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边防基层医院玻璃体手术23例临床分析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边疆基层医院玻璃体手术23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孙光瑞[1](2020)在《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的流行病学及发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眼外伤是致盲和低视力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一项发展中国家的大宗病例调查表明,眼外伤在致盲病因中已占据第二位,从国际上看,估计全球每年有50万例致盲性眼外伤发生,这已是眼外伤成为当今世界单眼盲的首要病因。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每年全国范围内均会出现数百万的眼外伤患者,患者伤后若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对视力产生严重影响,严重的甚至失明,是儿童及青壮年群体失明的主要因素。有学者指出,眼外伤及其所致的并发症、后遗症会对国家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尤其是我国目前的医疗卫生体系相对于发达国家稍有落后,且人口基数较大,眼外伤患者数量较多,因眼外伤而并发疾病、后遗症的患者对国家经济的影响更加严重。全世界范围内约180万盲人是因眼外伤而致,因此对于眼外伤的预防和治疗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分析我国眼外伤患者的特点,我们发现多数患者为成年男性,眼外伤而造成的视力降低会导致其视力明显降低,给其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负担。因此对眼外伤成因的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的通过对我院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的受伤原因,性质,年龄,职业,就诊时间,伤及部位,受伤程度和处理方法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机械性眼外伤的最佳就诊窗口期,防范措施及治疗的最佳方案,旨在提高视功能,尽可能降低视功能的损害程度。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4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之间就诊于我院的413例机械性眼外伤病例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和统计病历资料及临床资料,分析2014-2018年我院机械性眼外伤住院人数的年度分布特点,机械性眼外伤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外伤来源分布、职业分布,并分析机械性眼外伤的眼别分布、眼伤类型、合并症分布、第一处理时间分布、治疗方式分布、入院视力分布,分析机械性眼外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⑴4个年龄组整体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综合评估:年龄较大的患者恢复情况可能相对较差;⑵6个致伤原因组整体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综合评估:锐器伤、爆炸伤的患者恢复情况可能相对较差;⑶5个眼外伤类型组整体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综合评估:钝挫伤和穿通伤的患者恢复情况可能相对较差;⑷4个第一处理时间组整体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综合评估:第一处理时间偏长(2天及更晚)的患者恢复情况相对较差;⑸2个治疗方式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综合评估:非手术治疗的患者恢复情况相对较差;⑹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患者年龄(偏大)、致伤原因(锐器伤+爆炸伤)、受伤后第一处理时间(偏晚)以及治疗方式(未采用手术治疗)均是视力恢复预后的主要不利影响因素(P<0.05,OR>1)。结论机械性眼外伤是眼外伤的主要构成类型,发病受到环境、月份等因素的影响,从事高风险工作的青壮年劳动力机械性眼外伤的发生率较高,多为钝器伤和锐器伤,年龄、致伤原因、部位、受伤程度、治疗时间早晚及治疗方案与其预后相关。临床中应高度重视对机械性眼外伤的个性化治疗,加强对相应人群的自我防护的科普宣传,最大程度降低致盲率。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系[2](2012)在《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年第30卷主题词索引》文中研究说明

田小波,夏宏军,吐尔逊肉孜,张峰,关强,张皙[3](2001)在《边疆基层医院玻璃体手术23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边疆基层医院利用国产器械 ,开展玻璃体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总结 2 3例 (2 3只眼 )各种玻璃体手术的病例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的出院视力较术前有很大的提高 ,随访 1~ 16个月 ,平均 9.5个月。有 3只眼出现术后并发症 ,其余情况良好。结论 在经验丰富的医生指导下 ,利用国产器械 ,边疆县级医院开展玻璃体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邱怀雨[4](2010)在《不同军、兵种部队官兵眼外伤特点及流行病学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我国现役军人中眼外伤的人口学特征、致伤原因及伤情特点,并对不同军、兵种眼外伤特征进行比较,寻找致伤的高危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对眼外伤高危人群、高危行为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了解军人眼外伤患者的救治过程及预后特点。方法1、住院病例回顾性研究:在全国21家团级医院(跨越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地区)收集2002-01-01至2008-12-31间军人眼外伤住院病例资料,并填写“军人眼外伤住院病例登记表”。2、门诊现况调查:进行各医院登记人员的培训,在2009-01-01前,将“军人眼外伤病例登记表”分发到21家团级医院,在接诊军人眼外伤病例时,现场填写“军人眼外伤病例登记表”。调查时间段为2009-01-01至2009-12-31日。3、分别将两部分资料录入SPSS13.0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眼外伤患者的一般情况:住院病例回顾性研究共收集953例(1012眼),男女比率为104.9:1,平均年龄23.57岁。门诊现况调查共收集502例(526眼)男女比率为54.8:1,平均年龄24.28岁。2.致伤原因2.1住院病例回顾性研究:①与工作相关眼外伤(占总数的29.2%):陆军(34.7%)和海军(30.6%)的构成比高于空军(20.1%)和武警(20.5%)。海军以水面舰艇部队最多见(42.5%,其中82.4%的工作相关伤是由于船体维护、保养造成)。陆军多见于装甲兵(53.1%,其中65.4%为坦克的操作、维护及修理)、通信兵(46.2%,其中50%为野外架设电线)、工程兵(43.9%,均在工程施工中受伤)。②体育运动致伤(占27.9%):海军的运动伤占比例(40.4%)最高。③与日常生活相关眼外伤(占15.3%):其中69.2%的眼外伤致伤地点在家或住所,发生时间多见于节假日休假、回家探亲(91.1%)。④与军事训练有关的眼外伤(占14.1%):海军的比例仅为3.3%,而武警的军事训练伤所占比例最高为30.8%。单兵对抗训练、体能训练最多见(占45.8%)。武警的擒拿格斗、倒功训练、棍术训练三项占武警军事训练伤总数的66.7%。2.2门诊现况调查:与工作相关伤(占27.9%)以水面舰艇部队所占比例最高(46.3%);体育运动伤(36.1%)较住院病例明显增高(27.9%),在海军、空军的学员和后勤部队,空军空降兵,海军岸防兵中,所占的比例均大于40%,而干部的运动伤比例更是高达50%;军事训练伤中,陆军和武警的比例分别为21.4%和21.3%,海军军事训练伤所占比例仍然最低,仅为4.4%,技能性训练最多见(占49.2%),体能、对抗性训练仅占29.5%。3.伤情特点住院病例回顾性研究:闭合伤占眼外伤总数的65.5%;眼球开放伤占眼外伤总数的10.8%,陆军的开放伤比例最高(16.2%),陆军部队中,又以装甲兵的比例最高(21.6%)。陆军的球内异物伤(6.2%)较海军(0.4%)、空军(3.0%)和武警(2.4%)高发,占前三位的兵种是工程兵(9.76%)、步兵(9.62%)、装甲兵(8.16%)。门诊现况调查中,闭合伤占眼外伤总数的61.2%;眼球开放伤仅为8眼、占眼外伤总数的1.5%。异物伤以眼表多见,海军的比例最高(12.9%),但不同军种间未见差异。球内异物伤仅陆军1例。4.影响就诊时间因素分析首次就诊时间平均为32.56小时(标准差285.4),其中开放伤为5.683小时(标准差22.5),闭合伤为45.39小时(标准差350.4)。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眼球闭合伤的分区、玻璃体受累、视网膜脱离三项与首次就诊时间关系密切。其中玻璃体受累为负相关。就诊眼科医生时间平均为50.32小时(标准差324.7),其中开放伤9.39小时(标准差24.4),闭合伤71.77小时(标准差398.7)。首次就诊间隔时间、眼球闭合伤的分区、前房受累、视网膜脱离四项与就诊眼科医师时间有关。其中前房受累为负相关。5.救治情况卫生队或卫生所:化学烧伤的处置率为30.6%。眼睑皮肤裂伤缝合率10.2%。团级医院:在住院回顾性研究的病例分析中,眼球开放伤109眼,行眼球缝合术占89.9%。伤后24小时内行一期缝合占62.4%,大于24小时手术的占27.5%。另有10.1%未行手术治疗。首次手术时间间隔长的原因为:①转诊耽搁占46.7%;②伤情较重,手术准备时间长占16.7%;③病情许可,处理并发症13.3%;④误诊13.3%;⑤患者自身对眼病严重性认识不足10%。闭合伤663眼,行手术治疗161眼,占24.3%。其中钝挫伤122眼,板层裂伤16眼,眼球表面异物23眼;闭合伤的分区:Ⅰ区74眼、Ⅱ区22眼、Ⅲ区65眼。首次手术时间:Ⅰ区的首次手术时间平均为2.55天(标准差5.652)、Ⅱ区29.45天(标准差79.114)、Ⅲ区87.98天(标准差113.385)。6.影响视力结局和转诊次数的因素:明显影响视力结局的伤情因素依次为:眼球开放伤、视神经受累、视网膜脱离、累及玻璃体。各军种的视力预后间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海军、空军眼外伤的视力预后好与陆军、武警。陆军、武警的转诊次数高于海军、空军。对转诊次数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是:视网膜脱离、开放伤类型、爆炸伤、军种。结论1、军事训练伤中海军所占比例最低,而武警的军事训练伤所占比例最高。单兵对抗性训练、体能训练在各个军种中都是眼外伤发生的高危因素;武警的擒拿格斗、倒功训练、棍术训练是主要的军事训练伤发生科目。2、陆军、海军的与工作相关伤明显高于空军、武警。器械的维护、修理,工程施工、劳动作业是与工作相关眼外伤的高危原因。常见的军兵种为:陆军的装甲兵、通信兵、工程兵;海军的水面舰艇部队。3、现况调查中训练眼外伤的发生多与职业有关,以职业技能性训练常见;而住院病例回顾性研究中训练眼外伤的发生多与训练科目有关,以单兵对抗训练、体能训练常见。4、住院病例中,开放性眼外伤以陆军的装甲兵比例最高。球内异物伤也以陆军最常见,常见的兵种为工程兵、步兵、装甲兵。5、团级以下医疗机构对眼外伤的急救处理需要进一步加强。6、开放性眼外伤首次手术延迟的原因依次为路途较远,转诊耽搁;伤情较重,请外院会诊以及医生的误诊、漏诊。而闭合性眼外伤以Ⅲ区的手术时间耽搁最明显。7、对视力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是:眼球开放伤、视神经受累、视网膜脱离、累及玻璃体。影响转诊次数较大的因素依次是:视网膜脱离、开放伤类型、爆炸伤、军种。

孙洁[5](2021)在《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再手术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先天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09年1月~2018年12月于青岛眼科医院就诊并行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以及术后再次入院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按计划行二期人工晶体植入的患者除外),手术采用相同型号白内障超声乳化系统和25G显微玻璃体切割系统,分析先天性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包括首诊原因及白内障类型,以及白内障手术后再手术发生率、再手术时间以及发生原因等。Logistic回归用于分析不同因素对术后再手术发生率的影响。X2检验用于分析白内障术后再手术不同原因发生率与年龄之间的关系及植入人工晶状体后对再次手术的影响。结果:搜集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患儿870例(1044眼),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14.0%(146/1044),分别为后发性白内障、虹膜粘连、继发性青光眼、斜视、IOL异位、眼球震颤、视网膜脱离。其中再次手术患者36例(42眼),发生率为4.02%。36例患儿中男28例(34眼),女8例(8眼),6例双眼再手术,30例单眼再手术,右眼19例,左眼23例。角膜直径为(9.52±1.11)mm,眼轴长度为(19.85±2.91)mm。行白内障摘除手术的年龄中位数为4.3个月(范围:2.1~84个月),再手术的年龄中位数为20.8个月(范围:3.8~106个月),两次手术的间隔时间中位数为5.75个月(范围:0d~72.7个月)。再次手术的疾病种类占前三位的分别为:后发性白内障(54.76%,23/42)、继发性青光眼(21.43%,9/42)、瞳孔闭锁(14.29%,6/42);其他原因为人工晶状体异位(7.14%,3/42)、视网膜脱离(2.38%,1/42)。再次手术发生率在0~3月龄组为13.29%,显着高于4~12月龄组(3.82%)和13~24月龄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手术的发生率在2~3岁组(3.52%)、4~5岁组(1.08%)、6~7岁组(3.51%)无年龄相关性统计学差异(P>0.05);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后降低后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和瞳孔闭锁为我院近10年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其中后发性白内障是首要原因。低月龄患者行白内障手术(≤3个月)与再手术高度相关。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再次手术发生率较低。提示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并非越早越好,需进行综合评估。

刘宇航[6](2021)在《七种IOL度数计算公式在不同屈光介质眼中的预测准确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随着现代显微手术的发展,白内障手术已由传统的复明手术向屈光手术转变,对于术后术眼屈光状态的精准预测就显得至关重要。传统IOL度数计算公式准确性的研究中,房水填充眼和硅油填充眼往往由于其特殊屈光状态被纳入排除标准,近年来随着白内障联合手术数量的增多,以及既往眼底手术史患者对于白内障术后视力满足基本日常生活需求的增大,关注特殊屈光状态眼白内障术后效果十分重要,本研究旨在比较七种不同IOL度数计算公式(包括Barrett UniversalⅡ、Kane、EVO、Hoffer Q、SRK/T、Haigis、HolladayⅡ公式)在不同屈光介质眼(玻璃体、硅油和房水)中预测的准确性,探讨七种公式的不同适用范围,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共纳入2020年6月到2021年1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眼科中心行白内障手术的101人128眼进行回顾性研究,并按照白内障手术前眼内屈光介质的不同分为三组。其中单纯行白内障手术组纳入73人98眼,单纯玻切术后房水填充眼行白内障手术组纳入18人20眼,玻切术后硅油填充眼行白内障手术组纳入10人10眼。采用七种公式对术后SE进行预测,测量所有研究对象术后一月实际SE并与理论SE进行比较,计算ME、MAE和Med AE。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将单纯白内障组按照AL分为三个亚组,进行K-S检验和P-P图检验,三个亚组七种IOL度数计算公式MAE值均符合正态分布。其中短眼轴亚组(AL≤22mm)ANOVA示组间显着性差异为0.932(P>0.05),进一步行LSD-t检验进行公式间两两比较,七种公式之间无显着差异,但Hoffer Q公式和HolladayⅡ公式的MAE值相对其他公式更小。中等长度眼轴亚组(22mm<AL<26mm)ANOVA示组间显着性差异为0.979(P>0.05),进一步行LSD-t检验进行公式间两两比较同样示七种公式之间无显着差异,其中HolladayⅡ公式的MAE值相对其他公式更小。长眼轴亚组(AL≥26mm)ANOVA显示组间显着性差异为0.001(P<0.05),七种公式之间在AL≥26mm的长眼轴眼中至少有一组存在显着差异,进一步行LSD-t检验示:1.Hoffer Q、Haigis和HolladayⅡ三公式间预测准确性并无显着差异;2.三种五代公式(Barrett UniversalⅡ、Kane、EVO)与三种临床常用公式(Hoffer Q、Haigis、Holladay)之间皆有显着性差异;3.三种五代公式(Barrett UniversalⅡ、Kane、EVO)之间预测准确性并无显着差异;4.SRK/T公式与其余六种公式皆无显着差异。对房水组进行K-S检验和P-P图检验,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对七种公式的MAE值进行MANOVA分析,公式因素对于MAE值影响的显着性差异为1.00(P>0.05),AL因素对于MAE值影响的显着性差异为0.00(P<0.05)。去除AL因素对于MAE值的影响,单独对于公式因素对于MAE值影响效应进行LSD-t检验进行多重比较,结果同样示七种公式之间两两无显着差异。考虑到房水眼组中Barrett UniversalⅡ、Kane和EVO公式的MAE值较小,因此Barrett UniversalⅡ、Kane和EVO这三种五代公式在房水填充眼行白内障准确性稍好。另外从房水填充眼组中选取12例AL≥26mm的研究对象和单纯白内障组长眼轴亚组的20例研究对象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七种IOL度数计算公式有显着差异性(P>0.05),可认为七种IOL度数计算公式在玻璃体腔填充介质为房水和玻璃体时的预测准确性并无显着差异,玻璃体腔内填充房水不会对术后屈光预测准确性造成显着影响。对硅油填充眼行K-S检验和P-P图检验,数据不全符合正态分布。对七种公式MAE值之间行配对样本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公式间两两比较有显着差异性(即P<0.05)的为七组,提示在硅油填充眼组中,七种IOL度数计算公式中,HolladayⅡ公式MAE误差相对最大,Kane公式MAE误差相对最小,各公式Med AE值比较同样支持这个结论。从硅油填充眼组中选取7例AL≥26mm的研究对象和单纯白内障组长眼轴亚组的20例研究对象进行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选择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七种IOL度数计算公式在玻璃体腔填充屈光介质为硅油和玻璃体时的预测准确性有无显着差异性。结果:七种IOL度数计算公式均有显着差异(P<0.05)。因此七种IOL度数预测公式在硅油填充眼行白内障手术组的MAE明显大于在单纯白内障手术组的MAE,且误差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单纯白内障组,短眼轴亚组中Hoffer Q和HolladayⅡ公式准确性较好,中等长度眼轴亚组中七种公式间预测准确性并无显着差异,长眼轴亚组中,三种五代公式的预测性更好,其中Kane公式和EVO公式准确性可能比Barrett UniversalⅡ公式更好。在房水组,三种五代公式的预测准确性较好,且玻璃体腔房水填充不会对术后屈光预测准确性造成显着影响。在硅油眼组,七种公式均误差很大,Kane公式的误差相对最小,玻璃体腔硅油填充会对术后屈光预测准确性造成显着影响。

李泽林[7](2020)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玻璃体积血前后视力及玻璃体腔内积血的改善程度。方法:本课题是收集吉林省中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眼科被诊断为气滞血瘀型玻璃体积血的患者。从临床中共收集72名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组别进行观察。其中治疗组用药为血府逐瘀汤煎剂,对照组用药为和血明目片。治疗两个疗程,共计一个月。通过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通过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各项数据的统计,例如年龄、性别、体征和患病前的视力分布情况进行对比,P>0.05,无显着差异。从而证实两组患者在开始治疗之前是没有任何区别的,步骤研究是可行的。2、对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血的多少,吸收和视力恢复后进行比较,P<0.05,结果表明,两组间存在差异,具有可比性。3、治疗组治愈20例,好转12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治愈8例,好转16例,未愈10例,总有效率为70.59%。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通过对两组之间总有效率进行对比,我们不难看出,在对该病的治疗进行比较可发现治疗组更具有优势。结论:血府逐瘀汤对于本病的治疗较单独使用和血明目片效果更加明显,其疗效更加优越,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高荔姗[8](2020)在《活血利水中药联合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活血利水中药联合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评价活血利水方在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中的疗效。方法:所有病例来源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就诊及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住院经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确诊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的患者60例60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30眼(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2例2眼,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28例28眼)单纯予玻璃体腔内注射0.5mg/0.05ml康柏西普注射液3次,每次均间隔1个月,治疗组30例30眼(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3例3眼,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27例27眼)在对照组方案前提下联合口服活血利水中药6个疗程,每个疗程15天,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中药加减,活血利水方组成(桃仁12g,川芎10g,当归10g,牛膝10g,茯苓10g,猪苓10g,白术10g,薏苡仁10g,桂枝10g,泽泻10g,陈皮15g,熟地10g,地龙6g,桔梗6g,枳壳6g,甘草10g)。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同时根据治疗3个月后复查FFA显示的血管壁渗漏情况、眼底照相提示的视网膜出血情况评价比较两组疗效。结果:(1)两组BCVA(Log MAR)值比较:经过1个月的治疗,对照组和治疗组的BCVA均有所提高,Log MAR值分别由基线0.88±0.27、0.84±0.30下降至0.73±0.31、0.67±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0.05),治疗2个月后,对照组和治疗组BCVA逐渐提高,Log MAR值分别为0.62±0.20、0.49±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BCVA提高至最佳,Log MAR值分别为0.45±0.37、0.27±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0.05)。(2)两组CMT比较: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和治疗组CMT值分别由基线492.20±157.83μm、518.63±130.39μm降至418.21±116.85μm、399.57±78.23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9>0.05);治疗2个月后对照组和治疗组CMT值分别为386.50±142.48μm、333.03±85.3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和治疗组CMT值分别回落至最低315.87±105.11μm、268.10±91.19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0.05)。(3)疗效比较:对照组30例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0例、15例、5例,有效率83.33%(25/30),治疗组30例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3例、16例、1例,有效率96.67%(29/30),总有效率90.00%(5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0.05)。结论:(1)单纯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以及活血利水中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均有疗效,但后者更佳。(2)活血利水中药的干预能更有效减轻网膜血管壁的渗漏,促进网膜出血灶的吸收以及黄斑水肿的消退,改善视功能,起效稍慢,但疗效较稳定,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钟雪梅[9](2020)在《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在两种复杂眼外伤中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相较于传统玻璃体切除手术,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在眼后段疾病治疗中具有优势:在术中可控制平稳的眼内压,降低术中视网膜脉络膜出血、脉络膜脱离的风险,可有效清除基底部玻璃体,高速波切速率可以减少对视网膜的牵拉,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概率大大减少。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眼内异物和重度眼外伤后濒危眼两种复杂情况的眼外伤,既要解决异物取出或者恢复解剖结构的问题,处理好术中玻璃体和视网膜等并发症,又要尽可能考虑到术后远期效果。一些新技术的应用能够得到更好的手术效果。第一章“L”形切口在微创玻切治疗后段眼内较大异物中的应用目的:研究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中通过睫状体平坦部“L”形切口取出后段眼内较大异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01月至2019年6月间29例(29只眼)眼后段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眼眶CT和/或眼部B超检查确定后段眼内异物的长、宽、高,根据异物最大宽度(W),以 W≤3mm、5mm≥W>3mm、W>5mm 分成 a、b、c 组,a、c 组分别通过常规“一”形睫状体平坦部扩大切口和角膜缘切口取出。b组通过“L”形切口,即在“一”形切口一端向角膜缘方向作长约2mm垂直切口取出,异物取出后封闭巩膜异物取出切口,玻切通道插入23G/25G+微创穿刺套管行微创玻切。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三组的异物取出率、视力结果和并发症,评估“L”形切口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共纳入a组13例,b组8例,c组8例。b组所有异物均一次性取出,末次随访网膜均复位,异物长为5.4±2.9mm,最大宽度为2.2±0.8mm,高为1.6±0.9mm,术前、术后视力无显着性差异,眼压较基线眼压高。术后发生复发性视网膜脱离1例(12.5%);发生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2 例(25.0%)。随访 6 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段较大异物中,经睫状体平坦部“L”形切口可以安全取出符合条件的较大异物(5mm≥最大宽度>3mm),术后并发症少。第二章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在重度眼外伤濒危眼中的应用目的:研究重度眼外伤后濒危眼中植入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foldable capsular vitreours body,FCVB)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组队列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的重度眼外伤、具有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术指征并同意手术治疗的患者。行Ⅰ期清创缝合后,根据受伤情况,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同时植入FCVB或先行玻璃体切割术,选择合适时机Ⅱ期再植入FCVB。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视力、眼压、FCVB在位情况、术后不良反应、眼球萎缩情况等指标。对患者的眼压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共纳入患者7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左眼3例,右眼4例,年龄(32±8.9)岁,术后平均随访6.9个月。眼球保留率100%,无1例出现眼内大出血、眼内炎或行眼球摘除术。6例(85.7%)眼球萎缩得以控制,1例(14.3%)未出现眼球萎缩。存留视网膜全部复位。术后视力:2例(28.6%)患者高于术前,5例(71.4%)患者无提高。术后1周平均眼压(10±1.7)mmHg(1 mmHg=0.133 kPa),高于基线眼压(9.6±3.8)mmH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5,P=0.71)。末次平均眼压(6.5±1.6)mmHg,低于基线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1,P=0.17)。随访出现低眼压6例(85.7%),浅前房2例(28.6%)。结论:严重眼外伤濒危眼中植入FCVB安全、有效,起到挽救眼球、控制早期眼球萎缩、避免摘除眼球的作用,可以保留部分视功能,常见的并发症为低眼压和浅前房。

黄丽莎[10](2020)在《感染性眼内炎流行病学特点及治疗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原因,致病菌,治疗措施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对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2012年-2018年收治的177例(179只眼)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致病原因,病原学检查,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性眼内炎共177例,179眼,男121例,女56例;右眼91例,左眼84例,双眼2例;年龄8-87岁,平均为(55.25±16.60)岁;以18-6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眼外伤所致的眼内炎104例(104眼),其中异物伤31例(31眼),穿通伤70例(70眼),破裂伤2例(2眼),爆炸伤1例(1眼);内眼术后眼内炎51例(51眼),其中白内障术后38例(38眼),玻璃体切除术后7例(7眼),青光眼手术后5例(5眼),玻璃体腔内注药术后1例(1眼);内源性眼内炎16例(18眼);角膜溃疡6例(6眼)。病原学培养阳性41例,其中细菌31例,真菌7例,细菌合并真菌3例,致病菌中14例为葡萄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多见。外源性眼内炎病原学培养阳性31例(31眼),占37.80%,内源性眼内炎病原学培养阳性10例(10眼),阳性率为71.43%;采用卡方检验显示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X2=5.525,P=0.019),外源性眼内炎患者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内源性眼内炎患者。经治疗18例(18眼)感染无法控制实施眼内容物摘除术或眼球摘除术,159例(161眼)感染控制,眼球保存率为89.94%。41例(41眼)外源性眼内炎经药物治疗和(或)玻璃体腔内注药治疗炎症便可控制,其中外伤性眼内炎患者17例(17眼),占16.35%,内眼术后眼内炎患者24例(24眼),占47.06%,采用卡方检验显示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X2=16.591,P=0.000),药物治疗和(或)玻璃体腔内注药治疗对于内眼术后眼内炎患者炎症控制成功率较外伤性眼内炎患者高。108例(108眼)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106例(106眼)眼内炎症控制,占98.15%,手术前视力大于0.05者为13例(13眼),占12.04%,手术后视力大于0.05者为59例(59眼),占54.63%。采用卡方检验显示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X2=44.08,P=0.000),提示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后术后视力与术前视力相比有所提高。45例(45眼)感染性眼内炎经玻璃体切除术后出现并发症,占41.67%,其中视网膜脱离15例(15眼),占13.89%。治疗后视力无光感23只眼,光感10只眼,手动13只眼,指数24只眼,0.02~0.1 20只眼,0.1~0.3 26只眼,0.4~0.648只眼,0.7以上15只眼。采用秩和检验显示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7.408,P=0.000),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相比有所提高。结论感染性眼内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为眼外伤及内眼手术。其中外伤性眼内炎以中青年男性发病率最高;内眼术后眼内炎多见于白内障手术;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外源性眼内炎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内源性眼内炎。药物治疗和(或)玻璃体腔内注药治疗对于内眼术后眼内炎炎症控制成功率较外伤性眼内炎高。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症以视网膜脱离多见,占13.89%。及时给予玻璃体腔注药、玻璃体切除术等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二、边疆基层医院玻璃体手术23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边疆基层医院玻璃体手术23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的流行病学及发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机械性眼外伤分类及防治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4)不同军、兵种部队官兵眼外伤特点及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不同军、兵种眼外伤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回顾性研究
    材料与方法
        1.军人眼外伤住院病例调查表的设计
        2.调查医院的选择
        3.病例纳入标准
        4.调查过程
        5.数据录入整理和统计处理
        5.1 原始资料的核查
        5.2 数据的录入与整理
        5.3 资料统计方法
    结果
        1.军人眼外伤病例的一般情况
        1.1 性别、年龄及眼别
        1.2 不同军种眼外伤分布情况
        1.3 身份特点分析
        2.不同军种眼外伤患者的致伤原因分析
        2.1 与作业有关的眼外伤特点分析
        2.2 与运动有关的眼外伤特点分析
        2.3 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眼外伤特点分析
        2.4 与训练有关的眼外伤特点分析
        3.不同军种眼外伤伤情特点分析
        3.1 眼外伤分类
        3.2 军人屈光手术后眼外伤特点
        3.3 不同军种异物伤特点
        3.4 视力结局的分析
        3.5 与转诊次数相关的影响因素分析
        4.不同军种眼外伤受伤时间比较
    讨论
        1.军人眼外伤的一般情况
        1.1.性别、年龄
        1.2.身份特点分析
        2.不同军种眼外伤致伤原因分析
        2.1 与工作相关伤特点分析
        2.2 运动伤特点分析
        2.3 军事训练伤特点
        2.4 与日常生活相关伤
        3 不同军种眼外伤伤情特点分析
        3.1 机械性眼外伤的军兵种特点
        3.2 屈光手术后的眼外伤特点
        3.3 异物伤特点
        3.4 军人眼外伤的视力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3.5 与转诊次数相关的因素分析
        4 不同军种受伤时间比较
        5 关于军人眼外伤的防护
        6 不足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不同军、兵种眼外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现况调查
    材料与方法
        1.调查医院的选择
        2.病例纳入标准
        3.调查方法
        3.1 眼外伤病例登记表的设计
        3.2 实施方案
        3.3 资料的录入
        3.4 资料统计方法
    结果
        1.眼外伤病例的一般概况
        1.1 性别、年龄、民族及不同军种眼外伤总数
        1.2 不同军种眼外伤的前四位兵种
        1.3 不同身份的军人眼外伤致伤原因特点
        1.4 致伤地点
        2.不同军种眼外伤患者的致伤原因分析
        2.1.体育运动伤
        2.2.工作相关伤
        2.3.军事训练伤
        2.4.日常生活相关伤
        2.5.不同军种的前三位致伤原因
        2.6.不同军种中常见兵种的致伤原因分析
        3.文化程度与致伤原因特点分析
        3.1.不同文化程度眼外伤所占的比例
        3.2.不同文化程度军人前五位致伤原因
        3.3.运动伤与文化程度间的关系
        3.4.军事训练伤与文化程度间的关系
        4.军龄与眼外伤的关系
        4.1 士兵中不同军龄眼外伤特点
        4.2 士官中不同军龄眼外伤特点
        4.3 干部中不同军龄眼外伤特点
        5.气候与眼外伤的关系
        6.不同军种受伤时间分析
        7.眼外伤伤情特点
        7.1 单纯眼附属器损伤
        7.2 非机械性眼外伤
        7.3 机械性眼外伤
        8.军人眼外伤病例转归分析
        8.1 不同转归所占比例及病种分析
        8.2 不同军种眼外伤处理结局比例分析
    讨论
        1.眼外伤军人一般情况
        1.1 不同军种中占前四位的兵种
        1.2 现况调查与住院病例回顾性研究中身份特点比较
        2.致伤原因分析
        2.1 体育运动伤
        2.2 日常生活相关伤
        3.军事训练伤
        4.与工作相关伤
        5.文化程度特点
        6.军龄与眼外伤的关系
        6.1 士兵中军龄与眼外伤的关系
        6.2 士官中军龄与眼外伤关系
        6.3 干部中军龄与眼外伤的关系
        7.气候与眼外伤的关系
        8.伤情特点与住院病例回顾性研究比较
        8.1 开放伤比例
        8.2 闭合伤分区
        9.军人眼外伤的病例转归分析
        9.1 正常归队训练
        9.2 归队休假
        9.3 住院治疗
        9.4 转上级医院治疗
        9.5 不同军种眼外伤转归比较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部队基层军医对眼外伤的处理概况
    材料与方法
    结果
        1.就诊时间
        1.1 影响首次就诊时间原因分析
        1.2 影响就诊眼科医生时间因素分析
        2.救治情况
        2.1 卫生队或卫生所救治情况
        2.2 团级医院救治情况
        3.漏诊误诊情况
        3.1 视网膜脱离
        3.2 球内异物
        3.3 间接视神经损伤
        3.4 伪盲
    讨论
        1.影响首次就诊时间的因素
        2.影响首次就诊眼科医生时间的因素
        3.救治情况分析
        3.1 卫生队或卫生所
        3.2 团级医院
        4.常见的几种易于漏诊、误诊的疾病种类
        4.1 视网膜脱离
        4.2 间接视神经损伤
        4.3 球内异物伤
        4.4 伪盲
        5.我军基层全科医生建设中眼外伤知识的培训
        5.1 目前卫生保障现状
        5.2 全科医生发展思路
        5.3 眼科知识的培训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5)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再手术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一般资料
        1.2 入选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手术相关方式
        2.1 手术方式
        2.2 手术相关仪器与设备
        2.3 手术器械
        2.4 术中术后药物使用
    3 术后检查随访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先天性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
        1.1 先天性白内障首诊原因
        1.2 先天性白内障类型
        1.3 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并发症
    2 再手术患者临床资料
        2.1 再手术患者白内障类型
        2.2 再手术的病因及手术方式
        2.3 再手术发生的原因
        2.4 再手术患者中伴有发育异常情况
        2.5 再手术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6 再手术年龄因素
        2.7 一期植入IOL后对再次手术发生率的影响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白内障术后并发症预防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6)七种IOL度数计算公式在不同屈光介质眼中的预测准确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白内障发展及前景概要
    1.2 IOL度数计算公式简介
    1.3 眼内硅油填充对于白内障手术的影响
    1.4 眼内房水填充对于白内障手术的影响
    1.5 AL对于白内障手术的影响
    1.6 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一)纳入标准
        (二)排除标准
    2.3 知情告知
    2.4 信息记录及眼科检查
        2.4.1 一般资料信息
        2.4.2 眼科相关检查信息
    2.5 实验仪器
    2.6 检查项目及方法
    2.7 手术方法
    2.8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统计学资料
    3.2 七种IOL度数计算公式在单纯行白内障手术组中准确性评价
        3.2.1 单纯行白内障手术组的人口学特征
        3.2.2 七种IOL度数计算公式在短眼轴亚组中准确性的比较
        3.2.3 七种IOL度数计算公式在中等长度眼轴亚组中准确性的比较
        3.2.4 七种IOL度数计算公式在长眼轴亚组中准确性的比较
        3.2.5 七种IOL度数计算公式在不同长度眼轴亚组中准确性比较
    3.3 七种IOL度数计算公式在房水填充眼行白内障手术组中的准确性评价
        3.3.1 房水填充眼行白内障手术组的人口学特征
        3.3.2 房水填充眼行白内障手术组的统计学特征
        3.3.3 七种IOL度数计算公式在房水填充眼行白内障手术组中准确性比较
    3.4 七种IOL度数计算公式在硅油填充眼行白内障手术组中的准确性评价
        3.4.1 硅油填充眼行白内障手术组的人口学特征
        3.4.2 硅油填充眼行白内障手术组的统计学特征
        3.4.3 七种IOL度数计算公式在硅油填充眼行白内障手术组中准确性比较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IOL度数计算公式研究进展概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7)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玻璃体积血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
        1.2 中医病因病机
        1.3 中医诊断
        1.4 中医辨证
        1.5 中医治疗
        1.5.1 中药口服治疗
        1.5.2 中药离子导入治疗
        1.5.3 中西医结合治疗
        1.5.4 中医其他疗法
    2 当代医学对玻璃体积血的认识
        2.1 概述
        2.2 玻璃体积血的病理机制
        2.3 玻璃体积血的治疗方法
        2.3.1 药物治疗
        2.3.2 玻璃体积血手术治疗
        2.3.3 玻璃体手术时机的选择
        2.3.4 玻璃体腔填充物的选择
        2.3.5 玻切术联合抗VEGF治疗
实验研究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中医诊断标准
        2.2 西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病例的剔除及脱落标准
    3 临床研究方法
        3.1 实验方法
        3.2 实验药物及治疗方法
    4 疗效判定标准
    5 统计方法
    6 研究结果
        6.1 一般情况
        6.2 一般资料比较
        6.3 临床疗效比较
典型案例
讨论
    1.玻璃体积血的治疗进展
    2.治法分析
    3.结果分析
    4.不足和展望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8)活血利水中药联合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西医诊断标准
        1.2.2 黄斑水肿的诊断
        1.2.3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病例资料检查方法
        1.6.1 最佳矫正视力检查
        1.6.2 眼压检查
        1.6.3 眼底照相
        1.6.4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
        1.6.5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
    1.7 分组及治疗方法
        1.7.1 治疗组
        1.7.2 对照组
        1.7.3 手术治疗
        1.7.3.1 术前准备
        1.7.3.2 手术方法
        1.7.3.3 术后注意事项
    1.8 观察指标
    1.9 疗效判定标准
    1.10 统计学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2 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BCVA(Log MAR)比较
        2.2.1 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间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比较
        2.2.2 治疗组组内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 MAR)比较
        2.2.3 对照组组内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 MAR)比较
    2.3 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CMT比较
        2.3.1 对照组与治疗组组间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比较
        2.3.2 治疗组组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比较
        2.3.3 对照组组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比较
    2.4 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眼底照相及FFA结果比较
    2.5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3 讨论
    3.1 研究背景
    3.2 发病机制
    3.3 治疗方法
        3.3.1 药物治疗
        3.3.1.1 抗VEGF治疗
        3.3.1.2 激素治疗
        3.3.1.3 溶栓治疗
        3.3.1.4 卵磷脂络合碘
        3.3.2 激光治疗
        3.3.3 手术治疗
        3.3.3.1 玻璃体切割术
        3.3.3.2 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术
        3.3.3.3 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
    3.4 中医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认识
        3.4.1 中医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病因病机的认识
        3.4.2 中医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治疗
        3.4.2.1 中药治疗
        3.4.2.2 中医其他外治疗法
        3.4.3 活血利水方的研究基础
        3.4.4 活血利水方组方原则及导师经验
        3.4.5 活血利水方各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3.5 疗效观察与研究结果分析
        3.5.1 疗效分析
        3.5.2 安全性分析
4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9)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在两种复杂眼外伤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L”形切口在微创玻切治疗后段眼内较大异物中的应用
    1.1 前言
    1.2 资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1.6 不足
第二章 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在重度眼外伤濒危眼中的应用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2.6 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10)感染性眼内炎流行病学特点及治疗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CT
第一章 前言
    1.1 感染性眼内炎定义、分类及危害
    1.2 感染性眼内炎的流行病学特点
    1.3 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微生物流行病学特点
    1.4 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表现
    1.5 感染性眼内炎的诊断方法
    1.6 感染性眼内炎的治疗及进展
        1.6.1 药物治疗
        1.6.2 玻璃体腔注药术
        1.6.3 经扁平部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
    1.7 本研究主要目的
第二章 研究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资料
    2.2 诊断依据
        2.2.1 病史
        2.2.2 临床表现
        2.2.3 眼部常规检查及辅助检查
        2.2.4 标本采集及病原微生物检查
    2.3 治疗
        2.3.1 药物治疗
        2.3.2 手术治疗
        2.3.3 眼内容物剜除术及眼球摘除术
    2.4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年龄、性别、眼别及致病原因
    3.2 病原学检查结果
    3.3 治疗措施及效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回顾性总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四、边疆基层医院玻璃体手术23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的流行病学及发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D]. 孙光瑞.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2]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年第30卷主题词索引[J].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系.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2(12)
  • [3]边疆基层医院玻璃体手术23例临床分析[J]. 田小波,夏宏军,吐尔逊肉孜,张峰,关强,张皙. 临床眼科杂志, 2001(06)
  • [4]不同军、兵种部队官兵眼外伤特点及流行病学研究[D]. 邱怀雨.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10(09)
  • [5]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再手术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孙洁. 青岛大学, 2021
  • [6]七种IOL度数计算公式在不同屈光介质眼中的预测准确性分析[D]. 刘宇航. 兰州大学, 2021(11)
  • [7]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研究[D]. 李泽林.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12)
  • [8]活血利水中药联合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D]. 高荔姗.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在两种复杂眼外伤中的临床应用[D]. 钟雪梅.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10]感染性眼内炎流行病学特点及治疗效果分析[D]. 黄丽莎.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白内障手术论文 视网膜裂孔论文 白内障的原因论文 白内障的治疗方法论文 玻璃体论文

上一篇:拓展质量信用市场
下一篇:中外语言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