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珠[1](2021)在《基于格林模式的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健康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以格林模式的行为诊断理论框架为指导,研制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患者预防结石知信行诊断问卷,并运用该问卷了解PCNL患者预防结石的知识、态度与行为的现状,诊断其主要影响因素。2.基于PCNL患者预防结石知信行诊断问卷的诊断结果,以格林模式的健康干预理论框架为指导,构建PCNL患者围手术期健康干预方案。3.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实施基于格林模式的PCNL患者围手术期健康干预方案,并评价该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问卷研制:以格林模式的行为诊断理论框架为指导,结合文献查阅,形成PCNL患者预防结石知信行诊断问卷条目池,经两轮专家函询修订问卷条目,最终形成《PCNL患者预防结石知信行诊断问卷》,并进行内容效度、内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检验。2.现况调查: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19年10月在福建省某二级综合医院就诊的300例PCNL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PCNL患者预防结石知信行诊断问卷》进行结石预防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诊断性调查。3.健康干预方案的构建:基于格林模式,结合上述现况调查结果,总结本领域研究成果,形成PCNL患者健康干预方案初稿,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进行该方案的两轮函询和修改,最终形成PCNL患者健康干预方案。4.健康干预方案的临床应用: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月在福建省某二级综合医院泌尿外科行PCNL的7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围手术期间,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干预,试验组在常规健康干预基础上实施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后第3天、出院时、术后6个月等不同时间点在预防结石的知-信-行水平、结石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焦虑状态、住院满意度和术后生活质量等指标的差异。结果:1.问卷研制结果:基于格林模式理论框架构建的《PCNL患者预防结石知信行诊断问卷》,包含预防结石知识、态度和行为三个维度,共25个条目。该问卷内容效度指数为0.968,Cronbach’sα系数为0.729,重测信度为0.816。2.现况调查结果:300例PCNL患者预防结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各维度条目均分分别为2.00±0.61、2.13±0.70、2.21±0.72,得分指标为51.24%、52.12%、54.7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重指数和获取知识途径是PCNL患者预防结石知识维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体重指数是PCNL患者预防结石态度维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获取知识途径是PCNL患者预防结石行为维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3.健康干预方案构建:经两轮专家函询后,完成基于格林模式的PCNL患者健康干预方案的构建,专家对方案赞同率为100%,内容效度指数为0.867,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14和0.325。4.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入院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预防结石的知-信-行水平、焦虑水平等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焦虑状态均有所缓解,试验组的焦虑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结石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而其预防结石的知-信-行各维度得分和总分则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得分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以格林模式理论为框架形成的《PCNL患者预防结石知信行诊断问卷》,信效度良好,可作为PCNL患者预防结石知-信-行水平的测量工具。2.PCNL患者在预防结石知、信、行三个方面得分处于中等偏低水平,需要引起护理人员的关注,可以通过规范的健康干预提升其预防结石意识与行为。3.基于格林模式构建的PCNL患者围手术期健康干预方案,所形成的项目内容具有良好可行性,能较好地满足PCNL患者的护理需求。该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PCNL患者预防结石的知、信、行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住院满意度,降低结石复发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推广意义。
兰三荣[2](2021)在《类风湿关节炎伴牙周炎患者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方案的构建与临床效果评价》文中指出目的:1.建立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伴牙周炎患者的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方案。2.评价口腔自我健康管理对类风湿关节炎伴牙周炎患者疾病活动度及口腔健康状况的疗效。方法:1.采取文献分析法进行比较、分类和总结形成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方案初稿。邀请风湿免疫、口腔、临床护理及护理教育领域的专家对方案初稿进行修订,形成培训方案。2.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某省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确诊类风湿关节炎伴牙周炎的110名受试者,将其根据随机数字系列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类风湿关节炎常规照护,试验组在常规照护的基础上,给予为期3个月的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方案。采用自我护理能力、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牙周指数(探诊深度、菌斑指数、临床附着散失、探诊出血)、RA相关临床指标(血沉、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DAS28评分等指标评价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方案对患者口腔卫生状况及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的控制效果。结果:1.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方案内容包括(1)基线资料收集;(2)自护理论及疾病相关知识培训;(3)牙周专科医生进行牙周检查,牙周清洁;(4)口腔自护技能培训;(5)日常饮食指导培训;(6)情感支持培训;(7)出院后随访。通过文献法及专家会议法编制《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手册》。2.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方案效果评价。(1)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自我护理能力、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牙周指数、类风湿关节炎相关临床指标及DAS28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干预后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结果:(1)组内比较,试验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干预前后试验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后两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结果:(1)组内比较,试验组干预前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干预前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前后两组牙周指数(菌斑指数、探诊出血阳性率、探诊深度及临床附着丧失)检查结果比较:(1)组内比较,试验组干预前后牙周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牙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干预前后试验组牙周指数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前后两组类风湿关节炎相关临床指标比较显示:(1)组内比较,试验组干预后RA相关临床指标(血沉、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均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RA相关临床指标(血沉、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均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试验组干预前后RA相关临床指标(血沉、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差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干预前后两组DAS28评分比较结果:(1)组内比较,试验组干预前后DAS28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DAS28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试验组干预前后DAS28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构建的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方案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及科学性。2.本研究构建的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方案对类风湿关节炎伴牙周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牙周指数、RA相关临床指标、DAS28评分均有改善作用,可以减缓疾病进展,能够在患者中进行推广应用。
李楠楠[3](2021)在《新健康管理理念下的背部护理产品服务体系设计》文中认为
王一妃[4](2021)在《临床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及提升路径研究》文中认为
杨洋[5](2021)在《计算机辅助认知行为治疗对鼻咽喉手术患者心身症状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拟研发基于计算机辅助认知行为治疗(cCBT)的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系统,并评估该系统在缓解鼻咽喉手术患者围术期间手术相关不良情绪、失眠、疼痛等心身症状的干预效果。方法:1.现况调查。通过住院患者心理体验量表对耳鼻喉科住院患者的情绪和人格倾向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良情绪的相关因素。2.采用德尔菲法制定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方案。选取20位临床护理专家和10位心理学专家分别进行3轮专家咨询形成最终方案。在软件研发人员的帮助下,提供素材和需求,研发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系统。3.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系统在喉肿瘤切除术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患者中的干预研究。采用便利抽样对耳鼻喉科住院患者中进行喉肿瘤切除术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患者分别随机分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机辅助的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系统进行干预,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宣教。喉癌手术患者(干预组n=40,对照组n=40)在基线(T1)、术前1小时(T2)、术后2天(T3)、4天(T4)、6天(T5)分别采集指标(如状态焦虑、抑郁、失眠、生存质量等)。FESS患者(干预组n=60,对照组n=60)在基线(T1)、术前1小时(T2)、术后2天(T3)、4天(T4)分别采集主观指标(如状态焦虑、抑郁、失眠、疼痛等),客观指标(血压、心率、血清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近红外光谱等),出院前完成一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比较两组在主观感受和客观指标的差异。4.对FESS患者采集了干预前、干预完成后患者前额叶及颞叶皮层的近红外光谱(fNIRS),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激活及激活程度上的差异。结果:1.对耳鼻喉科入院患者的现况调查发现:在2019年8月~2020年11月之间入院患者参与调查的2294人中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206入,占总调查人数的8.89%,其中轻度不良情绪93人4.05%),中度不良情绪27人(1.18%),重度不良情绪86人(3.75%),有自杀风险的患者55人(2.40%)。存在高风险人格倾向的患者252人(10.99%)。鼻咽喉手术患者中出现不良情绪的人数占比较大。相关分析发现:不良情绪与年龄、性别、是否手术显着相关,比起其他患者,中青年的女性患者在手术期间面临更高的焦虑情绪。2.cCBT在喉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时间*组别的交互作用及时间效应显着(均P<0.01),且干预组的状态焦虑(SAI)得分在T2-T5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健康抑郁问卷(PHQ-9)和雅典失眠量表(AIS)得分在T3~T5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专用头颈量表(FACT-H&N)得分在T2~T5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3.cCBT在FESS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SAI得分、AIS得分、VAS得分中时间*组别的交互作用及时间效应显着(均P<0.01),干预组的SAI得分在T2~T4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AIS得分在T3、T4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在T3时间点低于对照组(P<0.01)。PHQ-9得分时间*组别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6)。状态焦虑阳性率比较,干预组在T3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1),失眠阳性率比较,干预组在T3和T4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3和P=0.048)。状态焦虑和失眠缓解率(T1-T2/T3增分率<40%)比较,干预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1和P=0.0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指标中,干预组均在T2时间点显着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稳定。在术前1小时,对照组的皮质醇含量显着高于基线水平(P<0.01)和干预组(P=0.02)。干预完成后,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除疾病护理项目外(P=0.12),其他均显着高于对照组。4.功能性鼻内镜患者近红外光谱(fNIRS)分析显示:(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和血红蛋白(Oxy-Hb)52个通道(CH)激活程度的比较发现,两组干预后的通道数量和效应量均低于干预前,干预组激活通道数量和效应量均大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2)治疗后激活程度(Δoxy-Hb)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是CH14、CH18、CH25、CH46、CH47、CH48、CH49。(3)基线水平各通道与症状量表的相关分析显示:与特质焦虑(TAI)相关的通道有CH14、CH25;与状态焦虑(SAI)相关的通道有 CH18、CH26、CH38、CH39、CH46、CH47、CH48、CH49;与失眠(AIS)相关的通道有 CH25、CH26、CH27、CH36、CH37。CCBT干预组中,与SAI减分差(T2-T4)相关的通道有CH46、CH47、CH48、CH49,与AIS减分差(T3-T4)相关的通道有CH25、CH48。(4)线性回归分析发现:cCBT干预后T2至T4的SAI减分差可以解释治疗前后CH49(眶额皮质)相对激活变化37%的差异;治疗后T3至T4的AIS减分差可以解释治疗前后CH25(背外侧皮质)相对激活变化40%的差异。结论:1.耳鼻喉科住院患者中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存在不良情绪和自杀风险,以及高风险人格障碍倾向,其中青壮年中手术的女性患者应给予重点关注,老年人的人格障碍倾向比例较高,应注意沟通方式,避免医患冲突。2.喉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在术后容易受到焦虑、抑郁、失眠等困扰,生活质量较差,cCBT可以在术后缓解手术患者焦虑、抑郁、失眠、改善生活质量。3.FESS患者术前焦虑和术后失眠问题显着,cCBT不仅能改善患者在术前等待间的焦虑情绪以及缓解术后失眠、疼痛,也可以降低术前等待区血清皮质醇的含量以及稳定术前血流动力学水平,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4.cCBT可以影响大脑前额叶皮层的眶额皮质和背外侧皮质的局部脑血流,焦虑和失眠的改善与眶额皮质和背外侧皮质的激活程度有显着相关。但是临床症状的改善是由局部皮质激活引起还是由于临床症状的改善导致局部皮质脑血流的增加,需要进一步研究。
闫媛媛[6](2021)在《基于循证与叙事构建肠造口适应实践模式》文中认为背景:造口患者存在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适应问题,使造口护理呈现专科性和复杂性特点,造口适应对于全面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造口适应过程复杂,有待探索一条有效途径全面解决造口患者身-心-社-灵综合需求。叙事循证医学模式提倡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的联合,初步开发出理论与实践的可操作模型,可使客观数据与主观体验相互联合,具有实践的可操作性,在解决造口患者综合需求方面具有优势。目的:本研究基于叙事循证医学模式理论框架联合行动研究实施,探索造口患者适应需求,调查造口专科护理实践现状;探索肠造口患者适应因素影响机制;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肠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标准化实践方案;检验肠造口适应实践模式的有效性,探索标准化实践方案联合叙事护理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评估对患者健康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以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循环过程作为研究实施基本框架,在每阶段实施过程联合不同方法:第一阶段,以质性研究描述性现象学调查造口患者适应需求与造口专科护理现状;第二阶段,通过整合综述法获取造口适应相关文献,分析造口适应因素影响机制;第三阶段,以循证方法检索、筛选、评价、汇总造口适应最佳证据,并对证据进行分级和级别推荐,包括造口护理临床实践指南、造口专科护士角色与实践职责相关文献、第二阶段获取的造口适应相关文献;第四阶段,通过改良德尔菲法构建基于最佳证据,且适宜本土特色的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标准化实践方案,确定模式的具体维度和标准实践方案的具体条目;第五阶段,以叙事探究结合个案研究形式,探索标准化实践方案联合叙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途径及临床意义,完善造口适应实践模式。结果:(1)造口患者适应需求调查与造口专科护理现状:通过对11名造口患者及7名相关医务工作者半结构化访谈和现场观察得出四个主题类属:主题1:造口患者适应需求多元化,包含6个次级主题(生理性需求、支持性需求、信息需求、情感需求、社会文化适应需求、自我护理需求);主题2:造口患者适应过程与时间具有相关性;主题3:造口适应与个人经历有关;主题4:造口专科护理存在发展机遇。(2)造口适应因素分析:获取符合评价标准的造口心理-社会-文化适应相关文献22篇,获取45条相关证据,持续比较分析法得出结果,造口适应与支持具有相关性,通过作用于多种适应因素,促进造口患者达到个人-行为-环境的适应状态,由此构建造口适应支持要素模式图,包含3个适应条件:家庭支持、医疗支持、社会支持;9个适应因素:时间、认知、生理、心理、自我护理、信息、经济、文化、同伴支持;3个适应要素:个人、行为、环境。(3)造口适应最佳证据获取:共获取经AGREEII质量评价工具A级和B级推荐的造口护理相关临床实践指南8篇,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造口专科护士角色与实践职责相关文献6篇,结合前期获取的造口心理-社会-文化适应22篇相关文献,共提取实践者、评估、专项护理、自我护理、健康教育、生活重建、出院前指导、延续护理8个类属,获取最佳汇总证据30项。(4)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实践方案构建:通过一轮改良德尔菲法达成专家共识,问卷函询专家权威系数为0.86,最终确定造口适应实践模式6个维度:时间、实践者、实践内容、实践措施、实践工具、评价;时间维度:疾病诊断期、术后住院期、出院准备期、调整适应期4个分期;实践内容:评估、专项护理支持、信息支持、心理社会适应支持4项;实践措施:基于提取的30项最佳证据,以时间维度为纵轴,实践内容为横轴,确定每一阶段相应实践内容下具体执行措施,各执行措施以条目清单形式列出,可根据时间分期选择相应条目内容,共形成73条推荐建议;实践工具:提供经检验有效的相应工具;评价:各阶段过程性考核和综合评价。(5)叙事与循证联合可行性评估:以前期拟定的造口适应实践模式为指导依据,研究者运用叙事探究方式介入造口术后患者生活,与患者、家属及相关医务工作者形成三维叙事探究空间,选取其中3例造口术后参与者,以个案护理故事形式展示标准化护理方案执行联合叙事干预过程,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未发生并发症,或已发生并发症患者在干预后得到缓解。结论:叙事循证医学模式可实现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的联合,用于造口专科护理实践中,借助行动研究框架为最佳证据与人文关怀在同一情境下发挥共同作用提供理论基础;基于循证方法构建的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标准化实践方案在造口专科性护理实践中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叙事与循证联合可用于造口适应实践的应用,叙事可发挥评估收集资料、健康教育、心理干预、质性研究的联合作用,易于探索患者内心体验。
荆璇[7](2021)在《基于IKAP模式的护理干预在COPD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及需求,明确IKAP护理干预方案,探讨该护理干预方案对COPD患者自我管理方面的影响,以此提高患者疾病管理能力、促进其健康行为,帮助患者更好地从医院过渡到家庭,改善其生活质量。方法:本课题通过现状调查法掌握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现状及健康指导需求信息;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咨询法构建基于IKAP模式的COPD患者护理干预方案;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基于IKAP模式的护理干预在COPD患者自我管理方面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1.现况调查调查慢阻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便抽样山西省三甲综合教学医院的COPD住院患者180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自我效能量表、自我管理需求问卷进行现况调查,并进行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方案构建以IKAP健康教育模式为基础,结合前期现况调查、文献研究,小组讨论形成方案初稿,经7名专家三轮咨询和预实验形成IKAP护理干预方案终稿。3.实证研究方便抽样选取2020年7月-10月在山西省两所三甲综合教学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7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n=35)采用常规健康指导,实验组(n=35)在其基础上实施IKAP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mMRC评分、CAT评分、SGRQ评分以及疾病恶化和非计划再入院情况。结果:1.现状调查结果(1)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为143.52±8.47,处于中等偏低水平;(2)COPD患者自我效能得分为71.27±9.13,处于低水平;(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居住状况、人均收入、病情分级、自我效能是其影响因素,能解释自我管理能力分值总变异的74.2%。2.方案构建结果基于IKAP模式的护理干预包括患者个人信息掌握(I)4个条目、疾病相关知识干预(K)17个条目、疾病管理信念干预(A)5个条目、健康相关行为干预(P)10个条目共计4个模块36个条目的干预内容、干预形式、干预时间、干预地点、干预人员、干预效果等。3.实证研究结果(1)研究对象脱落情况:干预组选取对象36例,1例脱落,因拒绝随访退出研究;对照组选取对象36例,1例脱落,因病死亡退出研究。(2)干预前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m MRC评分、CAT评分、SGRQ评分、疾病恶化情况进行均衡性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的自我效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m MRC评分和CA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干预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SGR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干预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疾病恶化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非计划性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基于IKAP模式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COPD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改善呼吸困难症状,降低疾病对患者的影响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疾病恶化率和非计划再入院率,为临床护理健康指导和COPD患者自我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李洪艳[8](2021)在《手术室护士加速康复外科知信行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编制信度和效度良好的手术室护士加速康复外科(ERAS)知信行调查问卷,为准确评估手术室护士ERAS知信行水平提供客观工具;调查山西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室护士ERAS知信行现状,探讨不同人口学特征对手术室护士ERAS知信行得分的影响,并为改善其现状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1.问卷编制:通过理论分析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和专家函询法构建手术室护士加速康复外科知信行问卷初稿;选取太原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60名手术室护士进行预调查后通过区分度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进行条目筛选;对山西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335名手术室护士进行正式调查后评价其信效度,形成最终问卷。2.现状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根据纳排标准调查山西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512名手术室护士,采用频数和构成比对手术室护士的一般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知信行得分情况,用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手术室护士ERAS知信行得分的影响因素和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问卷编制及评价:最终形成的手术室护士加速康复外科知信行调查问卷包含3个维度,共43个条目,经探索性因子分析确定10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7.965%;验证性因子分析拟合程度总体较理想,X2/df=2.867,RMR=0.05,GFI=0.904,PNFI=0.791,AGFI=0.891,NFI=0.864;总问卷内容效度为0.83,各条目内容效度为0.93-1.0;总问卷和3个分问卷的Cronbach’sɑ系数分别为0.876、0.837、0.938、0.867,重测信度分别为0.987、0.758、0.841、0.768。2.现状调查结果:(1)68.19%的手术室护士听说过ERAS,仅有22.91%参加过规范化培训,手术室护士加速康复外科知信行问卷总分131分,平均得分(109.20±11.70)分,100分以上占78.32%,知识部分总分为21分,平均得分为(14.83±2.40)分,答题正确率为70.61%,态度部分总分为60分,平均得分为(52.39±7.18)分,行为部分总分为50分,平均得分为(41.98±6.76)分。(2)影响手术室护士ERAS知识得分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是否学习2018 ERAS指南(b=1.416)、职务(b=1.094)、是否接受过规范化培训(b=0.961)、最高学历(b=0.72);影响手术室护士ERAS态度得分的主要因素为:是否学习2018 ERAS指南(b=1.848);影响手术室护士ERAS行为得分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职务(b=2.618)、是否学习2018 ERAS指南(b=2.376)、职称(b=1.082)。(3)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知识与态度之间呈正相关(r=0.179,P<0.001),态度与行为之间呈正相关(r=0.27,P<0.001),知识与行为不相关(r=0.039,P=0.382)。结论:1.本研究编制的《手术室护士加速康复外科知信行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调查手术室护士ERAS知信行水平的评估工具。2.山西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室护士的ERAS相关知识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对ERAS态度较积极,但对ERAS措施执行现状不够理想,实施情况存在不一致性。3.建议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发挥政策主导作用,加强对手术室护士ERAS知识的培训,尤其是指南和共识的学习,同时合理配置高学历护理人才,鼓励和促进低学历护士进行继续教育,并且尽早建立基于循证的手术室ERAS护理标准化实施流程,从而提高ERAS措施依从性和手术室护理质量。
许昱菲[9](2021)在《临床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知信行现状与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对遏制细菌耐药进展、促进患者用药安全起着积极作用。发达国家已将临床护士纳入其抗菌药物管理多学科工作组中,近年来,护士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但尚处于理论探索阶段。本研究以太原市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了解其对于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知识、参与意愿及实践现状,探讨护士对已知的抗菌药物管理角色及工作内容的认同程度。研究制定相应干预策略并验证其效果,确定今后改进方向,以期进一步明确护士抗菌药物管理中的角色职责,并为抗菌药物管理组成员完善我国抗菌药物管理多学科协作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1)问卷编制:依托知信行理论,采用文献回顾、德尔菲法等形成《临床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知信行问卷》;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226名护士进行预调查,对待验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后,形成正式问卷。(2)量性研究:2020年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太原市3所设置有抗菌药物管理组的三级综合医院普外科、呼吸科等共463位护士进行调查,使用自制问卷了解其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现有知识、参与意愿及行为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3)质性研究:对某三级甲等医院10个临床科室的16名临床护士进行半结构访谈,了解临床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面临的障碍,获取护士的培训需求为后期培训方案构建提供依据。(4)确定干预方案: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合前期质性访谈结果,初步形成护士抗菌药物管理的知识培训方案。培训方案确定后,组织临床药学、医院感染管理等方向专家对培训方案的授课内容、课时设置、培训目标进行论证评价,依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直至方案得到专家组一致认可。(5)类实验干预:选取太原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普外科31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自行设计的知识培训方案进行教育干预。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式,以一般资料表、临床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知信行问卷作为测评工具评价培训的效果。结果:(1)问卷编制结果:(1)专家咨询结果:两轮专家咨询回收率分别为88%和100%,表明专家积极程度较高。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为0.86和0.88,变异系数波动于0.00~0.59、0.09~0.25。(2)信效度检验结果:临床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知信行问卷最终涵盖3个维度,总条目41条。本问卷在探索性因子分析后提取了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72.058%。验证性因子得出:c2/df=2.883,RMSEA=0.093,GFI=0.649。该问卷总体内容效度(S-CVI)为0.90,各条目内容效度(I-CVI)为0.80~1.00。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964,问卷整体的分半信度为0.783。(2)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抗菌药物管理知识平均得分为(56.24±9.79)分,维度得分率为75.00%;态度得分为(57.94±8.81)分,维度得分率为82.80%;行为得分为(50.44±7.51),维度得分率为84.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知信行各维度得分的共同影响因素为接受培训的次数。影响护士参与AMS知识得分的因素还有:是否知晓本院设有ASP,态度得分的影响因素为有无接受培训的需求,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还包括是否带任带教工作。(3)质性研究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1)护士在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中角色边缘,但现有临床职责与部分AMS角色相符;(2)护士不愿接受超出现有职责范畴的AMS角色及工作内容;(3)护士参与AMS面临诸多障碍因素:缺乏抗生素使用知识与知识遗忘;因缺乏政策引导、挑战传统观念导致参与动力不足;缺乏信息系统以及组织支持;(4)护士有参与意愿的动力因素:维护患者安全的责任感与提升工作效率的实际需求。(4)通过文献分析、前期调查结果初步形成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知识培训方案草案,经过多学科专家对培训方案进行现场论证后,最终形成促进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知识培训方案。应用自身前后对照类试验研究方法,在某三级医院的普通外科胃肠病区利用该培训方案进行教育干预。干预5周后护士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各维度得分较干预前均有显着提高(P<0.05)。结论:(1)《临床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知信行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评估临床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知识水平、态度与行为的工具。(2)通过对太原市3所三甲综合医院的临床护士的调查,临床护士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细菌耐药防控等知识不足,但护士参与AMS的意愿较积极,自评的抗生素使用相关护理行为较好。(3)护士对超出当前工作范畴的部分AMS项目态度较为消极,部分美国ANA白皮书中定义的护士在AMS中的工作内容,在我国护士群体中直接推广难度较大,但制定与实施适合我国国情及护理行业现状的护士AMS工作内容应尽早提上日程。(4)本研究基于知信行理论为护士设置系统化抗菌药物继续教育课程,能够提高临床护士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水平,提升其参与AMS的意愿,促使护士注重更规范的护理行为,优化抗生素使用过程。
石瑞[10](2021)在《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循证实践方案的构建》文中指出目的:利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山西省11个地市级医院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管理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明确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管理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系统检索国内外关于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管理临床实践指南,评价与总结冠心病二级预防管理的最佳证据,结合专家会议法,构建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为临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1)问卷调查法:自制心血管科护士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知-信-行现状调查问卷,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山西省11地市级中1087名心血管科护士通过问卷星调查护士对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管理知识、态度和行为。(2)半结构访谈法:根据访谈提纲,深入访谈18名冠心病患者并了解其对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管理的需求。(3)证据总结:系统检索冠心病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管理临床实践指南,筛选并对指南证据整合分析。(4)证据评价:依据“2014年版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对上述证据进行综合、提炼,拟定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初稿。(5)专家会议法:组织临床、护理及康复相关专家举行专家会议,对护理方案初稿结合国内临床实际进行修订和完善,最终形成《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结果:(1)问卷调查结果:共收回问卷1120份,有效问卷1087份,有效回收率为97.0%。心血管科护士冠心病二级预防知识维度得分为(24.17±5.37)分,态度维度得分为(53.85±7.97)分,行为维度得分(51.23±10.07)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科室、近12个月是否学习相关指南/共识、心血管工作年限、所在医院及科室是否开展心脏康复、医院等级、是否参加过心脏康复专科培训是护士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总分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2)质性研究结果: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的需求主要为5个方面:冠心病相关知识缺乏,个性化、操作性康复指导需求,出院后延续康复指导需求、家庭与社会关怀需求、医院与社区联合服务需求。(3)证据综合和证据评价:通过系统检索国内外指南,共纳入17篇临床实践指南进行证据总结,初步总结13个方面,150条证据,包括心脏康复、运动疗法、膳食推荐、情绪/心理/睡眠管理、血压、血脂、血糖管理、戒烟、限制饮酒,体重和腰围管理、职业康复、健康教育及性生活。(4)专家会议结果:结合问卷调查、患者访谈和最佳证据结果,并结合专家会议的讨论意见,对方案初稿进行修订,形成终版《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结论:(1)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管理的知识和行为水平有待提高,而护理态度较积极,护理临床实践管理与指南建议存在较大差距,加强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培训是必要的。(2)不同患者存在不同的心脏康复需求,健康教育及心脏康复干预策略的不同导致患者临床结局不同,提示医务人员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管理策略应评估个体需求,实施个性化管理方案。(3)基于现况调查、患者访谈、证据综合和专家会议法构建的《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符合临床实际和满足患者需求,该方案涉及内容共13个方面,为后续管理者针对护理人员心脏康复管理的培训提供方案,推动心脏康复管理向精细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发展。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1 研究背景与立题依据 |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 4 研究理论基础 |
| 5 操作性定义 |
| 6 伦理学问题 |
| 7 技术路线图 |
| 8 科研质量控制 |
| 第一部分 基于格林模式的PCNL患者健康干预方案的构建 |
| 1 组建团队 |
| 2 PCNL患者预防结石知信行诊断问卷研制 |
| 3 PCNL患者预防结石相关知信行现况调查 |
| 4 基于格林模式的PCNL患者健康干预方案构建 |
| 第二部分 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干预在PCNL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
| 1 研究目的 |
| 2 研究对象 |
| 3 研究方法 |
| 4 结果 |
| 5 讨论 |
| 本研究对临床实践与未来研究的启发 |
| 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 |
| 2 研究创新点 |
| 3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建议 |
| 4 研究结论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文献综述 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个人简历 |
| 缩略词表(按字母顺序排列)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1 研究背景与立题依据 |
| 1.1 研究背景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 1.3 研究问题 |
| 1.4 研究目的 |
| 1.5 研究意义 |
| 2 研究理论框架 |
| 2.1 自我护理理论 |
| 2.2 研究理论框架 |
| 2.3 操作性定义 |
| 3 研究技术路线 |
| 第一部分 类风湿关节炎伴牙周炎患者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方案的构建 |
| 1 研究目的 |
| 2 研究方法 |
| 2.1 文献研究 |
| 2.2 建立方案初稿 |
| 2.3 专家会议修订方案 |
| 2.4 专家会议结果 |
| 3 方案确立 |
| 4 讨论 |
| 4.1 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的必要性 |
| 4.2 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的科学性 |
| 4.3 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的可行性 |
| 第二部分 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对类风湿关节炎伴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 |
| 1 研究目的 |
| 2 研究设计 |
| 3 研究场所 |
|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
| 4.1 研究对象 |
| 4.2 样本量估算 |
| 4.3 随机分组与分配隐藏 |
| 4.4 纳入情况说明 |
| 4.5 盲法 |
| 4.6 干预措施 |
| 4.7 研究工具/观察指标 |
| 4.8 资料收集方法 |
| 4.9 资料分析方法 |
| 4.10 科研质量控制 |
| 4.11 科研伦理 |
| 5 结果 |
| 5.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
| 5.2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结局指标比较 |
| 5.3 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 |
| 5.4 干预前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 5.5 干预前后牙周指数比较 |
| 5.6 干预前后RA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
| 5.7 干预前后DAS28 评分比较 |
| 6 讨论 |
| 6.1 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有利于提高 RA 伴 PD 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
| 6.2 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提高了RA伴PD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
| 6.3 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改善 RA 伴 PD 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 |
| 6.4 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可以控制 RA 患者疾病活动 |
| 7 本研究对临床实践与未来研究的启发 |
| 7.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贡献 |
| 7.2 本研究的局限性 |
| 7.3 未来研究的方向 |
| 7.4 研究结论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与牙周炎的相关性及口腔护理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个人简历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 前言 |
| 1 研究背景 |
| 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 3 研究技术路线图 |
| 第一部分 耳鼻喉科住院患者心理状况横断面调查 |
| 1 对象与方法 |
| 1.1 研究对象 |
| 1.2 研究工具 |
| 1.3 研究过程 |
| 1.4 统计方法 |
| 2 结果 |
| 2.1 人口学特征分析 |
| 2.2 信效度检验 |
| 2.3 不良情绪及人格倾向现况分析 |
| 2.4 人口统计学差异比较 |
| 2.5 皮尔逊相关性分析 |
| 2.6 多重线性回归 |
| 3 讨论 |
| 3.1 耳鼻喉科住院患者情绪体验和人格倾向评估情况 |
| 3.2 不同人口学资料与不良情绪和人格倾向的相关因素分析 |
| 3.3 影响因素分析 |
| 第二部分 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方案的制定 |
| 1 理论背景 |
| 1.1 认知神经科学基础 |
| 1.2 心理学理论-认知治疗理论 |
| 2 研究目的 |
| 3 研究方法 |
| 4 研究过程 |
| 4.1 围绕研究主题建立干预的概念框架及初步方案 |
| 4.2 最终方案确定过程 |
| 5 结果 |
| 5.1 围术期心身调节系统干预方案的内容简介 |
| 5.2 基于cCBT的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系统 |
| 第三部分 cCBT对喉肿瘤切除术患者心身干预研究 |
| 1 对象与方法 |
| 1.1 研究对象 |
| 1.2 研究工具 |
| 1.3 研究方法 |
| 1.4 干预措施 |
| 1.5 统计方法 |
| 2 结果 |
| 2.1 一般情况比较 |
| 2.2 围术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
| 2.3 干预对患者焦虑、抑郁、失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
| 2.4 两组不同时间点SAI、PHQ-9、AIS和FACT-H&N得分的趋势比较图 |
| 3 讨论 |
| 第四部分 cCBT对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患者心身干预研究 |
| 1 对象与方法 |
| 1.1 研究对象 |
| 1.2 研究方法 |
| 1.3 研究工具 |
| 1.4 干预措施 |
| 1.5 统计方法 |
| 2 结果 |
| 2.1 人口学特征 |
| 2.2 干预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失眠、疼痛症状的影响 |
| 2.3 干预对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
| 2.4 两组患者测评指标随时间变化趋势图比较 |
| 2.5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状态焦虑和失眠阳性率比较 |
| 2.6 两组患者缓解焦虑、失眠的有效率比较 |
| 2.7 两组之间Cor和ACTH含量比较 |
| 2.8 术前皮质醇与状态焦虑变化水平之间的关系 |
| 2.9 两组干预后满意度调查比较 |
| 3 讨论 |
| 第五部分 cCBT对FESS患者大脑皮质的影响 |
| 1 对象与方法 |
| 1.1 研究对象 |
| 1.2 fNIRS检查 |
| 1.3 统计方法 |
| 2 结果 |
| 2.1 人口学特征比较 |
| 2.2 干预前后52个通道中是否激活比较 |
| 2.3 两组激活程度的比较 |
| 2.4 临床变量与通道激活的相关性 |
| 2.5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
| 3 讨论 |
| 全文总结 |
| 1 研究结论 |
| 2 研究创新点 |
| 3 研究局限性 |
| 4 研究成果展望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计算机辅助认知行为治疗在躯体疾病患者心身干预中的应用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致谢 |
| 个人简介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 前言 |
| 1 研究背景 |
| 1.1 造口适应意义 |
| 1.2 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整合研究 |
| 2 理论基础 |
| 2.1 叙事循证医学模式 |
| 2.2 行动研究 |
|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 3.1 研究目的 |
| 3.2 研究意义 |
| 4 技术路线图 |
| 5 概念界定 |
| 6 研究内容 |
| 6.1 成立行动研究小组 |
| 6.2 研究步骤 |
| 6.3 研究方法 |
| 7 伦理问题 |
| 8 质量控制过程 |
| 8.1 方法控制 |
| 8.2 研究团队协作完成 |
| 8.3 提高研究者可信度 |
| 第一部分 造口适应需求分析 |
| 1 研究目的 |
| 2 研究参与者 |
| 3 研究内容 |
| 3.1 研究过程 |
| 3.2 研究工具 |
| 3.3 数据分析 |
| 4 研究结果 |
| 4.1 主题1:造口患者适应需求多元化 |
| 4.2 主题2:造口患者适应过程与时间具有相关性 |
| 4.3 主题3:造口适应与个人经历有关 |
| 4.4 主题4:造口专科护理存在发展机遇 |
| 5 讨论 |
| 5.1 造口患者多元适应需求亟待关注 |
| 5.2 造口患者个人经历与社会文化具有相关性 |
| 5.3 造口患者适应过程与时间具有相关性 |
| 5.4 造口专科实践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
| 6 反思评价 |
| 第二部分 造口适应因素分析 |
| 1 研究目的 |
| 2 研究方法 |
| 3 研究过程 |
| 3.1 确定研究主题 |
| 3.2 文献检索 |
| 3.3 证据筛选与提取 |
| 3.4 数据评估 |
| 3.5 数据分析 |
| 4 研究结果 |
| 5 讨论 |
| 第三部分 造口适应最佳证据总结 |
| 1 研究目的 |
| 2 研究内容 |
| 2.1 肠造口护理相关指南评价研究 |
| 2.2 造口专科护士角色与实践相关文献质量评价 |
| 2.3 肠造口适应最佳证据总结 |
| 3 研究结果 |
| 4 讨论 |
| 4.1 纳入指南整体质量较高 |
| 4.2 造口专科护士角色定位 |
| 5 反思评价 |
| 第四部分 造口适应模式实践方案的初步建构 |
| 1 研究目的 |
| 2 研究方法 |
| 3 研究对象 |
| 4 研究内容与统计结果 |
| 4.1 文献回顾与证据整合 |
| 4.2 改良德尔菲函询调查 |
| 4.3 改良德尔菲专家论证会 |
| 5 研究结果 |
| 5.1 《造口适应实践模式》构建 |
| 5.2 《造口适应标准化实践方案》构建 |
| 6 讨论 |
| 6.1 造口评估工具有待进一步完善 |
| 6.2 《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标准化实践方案》构建的重要性 |
| 6.3 《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标准化实践方案》构建的科学性 |
| 7 反思评价 |
| 第五部分 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可行性评估 |
| 1 研究目的 |
| 2 研究内容 |
| 2.1 研究对象 |
| 2.2 研究方法 |
| 2.3 收集数据方法 |
| 2.4 数据分析方法 |
| 2.5 质量控制 |
| 2.6 伦理原则 |
| 3 研究结果 |
| 3.1 患者资料 |
| 3.2 个案研究结果 |
| 4 讨论 |
| 4.1 叙事在造口适应实践中的作用 |
| 4.2 叙事在护理中的应用 |
| 5 反思评价 |
| 第六部分 讨论与建议 |
| 1 讨论 |
| 1.1 研究设计的适宜性分析 |
| 1.2 叙事循证医学模式在专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探讨 |
| 2 未来建议 |
| 2.1 加强造口专科护理体系完善 |
| 2.2 研究的可持续性改进与优化 |
| 2.3 本研究后续展望 |
| 3 研究不足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叙事循证医学模式在护理中的应用:一个理论综述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致谢 |
| 个人简介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 前言 |
| 1 研究背景 |
| 1.1 我国慢病防控面临严峻形势 |
| 1.2 慢病患者自我管理亟待重视 |
| 1.3 COPD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特点 |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 2.1 国外COPD自我管理研究现状 |
| 2.2 国内COPD患者自我管理现状 |
| 2.3 国外IKAP模式应用现状 |
| 2.4 国内IKAP模式应用现状 |
| 3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 3.1 研究目的 |
| 3.2 研究意义 |
| 3.3 研究内容 |
| 4 操作性定义及理论依据 |
| 4.1 操作性定义 |
| 4.2 理论依据 |
| 5 技术路线 |
| 第一部分 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调查 |
| 1 目的 |
| 2 对象与方法 |
| 2.1 研究对象 |
| 2.2 研究工具 |
| 2.3 调查方法 |
| 2.4 统计方法 |
| 2.5 质量控制 |
| 3 结果 |
| 3.1 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和自我效能得分情况 |
| 3.2 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相关性分析 |
| 3.3 COPD患者自我管理需求现状 |
| 3.4 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 3.5 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 4 讨论 |
| 4.1 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分析 |
| 4.2 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 |
| 5 小结 |
| 第二部分 COPD患者自我管理护理干预方案构建(基于IKAP模式) |
| 1 目的 |
| 2 对象与方法 |
| 2.1 组建课题小组 |
| 2.2 文献研究法 |
| 2.3 专家咨询法 |
| 2.4 统计分析 |
| 2.5 预实验 |
| 3 结果 |
| 3.1 干预方案初稿的构建 |
| 3.2 专家咨询结果 |
| 3.3 预实验方案调整 |
| 3.4 干预方案终稿 |
| 4 讨论 |
| 4.1 基于IKAP模式的COPD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构建必要性 |
| 4.2 基于IKAP模式COPD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构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
| 5 小结 |
| 第三部分 COPD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的初步应用 |
| 1 目的 |
| 2 对象及方法 |
| 2.1 研究类型 |
| 2.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 2.3 干预方法 |
| 2.4 研究工具 |
| 2.5 资料收集 |
| 2.6 统计学方法 |
| 2.7 质量控制 |
| 3 结果 |
| 3.1 基线资料比较 |
| 3.2 干预后两组资料比较 |
| 4 讨论 |
| 4.1 基于IKAP模式的护理干预方案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
| 4.2 基于IKAP模式的护理干预方案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 |
| 4.3 基于IKAP模式护理干预方案可改善患者呼吸困难、降低疾病对患者影响 |
| 4.4 基于IKAP模式的护理干预方案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 4.5 基于IKAP模式的护理干预方案可减少疾病恶化、患者非计划性再入院事件 |
| 5 小结 |
| 结论与建议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IKAP 模式在国内慢病管理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致谢 |
| 个人简介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 前言 |
| 1 研究背景 |
| 2 提出问题 |
|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 4 技术路线 |
| 第一部分 手术室护士 ERAS 知信行问卷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
| 1 对象与方法 |
| 1.1 研究对象 |
| 1.2 研究方法 |
| 1.3 统计学方法 |
| 1.4 质量控制 |
| 2 结果 |
| 2.1 专家函询结果 |
| 2.2 预调查与问卷条目筛选结果 |
| 2.3 正式调查与问卷信效度评价结果 |
| 2.4 问卷的最终形成 |
| 3 讨论 |
| 3.1 问卷编制的意义 |
| 3.2 问卷的效度分析 |
| 3.3 问卷的信度分析 |
| 4 结论 |
| 第二部分 手术室护士 ERAS 知信行现状调查 |
| 1 对象与方法 |
| 1.1 调查对象 |
| 1.2 调查方法 |
| 1.3 统计学方法 |
| 1.4 质量控制 |
| 2 结果 |
| 2.1 手术室护士一般基本资料 |
| 2.2 手术室护士ERAS知信行得分情况 |
| 2.3 手术室护士ERAS知信行得分情况单因素分析 |
| 2.4 手术室护士ERAS知信行得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 2.5 手术室护士ERAS知信行得分的相关性分析 |
| 3 讨论 |
| 3.1 调查对象基本资料分析 |
| 3.2 手术室护士ERAS了解情况分析 |
| 3.3 手术室护士ERAS知识得分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 3.4 手术室护士ERAS态度得分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 3.5 手术室护士ERAS行为得分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 3.6 手术室护士ERAS知信行相关性分析 |
| 3.7 强化手术室护士ERAS行为的对策及建议 |
| 4 结论 |
| 5 不足与展望 |
| 5.1 问卷编制方面 |
| 5.2 现状调查方面 |
| 5.3 展望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加速康复外科在临床护理中的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手术室护士对加速康复外科(ERAS)知信行现状调查问卷 |
| 致谢 |
| 个人简介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 前言 |
| 1.研究背景 |
| 1.1 抗菌药物管理(AMS)产生背景 |
| 1.2 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角色定位 |
| 1.3 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工作内容及意义 |
| 2.国内外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研究现状 |
| 2.1 国外护士参与AMS的研究进展 |
| 2.2 护士参与AMS的国内研究进展 |
| 2.3 护士参与AMS的教育干预现状 |
| 3.研究目的与意义 |
| 4.相关理论及操作性定义 |
| 4.1 知信行模式 |
| 4.2 抗菌药物管理 |
| 4.3 抗菌药物管理项目 |
| 4.4 静脉转口服治疗 |
| 4.5 抗菌药物暂停 |
| 5.技术路线 |
| 第一部分 临床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知信行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
| 1 对象与方法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第二部分 临床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知信行现状调查 |
| 1 对象与方法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第三部分 临床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角色认知的质性研究 |
| 1 对象与方法 |
| 2 访谈对象一般资料及主题提炼 |
| 3.访谈结果 |
| 4 讨论 |
| 5.小结 |
| 第四部分 线上线下结合培训对临床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知信行的影响 |
| 1.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知识培训方案构建 |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 3 结果 |
| 4 讨论 |
| 第五部分 结论与展望 |
| 1 研究结论 |
| 2 研究的创新点 |
| 3 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展望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护士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研究现状及实施策略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致谢 |
| 个人简介 |
| 摘要 |
| Abstract |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 前言 |
| 1 研究背景 |
| 2 国内外现状 |
| 3 相关理论基础 |
| 4 研究目的 |
| 5 研究意义 |
| 6 技术路线 |
| 第一部分 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
| 1 研究对象 |
| 1.1 纳入和排除标准 |
| 1.2 样本量计算 |
| 2 研究工具 |
| 2.1 问卷维度、条目设定 |
| 2.2 问卷编制注意事项 |
| 2.3 问卷质量评定 |
| 2.4 问卷内容 |
| 3 研究方法 |
| 3.1 调查过程 |
| 3.2 统计学方法 |
| 3.3 质量控制 |
| 4 结果 |
| 4.1 基本资料 |
| 4.2 心血管科护士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现状 |
| 4.3 心血管科护士二级预防知信行单因素分析 |
| 4.4 心血管科护士二级预防知信行影响因素分析 |
| 4.5 心血管科护士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相关性分析 |
| 4.6 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管理阻碍因素 |
| 5 讨论 |
| 5.1 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管理有待提高 |
| 5.2 影响心血管科护士二级预防管理的因素 |
| 5.3 心血管科护士二级预防护理知识、态度和行为相关 |
| 5.4 提高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管理建议 |
| 6 结论 |
| 第二部分 冠心病患者对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管理需求的质性研究 |
| 1 研究目的与对象 |
| 1.1 研究目的 |
| 1.2 研究对象 |
| 2 研究方法 |
| 2.1 访谈主题 |
| 2.2 访谈过程 |
| 2.3 质量控制 |
| 3 结果 |
| 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
| 3.2 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需求的分析 |
| 4 讨论 |
| 4.1 关注冠心病患者及家属的需求是二级预防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
| 4.2 个性化、切实可行的二级预防管理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 |
| 4.3 提升心血管科护士循证实践能力,建立循证实践方案 |
| 5 结论 |
| 第三部分 证据综合 |
| 1 研究目的 |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 2.1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
| 2.2 检索策略 |
| 2.3 证据评价标准 |
| 2.4 证据评价过程 |
| 3 结果 |
| 3.1 文献检索结果 |
| 3.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
| 3.3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
| 4 讨论 |
| 4.1 纳入证据的指南/共识发表现状和质量评价分析 |
| 4.2 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相关证据内容有待进一步明确 |
| 4.3 对冠心病二级预防本土化指南与患者指南制定的启示 |
| 5 结论 |
| 第四部分 证据传播 |
| 1 构建《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初稿 |
| 1.1 研究内容和方法 |
| 1.2 结果 |
| 1.3 讨论 |
| 2 《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专家论证 |
| 2.1 研究方法 |
| 2.2 结果 |
| 2.3 结论 |
| 3 小结 |
| 第五部分 结论与展望 |
| 1 研究结论 |
| 2 研究创新点 |
| 3 研究局限性 |
| 4 研究展望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国内外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附录1 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管理调查问卷 |
| 附录2 冠心患者半结构式访谈知情同意书 |
| 附录3 Pubmed文献库检索策略 |
| 附录4 中国知网文献库检索策略 |
| 附录5 AGREEⅡ评价条目 |
| 致谢 |
| 个人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