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国产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33例临床观察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大剂量国产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33例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马卫国[1](2007)在《拉米夫定联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评价拉米夫定联合双虎清肝颗粒和乙肝益气解郁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对中医药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共纳入病例278例,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40例,对照组138例。治疗组联合服用拉米夫定和双虎清肝颗粒以及乙肝益气解郁冲剂;对照组服用拉米夫定和双虎清肝颗粒模拟剂以及乙肝益气解郁冲剂模拟剂。给药方法:拉米夫定100mg,口服,1/d;双虎清肝颗粒1袋(12g)/次,3/d;乙肝益气解郁冲剂1袋(10g)/次,3/d。观察周期48周,每12周复查1次。观察指标包括:病毒血清学指标、病毒核酸指标、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中医症状及证候、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慢性肝病量表。结果:(1)病毒血清学应答:治疗24周时,治疗组HBeAg阴转率为28.3%,对照组为27.1%(P>0.05)。治疗组HBeAg/HBeAb转换率为20.8%,对照组为20.3%,无显着性差异(P=0.925)。治疗48周时,治疗组HBeAg阴转率为27.1%,对照组为16.7%,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34)(PP)。经意向性分析(ITT),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89)。治疗组HBeAg/HBeAb转换率为28.0%,对照组为17.7%,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87)(PP)。(2)病毒核酸应答:治疗24周时,治疗组DNA完全应答率为75.5%,部分应答率为11.2%,无应答率为13.3%;对照组完全应答率为68.8%,部分应答率为13.5%,无应答率为17.7%,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288)。治疗48周时,治疗组DNA完全应答率为57.1%,部分应答率为18.6%,无应答率为24.3%;对照组完全应答率为55.8%,部分应答率为18.2%,无应答率为26.0%,两组亦无显着性差异(P=0.842)。在病毒核酸阴转率方面,治疗组在24周时DNA阴转率高于对照组75.5% vs 68.8%。48周时为57.1% vs55.8%。(3)生化应答:治疗组3、6、9和12月时ALT复常率分别地为53.8%、73.0%、80.7%、69.1%;对照组分别为54.2%、66.7%、64.8%、67.9%,治疗组在6个月、9个月时ALT复常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其中9个月时两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7)。(4)联合应答:治疗24周时,治疗组完全应答12.8%,部分应答80.8%,无应答6.4%;对照组完全应答12.8%,部分应答78.2%,无应答9.0%,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48周时,治疗组完全应答6.0%,部分应答86.5%,无应答7.5%;对照组完全应答5.2%,部分应答84.4%,无应答10.4%,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5)免疫学指标:治疗前、治疗24周、48周,两组CD3+、CD4+、CD8+正常/异常人数,经χ2检验,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前、治疗24周、治疗48周两组CD3+、CD4+、CD8+、CD4+/CD8+值比较,经t检验,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自身治疗前后CD3+、CD4+、CD8+值比较,经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CD4+下降较疗前有显着性差异(P=0.002),但组间比较无显着性(P=0.721)。(6)中医症状:治疗48周后,两组患者症状记分比较,在烦躁易怒和舌有齿痕症状方面两组有显着性差异(P=0.027和P=0.043),治疗组烦躁易怒和舌有齿痕消失人数较对照组高,症状消失率分别为81% vs 68%和61% vs 47%。其余各症状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口苦、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烦躁易怒、失眠的症状消失率方面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在胃脘满闷、恶心的消失率方面优于治疗组。表明治疗组在肝胆湿热、肝郁脾虚症状尤其是肝郁脾虚症状的改善方面,优于拉米夫定组。(7)中医证候:治疗12周、24周、36周、48周时两组进行中医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自身治疗前后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自身治疗前、24周、48周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29.10±10.37、13.76±8.49、11.04±7.58;对照组分别为28.82±29.85、14.15±9.27、11.76±8.53。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均有显着性差异(P<0.001),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745)。(8)生存质量(QOL):两组治疗前、24周、36周、48周在总的生存质量、总的健康状况、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环境领域得分情况,经t检验,均无显着性差异,P值均大于0.05。自身治疗前后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除心理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无显着性差异外,其余总的生存质量、总的健康状况、生理领域、环境领域得分较疗前均有显着提高,经自身配对t检验,P值分别为0.001,0,0.002和0.028。对照组除社会关系领域无显着性差异外,其余总的生存质量、总的健康状况、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得分较疗前均有显着提高,经自身配对t检验,P值分别为0,0,0.001,0.048和0.004。(9)慢性肝病量表(CLDQ):两组治疗前、24周、36周、48周进行疲劳度、精力、情感、腹部症状、系统症状、焦虑度六大类症状记分比较,经t检验,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自身治疗前后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六大类症状记分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01)。治疗后各症状记分均增长,症状改善明显。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双虎清肝颗粒和乙肝益气解郁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增强抗病毒疗效、抗炎保肝降酶、改善部分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单用拉米夫定。

刘鸿彬,张衍强,曾军[2](2004)在《大剂量国产胸腺肽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观察》文中研究表明

程涛,李灼亮[3](2003)在《胸腺肽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

武宗导,许洁,王功大,邢国珍[4](2002)在《不同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CHB)的疗效差异。方法 :14 6例CHB患者被随机分为4组 (胸腺肽 2 0 0mg组、10 0mg组、2 0mg组及对照组 )。观察 4组患者丙氨酸转移酶 (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及T细胞亚群变化 ,对比并进行显着性检验处理。结果 :4组ALT复常率差异无显着性 (P >0 .0 5 )。临床疗效 (完全应答率 )胸腺肽 2 0 0mg组 (4 2 .1% )、10 0mg组 (3 4.9% )、2 0mg组 (2 6.4% )均优于对照组 (9.7% )。 2 0mg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无显着性 (P >0 .0 5 )、10 0mg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显着 (P <0 .0 5 )、2 0 0mg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非常显着 (P <0 .0 1)。胸腺肽治疗各组T细胞亚群CD4升高、CD8下降、CD4/CD8比值升高且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10 0mg组优于 2 0mg组 (P <0 .0 5 )。结论 :胸腺肽治疗CHB的剂量 10 0mg/d较好 ,适当增加剂量有助于提高疗效。

余金牛,张鸿鸣[5](2002)在《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 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传播与蔓延是当前亚太地区一个难以控制的医学难题。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地区,人群中HBsAg阳性率为10%左右。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多数感染者可发展成CHB,其中CHB急性发作者极易进展至肝硬化和肝癌,抗病毒治疗和调整免疫功能可减少或缓解CHB的急性发作。因此,寻找有效的抗病毒疗法和免疫调节方法,并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这是当前临床治疗CHB重点

沈彩红,刘秀芳,郁国强[6](2001)在《大剂量国产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观察》文中提出为了观察国产胸腺肽治疗CHB的临床疗效 ,以国产胸腺肽经静脉大剂量滴注法治疗CHB40例 ,每日 1次 10 0~12 0mg ,疗程 1个月。随机设对照组 30例。结果表明 :大剂量胸腺肽治疗CHB血清标志物明显改善 ,其中HBeAg定量值下降率 95 % (38/40 ) ,HBsAg定量值下降率 97.5 % (39/40 ) ,HBeAg阴转率 2 5 % (10 /40 ) ,ALT复常率 6 5 % (2 6 /40 ) ,TBI复常率 6 0 % (2 4/40 ) ,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对大剂量胸腺肽均有良好耐受性 ,未见明显副作用。临床上可以作为治疗CHB的常规生物制品之一

吕丽春,张宜俊,谢庆,刘树人,王复生,李灼亮[7](1999)在《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及免疫病理观察》文中提出探讨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组织病理及免疫病理的变化,为胸腺肽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将8 例治疗前后肝穿组织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进行HE染色,HBsAg,HBcAg,Fas 抗原及HBVDNA检测。结果:3 例炎症活动度有较明显减轻,2 例炎症活动度部分减轻,组织学改变与临床HBeAg 阴转,HBVDNA阴转一致。提示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确切疗效。

吕丽春,张宜俊,谢庆,刘树人,王复生,李灼亮[8](1998)在《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组织病理及免疫病理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用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组织病理及免疫病理的变化,为胸腺肽临床治疗提供实用依据。方法:8例治疗前后肝穿组织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进行HE染色,HBsAg,HBcAg,Fas抗原及HBVDNA检测。结果:3/8例炎症活动度有较明显减轻,2/8例炎症活动度部分减轻,组织学改变与临床HBeAg阴转HBVDAN阴转相一致。结论: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确切疗效。

覃艳新[9](2020)在《基于Fibroscan技术探讨疏肝解毒方对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的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Fibro Scan技术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探讨疏肝解毒方干预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为该阶段的患者定期随访监测管理及寻求安全且有效的中医药干预治疗,延缓疾病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方法:1、分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疏肝解毒方治疗组与疏肝解毒方安慰剂对照组,每组各30例。2、治疗方案:治疗组予疏肝解毒方免煎颗粒(由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工司生产),药物组成为:柴胡15g、白芍15g、黄芪30g、白术20g、枳壳10g、党参20g、叶下珠10g、茵陈10g、虎杖10g、菟丝子20g、杜仲20g、牛膝15g、桃仁10g、龟板20g、鳖甲20g、炙甘草10g。对照组予疏肝解毒方安慰剂免煎颗粒,药物主要成分为蕾香,配以水溶淀粉、无水葡萄糖、食用巧克力棕色素、食用果绿色素、食用柠檬黄色素)。两组均以开水冲服200ml,分早晚2次服用,每次100ml,疗程共24周。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第12周时、第24周时的中医临床证候评分、肝脏硬度值(LSM)、肝脏纤维化四项: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NP)、Ⅳ型胶原(Ⅳ-C)、肝功能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 L)、直接胆红素(DBi L)、白蛋白(ALB);HBV-DNA载量、HBs Ag及HBe Ag变化情况,并根据相应疗效评价标准,作出疗效评价。同时观察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第12周时、第24周时,治疗组中医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93.33%,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3.33%、40%,两组患者同期症状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第24周时有效率高于第12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在治疗第24周时与第12周时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单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中医证候积分经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至第12周时、第24周时,治疗组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与同期对照组对比,均显示治疗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前、治疗第12周时、第24周时组内任意两个时间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第12周时胁肋胀痛、情志抑郁的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至第24周时,情志抑郁、胁肋胀痛的证候积分较第12周时亦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剩余各项证候积分在各个治疗期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3、肝脏硬度值(LSM)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肝脏硬度值经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至第12周时、第24周时,治疗组的肝脏硬度值与同期对照组对比均显示,治疗组的肝脏硬度值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前、治疗第12周时、第24周时组内任意两个时间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第12周时与治疗前的肝脏硬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至第24周时患者肝脏硬度值反而明显高于第12周时及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肝纤维四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肝纤维四项指标经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至第12周时、第24周时,治疗组的肝纤维四项指标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P<0.05)。治疗组的肝纤维四项指标在治疗第12周时、第24周时与治疗前比较及治疗第12周时与治疗第24周时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在治疗前、第12周时、第24周时的肝纤维四项指标组内任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肝功能指标变化: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第12周时及第24周时组内两两对比,所观察的所有肝脏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同期组间对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6、HBV-DNA病毒载量下降及阴转变化比较:在治疗的第12周与第24周。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实现HBV-DNA对数值下降大于1log、2log方面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实现HBV-DNA对数值下降大于3log及HBV-DNA阴转方面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7、HBe Ag转阴变化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第12周时、第24周时,两组同期HBe Ag转阴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HBs Ag转阴变化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未有患者出现HBs Ag转阴。9、安全性评价:本研究共纳入了60例患者,在24周的治疗周期内所有患者没有脱落及失访均完成了实验研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对患者安全指标进行检查,治疗前后安全指标均无明显异常变化。仅有1例患者感觉服药后有轻度恶心不适,但均能忍受,其余病例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结论:疏肝解毒方治疗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抑制HBV-DNA的复制,降低肝纤维四项指标及肝脏硬度值,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本研究证实中药复方疏肝解毒方干预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有效且安全,可延缓疾病进一步进展,为临床提供一种较为有益的治疗手段,弥补了现代医学对于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治疗的不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黄月月[10](2019)在《血浆吸附联合半量血浆置换与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血浆吸附联合半量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疗效分析,探讨其使用价值,以及在临床应用及推广的可能性。方法:1.根据2015亚太肝衰竭诊治指南,且剔除晚期妊娠、合并严重感染、脓毒血症、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活动性出血、恶性肿瘤患者,将84名肝衰竭患者,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54),均使用相同一致的内科综合治疗,实验组辅以血浆吸附联合半量血浆置换人工肝治疗,对照组辅以血浆置换人工肝治疗;2.所有患者均股静脉置管,按2007人工肝支持系统操作指南进行;3.留取两组患者人工肝治疗前后多时段静脉血,检测分析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白细胞(WBC)、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值的变化百分比。结果:1.人工肝治疗前后两组的TBIL和DBIL下降百分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疗效更好;人工肝治疗前后两组的ALT、AST和INR下降百分比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疗效相当;人工肝治疗前后两组的ALB上升百分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疗效相当;人工肝治疗前后两组的WBC上升百分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升高更明显。2.人工肝治疗前后两组的IL-1β、IL-6和TNF-α变化百分比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人工肝治疗后和人工肝治疗后72h两组的IL-6变化百分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人工肝治疗后和人工肝治疗后72h两组的IL-1β和TNF-α变化百分比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3.实验组人工肝治疗后肝功能逐渐好转,TBIL、DBIL、ALT、AST均呈现下降趋势,TBIL下降最明显,尤其在人工肝治疗后测量的值下降最显着,在吸附4h时ALT、AST、TBIL、DBIL值均明显出现下降。结论:新的组合型人工肝血浆吸附联合半量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有效,在降低TBIL和DBIL方面优于单纯血浆置换,在对ALT、AST、ALB、INR、TI-1β、TNF-α方面两组疗效近乎相同。

二、大剂量国产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33例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剂量国产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33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拉米夫定联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综述二 慢性乙型肝炎的西医治疗进展
第二部分 拉米夫定联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研究
        前言
        研究方案
        1 病例来源
        2 病例纳入标准
        3 病例排除标准
        4 病例剔除、脱落标准
        5 研究方法
        6 记录内容与方法
        7 观察指标
        8 疗效判定
        9 不良事件发生与处理
        10 质量控制
        11 统计处理
        12 伦理学问题
        研究结果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3 治疗结果
        讨论
        1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疗效评价思路
        2 研究结果分析
        3 安全性分析
附表一、中医症状量化分级表
附表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IEF)
附表三、慢性肝病量表(CLDQ)
致谢
个人简历

(2)大剂量国产胸腺肽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项目
2 结果
3 讨论

(4)不同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2.结 果
3.讨 论

(6)大剂量国产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药物来源和治疗方法
    1.3 观察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7)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及免疫病理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观察病例:
    1.2 实验材料:
    1.3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肝组织病理检查 (光镜) :
    2.2 肝组织免疫病理检查
3 讨论

(9)基于Fibroscan技术探讨疏肝解毒方对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的文献研究
    1 祖国医学对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的认识
        1.1 中医对肝脏解剖位置及生理病理的记载
        1.2 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病名及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对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的辨证论治
    2 现代医学对免疫耐受期慢性HBV携带者的认识
        2.1 乙型肝炎病毒病原学及其复制过程
        2.2 HBV感染的流行病学和自然史
        2.3 HBV感染导致机体免疫耐受的过程
        2.4 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的肝脏组织病理学表现
        2.5 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慢性HBV携带者的治疗现状
    3 Fibro Scan技术在诊断肝病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主要研究内容
    2 临床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及脱离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病例分组
        3.2 治疗方法
        3.3 观察指标
        3.4 疗效评定指标
        3.5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基本资料比较
        4.2 治疗后各观察指标结果
    5 讨论
        5.1 疏肝解毒方的组方分析
        5.2 临床疗效效应分析
    6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治疗慢性HBV携带者的研究进展
    1 关于病名的记载
    2 病因病机
    3 慢性HBV携带者的体质分布特征
    4 慢性HBV携带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5 中医药治疗
        5.1 单纯中医药治疗
        5.2 中西医结合治疗
        5.3 穴位埋线疗法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血浆吸附联合半量血浆置换与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
第1章 引言
第2章 实验材料
第3章 实验方法
第4章 实验结果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第7章 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大剂量国产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33例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拉米夫定联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D]. 马卫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2]大剂量国产胸腺肽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观察[J]. 刘鸿彬,张衍强,曾军.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4(06)
  • [3]胸腺肽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J]. 程涛,李灼亮. 现代医药卫生, 2003(07)
  • [4]不同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 武宗导,许洁,王功大,邢国珍. 交通医学, 2002(04)
  • [5]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J]. 余金牛,张鸿鸣.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02(02)
  • [6]大剂量国产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观察[J]. 沈彩红,刘秀芳,郁国强.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1(01)
  • [7]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及免疫病理观察[J]. 吕丽春,张宜俊,谢庆,刘树人,王复生,李灼亮. 临床肝胆病杂志, 1999(04)
  • [8]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组织病理及免疫病理观察[J]. 吕丽春,张宜俊,谢庆,刘树人,王复生,李灼亮. 传染病药学, 1998(03)
  • [9]基于Fibroscan技术探讨疏肝解毒方对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的疗效研究[D]. 覃艳新.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血浆吸附联合半量血浆置换与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对比研究[D]. 黄月月. 南华大学, 2019(01)


胸腺肽论文 显著性论文 免疫耐受论文 对照组论文 显著性差异论文

上一篇:PLC在采煤机中的应用
下一篇:CT与MRI诊断食管血管瘤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