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胆囊癌声像图类似填充性胆结石1例报告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酷似充满型胆囊结石声像图的胆囊癌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燕[1](2021)在《多参数MR鉴别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和厚壁型胆囊癌的临床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XGC)是一种罕见的胆囊慢性炎症,其影像学特征与厚壁型胆囊癌(Gallbladder carcinoma,GBC)相似,易造成临床医师的误诊误治。XGC和GBC的影像学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分析XGC和厚壁型GBC的磁共振影像(Magnetic resonace imaging,MRI)特征、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化学位移成像特征及临床资料,提高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由两个部分组成。首先,连续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10年9月-2019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XGC及GB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图像。由两名五年以上影像诊断经验的主治医师及一位高年资主任医师将患者分组。利用MR扫描参数、常规MRI征象、化学位移图像评估患者病灶的影像学表现。并比较常规MRI结合化学位移成像前后,诊断XGC和厚壁型GBC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随后,剔除未作MR增强扫描和扩散加权图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ecient,ADC)值的患者。上述3名医师采用同样的方法评估图像质量及病灶信息,进一步研究常规MRI表现、DWI/ADC值和化学位移成像联合诊断胆囊病灶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通过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ADC值,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胆囊壁增厚情况、胆囊壁内结节、DWI信号强度等计数资料。采用Mc Nemar检验比较两独立样本之间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利用Z检验进行多样本之间的两两比较,使用Cohen的kappa法评估观察者一致性。结果:第一部分结果:共23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XGC患者117例(男71例,女46例),平均年龄(62.1±13.6)岁。GBC患者118例(男39例,女79例),平均年龄(65.5±10.9)岁。在传统MRI中,XGC和GBC的壁内结节分别为81例(69.2%)和9例(7.6%)(P<0.001),XGC(72.65%)相对于GBC(38.98%)以弥漫性增厚为主(P<0.001);XGC(66.67%)的连续粘膜线较GBC(14.41%)的多(P<0.001)。增厚胆囊壁内out-phase信号强度降低在XGC(75.21%)中更为常见(P<0.001)。添加in/out-phase图像后,两位观察者的诊断准确率均有明显提高,观察者1从66.81%提高到88.09%,观察者2从67.66%提高到87.66%,且两者一致性很好。第二部分结果:共12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XGC患者53例(男25例,女28例),平均年龄(64.0±13.9)岁。GBC患者75例(男28例,女47例),平均年龄(68.1±9.6)岁。XGC和GBC的壁内结节分别为44例(83%)和3例(4%)。XGC和GBC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557±0.195)×10-3mm2/s和(0.971±0.153)×10-3mm2/s,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t=-19.03,P<0.001)。患者性别、年龄、胆管扩张、强化方式和CA199等其余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常规MRI、ADC值和化学位移成像联合诊断XGC和厚壁型GBC的准确性优于单纯常规MRI,但三者联合与常规MRI联合ADC值诊断XG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比较,差异不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论:1.化学位移成像结合常规MRI检查的诊断准确性优于单纯常规MRI,化学位移成像对鉴别XGC与厚壁型GBC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断水平。2.XGC的平均ADC值高于GBC,在定性、定量鉴别XGC和厚壁型GBC方面有重要意义。常规MRI联合ADC值、化学位移成像以及三者联合诊断和鉴别诊断XGC和厚壁型GBC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优于单纯常规MRI,多参数MRI联合诊断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断准确性。

陈彬[2](2018)在《意外性胆囊癌21例诊治分析及文献复习》文中认为背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相比较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缩短住院时间,减轻了术后疼痛,快速康复等。在近几十年,伴随着腔镜技术的进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逐渐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意外性胆囊癌(Incidental Gallbladder Cancer,IGBC)的定义是:术前诊断为良性疾病,行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胆囊癌。IGBC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约半数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少数患者可出现类似胆石症的症状和体征,并无特异性。极少数患者以“急性胆囊炎”症状为首发症状。胆囊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胆囊壁黏膜长期的慢性炎症有关。本文对作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1例意外性胆囊癌病例从临床表现,术前辅助检查,术中快速病理结果,手术方式以及术后常规病理等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分析,并搜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此来探讨意外性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策略。目的探讨意外性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提高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286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21例术中或术后病理诊断为胆囊癌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并进一步研究分析。结果本论文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到2017年12月,这5年期间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因“胆囊良性疾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2862例,其中男性患者1221例,女性患者1641例,男女比例为1:1.34。其中意外性胆囊癌患者共21例,其中17例为术中快速病理证实,其余4例术后常规病理证实。意外性胆囊癌的发生率为0.7%,男性患者所占比例为0.2%,女性患者所占比例为0.5%。其中7例男性,14例女性,男女比例为1:2。患者平均年龄67.6岁(45~87岁)。意外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胆囊结石或者胆囊息肉等良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并无明显差异。其中8例患者表现为右上腹疼痛,11例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2例患者表现为腹胀。所有患者术前肝功能并没有明显异常。其中17例患者行血清肿瘤学指标糖链抗原(CA)19-9检查,其中有4例升高;17例患者行血清肿瘤学指标癌胚抗原(CEA)检查,其中有2例升高。17例患者行血清肿瘤学指标甲胎蛋白检查,其中有1例升高。16例患者行血清肿瘤标记物糖链抗原(CA)125检查,其中有2例升高。8例患者行血清肿瘤标记物糖链抗原(CA)724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16例患者行术前腹部超声检查。其中有8例超声提示胆囊结石伴胆囊炎:2例同时伴有胆囊壁的局限性增厚,1例同时伴有腺瘤、1例同时伴有胆囊萎缩;2例超声提示胆囊腺瘤;3例超声提示单纯性胆囊壁局限性增厚;2例超声提示胆囊腔内实性结节;1例超声提示胆囊多发息肉。19例患者行术前CT检查。其中9例CT提示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其中3例同时伴有息肉或者腺瘤、1例同时伴有胆囊壁局限性增厚;4例CT提示胆囊息肉可能;2例CT提示胆囊腺瘤可能;2例CT提示胆囊壁局限性增厚;1例CT提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1例CT提示胆囊腺肌症。有2例患者胆囊结石病史超过10年。回顾21例患者的手术方式显示:16例患者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1例患者因腹腔粘连较重,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术;2例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囊周围淋巴结清扫加肝脏Ⅳb、V段切除术;2例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加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清扫术。根据第七版AJCC分期,术后对肿瘤的 T 分期如下:pTis(3 例),pT1b(4 例),pT2(3 例),pT3(11 例)。3 例解剖分期为O(TisNOMO);4例解剖分期为Ⅰ(T1NOM0);3例解剖分期为Ⅱ(T3 NOMO);10 例解剖分期为ⅢA(T3NOMO);1 例解剖分期为ⅢB(T1-3N1M0)。47.6%的意外性胆囊癌属于早期(≤Ⅱ)。随访发现行根治性手术能取得较好预后。结论1、意外性胆囊癌好发于中老年女性,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数量逐年上升,发病率也逐渐升高;2、患者肝功能多数正常,多数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无明显异常;3、常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前,若腹部超声提示异常,必要时行CT以及MRI进一步明确诊断;4、对直径超过3cm的单发结石,多发结石、充满型结石、胆胰管汇合处先天性异常、胆囊黏膜钙化以及有症状的胆囊息肉或合并胆囊结石,或者直径在5mm-10mm之间的无症状性息肉,建议行预防性胆囊切除;5、根治性胆囊切除术为首选治疗方法,可改善预后。

唐艳琴[3](2016)在《超声诊断胆囊结石误诊和漏诊原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超声诊断胆囊结石患者出现误诊和漏诊的原因,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50例拟诊断为胆囊结石并实施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囊结石的漏诊和误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囊结石准确率为94.67%,误诊率为60.00%,漏诊率为3.44%。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囊结石有较高的准确率,但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检查过程中需进行多角度,多方位操作,或辅以CT,X线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才能有效减少误诊和漏诊现象的发生。

崔健[4](2016)在《胆囊十二指肠瘘的诊断与治疗:5例病例报道并文献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胆囊十二指肠瘘是胆囊内瘘中发病率最高的并发症,其表现为胆囊与十二指肠之间形成的异常病理性通道,病变主要发生于胆囊底部与十二指肠降部间。由于本病发生率极低,以往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报道甚少。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胆囊十二指肠瘘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同时相关肝胆部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胆囊十二指肠瘘的诊断病例数不断增加。但如何能早期及时诊断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难度较大,给临床医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我院诊断治疗的胆囊十二指肠瘘患者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诊治本病的临床经验,探讨胆囊十二指肠瘘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要点,为临床医师提供临床诊治依据。方法:通过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0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胆囊十二指肠瘘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史、现病史、相关辅助检查和治疗手段及预后情况,结合相关文献,总结胆囊十二指肠瘘的临床表现及诊治体会。结果:本研究共收集5例胆囊十二指肠瘘患者,这些患者的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主要以中老年患者为主。患者均存在长期、慢性胆道疾病病史,以胆石症、胆囊炎及上消化道溃疡等类似临床表现为主,患者多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右上腹部疼痛,可伴发恶心、呕吐、黄疸等伴随症状。尽管多种相关检查手段能够辅助诊断胆囊十二指肠内瘘的存在,但本组5例患者均是在手术探查治疗中发现。本研究中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开腹手术4例,腹腔镜手术1例。治愈4例,对这些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患者均恢复较好,未见相关并发症出现;死亡1例,患者术后出现阿斯综合症(室颤),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本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来看,胆囊十二指肠瘘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不易发现,诊断有一定困难。因此,应该继续收集整理、分析胆囊十二指肠瘘的临床资料,这对于及时诊断并治疗本病具有重要的意义。详细询问患者病史,通过结合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如高度怀疑胆囊十二指肠瘘的存在,应建议患者进一步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提高胆囊十二指肠瘘术前的诊断率,避免漏诊及误诊的发生,为后期的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对于胆囊十二指肠瘘,目前仍以外科手术治疗干预为主,而外科手术干预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瘘口大小等综合因素决定。临床以往多采用开腹手术治疗,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住院时间较长,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随着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应用的不断成熟,采用腹腔镜下微创治疗修补瘘口已成为可能。腹腔镜手术对患者心肺功能要求较高,然而胆囊十二指肠瘘患者一般情况下年龄相对较大,急性发作时周围水肿、粘连较重,术中易出血,行腹腔镜手术时会导致视野模糊,手术难度增加,因此一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风险较大,易出现医源性损伤,建议病情平稳后行二期手术治疗。目前对于本病的治疗规范仍无统一的认识,因此,仍需大量的相关研究以用于提供循证医学的证据。

林雪梅,梁必立,赵夏夏[5](2014)在《先天性胆囊缺如(GBA)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原因分析》文中指出研究和讨论该疾病的诊断和误诊原因分析,探讨胆囊缺如(GBA)的声像图特征。通过解放军第一医院诊治3例经手术证实的GBA病例患者,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病人因胆道症状和超声声像图表现为胆囊结石(充满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术中未发现胆囊。先天性胆囊缺如的发病率很低,有症状组病人与其他胆道疾病的鉴别较困难。超声在先天性胆囊缺如的诊断上有其局限性,在胆囊显影不理想时,不应轻易下诊断,应建议临床医生结合其他检查以明确诊断。通过对这一畸形的认识,提高了医生对少见病例的鉴别,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高一丹[6](2014)在《常规超声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18例胆囊病变进行常规超声检查,观察超声征象特征,将诊断结果与病理进行比较。重点分析灰阶超声征象单项指标的诊断作用、鉴别诊断方法及误诊原因。结果:(1)灰阶超声单项诊断指标包括:①病灶形态不规则或胆囊壁毛糙;②病灶宽基底或胆囊壁局限性增厚;③病变处囊壁连续性中断;④单发病灶;⑤病灶直径≥10mm或胆囊壁厚度>3mm;⑥伴发胆囊结石。比较胆囊良恶性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病理比较,常规超声诊断原发性胆囊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3%、97.2%、26.7%、2.8%、73.3%、97.2%。结论:常规超声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灰阶超声征象单项指标对胆囊良恶性病变有诊断指导意义。

郭少峰,王小明,吴雪梅,颜浩,黄媛[7](2013)在《意外胆囊癌临床病理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意外胆囊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普外科20012011年胆囊切除术中或术后发现的12例意外胆囊癌病例,从临床诊断、分期及病理检查、病理诊断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意外胆囊癌患者中7例诊断为胆囊结石,3例为慢性萎缩性胆囊炎,2例为胆囊息肉。经病理检查,肿瘤位于胆囊颈部3例,胆囊体部5例,胆囊底部3例,弥漫累及胆囊颈体底部1例。肿瘤形态以厚壁型胆囊癌居多。病理诊断:腺癌11例,腺鳞癌1例;高分化3例,中分化6例,低分化3例。结论病理诊断是意外胆囊癌确诊的金标准,对存在胆囊癌高危因素人群应常规或及时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唐一植[8](2012)在《超声诊断胆囊结石的误诊漏诊病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超声对胆囊结石误诊漏诊的原因及减少漏诊误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977例临床怀疑为胆囊结石的患者资料,对比分析超声和手术诊断结果。结果超声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9.5%和87.6%。结论超声对胆囊结石的诊断准确度较高。不典型结石较易出现漏诊和误诊。

杨伟[9](2012)在《胆囊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征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胆囊癌超声造影征象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4例胆囊占位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筛查,观察造影征象特征,并将诊断结果与病理相比较。采用Philips iU22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2~5MHz,机械指数(0.04~0.10)具有脉冲反向谐波成像模式或Acuson Sequoia512彩超诊断仪,探头4C1,频率1.0~4.0MHz,具备对比脉冲序列(Contrast pulse sequencing,CPS)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超声造影剂采用声诺维(SonoVue,Bracco,Italy),为磷脂包裹的六氟化硫(SF6)冻干粉剂,使用前用5ml生理盐水溶解冻干粉,快速充分振荡成微泡混悬液,常规用量2.4ml于肘静脉快速团注,随即快推5ml生理盐水冲管。造影时选择实时双幅CPS造影模式,全过程用实时动态图像存储技术全程录像,造影结束后回放图像逐帧分析。造影全过程分为3个时相:肝动脉期(注射造影剂后10s-35s),门脉期(注射造影剂后35s-120s);延迟期(注射造影剂120s~360s)。结果(1)胆囊癌超声造影特征性表现:动脉早期快速不均质增强,外形不规则,胆囊壁增厚不规则突起,部分呈断续现象,病灶基底部增宽与胆囊壁相连,动脉中晚期或门脉早期快速廓清,呈“快进快退”表象。胆囊良性隆起性病变超声造影特征性表现:动脉相早期快速均匀增强,外形多规则,胆囊壁无断续现象,病灶基底部较窄或无基底部,门脉相或实质相缓慢廓清,呈“快进慢出”或“快进同出”。胆泥始终无增强。(2)对比胆囊良恶性占位超声造影特征性表象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病理比较超声造影对胆囊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6.6%(28/29)、99.4%(353/355)、99.2%(381/384),与常规超声相比均有明显提高。结论1.通过造影后对胆囊良恶性病变征象对比观察分析,超声造影可有效提高超声对胆囊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为胆囊癌的早期正确诊断与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临床价值。2.通过超声造影可以实时动态显示胆囊癌内部微血管的灌注全过程,将胆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基础提高到微血管水平。3.通过超声造影可确定胆囊癌的浸润程度及与周围邻近组织的关系,为胆囊癌手术切除范围提供良好的指导作用及疗效评估。4.通过实时双幅造影对比成像技术,可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粘稠性泥沙及炎性渗出物及大结石掩盖下的小肿瘤。5.但对部分癌变的病灶及个别变异的良性病变,因其血流填充及廓清方式与恶性肿瘤相重叠,鉴别诊断仍较困难,需要积累病例进一步研究。

郑辉,周春艳,姜菊,由秀[10](2011)在《超声在胆囊腺肌增生症诊断中的应用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胆囊腺肌增生症为黏膜上皮局部变化、肌纤维增生与局限性腺肌增生。病理表现为病变局部内膜上皮腺样增生深入肌层(可达浆膜下),形成分支广、数目多的憩室样小囊,称罗-阿窦(Rokitansky-Aschoff sinus,R-A)。其内可淤积胆汁继发感染及形成结石。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极易误诊的胆囊

二、酷似充满型胆囊结石声像图的胆囊癌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酷似充满型胆囊结石声像图的胆囊癌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多参数MR鉴别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和厚壁型胆囊癌的临床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方法
        磁共振扫描技术
        MRI图像分析
        统计学处理
结果
    第一部分
        一般情况
        常规MRI征象分析
        化学位移的MRI特征及其联合常规MRI的诊断效能分析
    第二部分
        一般情况
        常规MRI特征
        DWI/ADC值及其联合化学位移成像和常规MRI的诊断效能分析
讨论
    XGC与厚壁型GBC的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及病理组成
    常规MRI表现
    化学位移成像及其诊断价值
    扩散加权成像和表观扩散系数
    鉴别诊断
    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缩略词表
附录 B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C 综述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和厚壁型胆囊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意外性胆囊癌21例诊治分析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超声诊断胆囊结石误诊和漏诊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1.3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胆囊结石标准
    1.4 分析方法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4)胆囊十二指肠瘘的诊断与治疗:5例病例报道并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5)先天性胆囊缺如(GBA)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2.1 先天性胆囊缺如的形成原因
    2.2 先天性胆囊缺如的分类
    2.3 先天性胆囊缺如的临床症状
    2.4 先天性胆囊缺如的误诊原因分析及鉴别诊断
3 结语

(6)常规超声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对象
    2 仪器与方法
    3 统计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原发性胆囊癌的超声诊断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7)意外胆囊癌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结果
    2.1 临床诊断
    2.2 分期及手术方式
    2.3 病理检查
3 讨论
4 结论

(9)胆囊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征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10)超声在胆囊腺肌增生症诊断中的应用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仪器
    1.3 检查方法
    1.4 结果
2 讨论

四、酷似充满型胆囊结石声像图的胆囊癌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参数MR鉴别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和厚壁型胆囊癌的临床价值研究[D]. 王晓燕.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2]意外性胆囊癌21例诊治分析及文献复习[D]. 陈彬. 山东大学, 2018(01)
  • [3]超声诊断胆囊结石误诊和漏诊原因分析[J]. 唐艳琴. 内科, 2016(03)
  • [4]胆囊十二指肠瘘的诊断与治疗:5例病例报道并文献分析[D]. 崔健. 大连医科大学, 2016(06)
  • [5]先天性胆囊缺如(GBA)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原因分析[J]. 林雪梅,梁必立,赵夏夏. 甘肃科技, 2014(15)
  • [6]常规超声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D]. 高一丹. 广西医科大学, 2014(03)
  • [7]意外胆囊癌临床病理分析[J]. 郭少峰,王小明,吴雪梅,颜浩,黄媛. 西部医学, 2013(09)
  • [8]超声诊断胆囊结石的误诊漏诊病例分析[J]. 唐一植. 四川医学, 2012(12)
  • [9]胆囊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征象研究[D]. 杨伟. 安徽医科大学, 2012(01)
  • [10]超声在胆囊腺肌增生症诊断中的应用与分析[J]. 郑辉,周春艳,姜菊,由秀. 临床荟萃, 2011(08)


胆囊癌论文 十二指肠论文 胆囊结石微创技术论文 胆囊壁毛糙论文 胆囊结石论文

上一篇:计划生育工作有法律依据
下一篇:入世:中外企业人才争夺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