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草编工艺品保护剂的制备工艺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草编工艺品防护剂的配制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刘冰[1](2011)在《生物质复合板材表面装饰用秸秆贴面及饰面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课题使用农作物秸秆(麦秸、稻秸),经漂白、染色、编织等工艺研发具有装饰性能的贴面材料,然后与生物质复合板材进行胶合。研究最佳的漂白、染色及饰面工艺参数,优化生物质复合板材表面装饰性能。本研究成果可以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生物质秸秆资源,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物质材料的高要求,对环境保护、创造经济效益等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主要研究成果归纳如下:(1)采用六种漂白剂配方对秸秆(麦秸、稻秸)进行漂白试验,使用NF333便携式分光光度计测定表面材色,以CIE1976 L*a*b*表色系统表色,计算色度学指标,对优选漂白剂漂白机理进行分析,借助SEM、EDS、FTIR对漂白秸秆(麦秸、稻秸)外表面进行观察并分析,确定亚硫酸氢钠NaHS03为秸秆(麦秸、稻秸)材料理想漂白主剂。(2)选取考察因子进行正交实验,借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方差分析与极差分析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影响因子显着性分析,确定秸秆(麦秸、稻秸)以亚硫酸氢钠NaHS03为漂白主剂的最优工艺参数为:麦秸,浓度3%,温度40℃,频率45KHz,时间60min;稻秸,浓度1%,温度40℃,频率28KHz,时间40min。(3)对优化的漂白工艺进行验证实验,并对秸秆(麦秸、稻秸)、漂白后的秸秆(麦秸、稻秸)进行168h耐光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稻秸试材、稻秸漂白试材耐光性能分别优于麦秸试材、麦秸漂白试材;紫外光辐射对秸秆(麦秸、稻秸)表面色度学指标白度值W影响微弱。(4)选取直接染料、活性染料、碱性染料在低温浸渍超声辅助条件下对不同预处理后的秸秆(麦秸、稻秸)进行染色的探索性试验,根据色度学指标及染液上染率进行对比分析,考察不同预处理方式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对优选染料染色机理进行分析,借助SEM、EDS、FTIR对染色秸秆(麦秸、稻秸)外表面进行观察并分析,优选出低温条件下活性染料为秸秆(麦秸、稻秸)理想染色剂,并确定秸秆(麦秸、稻秸)染色的最佳预处理工艺为,麦秸,氢氧化钠(NaOH)浓度1%,温度50℃,频率45KHZ,时间60min;稻秸,亚硫酸氢钠(NaHS03)浓度1%,温度40℃,频率28KHz,时间40min。(5)通过正交试验,以色度学各指数与上染率为考核标准,确定活性艳红染料对麦秸染色最佳工艺条件为浓度0.4%,温度45℃,频率28 KHz,时间20min;对稻秸染色最佳工艺为浓度0.3%,温度35℃,频率45 KHz,时间40min。活性嫩黄染料对麦秸染色最佳工艺为浓度0.3%,温度45℃,频率28 KHz,时间80min;对稻秸染色最佳工艺为浓度0.3%,温度45℃,频率100 KHz,时间80min。活性艳蓝染料对麦秸染色最佳工艺为浓度0.4%,温度45℃,频率45 KHz,时间40min;对稻秸染色最佳条件为浓度0.3%,温度35℃,频率45 KHz,时间40min。(6)对优化的染色工艺进行验证实验,并对不同染色秸秆(麦秸、稻秸)进行168h耐光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染料染色后的秸秆(麦秸、稻秸)试材变色现象呈现不同变化规律;染色稻秸试材耐光性能优于染色麦秸试材;辐射过程中各染色试材黄蓝轴色品指数b*值均呈上升的趋势,分析为秸秆(麦秸、稻秸)组分、浸提物和染料在光的作用下发生化学或物理反应使材色发生变化,属紫外光诱发变色可能,该部分内容,有待进一步研究。(7)以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的FRW阻燃型稻秸碎料板为基材,进行秸秆(麦秸、稻秸)贴面材料的饰面工艺研究,确定麦秸贴面材料最佳饰面工艺为冷压压力24Kpa,施胶量350g/m2,冷压时间12h;稻秸贴面材料最佳饰面工艺为冷压压力24Kpa,施胶量300g/m2,冷压时间12h。(8)对最佳工艺条件制得的秸秆(麦秸、稻秸)饰面材料贴面制得的稻草板试材的表面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用六种秸秆贴面材料(麦秸素材编织贴面、麦秸漂白后编织贴面、麦秸染色后编织贴面、稻秸素材编织贴面、稻秸漂白后编织贴面、稻秸染色后编织贴面)制得板材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均超过国家标准。

陈洪龙[2](2004)在《草编工艺品防护剂的配制技术》文中提出 以麦秸、玉米皮等为主要原料编织的草帽、坐垫、提篮、挎包等草编工艺品,现已成为国内外市场畅销的小商品。为改善其光泽,延长其使用年限,可用防护剂浸泡。该防护剂的配方(按重量比)以蒸馏水100份为基准,磷酸铵20%,硫酸铵10%,硫酸铝5%,硼砂4%,乙酸钠0.18%,二硝

卢苇[3](1999)在《玉米皮编织高档工艺品技术》文中研究说明 玉米果穗皮,可用于编织地毯、坐垫、提箱、提篮、水果盆等各种样式的工艺品。这类工艺品美观、适用,在国内外均有较好的市场。 编织前,应做好玉米皮的选料、加工、贮藏等项工作。 1 选料 当玉米成熟后,一般可在场上一边剥皮一边选料选择时应去掉有霉斑的、过厚的、破损的果皮,留下较大的、柔软的,并分白色、黄色各捆成小把。 2 贮藏 捆好后的玉米皮,要及时晾晒。晾晒两三天后,贮藏于通风而干燥的地方,防止烟熏、雨淋。

二、草编工艺品防护剂的配制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草编工艺品防护剂的配制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生物质复合板材表面装饰用秸秆贴面及饰面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生物质复合板材的研究现状
        1.2.2 贴面材料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目的、内容及创新点
        1.3.1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3 本文的创新点
        1.3.4 发展前景
2 秸秆(麦秸、稻秸)材料材性分析
    2.1 秸秆宏观构造特性
        2.1.1 麦秸的宏观构造特性
        2.1.2 稻秸的宏观构造特性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试材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方法
    2.3 秸秆微观构造特性
        2.3.1 麦秸的微观构造特性
        2.3.2 稻秸的微观构造特性
    2.4 秸秆化学成分分析
        2.4.1 秸秆的化学组成
        2.4.2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秸秆(麦秸、稻秸)漂白工艺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试材
        3.1.2 实验药品
        3.1.3 实验仪器
    3.2 实验设计与方法
        3.2.1 实验设计
        3.2.2 实验方法
    3.3 漂白剂选择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漂白剂对秸秆漂白效果的主观分析
        3.3.2 不同漂白剂对秸秆漂白效果的定量分析
        3.3.3 适宜漂白剂漂白原理分析与验证
        3.3.4 漂白剂的确定
    3.4 秸秆漂白工艺的优化研究
        3.4.1 麦秸漂白工艺的优化研究
        3.4.2 稻秸漂白工艺的优化研究
    3.5 漂白秸秆材料耐光性研究
        3.5.1 漂白麦秸光变色规律研究
        3.5.2 漂白稻秸光变色规律研究
    3.6 本章小结
4 秸秆(麦秸、稻秸)染色工艺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试材
        4.1.2 实验药品
        4.1.3 染料
        4.1.4 实验仪器
    4.2 实验设计与方法
        4.2.1 实验设计
        4.2.2 实验方法
    4.3 染料选择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染料染色效果分析
        4.3.2 不同预处理工艺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4.3.3 适宜染料染色原理分析与验证
        4.3.4 染料的确定
    4.4 秸秆(麦秸、稻秸)染色工艺优化研究
        4.4.1 活性艳红染料对秸秆染色工艺优化研究
        4.4.2 活性嫩黄染料对秸秆染色工艺优化研究
        4.4.3 活性艳蓝染料对秸秆染色工艺优化研究
    4.5 染色秸秆(麦秸、稻秸)材料耐光性研究
        4.5.1 活性艳红染料染色后秸秆的光变色规律研究
        4.5.2 活性嫩黄染料染色后秸秆的光变色规律研究
        4.5.3 活性艳蓝染料染色后秸秆的光变色规律研究
    4.6 本章小结
5 秸秆(麦秸、稻秸)贴面材料编制工艺研究
    5.1 秸秆材料前期预处理工艺
    5.2 秸秆贴面材料编织工艺研究
        5.2.1 平行编织工艺
        5.2.2 90°交错编织工艺
        5.2.3 有秩序交错编织工艺
        5.2.4 无秩序复杂编织法
        5.2.5 图案编织工艺
    5.3 秸秆(麦秸、稻秸)贴面材料图案的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秸秆(麦秸、稻秸)贴面材料饰面工艺研究
    6.1 实验材料及仪器
        6.1.1 实验材料
        6.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6.2 实验设计、方法与评价指标
        6.2.1 实验设计
        6.2.2 实验方法
        6.2.3 评价指标
    6.3 胶黏剂的确定
        6.3.1 表面胶合强度与浸渍剥离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6.3.2 经济性分析
        6.3.3 界面结合特征红外光谱分析
        6.3.4 胶黏剂的确定
    6.4 不同麦秸贴面材料饰面工艺的研究
        6.4.1 工艺因子对表面胶合强度的影响
        6.4.2 工艺因子对浸渍剥离性能的影响
        6.4.3 工艺因子对表面透胶现象的影响
        6.4.4 最优工艺因子的确定
        6.4.5 最优工艺因子的检验
    6.5 不同稻秸贴面材料饰面工艺的研究
        6.5.1 工艺因子对表面胶合强度的影响
        6.5.2 工艺因子对浸渍剥离性能的影响
        6.5.3 工艺因子对表面透胶现象的影响
        6.5.4 最优工艺因子的确定
        6.5.5 最优工艺因子的检验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草编工艺品防护剂的配制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生物质复合板材表面装饰用秸秆贴面及饰面工艺研究[D]. 刘冰. 东北林业大学, 2011(05)
  • [2]草编工艺品防护剂的配制技术[J]. 陈洪龙. 农村新技术, 2004(01)
  • [3]玉米皮编织高档工艺品技术[J]. 卢苇. 中小企业科技信息, 1999(02)


秸秆论文

上一篇:健康——重要
下一篇:基因芯片及其在抗癌药物研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