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突发性耳聋为首发症状的脑梗塞一例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以突发性聋为首发症状的脑梗塞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邹嫣[1](2020)在《基于多模态MRI和机器学习的急性期单侧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脑网络及预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是指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急剧的听力下降,多为单侧发病,常伴发耳鸣、眩晕等症状,是耳科常见急症。由于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临床上缺乏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致使一部分患者预后欠佳。绝大多数患者常规临床检查中未发现明显病变,近年来,有研究显示单侧听力受损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人脑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多个神经元或脑区相互连接组成结构网络和功能网络,通过相互作用完成各项功能。随着机器学习在神经影像中的应用,基于个体水平建立影像学标志物用以作为预后指标成为可能。第一部分急性期单侧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脑灰质结构网络研究目的:使用大脑灰质体积概率分布相似性构建全脑灰质结构网络,探究急性期单侧SSNHL患者的脑灰质结构网络拓扑属性的改变。材料与方法:(1)纳入158例急性期单侧SSNHL患者和136例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所有受试者均进行纯音测听(pure tone audiometry,PTA)检查、高分辨率3D-T1磁共振结构像扫描。(2)使用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进行数据预处理;采用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概率分布相似性构建脑灰质结构网络;使用图论方法计算脑网络的拓扑属性。(3)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单侧SSNHL组和HC组脑灰质结构网络的全局属性(标准化聚类系数γ、标准化特征路径长度λ、小世界系数σ、聚类系数(clustering coefficient,Cp)、特征路径长度(characteristic path length,Lp)、全局效率(global efficiency,g E)、局部效率(local efficiency,loc E))和节点属性(节点中心性、hub脑区)的差异。结果:(1)脑灰质结构网络全局属性差异:急性期单侧SSNHL组和HC组的脑灰质网络均呈典型的“小世界”特性。与HC组相比,单侧SSNHL患者的脑灰质结构网络最优拓扑结构受损,具体表现为:γ、Cp、loc E降低(P<0.05)。(2)脑灰质结构网络节点属性差异:与HC组比较,急性期单侧SSNHL组的节点中心性在多个脑区存在异常(P<0.05),主要位于左侧额上回、海马旁回、尾状核、枕上回,右侧豆状核;SSNHL组的hub脑区有减少,减少的hubs位于右侧颞上回、额下回及左侧嗅皮质。结论:单侧SSNHL患者脑灰质结构网络局部信息处理能力下降,网络向随机化方向偏移;节点属性显着改变的脑区不仅涉及听觉系统,还包括非听觉系统。本研究表明,单侧SSNHL脑灰质网络拓扑属性在急性期已发生显着改变,为全面理解该疾病提供了更多的信息。第二部分急性期单侧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脑白质解剖网络研究目的:基于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采用确定性纤维追踪法构建全脑白质解剖网络,研究急性期单侧SSNHL患者的脑白质解剖网络拓扑属性的改变。材料与方法:(1)纳入145例单侧SSNHL患者和91例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匹配的HC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PTA检查、磁共振DTI扫描。(2)使用确定性纤维追踪法,以纤维条数为边,构建脑白质解剖网络,使用图论方法计算脑网络的拓扑属性。(3)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单侧SSNHL组和HC组脑白质解剖网络的全局属性(γ、λ、σ、Cp、Lp、g E、loc E)和节点属性(节点中心性、hub脑区)的差异。结果:(1)脑白质解剖网络全局属性差异:单侧SSNHL组和HC组的脑白质解剖网络均呈典型的小世界特性。与HC组相比,单侧SSNHL患者的脑白质解剖网络的γ、λ、σ、Cp、g E、loc E降低(P<0.05),Lp升高(P<0.05)。(2)脑白质解剖网络节点属性差异:与HC组相比,单侧SSNHL组的节点中心性差异脑区(P<0.05,Bonferroni校正)位于听觉网络(颞上回颞极)、默认网络(额上回中央部)、皮层下网络(豆状核壳)、视觉网络(枕中回)、注意网络(岛盖部额下回、三角部额下回);hubs有改变的脑区位于听觉网络(岛叶)、默认网络(颞中回、中扣带回)、注意网络(额下回眶部)及皮层下网络(海马)、视觉网络(枕中回)及感觉运动网络(中央后回)。结论:单侧SSNHL患者脑白质解剖网络的全局效率和局部效率均降低,脑网络全局连通性下降;节点属性在听觉网络、视觉网络、注意网络、皮层下网络均有显着改变。本研究显示,单侧SSNHL患者在急性期内已有脑白质解剖网络拓扑结构的改变,为理解急性单侧SSNHL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第三部分急性期单侧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脑功能网络研究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使用图论方法研究急性期单侧SSNHL患者大脑功能网络拓扑属性的改变,以及使用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探究其网络间功能连接的改变。材料与方法:(1)纳入158例单侧SSNHL患者和97例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匹配的HC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PTA检查、静息态fMRI扫描。(2)基于静息态fMRI数据,使用图论方法分析脑功能网络的拓扑属性;采用ICA进行成分分离,根据先验知识识别经典的静息态网络(resting-state network,RSN),提取其时间序列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得到功能连接。(3)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单侧SSNHL组和HC组脑网络的全局属性、节点属性以及网络间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1)脑功能网络全局属性差异:单侧SSNHL组和HC组的脑功能网络均表现为小世界特性。与HC组相比,单侧SSNHL患者的脑功能网络全局属性无明显改变(P>0.05)。(2)脑功能网络节点属性差异:与HC组相比,单侧SSNHL组节点中心性差异脑区位于左侧颞上回颞极、杏仁核、中央后回(P<0.05,Bonferroni校正);hubs有改变的脑区位于左侧距状回、中央前回、中央后回。(3)网络间功能连接差异:单侧SSNHL组前默认网络和左侧额顶网络间的功能连接较HC组降低(P<0.05,Bonferroni校正)。结论:单侧SSNHL患者脑功能网络的节点中心性、hub脑区和网络间连接的改变在急性期就已出现,累及包括听觉网络、默认网络、执行控制网络在内的多个脑区。本研究同时从全脑网络水平和网络间功能连接水平揭示了急性期单侧SSNHL患者脑功能的改变。第四部分多模态MRI和机器学习对预测急性期单侧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预后的临床价值目的:基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使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单侧SSNHL患者预后的预测模型,为临床预测其治疗效果提供影像学参考。材料与方法:(1)以发病时间为基准,随访急性期单侧SSNHL患者3个月后听力的恢复情况,根据疗效分级标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89)和预后不良组(n=64)。(2)分别基于3D-T1、DTI和静息态fMRI数据,提取GMV,弥散参数(各项异性分数、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MD)、轴向弥散率(axial diffusivity,AD)、径向弥散率、局部弥散一致性(local diffusion homogeneity,LDH)),功能指标(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分数低频振幅、局部一致性)作为原始影像学特征。(3)经特征降维后,分别使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Logistic回归、决策树构建相应的预后预测模型,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1)基于灰质体积,使用SVM构建的单侧SSNHL预后预测模型,训练集AUC为0.807、测试集AUC为0.752,右侧缘上回、左侧扣带回、右侧扣带回、左侧纹状体、右侧纹状体及左侧楔叶的GMV具有最高的预测效能。(2)基于弥散参数,使用Logistic回归构建的预后预测模型,训练集AUC为0.762,测试集AUC为0.775;右侧上额枕束LDH值、胼胝体体部LDH值、右侧上放射冠AD值、左侧上额枕束MD值和左侧毯MD值对模型贡献最大。(3)基于功能指标,通过决策树构建的预测模型,训练集AUC为0.764,测试集AUC为0.737;左侧嗅皮质、右侧中央盖沟、左侧尾状核、左侧中央沟盖、右侧颞极颞上回、左侧额下回盖部的ALFF值最具预测效能。结论:本研究将机器学习应用于多模态磁共振数据,构建预测模型评估单侧SSNHL患者的临床预后,发现MRI三个模态的17个特征指标可作为预测预后的影像学标志物,且模型的预测效能较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李涛,邱梓瀚,刘向一,杜雅丽,谢立锋,孙素花,于小宁,潘滔[2](2020)在《以单侧突发性耳聋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梗塞一例报告》文中研究表明分析临床中少见的一例以单侧突发性耳聋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突发性耳聋及急性脑梗塞之间的关联,提高对两种疾病的认知及临床诊治水平,防止出现误诊。

赵俊英,王建明,王晨欣[3](2019)在《突发性聋伴眩晕与后循环供血不足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突发性聋是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部分患者伴有眩晕、耳鸣等不适症状。内耳的血供主要来自椎基底动脉、小脑前下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分出的内听动脉,内听动脉为终末支动脉,后循环供血不足会引起耳蜗缺血,导致听功能和(或)平衡功能障碍,故内耳血供障碍学说作为突发性聋的发病原因之一受到重视。由于听觉前庭损伤可先于后循环缺血的症状或体征发生,因此听觉前庭损伤的早期诊断和适当处理可提供防止梗塞进展到后循环较大区域的窗口期。临床医师应考虑急性听觉前庭损伤可能预示即将发生后循环区域梗死的可能性,尤其是当患者在脑磁共振成像上有基底动脉闭塞性疾病时。

赵俊英[4](2019)在《后循环缺血作为单侧突发性聋患者潜在病因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单侧突发性聋的侧别、听力损失程度与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影像学特征之间的关联性,探究突发性聋可能的病因。研究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回顾收集我院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间被诊断为单耳突聋、化验及影像学、病历资料完整的患者175例,将患者根据患耳侧别与椎基底动脉影像学特点分别进行分组,分析其关联性;根据听力损失程度将患者分为5组,分析其与椎基底动脉特点之间的关联性。结果:1.椎动脉(x2=8.031,P=0.045)及基底动脉(x2=5.091,P=0.034)狭窄/弯曲与突发性聋侧别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2.听力损失预测因素的单变量分析表明,左侧听力损失患者与右侧(OR=2.89,95%CI为1.772.77,P=0.036)及双侧椎动脉狭窄/迂曲(OR=4.43,95%CI为1.4913.23,P=0.008)相关,无基底动脉狭窄/迂曲与右侧听力损失患者(OR=0.31,95%CI为0.110.90,P=0.030)相关,其他因素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右侧椎动脉狭窄/迂曲与左耳听力损失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OR=2.83,95%CI为1.057.67,P=0.040)。3.突聋患者听力损失的程度与椎动脉(x2=3.897,P=0.273)及基底动脉(x2=3.339,P=0.068)的影像学特征无相关性。结论:1.在突聋患者中,听力损失的侧向性与椎基底动脉是否狭窄/迂曲具有相关性,右侧椎动脉狭窄/迂曲与左耳听力损失具有相关性。2.突发性聋可能是后循环梗死的先兆表现,尤其是在有血管危险因素的老年患者中。3.本研究通过探讨单侧突发性聋的侧别、听力损失程度与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影像学特征之间的关联性,表明在评估、治疗突聋时进行血管评估的重要性。

贾彦均,金永德,金玉莲[5](2019)在《颅脑MRI对以突发性聋为首发症状的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颅脑磁共振成像(MRI)对以突发性聋为首发症状的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0例(352耳)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纯音测听和颅脑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340例突聋患者中,13例颅脑MRI的DWI像呈异常高信号,提示急性脑梗死,161例颅脑MRI提示腔隙性脑梗死,166例颅脑MRI未见异常。②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梗死灶分布于脑干6例、小脑6例、脑桥臂2例、放射冠1例、右侧大脑半球1例、基底节1例、顶叶1例;纯音听阈显示8例(8耳)为全聋型,4例(4耳)为平坦下降型,1例(1耳)为低频下降型。③161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灶分布于放射冠117例,半卵圆中心69例,基底节67例,额叶32例,丘脑21例,脑干16例,顶叶16例,侧脑室11例,胼胝体5例,枕叶3例,小脑1例,脑干合并小脑1例,大脑皮层1例;其中,18例(19耳)脑干、小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纯音听阈显示8例(9耳)为平坦下降型,7例(7耳)为全聋型,2例(2耳)为高频下降型,1例(1耳)为低频下降型。结论中重度聋或全聋的突聋患者合并高龄、高血压、眩晕等病史时,可能存在脑血管意外,尤其是脑干或小脑梗死,应尽快完善颅脑MRI检查,从而避免漏诊误诊。

王营,皇甫辉,韩瑞[6](2017)在《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在以突发性聋为首发症状患者病因诊断价值中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突发性聋是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有急性发作(多在72 h内)、病因复杂的特点,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同时引起,也可作为多种疾病的首发症状出现,如急性脑血管事件,有研究表明突发性聋治疗有效时间窗是24周,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早期诊断、治疗。针对突发性聋患者的听力学检查主要是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试验、耳声发射、40 Hz听觉相关电位等,影像学检查主要是磁共振成像检查。本文主要以突发性聋为首发症状患者病因及头颅MRI在其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王营[7](2017)在《颅脑MRI对以突发性耳聋为首发症状的患者病因诊断价值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突发性耳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HL)患者在耳鼻喉科就诊率逐年增多,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只有10%15%能找到病因。其中颅内病变是其病因的主要部分,包括中枢血管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脱髓鞘病变等,此类患者症状单一或延迟出现,经常以突发性听力下降首诊于耳鼻喉科,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OAE)等作为听传导通路的功能性检查,在突聋患者诊断过程中,对鉴别颅内病变有自身局限性,如较难发现较小肿瘤,以及对部分脑梗塞、脑出血未影响功能时容易漏诊等,但此类疾病发展迅速、恶性程度高,由于单纯听力学检查检出率并不高,首诊耳鼻喉科医生不容易予以及时做出诊断及治疗,从而可能出现延误患者诊断及治疗时机的情况。颅脑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存在多种序列、多层面,能从多角度观察脑部结构改变及分析病变类型。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以突发性听力下降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检查及诊疗情况,分析颅脑MRI平扫+DWI+MRA检查在探寻突发性耳聋疾病病因、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等方面所具有独特的优势及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以突发性听力下降为首发症状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耳鼻喉科的患者,共233例(247耳),该组患者入院时均行ABR、纯音测听、DPOAE、颅脑MRI平扫+DWI+MRA检查,根据听力学检查初步诊断为“突发性耳聋”,颅脑MRI+DWI+MRA检查发现与颅内病变相关的突发性耳聋11例。结果:1.在233例患者中,222例通过听力学检查,诊断为“突发性耳聋”,年龄(48.22±15.72)岁,单侧发病208例,双侧发病14例,既往糖尿病21例,占9.46%,高血压47例,占21.17%,其中该组患者颅脑MRI检查包含颅内腔隙性梗死、脑血管走行异常及颅内占位如枕大池囊肿、小脑扁桃体下移、蝶骨嵴脑膜瘤等。根据颅脑MRI检查发现与突聋相关的病变11例,占4.7%,年龄3278岁,平均(54.64±15.37)岁,既往患高血压病4例,占36.36%,糖尿病2例,占18.19%;ABR异常6例;包括双侧小脑半球出血1例,亚急性期脑梗塞2例,桥小脑脚区肿瘤5例,小脑扁桃体下疝1例,颞极蛛网膜囊肿1例,突聋合并妊娠、枕大池囊肿1例。2.纯音测听提示听力下降程度重度、极重度、全聋9例,占81.82%;ABR提示3例桥小脑角区占位Ⅰ、Ⅲ、Ⅴ波均未引出,1例桥小脑角区占位引出Ⅰ波,1例脑室旁梗塞、1例小脑扁桃体下疝只引出Ⅴ波潜伏期,余病例各波处于正常范围,异常率54.55%;耳声发射检查可引出大部分频率。结论:1.各种听力学检查作为听传导通路功能性检查在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诊断中容易对未影响功能的颅脑病变出现漏诊及误诊情况,而颅脑MRI+DWI+MRA检查对明确突聋是否由脑结构改变所致,观察脑部有无病变,包括脑部占位,动静脉畸形,脑血管意外如出血、梗塞等的诊断率极高,可以作为听传导通路的功能性检查的有效补充,在查找突聋的病因、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及特点。2.在部分低位到高位听觉中枢的传导通路的病变诊断中,颅脑MRI检查在查找病变部位,明确病变范围等方面较各项听力功能学检查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及优势,如大脑皮层听觉中枢病变的诊断方面。3.对于年龄较大,存在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听力损伤程度较重、ABR提示蜗后病变时,颅脑MRI在明确病变部位、判断病变范围、诊断的及时性及有效性、鉴别颅脑病变性质等方面更具有其独特优势,此类患者应尽早行颅脑MRI检查。4.由于部分桥小脑区占位性病变难以区分,将听力学检查与颅脑MRI检查相结合,对明确诊断,及时有效查找病因效果更佳。

戴静,赵亮,单希征[8](2017)在《以突发性聋伴眩晕首诊的脑干梗死2例》文中认为突发性聋是临床常见病,部分突发性聋患者可伴有眩晕症状。值得注意的是,某些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也可以突发性聋及眩晕为其首发症状,其诊疗易被延误。我科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突发性聋125例,而伴有眩晕者41例,其中2例在治疗期间经头颅MRI检查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1例为58岁男性患者,主诉双耳听力下降半个月,眩晕伴右侧肢体麻木2天;另1例为53岁男性患者,主诉右耳听力下降伴眩晕20余天,2例患者初期均被诊断为突发性聋伴眩晕,而后经头颅MRI检查方被确诊为脑干梗死。患者经治疗均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我们结合文献复习就初期症状表现为眩晕的脑干梗死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如何防止其被误诊误治进行了分析总结。

赵津京[9](2014)在《“难治性”特发性聋高压氧综合治疗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特发性聋(ISHL),国内也称突发性聋(SHL),相当于美国的“特发性突发感音神经性聋”(ISSNHL),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难治性”ISHL是经初始治疗失败的ISHL,具有中重度、病程较长、疗效差、合并特殊疾病治疗手段局限等特点。ISHL的诊治面临“争议”的现状:发病机制不清,多学科研究热点;临床界治疗方案侧重点不同,疗效差别大;国内外指南对定义标准、辅助检查、治疗方法、疗效标准、预后和随访阐述不一;高压氧(HBO)治疗方案亟需完善。“难治性”ISHL是ISHL的特殊类型,目前概念模糊,缺乏科学系统的阐述;近年来流行病学特点呈现新的变化:逐渐成为一种以耳部症状为主,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全身性疾病。海军总医院全军高压氧治疗中心近年来收治的ISHL患者越来越多,前来就诊的多是外院治疗疗效差,或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窗,或重度听力损害,或合并特殊疾病的“难治性”ISHL。观察发现:该类“难治性”ISHL患者多有明显的情绪问题或紧迫的生活环境,发病后极其烦恼;临床界对该病的认识程度和治疗方法不一,疗效差异大,存在诸多分歧。为此开展并设计本研究。目的通过半随机、部分双盲、临床对照试验研究,探讨:(1)“难治性”ISHL临床新特点;(2)“难治性”ISHL与应激的关系、可能的一元化病因机制学说及量化的应激评估指标;(3)糖皮质激素联合HBO综合治疗“难治性”ISHL的疗效;(4)不同吸氧方式对“难治性”ISHL疗效的影响;(5)合并特殊疾病人群“难治性”ISHL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旨在为临床再认识该类疾病、提高治疗效果作一参考。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挑选海军总医院全军高压氧治疗中心2012.02-2013.12病房收治的53例、2012.01-2014.02病房收治的67例、2012.01-2014.02门诊及病房收治的79例、2011.02-2014.01门诊及病房收治的101例、2012.02-2014.01收治的6例合并特殊疾病(4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合并白血病)及1例小儿ISHL患者。2.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学科分会制定的SHL诊断标准;②均为单耳发病,未经糖皮质激素静脉或足疗程治疗;③符合“难治性”ISHL条件,纳入研究时病程>14d;④头颅或颞骨(内听道)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⑤无糖皮质激素全身治疗及高低压氧治疗绝对禁忌症;⑥否认心律失常、甲状腺机能亢进或减退、2型糖尿病、贫血病史。3.研究方法3.1“难治性”ISHL临床特点分析所有患者入院48h内:采用自制量表收集发病时基本资料,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PSQI)评估睡眠质量,90项症状量表(SCL-90)测评心理健康状态。SCL-90测评结果与中国正常人常模(N=1388)对比分析;于海军总医院耳鼻喉科隔音屏蔽室内完成纯音测听、鼓室声阻抗检查。收集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3.2“难治性”ISHL发病机制探讨所有患者均于入院48h内、治疗开始前完成应激(压力)反应问卷(SRQ)、纯音测听、心率变异率(HRV)、甲功三项(T3、T4、TSH)检查或化验。应激状态评估借助应激(压力)反应问卷测评;心率变异率(HRV)借助“FLY-2型神经生理信息工作站”,采用短程(5min)测定方法采集并分析。所有患者采取统一“应激改善”治疗方案。治疗第14d复查纯音测听,并依据听力疗效分为“无效组”、“治疗有效果组(包含有效、显效、治愈)”。回顾性分析两组治疗前检查、化验指标差异,并结合文献解读。3.3糖皮质激素联合HBO治疗“难治性”ISHL临床研究参考患者意愿,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将入选患者分为:HB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组44例,单纯HBO组35例。另外在我院同期耳鼻喉科收治的ISHL患者,选取使用糖皮质激素但未进行HBO治疗患者32例,作为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治疗前后进行纯音测听检测;听力改善率=(治疗前听力-治疗后的听力)/(治疗前听力-未受影响的对侧耳的听力)×100%。比较三组治疗效果。3.4不同吸氧方式综合治疗“难治性”ISHL临床研究101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37例,B组37例,C组27例。在统一治疗方案的基础上:A组联合0.20MPa HBO治疗,B组联合0.16MPa HBO治疗,C组联合0.10MPa(常压)面罩吸纯氧治疗,1次/d,疗程14d。A、B组治疗期间出现耳闷加重,查鼓室声阻抗“C型曲线”患者9例,调整为0.07MPa(海拔3000米大气压)吸纯氧治疗3-5次,纳入D组。A组剩余患者纳为A1组(34例),B组剩余患者纳为B1组(31例)。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第14d查纯音测听和鼓室声阻抗。比较四组治疗疗效。3.5合并特殊疾病人群“难治性”ISHL HBO综合治疗临床研究观察、分析7例(4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合并白血病、1例小儿)患者病例资料,总结诊疗、护理体会,结合文献复习。4.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mg,莫非氏管入,1/d,连续5-7d;5mg,莫非氏管入,1/d,连续5-7d)、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20m1,静脉滴注,1/d,共10~14d)、天麻素注射液(0.6g,静脉滴注,1/d,共10~14d),甲钴胺片口服(500ug,3/日),静脉输液同时行HBO(1/d,每周治疗5d,共10~20次)或常压面罩吸纯氧治疗。根据病情辅以改善睡眠药物、抗焦虑抑郁类药物、科普宣教及心理疏导。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三种疗法的治愈率和有效率采用卡方检验,有效率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平均听阈差值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显着。结果1.“难治性”ISHL临床特点分析“难治性”ISHL好发于夏季(43.4%),女性占64.2%,大学、大专、硕士学历人群占84.9%,脑力劳动者占75.5%,A型血占47.2%,O型血占30.2%,反复突聋发作人群占35.8%;发病前常见诱发因素为:睡眠差、劳累、发脾气、熬夜、饮酒、噪音接触;合并基础疾病中,高脂血症(41.5%)比例最大;60.4%患者存在睡眠差,PSQI8.5±2.6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分值较常模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难治性”ISHL发病机制探讨治疗总有效率79.1%。两组SRQ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值均高于常模。HRV中,有效果组HF、LF、LF/HF三项指标值均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中,LF、LF/HF两项指标均数都低于正常范围下限值;有效果组中,LF均数明显高于正常范围上限值。两组T3、TSH的浓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T3浓度,有效果组高于无效组;TSH浓度,无效组高于有效果组。3.糖皮质激素联合HBO治疗“难治性”ISHL临床研究治疗过程中,因血压和血糖控制不理想未能坚持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因中耳调压不良自行中断HBO治疗4例。最后,有效果44例(41.5%),治愈17例(16%)。与单纯糖皮质激素组和单纯HBO组比较,HBO联合糖皮质激素组的有效率(59.52%)明显高于其它两组,治愈率三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HBO联合糖皮质激素组的听力改善率(61.3±4.7%)显着高于其它两组(P<0.05)。4.不同吸氧方式综合治疗“难治性”ISHL临床研究总有效率比较,A1、B1、C三组有统计学差异(X2=6.218,P<0.05),A1、B1、D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76,P>0.05);治疗前后PTA提高值比较,A1、B1组均高于C组(F=3.63,P<0.05;A1与C组比较Dunneet-t=2.34, P<0.05;B1与C组比较Dunnett-t=3.01, P<0.005)。 D组患者治疗14d后鼓室声阻抗均为A型曲线,耳闷堵感症状减轻优于A1、B1组。5.合并特殊疾病人群“难治性”ISHL HBO综合治疗临床研究“难治性”ISHL合并肾功能不全人群,多为“全聋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害;治疗中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别是鼓室内给药途径,辅以维生素、中药汤剂、HBO治疗;患者情绪的控制和睡眠改善是应激缓解、治疗配合和疗效提高的重点;血液透析虽然没有被证实有效,但血液透析可以保证患者肾功能对治疗药物的安全耐受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叶酸、铁剂对贫血的改善影响可能起到一定的促进听力恢复作用。“难治性”ISHL合并白血病患者疗效差。没有进行足疗程、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或许是疗效差的部分原因;白血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易引起糖皮质激素受体亲和力下降或糖皮质激素抵抗,减低抗炎效价,故常规剂量和疗程的糖皮质激素可能抗炎治疗效果差;反复波动的贫血缺氧、粒细胞增减或凝血功能变化,可引起内耳经常性的应激刺激,造成内耳细胞持续性的水肿反应和炎性损害;HBO治疗受粒细胞水平、贫血程度及感染性发热等影响,难以足疗程实施;白血病患者使用药物广、并发症多,易并存焦虑等神经症症状,治疗难度大,依从性较差。小儿“难治性”ISHL多发现较晚、听力损害程度重。病毒感染可能是其主要病因,听觉多频稳态诱发电位(MFSSR)是其重要的听力学检查。即使发病2月以上,短效糖皮质激素仍可作为选用药物,且使用疗程宜偏长;可间断加用低压力HBO治疗,疗程10-20次。佩戴大功率助听器或行外科干预前,一切有利于听力恢复的内科综合治疗均应积极应用,特别是糖皮质激素和低压力HBO治疗的应用,以期尽可能的提高或恢复患儿听力。护理中,护士应针对小儿“难治性”ISHL特点加强患儿父母的科普宣教,注重小儿、家长双重心理护理,嘱治疗期间避免激惹和噪音刺激,鼓励家长多与患儿沟通,以正性引导、物质激励为主。结论1、“难治性”ISHL夏季高发,好发于更年期女性、高学历、脑力劳动者、A型和0型血、反复突聋发作人群,睡眠质量差、心理情绪异常较明显,应激障碍(负性生活事件、情绪波动、疲劳、失眠等单因素或诸因素联合作用)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一。2、应激障碍可能是“难治性”ISHL发病的诱发因素,或是发病后继发其他损伤的加重因素。HRV结果可作为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ISHL敏感性及疗效预测的指标之一,T3和TSH变化可反应ISHL的机体应激程度。3、HBO联合糖皮质激素对“难治性”ISHL较单纯疗法效果好,在实施HBO联合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加以监控。4、高压氧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是治疗“难治性”ISHL的有效方法。0.16MPa高压氧治疗,疗效满意,经济成本低,更具优势;耳闷堵感症状明显时可调整为0.07MPa低压舱吸氧治疗。5、针对不同的“难治性”ISHL人群,在追求最大疗效同时,宜采取个体化原则,尽可能的避免基础疾病加重和减少并发症。

陈平,唐安洲,孙华,尹时华[10](2011)在《老年人突发性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老年人突发性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腔梗)的临床特点及疗效,以利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老年人突发性聋患者,将其分为突发性聋组和突发性聋合并腔梗组,突发性聋合并腔梗组(17例)按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冠心病等,再分为腔梗有合并症组和腔梗无合并症组,分别比较两组间疗效。结果 45例老年人突发性聋的平均总有效率为43.14%,突发性聋及突发性聋合并腔梗组的平均总有效率分别为38.10%和46.67%,腔梗有合并症组和腔梗无合并症组的平均总有效率分别为30.77%和50.00%,两组间疗效均无显着性差异(χ2=0.1752,P>0.05)。结论老年人突发性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确诊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治疗突发性聋同时应积极治疗合并症,但总体疗效不理想。

二、以突发性聋为首发症状的脑梗塞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突发性聋为首发症状的脑梗塞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多模态MRI和机器学习的急性期单侧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脑网络及预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背景及现状
    二、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一部分 急性期单侧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脑灰质结构网络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结论
第二部分 急性期单侧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脑白质解剖网络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部分 急性期单侧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脑功能网络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结论
第四部分 多模态MRI和机器学习对预测急性期单侧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预后的临床价值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结论
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二、本研究的创新性
    三、本研究的局限性
    四、未来的研究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2)以单侧突发性耳聋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梗塞一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报告
2 讨论

(4)后循环缺血作为单侧突发性聋患者潜在病因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的收集
    1.2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的临床特征
    2.2 突聋侧别与椎基底动脉狭窄/迂曲关联性研究
    2.3 突聋的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2.4 听力损失程度和椎基底动脉的影像学特征之间的关系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突聋伴眩晕与后循环供血不足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颅脑MRI对以突发性聋为首发症状的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检查方法
        1.2.1 纯音听阈测试
        1.2.2 颅脑MRI
2 结果
3 讨论

(7)颅脑MRI对以突发性耳聋为首发症状的患者病因诊断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对象
    1.3 仪器与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以突发性聋伴眩晕首诊的脑干梗死2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报告
2 讨论

(9)“难治性”特发性聋高压氧综合治疗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定义的多重标准
    2. 流行病学特点的新认识
    3. 发病机制学说争鸣
    4. 综合治疗的探讨
    5. 中美ISHL诊治指南差异
    6. 高压氧治疗地位
    7. 研究设想及意义
第二章 “难治性”特发性聋发病特点研究
    1. “难治性”ISHL临床特点分析
    2. “难治性”ISHL发病机制探讨
    讨论
第三章 糖皮质激素联合高压氧综合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聋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纳入标准
    3. 研究方法
    4. 结果
    5. 结论
    讨论
第四章 不同吸氧方式综合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聋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结论
    讨论
第五章 合并特殊疾病人群“难治性”特发性聋高压氧综合治疗临床研究
    病例资料
        1. 慢性肾功能不全(CRF)并“难治性”ISHL
        2. 白血病并“难治性”ISHL
        3. 小儿“难治性”ISHL
    讨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特发性聋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附录2:一般资料统计表
附录3: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
附录4:Stress Response Questionnaire(SRQ)
缩写词简表
成果
致谢

(10)老年人突发性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临床效果的评定方法与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比较。
    2.2 两组的治疗效果。
    2.3 突发性聋合并腔梗组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四、以突发性聋为首发症状的脑梗塞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多模态MRI和机器学习的急性期单侧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脑网络及预后研究[D]. 邹嫣.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2)
  • [2]以单侧突发性耳聋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梗塞一例报告[J]. 李涛,邱梓瀚,刘向一,杜雅丽,谢立锋,孙素花,于小宁,潘滔.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0(01)
  • [3]突发性聋伴眩晕与后循环供血不足研究进展[J]. 赵俊英,王建明,王晨欣.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9(03)
  • [4]后循环缺血作为单侧突发性聋患者潜在病因的临床分析[D]. 赵俊英. 山西医科大学, 2019(09)
  • [5]颅脑MRI对以突发性聋为首发症状的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意义[J]. 贾彦均,金永德,金玉莲.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9(02)
  • [6]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在以突发性聋为首发症状患者病因诊断价值中的研究[J]. 王营,皇甫辉,韩瑞.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7(04)
  • [7]颅脑MRI对以突发性耳聋为首发症状的患者病因诊断价值的研究[D]. 王营. 山西医科大学, 2017(02)
  • [8]以突发性聋伴眩晕首诊的脑干梗死2例[J]. 戴静,赵亮,单希征.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17(01)
  • [9]“难治性”特发性聋高压氧综合治疗临床研究[D]. 赵津京. 南方医科大学, 2014(01)
  • [10]老年人突发性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J]. 陈平,唐安洲,孙华,尹时华.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1(09)


脑梗塞论文 突发性耳聋论文 糖皮质激素论文

上一篇:论左宗棠、刘锦棠在新疆的民族政策
下一篇:老板招“金”越来越“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