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掌握护生心理做临床教学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掌握护生心理做好临床带教(论文文献综述)

黎洁萍[1](2022)在《目标教学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在新时期环境下,医疗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同时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这对护士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实现对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学校和行业也是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而护理带教就是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通过护理带教能够有效促进护生朝护士发生转变,这也是护士人才培养的必要途径。而想要实现良好的护理带教效果,就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中目标教学就是一种体现现代化理念的教学方法,它具有显着的特点,对护理带教工作开展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就主要针对目标教学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雒玉霞[2](2021)在《护理实习生实习后期压力源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相关问卷的调查,了解护理实习生的压力水平,分析护理实习生在实习后期的压力源。为减轻护理实习生压力,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方法:根据研究目的,按照整群便利抽样原则,经医院护理部同意,在本人自愿原则下,以2019年2月-4月,在吕梁市某医院实习的临床护理实习生(以下简称护理实习生)为调查对象。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在校学习成绩等;采用曹颖等人设计的护理实习生压力源量表调查护理实习生的压力水平及压力源,分析护理实习生压力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9份,回收率95%。2.209例护理实习生中常见的10种压力源依次为接触传染性疾病,夜班的安排情况,处理病人紧急情况的能力,自己所具备的知识水平,出现差错的可能性,学校教学与临床需求之间的差距,临床考试的方法,实习中操作技能的要求,病人及家属的态度,病人的痛苦表情。压力水平总均分为(1.69±0.44)分,处于中等压力水平。3.不同群体护理实习生,压力源及压力水平分析结果:(1)不同年龄的护理实习生压力水平在监督与评价方面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18岁的护理实习生压力水平高于年龄在18-20岁和21-23岁间的护理实习生压力水平;在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工作性质与内容、患者情况、教学安排、病房环境与设备5个方面得分以及总均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是否喜欢从事护理职业不同程度的护理实习生在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工作性质与内容、监督与评价、患者情况、病房环境与设备教学安排6个方面以及总均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学习成绩不同的护理实习生在知识和技能的需求、病房环境与设备及教学安排3个方面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绩优秀的护理实习生压力水平在这3个方面均低于成绩稍差的护理实习生压力水平;(4)护理实习生认为护理职业受尊敬的程度在工作性质与内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监督与评价、患者情况、病房环境与设备、教学安排6个方面以及压力水平总均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学习护理专业态度不同的护理实习生在工作性质与内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监督与评价、患者情况、病房环境与设备、教学安排6个方面以及压力水平总均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入学前是否喜欢护理专业不同的护理实习生在知识和技能的需求、监督与评价、病房环境与教学安排4个方面以及压力水平总均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工作性质与内容、患者情况2个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护理实习生的压力水平总均分以及各项压力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相关性分析显示:总体压力水平与护理职业受尊敬的程度、是否喜欢从事护理职业、多数护士对护理专业的态度、母亲的文化程度这四个因素呈正相关。结论:护理实习生在临床实习后期的压力程度总体处于中度水平,实习压力主要来源于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工作性质与内容、监督与评价、病房环境与设备、教学安排、患者情况,其中监督与评价是护理实习生实习后期最主要的压力源。年龄、是否喜欢从事护理职业、学习成绩、学习护理专业的态度、认为护理职业是否受尊敬的程度、入学前是否喜欢护理专业、多数护士对护理专业的态度、母亲的文化程度是护理实习生压力水平的影响因素。护理教育者应结合个人特征,设计有效的临床教学策略,减轻实习期间的压力,使其尽早适应临床实习环境,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汪玲[3](2021)在《成都市中职男护生专业认同的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男护士无论在体力、心理、适应等方面优势明显,在临床工作中,男护士所具备的优势也让他们成为护理医疗卫生单位紧缺人才,但目前就男护士队伍来看,人数稀缺、专业认同低、职业生涯短、职业满意度低等问题日益突出,要有效地减少男护士的流失,有必要从源头做起,做好刚进入学校学习护理专业的男护生的专业认同工作。专业认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待专业的情感,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进而坚定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意志,使学生受到专业内涵的熏陶和感染,更加深刻地认识护理专业内在价值,这对于中职男护生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培养工作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相关参考文献,研究护理高学历学生的专业认同较多,而研究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比较少,中职男护生专业认同研究就更少了。中等护理职业教育作为中职男护士护理教育的起点。研究其专业认同以及探讨提升策略对改进护理教育、稳定男护士思想、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成都市中职男护生专业认同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相关同学、教师关于影响男护生专业认同因素的访谈。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成都市中职男护生整体专业认同现状处于一般水平,专业认同随着年级的增长反而呈现下降趋势。在六个基本维度:专业认知、专业价值观、专业情感、专业期望、专业意志、专业技能中,“专业技能”的分值最高,“专业期望”的分值最低。同时对学生、教师等对象进行相关问题的访谈,从环境、课程、个人三个方面分析成都市中职男护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最后在提升专业认同策略上建议分阶段、全过程进行思考,整体考虑在校男护生的专业认同教育,在结合环境、个人、课程三个方面的因素从选择专业、在校学习、医院实习、就业工作四个阶段逐步实施,分层递进,达到提升专业认同的目的。

张静[4](2021)在《患者隐私量表的汉化修订及在实习护生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汉化并修订患者隐私量表(Patient Privacy Scale,PPS)使其适用于实习护生,并进行信效度评价。了解实习护生保护患者隐私的认知与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获得原量表作者授权后,对此量表进行汉化及专家函询,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山西省三所医学院校的130名实习护生进行施测,评价量表的信度、效度,后对六所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890名实习护生进行患者隐私保护量表(实习护生版)问卷调查。结果:1、量表的汉化及修订:通过电子邮件与原量表作者联系,并获得其同意。由作者本人,两名英语专业的研究生,两名翻译经验丰富的护理学教授组成的翻译小组对原量表进行翻译且汉化,综合意见后将患者隐私量表修改为中文版患者隐私量表(其中第11条目后加入“例如不允许他人在病历本/办公系统上随意拍照记录,及时退出办公系统等”;第8条“仆人们”改为“护理员”;第13条“同事”改为“其他医护人员”)。共进行了三轮专家函询,整理并统计16位专家对该量表各维度和各条目的赋值,发现重要程度均值<3.5、变异系数均值>0.25的条目仅有一个,且该条目有两位专家表示陪护应从病情严重程度考虑,所以将该条目“当同一病房入住多位病人时,考虑到病人隐私,您允许病人有陪护”删除。另根据专家修改意见,将第9、10条目由原来的个人信息与生活隐私横面放到性别隐私与管理制度横面;第5个条目中,加入前提条件“根据患者的意识情况”;将原来个人信息与生活隐私中的一个条目与身体隐私中第4条目合并。专家对语句的修缮:全文“资讯”统一为“信息”;“病人”统一为“患者”;语句力求精简。专家的积极系数(>0.9)、权威系数(分别为0.817、0.853、0.885)、协调系数(分别为0.348、0.360、0.415)均较好,可见本课题的专家函询过程步步严谨,科学合理。最终形成五个维度共25个条目的初始量表,患者隐私保护量表(实习护生版)。2、量表的信效度检定:通过整理分析130名实习护生的预调查结果检验该量表的信效度。信度分析结果:Cronbach’sα系数为0.967,量表五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在0.891~0.974之间,折半信度为0.910,重测信度为0.868;相关性/区分度分析结果:各条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763~0.917,各条目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79~0.760。内容效度分析结果:各条目I-CVI为0.83~1.00,总量表S-CVI为0.961;结构效度分析结果: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计算结构效度,KMO值=0.928,Bartlett’s球形检验χ2值=4148.928(P<0.001),因子载荷系数为0.577~0.866,累积方差解释率为84.464%。3、实习护生患者隐私保护认知与行为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山西六所医院的890名实习护生的调查数据可得,实习护生对患者隐私保护的认知得分为116.45±12.84,行为得分为110.88±13.99。有616名(69.21%)实习护生认为自己患者隐私保护工作做得很好。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对待护理的态度、对现行相关法律制度的了解程度,是否曾观摩病人隐私护理的经历会影响实习护生对患者隐私保护的认知水平;对待护理的态度、是否参加过培训或了解相关知识、对当前相关法律制度的了解程度,是否曾观摩病人隐私护理的经历会影响实习护生对患者隐私保护的行为表现(均P<0.05)。结论:1、量表的汉化及修订:患者隐私保护量表(实习护生版)具有较好的信度及效度,今后可作为国内实习护生患者隐私保护能力的测评工具展开大范围调查;也可用于干预前后实习护生患者隐私保护能力的比较。具有一定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2、实习护生患者隐私保护认知与行为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经调查,我国实习护生的患者隐私保护能力整体表现良好。隐私保护不足与培训学习不足、相关法律意识浅薄、临床带教未起到良好示范作用有关。故学校和医院护理管理者应制定相关教学培训,包括学习有关法律并进行案件探讨,在临床教学中多角度加强患者隐私保护教育,护理带教老师应做好示范作用,使其更好地保护患者的隐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以及促进其未来护理事业的发展。

刘萍[5](2021)在《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研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为依据,充分调研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研究生的能力培养需求,并结合内容分析法和Delphi专家函询法构建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MNS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水平护理人才提供借鉴。研究方法系统检索我国MNS研究生培养方案相关文献,运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护理实践(Johns Hopkins Nursing Evidence-based practice,JHNEBP)模型中的科研证据评价工具和非科研证据评价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质量评价等级为A的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得出现有培养方案的要素及内容,为本培养方案的构建提供内容来源。采用目的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的方法,选取14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3年内的MNS毕业生和8名经验丰富的护理管理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使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明晰“需求二元体”视角下MNS研究生的能力培养需求,为本培养方案的构建提供能力需求指导。综合文献内容分析和质性研究的结果形成本研究培养方案初稿。采用Delphi专家函询法对24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使用优序图法确定各种能力的权重,形成最终版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MNS研究生培养方案。结果1.共纳入42篇文献进行内容分析,提取出MNS研究生培养方案的4个要素及内容包括:培养目标(10个主题,40项内容)、课程设置(29种课程)、临床实践(4个主题,30项内容)、考核评价(8个主题,31项内容)。2.通过对14名MNS毕业生和8名护理管理者进行深度访谈,得到MNS研究生2个层面8种需求能力,基本需求层面:专业实践能力、护理科研能力、教育指导能力、护理管理能力、软技能;发展需求层面:学科领导力、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创新实践能力。3.共有24名专家完成了两轮Delphi专家函询,专家的积极程度较高(两轮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85.71%和100%,两轮函询提出意见的专家比例分别为79.17%和33.33%),权威性较好(Cr=0.88),协调程度较好(两轮函询的和谐系数分别为0.160和0.201);经过两轮专家函询最终确立的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临床实践内容与要求、考核评价五个部分共236项内容。4.应用优序图法确定2个层面9种能力的权重。9种能力的组合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专业实践能力(0.1101)、护理科研能力(0.0843)、教育指导能力(0.0615)、护理管理能力(0.0584)、基本非技术技能力(0.0577)、创新实践能力(0.0559)、护理领导力(0.0380)、职业规划能力(0.0380)、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0.0202)。结论1.本研究确定了 MNS研究生的能力培养需求,包含基本需求和发展需求2个层面9种能力,为本研究中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可为今后MNS研究生能力培养相关研究提供借鉴。2.本研究构建了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MNS研究生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临床实践内容与要求、考核评价五个部分共236项内容。研究方法科学严谨,研究内容贴近现实需求,研究结果合理可靠,以期为我国改进MNS研究生培养方案,提高MNS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汪笑妹[6](2021)在《交互式微课在手术室护生职业防护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1)设计出一款手术室职业防护交互式微课,通过交互次数、交互类型、反馈形式的设计,以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并推广应用至其他学科。(2)探讨交互式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方法对护生手术室职业防护的培训效果。研究方法:(1)采用文献检索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手术室职业防护交互式微课的制作。(2)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严格参照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湖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10月~12月进入手术室实习的护生40名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职业防护教学;2020年10月~12月进入手术室实习的护生40名为试验组,采用交互式微课辅助教学法进行职业防护教学。测量并比较两组护生的手术室职业防护理论成绩、操作成绩、防护行为执行正确率、教学满意度以及手术室实习期间职业暴露发生率。及时整理分析收集资料,使用EXCEL 2007和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手术室实习护生80名,其中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名,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教学前职业防护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生基线水平一致,具有可比性。(2)试验组护生的职业防护理论成绩(85.58±2.60)高于对照组(82.05±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试验组护生的锐器传递操作成绩(4.63±0.63)高于对照组(3.88±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两组的锐器处理操作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组护生的手卫生执行正确率、戴手套执行正确率、肌肉骨骼防护执行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辐射防护执行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试验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护生的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发生率、辐射暴露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生的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频次差异、辐射暴露发生频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护生发生的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手术室职业防护交互式微课在护生的职业防护教学中切实可行。(2)交互式微课辅助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护生的手术室职业防护认知水平及操作技能,提高学习效率。(3)交互式微课辅助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护生的手术室职业防护执行正确率,自觉促进防护行为的形成。(4)交互式微课辅助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满意度、教学质量。

赵丽[7](2021)在《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无锡市H技师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健康需求不断增长,社会对卫技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中职护校作为培养护士的重要途径之一,有义务培养出思想品德高尚、理论功底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的护理人才,以满足人民的健康需求。而在护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顶岗实习是护生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合的重要阶段,是提高护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护生树立正确职业道德观的重要时刻。因此,促进学校、医院、学生三方的合作,规范顶岗实习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当前顶岗实习实施情况不一,管理中仍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本研究选取无锡市H技师学校的80名中职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选取6名教师和8名护生作为访谈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护生一般资料,从实习规划、实习动员、实习方案的实施、校方实习指导、院方实习指导、实习跟踪、实习评价、实习改进8个方面收集顶岗实习全过程的管理现状,结合对学校教师、医院带教老师、护生的现场访谈详细了解中职护生顶岗实习管理情况,分析现状,查找原因,提出建议。本研究发现,在中职护生顶岗实习管理中存在医院和学校合作不紧密;学校对护生的跟踪管理不到位;学校检验护生实习效果的方法单一;医院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参差不齐;实习教育中缺乏职业道德教育;考核评价工作未做到同质化;护生未参与顶岗实习管理等问题。归纳原因为:学校缺少院校合作的经验,学校实习指导教师配备不足,医院缺少对临床带教老师的培训,职业道德教育能力不足,护生缺少参与实习管理的机会。结合文献资料、访谈结果、个人工作经历提出加强顶岗实习管理的建议:(1)发挥优势加强院校合作,包括利用优势开展合作项目;建立全流程合作;强化见习管理;推行双导师教学等措施。(2)积极引导强化道德教育,包括提高院校重视程度;优化职业道德教学方法;发挥教师对护生的影响力等措施。(3)信息助力实现高效管理,探讨信息手段在学生实习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评价管理中的运用。(4)多维考核实行综合测评,包括丰富考核内容、改革考核形式、拓宽考核维度等措施。(5)加强培训提高带教能力,包括对医院带教老师开设岗前培训;建立持续培训机制;规范教学成果考核等措施。

范罗丹[8](2021)在《基于校-院合作构建《护理心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 的]构建并持续完善基于校-院合作的《护理心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方 法]本研究分四阶段进行,即现状调查阶段、行动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反思总结阶段。1.现状调查阶段应用文献回顾法、参与式观察法、团体访谈法(资料分析用Colaizi的描述性现象学七步分析法)、自主学习能力量表(Self-Directed Learning,SDL)对已完整参与《护理心理学》课程学习的2016级本科护生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2.行动准备阶段成立行动研究小组,初步制定解决方案。3.行动阶段通过计划-行动-观察/评价-反思的三轮教学行动:第一轮教学行动对象为2017级本科护生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资料分析用Nvivol 1.0软件)分析其对混合式教学的需求采用SDL进一步明确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情况,按初步制定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行动,应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证物法及SDL对教学行动效果进行观察/评价,反思教学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第二轮行动教学对象为2018级专科及助产班护生,基于第一轮行动反思对认知工具进行调整,采用团体焦点小组访谈法、满意度问卷调查法观察/评价其学习体验及课程满意度,反思本轮和第一轮教学行动中待解决的问题。第三轮教学行动对象为2018级本科护生,在行动中强化校-院合作,组织心理护理教学查房,改良教学模式,采用半结构化访谈、证物法、SDL观察/评价教学行动效果,反思本轮教学行动。4.反思总结阶段,应用归纳总结法,总结三轮教学行动,得出本研究结论。[结 果]本研究构建形成了基于校-院合作的《护理心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1.现状调查阶段:(1)文献回顾法与参与式观察法结果显示,该课程采用传统课堂+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教法单一、护生呈被动接受教师上课传授知识的状态。(2)分析护生对《护理心理学》学习体验的访谈资料得到2个核心范畴:学习感受、学习状态;4个主题群:课堂学习感受、课下学习感受、学习态度、学习效果;8个主题:教学互动局限、教学活动单一、学习工具传统、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学习积极性不足、学习时间分配不均匀、评价方式单一、与临床联系不紧密。(3)自主学习能力量表调查结果显示2016级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护生SDL总分和除学习动机外的各维度得分显着低于国内常模(p<0.01)。(4)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教学模式传统单一,信息化学习资源缺乏;理论与实践脱节,临床联系不紧密;护生学习状态、效果及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2.行动准备阶段:成立行动研究小组,据存在问题初步制定基于校-院合作的《护理心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3.行动阶段:(1)第一轮行动研究:①第一轮行动教学对护生混合式教学需求访谈数据分析显示有3个一级编码:混合式教学设计、混合式教学情景及情感态度;9个二级编码:教学安排、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资源、认知工具、积极态度、混合态度及消极态度;11个三级编码:引导督促式学习、协作探索式学习、情景式学习、自主式学习、评价途径、评价方式、基础资源、辅助资源、情感反应、加强能力及提升专业。②对护生基于校-院合作的混合式教学学习体验分析结果显示有3个一级编码:主体性体验、实践性体验及情感性体验;9个二级编码:学习效果评价、学习建议、教学安排、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策略、认知工具及专业情感反应与感知;13个三级编码:心理护理技能的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入内化、线上、线下学习任务适量整合、临床情景内容进一步更新丰富、学习任务增加,课程负担加重(负性体验)、线上学习不够深入资源未充分利用(负性体验)、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不便利(负性体验)学习内容联系临床实践(积极体验)、评价方式丰富,有利用课堂参与(积极体验)、学习策略多样化,课堂互动多元(积极体验)、培养临床思维,憧憬临床实习、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人文关怀及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主性。③护生在教学行动前,SDL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常模(p<0.01),教学行动后,除自我管理维度,其余维度SDL得分和总分高于国内常模(p<0.01),行动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课程满意度得分为36.60±11.12分。④反思教学行动中认知工具存在问题,在第二轮教学行动中调整认知工具为学习通。(2)第二轮行动研究:①基于学习通开展《护理心理学》混合式教学的学习体验团体访谈分析显示有2个核心范畴主题群:积极体验与负性体验;8个主题:丰富多样的课堂互动功能,提高课堂效率、伴随式的学习评价,动态掌握自主学习情况、简单便捷的使用感,帮助树立学习信心、优化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平台有效融合课程,缓解在家上课的焦虑、网络条件影响,有卡顿现象及娱乐APP的使用频率增加,注意力分散。②应用于《护理心理学》课程的满意度调查显示护生对学习通平台的使用表现出接纳态度,各条目满意度均大于80%。③反思教学行动在本轮和第一轮中未解决的教学问题,改良教学模式,深化校-院合作。(3)第三轮教学行动研究:①基于校-院合作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学习体验访谈材料分析得3个一级编码、9个二级编码与第一轮行动研究结果一致,13个三级编码:有效迁移利用心理护理技能、积极展开专业理论知识探究、持续更新实时专业学习资源、拓宽校-院合作途径、学习任务安排合理,课堂氛围愉快、学习资源丰富,利于拓展巩固学习、学习内容切合临床真实情景、评价方式多元且具有连续性、教学互动密度大,课堂参与感加强、使用便捷,符合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积极主动性,理解人文关怀、培养临床思维,增强职业认同感及憧憬临床实习,自我效能感提升。②2018级护生教学行动前SDL总分与除沟通交流维度的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常模(p<0.01),行动后除自我管理维度,其余各维度及总分与常模比较均高于常模(p<0.01),行动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示行动后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③课程满意度得分为42.1 ±8.63分,对比第一轮行动护生对该课程的课程满意度有效提高(p<0.01)。4.反思总结阶段:(1)总结归纳法从有效教学模式运行和丰富教学资源方面对三轮教学行动取得成果进行归纳;(2)分析混合式教学实践的活动功能具有培养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动机,深化校-院合作机制三方面主要功能(3)反思混合式存在问题及展望。[结 论]基于校-院合作的《护理心理学》混合式教学优化了护生的学习体验,提升了护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其学习兴趣且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促进护生理论联系临床实践,增强其职业认同感,有效提高了护生对该课程的满意度。

陈红[9](2021)在《叙事教育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了解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后期开展干预研究奠定基础。2.评价叙事教育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干预效果,为叙事教育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丰富国内护理教育的教学改革方法。[方法]1.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现况调查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关怀能力量表(CAI)、自制一般资料情况调查表编制调查问卷,于2019年7月对我校护理学院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2016级共694名护生进行资料收集。采用SPSS 25.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2.叙事教育干预研究基于文献研究的基础,通过网络查询收集教学素材,以解释性现象学和人性关怀理论为指导,结合教学实际制定叙事教育教学程序,通过专家论证最终确立叙事素材和教学方案。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20年9月~2020年12月选择我校护理学院2018级全日制护理本科大三学生215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入学时学校的随机分组方案,将一大班共108人作为实验组,二大班共107人作为对照组。研究类型是随机对照实验性研究,以《护理心理学》为教学平台,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叙事教育进行教学。教学结束,采用关怀能力量表(CAI)、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教学满意度评价、课程成绩、半结构化访谈、反思日记对比分析等质性和量性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叙事教育的干预效果。采用SPSS 25.0对量性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Colaizzi资料分析法分析质性资料。[结 果]1.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现况调查研究(1)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现状:护生的CAI评分为181.70±16.94,显着低于国内外常模分值(P<0.001),关怀能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2)单因素分析结果:CAI得分在参加社会活动情况、与母亲关系、与同学关系、专业态度4个因素的差异上存在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是否担任职务、与父亲关系、与老师关系3个因素的CAI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参加社会活动的情况、与同学关系、专业态度及与母亲关系。2.叙事教育干预研究(1)专家论证结果:根据专家的评审意见,叙事教育教学程序及方案无修改内容,部分叙事素材需要修改语句和补充内容,最终构建了叙事教育教学6程序及初步建立了符合心理护理教学的素材库。(2)均衡性比较结果:两组护生在一般资料情况、CAI及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的总分和各维度得分的差异上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关怀能力量表(CAI)得分结果:①组间比较:叙事教育干预后,CAI总分和3个分维度的得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在总分、理解及勇气维度的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耐心维度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内比较:实验组自身干预前后进行对比,在CAI总分、各个分维度的得分上,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自身干预前后进行对比,在CAI总分和3个分维度得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得分结果:①组间比较:叙事教育干预后,量表总分、八个分维度的得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且除S3(形成人道、利他价值观)维度外,其余7个维度得分、总量表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5(协助满足基本需要)、S8(帮助解决困难)两个维度的得分、总量表得分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②组内比较:实验组自身干预前后进行对比,在量表的总分、各个分维度的得分上,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自身干预前后进行对比,在量表的总分、S1(灌输信念和希望)、S2(健康教育)、S4(科学解决健康问题)、S6(提供良好环境)、S7(促进情感交流)等5个分维度的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余3个分维度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教学满意度、课程成绩比较:①实验组护生对教学评价中各项条目的满意程度均高于对照组。②实验组、对照组的平时成绩为90.64、85.75,得分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期末考试成绩分别为83、85,综合成绩分别为85.97、85.09,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教学反馈:对实验组护生的半结构化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以下3个主题:对叙事教育法教学的态度、对叙事教育法教学的评价、对叙事教育法教学的改进意见;任课教师也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作出了 3个方面的反馈。(7)反思日记对比分析结果:教学结束后,两组护生的反思日记所表达内容内容均涉及到以下4个主题:意识到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的重要性;理解护理中的人文关怀;增强同理心;树立职业信念。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组护生反思日记的内容还涉及感知和学习人文关怀、对护理工作中人文关怀的反思及体会职业价值3个主题。[结论]1.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关怀能力总体水平为中等偏低,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参加社会活动情况、与同学关系、专业态度、与母亲关系,其中前两者对护生的关怀能力有显着影响;其他影响因素为是否担任职务、与父亲及老师关系。2.本研究构建的叙事教育教学6程序具备科学性和可行性;叙事教育对于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创新性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效果显着,但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也发现了需要改进的问题,为今后叙事教育的完善和推广应用提供了实践基础和借鉴意义。

刘欣[10](2020)在《基于核心能力的肿瘤专科医院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大纲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测评,指导建立适用于肿瘤专科医院的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规范化师资培训课程大纲,为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岗前培训及资格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目的抽样法,选取国内10所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10名分管教学培训的护理管理者为访谈对象,进行半结构式、个人深度访谈,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对各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管理制度进行深入调查,明确我国现阶段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管理现状。以核心能力为理论框架,对肿瘤专科医院10名护理管理者、6名临床带教老师及6名学生进行质性访谈,调查不同对象对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需求,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合文献分析,形成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初始指标,并以核心能力指导建立了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规范化师资培训课程初始大纲,经小组讨论形成第一轮函询问卷,通过对20名护理专家进行两轮Delphi专家咨询,最终形成了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指标及基于核心能力制定的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规范化师资培训课程大纲。结果本研究对国内10所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管理制度进行现状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肿瘤专科医院针对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管理欠规范,无统一的资格准入流程、认证方法及规范化师资培训方案且培训目标不明确,需建立适用于肿瘤专科医院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规范化师资培训体系。通过2轮Delphi专家函询,对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测评。20位专家年龄40岁以上者占85%,副高及以上职称占95%,工作年限20年及以上占75%,两轮专家咨询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两轮专家提出意见的比率分别为50%和15%,可见专家们参与本研究有较高的积极性。专家对函询内容的判断系数(Ca)为0.960,熟悉程度(Cs)为0.870,权威系数(Cr)为0.910,专家权威程度高。两轮函询后,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一级指标协调系数是0.490,二级指标协调系是0.435,三级指标协调系数是0.452,P值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专家对函询内容的意见有相对较高的协调程度。核心能力一级指标的赋值均数为4.800-5.000分之间,变异系数在0%-10.082%之间;二级指标赋值均数为4.600-5.000分之间,变异系数在0%-16.390%之间;三级指标的赋值均数为4.600-5.000分之间,变异系数在0%-21.249%之间,核心能力指标重要性均数均≥3.500,变异系数≤5%,符合指标筛选条件,最终形成包括:7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75个三级指标的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指标体系。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规范化师资培训课程大纲指标协调系数为0.437,P值小于0.05,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在4.700-5.000分之间,变异系数在0%-19.168%之间,最终形成规范化师资培训课程大纲,包括7个培训模块,31个模块主题,73项培训课程及21项技术操作培训项目,总课程共75学时(40分钟/每学时),培训时间4周,培训方式:半天脱产。结论1.国内肿瘤专科医院在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管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无统一的资格准入流程、认证方法及培训目标明确的规范化师资培训方案。应建立完善的肿瘤专科医院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资格管理体系,对于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进行规范化师资培训,保证临床带教队伍的质量及其稳定性,提高临床带教的教学水平。2.本研究构建了适用于肿瘤专科医院的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指标及规范化师资培训课程大纲,研究方法科学严谨、指标及课程大纲内容全面、研究结果合理可靠,能够为我国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

二、掌握护生心理做好临床带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掌握护生心理做好临床带教(论文提纲范文)

(1)目标教学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目标教学概述
2 目标教学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
3 手术室护理带教的工作现状
    3.1 护理带教期间护生没有重视实践操作
    3.2 护生存在过大的心理压力
    3.3 护生存在沟通能力的不足
    3.4 护生自我防护的意识较差
    3.5 护理带教人员指导能力有限
4 目标教学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4.1 教学目标的制定
    4.2 教学活动的实施
        4.2.1 第1阶段
        4.2.2 第2阶段
        4.2.3 第3阶段
        4.2.4 第4阶段

(2)护理实习生实习后期压力源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问卷
    1.3 资料整理收集方法和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方法
    1.5 伦理学
2 结果
    2.1 护理实习生一般资料
    2.2 护理实习生后期压力源及压力程度
    2.3 护理实习生实习后期压力程度的单因素分析
    2.4 护理实习生压力程度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护理实习生实习后期的压力水平现状
    3.2 护理实习生实习后期的压力源现状
    3.3 临床护理实习生实习后期压力程度的影响因素
4 结论
5 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临床护理实习生压力源及应对方式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护理实习生压力量表
致谢
个人简介
    一、基本情况
    二、学习工作经历
    三、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成都市中职男护生专业认同的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关于护理专业认同的研究
        1.2.2 国外关于护理专业认同的研究
        1.2.3 文献评述
    1.3 核心概念
        1.3.1 中等护理职业教育
        1.3.2 中职男护生
        1.3.3 专业认同
    1.4 理论基础
        1.4.1 舒伯(Super)的职业发展理论
        1.4.2 马斯洛(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
    1.5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思路
        1.5.3 研究方法
2 成都市中职男护生专业认同现状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2.2 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2.2.1 调查问卷的设计
        2.2.2 调查问卷的信效度
        2.2.3 调查问卷的实施
    2.3 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2.3.1 访谈提纲的设计
        2.3.2 访谈的实施
    2.4 调查结果与分析
        2.4.1 成都市中职男护生基本情况的描述统计
        2.4.2 专业认同总体得分情况
        2.4.3 专业认同及各维度的差异性分析
3 成都市中职男护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3.1 环境因素
        3.1.1 家庭环境因素
        3.1.2 社会环境因素
        3.1.3 学校环境因素
    3.2 课程方面
        3.2.1 专业课方面
        3.2.2 临床实习方面
    3.3 个人因素
        3.3.1 个人感受
        3.3.2 自我效能感
        3.3.3 个人兴趣爱好
4 成都市中职男护生专业认同提升策略
    4.1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2 加强在校期间专业认同教育
        4.2.1 护理专业课融入专业认同元素提升男护生专业认同
        4.2.2 各类主题活动加深男护生专业认同
    4.3 重视实习期专业认同教育
        4.3.1 促进学院教师和临床教师交流
        4.3.2 增强临床带教老师指导和模范作用
    4.4 借助男护士临床工作优势提升其专业认同
        4.4.1 男护士职业发展优势
        4.4.2 突发公共事件中男护士的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中职男护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
附录2:中职男护生专业认同的访问提纲
致谢

(4)患者隐私量表的汉化修订及在实习护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3 相关概念概述
    4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5 研究方法
    6 技术路线
    7 创新之处
第一部分 患者隐私量表在实习护生中的汉化修订与信效度检验
    1 量表的修订及评价方法
        1.1 对原量表进行翻译及汉化
        1.2 专家函询修订初稿
        1.3 内容效度检定
        1.4 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专家咨询结果
        2.2 项目分析
        2.3 量表的效度
        2.4 量表的信度
    3 讨论
        3.1 量表修订的背景及意义
        3.2 量表修订过程科学合理
        3.3 内容分析
    4 结论
第二部分 实习护生患者隐私保护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实习护生一般资料
        2.2 实习护生对患者隐私保护的认知与行为现状得分
        2.3 不同类别实习护生对患者隐私保护的认知和行为单因素分析
        2.4 实习护生患者隐私保护的认知和行为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实习护生对患者隐私保护的现状分析
        3.2 实习护生对患者隐私保护影响因素分析
    4 结论
第三部分 总结
    1 对策(建议)
    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实习护生患者隐私保护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5)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研究相关概念界定
    2.2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需求的现状概述
    2.3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供给的现状概述
    2.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
第三章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相关研究的内容分析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确定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3.2.2 文献检索策略
        3.2.3 文献质量评价
        3.2.4 资料分析与整理
    3.3 研究结果
        3.3.1 文献检索结果
        3.3.2 内容分析结果
    3.4 小结
第四章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培养需求的质性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对象
        4.2.1 纳入标准
        4.2.2 抽样方法及样本量的确定
    4.3 研究方法
        4.3.1 制定访谈提纲
        4.3.2 资料收集方法
        4.3.3 资料分析与处理
        4.3.4 伦理学原则
        4.3.5 质量控制
    4.4 研究结果
        4.4.1 受访者一般资料
        4.4.2 主题提炼
    4.5 小结
第五章 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2.1 专家遴选
        5.2.2 拟定初始函询问卷
        5.2.3 函询过程
        5.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5.2.5 伦理原则
    5.3 研究结果
        5.3.1 专家基本情况
        5.3.2 专家意见整理
第六章 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需求能力的权重确定
    6.1 研究方法
    6.2 研究结果
        6.2.1 确定2个层面的能力权重
        6.2.2 确定9种能力权重
第七章 讨论
    7.1 方案构建的科学性分析
    7.2 方案构建的内容分析
    7.3 方案构建的意义分析
第八章 结论
    8.1 结论
    8.2 创新性
    8.3 局限性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交互式微课在手术室护生职业防护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理论基础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护生职业防护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微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技术路线
2 手术室职业防护交互式微课的制作
    2.1 基础条件
        2.1.1 理论支持
        2.1.2 技术支持
    2.2 交互式微课的制作
        2.2.1 确定交互式微课教学内容
        2.2.2 制作交互式微课
    2.3 德尔菲专家咨询
        2.3.1 拟定专家咨询问卷
        2.3.2 遴选咨询专家
        2.3.3 咨询过程
        2.3.4 统计学处理
        2.3.5 专家咨询结果
3 手术室职业防护交互式微课的应用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1.3 样本量计算
    3.2 研究工具
    3.3 研究分组
    3.4 研究方法
        3.4.1 教学内容
        3.4.2 教学团队
        3.4.3 教学时间
        3.4.4 教学地点
        3.4.5 教学方法
    3.5 评价指标
    3.6 资料收集方法
    3.7 统计学方法
    3.8 质量控制
    3.9 伦理原则
4 结果
    4.1 两组护生一般资料的比较
    4.2 两组护生手术室职业防护理论成绩的比较
    4.3 两组护生手术室职业防护操作成绩的比较
    4.4 两组护生手术室职业防护执行正确率的比较
    4.5 两组护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评价的比较
    4.6 两组护生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的比较
        4.6.1 两组护生职业暴露发生率的比较
        4.6.2 两组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频次的比较
        4.6.3 两组护生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发生情况的比较
        4.6.4 两组护生辐射暴露发生频次的比较
5 讨论
    5.1 手术室职业防护交互式微课的可行性分析
    5.2 交互式微课辅助教学对护生手术室职业防护理论成绩的影响
    5.3 交互式微课辅助教学对护生手术室职业防护操作成绩的影响
    5.4 交互式微课辅助教学对护生手术室职业防护执行正确率的影响
    5.5 交互式微课辅助教学对护生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5.6 交互式微课辅助教学对护生职业暴露情况的影响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性
    6.3 局限性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实习护生职业暴露现状及教育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7)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无锡市H技师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已有研究的启示
    第三节 研究的总体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工具
        四、技术路线
第一章 对中职护生顶岗实习管理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一、中职护生一般情况分析
        二、访谈教师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H技师学校中职护生顶岗实习管理的现状
        一、H技师学校中职护生顶岗实习前管理的现状
        二、H技师学校中职护生顶岗实习中管理的现状
        三、H技师学校中职护生顶岗实习后管理的现状
        四、H技师学校中职护生顶岗实习管理现状各维度得分比较
        五、不同医院实习管理现状得分的差异性分析
        六、现状调查总结
第二章 中职护生顶岗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中职护生顶岗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在顶岗实习管理中的存在问题
        二、医院在顶岗实习管理中的存在问题
        三、护生在顶岗实习管理中的存在问题
    第二节 中职护生顶岗实习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缺少院校合作的经验
        二、学校管理教师人力配备不足
        三、医院培训带教老师的能力不足
        四、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能力不足
        五、护生缺少参与实习管理的机会
第三章 建议与展望
    第一节 强化中职护生顶岗实习管理的建议
        一、优势互补,加强院校合作
        二、积极引导,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三、信息助力,实现高效管理
        四、多维考核,实行综合测评
        五、专业培训,提高带教能力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8)基于校-院合作构建《护理心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行动研宄法在护理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叙事教育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相关概念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4 研究理论基础
    5 研究内容和目的
    6 研究意义
第一部分 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现况调查研究
    技术路线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叙事教育干预研究
    技术路线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叙事教育在我国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基于核心能力的肿瘤专科医院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大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相关概念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能力的概念:
    2.2 国内外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的研究现状
    2.3 国内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的探讨
    2.4 国外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的探讨
    2.5 国内外临床护理教师岗前规范化师资培训现状
    2.6 国内肿瘤专科医院临床护士的规范化培训现状
    2.7 小结
第三章 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现状调查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资料收集
    3.4 资料分析方法
    3.5 伦理原则
    3.6 结果
        3.6.1 临床带教老师管理构架不同
        3.6.2 选拔方法及准入标准有差异
        3.6.3 资格认证方式不同
        3.6.4 培训方法及内容有差异
        3.6.5 考核方法及内容不同
    3.7 小结
第四章 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初始指标建立
    4.1 文献研究
    4.2 质性研究
        4.2.1 研究对象
        4.2.2 研究方法
        4.2.3 资料收集
        4.2.4 资料分析
        4.2.5 质性访谈研究结果
第五章 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规范化师资培训课程初始大纲建立
    5.1 研究方法
        5.1.1 课程内容
        5.1.2 培训时间及方式
    5.2 研究结果
第六章 基于核心能力的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规范化师资培训课程大纲的建立
    6.1 研究方法
        6.1.1 专家的遴选
        6.1.2 函询表内容
        6.1.3 预调查
        6.1.4 专家函询过程
        6.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6.1.6 伦理原则
    6.2 研究结果
        6.2.1 专家的基本情况
        6.2.2 专家积极程度
        6.2.3 专家权威程度
        6.2.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6.3 专家意见整理
        6.3.1 核心能力第一轮专家咨询
        6.3.2 培训课程大纲第一轮咨询结果
        6.3.3 第二轮专家咨询
第七章 讨论
    7.1 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分析
    7.2 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指标结果分析
        7.2.1 核心能力指标的选取特点及优势
        7.2.2 核心能力指标内容分析
    7.3 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规范化师资培训课程大纲的研究结果分析
        7.3.1 培训课程大纲的内容分析
        7.3.2 培训课程大纲的研究意义
第八章 小结
    8.1 主要结论
    8.2 本研究的创新性
    8.3 本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掌握护生心理做好临床带教(论文参考文献)

  • [1]目标教学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 黎洁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01)
  • [2]护理实习生实习后期压力源及影响因素研究[D]. 雒玉霞.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3]成都市中职男护生专业认同的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 汪玲.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患者隐私量表的汉化修订及在实习护生中的应用[D]. 张静.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5]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D]. 刘萍. 山东大学, 2021(12)
  • [6]交互式微课在手术室护生职业防护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汪笑妹.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7]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无锡市H技师学校为例[D]. 赵丽.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8]基于校-院合作构建《护理心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D]. 范罗丹.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9]叙事教育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的研究[D]. 陈红.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10]基于核心能力的肿瘤专科医院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大纲的研究[D]. 刘欣. 山东大学, 2020(04)


统计学论文 教学评价论文 实习经验论文 顶岗实习论文

上一篇:交通事故致大腿中段肠脱垂一例
下一篇:2001年我国经济走势展望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