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龙,邬志辉[1](2022)在《建党百年来我国师范专业优质生源吸引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建党百年来,我国在吸引优质生源报考师范专业的政策设计上,经历了探索发展期、曲折发展期、蓬勃发展期、转型发展期和创新发展期五个发展阶段。总体来看,吸引政策主要从收费、就业和招生方式三个方面进行设计,发展过程呈现三个特点:收费方面,实行从免费教育制度到全面收费制度再到免费与收费相结合的制度设计;就业方面,实行从统分统配到自主择业再到统分统配与自主择业相结合的制度设计;招生政策方面,招生方式从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面向新时代,国家提出师范专业生源质量改善行动,师范专业对生源的吸引力会不断增强、招生方式会更趋多样化,师范专业自身硬实力是提高生源质量的重要保障。
《求学》编辑部[2](2021)在《2022年志愿填报 看变化,早规划》文中研究表明2021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作为2022届的高考生,你是否关注到了今年高考志愿填报的一些新变化?是否想过明年自己要如何填志愿?如果你忙于学习无暇关注这两个问题,不妨花几分钟来阅读这篇文章,让我们来帮你掌握关键信息,理清志愿填报思路。
姚小芳,方晚霞[3](2021)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高校招生宣传——以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招生宣传创新实践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新媒体飞速发展,传统媒体单一的传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受众需求。运用好新媒体,成为招生宣传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以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招生为例,高校招生宣传工作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生产多元化产品,从内容到形式不断创新,策划精品爆品,达到最佳宣传效果。
谭颖芳,张悦[4](2021)在《大类招生与培养:历程、方案与走向》文中研究指明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是我国本科专业教育走中国道路并形成中国特色的主动作为。这项改革起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拓宽专业口径的按类(系)招生改革试验,兴于融合通识教育的专业教育改造,并在大教改思路下得以全面深化发展。当前,我国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处于校本探索阶段,形成了以专业大类与试验班为载体的全学科、宽学科与细学科方案。未来需进一步深化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遵循学科发展逻辑、重构大类培养方案,遵从人才培养逻辑、全面服务学生发展,遵行教育治理逻辑、有效构建协同机制。
岳昌君[5](2021)在《如何稳住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盘”》文中研究说明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标志性之年。2021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909万人,比上一年增加3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十四五"期间预计将超过1000万人。虽然我国新冠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制约着全球经济和就业的复苏与发展。6月,高校毕业生开始离校。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和形势,总结就业工作已经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还能做什么,对于实现"稳就业""保就业"目标十分必要。
刘子倩,桃子,赵晴川[6](2021)在《全国体育舞蹈(国标舞)相关专业高等院校一览(部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又到了毕业季,对于想走进体育舞蹈(国标舞)相关专业高校的学生们来说,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学校最是关键。以下我们就来介绍全国有哪些体育舞蹈(国标舞)相关专业高等院校,希望能够为你们提供一些参考。
徐婧琳[7](2021)在《“公民同招”政策下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问题研究 ——以S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何智红[8](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招生自主权政策变迁研究 ——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文中认为
能吟婉[9](2021)在《考研的备考体验研究 ——基于对报考江苏五校教育学考生的访谈》文中研究说明
吴湘鹏[10](2021)在《基于CUBA联赛成绩体育院校代表队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一、历史演进 |
| (一)探索发展期(1921—1948年) |
| (二)曲折发展期(1949—1977年) |
| 1.基础教育师资数量严重不足,国家政策导向是吸引大量生源报考师范专业,而对生源质量没有明确要求 |
| 2.“农转非”户籍制度对吸引农村优质生源就读师范专业发挥重要作用 |
| 3.师范专业免费教育政策贯穿始终,人民助学金对师范专业有倾斜政策,有利于吸引生源报考师范专业 |
| (三)蓬勃发展期(1978—1998年) |
| 1.师范专业生源质量问题开始写入国家政策文件,并取得实效 |
| 2.中师教育蓬勃发展,吸引大量优质生源特别是初中生源 |
| 3.探索多种形式的招生办法吸引优质生源 |
| (四)转型发展期(1999—2006年) |
| 1.工作重心在调结构、促发展,对于师范专业生源质量问题制度设计较少 |
| 2.师范教育免费政策取消,师范专业吸引力逐渐减弱 |
| 3.师范毕业生面临自主择业,师范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开始减弱 |
| (五)创新发展期(2007年至今) |
| 1.师范生免费教育与非免费教育并存 |
| 2.师范生按合同就业与自由择业并存 |
| 3.教师资格证制度改革使师范专业生源吸引力降低 |
| 二、主要特征 |
| (一)收费方面:实行从免费教育到全面收费再到免费与收费相结合的制度设计 |
| (二)就业方面:实行从统分统配到自主择业再到统分统配与自主择业相结合的制度设计 |
| (三)招生政策方面:招生方式从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 |
| 三、结论与讨论 |
| (一)强制性制度变迁对生源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
| (二)未来师范专业对生源的吸引力会不断增强 |
| (三)未来师范专业的招生方式会更趋多样化 |
| (四)师范专业自身硬实力是吸引优质生源的重要保障 |
| 2021年志愿填报新变化 |
| /要点速览/ |
| 一“3+1+2”考生在新的模式下完成志愿填报 |
| 二 “强基计划”有所调整 |
| 三独立院校陆续转设并招生 |
| 四本科专业数量增至740个 |
| 五 体育单招和高水平运动队有新增项目或院校 |
| 2022年志愿填报时间规划 |
| ●2021年9月 |
| ●2021年10月 |
| ●2021年11月 |
| ●2021年12月 |
| ●2022年1月 |
| ●2022年3月 |
| ●2022年4月 |
| ●2022年5月 |
| ●2022年6月 |
| ●2022年7—8月 |
| 一、应对新媒体变化成为招生宣传的关键 |
| 二、利用新媒体传播特点生产多元化产品 |
| (一)新媒体的传播特点 |
| (二)新媒体时代的受众变化 |
| (三)传统媒体的转型 |
| 三、从内容到形式创新新媒体时代招生宣传工作 |
| (一)内容形态上做加法 |
| (二)在内容创意上做乘法 |
| 一、大类招生与培养的探索历程 |
| (一)初步探索(1978-1999年):拓宽专业口径的按类(系)招生改革试验 |
| (二)快速兴起(2000-2009年):融合通识教育的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 |
| (三)深入发展(2010年至今):以大教改思路全面深化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 |
| 二、大类招生与培养的多元方案 |
| (一)全学科方案 |
| (二)宽学科方案 |
| (三)细学科方案 |
| 三、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的发展逻辑及实践指向 |
| (一)遵循学科发展逻辑,重构大类培养方案 |
| (二)遵从人才培养逻辑,全面服务学生发展 |
| (三)遵行教育治理逻辑,有效构建协同机制 |
| 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挑战 |
| 高校毕业生供给数量连年增加 |
| 经济增长率仍处在下行区间 |
| 非标准就业已是大势所趋 |
| 求职期望与现实状况背离 |
| 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机遇 |
| 前两年扩招的学生尚未进入就业市场 |
|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
| 就业政策全面发力 |
| 完善与提高就业工作 |
| 提供更充分有效的就业统计信息 |
| 加强人才培养与就业创业衔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