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阿口创清治疗复发性口疮64例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口疮清治疗复发性口疮64例(论文文献综述)

李海[1](2020)在《消溃汤治疗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通过研究消溃汤对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局部症状以及湿热内蕴证候群的改善情况,客观评价导师运用消溃汤治疗湿热内蕴型ROU的临床效果,以期为湿热内蕴型ROU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且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来自宝安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及脾胃病科门诊的72例湿热内蕴型ROU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予消溃汤口服,对照组予维生素B2片、维生素C片口服,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以5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采用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表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采用SPSS20.0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溃疡分型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VAS疼痛指数: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VAS疼痛指数组内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两种药物均能改善ROU患者的疼痛指数;治疗前后两组差值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口服中药组疗效更显着。3.平均溃疡期: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平均溃疡期组内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两种药物均能缩短平均溃疡期;治疗前后两组差值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口服中药组效果优于对照组。4.局部症状评分:治疗2个疗程后,溃疡局部单项症状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差值比较除水肿情况及烧灼感无显着性差异(P>0.05)外,其余指标的差值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治疗组在改善溃疡面积、溃疡个数、渗出情况、充血颜色及疼痛感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溃疡局部症状总积分组内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差值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治疗组在改善溃疡局部症状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5.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中医证候单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差值比较中口渴少饮、肢体困重、便溏不爽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口服中药组在改善中医症状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组内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差值比较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6.总体疗效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为90.63%,对照组有效率为78.13%。经Fisher卡方检验,两组有效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在改善溃疡局部症状的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总有效为93.75%,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经Fisher卡方检验,两组有效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效果更显着。7.远期疗效评价:治疗后,回访两组患者3个月内复发情况。治疗组回访22例,其中复发6例,未复发16例,复发率为27.27%;对照组回访21例,复发14例,未复发7例,复发率为66.67%,复发率经Fisher卡方检验,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口服中药组能更好地降低ROU的复发率。结论:导师自拟中药方剂消溃汤与维生素B2、维生素C片均能治疗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口腔溃疡,改善临床症状。与口服西药组相比,治疗组在降低VAS疼痛指数、缩短平均溃疡期、改善溃疡局部症状及中医证候方面效果更显着,且能明显降低复发率。在溃疡局部症状和中医证候评分的疗效评价上,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消溃汤治疗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确切,为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口腔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在临床推广。

闫鸿杓[2](2018)在《复发性口疮临床治疗64例》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口腔内科患者在医院治疗复发性口疮的案例的探讨,为复发性口疮患者提供更加科学的借鉴和指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患有复发性口疮的典型病人64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即西医治疗和中西结合诊治,并且对其在医院治疗过程中的内容和临床诊治进行分析对比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两组患者的对照治疗,在基本病情相近的情况下,采取中西结合治疗的方法的效果较好。结论对于治疗复发性口疮的患者,不仅要中西治疗相结合,而且应该密切观察病人的心理,辅之以必要的心理治疗。

杜倩[3](2018)在《基于太阴病理论的复发性口疮饮食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干姜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复发性口疮(RAS)是临床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不明,直接影响了对该病的认识、治疗及预防。饮食因素是该疾病的病因之一,探讨饮食干预在RAS的缓解、治疗以及预防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与指导价值;干姜为导师多年临床治疗RAS的经验用药,现代临床、动物实验以及药理学研究证明干姜对于该病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目前尚未有临床试验进行客观论证。本研究以RAS日常饮食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应用干姜治疗的随机临床试验,就以下内容进行展开研究:1,流行病学调查。大学生为RAS患病的高危人群,本研究以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RAS的患病情况以及在性别、年龄、学历等方面的疾病分布,并对日常生活行为因素尤其是饮(水)食行为或习惯方面的患病情况进行研究,探讨在校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以及RAS与日常饮(水)食方面相关的影响因素以及危险因素;调查与口疮发作相关的诱发/加重性食物、饮食口味以及治疗、缓解方法,探讨对于该疾病具有特定诱发作用的某些食物以及应对方法。2,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小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干姜水煎浓缩物贴膜应用于RAS患者,初步探讨干姜对该病的作用效果,并通过检测唾液中表皮生长因子(EGF)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水平的变化,既辅助评价药效,同时可以对干姜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1,以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足够样本,使用统一的调查表对样本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基于调查对象自身近一年的情况。调查项目总共50项,基本项目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学历5项;第一部分内容包括是否曾患口疮、口疮的发作周期、大小、个数、愈合所需时间、治疗与缓解方法、加重或诱发口疮程度的食物或口味;第二部分包括口腔牙具佩戴与否、该疾病的家族史、过敏史、胃肠疾病史、刷牙情况、睡眠情况、焦虑情况等一般情况,第三部分内容包括饮食口味喜好、饮水喜好、荤素搭配、三餐规律情况,以及日常对咖啡、茶、酒、甜饮料、碳酸饮料、牛奶,食用油炸性、烧烤、甜品、雪糕、水果等食物的进食或者饮用频率情况等。2,于2017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国医堂中医门诊部临床收集RAS病例,设计临床对照试验,以干姜水煎浓缩物贴膜作为试验组(高剂量组),设计相同药物的十倍稀释量作为安慰剂对照组(低剂量组)。使用随机数字表对装有药膜的不透明信封进行随机编码,受试者与调查研究者对整个分配过程皆不可见。跟踪记录各病例用药前后的口疮疼痛变化以及口疮愈合时间信息,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口疮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病例治疗前以及愈合初期唾液中EGF和TNF-α的浓度。结果1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RAS 一般患病情况调查结果①此项流行病学调查共有1011名在校大学生参与,对近一年来研究对象口疮的患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的RAS患病率为29.38%。患病情况在性别、年龄、学历、BMI指数方面均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②对297名RAS患者的口疮患病情况包括溃疡的发作频率、个数、溃疡创面大小以及愈合时间四个方面内容分别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RAS的患病类型主要为轻型RAS。(2)RAS日常饮食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①在一般影响因素方面,结果显示RAS的患病情况在家族史以及胃肠疾病两个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因素诸如戴牙套、感冒、不良情绪、刷牙习惯、睡眠总时间、入睡时间等方面的RAS患病情况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在饮食影响因素方面,结果显示RAS患病情况在经常感觉口干/渴与否,具体食物中的油炸食物、甜饮料、碳酸饮料的摄入频率以及对坚果的进食喜好这五个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饮食因素诸如饮水喜好、冷热水情况、饮食荤素结构、饮食规律与否以及包括具体对于咖啡、酒、茶、冷饮、水果等方面的RAS患病情况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危险因素筛选结果显示,RAS家族史、熬夜、频繁饮用碳酸饮料、经常感觉口干渴是RAS患病的独立危险性因素,而喜欢吃坚果是RAS患病的保护性因素。④研究对象RAS与非RAS两组人群在日常饮食口味喜好方面的差别不大,更喜欢甘(甜)和辛(辣)口味。⑤此外,多数在校大学生存在刷牙习惯欠佳,经常感觉到压力、焦虑或紧张的不良情绪以及熬夜的现象。(3)口疮的诱发或加重因素以及治疗、缓解方法调查结果①近一年来曾患过口疮者共762名,在口疮的诱发或加重性食物以及饮食口味方面,研究结果显示菠萝以及辛(辣)口味可能对口疮具有诱发或加重的作用。②治疗方法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的研究对象在口疮发作时不会采取治疗,而会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相关的缓解方式来干预,其中,采用多喝水的方式用来缓解的人数最多;在采取的治疗方法中,主要是使用中药(成分)的药物治疗。③在口疮发作期,有超过一半的研究对象会特意进食水果。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否患有RAS,高频率进食水果的人群均显着高于低频率进食人群。然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尚不能认为高频率的进食水果对于RAS患病的降低有积极的作用。2临床试验研究结果(1)干姜对于RAS的临床作用效果①本研究共纳入病例59例,包括试验组30例,对照组29例。②干姜应用于RAS的疗效方面,试验结果显示:在VAS方面,干姜膜组(高剂量组)受试者在用药前后表现出显着差异(P<0.05),而安慰剂组(低剂量组)受试者没有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受试者的溃疡愈合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姜膜组(高剂量组)的受试者溃疡愈合所需时间的均值小于使用安慰剂膜(低剂量)的受试者的愈合所需时间均值。③在药物的不良反应(副作用)方面,对观察期内所有受试者可能有关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未发现有不良反应反馈。(2)干姜对RAS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干姜与安慰剂(干姜低剂量)的两组RAS受试者在口疮愈合后唾液中EGF浓度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但干姜膜组的EGF平均浓度显着低于安慰剂膜组的平均浓度水平(P<0.05)。两组RAS受试者在口疮愈合后唾液TNF-α平均浓度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但使用干姜膜的受试者唾液中TNF-α的水平显着低于使用安慰剂膜的平均浓度水平(P<0.05),提示使用干姜对于TNF-α的增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1)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的RAS患病率为29.38%。(2)RAS与日常饮食行为关系密切。结合本研究结果提示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应注意多饮水,减少对碳酸饮料、甜饮料与油炸食物的摄入,可适当增加坚果的摄入。口疮患者应避免或减少摄入菠萝和辛辣食物;在平时以及溃疡发作期对水果的摄入应谨慎,同时注意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善。(3)干姜对疼痛缓解以及创口愈合方面均有积极作用,在研究的剂量范围内,高剂量的作用疗效优于低剂量。干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口疮愈合,干姜组在愈合后唾液中EGF的浓度水平更低也印证了这一点,同时干姜对TNF-α的释放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黏膜损伤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口疮较快愈合。干姜对RAS的治疗作用可能与镇痛和TNF-α抑制相关。意义(1)本研究通过对在校大学生RAS饮食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对日常饮(水)食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于探讨日常饮食干预RAS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的发展与指导意义。(2)本研究对干姜应用于RAS的临床疗效以及疗效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对该病的发展认识与临床治疗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RAS的药物研究及机制研究亦起到一定的发展作用。

赵增强[4](2017)在《自拟养阴愈疮方治疗阴虚火旺型复发性口疮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养阴愈疮方治疗阴虚火旺型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阴虚火旺型复发性口疮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服用甲钴胺片(每次0.5mg,每日3次)、维生素C片(每次100mg,每日3次)、维生素B2片(每次10mg,每日3次)和维生素B6(每次20mg,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养阴愈疮方,每日1剂,3次/d,150m1/次。7d为一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总体疗效、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养阴愈疮方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复发性口疮疗效更加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何升腾,朱海莲,李艳莉[5](2017)在《沙利度胺治疗复发性口疮对患者血清C3、C4补体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沙利度胺治疗复发性口疮对患者血清C3、C4补体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接诊的100例复发性口疮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治疗法,观察组给予沙利度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CD3、CD4、CD8水平、Ig G、Ig A、Ig M水平、补体C3、补体C4治疗前后水平对比、疗效情况对比。结果治疗前,观察组CD3、CD4、CD8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治疗前,观察组Ig G、Ig A、Ig M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治疗前,观察组补体C3、C4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观察组疗效82.00%(41/50)优于对照组58.00%(29/50),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结论沙利度胺对治疗复发性口疮有显着的效果,能够改善患者血清补体C3、C4及调整免疫球蛋白。

瞿建新[6](2015)在《复发性口疮临床64例治疗体会》文中认为目的对复发性口疮的临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复发性口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口疮疼痛评分、口疮数目以及口疮直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对复发性口疮进行治疗,疗效理想,安全可靠,值得普及和应用。

王虹[7](2013)在《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证候特点与遣药组方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运用文献学与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常见证型、用药特点,初步揭示其组方配伍规律,为中医临床研究及新药研发提供文献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法:选择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期刊等数据库,检索1989年至2011年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文献。利用Microsoft access建立资料数据表,并录入成都中医药大学与西南交通大学联合开发的“中药复方分析”软件。(2)统计分析法:利用频数分析法、关联规则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内治方与外治方的证型、组方药类、核心药物、药对药组、常用方剂及常见证型的常用药物、药组药对、方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证型特点:482首内治方证型中,实证占41.08%,虚证占32.37%;虚实夹杂证占24.07%,以实证所占比例相对较多;频次居前5位的证型为阴虚火旺、心脾积热、湿热困脾、气阴两虚、热毒炽盛。83首外治方证型中,实证占67.47%,虚证占15.66%,虚实夹杂证占14.46%;频次居前5位的证型为热毒炽盛:瘀热内郁;湿热困脾;肾阴亏虚,兼热毒炽盛;阴虚火旺。(2)用药特点:内治方药类居前10位的依次是清热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收涩药、芳香化湿药、理气药;核心药物使用居前10位的依次为:生地黄、黄连、茯苓、麦门冬、牡丹皮、黄芩、当归、黄芪、黄柏、玄参;常用药对有生地黄、竹叶,泽泻、山药等。外治方药类居前7位的依次是清热药、解表药、开窍药、补虚药、其他药、拔毒化腐生肌药、收涩药;核心药物频次居前10位的依次为冰片、青黛、黄柏、黄连、五倍子、硼砂、薄荷、孩儿茶、细辛、明矾;常用药对有冰片、青黛,冰片、黄柏等。(3)遣方特点:内治方居前4位依次为导赤散、增液汤、玉女煎、清胃散。(4)证与常配药物、药对:内治方阴虚火证旺常伍黄柏、知母、牡丹皮、生地黄、玄参等;心脾积热证伍生地黄、木通、黄连、竹叶、栀子等;湿热困脾证伍黄芩、黄连、栀子等;气阴两虚证伍白术、生地黄、麦门冬、黄连等;热毒炽盛伍黄连、黄芩、黄柏、栀子、金银花等;药对由常用药物相配而成。结论:ROU的病变特点不外虚实两端,但虚实夹杂证亦可见;该病本虚多见阴虚、气阴两虚、阳虚,标实以热、湿为主,虚则气阴两虚,或脾气亏虚,或脾肾阳虚,以致口舌肌膜失养;或肝肾阴虚,虚火上炎,以致口舌肌膜灼腐。实则心脾积热,火热上冲;或湿热困脾,湿热上渍:或火毒上攻,熏灼口舌,气血壅滞,血败肉腐,肌膜溃破而为病。久病则虚实兼夹,本虚标实。内治方通过清热、祛湿、散寒、化瘀以消除病因,益气、养阴、温阳以顾护正气;外治用药一方面针对局部辨病,配用具有收湿敛疮,消肿止痛,拔毒祛腐等功效的药物外,另一方面依据整体辨证,采用清热、活血、补气、除湿等治疗,以消除病因、内调脏腑,体现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辨治模式。

王汉明,朱晓密,赵雅君[8](2011)在《430例复发性口疮临床特征和治疗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430例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来探究口疮1号对复发性口疮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430例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特征中分别记录病例的性别、年龄、部位、类型、中医分型、伴随全身症状,并对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观察服用口疮1号的疗效及服用口疮1号并伏天敷帖的复发率。结果:在430例复发性口疮患者中,50.3%是女性,49.7%是男性。轻型占69.8%、重型占17.9%、疱疹型占12.3%,复发性口疮累及的部位依次为唇部、舌部、颊部、口底;中医分型心脾积热占73.0%,阴虚火旺占14.9%,脾肾阳虚占12.1%;复发性口疮患者体液免疫检查IgM,IgA,IgG,补体C3大多在正常范围内。口疮1号对心脾积热型疗效显着,伏天敷帖有助于减少溃疡复发。结论:针对复发性口疮的病因和临床特点,口服口疮I号方汤剂加伏天敷贴可以作为复发性口疮的一种治疗方法。

朱晓密[9](2011)在《口疮1号治疗复发性口疮(心脾积热证)的疗效及对EGF、TNF-a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目的对口疮Ⅰ号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辨证心脾积热证侯的疗效及EGF、TNF-a影响的研究。通过与已知有效药物(肿痛安胶囊)作比较观察,客观评价口疮1号的疗效,为临床用药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方法本临床研究对男性23例,女性27例共50例患者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原则,西医临床诊断为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辨证属于心脾积热证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口服口疮Ⅰ号汤剂,每次100ml,每日2次;对照组口服肿痛安胶囊,每次2颗,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5天。分别于用药前及五天后复诊,观察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及中医症候并取唾液检测唾液中EGF质量浓度和TNF-a含量对以上各项指标进行评价,比较试验组、对照组的疗效。追踪观察3个月内有效病例患者溃疡复发情况,比较试验组、对照组的远期疗效。三、结果1.试验组用药前、后的体征指标在溃疡大小、溃疡假膜、溃疡充血、溃疡疼痛方面比较,经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受试者治疗后的主要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2.试验组中医证候用药前、后按照证候分级记分标准比较:经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受试者治疗后中医症候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3.试验组受试者用药前、后唾液中EGF质量浓度(ng/ml)及TNF-a含量(pg/ml)改变比较,经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4.试验组、对照组受试者用药前后,体征指标在溃疡大小、溃疡假膜、溃疡充血、溃疡疼痛方面比较,经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受试者治疗后的主要症状及体征与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5.试验组、对照组中医证候用药前、后按照证候分级记分标准比较:经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受试者治疗后中医症候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差异;6.试验组、对照组受试者用药后唾液中EGF质量浓度(ng/ml)及TNF-a含量(pg/ml)改变比较,经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7.试验组、对照组在临床症状、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的评价及比较:根据疗效判定标准,经χ2检验,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8.两组有效病例受试者3个月后随访结果复发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四、结论口疮Ⅰ号可以明显改善复发性口疮(心脾积热证)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及中医症候,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溃疡的复发,,从而进一步验证唾液中EGF质量浓度及TNF-a与口腔溃疡的关系。

刘国富[10](2010)在《加味泻黄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病中较为常见的疾病,患病率高达20%左右。目前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可能跟免疫、感染、病毒、精神因素等有关,治疗上常用的药物有消炎类、止痛类、腐蚀性、免疫增强剂等,效果一般,复发率较高。本病在传统医学中属于“口疡”或“口疮”的范畴,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包括“心脾积热”,“阴虚火旺”,治疗上实火以清热泻火、解毒止痛为主,虚火以养阴生津,清降虚火为主,临床疗效较好。研究目的:通过理论研究和文献研究,探讨中西医对本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统计并分析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主治脏腑、治法治则,并探析常用方剂的用药配伍意义等;通过临床研究探讨加味泻黄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心脾积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理论研究和文献研究通过检索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统计分析;临床研究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加味泻黄散,药物组成:生石膏、山栀、藿香、防风、生甘草、黄连、菖蒲、乌梅;每日一剂,在第一次就诊治疗时,连续用药3天,在下一个月按照第一次剂量继续服药三天,巩固疗效,两个月后观察复发。西药组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2片10mg/次,3次/d,维生素C片0.2g/次,3次/d。在第一次就诊治疗时,连续用药3天,在下一个月按照第一次剂量继续服药三天,巩固疗效,两个月后观察复发。结果:文献研究结果示:复发性口疮临床常用的治法主要集中在清热泻火祛湿法33例(32.03%),益气温阳健脾法29例(28.16%),以及养阴清热法16例(15.53%);治疗口疮实证的方剂以泻黄汤、导赤散重复率最高,其次为甘草泻心汤、黄连解毒汤,治疗口疮虚证的方剂以六味地黄丸、玉女煎重复率最高,其次为补中益气汤、黄连阿胶汤。临床研究结果示:治疗组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67%;两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的病损疗效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对主要症状、体征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溃疡数目、溃疡疼痛、烧灼感、口干口渴、大便、舌象等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临床上治疗复发性口疮的方法以清热泻火祛湿法为主,其次为益气温阳健脾法以及养阴清热法;在口疮实证的治疗中以清热泻火解毒的方剂为主;口疮虚证的治疗中以养阴、补气的方剂为主,尤其是补肾阴、补脾气的方剂。加减泻黄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心脾积热证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能明显改善溃疡大小、溃疡数目、溃疡疼痛、烧灼感、口干口渴、大便、舌象等,明显优于西药组,西药组仅对溃疡本身有改善,对反应全身状况的指标如口干口渴、大便、舌象等指标无改善,说明加减泻黄散对复发性口疮的治疗作用在于整体调节。

二、口疮清治疗复发性口疮64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口疮清治疗复发性口疮64例(论文提纲范文)

(1)消溃汤治疗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认识
        1.1.1 流行病学
        1.1.2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1.3 现代医学的治疗
    1.2 祖国医学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认识
        1.2.1 中医学对口疮病名的认识
        1.2.2 古代医家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2.3 现代医家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2.4 中医的辨证分型
        1.2.5 中医的治疗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临床基本资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诊断标准
        2.1.2.1 西医诊断标准
        2.1.2.2 中医辨证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2.2 治疗方案
        2.2.1 临床分组
        2.2.2 临床治疗方法
        2.2.3 观察指标
        2.2.4 疗效评定
        2.2.5 ROU远期疗效判断
        2.2.6 统计分析
    2.3 研究结果与分析
        2.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可比性分析
        2.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比较
        2.3.3 疗效评价
        2.3.4 远期疗效评价
        2.3.5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3.1 导师治疗湿热内蕴型ROU的学术思想
    3.2 消溃汤
    3.3 研究结果分析
    3.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2)复发性口疮临床治疗64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关于复发性口疮的讨论
    3.1 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特点。
    3.2 对于复发性口疮的观察指标。
    3.3 针对复发性口疮患者的饮食和心理的注意事项。

(3)基于太阴病理论的复发性口疮饮食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干姜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综述一 复发性口疮的病因与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干姜的化学成分与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复发性口疮饮食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第一节 高校大学生复发性口疮患病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1 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问卷调查
        2.3 调查方法
        2.4 伦理学要求
        2.5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2 不同性别、年龄的RAS患病情况
        3.3 不同学历RAS患病情况
        3.4 BMI指数与RAS的患病情况
        3.5 RAS者的患病情况
        4 小结
        5 讨论
        5.1 调查对象的代表性以及数据的可靠性
        5.2 大学在校生RAS患病情况
        5.3 性别差异与患RAS的关系
    第二节 高校大学生复发性口疮饮食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
        1 目的
        2 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方法
        2.2 问卷内容
        2.3 调查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因素与RAS患病情况的相关性
        3.2 饮食相关因素与RAS患病情况的相关性
        3.3 复发性口疮患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4 小结
        5 讨论
        5.1 RAS与睡眠因素
        5.2 RAS与刷牙习惯因素
        5.3 RAS与日常饮食因素
    第三节 高校大学生口疮的诱发因素及治疗、缓解方式的研究
        1 目的
        2 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诱发口疮发作或加重的食物与口味分析
        3.3 对口疮采取的应对方法情况研究
        4 小结
        5 讨论
        5.1 口疮与饮食的关系
        5.2 口疮与水果
        5.3 口疮与维生素
        5.4 RAS的治疗药物
第二部分 临床试验
    第一节 干姜贴膜对复发性口疮疗效的随机临床试验研究
        1 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受试者收集
        2.2 治疗方法
        2.3 随机方法
        2.4 药物干预
        2.5 疗效观察指标
        2.6 局部疗效评价标准
        2.7 伦理学要求
        2.8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受试者VAS变化
        3.3 愈合时间比较
        3.4 不良反应
        4 小结
        5 讨论
        5.1 视觉模拟评分量表的应用
        5.2 干姜治疗口疮的古今文献
        5.3 干姜对RAS的治疗作用探讨
        5.4 干姜中医学功效的现代实验研究阐释
        5.5 干姜与生姜药理成分含量差异
        5.6 《伤寒论》中干姜的应用特点
    第二节 干姜治疗前后唾液因子EGF和TNF-α的变化
        1 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样本采集
        2.3 ELISA法测定唾液样本EGF及TNF-α含量
        2.4 随机分组方法
        2.5 治疗方法
        2.6 治疗评价
        2.7 疗效判定
        2.8 统计分析
        2.9 伦理学要求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的分析
        3.2 治疗前两组唾液EGF、TNF-α浓度水平
        3.3 治疗前、后两组唾液EGF浓度水平变化情况
        3.4 治疗前、后两组唾液TNF-α浓度水平变化情况
        4 小结
        5 讨论
        5.1 ELISA基本原理
        5.2 唾液对于口疮疾病检测的意义
        5.3 EGF的性质、特点以及与RAS的关系
        5.4 TNF-α的性质、特点以及与RAS的关系
        5.5 正邪气角度分析EGF与TNF-a的表达在RAS中的关系
        5.6 干姜的量效关系研究
结语
特色与创新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个人简介

(5)沙利度胺治疗复发性口疮对患者血清C3、C4补体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评定标准
    1.5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前后水平对比
    2.2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治疗前后水平对比
    2.3 两组患者补体C3、C4治疗前后水平对比
    2.4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情况比较
3 讨论

(6)复发性口疮临床64例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口疮疼痛、口疮直径以及口疮数目比较
3 讨论

(7)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证候特点与遣药组方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现状
    1.1 复方配伍规律文献研究进展
    1.2 复发性口腔溃疡方剂配伍规律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思路与方法
    2.1 研究思路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检索方法
        2.2.2 分析方法
        2.2.3 资料搜集
        2.2.4 资料规范
        2.2.5 资料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内治方
        3.1.1 证型分析
        3.1.2 药物分析
        3.1.3 常用方剂
        3.1.4 证-药-药对-方剂关联分析
    3.2 外治方
        3.2.1 证型分析
        3.2.2 药物分析
4 讨论
    4.1 复发性口腔溃疡之病因病机探讨
        4.1.1 历代文献概述
        4.1.2 证类病机分析
    4.2 中药复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之配伍规律探讨
        4.2.1 配伍清热药
        4.2.2 配伍祛湿药
        4.2.3 配伍温里药
        4.2.4 配伍补虚药
        4.2.5 配伍活血化瘀药
        4.2.6 配伍理气药
        4.2.7 配伍解表药
        4.2.8 配伍收涩药
    4.3 复发性口腔溃疡方剂常用药对配伍意义探析
        4.3.1 生地黄、竹叶
        4.3.2 山药、泽泻
        4.3.3 山药、山茱萸
        4.3.4 竹叶、木通
        4.3.5 茯苓、山茱萸
        4.3.6 茯苓、半夏
        4.3.7 生石膏、地黄
        4.3.8 柴胡、白芍
        4.3.9 黄连、肉桂
        4.3.10 黄柏、砂仁
        4.3.11 冰片青黛
        4.3.12 冰片黄柏
        4.3.13 青黛黄柏
    4.4 药物、药对、方剂与证候关联探究
        4.4.1 生地黄与药对、方剂、证候关联
        4.4.2 黄连与药对、方剂、证候关联
        4.4.3 黄柏与药对、方剂、证候关联
        4.4.4 茯苓与药对、方剂、证候关联
        4.4.5 麦门冬与药对、方剂、证候关联
        4.4.6 冰片与药对、方剂、证候关联
        4.4.7 青黛与药对、方剂、证候关联
        4.4.8 五倍子与药对、方剂、证候关联
    4.5 内治方与外治方用药差异性分析
    4.6 外治方选用清热药分析
结语
创新与特色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西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研究进展
附录2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9)口疮1号治疗复发性口疮(心脾积热证)的疗效及对EGF、TNF-a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加味泻黄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研究进展
        1.1 复发性口腔溃疡症状及发病特点
        1.2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
        1.3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机制
        1.4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分型
        1.5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
    2. 传统医学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研究进展
        2.1 病名的历史沿革
        2.2 致病因素
        2.3 心脾积热为病机
        2.4 中医治疗
    3. 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优势
        3.1 因人而异,辨证论治
        3.2 局部治疗和整体治疗相结合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中药治疗复发性口疮的文献研究及探析
    1. 文献检索结果与分析
        1.1 主治脏腑归类
        1.2 治法治则统计及分析
        1.3 常用方统计
    2. 复发性口疮中药常用方探析
        2.1 实火
        2.2 虚火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泻黄散治疗RAU心脾积热证的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2 病例的选择
        1.3 病例的一般资料
        1.4 治疗方法
        1.5 观察项目
        1.6 疗效判定标准
        1.7 统计学处理
    2. 研究资料分析
        2.1 一般情况
        2.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3.1 复发性口疮心脾积热证的探讨
        3.2 加减泻黄散组方意义
        3.3 加减泻黄散治疗复发性口疮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3.4 体会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口疮清治疗复发性口疮64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消溃汤治疗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D]. 李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2]复发性口疮临床治疗64例[J]. 闫鸿杓.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59)
  • [3]基于太阴病理论的复发性口疮饮食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干姜疗效评价[D]. 杜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4]自拟养阴愈疮方治疗阴虚火旺型复发性口疮临床观察[J]. 赵增强. 中医临床研究, 2017(13)
  • [5]沙利度胺治疗复发性口疮对患者血清C3、C4补体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分析[J]. 何升腾,朱海莲,李艳莉. 中国医刊, 2017(03)
  • [6]复发性口疮临床64例治疗体会[J]. 瞿建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08)
  • [7]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证候特点与遣药组方规律研究[D]. 王虹.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06)
  • [8]430例复发性口疮临床特征和治疗分析[A]. 王汉明,朱晓密,赵雅君. 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七次学术交流会暨广东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 2011
  • [9]口疮1号治疗复发性口疮(心脾积热证)的疗效及对EGF、TNF-a影响的研究[D]. 朱晓密.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1(05)
  • [10]加味泻黄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D]. 刘国富.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2)


复发性口疮论文 对照组论文 口炎论文 中医论文 阴虚火旺论文

上一篇:扩大屋顶种植面积的方法
下一篇:养羊业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