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胃癌术中放疗42例临床应用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42例胃癌术中放疗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侃侃[1](2021)在《预防性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胃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预防性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对胃癌病人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2019年胃癌病人数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根据是否行HIPEC,分成HIPEC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复发率和生存率,以及复发和生存的危险因素。第二部分,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系统检索英文和中文数据库有关预防性HIPEC对胃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对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生存率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第一部分,回顾性研究中,一共纳入163例胃癌患者,其中HIPEC组48例,对照组1 15例。HIPEC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并存症,肿瘤部位、分期、分级、术前肿瘤指标等基线资料无显着差异,具有可比性。HIPEC组全流时间为术后4.87天,术后住院时间为9.85天;对照组全流时间为术后4.6天,术后住院时间为9.07天,两组相比无显着差异。HIPEC组与对照组其他并发症的比较也无显着差异:发热(10.4%vs 7%,P=0.528);吻合口瘘(2.1%vs 0.9%,P=0.504);肠梗阻(4.2%vs 1.7%,P=0.582);切口感染(2.1%vs 1.7%,P=1);术后30天内死亡率(2.1%vs 0.9%,P=0.504);术后30天内再手术率(2.1%vs 1.7%,P=1);Ⅱ级及以上肝毒副反应(6.2%vs4.3%,P=0.694);Ⅱ级及以上肾毒副反应(2.1%vs 0%,P=0.694);呼吸衰竭(2.1%vs0.9%,P=0.504)。HIPEC组与对照组相比,复发率无显着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淋巴结分期是胃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HIPEC组生存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示术前CA19-9水平以及淋巴结分期是总生存的的危险因素。第二部分,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中,一共纳入17篇随机对照研究,HIPEC不增加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吻合口瘘(RR=0.95,95%CI,0.45-2.21;P=0.98);肠梗阻(RR=0.72,95%CI,0.34-1.53;P=0.4);十二指肠残端瘘(RR=1.17,95%CI,0.34-4.06;P=0.8);切 口感染(RR=1.02,95%CI,0.45-2.30;P=0.96);骨髓抑制(RR=1.16,95%CI,0.86-1.57;P=0.34)。1年复发率HIPEC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3年复发率,HIPEC组低于对照组(RR=0.45,95%CI,0.32-0.64;P<0.00001);5 年复发率,HIPEC 组低于对照组(RR=0.48,95%CI,0.30-0.77;P=0.002);腹腔复发率:HIPEC 组低于对照组(RR=0.45,95%CI,0.34-0.61;P<0.00001)。HIPEC 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1 年生存率(RR=0.64,95%CI,0.47-0.88;P=0.005);3 年生存率(RR=0.62,95%CI,0.54-0.71;P<0.00001);5 年生存率(RR=0.80,95%CI,0.70-0.92;P=0.001)。结论:1.预防性腹腔热灌注化疗,不增加胃癌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可行。2.预防性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胃癌远期预后的影响,有待于高质量、大样本,各项结局指标定义清楚的随机对照研究。3.腹腔热灌注化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具体方案,尤其是药物选择,有待于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杨嘉欣[2](2021)在《健脾益胃方防治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了解胃癌根治术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健脾益胃方联合治疗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复发转移、无病生存期、总生存期及化疗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探索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无病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在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及普外科就诊行根治性手术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及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基本研究信息,包括性别、发病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幽门螺杆菌感染史、术前CEA水平、原发灶部位、分化程度、肿瘤最长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比率、术后TNM分期、有无神经侵犯、有无脉管癌栓、有无癌结节、手术切缘情况、化疗周期数、中医辨证分型、健脾益胃方干预情况。纳入患者按照是否有健脾益胃方干预超过6个月分为中药联合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采用面谈或电话随访等方式,记录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及具体时间。将收集的病例资料信息整理录入Excel表格,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调整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控制偏倚。利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复发转移率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估算两组1年、3年、5年生存率,中位无病生存期(mDFS)及中位总生存期(mOS),Log-rank法进行显着性检验。分析中医证型与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分别采用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无病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素。比较两组患者化疗过程中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所有统计分析的显着性水准为α=0.05。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96例患者,中药联合治疗组92例,单纯化疗组104例,总体随访时间为8.1-98.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2.2个月,其中12例患者中途失访,140例出现肿瘤复发转移,复发率为71.4%,84例为肿瘤相关性死亡,死亡率为42.9%。起初两组患者在术前CEA水平、化疗周期数、癌结节方面比较有显着差异,基线不均衡,故利用SPSS 25.0软件以0.01的卡钳值进行了 1:1的倾向性评分匹配,成功匹配63对患者,匹配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衡可比。2.匹配后两组各有63例患者,健脾益胃方联合治疗组复发转移42例,复发率66.7%,其中早期复发转移(术后2年内复发)10例(23.8%),晚期复发转移(2年以上复发)32例(76.2%);单纯化疗组复发转移51例,复发率81.0%,早期复发转移27例(52.9晚期复发转移24例(47.1%),经检验x2=11.408,P=0.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健脾益胃方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患者局部复发、血行转移、种植转移、远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依次为 42.9%vs39.2%,69%vs76.5%,26.2%vs43.1%,33.3%vs43.1%,均以血行转移模式最为常见,其中以肝转移发生率最高,两组复发转移模式及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复发模式种类均以同时出现2种复发转移模式最为常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6)。3.匹配后两组患者无病生存期比较,健脾益胃方联合治疗组mDFS为33.9个月,单纯化疗组为24.4个月,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治疗组1年、3 年、5 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 3.2%vs11.2%、52.0%vs84.9%、74.1%vs90.7%。4.匹配后两组患者总生存期比较,健脾益胃方联合治疗组mOS为61.6个月,单纯化疗组为52.8个月,P=0.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治疗组1年、3 年、5 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100%vs100%,90.9%vs76.4%,57.2vs35.8%。5.在纳入的92例健脾益胃方联合治疗组患者中,总体分为6大类证型,其中肝气犯胃证3例,胃热伤阴证22例,脾胃虚寒证17例,气滞血瘀证14例,痰湿凝结证24例,气血两虚证12例。肝气犯胃证患者有2例(66.7%)复发,胃热伤阴证患者有11例(50%)复发,脾胃虚寒证患者有13例(76.5%)复发,气滞血瘀证患者有9例(64.3%)复发,痰湿凝结证患者有14例(58.3%)复发,气血两虚证患者有12例(100%)复发。肝气犯胃证因病例数偏少剔除后,比较不同证型间复发转移率,经检验x2=11.162,P=0.0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胃热伤阴证、脾胃虚寒证、气滞血瘀证、痰湿凝结证、气血两虚证患者mDFS依次为42.0个月、35.1个月、33.4个月、38.3个月、26.0个月,Log-rank检验P=0.079,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6.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健脾益胃方联合治疗(HR=0.365,P<0.001)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无病生存期的独立保护性因素。阳性淋巴结比率高(HR=6.057,P<0.001)、病理分期为Ⅲ期(HR=2.799,P<0.001)、脉管癌栓阳性(HR=1.784,P=0.005)、手术切缘阳性(HR=2.332,P=0.005)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无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发现阳性淋巴结比率预测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临界值为0.16,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0.3%和77.6%,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将纳入患者按此临界值重新分组,分为<0.16组和≥0.16组,两组中位无病生存期分别为38.5个月vs24.0个月,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两组患者化疗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发生,其中单纯化疗组Ⅲ-Ⅳ级白细胞减低(19.2%vs7.6%)、中性粒细胞减低(30.8%vs8.7%)、血小板减低(18.3%vs3.3%)、周围神经毒性(28.8%vs5.4%)发生率高于中药联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P<0.001,P=0.001,P=0.007)。结论:1.健脾益胃方联合治疗患者与单纯化疗患者在复发转移模式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2.健脾益胃方联合治疗可以降低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风险,延长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提高5年生存率,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无病生存期的独立保护性因素。3.健脾益胃方联合治疗能减轻化疗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化疗完成率,避免因术后治疗不足而导致复发转移风险增加。4.中医辨证分型与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有相关性,气血两虚证、脾胃虚寒证等虚证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高,但不同证型间患者无病生存期比较无显着差异。5.病理分期Ⅲ期、脉管癌栓阳性、手术切缘阳性、阳性淋巴结比率高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无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6.探索性研究发现阳性淋巴结比率预测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临界值为0.16,阳性淋巴结比率≥0.16的患者无病生存期较<0.16者明显缩短,对评估术后复发转移风险,指导术后辅助治疗,有借鉴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Gastric Cancer Association, China Anti-Cancer Association;[3](2020)在《胃癌诊治难点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全球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其年龄标准化的5年存活率为27.4%。过去十年间,由于诊疗技术的进步,我国胃癌年死亡率由3.8%降为2.3%[1]。我国胃癌病人在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病理学特征、肿瘤生物学特征、治疗方式以及药物选择等方面与全球其他区域存在差异。目前,

谢绍辉[4](2020)在《机器人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胃癌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情况随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中日本、韩国、中国等东亚国家的胃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地区。在我国,2015年国家癌症中心登记数据显示,胃癌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位,死亡率位居第三位。胃癌的治疗是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尽管目前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靶向治疗、放疗等多种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进一步拓展与强化了胃癌的治疗策略,但是手术切除仍是胃癌治疗的核心。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胃癌的总发病率逐渐下降,然而,胃上部癌的发病率却呈上升趋势。作为治疗胃上部癌的常用术式之一,胃癌全胃切除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自日本Kitano教授团队于1994年在国际上首次报道腹腔镜辅助胃癌手术以来,腹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安全、微创的胃癌手术方式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报道了腹腔镜胃癌手术的临床疗效,表明其较之传统开腹胃癌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目前,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在早期胃癌的应用已为治疗指南所推荐。然而,对于腹腔镜胃癌全胃切除术,尽管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验证了其安全性与技术可行性,显示其长期疗效与开腹胃癌手术相当,但由于腹腔镜器械灵活性不足以及手术操作空间小,区域淋巴结清扫与消化道重建等方面的技术难度高,腹腔镜胃癌全胃切除术仍是一个较大的难题。2000年机器人手术系统开始应用于临床,其突破了腹腔镜系统的技术限制,具有更为清晰的三维立体手术视野、高度灵活的机械手腕,同时消除了生理性颤抖,使手术操作更灵活且更精确。2002年Hashizume教授团队首次报道了机器人辅助胃癌手术,此后,机器人胃癌手术的应用逐年增多。国内外相关临床研究表明机器人胃癌手术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这些研究多集中于远端胃切除术,而关于机器人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临床研究少,且主要为近期疗效的报道,中远期疗效少有研究。为此,本研究就机器人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展开探讨分析,以期为其临床广泛应用提供依据。研究目的通过荟萃分析对比机器人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与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探讨机器人胃癌全胃切除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同时回顾性分析机器人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中远期疗效及其预后因素,以期为机器人胃癌全胃切除术的广泛开展提供循证医学证据。研究方法第一部分:以“gastric cancer”、“stomach cancer”、“gastrectomy”、“laparoscopic”和“robotic”为检索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9年8月,纳入包含对比机器人与腹腔镜胃癌全胃切除术临床疗效的研究,提取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数据。两名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软件5.3版进行Meta分析,连续变量资料使用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及95%置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表示,二分类变量使用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置信区间(95%CI)表示。纳入文献异质性使用I2值评估。使用漏斗图评估文献的潜在发表偏倚。第二部分: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8年1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机器人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病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术后生存资料等,分析机器人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中远期疗效。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使用例数(%)表示。通过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X-Tile软件计算影响患者预后的2站淋巴结清扫数目分组截值。通过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与无病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因素,单因素分析中P值小于0.1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第一部分: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荟萃分析最终纳入非随机对照研究11篇,共有1289例胃癌患者,机器人501例,腹腔镜组788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腹腔镜胃癌全胃切除术相比,机器人胃癌全胃切除术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淋巴结清扫数量多、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早、术后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IIIa级)发生率低(均P<0.05),两组患者的近切缘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无显着差异。第二部分:共纳入166例患者,其中术后TNMⅠ期患者19例(11.4%),TNMⅡ期患者43例(25.9%),TNMⅢ期患者104例(62.7%)。清扫淋巴结总数为34.8±17.5枚,2站淋巴结清扫总数为10.1±6.7枚。中位随访时间25(2-109)月。随访期间,共8例患者失访;共68例患者死亡,其中52例为肿瘤相关性死亡,16例死于其他原因;共55例患者复发转移,其中腹膜转移17例(10.2%),血行转移15例(9.0%),局部复发6例(3.6%),远处淋巴结转移3例(1.8%),混合型转移10例(6.0%),4例(2.4%)复发方式不详,无切口转移复发。全组患者术后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5.8%、46.2%;3年、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3.4%、45.4%。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TNM分期、淋巴结清扫总数、2站淋巴结清扫数目是本组患者术后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TNM分期、2站淋巴结清扫数目是本组患者术后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结论1.机器人胃癌全胃切除术与腹腔镜胃癌全胃切除术相比,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淋巴结清扫数量多,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无显着差异,机器人胃癌全胃切除术安全可行,能达到较好的近期疗效;2.机器人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远期疗效满意,术后TNM分期、淋巴结清扫总数、2站淋巴结清扫数目是影响患者术后总生存率的相关因素,其中术后TNM分期、2站淋巴结清扫数目是患者术后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3.本研究为机器人胃癌全胃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张晓鹏[5](2020)在《597例胃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胃癌(Gastric cancer,GC)一直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顽疾。2018年,胃癌在全球共造成100万例新发病例和大约78.3万例死亡病例,在全部癌症中,胃癌发病率列世界第五位,死亡率列第三位。在中国,2018年新增胃癌症患者病例数达到了 45万余例,新增胃癌相关死亡患者超过39万例,占全国癌症死亡总数的13.6%。胃癌诊疗经过不断地探索,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胃癌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是我国的胃癌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仍未得到根本改变。目前胃癌的治疗进入了包括外科手术、内镜下治疗、放化疗等多种综合治疗措施相结合的阶段,但是患者预后普遍较差的现状未见明显改善。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一直是医学界在胃癌治疗研究中关注的重点领域。胃癌的起病、发展、预后受地域环境、幽门螺旋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慢性疾病、遗传和基因、自身生理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更多地了解这些癌症风险因素有助于胃癌的治疗。尽管一些危险因素已被研究证实可影响胃癌预后,但胃癌本身复杂多变,其流行病学及临床病理特征仍有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目的:回顾性分析行胃癌根治性手术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明确临床病理因素与胃癌术后预后的相关性,为胃癌患者术后综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4年在山东省立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59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重点关注病人的性别、年龄、围术期输血、手术方式、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发病部位、Lauren分型、分化程度等因素,Kaplan-Meier法得出生存率及生存曲线,相关性验证运用log-rank检验,引入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597例胃癌患者截至随访时间结束共存活292例,计算得出患者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依次为92.5%、68.2%、48.9%。单因素分析结果示:患者的性别(P>0.05)、年龄(P>0.05)、手术方式(P>0.05)、分化程度(P>0.05)、围术期输血(P>0.05)与胃癌患者术后预后无关;TNM分期(P<0.05)、浸润深度(P<0.05)、淋巴结转移(P<0.05)、肿瘤大小(P<0.05)、发病部位(P<0.05)、Lauren分型(P<0.05)与胃癌患者术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示:TNM分期(P<0.05)、浸润深度(P<0.05)、淋巴结转移(P<0.05)、肿瘤大小(P<0.05)、发病部位(P<0.05)可作为胃癌患者术后的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肿瘤的病理类型按Lauren分型(P>0.05)不能作为胃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肿瘤大小、肿瘤发病部位、Lauren分型与胃癌患者术后预后相关。(2)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肿瘤大小、发病部位为胃癌患者术后的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马军建[6](2019)在《联合应用双重超声造影与增强MS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DCEUS检查的cTNM分期以及增强MSCT检查的cTNM分期与术后病理pTNM分期的一致性,发现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并且进一步研究其联合应用在胃癌术前cTNM分期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09月-2019年03月于我院普外科住院的197例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包括:患者性别、年龄、DCEUS检查及增强MSCT检查的术前cTNM分期、术后病理pTNM。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DCEUS检查术前诊断T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T1期100%,T2期92.68%,T3期80%,T4期83.2%,总的诊断准确率83.2%;Kappa值为0.708,一致性极好。2.DCEUS检查术前诊断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N0期82.46%,N1期81.25%,N2期65.12%,N3期50.77%,总的诊断准确率68.02%;Kappa值为0.580,一致性好。3.DCEUS检查术前诊断M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M0期98.41%,M1期12.50%,总的诊断准确率96.44%。4.增强MSCT检查术前诊断T分期准确率分别为:T1期22.22%,T2期56.10%,T3期66.67%,T4期66.67%,总的诊断准确率62.44%;Kappa值为0.403,一致性好。5.增强MSCT检查术前诊断N分期准确率分别为:N0期77.19%,N1期84.38%,N2期88.37%,N3期76.92%,总的诊断准确率80.71%;Kappa值为0.742,一致性极好。6.增强MSCT检查术前诊断M分期准确率分别为:M0期98.94%,M1期87.50%,总的诊断准确率98.42%。7.DCEUS检查T分期的准确率高于增强MSCT检查,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增强MSCT检查的N分期及M分期准确率高于DCEUS检查,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8.新的TduNctMct分期准确率高于DCEUS检查及增强MSCT检查的TNM分期,三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23);组内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胃癌患者术前DCEUS检查T分期的准确率高于增强MSCT检查,并且具有统计学差异。2.胃癌患者术前增强MSCT检查N、M分期的准确率高于DCEUS检查,并且具有统计学差异。3.采用每位胃癌患者术前DCEUS检查的T分期、增强MSCT检查的N、M分期,形成新的术前TduNctMct分期,可以提高术前TNM分期准确率,这一结论有待大样本量的研究。

周蒙[7](2019)在《胃宁颗粒联合化疗对胃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估比较化疗基础上加用胃宁颗粒与单纯化疗对胃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对已行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在术后3~4周开始化疗疗程。给予对照组单纯化疗,第1天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2h+第1~14天卡培他滨片1000 mg/m2bid口服,每21天为1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化疗方案上加用胃宁颗粒,药物组成黄芪、茯苓、莪术、枸杞等,上方中药均一次性购买于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每日1包(15g)口服,21天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评分、生存质量表、体重、血红蛋白、KPS评分、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组在腹痛、乏力、恶心呕吐、纳差方面的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评分(P<0.05)。(3)在体重方面比较,两组治疗后体重均比治疗前增加,经统计分析,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体重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的比较:治疗组升高血红蛋白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KPS评分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无明显优势,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在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治疗组疗后大部分领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中两组在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方面,治疗组轻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在肝功能、肾功能、口腔粘膜炎症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化疗相比,胃宁颗粒联合化疗能明显改善胃癌手术后患者的中医症状、贫血、体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于手术后的胃癌患者,我们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术后化疗时加用胃宁颗粒治疗,期望能更显着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向孝勇[8](2019)在《142例胃癌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每年都有较其他国家更多的新发病例和相关死亡病例。手术根治性切除仍是胃癌的首选治疗手段,但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肿瘤局部进展期,单纯手术切除的治疗疗效差、局部区域复发率较高。放射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能有效降低局部区域复发率,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旨在通过对142例在本院接受术后辅助放化疗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获取生存数据和失败方式,评价胃癌术后行辅助放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预后分析,为临床评估患者预后和辅助放化疗的价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8年9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2例胃癌根治术后行辅助放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治疗情况、肿瘤信息、急性不良反应(CTCAEv5.0标准)、生存数据和失败方式。使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DFS),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Cox回归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截止2017年12月30日,共4例患者失访,随访率97.2%。全组患者 1、3、5 年 OS 率分别为:77.1%、56.4%、46.1%,1、3、5 年DFS率分别为66.5%、52.3%、45.9%。辅助放化疗期间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共29例(20.4%),表现为3~4级骨髓抑制18例(12.7%)和3级胃肠道反应14例(9.9%),其中同时发生两种严重不良反应共3例(2.1%),所有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无患者因严重不良反应而死亡。随访期间局部区域复发(残胃、吻合口、瘤床、区域淋巴结)共6例(4.2%)、腹腔种植转移23例(16.2%)、肝脏转移18例(9.9%)、骨转移12例(6.3%)、肺转移9例(5.6%)、同时多脏器转移共6例(2.1%)。Log-rank法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切缘、手术切除方式、组织分化程度、Lauren分型、肿瘤浸润深度(pT)、淋巴结分期(pN)、淋巴结转移率(rN)、pTNM分期、神经侵犯、脉管侵犯为预后影响因素(P=0.030、P=0.046、P=0.000、P=0.005、P=0.009、P=0.001、P=0.000、P=0.000、P=0.001、P=0.002、P=0.000);Cox回归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切缘、淋巴结分期(pN)、淋巴结转移率(rN)、脉管侵犯为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11、P=0.000、P=0.030、P=0.002、P=0.000)。结论:胃癌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可以提高局部区域控制率和改善患者生存,不良反应相对较轻,患者可以耐受并能完成治疗。年龄、手术切缘、淋巴结分期(pN)、淋巴结转移率(rN)、脉管侵犯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邱凤[9](2019)在《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回顾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化疗干预中晚期寒热错杂型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减轻毒副反应等方面的作用,以期为中西医综合治疗中晚期胃癌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课题采用临床回顾性研究方法,搜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81例胃癌患者,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整理,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化疗的41例患者为中西医结合组,40例单纯化疗患者为单纯化疗组,两组治疗期间均予肿瘤科对症支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3个周期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功能状态、体重变化、肿瘤标志物、化疗后毒副反应、生存期等方面的情况。结果:(1)在中医症状积分、功能状态评分、体重变化情况方面,中西医结合组与单纯化疗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在毒副反应改善情况上,中西医结合组在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方面显着优于单纯化疗组(P<0.05);(3)在1年生存率、肿瘤标志物方面,中西医结合组与单纯化疗组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化疗在改善中晚期寒热错杂型胃癌患者主要中医症状、提高患者体力状况、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方面较单纯化疗组有明显优势,有延长患者生存期的趋势。(2)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化疗能改善化疗药物的消化道反应,且安全性较好,相较单纯化疗组其骨髓抑制、肝肾功损害等毒副反应不显着。(3)中西医联合治疗是中晚期胃癌的趋势所在,中西医联合治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王年昌[10](2019)在《液体活检及新辅助治疗在进展期胃癌中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胃癌发病率位列我国第2位,而且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尤其异质性强,但目前我们对胃癌的基因组特征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进展期胃癌人群血浆、组织、腹腔冲洗液中游离DNA(cell free DNA,cfDNA)基因变异的特点以及一致性进行研究,为胃癌的腹腔转移的诊断提供一个新途径。[方法]我们收集了 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1例,根据术中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将其分为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组(3例患者)和腹腔冲洗液阴性组(8例患者);采集入组的11例患者的术前血液样本,术中腹腔冲洗液和组织样本,进行DNA定量分析和基因变异检测,结合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检测结果,评估血浆、组织、腹腔冲洗液cfDNA基因变异的一致性。[结果]对11例胃癌患者血浆cfDNA、腹腔冲洗液cfDNA和组织DNA测得的数据进行质控分析,其中3例患者的血浆(CF)样本,11例患者的腹腔冲洗液(PW)样本未通过质控,但由于样本数量少,因此全部纳入了分析。11例患者血浆DNA、腹腔冲洗液DNA和组织DNA所有检出基因体细胞突变图谱中,1例患者组织样本中检测到了移码插入突变,1例患者组织样本中检测到了拷贝数减少。2例患者组织样本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水平分别为Extra High和High。11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拷贝数不稳定性(copy number instability,CNI)高于组织CNI和血浆CNI。组织样本的MATH值评分显示2例患者的肿瘤异质性较高。[结论]1.目前对于腹腔冲洗液中cfDNA的提取捕获技术还尚未成熟,腹腔冲洗液中的cfDNA用于胃癌患者的辅助治疗上尚存在困难;2.入组的11例胃癌患者中血浆cf DNA、腹腔冲洗液cf DNA和组织DNA体细胞突变、拷贝数变化的一致性仅在个别患者中有体现,且不同患者样本存在差异性;由于入组的样本例数较少,需要更大的样本量来验证;3.从血浆cfDNA、腹腔冲洗液cf DNA和组织DNA中CNI结果来看,腹腔冲洗液CNI普遍较组织CNI和血浆CNI要高,具体的机理需要后续进一步验证。[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胃切除术治疗新辅助化疗后局部进展期胃癌的短期和远期疗效。[方法]我们回顾了 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接受新辅助治疗的270例患者,其中腹腔镜(n=49)或传统的开腹手术(n=221),术后参数包括总体存活率和无病生存率和生存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明显缩短术后住院时间,转移性淋巴结的数量少于开腹手术。清扫淋巴结,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时间、失血量和术后死亡率两组之间没有显着差异。平均随访时间为24.9(范围2.2-110.0)个月。开腹组75%的无病生存时间为15.6(11.5-20.0)个月,腹腔镜手术组为25.7(12.3-41.3)个月,但两组之间没有显着差异。[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新辅助治疗后胃癌是安全的,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开腹手术相比,肿瘤切除的质量是相同的,患者恢复更迅速,营养状况更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腹腔镜手术治疗新辅助化疗后局部进展期胃癌具有与开腹手术类似的总体存活率和无病生存期。[目的]观察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学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对远期疗效的影响,并评估术后辅助化疗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从2007年1月到2016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完成新辅助治疗20例病理完全缓解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并分析预后结果。[结果]共20例(7.4%,20/270)患者达到pCR。中位随访时间为25(5-80)个月。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根治性手术切除和D2淋巴结清扫。原发灶和淋巴结均显示了 pCR。3年和5年总体生存率为84.7%和.84.7%,3年和5年无病生存率为86.6%和86.6%。11例患者(55%,11/20)接受了术后辅助化疗。辅助化疗组和无辅助化疗组的总体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性。[结论]新辅助治疗后的局部进展期胃癌的pCR发生率低,但是预后较好。本研究未发现术后辅助化疗可进一步改善生存获益。

二、42例胃癌术中放疗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42例胃癌术中放疗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预防性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胃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预防性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胃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热灌注治疗仪器
        2.3 热灌注化疗的禁忌症
        2.4 研究方法
        2.5 结局指标
        2.6 随访
        2.7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病人的基线资料
        3.2 并发症的比较
        3.3 胃肠道肿瘤指标分析
        3.4 生存分析
        3.5 复发率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预防性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胃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2.1 文献检索
        2.2 纳入和排除标准
        2.3 质量评价
        2.4 资料提取
        2.5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文献检索及筛选
        3.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3.3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3.4 并发症的发生率
        3.5 预防性HIPEC对生存率的影响
        3.6 预防性HIPEC对复发率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健脾益胃方防治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胃癌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胃癌流行病学现状
        2.胃癌危险因素
        3.胃癌综合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健脾益胃法防治胃癌研究进展
        1.脾胃亏虚与胃癌的关系
        2.健脾益胃法治疗胃癌的理论基础
        3.健脾益胃法治疗胃癌在临床中的应用
        4.健脾益胃法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和研究方法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及内容
        3.统计学分析及数据处理
    研究结果
        1.随访情况
        2.临床特征及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情况
        3.生存分析
        4.辨证分型与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相关性分析
        5.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无病生存期因素分析
        6.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讨论
        1.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的运用
        3.健脾益胃方防治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疗效分析
        4.中医证型与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相关性分析
        5.其他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无病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素分析
        6.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胃癌诊治难点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论文提纲范文)

难点1:胃癌的高风险人群筛查及其健康管理
难点2:遗传性胃癌诊断、预防和管理
难点3:胃癌病人是否需要常规检测并根除HP
难点4:EUS和18F标记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是否应该常规用于胃癌分期检查
难点5:胃腺癌或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s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病人常规检测的分子标记物及其价值
难点6:晚期胃癌二线或三线化疗的考量因素及其合理使用,以及临床实践与临床研究的差异
难点7:LAGC病人腹腔镜探查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难点8:ESD术后切缘阳性的后续治疗原则
难点9: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含内镜切除)后随访及其时限
难点10:腹腔镜胃癌手术的适应证,以及除临床分期以外的其他考量因素
难点11:直接接受胃癌根治术后病人如何选择辅助化疗方案,Ⅰ期胃癌术后是否需要行辅助化疗
难点12:胃癌新辅助治疗的适应人群、治疗模式及临床疗效评价
难点13:对于新辅助治疗后肿瘤退缩或降期者,如何决定根治手术的切除范围及淋巴结清扫范围
难点14:胃癌新辅助治疗疗效欠佳但仍未见远处转移且可切除病人可否考虑手术,如何选择后续治疗
难点15:胃癌新辅助治疗获得临床完全缓解(cCR)/病理完全缓解(pCR)病人,如何选择后续治疗
难点16: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方式选择(平面清扫或立体清扫)
难点17:脾门淋巴结清扫手术指征和清扫策略
难点18:胃癌手术行D2/D2+淋巴结清扫中如何处理No.11p、No.12a、No.13、No.14v和No.16a2/b1淋巴结,No.14v淋巴结清扫的适应证,以及No.6a、No.6i、No.6v淋巴结细化的实际意义
难点19:符合PPG指征的胃癌,是否需要常规清扫No.6淋巴结,如远端切缘无法满足要求,应采用术中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还是改为远端胃大部切除术
难点20:胃癌根治术后淋巴结送检推荐数目及新辅助治疗对其影响
难点21:食管胃结合部癌不同分型或分期方式的可操作性
难点22:不同类型食管胃结合部癌的手术入路、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消化道重建方式选择
难点23:完全腹腔镜消化道重建方式选择
难点24:胃癌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定义及分级
难点25:胃癌伴有远处转移发生出血急症时的手术时机和方式
难点26:胃癌病人营养筛查、评估及干预原则
难点27:Ⅳ期胃癌进行转化治疗的人群选择,手术指征、切除范围及术后治疗
难点28:单纯腹腔灌洗液细胞学阳性(CY1)胃癌的治疗原则
难点29:胃癌伴腹膜转移者,行腹腔治疗还是全身化疗
难点30:胃癌术中和术后是否需要放疗,术前放化疗与术后放化疗的区别
难点31:残胃癌或胃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肿瘤床、吻合口、局部区域淋巴引流区)病人,是否推荐手术或局部放化疗
难点32:残胃癌与残胃再发癌生物学行为及淋巴结转移差异,临床T分期为cT2时如何进行淋巴结清扫
难点33:胃癌放疗技术选择及照射剂量、照射体积的界定,如何进行正常器官保护及呼吸运动管理,以及放疗对胃充盈状态的要求
难点34:存在化疗相对禁忌证的晚期胃癌病人,如何选择个体化药物及方案
难点35:晚期胃癌病人疾病控制后的维持治疗
难点36:对于HER2阳性不能切除的进展期或复发胃癌,一线应用曲妥珠单抗治疗进展后,二线治疗是否推荐继续给予曲妥珠单抗跨线治疗
难点37:胃癌免疫治疗优势人群特点和免疫治疗适应证
难点38:免疫治疗是否可提前至晚期胃癌的一线治疗,是否推荐免疫治疗联合化疗
编审人员名单:

(4)机器人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机器人与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临床疗效荟萃分析
    2.1 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机器人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远期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3.1 资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机器人胃癌手术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597例胃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资料收集
    2.3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生存率
    3.2 单因素分析
    3.3 多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性别
    4.2 年龄
    4.3 输血
    4.4 手术方式
    4.5 淋巴结转移
    4.6 肿瘤的浸润程度
    4.7 TNM分期
    4.8 肿瘤发病部位
    4.9 肿瘤大小
    4.10 Lauren分型
    4.11 分化程度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晚期胃癌的治疗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联合应用双重超声造影与增强MS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写、符号清单、术语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设备与造影剂
    1.3 检查方法
    1.4 评估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方法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DCEUS检查的TNM分期结果
    2.3 增强MSCT检查的TNM分期结果
    2.4 增强MSCT检查、DCEUS检查的术前TNM分期比较分析
    2.5 增强MSCT检查的TNM分期、DCEUS检查的TNM分期、TduNctMct分期准确率的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7)胃宁颗粒联合化疗对胃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研究
    1 西医对胃癌的认识
        1.1 西医对胃癌危险因素的认识
        1.2 胃癌的西医发病机制
        1.3 西医对胃癌的治疗
    2 中医对胃癌的认识
        2.1 中医对胃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中医治疗胃癌研究
    3 生存质量
        3.1 生存质量定义及功能
        3.2 影响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
        3.3 生存质量在胃癌中的应用
        3.4 中医药与生存质量
        3.5 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
临床研究
    1 研究设计
    2 研究对象
    3 病例选择
        3.1 诊断标准
        3.1.1 西医诊断标准
        3.1.2 胃癌的分期标准:
        3.1.3 中医辨证标准及症状评分标准
        3.2 入组标准
        3.3 排除标准
        3.4 中止、剔除标准
        3.5 病例脱落的处理
    4 研究方法
        4.1 分组方法
        4.2 治疗方法
        4.2.1 给药方案
        4.2.2 药物选择
        4.2.3 合并用药
        4.3 观测指标
        4.3.1 两组中医证候比较
        4.3.2 两组体重比较
        4.3.3 两组血红蛋白比较
        4.3.4 两组体能状态比较
        4.3.5 两组生存质量量表比较
        4.3.6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4.4 疗效评价标准
        4.4.1 中医疗效性评价标准
        4.4.2 体重评价标准
        4.4.3 生存质量表的评价标准
        4.4.4 体能状态评分标准
        4.5 统计方法
    5 研究结果
        5.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5.2 治疗效果
        5.2.1 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比较
        5.2.2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5.2.3 两组体重的比较
        5.2.4 两组血红蛋白比较
        5.2.5 两组KPS评分比较
        5.2.6 两组生存质量表评分比较
        5.2.7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讨论
    1 胃宁颗粒组方药物分析和现代药理研究
    2 研究结果评价
        2.1 一般资料的比较分析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2.3 体重的比较
        2.4 血红蛋白比较
        2.5 KPS评分的比较
        2.6 经生存质量表的评分比较
        2.7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
    3 存在问题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对照表
综述 胃癌术后中医药联合化疗治疗的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

(8)142例胃癌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9)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TNM分期标准
        1.2.3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评价指标
        2.5 观察时点
        2.6 统计方法
    3.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1.1 性别、年龄分析
        3.1.2 肿瘤情况比较
        3.2 评价指标
        3.2.1 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3.2.2 功能状态评分比较
        3.2.3 体重变化比较
        3.2.4 肿瘤标志物比较
        3.2.5 1年生存率比较
        3.2.6 治疗后毒副反应情况比较
    4.讨论
        4.1 胃癌病名及沿革
        4.2 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癌立法依据
        4.2.1 寒热错杂、气机失常为胃癌主要病机
        4.2.2 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证
        4.2.3 半夏泻心汤论治胃癌
        4.2.4 方药分析
        4.3 研究结果讨论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胃癌常用系统治疗方案
附录3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附录4 Karnofsky(卡氏,KPS)功能状态评分标准
附录5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液体活检及新辅助治疗在进展期胃癌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液体活检技术应用于进展期胃癌的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进展期胃癌新辅助治疗的手术治疗研究
    第一章 开腹与腹腔镜治疗新辅助化疗后局部进展期胃癌的短期和远期疗效对比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局部进展胃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患者的疗效分析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42例胃癌术中放疗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预防性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胃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D]. 赵侃侃. 南方医科大学, 2021(02)
  • [2]健脾益胃方防治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回顾性队列研究[D]. 杨嘉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胃癌诊治难点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 Gastric Cancer Association, China Anti-Cancer Association;.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0(08)
  • [4]机器人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临床疗效研究[D]. 谢绍辉.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1)
  • [5]597例胃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D]. 张晓鹏. 山东大学, 2020(02)
  • [6]联合应用双重超声造影与增强MS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研究[D]. 马军建. 杭州师范大学, 2019(04)
  • [7]胃宁颗粒联合化疗对胃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D]. 周蒙.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142例胃癌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D]. 向孝勇. 苏州大学, 2019(04)
  • [9]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回顾性研究[D]. 邱凤.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液体活检及新辅助治疗在进展期胃癌中的临床研究[D]. 王年昌.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胃癌论文 肿瘤论文 淋巴论文 淋巴结转移论文 胃癌根治术论文

上一篇:境外国有股减持的实践与启示
下一篇:宏观公平与微观效率:财务管理目标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