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4'-n-烷氧基联苯-4-羧酸的合成与表征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4′-正-烷氧基联苯-4-甲酸的合成与表征(论文文献综述)

张腊腊[1](2015)在《新型香蕉型液晶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文中指出通过采用对氨基苯甲酸与盐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得到重氮盐,然后用苯酚与重氮盐反应得到偶氮化产物。用无水乙醇做溶剂,氢氧化钾与碘化钾做催化剂,偶氮化产物分别与溴代戊烷和溴代辛烷发生反应。得到的中间体分别与间苯二酚反应。最终得到以苯环为中心核,酯基为连接基烷氧基为端基链的香蕉型液晶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以及热台偏光显微镜对合成的五种化合物的结构及液晶性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化合物1、5没有液晶性,化合物2、3、4均具有液晶性,并对可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朱鑫[2](2006)在《席夫碱型液晶冠醚配体及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文中认为本论文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一、前言 对液晶现象的发现及液晶的基本概念、液晶物质的化学结构、液晶态的分类、表征方法、冠醚化合物及其应用、液晶冠醚和液晶冠醚配合物以及它们的研究现状和本课题的设计思想作了简要的介绍。 二、席夫碱型液晶冠醚配体的合成与表征 从分子设计出发,设计并合成了一类新的席夫碱型液晶冠醚化合物。根据化合物分子中末端烷氧基和化合物构型的不同,将其分为2个系列,8个席夫碱型液晶冠醚配体。 系列Ⅰ和系列Ⅱ: 顺式-4,4’-双[(4’-烷氧基联苯基-4-羧基)苯亚氨基]二苯并-18-冠-6(8Ⅰ) 反式-4,4’-双[(4’-烷氧基联苯基-4-羧基)苯亚氨基]二苯并-18-冠-6(8Ⅱ) 三、席夫碱型液晶冠醚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利用已合成的顺反2个系列8个配体分别与钾、锌等离子配位,合成了16个新的液晶冠醚配合物,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它们的液晶性能,以及配位作用对液晶性能的影响。 四、结论 中间体、配体和配合物的化学结构经元素分析、IR、UV-vis、1H NMR、MS和原子吸收等方法确证。具有液晶性的化合物通过DSC、POM和WAXD等方

张淑媛,朱鑫,张晓静,郑世军,李自法[3](2006)在《偶氮型液晶冠醚的合成与表征》文中指出以4’-正烷氧基联苯-4-甲酸和顺(反)-4,4’-双(4-羟基苯基偶氮)二苯并-14-冠-4为中间体,通过溶液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偶氮型液晶冠醚.并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示差扫描量热法和偏光显微镜对其进行了表征.随分子末端烷氧基碳原子数增加,化合物4I和4II的熔点(Tm)和液晶态的清亮点(Ti)逐渐降低,液晶态温度范围较宽.

王志玲[4](2005)在《新的酰胺型液晶冠醚配体及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一.前言 对液晶的发现、基本概念、化学结构、液晶态的分类、表征方法、冠醚化合物及其应用、液晶冠醚和液晶冠醚配合物以及它们的研究现状作了简要的介绍。 二.酰胺型液晶冠醚配体的合成与表征 从分子设计出发,设计并合成了一类新的酰胺型液晶冠醚化合物。根据化合物分子中末端烷氧基和化合物构型的不同,将其分为2个系列,8个酰胺型液晶冠醚配体。 系列Ⅰ和系列Ⅱ: 顺式-4,4′-双{4″-[4(?)-(对-烷氧基联苯基)碳酰氧基]苯甲酰胺基}二苯并-18-冠-6(10Ⅰ) 反式-4,4′-双{4″-[4(?)-(对-烷氧基联苯基)碳酰氧基]苯甲酰胺基}二苯并-18-冠-6(10Ⅱ) 三.酰胺型液晶冠醚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利用已合成的顺反2个系列8个配体分别与钾、铜等离子配位,合成了16个新的液晶冠醚配合物,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它们的液晶性能,以及配位作用对液晶性能的影响。 四.结论 优化和改进了合成路线,解决了反应溶剂的选择和产物的纯化与分离等一些关键性的技术和难题。对新的酰胺型液晶冠醚配体及配合物的液晶性能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中间体、配体和配合物的化学结构经元素分析、IR、UV-vis、1H NMR、荧光和原子吸收等方法确证。具有液晶性的化合物通过DSC、POM和WAXD方法测试和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 一.化合物3、5和10以及10的配合物均具有热致液晶性。 二.以上化合物的液晶态均可经降温后在室温下长期保存下来。 三.以上化合物在液晶态时均易在外力作用下,沿外力方向取向。 四.所有配体加热至各自的熔点以上都能形成液晶态,在液晶态可观察到近晶相的破碎扇形织构和沙地织构。所有配合物加热至各自的熔点以上也都能形成液晶态,在液晶态可观察到近晶相的镶嵌织构和沙地织构,向列相的纹影织构、球粒织构等。即形成配合物后比配体增加了向列相织构。 五.所有的配合物均为非电解质,摩尔电导率值较低。由此证明所有阴离子均参与配位。且顺式构型配合物的摩尔电导率要高于反式构型配合物的摩尔电导率。 六.配体与配合物均具有荧光性质,配体与金属离子配位后最大发射波长蓝移。 七.对于相同构型同系列的配体和配合物,熔点和清亮点均随化合物分子中末端烷氧基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其中化合物的近晶相温度范围递增,向列相温度范围递减;反式构型配体和配合物的熔点和清亮点均高于相应顺式构型配体和配合物的熔点和清亮点。 八.配合物的熔点低于相应配体的熔点,钾配合物的清亮点要高于相应配体的清亮点,而铜配合物的清亮点却比相应配体的清亮点低。配体与金属离子配位后,增加了向列相。配合物的液晶态温度范围比配体的液晶态温度范围要宽。

唐斯甫[5](2004)在《新的偶氮型液晶冠醚配体及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一.前言 对液晶的基本概念、液晶态的分类、表征方法、冠醚化合物及其应用、液晶冠醚和液晶冠醚配合物以及它们的研究现状作了简要的介绍。 二.偶氮型液晶冠醚配体的合成与表征 从分子设计出发,以顺(反)式-二氨基二苯并-18-冠-6、苯酚和联苯酚等为原料,通过重氮化和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类新的偶氮型液晶冠醚化合物。根据化合物分子中末端烷氧基和化合物构型的不同,将其分为2个系列,8个偶氮型液晶冠醚配体。结构式如下: 系列Ⅰ和系列Ⅱ: 顺式-4,4′-双[4′-(正烷氧基联苯基)-4-碳酰氧基苯基偶氮]二苯并-18-冠-6(8Ⅰ) 反式-4,4′-双[4′-(正烷氧基联苯基)-4-碳酰氧基苯基偶氮]二苯并-18-冠-6(8Ⅱ) 三.偶氮型液晶冠醚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利用已合成的顺反2个系列8个配体分别与钾、钯、镧、铕等离子配位,合成了32个新的液晶冠醚配合物,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它们的液晶性能,以及配位作用对液晶性能的影响。 四.结论 中间体、配体和配合物的化学结构经元素分析、IR、UV-vis、1H NMR、荧光和原子吸收等方法确证。具有液晶性的化合物通过DSC、POM和WAXD方法测试和表征。 优化和改进了合成路线,解决了反应溶剂的选择和产物的纯化与分离等一些关键性的技术和难题。对新的偶氮型液晶冠醚配体及配合物的液晶性能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得到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首次发现了反向壁织构。 研究结果表明: 一北合物3、81、sn和81、811的配合物均具有热致液晶性 二.以上化合物加热至各自的熔点以上都能形成液晶态,在液晶态可观察到向列相的纹影织构、反向壁织构等或近晶相的破碎焦锥织构、镶嵌织构和光栅织构等. 三.所有的化合物的液晶态均可经降温后在室温下长期保存下来;在液晶态均易在外力作用下,沿外力方向取向. 四.所有的配合物均为非电解质,摩尔电导率值较低.其中顺式配合物的摩尔电导率要高于反式构型配合物的摩尔电导率,而在同种构型中随着末端烷氧基碳原子数的增加,电导率减小. 五.配体与配合物均具有荧光性质,配体与金属配位后,最大激发波长红移,最大发射波长蓝移. 六.对于相同构型同系列的配体和配合物,熔点和清亮点均随化合物分子中末端烷氧基增大而逐渐降低,其中配合物的近晶相温度范围递增,向列相温度范围递减;反式构型配体和配合物的熔点和清亮点均高于相应的顺式构型配体和配合物的熔点和清亮点. 七.配合物的熔点低于相应配体的熔点(反式构型的钾、斓和馆的配合物除外),而清亮点高于相应配体的清亮点,配合物的液晶态温度范围比配体的液晶态温度范围宽. 八,配体与金属离子配位后,改变了原有配体的液晶相态变化.

唐斯甫,王志玲,徐晓辉,李自法,朱卫国,侯红卫,张淑媛[6](2003)在《一类新的液晶性芳香羧酸化合物的合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合成了一系列新的液晶性芳香羧酸化合物 .化合物的结构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等方法确证 .化合物 5的液晶行为用示差扫描量热法 (DSC)和偏光显微镜 (POM)表征 .发现化合物 5加热至各自的熔点以上都能形成液晶态 .在液晶态可以观察到向列相的丝状织构和纹影织构 .随分子中末端烷氧基碳原子数增加 ,化合物 5的熔点 (Tm)和液晶态的清亮点 (Ti)呈规律性变化 ,液晶态温度范围变宽 .

张晓静[7](2003)在《新的酰胺型和偶氮型冠醚液晶的合成与表征》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一.前言 对液晶的基本概念、液晶态的分类、表征方法、冠醚化合物及其应用、冠醚液晶及其研究现状作了简要的介绍。 二.酰胺型冠醚液晶的合成与表征 从分子设计出发,设计并合成了一类新的酰胺型冠醚液晶化合物,根据化合物分子中末端烷氧基和冠醚环及化合物构型的不同,将其分为四个系列,16个酰胺型冠醚液晶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系列Ⅰ和系列Ⅱ: 顺式-4,4′-双{4″-[4(?)-(对-烷氧基联苯基)碳酰氧基]苯甲酰胺基}二苯并-14-冠-4(13Ⅰ) 反式-4,4′-双{4″-[4(?)-(对-烷氧基联苯基)碳酰氧基]苯甲酰胺基}二苯并-14-冠-4(13Ⅱ) 系列Ⅲ和系列Ⅳ: 顺式-4,4′-双{4″-[4(?)-(对-烷氧基联苯基)碳酰氧基]苯甲酰胺基}二苯并-18-冠-6(14Ⅰ) 反式-4,4′-双{4″-[4(?)-(对-烷氧基联苯基)碳酰氧基]苯甲酰胺基}二苯并-18-冠-6(14Ⅱ) 13Ⅰ,13Ⅱ,14Ⅰ,and 14Ⅱ A:R=n-C6H13;B:R=n-C8H17;C:R=n-C10H21;D:R=n-C12H25三偶氮型冠醚液晶的合成与表征 从分子设计出发,以顺(反)式一二氨基二苯并一14一冠一4、顺(反)式一二氨基二苯并一18一冠一6和苯酚为原料,通过重氮化和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类新的偶氮型冠醚液晶化合物.根据化合物分子中末端烷氧基和冠醚环及化合物构型的不同,将其分为4个系列,16个偶氮型冠醚液晶化合物.结构式如下:系列V和系列VI:顺式一4,4’叔[4’义正烷氧基联苯基卜4反式一4,4‘取t4’(正烷氧基联苯基卜4一碳酞氧基苯基偶氮』二苯并一14一冠·4(6I)一碳酞氧基苯基偶氮」二苯并一14一冠一4(6ll)Ro心(}Coo心喇入eoo仁以}oRRo.叠心-eoo框知二二以叠eoo.心心.oR6ll系列VII和系列姗:顺式一4,4’取[4‘(正烷氧基联苯基卜4反式一4,4’取[4’(正烷氧基联苯基升4一碳酞氧基苯基偶氮]二苯并一18一冠一6(7I)一碳酞氧基苯基偶氮」二苯并一18一冠一6(7n)Ro册C一伽‘减涂酬心ooC仍帆7Iooe弋}.公oR61,611,7 1 and 7llA:卜n一C4Hg;B:卜n一c6H13;C,R一n一CsH17:D,R=n一C一HZI四结果与讨论 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经元素分析、确证.具有液晶性的化合物通过DSC、POM和变温IR、UV一Vis、H NMR和MS等方法X一ray衍射等方法测试和表征.优化了合成路线,解决了反应溶剂的选择和产物的分离与纯化等一些关键性的技术和难题.对两类新的酞胺型和偶氮型冠醚液晶化合物,因末端烷氧基和冠醚环以及化合物构型的不同对液晶性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得到了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结果,在含二苯并一14一冠一4冠醚环的酞胺型冠醚液晶中,首次发现随化合物分子中末端烷氧基的增大,可形成手性近晶C相;在偶氮型冠醚液晶中,首次发现了反向壁纹影织构.实验结果表明:(一).酞胺型冠醚液晶化合物中的化合物3、5、13和14和偶氮型冠醚液晶化合物中的化 合物3、6和7均具有热致液晶性.(二).以上化合物加热至各自的熔点以上都能形成液晶态,在液晶态可观察到向列相的丝 状织构、纹影织构、球粒织构和反向壁织构等和近晶相的扇形织构、破碎焦锥织构、 镶嵌织构、沙地织构、层线织构和光栅织构等.(三).所有的化合物的液晶态均可经降温后在室温下长期保存下来.(四).所有的化合物在液晶态均易在外力作用下,沿外力方向取向.(五).在酞胺型冠醚液晶化合物中,13和14的熔点和液晶态的清亮点均随化合物分子中 末端烷氧基增大逐渐降低,近晶相的范围递增;化合物141的熔点和液晶态的清亮 点均高于化合物131的熔点和液晶态清亮点;化合物14n的熔点和液晶态的清亮点均高于化合物13n的熔点和液晶态清亮点;反式构型的化合物13n和14n的熔点和液晶态的清亮点都分别高于相应顺式构型的化合物131和141的熔点和清亮点.由于分子间氢键的作用,使这类化合物的熔点较高.在偶氮型冠醚液晶化合物中,化合物6和7的熔点和液晶态的清亮点均随化合物分子中末端烷氧基链长增加而逐渐降低,液晶态温度范围较宽;化合物71的熔点和清亮点高于化合物61的熔点和清亮点;化合物7n的熔点和清亮点高于化合物6n的熔点和清亮点;反式化合物6n(除6nD熔点外)和7n的熔点和液晶态的清亮点均高于相应顺式构型化合物61和71的熔点和清亮点.

二、4′-正-烷氧基联苯-4-甲酸的合成与表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4′-正-烷氧基联苯-4-甲酸的合成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香蕉型液晶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和试剂
    1.2 实验步骤
        1.2.1 4- (4-羟基苯基偶氮) 苯甲酸 (化合物1) 的合成
        1.2.2 4- (4-戊氧基苯基偶氮) 苯甲酸 (化合物2) 的合成
        1.2.3 4- (4-辛氧基苯基偶氮) 苯甲酸 (化合物3) 的合成
        1.2.4 目标化合物4的合成
        1.2.5 目标化合物5的合成
    1.3 产物的结构表征及液晶性分析
        1.3.1 化合物1的结构表征及分析
        1.3.2 化合物2的结构表征及分析
        1.3.3 化合物3的结构表征及分析
        1.3.4 化合物4的结构表征及分析
        1.3.5 目标化合物5的结构、液晶性表征及分析
2 结论

(2)席夫碱型液晶冠醚配体及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一 前言
    1 概述
        1.1 液晶现象的发现及液晶
        1.2 液晶物质的化学结构
        1.3 液晶态的分类
        1.4 液晶表征
    2 冠醚简介
    3 液晶冠醚
    4 液晶冠醚配合物
    5 本课题的设计构想
二 席夫碱型液晶冠醚配体的合成与表征
    1 合成路线的分子设计
    2 实验部分
        2.1 主要试剂及纯化
        2.2 表征仪器
        2.3 中间体的合成
        2.3.1 4′-烷氧基联苯基-4-羧酸的合成
        2.3.2 4-(4′-烷氧基联苯基-4-羧基)苯甲醛的合成
        2.3.3 双(2-氯乙基)醚的合成
        2.3.4 二苯并-18-冠-6的合成
        2.3.5 二硝基二苯并-18-冠-6
        2.3.6 二氨基二苯并-18-冠-6
        2.3.7 4,4′-双[(4′-烷氧基联苯基-4-羧基)苯亚氨基]二苯并-18-冠-6配体的合成
    3 结果与讨论
        3.1 化合物化学结构的确证
        3.2 化合物的合成与纯化
        3.2.1 关于双(2-氯乙基)醚的合成
        3.2.2 关于二硝基二苯并-18-冠-6的合成和顺-反异构体的纯化
        3.2.3 关于二氨基二苯并冠醚的合成
        3.2.4 关于席夫碱型液晶冠醚的合成与产物纯化溶剂的选择
        3.3 化合物的液晶相态的观察与确定
        3.4 化合物化学结构与液晶性质的关系
        3.4.1 化合物分子中末端烷氧基的大小对液晶性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
        3.4.2 不同结构的顺-反构型对液晶性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
三 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1 主要试剂
    2 表征仪器
    3 钾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3.1 钾配合物的合成
        3.2 结果与讨论
        3.2.1 钾配合物的合成
        3.2.2 配合物的液晶相态的观察和确定
        3.2.3 配合物的结构和液晶性的关系
    4 锌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4.1 锌配合物的合成
        4.2 结果与讨论
        4.2.1 锌配合物的合成
        4.2.2 配合物的化学结构和液晶相态的观察和确定
        4.2.3 配合物的结构和液晶性的关系
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3)偶氮型液晶冠醚的合成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1实验部分
    1.1仪器和试剂
    1.2顺(反)-4,4'-双[4-(4'-正-烷氧基联苯基-4-碳酰氧基)苯基偶氮]苯并-14-冠-4(4I和4II)的合成
2结果与讨论
    2.1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液晶相态的观察与确定
    2.2化合物化学结构与液晶性质的关系

(4)新的酰胺型液晶冠醚配体及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1 液晶概述
        1.1 液晶现象的发现及液晶
        1.2 液晶物质的化学结构
        1.3 液晶态的分类
        1.4 液晶表征
    2 冠醚简介
    3 液晶冠醚
    4 液晶冠醚配合物
    5 本课题的设计思想
二 酰胺型液晶冠醚配体的合成与表征
    1 合成路线的分子设计
    2 实验部分
        2.1 主要试剂及纯化
        2.2 表征仪器
        2.3 4-[4'-(正-烷氧基联苯基)-4-碳酰氧基]苯甲酸(5)的合成
        2.4 顺(反)-二氨基二苯并18-冠-6(9)的合成
        2.5 顺(反)-4,4'-双{4"-[4"'-(对-烷氧基联苯基)碳酰氧基]苯甲酰胺基)二苯并-18-冠-6(10)的合成
    3 结果与讨论
        3.1 化合物的合成
        3.2 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液晶相态的观察与确定
        3.3 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液晶性的关系
三 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1 主要试剂
    2 表征仪器
    3 钾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3.1 钾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4 铜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4.1 铜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5)新的偶氮型液晶冠醚配体及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一 前言
    1 概述
        1.1 液晶现象的发现及液晶
        1.2 液晶物质的化学结构
        1.3 液晶态的分类
        1.4 液晶表征
    2 冠醚简介
    3 液晶冠醚
    4 液晶冠醚配合物
    5 本课题的设计思想
二 偶氮型液晶冠醚配体的合成与表征
    1 合成路线的分子设计
    2 实验部分
        2.1 主要试剂及纯化
        2.2 表征仪器
        2.3 4’-正烷氧基联苯基-4-甲酸的合成
        2.4 顺(反)-二氨基二苯并18-冠-6(6)的合成
        2.5 顺式-4-,4’-双(4-羟基苯基偶氮)二苯并-18-冠-6(7Ⅰ)的合成
        2.6 反式-4-,4’-双(4-羟基苯基偶氮)二苯并-18-冠-6(7Ⅱ)的合成
        2.7 顺式和反式-4,4’-双[4’-(正烷氧基联苯基)-4-碳酰氧基苯基偶氮]二苯并-18-冠-6(8Ⅰ,8Ⅱ)的合成
    3 结果与讨论
        3.1 化合物化学结构的确证
        3.2 配体的光照异构化
        3.3 荧光性质测定
        3.4 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液晶相态的观察与确定
        3.5 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液晶性的关系
        3.6 化合物分子中末端烷氧基大小对液晶性的影响
        3.7 顺反构型对液晶性的影响
三 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1 主要试剂及纯化
    2 表征仪器
    3 钾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3.1 钾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4 钯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4.1 钯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5 镧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5.1 镧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6 铕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6.1 铕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6.2 结果与讨论
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6)一类新的液晶性芳香羧酸化合物的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2 4-[4′- (正烷氧基联苯基) -4-碳酰氧基]苯甲酸 (5) 的合成
        1.2.1 4-正烷氧基联苯 (1) 的制备
        1.2.2 4′-正烷氧基联苯基-4-甲酮 (2) 的制备
        1.2.3 4′-正烷氧基联苯基-4-甲酸 (3) 的制备
        1.2.4 4-[4′- (正烷氧基联苯基) -4-碳酰氧基]苯甲酸 (5) 的合成
2 结果与讨论
    2.1 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及液晶态的观察与确定
    2.2 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液晶性质的关系

(7)新的酰胺型和偶氮型冠醚液晶的合成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一 前言
    1 概述
        1.1 液晶现象的发现及液晶
        1.2 液晶物质的化学结构
        1.3 液晶态的分类
        1.4 液晶表征
    2 冠醚简介
    3 冠醚液晶
    4 本课题的设计思想
二 酰胺型冠醚液晶的合成与表征
    1 合成路线的分子设计
    2 实验部分
        2.1 主要试剂及纯化
        2.2 表征仪器
        2.3 4-[4′-(正-烷氧基联苯基)-4-碳酰氧基]苯甲酸的合成
        2.4 顺(反)-二氨基二苯并14-冠-4的合成
        2.5 顺(反)-二氨基二苯并18-冠-6的合成
        2.6 顺(反)-4,4′-双{4″-[4~((?))-(对-烷氧基联苯基)碳酰氧基]苯甲酰胺基}二苯并-14-冠-4的合成
        2.7 顺(反)-4,4′-双{4″-[4~((?))-(对-烷氧基联苯基)碳酰氧基]苯甲酰胺基}二苯并-18-冠-6(14)的合成
    3 结果与讨论
        3.1 化合物的合成
        3.2 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液晶相态的观察与确定
        3.3 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液晶性的关系
三 偶氮型冠醚液晶的合成与表征
    1 合成路线的分子设计
    2 实验部分
        2.1 主要试剂及纯化
        2.2 表征仪器
        2.3 4′-正烷氧基联苯基-4-甲酸的合成
        2.4 顺式-4,4′-双(4-羟基苯基偶氮)二苯并-14-冠-4的合成
        2.5 反式-4-,4′-双(4-羟基苯基偶氮)二苯并-14-冠-4的合成
        2.6 顺式-4-,4′-双(4-羟基苯基偶氮)二苯并-18-冠-6的合成
        2.7 反式-4-,4′-双(4-羟基苯基偶氮)二苯并-18-冠-6的合成
        2.8 顺式-4-,4′-双[4′-(正烷氧基联苯基)-4-碳酰氧基苯基偶氮]二苯并-14-冠-4的合成
        2.9 反式-4-,4′-双[4′-(正烷氧基联苯基)-4-碳酰氧基苯基偶氮]二苯并-14-冠-4的合成
        2.10 顺(反)-4,4′-双[4′-(正烷氧基联苯基)-4-碳酰氧基苯基偶氮]二苯并-18-冠-6的合成
    3 结果与讨论
        3.1 化合物的合成
        3.2 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液晶相态的观察与确定
        3.3 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液晶性的关系
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四、4′-正-烷氧基联苯-4-甲酸的合成与表征(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香蕉型液晶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 张腊腊. 陇东学院学报, 2015(05)
  • [2]席夫碱型液晶冠醚配体及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 朱鑫. 郑州大学, 2006(11)
  • [3]偶氮型液晶冠醚的合成与表征[J]. 张淑媛,朱鑫,张晓静,郑世军,李自法. 有机化学, 2006(01)
  • [4]新的酰胺型液晶冠醚配体及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 王志玲. 郑州大学, 2005(08)
  • [5]新的偶氮型液晶冠醚配体及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 唐斯甫. 郑州大学, 2004(04)
  • [6]一类新的液晶性芳香羧酸化合物的合成[J]. 唐斯甫,王志玲,徐晓辉,李自法,朱卫国,侯红卫,张淑媛.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3(04)
  • [7]新的酰胺型和偶氮型冠醚液晶的合成与表征[D]. 张晓静. 郑州大学, 2003(01)


配合物论文 甲酸论文 偶氮化合物论文

上一篇:机制 电价改革的难点
下一篇:青海高原:哪里可以找到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