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寒冷地区的建筑要注意梁柱的热桥处理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寒冷地区建筑应注重梁柱的热桥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董晓亚[1](2020)在《夏热冬冷地区净零能耗办公建筑节能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仍然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2015年,我国建筑行业能耗已经超过了工业和交通业能源消耗,建筑领域节能减排依然任务艰巨,为降低我国建筑业的能源消耗,建设高能效、低能耗的建筑成为我国建筑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对建设领域新战略、建筑八字方针、五方责任主体终身负责的推行,建筑节能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即建筑节能转向绿色建筑、单体节能转向区域形式的绿色化、建筑低能效转向高能效等。为推动建筑节能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各地方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以大力推广绿色建筑、低能耗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以及零能耗建筑,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技术上问题造成有些建筑无法达到预想的超低能耗目标,因此本文针对夏热冬冷地区净零能耗办公建筑节能设计进行研究,为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净零能耗建筑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本文第一对研究起缘、研究意义、相关概念以及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净零能耗国内外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和综述整理。第二,针对我国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具有夏季高温、冬季寒冷等特点;同时选取了夏热冬冷地区三个典型城市上海、成都、重庆分别对各地的公共建筑能耗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发现其公共建筑照明能耗与空调能耗占总能耗的绝大部分;进而对我国夏热冬冷地区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为本文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提供了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方向。第三,进行净零能耗建筑技术要点、方法与策略研究。在前文研宄的基础上,针对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点、建筑能耗特点,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提出夏热冬冷地区适用的主、被动节能设计策略,主要包括室外环境、室内环境、建筑能效提升等设计要点,以及设计方法、施工质量要求、建筑运营维护等等。第四,依据第三章的设计策略从具体项目入手,针对成都净零能耗示范项目进行具体分析。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从建筑规划选址、围护结构节能措施、建筑用能系统、建筑运行与监测方面归纳具体的建筑节能设计,另外就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的方式与系统形式进行研究。第五,通过软件模拟,运用DeST软件分别针对建筑的负荷以及系统的能耗进行模拟分析,对比示范建筑与基准建筑,从而分析本示范工程的节能率,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验证该示范建筑能否达到净零能耗的设计标准。综上,结合模拟模型进行了能耗分析,为该地区净零能耗建筑设计提供了一定思路和方向,以促进净零能耗建筑在我国的发展。

杨谦益[2](2020)在《材料视角下东北乡土民居外围护结构的环境适应性研究》文中指出东北地区地处我国严寒气候区,对民居冬季的防风保温性能要求严格。在极端的气候条件下,东北居民利用当地固有的营建材料进行建筑创造,形成了低成本、低技术、与环境相融合的民居营造模式,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冬季需求,降低建筑能耗。在内部功能需求多元化的今天,传统民居的紧凑平面无法满足现代居住需求,东北乡土民居外围护结构现代化发展是延续传统民居文化的研究重点,其中外围护结构的环境适应性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材料视角,总结东北乡土民居外围护结构的构造形式和营造经验,分析其环境适应程度,对不足之处找寻优化办法。从基础营建材料入手,挖掘乡土材料与传统民居之间的地域价值联系,将东北民居的立面特色形式结构化、系统化,为东北乡土民居的发展传承提供可被参照的营建标准。同时,为现阶段东北乡村高污染建设提供新思路,缓解工业化建设污染与脆弱生态环境的矛盾。本文以东北乡土民居的外围护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解读、总结归纳、定性定量分析、优化拓展的研究思路进行研究:(1)对东北乡土民居的相关建筑概念、研究现状进行解读;(2)采用类型学研究办法,列举东北常用乡土营建材料的类型特征,并以墙体主要营建材料为划分依据对东北乡土民居类型并进行总结,分析其建设影响因素与现代化发展制约;(3)采用归纳法总结乡土材料在东北民居外围护结构的营造模式并凝练结构典型;(4)通过调研,实地测量案例民居的环境适应程度并进行分析,确定其热工薄弱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BESC软件对各典型结构进行热工计算,分析其是否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并提出优化方案;(6)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在材料改良、营建策略、技术优化、热工优化、美学提升五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与改进方式,提升材料与结构的环境适应性,对东北乡土民居外围护结构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索。基于地域材料的东北乡土民居外围护营建技术逐渐没落的主要因素在于主观使用意愿薄弱与客观结构技术滞后,二者互相影响形成恶性闭环。本文通过对东北乡土材料及其外围护结构营建技术进行量化分析可以看出,在理想状态下,传统营建结构可以做到部分满足甚至完全满足当代绿色建筑标准以及我国寒地标准对结构强度与热工舒适度的要求。在后期的优化策略上,对完全满足的结构进行技术性保障优化,通过结构抗裂处理、密闭处理等优化手段使其实际状态尽可能接近理想状态;对部分满足的结构进行技术性改进优化,提炼与归纳仍能满足当代需求的营造技术,在不破坏地域文脉的基础上通过现代技术介入改进,使得整体结构满足规范要求。在提升结构强度以及热工舒适程度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优化手段加强建筑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强调民居地域美学特征,提升居住者的主观使用意愿。从根源上提高东北乡土民居外围护结构的环境适应性,探讨地域材料及其营建技术在现代建筑活动中自主再生的可行性,可以有助于我国乡土营建的再生发展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丛曌[3](2020)在《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构造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具有施工周期短、平面布置灵活、抗震性能优越、建筑材料回收率高、建造过程绿色环保等优点,对于实现我国的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传统的外墙系统大多不能满足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要求,性能优越并能与工业化相适应的外墙系统较少。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和开发节能环保、轻质高强、预装配化程度高的新型外墙系统,本文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并对其构造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对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调研,讨论了适合应用于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结构体系;研究了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外墙系统及实际工程案例,明确了现有常见外墙系统存在的问题,即可适用于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外墙系统匮乏、现有研究对外墙系统的应用技术涉及较少,为之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2)提出新型复合保温板并进行构造优化为Ⅰ型板和Ⅱ型板,基于两种板型提出两种外墙系统,即现场施工时在新型复合保温板的外侧再设置一层保温浆料找平层,使外墙表面更加平整,解决了新型复合保温板生产周期长,拼装后板缝多、板缝构造处理复杂等问题;两种外墙系统分别适用于钢结构建筑和混凝土结构建筑。并对该外墙系统的保温隔热性能、防火性能、防水性能、隔声性能、经济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新型外墙系统各项性能优越,保温隔热性能可满足严寒寒冷地区建筑节能要求。(3)根据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对外墙系统的要求,提出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的设计要求,并表明针对钢结构住宅应使用内嵌式外墙做法,进一步对钢结构建筑内嵌式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的细部构造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包括热桥部位、与主体结构连接部位、勒脚及散水、窗洞口及阳台板、女儿墙及檐口、雨棚及空调搁板、变形缝、阴阳角、墙板接缝处节点设计。(4)通过对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应用于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实践项目的模拟设计,得出外墙系统设计流程,并分析了该项目的经济性能、计算了该项目的装配率,验证了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可适用于装配式钢结构住宅。

刘畅[4](2020)在《寒冷地区礼堂建筑绿色化改造设计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倡导人文性、时代性、文化性和历史性,礼堂建筑凝聚着时代建筑文化的精华,可称为城市灵魂的“文脉”。然而,由于现存礼堂建筑建造年代较早,建造技术和相关规范标准的不健全等因素使其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但如果一味的考虑拆除,会造成文化遗产的丢失和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如何使礼堂建筑在保留传统文化特有风格的基础上满足新时代对建筑环境及功能的要求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同时,基于绿色化理念和技术,对现存礼堂建筑进行全面改造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寒冷地区礼堂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研、工程案例调研及现场测试调研,分析了寒冷地区礼堂建筑的现状,并总结提出现存礼堂建筑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建筑立面形象、功能空间、声学环境和建筑能耗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归纳总结可以为下一步提出礼堂建筑改造策略提供明确的依据。首先,基于现存礼堂立面陈旧、剥落等现状,提出了立面重构和立面修复的改造技术策略,使立面在保留传统文化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美化与更新;第二,基于功能空间问题,结合现行规范标准,提出了空间形态重组和空间功能优化的改造技术策略,使空间更加灵活的适用于现阶段的使用需求;第三,基于室内声学问题,提出空间形态改造和界面装饰的改造技术策略,改善了室内视听效果;第四,基于建筑能耗较高,室内热环境舒适性较差等问题,提出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和可再生资源应用的改造技术策略,大大降低了建筑能耗,节约了能源。基于以上研究,结合所参与的山东省监狱管理局礼堂建筑改造设计实践,通过对该项目外立面、室内功能空间、围护结构构造做法进行的调研分析,以及对室内声环境和热环境进行的现场实测,总结提出了适用于该礼堂建筑的改造原则和技术策略,并从立面造型改造、功能空间重组、室内声环境提升、围护结构优化四个方面探讨了寒冷地区礼堂建筑的绿色化改造设计方法。基于EASE和Design Builder软件对改造设计方案进行了室内声环境、热工性能模拟计算以及投资收益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山东省监狱管理局礼堂绿色化改造设计实践,使得礼堂建筑重新焕发生机的同时也保护了历史文化。因此,该研究成果可对推动既有礼堂建筑开展绿色化改造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

李金阳[5](2020)在《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节能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全世界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如何实现建筑产业的节能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研究的客体为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具备绿色环保、适应产业发展的优势,但由于寒地冬季气候条件恶劣,而且住宅对于室内物理环境的舒适度要求较高,传统热平衡方式往往以大量的能源消耗为代价,其能耗占比甚至超过全国同类建筑总能耗的30%。而外围护体系作为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皮肤”,也是建筑进行内外物质、能量以及信息交换的媒介,也是能量消耗及散失的主要途径,70~80%的能量都是通过外围护结构损失的,因此,应该以节约能耗的角度入手,实现低投入、高产出,低能耗、高效益的外围护结构技术体系。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的工作:对于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展开实地调研,并选取其中最代表性的项目予以重点分析,了解其结构形式、构件类型、围护体系、技术应用、施工情况等内容,并结合现场访谈作为补充,从定量与定性的双重角度了解钢结构住宅的实际情况,总结外围护体系中的现实问题,作为本文研究的出发点。针对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节能原理展开剖析。对寒地气候环境中最为关键的风、光、热等影响因素展开解析,并映射到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中的节能原理——材料蓄热调控、界面稳态防护、能量梯度缓冲,结合寒地绿色节能标准,解读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中透明、非透明、附加外围护体系部分的节能方式,提出适宜性的关键节能技术:储存热量、减少损失、降低能耗。提出适宜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节能技术。针对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中最关键的蓄热性、气密性及热桥问题,分别予以策略性解答。采用结合材料蓄热性的高效保温技术,提升砌块、板材、预制构件及储能材料的热工性能;增加构造气密性的稳态防护技术,着重处理墙体、门窗、结构凸出以及管线穿透部位的构造处理;提升节点能效性的热桥优化技术,对于墙、梁、柱以及龙骨部位热桥阻断,并应用既有学者的ANSYS模型,佐证策略可行性。节能技术在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中的实践解析。结合前一步提出的技术策略,进行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的实例研究,进行关键策略的项目佐证。结合结构体系选择适合的外围护结构技术体系以提升建筑能效性,设计适宜的构造节点以增加建筑的气密性,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以增加建筑的蓄热性。

傅新[6](2019)在《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被动式节能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我国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深受来自国外、尤其是德国被动房体系的影响,目前整体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也是构建于被动房之上。本文揭示了德国被动房体系与我国夏热冬冷地区之间的关键性冲突:(1)被动房所采用的全时间全空间运行模式必然导致高能耗,且并不完全等同于高舒适,不适合在夏热冬冷地区推行;(2)被动房设定的年均采暖能耗15 kWh/(m2·a)和一次能源消耗总量120kWh/(m2·a)都明显高于夏热冬冷地区目前的用能水平,两项控制指标的数值对于该地区来讲过大;(3)德国冬季寒冷,夏季凉爽,由此决定了被动房的核心目标在于控制建筑的冬季采暖能耗,而夏热冬冷地区冬夏两季的热环境都极为恶劣,导致该地区建筑同时存在巨大的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需求,现有被动房技术不能有效降低建筑全年制冷和除湿能耗;(4)被动房机械通风全年连续运行,导致通风能耗过高;(5)被动房设定的室内舒适度标准为室温20至26℃,相对湿度30%至60%,超温超湿频率不超过10%,而模拟结果表明采取了所有被动房技术的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在无主动采暖和制冷时全年温度和湿度舒适时间占比分别仅为33%和70%,远没有达到该标准,夏季过热问题尤为突出。综上所述德国被动房体系在夏热冬冷地区是不可实现且不可持续的,夏热冬冷地区发展超低能耗建筑不可简单套用被动房体系。基于夏热冬冷地区的自然气候和人文条件,采取建筑气候分析、能耗模拟和实测验证等研究方法,本文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方法。主要包括:(1)采暖空调和机械通风均采取间歇分室的运行模式;(2)空调系统电耗控制指标(包括采暖、制冷除湿和机械通风)为8kWh/(m2·a),建筑全年总电耗控制指标为24kWh/(m2·a);(3)优选活动式外遮阳搭配高透型的玻璃材料;(4)建筑空气渗透换气次数不超过0.25 h-1;(5)充分利用开窗通风,机械通风仅用作室外条件恶劣或采暖空调设备运行时的新风补充;(6)外墙传热系数控制值为0.15 W/(m2·K),外窗传热系数控制值为2.00W/(m2·K);(7)内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控制值为1.00W/(m2·K)等。在节能方面,经模拟计算本文设计的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全年空调系统电耗仅为6.95 kWh/(m2·a),能满足本文提出的能耗控制指标,且相比于德国被动房的模拟结果下降了61%。此外,根据为期一年的超低能耗建筑房间和普通节能建筑房间足尺试验的能耗数据比对,结果也证实了超低能耗房间的节能效果非常显着,比普通节能建筑房间全年能耗进一步下降近60%,真正实现了超低能耗。在室内环境方面,如果仍按照被动房设定的温湿度标准,本文设计的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在无主动采暖和制冷时全年温度和湿度舒适时间占比分别仅为54%和47%,依然无法满足该标准。参考夏热冬冷地区居民的生活习惯以及国内现有标准对舒适温湿度的取值设定,将温湿度舒适区间作适当调整。当温度区间取16至28℃时,超低能耗建筑全年舒适时间占比为83%,而被动房对应的数值仅为55%。当相对湿度区间取20%至80%时,超低能耗建筑全年舒适时间占比为87%,被动房对应数值为88%。因此整体而言,在夏热冬冷地区本文设计的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室内环境比被动房更为舒适。

葛贞贞[7](2019)在《陕南农村墙体材料节能技术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村经济及环境的发展和进步,不断推进新农村的建设,农村建筑节能也同时成为我国能源规划的重点项目。建筑墙体作为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农村住宅建筑节能发展的重中之重。建筑墙体材料的研究要从实际出发,了解农村住宅建筑墙体材料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寻找适宜于本地的墙体材料或是研究新型墙体材料,进一步研究墙体节能构造技术手段,通过研究测试分析来为农村建设提供实际的理论依据。为了研究和改善陕南地区农村住宅建筑的室内热环境现状,课题组通过对陕南安康、汉中农村地区的进行多次的实地调研和现场问卷调查,并选取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住宅建筑进行室内温度的实时监测,了解了当前陕南地区农村居民的住宅建筑现状并分析所存在的问题。论文采用实地调研和模拟计算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从陕南地区农村当地现有墙体材料的研究出发,结合陕南地区的气候条件、政策文件及适用于当地的规范要求,对适宜于陕南地区的新型墙体材料的技术性能指标进行系统的归纳和计算,并进一步的对不同墙体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构造方式进行比较和选择,然后选取计算单元,通过PTemp线传热计算软件计算不同材料的墙体平均传热系数,同时求得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最后结合《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 50824-2013)中的指标限值对各类墙体材料进行分析,提出适用于陕南地区农村建筑的墙体材料及不同结构类型下墙体材料的最优构造方式,对居民生活质量和室内热舒适性具有一定的提高和改善,同时,为陕南地区农村住宅建筑围护结构材料的选择及构造技术应用提出指导型意见,从而促进农村建筑节能的发展。

吴迪[8](2019)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辅助决策方法研究 ——以寒冷地区居住建筑为例》文中提出作为一种量化目标导向的节能标准,德国被动房标准问世以来,对全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相关标准就是在被动房标准的启发下,根据国情进行调整演化的产物,近年来在我国的建筑节能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相关标准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设计过程的后期评价,难以落实到建筑前期的方案设计阶段,造成方案设计阶段仍以技术措施为导向、优化周期长、效率低的问题。为了将目标导向的性能化设计方法落实到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方案设计阶段,本文提出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辅助决策方法”研究课题,对于在建筑前期设计阶段有效控制能耗、提升设计效率、保证被动式超低能耗总体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德国被动房标准进行了研究,对欧洲其他国家针对自身国情调整被动房标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行总结,进而分析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以被动房标准为基础的演化过程。然后,以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和现行节能设计方法的基本构成为逻辑依据,提出建筑前期方案设计阶段达成能耗目标的方法框架,包括能耗目标的分步实现、各阶段能耗目标的设定以及遴选适宜的设计策略等。确定了方法框架核心环节中“各阶段能耗目标值”及“设计策略敏感度分析”两个部分的研究步骤。基于上述框架和研究步骤,第4章在案例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居住建筑的类别,建立了寒冷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典型模型,筛选研究变量并确定变量的取值范围。第5章基于典型模型、能耗模拟、统计学分析方法及我国既有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对我国寒冷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各阶段能耗目标值进行推导。第6章基于全局敏感度分析方法,对寒冷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的设计策略进行敏感度分析和排序。最后,应用研究成果对两个案例进行优化设计,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文献研究、比较分析、演绎推理等定性分析方法,及能耗模拟、回归分析、统计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提出了面向方案设计阶段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辅助决策方法框架、各阶段能耗目标值及寒冷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策略敏感度排序三个创新点,以期推进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效率与进程。

路统宇[9](2018)在《河南寒冷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2009年我国引入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被动房概念起,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德国交通、建筑和城市发展部共同合作,探索适应我国不同气候条件、建筑形式和工作、生活习惯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旨在提高我国建筑节能标准,提升房屋的综合质量和性能,大幅度改善建筑室内舒适度,改良工作、居住环境,促进建筑产业和建筑产品的更新换代。而后国家和各地区相继发布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导则和标准,涌现出大批量的示范建筑,河南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方面于2017年刚刚起步,现今发展较为薄弱。本文依据《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通过对被动房的发展历程以及各国标准的总结与分析,选取调研典型案例,分析河南寒冷地区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并结合两项在做实际工程项目,从建筑的布局、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采光遮阳、通风和空调系统等方面进行研究,并针对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设计、气密性设计、无热桥设计提出相应可行的具体细部构造做法,并在文章最后对河南寒冷地区正在摸索设计的五方企业馆三联排公寓项目与云松.金域华府12#楼两个项目进行总结与分析,从而初步提出适用于该地区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设计策略,以期对河南寒冷地区地区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建设和河南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标准编制提供一定的帮助,对河南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

刘惠安[10](2017)在《寒冷地区装配式住宅外围护墙体热工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由于国家政策支持、施工技术提升、构件生产质优、材料研发先进等多方面的有利因素,我国的装配式住宅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是在现阶段,我国装配式住宅发展的着重点是结构的安全性和装配的便捷性,围护结构存在大量的安装和拼接缝隙,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会造成室内热量的大量流失,形成热桥。因此,本文以围护墙体在装配式住宅中的保温性能作为研究切入点,从理论分析、实地调研、保温性能计算与模拟等多方面作了系统的研究,希望通过本论文,可以有效的提升装配式住宅围护墙体整体的热工性能。本文研究主要分为四部分。首先,根据对国内外装配式住宅和围护墙体的理论研究,系统的总结并分析了装配式住宅及其围护墙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其次,依据对京津地区装配式住宅实地调研,介绍了装配式住宅围护墙体的生产、种类及应用情况等,以便于下一步研究围护墙体的构造技术,并深入的分析了目前装配式住宅围护墙体设计及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法。第三,从装配式住宅围护墙体设计入手,分析研究了墙板之间的连接构造,提出了装配式住宅围护墙体的设计要点与方法。最后,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对装配式住宅围护墙体之间的连接部位、与楼板连接部位、与门窗连接部位进行传热模拟,根据传热模拟所得结论,进行分析提出一系列改善墙体热工性能的优化改造措施。本文通过研究归纳装配式住宅中围护墙体的构造技术,并通过软件模拟的手段,对其提出优化改造的措施。目的是为了加强装配式住宅围护墙体的使用功能并提高装配式住宅整体的保温节能效果,积极推广装配式预制墙体等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从而推动我国装配式住宅的发展,希望为我国装配式住宅发展作出贡献。

二、寒冷地区建筑应注重梁柱的热桥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寒冷地区建筑应注重梁柱的热桥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夏热冬冷地区净零能耗办公建筑节能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建筑业能耗背景
        1.1.2 建筑节能发展背景
        1.1.3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零能耗建筑研究进展
        1.2.1 国外零能耗建筑研究进展
        1.2.2 国内零能耗建筑研究进展
    1.3 零能耗建筑概念
        1.3.1 零能耗建筑
        1.3.2 概念界定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能耗特点
    2.1 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征
        2.1.1 我国气候分区
        2.1.2 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征
    2.2 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能耗特点
        2.2.1 我国公共建筑能耗整体概况
        2.2.2 公共建筑能耗组成分析
    2.3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传热特性研究
        2.3.1 建筑传热过程
        2.3.2 基于传热过程的节能措施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净零能耗建筑的设计要点、方法与策略
    3.1 设计要点
        3.1.1 净零能耗建筑室外环境
        3.1.2 净零能耗建筑室内环境
        3.1.3 建筑节能效率的提升
    3.2 实现净零能耗办公建筑的设计方法与策略
        3.2.1 净零能耗办公建筑的设计方法
        3.2.2 高标准的施工质量
        3.2.3 专业的运营管理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成都夏热冬冷地区净零能耗办公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4.1 气候与地域特征
        4.1.1 环境气候特征
        4.1.2 太阳能资源特征
    4.2 降低建筑能耗设计技术要点
        4.2.1 建筑选址
        4.2.2 被动高性能围护结构技术
        4.2.3 控制围护结构热桥设计
        4.2.4 高效节能的用能系统设计
        4.2.5 智能运行与监测设计
    4.3 可再生能源利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夏热冬冷地区净零能耗办公建筑模拟评价
    5.1 模拟软件DEST的介绍
        5.1.1 DeST软件简介
        5.1.2 DeST软件的特点及操作流程
    5.2 基础模型的建立
        5.2.1 建筑基本概况
        5.2.2 热工参数的设置
        5.2.3 室内设计参数设定
        5.2.4 室外设计参数设定
    5.3 模型对比分析
        5.3.1 全年基础气象参数分析
        5.3.2 全年负荷对比分析
        5.3.3 全年能耗对比分析
    5.4 全年可再生能源的储量统计与计算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材料视角下东北乡土民居外围护结构的环境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现状
        1.2.1 东北乡土民居研究现状
        1.2.2 乡土材料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内容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2章 材料视角下东北乡土民居类型调研与发展现状
    2.1 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及社会文化背景
        2.1.1 地理环境特征
        2.1.2 气候环境特征
        2.1.3 社会经济背景
        2.1.4 历史文化背景
    2.2 材料视角下东北乡土民居建筑类型分划
        2.2.1 划分依据
        2.2.2 生土民居
        2.2.3 木质民居
        2.2.4 砖砌民居
        2.2.5 石砌民居
    2.3 材料视角下东北乡土民居发展制约因素
        2.3.1 材料性能与结构强度局限
        2.3.2 替代材料与结构的强力冲击
        2.3.3 环境负担与资源储备量不足
        2.3.4 传统营建技术丢失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东北乡土民居外围护结构营建材料与建造方式
    3.1 东北乡土民居地域营建材料及其特质分析
        3.1.1 生土材料
        3.1.2 木质材料
        3.1.3 植物纤维性材料
        3.1.4 石材
        3.1.5 砖材
        3.1.6 瓦材
    3.2 乡土材料在民居屋顶构造中的具体实践
        3.2.1 土屋面屋顶
        3.2.2 草屋面屋顶
        3.2.3 瓦屋面屋顶
        3.2.4 附属烟囱
    3.3 乡土材料在民居墙体构造中的具体实践
        3.3.1 生土墙
        3.3.2 砖石墙
        3.3.3 木墙
    3.4 木材在民居门窗构件的应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东北乡土民居外围护结构环境适应性分析
    4.1 研究基础
        4.1.1 模拟软件选取与计算流程
        4.1.2 相关概念及计算依据
    4.2 东北乡土民居环境适应性现状实测
        4.2.1 案例民居实测
        4.2.2 实测结果分析
    4.3 民居屋顶结构环境适应性分析
        4.3.1 民居屋顶结构营建手段分析
        4.3.2 民居屋顶结构热工性能分析
    4.4 民居外墙结构环境适应性分析
        4.4.1 民居外墙结构营建手段分析
        4.4.2 民居外墙结构热工性能分析
    4.5 民居门窗构件环境适应性分析
        4.5.1 民居门窗构件营建手段分析
        4.5.2 民居门窗构件热工性能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东北乡土民居外围护结构环境适应性优化
    5.1 优化理念与原则
        5.1.1 优化理念
        5.1.2 优化原则
    5.2 民居材料改良策略
        5.2.1 民居材料技术性改良
        5.2.2 民居材料工艺性改良
    5.3 民居营建策略优化
        5.3.1 民居营建可选策略概述
        5.3.2 单一策略有效性评估
        5.3.3 组合策略有效性评估
    5.4 民居营建技术优化
        5.4.1 营建技术细节优化
        5.4.2 营建现场临机处理
        5.4.3 营造维护技术适宜
    5.5 民居结构热工性能优化
        5.5.1 民居屋顶结构热工性能优化
        5.5.2 民居墙体结构热工性能优化
        5.5.3 民居门窗结构热工性能优化
    5.6 民居结构文化美学提升
        5.6.1 作为地域场所精神的物质具化
        5.6.2 作为当地人文宗教的精神寄托
        5.6.3 作为建筑立面构图的美学元素
        5.6.4 作为建筑空间标识的功能要素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3)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构造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1.2.1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1.2.2 外墙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存在问题分析
    1.3 研究内容与目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
        1.3.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应用现状调研
    2.1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调研
        2.1.1 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
        2.1.2 钢管束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
        2.1.3 扁钢管混凝土框架-支撑结构体系
        2.1.4 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框架-支撑结构体系
    2.2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外墙系统调研
        2.2.1 轻质条板外墙系统
        2.2.2 骨架复合板外墙系统
        2.2.3 预制混凝土夹芯保温板外墙系统
    2.3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工程案例调研
        2.3.1 济南东城花苑小区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项目
        2.3.2 北京黑庄户定向安置房钢结构住宅项目
        2.3.3 济宁嘉宁小区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项目
        2.3.4 蓬莱市新港街道新社区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项目
    2.4 调研存在问题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及性能分析
    3.1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对外墙系统的要求
    3.2 新型复合保温板组成及构造优化
        3.2.1 新型复合保温板的组成
        3.2.2 新型复合保温板的构造优化
    3.3 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的类型
        3.3.1 A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
        3.3.2 B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
        3.3.3 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的对比及选择
    3.4 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性能分析
        3.4.1 保温隔热性能
        3.4.2 防火性能
        3.4.3 防水性能
        3.4.4 隔声性能
        3.4.5 经济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构造设计
    4.1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墙板体系的特点
        4.1.1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外墙系统的特点
        4.1.2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对外墙系统的要求
    4.2 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设计要求
        4.2.1 建筑设计要求
        4.2.2 结构设计要求
        4.2.3 构造设计要求
    4.3 内嵌式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热桥处理措施
        4.3.1 钢丝网抹灰外挂专用复合保温板
        4.3.2 防火板外挂专用复合保温板
    4.4 内嵌式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构造设计
        4.4.1 内嵌式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排板示例及连接构造
        4.4.2 勒脚及散水
        4.4.3 窗洞口及阳台板
        4.4.4 女儿墙及檐口
        4.4.5 雨棚及空调搁板
        4.4.6 变形缝及阴阳角
        4.4.7 墙板接缝处处理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实践项目模拟分析
    5.1 工程概况
    5.2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设计
        5.2.1 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设计流程
        5.2.2 设计优化
        5.2.3 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构造详图
        5.2.4 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排板图
    5.3 配式钢结构住宅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适用性分析
        5.3.1 装配率
        5.3.2 经济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4)寒冷地区礼堂建筑绿色化改造设计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
        1.2.1 礼堂建筑的沿革
        1.2.2 礼堂建筑改造的必要性
        1.2.3 礼堂建筑改造的可行性分析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框架
第2章 礼堂建筑应用现状调研及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寒冷地区
        2.1.2 礼堂建筑
        2.1.3 礼堂建筑绿色化改造
    2.2 相关标准法规调研
    2.3 礼堂建筑应用现状调研
        2.3.1 调研范围与方法
        2.3.2 问卷调研
        2.3.3 案例调研
        2.3.4 现场测试调研
    2.4 礼堂建筑调研问题总结分析
    2.5 本章小节
第3章 礼堂建筑立面造型及功能提升改造技术策略
    3.1 礼堂建筑改造原则
        3.1.1 保护性原则
        3.1.2 功能性原则
        3.1.3 经济性原则
        3.1.4 安全性原则
    3.2 立面造型的重构与修复
        3.2.1 立面重构
        3.2.2 立面修复
    3.3 功能空间的重组与优化
        3.3.1 功能空间分析
        3.3.2 空间形态重组
        3.3.3 空间功能优化
    3.4 室内声环境提升改造技术策略
        3.4.1 室内声学参数分析
        3.4.2 室内声环境模拟软件介绍及模型建立
        3.4.3 空间形态改造策略
        3.4.4 界面装饰改造策略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礼堂建筑节能改造技术策略
    4.1 节能改造影响因素
        4.1.1 地域气候特征
        4.1.2 建筑环境舒适度影响
        4.1.3 经济因素与技术因素
    4.2 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技术策略及方案优化
        4.2.1 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技术策略
        4.2.2 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技术方案优化
    4.3 遮阳改造技术策略
        4.3.1 内遮阳软卷帘节能效果模拟分析
        4.3.2 内遮阳百叶帘节能效果模拟分析
        4.3.3 内遮阳形式比较
    4.4 空调系统改造技术策略
        4.4.1 分层空调
        4.4.2 置换通风
        4.4.3 地板送风
    4.5 可再生资源应用策略
        4.5.1 太阳能资源应用策略
        4.5.2 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应用策略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礼堂建筑改造设计与应用实践——以山东省监狱礼堂建筑改造为例
    5.1 项目概况
    5.2 气候条件分析
    5.3 现场调研与实测
        5.3.1 现场调研
        5.3.2 现场实测与分析
    5.4 改造方案优化设计
        5.4.1 改造目标
        5.4.2 立面造型改造
        5.4.3 功能空间改造
        5.4.4 室内声环境提升改造
        5.4.5 围护结构改造
    5.5 改造方案性能模拟
        5.5.1 声环境模拟对比分析
        5.5.2 能耗模拟对比分析
    5.6 改造方案经济性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其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附录1 礼堂建筑改造调查问卷
附录2 笔者调研现存礼堂建筑一览表(按省市分类)
附录3 山东省监狱管理局礼堂改造图纸

(5)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节能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相关概念及范围界定
        1.3.1 相关概念
        1.3.2 研究范围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第2章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调研分析
    2.1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调研概述
        2.1.1 调研目的及内容
        2.1.2 调研方法及过程
    2.2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调研项目简介
        2.2.1 首钢铸造村钢结构住宅项目
        2.2.2 门头沟铅丝厂公共租赁住房项目
        2.2.3 万郡大都城项目
        2.2.4 沈阳丽水新城公租房项目
    2.3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调研结果分析
        2.3.1 成功经验总结
        2.3.2 现存问题总结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基本解析
    3.1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影响因素
        3.1.1 低温环境影响
        3.1.2 风雪荷载组合
        3.1.3 光照环境制约
    3.2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节能原理
        3.2.1 基于热环境优化的材料蓄热调控
        3.2.2 基于适风性优化的界面稳态防护
        3.2.3 基于适光性优化的能量梯度缓冲
    3.3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基本构成
        3.3.1 非透明围护体系
        3.3.2 透明围护体系
        3.3.3 附加围护体系
    3.4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关键技术
        3.4.1 提高材料蓄热性
        3.4.2 增加构造气密性
        3.4.3 提升节点能效性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技术对策
    4.1 结合材料蓄热性的高效保温技术
        4.1.1 降低导热系数的传统材料
        4.1.2 保温结构一体的预制材料
        4.1.3 利用相态转换的储能材料
    4.2 增加构造气密性的稳态防护技术
        4.2.1 墙体连接部位的构造处理
        4.2.2 门窗安装部位的缝隙填充
        4.2.3 结构凸出部位的构造断热
        4.2.4 管线穿透部位的多道密封
    4.3 提升节点能效性的热桥控制技术
        4.3.1 墙柱部位的性能化协同
        4.3.2 墙梁部位的热流量适配
        4.3.3 龙骨部位的开孔化处理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项目实践
    5.1 北京成寿寺B5地块定向安置房项目
        5.1.1 项目概况
        5.1.2 结构选型及技术体系
        5.1.3 结合材料蓄热性的预制墙体
        5.1.4 增加构造气密性的建造方式
        5.1.5 降低热桥效应的工程做法
        5.1.6 项目小结
    5.2 山东威海卓达香水海高层样板楼项目
        5.2.1 项目概况
        5.2.2 结构选型及技术体系
        5.2.3 结合材料蓄热性的复合板材
        5.2.4 增加构造气密性的接缝处理
        5.2.5 降低热桥效应的龙骨设计
        5.2.6 项目小结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被动式节能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建筑节能的意义
        1.1.2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研究现状
        1.1.3 超低能耗建筑研究现状
    1.2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运行模式与能耗控制指标
    2.1 引言
    2.2 建筑运行模式探讨
        2.2.1 “节能-舒适”矛盾辨析
        2.2.2 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必须选择间歇分室的运行模式
    2.3 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能耗控制指标
        2.3.1 能效指标与能耗指标
        2.3.2 被动房的能耗指标
        2.3.3 我国技术导则的能耗指标
        2.3.4 基于地区能耗现状和社会资源容量的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能耗控制指标
    2.4 本章小结
3 夏热冬冷地区自然气候条件量化分析
    3.1 引言
    3.2 典型城市实测气象数据分析
        3.2.1 夏热冬冷地区的定义及典型城市选取
        3.2.2 1981~2010年实测气象数据分析
    3.3 基于CLIMATE CONSULTANT的被动式设计策略分析
        3.3.1 热舒适标准及气候分析方法
        3.3.2 CLIMATE CONSULTANT软件设置
        3.3.3 典型城市的建筑气候分析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遮阳通风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利于遮阳与通风的选址、布局和朝向设计
        4.2.1 选址
        4.2.2 布局
        4.2.3 朝向
    4.3 遮阳技术的基本形式
        4.3.1 窗口遮阳
        4.3.2 玻璃遮阳
        4.3.3 不透明围护结构遮阳
    4.4 建筑通风的基本形式
        4.4.1 开窗通风
        4.4.2 空气渗透
        4.4.3 机械通风
    4.5 不同遮阳形式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4.5.1 能耗模拟软件及其验证
        4.5.2 建筑模型建立
        4.5.3 遮阳方式设置
        4.5.4 不同遮阳形式节能效果分析
    4.6 不同通风形式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4.6.1 模拟软件设置
        4.6.2 有无开窗通风时建筑气密性对能耗的影响
        4.6.3 热回收效率对能耗的影响
        4.6.4 机械通风运行模式对能耗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5 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影响因素
        5.2.1 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5.2.2 结构热桥
        5.2.3 外围护结构保温层位置
        5.2.4 内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5.3 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5.3.1 夏热冬冷地区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取值争议分析
        5.3.2 软件设置
        5.3.3 结果分析
    5.4 内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5.4.1 软件设置
        5.4.2 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建筑实证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布置
        6.2.1 实验对象
        6.2.2 被动式节能改造内容
        6.2.3 实验器材
        6.2.4 测试方案
    6.3 房屋性能检测
        6.3.1 建筑整体气密性检测
        6.3.2 热桥检测
    6.4 室内自然温湿度监测结果
        6.4.1 自然室温
        6.4.2 自然相对湿度
    6.5 全年电耗监测结果
        6.5.1 连续用能
        6.5.2 间歇用能
    6.6 本章小结
7 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性能综合分析
    7.1 引言
    7.2 三套技术差异分析
    7.3 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效果分析
        7.3.1 各项被动式技术在超低能耗建筑中的节能贡献率
        7.3.2 三类建筑全年能耗差异比较
        7.3.3 不同建筑模型的能耗计算结果
    7.4 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室内环境分析
        7.4.1 三类建筑全年室内自然温湿度对比
        7.4.2 夏热冬冷地区室内舒适区间探讨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和展望
    8.1 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7)陕南农村墙体材料节能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墙体材料节能发展现状
        1.3.1 国外墙体材料节能的发展现状
        1.3.2 国内农村墙体材料节能的发展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2.陕南地区概况
    2.1 陕南地区地理位置
    2.2 陕南地区气候条件
    2.3 陕南地区地质条件
    2.4 陕南地区相关的节能政策
    2.5 陕南地区农村住宅围护结构设计应满足的节能指标
    2.6 本文研究范围的界定
    2.7 本章小结
3.陕南地区农村居住建筑现状分析
    3.1 调研时间
    3.2 调研对象、内容及方式
    3.3 调研结果分析与整理
        3.3.1 居住现状与住宅形式
        3.3.2 农村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现状
    3.4 陕南地区农村住宅建筑所存在的问题
    3.5 本章小结
4.陕南地区新型墙体材料
    4.1 烧结类——烧结页岩砖
        4.1.2 烧结页岩砖制作工艺
        4.1.3 烧结页岩砖规格尺寸
        4.1.4 烧结页岩砖的物理参数及热工性能
        4.1.5 烧结页岩砖的优缺点
    4.2 蒸压类
        4.2.1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4.2.1.1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规格尺寸
        4.2.1.2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物理参数及热工性能
        4.2.2 蒸压砂加气混凝土板材
        4.2.2.1 蒸压砂加气混凝土板常用尺寸
        4.2.2.2 蒸压砂加气混凝土板材物理参数及热工性能
        4.2.2.3 蒸压砂加气混凝土板的优势
    4.3 浇筑类
        4.3.1 HB混凝土自保温砌块
        4.3.1.1 HB混凝土自保温砌块规格尺寸
        4.3.1.2 HB混凝土自保温砌块物理参数及热工性能
        4.3.1.3 HB混凝土自保温砌块的优势
        4.3.2 浇筑式混凝土复合自保温砌块
        4.3.2.1 浇筑式混凝土复合自保温砌块规格尺寸
        4.3.2.2 浇筑式混凝土复合自保温砌块物理参数及热工性能
        4.3.2.3 浇筑式混凝土复合自保温砌块配套材料
        4.3.2.5 复合保温免拆模板的优缺点
    4.4 墙体构造研究
        4.4.1 基本构造做法
        4.4.2 免拆模板应用构造做法
    4.5 本章小节
5.新型墙体材料在陕南地区农村住宅建筑中的应用
    5.1 模拟计算依据
    5.2 热桥线传热系数计算软件PTemp
    5.3 计算单元的选型与参数设置
        5.3.1 计算单元的选型
        5.3.2 PTemp中参数设定
    5.4 构建计算模型
    5.5 模拟计算结果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陕南地区农村住宅室内温度测试数据
    附录2 陕南地区农村住宅室内温度测试数据
    附录3 陕南农村居住建筑现调查表
图目录
表目录
研究生期间所做工作
致谢

(8)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辅助决策方法研究 ——以寒冷地区居住建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及缘起
        1.1.1 建筑节能的宏观背景
        1.1.2 德国被动房的产生及其影响
        1.1.3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在我国的蓬勃发展
        1.1.4 研究缘起
    1.2 概念界定
        1.2.1 被动房
        1.2.2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
        1.2.3 设计辅助决策
        1.2.4 寒冷地区
    1.3 相关研究现状
        1.3.1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1.3.2 建筑设计决策研究
        1.3.3 方案设计阶段的能耗模拟与优化研究
        1.3.4 研究现状分析
    1.4 研究目的、方法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意义
    1.5 创新点与研究框架
        1.5.1 创新点
        1.5.2 研究框架
第2章 从德国被动房标准到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标准
    2.1 德国被动房标准分析
        2.1.1 被动房标准
        2.1.2 被动房设计工具包(Passive House Planning Package,PHPP)
        2.1.3 被动房标准适用性
        2.1.4 被动房标准特点
    2.2 欧洲其他国家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分析
        2.2.1 英国AECB标准
        2.2.2 挪威NS3700标准
        2.2.3 瑞士Minergie-P标准
    2.3 中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分析
        2.3.1 产生背景
        2.3.2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
        2.3.3 《北京市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技术要点》
        2.3.4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
    2.4 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标准的借鉴与调整
        2.4.1 对被动房标准的借鉴
        2.4.2 对被动房标准的调整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辅助决策方法构建
    3.1 方法构建的逻辑基础
        3.1.1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标准
        3.1.2 现行节能设计方法横向分析
    3.2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辅助决策方法框架
        3.2.1 超低能耗目标的分步实现
        3.2.2 设定各阶段的能耗目标
        3.2.3 高效遴选设计策略
        3.2.4 基本流程
    3.3 方法框架核心环节分析
        3.3.1 各阶段能耗目标
        3.3.2 各阶段能耗目标值
        3.3.3 基准评价的能耗模拟软件
        3.3.4 设计策略敏感度分析
        3.3.5 能耗目标值与敏感度分析的研究步骤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寒冷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典型模型建立
    4.1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分类与案例调研
        4.1.1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分类
        4.1.2 案例调研与数据处理
    4.2 典型模型的建立
        4.2.1 几何特征提取
        4.2.2 典型模型建立
    4.3 典型模型变量设置
        4.3.1 寒冷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案例库
        4.3.2 设计策略归纳与变量筛选
        4.3.3 形体生成阶段变量区间赋值
        4.3.4 综合完善阶段变量区间赋值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寒冷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能耗目标值研究
    5.1 能耗目标值的推导方法
        5.1.1 形体生成阶段能耗目标值的推导方法
        5.1.2 综合完善与协同深化阶段能耗目标值的推导方法
    5.2 形体生成阶段能耗目标值研究
        5.2.1 建筑能耗模拟
        5.2.2 能耗模拟结果检验
        5.2.3 形体生成阶段能耗目标值推导
    5.3 综合完善阶段能耗目标值研究
        5.3.1 既有标准能耗目标值分析
        5.3.2 综合完善阶段能耗目标值推导
    5.4 协同深化阶段能耗目标值研究
        5.4.1 既有标准能耗目标值分析
        5.4.2 协同深化阶段能耗目标值推导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寒冷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策略敏感度分析
    6.1 敏感度分析方法
        6.1.1 全局敏感度分析
        6.1.2 逐步回归
    6.2 形体生成阶段设计策略敏感度分析
        6.2.1 形体生成阶段能耗模拟
        6.2.2 回归方程建立
        6.2.3 回归方程检验
        6.2.4 形体生成阶段设计策略敏感度分析
    6.3 综合完善阶段设计策略敏感度分析
        6.3.1 综合完善阶段能耗模拟
        6.3.2 回归方程建立
        6.3.3 回归方程检验
        6.3.4 综合完善阶段设计策略敏感度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辅助决策方法应用
    7.1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辅助决策方法归纳
    7.2 案例应用一:寒冷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低层住宅优化设计
        7.2.1 案例基本信息
        7.2.2 建筑形体优化与决策
        7.2.3 围护结构与HVAC系统优化与决策
    7.3 案例应用二:寒冷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高层住宅优化设计
        7.3.1 案例基本信息
        7.3.2 建筑形体优化与决策
        7.3.3 围护结构与HVAC系统优化与决策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论文工作总结
    8.2 研究局限及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A 寒冷与国外类似气候条件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案例库
附录 B 形体生成阶段回归正交试验安排
附录 C 综合完善阶段回归正交试验安排
附录 D 平面图(案例一)
附录 E 平面图(案例二)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河南寒冷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
    1.4 本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调研案例
2 现行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对比研究
    2.1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定义界定
    2.2 中外超低能耗建筑标准概况
        2.2.1 欧美典型国家超低能耗建筑标准概况
        2.2.2 中国超低能耗建筑标准概况
    2.3 中欧超低能耗建筑能效指标对比分析
        2.3.1 室内环境指标对比
        2.3.2 建筑能耗指标对比
        2.3.3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及气密性对比
        2.3.4 通风系统性能参数对比
    2.4 小结
3 河南寒冷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技术研究
    3.1 气候条件
    3.2 以气候特征为引导的建筑方案设计
        3.2.1 整体规划
        3.2.2 单体设计
        3.2.3 清洁能源的利用
    3.3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3.3.1 热工设计一般规定
        3.3.2 适应性围护结构设计
        3.3.3 无热桥设计
        3.3.4 气密性设计
    3.4 遮阳设计
        3.4.1 固定外遮阳
        3.4.2 可调节外遮阳
        3.4.3 其它遮阳形式
    3.5 通风设计
        3.5.1 室内主要房间通风设计
        3.5.2 卫生间通风设计
        3.5.3 厨房通风设计
    3.6 辅助设备系统设计
        3.6.1 新风系统设计
        3.6.2 辅助供冷供暖系统
        3.6.3 照明设计
    3.7 本章小结
4 河南寒冷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实践
    4.1 案例:五方企业馆居住体验1区设计
        4.1.1 项目概况
        4.1.2 建筑方案设计
        4.1.3 分析模拟数据
        4.1.4 项目评价
    4.2 案例:云松.金域华府12#楼设计
        4.2.1 项目概况
        4.2.2 建筑方案设计
        4.2.3 分析模拟数据
        4.2.4 项目评价
    4.3 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不足之处
    5.3 发展阻碍
    5.4 发展建议
    5.5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10)寒冷地区装配式住宅外围护墙体热工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概况
        1.2.1 基本概念与范畴
        1.2.2 研究范围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1.1 国外装配式住宅发展研究
        2.1.2 国外装配式住宅围护墙体的研究
    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2.1 国内装配式住宅发展研究
        2.2.2 国内装配式住宅围护墙体的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装配式住宅的实态调研
    3.1 装配式住宅调研的基础概况
        3.1.1 装配式住宅体系及相关标准介绍
        3.1.2 装配式住宅调研地区和内容介绍
    3.2 装配式住宅结构体系的调研
        3.2.1 装配式住宅工程调研
        3.2.2 装配式住宅企业调研
        3.2.3 装配式住宅结构体系调研分析
    3.3 装配式住宅围护墙体节点的调研
        3.3.1 装配式预制构件工厂调研
        3.3.2 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调研
        3.3.3 装配式住宅围护墙体节点调研分析
    3.4 装配式住宅围护墙体的调研
        3.4.1 装配式住宅围护墙体应用现状
        3.4.2 预制夹芯保温墙体热工性能
        3.4.3 装配式住宅围护墙体调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装配式住宅外围护墙体的构造技术
    4.1 我国装配式住宅围护墙体拆分设计
        4.1.1 装配式住宅围护墙体功能特点
        4.1.2 装配式住宅围护墙体拆分设计
    4.2 预制夹芯保温墙板设计
        4.2.1 预制夹芯保温墙板尺寸设计
        4.2.2 墙板锚固件的选择与布置
        4.2.3 墙体板端设计
    4.3 装配式住宅围护墙体连接构造
        4.3.1 围护墙体连接构造做法原则
        4.3.2 墙板间的连接构造及板缝处理
        4.3.3 墙体与楼板间的连接构造
        4.3.4 墙体与门窗的连接构造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装配式住宅外围护墙体的热工性能
    5.1 装配式住宅外围护墙体传热计算
        5.1.1 传热形式和过程分析
        5.1.2 墙体热工参数理论计算
        5.1.3 预制夹芯保温墙体热工性能分析
    5.2 ANSYS软件热分析模拟模型建立及求解过程
        5.2.1 ANSYS热分析的数学模型及假设
        5.2.2 ANSYS热分析稳态导热的求解过程
    5.3 装配式住宅外围护墙体热桥的传热模拟及结果分析
        5.3.1 窗洞口处热桥传热模拟及结果分析
        5.3.2 楼板处热桥传热模拟及结果分析
        5.3.3 阳台板处热桥传热模拟及结果分析
    5.4 装配式住宅外围护墙体热桥部位的性能优化
        5.4.1 热桥影响范围的计算
        5.4.2 窗洞口热桥部位优化措施
        5.4.3 墙板与水平构件连接热桥部位优化措施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总结
    6.2 研究不足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四、寒冷地区建筑应注重梁柱的热桥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夏热冬冷地区净零能耗办公建筑节能设计研究[D]. 董晓亚.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 [2]材料视角下东北乡土民居外围护结构的环境适应性研究[D]. 杨谦益. 青岛理工大学, 2020(01)
  • [3]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构造技术研究[D]. 丛曌.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1)
  • [4]寒冷地区礼堂建筑绿色化改造设计研究与应用[D]. 刘畅.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1)
  • [5]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节能技术研究[D]. 李金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6]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被动式节能技术研究[D]. 傅新. 浙江大学, 2019(01)
  • [7]陕南农村墙体材料节能技术应用研究[D]. 葛贞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8]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辅助决策方法研究 ——以寒冷地区居住建筑为例[D]. 吴迪. 天津大学, 2019
  • [9]河南寒冷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研究[D]. 路统宇. 郑州大学, 2018(12)
  • [10]寒冷地区装配式住宅外围护墙体热工性能研究[D]. 刘惠安. 河北工业大学, 2017(12)


建筑论文 钢结构住宅论文 装配式论文 建筑能耗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上一篇:华东地区火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下一篇:“多管齐下”抓服务——黄冈电信服务工作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