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涛,刘光远,王新哲,张磊磊[1](2015)在《乌鲁木齐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文中指出以城乡统筹发展为主线,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确定相关指标权重,对乌鲁木齐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旨在为乌鲁木齐市相关部门制定制订城乡统筹发展政策提供理论支持。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3年间乌鲁木齐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仍处低水平状态;影响乌鲁木齐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人均GDP、城乡居民收入比、城乡消费比、恩格尔系数等。
崔晓,王浩,高富岗,李富忠[2](2015)在《长治市县域经济发展途径研究》文中认为以长治市县域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整体经济发展数据的统计,分析了长治市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并结合现实情况分别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发展循环经济、进行技术创新、培养高技能人才4方面探索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途径;从壮大龙头企业、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优化农业产业链、发展友好型现代农业4方面探索农业型县域经济发展途径。
孙丽丽,陈兴中,冯博[3](2014)在《太谷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太谷县县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晋中市其他县(市)这一现状进行研究,指出了其在农业、工业、城市发展定位等方面的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科技农业和公路交通,打造旅游品牌、创新会展经济、建设特色城市等对策建议。
洪长春,李敬岩[4](2013)在《彰武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县域经济是县行政区划范围内的经济总和,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彰武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以促进彰武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王炜[5](2012)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阐述我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
杨业宏[6](2012)在《现代农业全程专业化服务研究》文中提出概述如皋经济开发区现代农业全程专业化服务的基本情况,总结其主要做法和成效,提出保障措施,以确保该地区全程专业化服务的顺利实施。
袁国明[7](2012)在《如皋市常青镇农业科技创新思路》文中指出如皋市常青镇由于受传统农业的束缚,特色产业版块较小,规模效益较低,品牌效应不明显。基于如皋市常青镇农业生产现状,指出应在执法、服务、技术、品牌、管理等方面加强创新,以确保农产品安全供给。
徐靖[8](2012)在《灌区高效节水建设管理措施》文中研究说明在干旱地区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对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阐述了灌区农业高效节水建设与管理的措施,如保障体系建设、水价改革、节水技术运用、建设发展中的工程质量运管等方面内容,以提高灌区管理水平。
徐玉花[9](2012)在《虞城县山药种植的气候条件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利用虞城县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山药种植的气候条件。结果表明:虞城县的温度、水分、土壤和光照条件对山药种植较为有利,但需注意防止暴雨、霜冻和干旱对山药种植的影响。
李建鸿,石丛波,李福生,黄义鹏,谢婵媛[10](2012)在《农村环境现状及大学生的参与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岑溪市大业镇农村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该镇部分农村环境污染情况及当前农村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强调大学生在改善农村环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指出大学生应利用自身的能力,加强在农村地区的环境宣教,以期有效改善农村地区的环境问题,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材料与方法 |
| 1.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原则 |
| 1.2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 |
| 1.3数据来源 |
| 2研究过程及分析结果 |
| 2.1研究区概况 |
| 2.2评价过程 |
| 2.3结果分析 |
| 3结语 |
| 1 太谷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
| 2 太谷县域经济发展的不足 |
| 2.1 农业发展不足,竞争优势欠缺 |
| 2.2 工业基础薄弱,规模总量不大 |
| 2.3 城市发展滞后,拉动作用不足 |
| 2.4 财政增长乏力,发展瓶颈突出 |
| 2.5 发展定位偏失,发展活力不足 |
| 3 发展对策及建议 |
| 3.1 突出农业科技,做强五大产业 |
| 3.2 发展公路交通,彰显区位优势 |
| 3.3 挖掘晋商资源,打造旅游品牌 |
| 3.4 传承农商文化,创新会展经济 |
| 3.5 实施名校战略,建设教育强县 |
| 3.6 优化发展环境,建设特色城市 |
| 1 彰武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
| 1.1 具有拉动作用的大企业数量较少 |
| 1.2 产业链条短 |
| 1.3 科技创新能力弱 |
| 2 彰武县域经济发展对策 |
| 2.1 做好企业“提升、倍增”工程, 培育彰武县域经济品牌 |
| 2.2 做好产业规划, 强化产业招商,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
| 2.3 做强优势产业, 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
| 2.4 加大科技创新步伐, 提升传统产业水平 |
| 2.5 加大工业人才队伍建设, 保持发展后劲 |
| 2.6 强化政策支持, 健全激励机制 |
| 1 我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
| 1.1 人口数量急剧增加, 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 |
| 1.2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够协调 |
| 1.3 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不够 |
| 1.4 环保意识薄弱 |
| 2 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的对策 |
| 2.1 加大环保宣传, 普及环保科技知识 |
| 2.2 加强环境监测、监管力度 |
| 2.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 |
| 2.4 改变经济发展模式,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 3 结语 |
| 1 基本情况 |
| 2 主要做法 |
| 3 主要成效 |
| 4 保障措施 |
| 1 如皋市常青镇农业生产现状 |
| 2 农业科技创新思路 |
| 2.1 加强执法创新, 确保农资质量 |
| 2.2 加强服务创新, 追求持续发展 |
| 2.3 加强技术创新, 优化产品品质 |
| 2.4 加强品牌创新, 提升竞争能力 |
| 2.5 加强管理创新, 实行质量追溯 |
| 3 小结 |
| 1 完善农业高效节水技术保障服务体系 |
| 2 积极推进农业水价改革 |
| 3 高效节水技术逐步示范应用 |
| 4 建立农用机电井智能化计量设施 |
| 5 做好冬春农田水利工作 |
| 6 强化工程质量管理 |
| 6.1 强化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 |
| 6.2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
| 6.3 认真落实运行管理的各项制度 |
| 6.4 加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执法监察力度 |
| 1 虞城县山药种植的气候条件 |
| 1.1 温度 |
| 1.2 水分 |
| 1.3 光照 |
| 2 虞城县山药种植的气象灾害研究 |
| 2.1 暴雨 |
| 2.2 霜冻 |
| 2.3 干旱 |
| 3 小结 |
| 1 岑溪市大业镇部分农村环境现状 |
| 1.1 农村生活废弃物污染严重 |
| 1.2 畜禽养殖污染严重 |
| 1.3 乡镇企业对环境的破坏较大 |
| 1.4 化肥农药污染 |
| 2 农村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
| 2.1 环境保护教育效果宣传力度不足 |
| 2.2 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
| 3 大学生在农村环境改善中的作用 |
| 3.1 大学生在农村环境改善中的工作内容 |
| 3.1.1 辅助工作。 |
| 3.1.2 信息员工作。 |
| 3.1.3 做环保志愿者。 |
| 3.1.4 监督工作。 |
| 3.2 环境宣教注意的问题 |
| 4 结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