2008年收入依然达到了39529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7%。2009年上半年,该品种实现营业收入27848万元,有机构预计该品种全年收入增长约20% 在针对老年人用药的医药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绪论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 1.1.1 研究背景 |
| 1.1.2 研究意义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 1.2.3 研究综述 |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 1.3.1 研究内容 |
| 1.3.2 研究方法 |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 第二章 营销策略理论基础概述 |
| 2.1 营销环境分析理论 |
| 2.1.1 PEST分析法 |
| 2.1.2 竞争环境分析理论 |
| 2.1.3 SWOT分析法 |
| 2.1.4 波特五力模型 |
| 2.2 营销策略理论 |
| 2.2.1 STP理论 |
| 2.2.2 4P理论 |
| 第三章 BP制药公司T产品营销环境与现状分析 |
| 3.1 BP制药公司及T产品概况 |
| 3.1.1 BP制药公司介绍 |
| 3.1.2 T药品概况 |
| 3.2 BP公司产品营销外部环境分析 |
| 3.2.1 政治环境 |
| 3.2.2 经济环境 |
| 3.2.3 科技环境 |
| 3.2.4 社会环境 |
| 3.3 T产品营销竞争环境分析 |
| 3.3.1 目标市场分析 |
| 3.3.2 替代品分析 |
| 3.3.3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 3.4 BP制药公司T产品营销现状分析 |
| 3.4.1 产品分析 |
| 3.4.2 价格分析 |
| 3.4.3 销售渠道分析 |
| 3.4.4 促销策略分析 |
| 3.5 BP制药公司营销存在的问题 |
| 3.5.1 产品老化现象较严重 |
| 3.5.2 促销广告拉动力不强 |
| 3.5.3 分销渠道推动力不足 |
| 3.5.4 终端展示影响力不大 |
| 3.5.5 学术推广费用过高 |
| 3.5.6 销售人员结构不合理 |
| 第四章 BP制药公司T产品的STP战略制定 |
| 4.1 BP制药公司T产品营销目标 |
| 4.2 BP制药公司T产品STP战略分析 |
| 4.2.1 市场细分 |
| 4.2.2 目标市场选择 |
| 4.2.3 市场定位 |
| 第五章 BP制药公司T产品的营销策略 |
| 5.1 产品策略 |
| 5.1.1 T产品核心策略 |
| 5.1.2 产品延伸价值策略 |
| 5.1.3 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
| 5.2 价格策略 |
| 5.2.1 T产品定价的影响因素 |
| 5.2.2 T产品的定价策略 |
| 5.2.3 T产品价格维护策略 |
| 5.3 渠道策略 |
| 5.3.1 品种渠道选择策略 |
| 5.3.2 渠道客户选择和构建策略 |
| 5.4 促销策略 |
| 5.4.1 学术会议的推广策略 |
| 5.4.2 发展关系营销 |
| 5.4.3 注重责任营销 |
| 5.4.4 主动拜访进行专业性的宣传 |
| 5.4.5 借助互联网的合作推广 |
| 5.5 有形展示策略优化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 6.1 结论 |
| 6.2 展望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致谢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绪论 |
| 1.1 选题缘由 |
| 1.2 研究对象 |
|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
| 1.3.1 研究现状 |
| 1.3.2 研究意义 |
|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 1.4.1 理论基础 |
| 1.4.2 研究方法 |
| 1.5 语料来源 |
|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
|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
| 1.5.3 标题信息处理 |
|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
|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
| 2.1.1 词频统计 |
| 2.1.2 词频分布分析 |
|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
|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
| 3.1 句法结构形式 |
| 3.1.1 单句式结构 |
| 3.1.2 组合式结构 |
| 3.1.3 成分缺省结构 |
| 3.2 句类特点 |
| 3.2.1 陈述句标题 |
| 3.2.2 疑问句标题 |
| 3.2.3 感叹句标题 |
| 3.2.4 祈使句标题 |
|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
| 4.1 引言 |
|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
| 4.2.1 词语修辞 |
| 4.2.2 辞格修辞 |
|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
|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
|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
| 5.2.1 明示行为 |
| 5.2.2 推理过程 |
|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
| 5.3.1 认知语境假设 |
| 5.3.2 语境效果 |
|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
| 第六章 结语 |
|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
|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
|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绪论 |
| 1.1 研究背景 |
| 1.2 研究意义 |
| 1.2.1 理论意义 |
| 1.2.1.1 拓展竞争力评价研究在中药企业的应用 |
| 1.2.1.2 为分析中药企业竞争力提供新视角 |
| 1.2.2 现实意义 |
| 1.2.2.1 为中新药业战略发展提供借鉴 |
| 1.2.2.2 可作为中药企业综合评价的有效参考 |
| 1.3 研究问题 |
| 1.3.1 宏观层面分析中新药业面临的市场环境 |
| 1.3.2 微观层面研究中新药业企业竞争力水平 |
| 1.4 研究方法 |
| 1.5 研究内容 |
| 1.6 研究创新与不足 |
| 1.6.1 本文创新之处 |
| 1.6.2 本文不足之处 |
| 第二章 基本方法与文献综述 |
| 2.1 基本方法 |
| 2.1.1 PEST分析法 |
| 2.1.2 层次分析法 |
| 2.2 文献综述 |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 2.2.2.1 企业竞争力 |
| 2.2.2.2 医药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理论研究 |
| 2.2.2.3 中药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应用研究 |
| 2.3 文献述评 |
| 第三章 中药行业现状与中新药业竞争环境分析 |
| 3.1 中药行业发展现状 |
| 3.1.1 中药行业发展阶段与现状 |
| 3.1.2 影响中药行业发展主要因素 |
| 3.2 中新药业发展现状 |
| 3.3 中新药业竞争环境分析 |
| 3.3.1 政治法律因素 |
| 3.3.2 经济环境因素 |
| 3.3.3 社会文化因素 |
| 3.3.4 科技环境因素 |
| 第四章 中新药业竞争力评价 |
| 4.1 中药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 4.2 构造判断矩阵 |
| 4.3 层次单排序 |
| 4.4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
| 4.5 层次总排序 |
| 4.6 中新药业竞争力评价分析 |
| 4.6.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 4.6.2 构造重要性判断矩阵 |
| 4.6.3 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
| 4.6.4 中新药业竞争力得分评价分析 |
| 4.6.4.1 评分标准 |
| 4.6.4.2 评分结果及分析 |
| 第五章 中新药业竞争力剖析 |
| 5.1 规模能力 |
| 5.1.1 营业收入分析 |
| 5.1.2 核心技术(产品)分析 |
| 5.1.3 净资产分析 |
| 5.1.4 无形资产分析 |
| 5.2 创新能力 |
| 5.2.1 研发投入占总收入比例分析 |
| 5.2.2 国内发明专利数分析 |
| 5.2.3 中药保护品种数分析 |
| 5.3 盈利能力 |
| 5.3.1 总资产报酬率分析 |
| 5.3.2 销售净利润率分析 |
| 5.3.3 股东权益报酬率分析 |
| 5.3.4 主营业务毛利率分析 |
| 5.3.5 成本收入比分析 |
| 5.4 发展能力 |
| 5.4.1 固定资产增长率分析 |
| 5.4.2 税前利润增长率分析 |
| 5.4.3 营业收入增长率分析 |
| 5.4.4 总资产增长率分析 |
| 5.4.5 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分析 |
| 5.4.6 资本平均增长率分析 |
| 5.5 经营能力 |
| 5.5.1 负债股东权益比分析 |
| 5.5.2 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
| 5.5.3 存货周转率分析 |
| 5.5.4 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
| 5.5.5 速动比率分析 |
| 5.5.6 流动比率分析 |
| 第六章 中新药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
| 6.1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
| 6.2 提高企业经营能力及资产管理水平 |
| 6.3 树立品牌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
| 6.4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 7.1 研究结论 |
| 7.2 研究展望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作者简介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绪论 |
|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 一、研究背景 |
| 二、研究目的 |
| 三、研究意义 |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 一、盈利质量评价指标 |
| 二、盈利质量的影响因素 |
| 三、提高盈利质量的措施 |
| 四、文献评述 |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 一、研究内容 |
| 二、解决的主要问题 |
| 三、研究方法 |
| 四、研究路线 |
| 五、创新与不足 |
| 第二章 中药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理论分析 |
| 第一节 盈利质量相关概念 |
| 一、盈利质量的概念 |
| 二、盈利质量的特征 |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 一、会计目标理论 |
|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
| 三、权变理论 |
| 第三节 中药行业简介 |
| 一、中药行业的基本情况 |
| 二、中药行业的特征 |
| 第四节 中药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 |
| 一、影响因素 |
| 二、评价指标 |
| 第三章 中新药业盈利质量的案例分析 |
| 第一节 中新药业基本情况 |
| 第二节 中新药业盈利质量的影响因素 |
| 一、外部影响因素 |
| 二、内部影响因素 |
| 第三节 中新药业盈利质量的评价指标 |
| 一、现金保障性指标 |
| 二、盈利稳定性指标 |
| 三、盈利成长性指标 |
| 四、盈利安全性指标 |
| 第四节 中新药业盈利质量评价指标与同行业对比 |
| 一、现金保障性指标 |
| 二、盈利稳定性指标 |
| 三、盈利成长性指标 |
| 四、盈利安全性指标 |
| 第五节 提高中新药业盈利质量的建议 |
| 一、完善治理结构,以求相互制约 |
| 二、开发产品及市场,以获得持续经营 |
| 三、提高主业占比,以保持业绩稳定 |
| 四、加强现金流管理,以降低经营风险 |
| 五、重塑品牌形象,以谋求长久发展 |
| 第四章 结论与启示 |
| 第一节 结论 |
| 第二节 对中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启示 |
| 参考文献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 致谢 |
| 1 中成药科技竞争力评价策略 |
| 2 遴选入围中药大品种 |
| 2.1 入围产品遴选过程及规则 |
| 2.2 入围中药大品种情况 |
| 3 科技竞争力评估模型与方法 |
| 3.1 评价总体原则 |
| 3.1.1 评价指标遴选原则 |
| 3.1.2 数据来源 |
| 3.1.3 时间范围 |
| 3.2 评价指标体系 |
| 3.2.1 科研项目 |
| 3.2.2 期刊论文 |
| 3.2.3 发明专利 |
| 3.2.4 科技奖励 |
| 3.2.5 临床证据 |
| 3.2.6 国际注册 |
| 3.2.7 质量标准 |
| 3.2.8 中药品种保护 |
| 3.2.9 核减指标 |
| 3.3 指标权重 |
| 3.3.1 调研方法 |
| 3.3.2 调研形式 |
| 3.3.3 调研结果 |
| 3.4 科技因子 |
| 4 科技竞争力评价结果 |
| 4.1 纳入评估产品概貌 |
| 4.1.1 区域分布情况 |
| 4.1.2 治疗领域分布 |
| 4.1.3 中成药产品科技因子分布区间 |
| 4.2 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榜单 (2018版) |
| 4.3 各领域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榜单 |
| 5 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评价应用 |
| 5.1 基本药物目录新增中成药品种科技竞争力分析 |
| 5.1.1 进入新版基本药物目录的中药品种 |
| 5.1.2 基于科技竞争力对新增基本药物目录品种的分析 |
| 5.1.3 展望 |
| 5.2 医保目录新增甲类中药品种科技竞争力解析 |
| 5.3 科技竞争力评价成为中成药科技奖励的风向标 |
| 5.3.1《报告 (2016版) 》中优势产品获科技奖励情况 |
| 5.3.2《报告 (2017版) 》中优势产品获科技奖励情况 |
| 5.3.3 科技竞争力评价与科技大奖关联分析 |
| 6 展望 |
| 1 冠心病急救中成药芳香温通类药物的发展演变 |
| 2 从芳香温通类到芳香温通/活血化瘀类结合再到活血化瘀类 |
| 2.1 基础中药丹参、三七 |
| 2.2 基础中药人参茎叶总皂苷、丹参 |
| 2.3 基础中药银杏叶、滇丹参、绞股蓝 |
| 2.4 基础中药灯盏细辛、银杏叶、丹参 |
| 2.5 基础中药川芎 |
| 2.6改良剂型———气雾剂, 膏药贴剂 |
| 2.7 行气活血, 通络止痛 |
| 3 冠心病急救中成药作用机制的拓展及急性期、稳定期应用 |
| 4 冠心病急救中成药辨证施治的要求及实践中的困惑 |
| 4.1 冠心病急救类中成药无中医药基础的医师如何辨证应用 |
| 4.1.1 气滞血瘀证 (血瘀证, 心脉瘀阻证) |
| 4.1.2 痰浊血瘀证 |
| 4.1.3 阴寒凝滞证 |
| 4.1.4 气虚血瘀证 |
| 4.2 冠心病急救类中成药认识的局限性 |
| 5 冠心病急救类中成药与西药如何联合应用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1章 引言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 1.1.1 研究背景 |
| 1.1.2 研究意义 |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 1.3 研究的创新点 |
| 1.4 研究框架 |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 2.1 财务报表分析概念 |
| 2.2 PEST分析理论 |
| 2.3 SWOT分析模型 |
| 2.4 哈佛框架分析介绍 |
| 2.4.1 战略分析 |
| 2.4.2 会计分析 |
| 2.4.3 财务分析 |
| 2.4.4 前景分析 |
| 第3章 案例介绍 |
| 3.1 中新药业简介 |
| 3.2 医药行业整体概况分析 |
| 第4章 哈佛框架下的中新药业案例分析 |
| 4.1 战略分析 |
| 4.1.1 中新药业的优势分析 |
| 4.1.2 中新药业的劣势分析 |
| 4.1.3 中新药业的机遇分析 |
| 4.1.4 中新药业的威胁分析 |
| 4.2 会计分析 |
| 4.2.1 中新药业涉及到的重要会计项目 |
| 4.2.2 存货分析 |
| 4.2.3 应收账款分析 |
| 4.2.4 固定资产分析 |
| 4.3 财务分析 |
| 4.3.1 偿债能力分析 |
| 4.3.2 盈利能力分析 |
| 4.3.3 营运能力分析 |
| 4.3.4 发展能力分析 |
| 4.4 前景分析 |
| 4.4.1 公司战略预测 |
| 4.4.2 公司财务预测 |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 附录 |
| 参考文献 |
| 后记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绪论 |
| 1.1 研究背景 |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 第二章 非处方药广告营销的理论基础 |
| 2.1 非处方药的概念 |
| 2.2 非处方药的特征 |
| 2.3 非处方药的概述 |
| 2.4 非处方药面临的环境分析 |
| 2.4.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 2.4.2 行业环境分析 |
| 2.4.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 2.5 广告营销的相关理论 |
| 2.5.1 USP理论 |
| 2.5.2 品牌形象论 |
| 2.5.3 广告定位理论 |
| 2.5.4 4P理论 |
| 2.5.5 4C理论 |
| 2.6 广告营销的相关工具和方法 |
| 2.6.1 比较分析法 |
| 2.6.2 问卷调查法 |
| 2.6.3 SWOT分析法 |
| 第三章 治咳川贝枇杷滴丸广告营销现状及问题 |
| 3.1 治咳川贝枇杷滴丸相关背景介绍 |
| 3.1.1 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六中药厂 |
| 3.1.2 止咳药市场的市场概况 |
| 3.1.3 治咳川贝枇杷滴丸的产品简介 |
| 3.2 治咳川贝枇杷滴丸广告营销现状 |
| 3.2.1 治咳川贝枇杷滴丸的广告宣传媒体选择 |
| 3.2.2 治咳川贝枇杷滴丸今年的投入产出比 |
| 3.2.3 治咳川贝枇杷滴丸的广告内容分析 |
| 3.2.4 目标客户对广告的有效接收状况分析 |
| 3.3 治咳川贝枇杷滴丸与同类竞品的对比分析 |
| 3.3.1 治咳川贝枇杷滴丸与同类竞品的基本属性比较 |
| 3.3.2 治咳川贝枇杷滴丸与同类竞品的性价比比较 |
| 3.3.3 治咳川贝枇杷滴丸与同类竞品的广告语比较 |
| 3.4 治咳川贝枇杷滴丸在广告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 |
| 3.4.1 广告营销方案缺乏理论支撑 |
| 3.4.2 产品与品牌缺乏有机结合 |
| 3.4.3 宣传点过于狭隘 |
| 3.4.4 广告营销没有形成完整的闭环 |
| 3.4.5 广告营销方案的制定没有以消费者为出发点 |
| 3.5 治咳川贝枇杷滴丸在广告营销方面存在的基础优势 |
| 3.5.1 适应症的普遍性降低了药品广告营销的壁垒 |
| 3.5.2 “医”和“药”的分家为广告驱动购买行为奠定了基础 |
| 3.5.3 治咳川贝枇杷滴丸是道地药材和现代化剂型结合的产物 |
| 3.5.4 治咳川贝枇杷滴丸的受众面广 |
| 3.5.5 松柏牌商标对产品的支撑 |
| 第四章 治咳川贝枇杷滴丸广告营销策略改进建议 |
| 4.1 借鉴USP理论树立产品形象 |
| 4.2 借鉴品牌形象论树立品牌形象 |
| 4.2.1 品质的保证 |
| 4.2.2 知名度的打造 |
| 4.2.3 忠诚度的建立 |
| 4.2.4 商标在广告营销中的价值体现 |
| 4.3 借鉴广告定位理论确立消费者心中的位置 |
| 4.4 借鉴4C理论精准定位消费群体 |
| 4.4.1 顾客Customer |
| 4.4.2 成本Cost |
| 4.4.3 便利性Convenience |
| 4.4.4 沟通Conmmunication |
| 4.5 广告媒体的选择 |
| 4.5.1 传统媒体主打品牌形象 |
| 4.5.2 新媒体主推个性化信息 |
| 4.6 终端活动对广告宣传的支撑 |
| 4.6.1 终端促销对广告宣传的支撑 |
| 4.6.2 对有效目标客户长期维护对广告宣传的支撑 |
| 第五章 治咳川贝枇杷滴丸广告营销新策略实施保障 |
| 5.1 加强品牌文化的传承 |
| 5.1.1 加强员工对品牌文化的认知 |
| 5.1.2 加强目标客户对产品品牌文化的认知 |
| 5.2 完善广告拉动和终端活动的共建体系 |
| 5.2.1 完善广告拉动和终端促销的共建体系 |
| 5.2.2 完善广告拉动和患者教育的共建体系 |
| 5.3 争取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 |
| 5.3.1 获得资金保障 |
| 5.3.2 实现集团平台的患者共享 |
| 5.4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
| 5.4.1 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 |
| 5.4.2 增加内部交流机会 |
| 5.4.3 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 |
| 第六章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致谢 |
| 公司概况及主营业务 |
| 营销改革卓有成效 |
| 重磅产品速效救心丸新进基本药物目录 |
| 实施大产品战略, 打造23个重点产品 |
| 投资收益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但占利润比重将逐年下降 |
| 估值与评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