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军文[1](2011)在《四路抢答器的设计与验证》文中提出本文从4—4线编码器、4—7线译码/驱动器CD4511、RS触发器CD4001和NE555定时器的应用出发,设计一个四路抢答器,在一些电视抢答节目中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刘修泉,渠川钰,李艳红[2](2011)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与实践》文中指出借鉴德国"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经验,以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为例,探讨课程教学设计和实施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郑丽,曹刚[3](2009)在《基于EWB平台的虚拟仿真研究》文中提出在Windows平台上利用电子电路仿真的虚拟电子工作台——EWB开发适用于学院和企业的电子虚拟实验室。并以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设计为例,展示该平台的诸多优点,为电子电路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开发应用环境。
吕伟杰,周跃庆[4](2008)在《EWB软件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描述了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引入EWB辅助教学的必要性,介绍了EWB软件的主要功能,以及EWB软件在电子技术课堂教学及实验教学的应用。
吕伟杰,周跃庆[5](2008)在《EWB软件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描述了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引入 EWB 辅助教学的必要性,介绍了 EWB 软件的主要功能,以及 EWB 软件在电子技术课堂教学及实验教学的应用。
李峻薇[6](2007)在《EDA在数字电路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在着重介绍EWB(虚拟电子工作台)软件技术在数字电路课程设计中具体应用的基础上。通过认识这一具体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认识到:EWB在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教学中的广阔前景,利用计算机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是今后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发展方向。
赵刚[7](2007)在《对职业学校《电子线路》信息化教学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深刻地影响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电子线路》作为职业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因此,把多种教学手段和信息化教学方式有机结合,会有力地促进《电子线路》教学改革和发展。结合实施信息化教学的理论,作者对信息化教学的模式、教学设计过程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进而对职业学校《电子线路》信息化教学提出了构想,同时利用智能化平台下《电子线路》教学设计和作者自己制作的《电子线路》课程网站来佐证信息化教学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的巨大变化,并进一步以理论课与实验、实训课相结合的方式探讨分层次教学模式下信息化教学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最后鲜明地指出了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和学生存在的困惑,并强调信息化教学方式与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才是实施信息化教学的最佳方案。信息化教学必将给现代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但同时它又是一把双刃剑。因此我们要结合学校实际不断探索信息化教学的规律,提高信息素养,为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贡献力量。
夏江涛[8](2007)在《EWB在数字电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阐述在数字电路课程中引入EWB的必要性,并介绍应用EWB进行模拟实验的方法和一些实例。提出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将应用EWB教学作为一种对学生实际能力培养的有效工具。
张寿安[9](2007)在《EWB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Electronics Workbench(EWB)软件是一种电子电路仿真设计软件,被称为电子设计工作台或虚拟电子实验室,是“计算机里的电子实验室”。它具有方便,快捷的操作界面,用户可以轻松地完成原理图的输入、测量和调试。通过电路模拟仿真,分析电路的性能,可以预先解决在电路设计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EWB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排除故障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
谭文秀,郭宝生,李晓波[10](2007)在《EWB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根据作者的教学实践,介绍了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EWB(虚拟电子工作台)进行模拟实验的方法和一些实例。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到EWB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广阔前景,其方便的更改电路和元件参数的能力,使其得以很好的了解电子电路的各种性质。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一、电路原理 |
| 二、EWB仿真验证 |
| 三、结束语 |
| 1 培养目标与课程总体设计 |
| 2 学习情境具体设计与实施 |
| 3 考核与评价方式 |
| 4 小结 |
| 一、EWB的优势 |
| 二、仿真实例 |
| 0 引言 |
| 1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在教学中的地位 |
| 2 EWB仿真软件介绍 |
| 3 设计要求 |
| 4 总体方框图 |
| 5 单元电路介绍 |
| 5.1 抢答电路 |
| 5.2 定时电路 |
| (1)测试555定时器电路产生周期为1s的时钟脉冲 |
| (2)预置电路 |
| 5.3 报警电路 |
| 5.4 时序控制电路 |
| 6 总体电路(在E W B上总体仿真电路图) |
| 7 结束语 |
| 摘要 |
| 英文摘要 |
| 第一章 引言 |
| 1.1 课题背景、现状及课题界定 |
| 1.1.1 课题背景(可行性、必要性) |
| 1.1.2 信息化教学的概念和特征 |
| 1.1.3 课题的界定 |
| 1.1.4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 1.2 课题任务 |
| 第二章 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于职业学校《电子线路》教学的研究 |
| 2.1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
| 2.1.1 信息化教学模式概念 |
| 2.1.2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
| 2.2 信息化教学模式 |
| 2.2.1 现有信息化教学模式简介 |
| 2.2.2 信息化教学模式在职业学校《电子线路》教学中的应用 |
| 2.3 信息化教学对职业学校《电子线路》教学的影响 |
| 2.3.1 中专《电子线路》的课程特点 |
| 2.3.2 信息化教学给《电子线路》带来的变化 |
| 2.4 职业学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模式的构想 |
| 第三章 职业学校《电子线路》信息化教学设计 |
| 3.1 概述 |
| 3.1.1 教学设计 |
| 3.1.2 信息化教学设计 |
| 3.2 传统教学环境下中专《电子线路》教学设计的困境 |
| 3.3 职业学校《电子线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步骤 |
| 3.4 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要有合理的选题策略 |
| 3.5 信息技术环境下中专《电子线路》教学设计的的典型案例 |
| 3.5.1 智能化教学软件在《电子线路》教学中的应用 |
| 3.5.2 《电子线路》网络课程设计、开发实例 |
| 第四章 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中专《电子线路》分层教学的探讨 |
| 4.1 概述 |
| 4.2 实施方案 |
| 4.2.1 方案简述 |
| 4.2.2 实践目标 |
| 4.2.3 具体实施方案 |
| 4.2.4 具体实施步骤 |
| 4.2.5 评价方式 |
| 4.3 具体实施过程 |
| 4.4 实践反思 |
| 4.4.1 入门技能调查结果及统计分析与结论 |
| 4.4.2 后测问卷结果及统计分析与结论 |
| 4.5 信息化环境下分层次教学实践探讨的教学规律总结 |
| 第五章 思索与展望 |
| 5.1 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需着力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
| 5.2 积极探索普遍适用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 |
| 5.3 信息化教学手段与其它多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
| 第六章 结论 |
| 附录 |
| 致谢 |
|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