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保护区黄瓜霜霉病综合防治措施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保护地黄瓜霜霉病的综合防治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张妍[1](2020)在《环境温湿度与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侵染和潜育阶段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是影响黄瓜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在病菌侵染过程中,吸取寄主的营养与寄主建立关系后破坏叶片内部组织结构,进而到达发病前的潜育阶段,叶片处于潜育阶段时病原与寄主共同生存。温室中的温度和结露时长等环境因子影响病菌进入潜育阶段后能否发病,因此在黄瓜霜霉病菌侵染过程中,探究环境因子对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十分重要。本试验以黄瓜易感病品种‘长春蜜刺’为试验材料,利用X射线三维显微镜成像技术观察霜霉病菌侵染过程中叶片内部组织的变化,同时测量接菌叶片与未接菌叶片的气孔导度、叶片温差和孔隙结构,确定黄瓜霜霉病菌的潜育阶段。设置不同温度和结露时长相组合,通过测量接菌与未接菌的叶片的变化来判别霜霉病菌到达潜育阶段的时间,建立黄瓜霜霉病预警系统来进行霜霉病发生的预测。有关研究结果如下:在温度23℃、湿度100%、结露时间8h、光照12h黑暗12h,霜霉病菌侵染不同时间的条件下,霜霉病接菌后的68-74h,黄瓜叶片出现气孔导度和叶片温度差异的显着变化,此时霜霉病菌侵染进入叶片内部组织造成黄瓜叶片处于发病前的潜育阶段。在X射线三维显微镜观察下发现,菌丝在接菌后的68-70h侵染至叶片厚度的75%(第60/80层)并造成孔隙结构的降低,此时叶片进入潜育阶段。利用X射线三维显微镜不仅可以观察叶片整体的结构,还能将内部结构进行分割;精确定位病菌侵染的时间段,侵染位置,以及潜育阶段的时间,为病菌侵染叶片后生理变化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在湿度为100%时,温度显着影响接菌叶片能否进入潜育阶段,此时结露时长与潜育阶段相关性差;接菌叶片进入潜育阶段最低的温度是14℃,所需要的结露时长是5h;低温12℃5h和连续3d高温变温30、40℃2h,都能对霜霉病起到抑制作用。在低温条件下,孢子囊未能萌发,叶片不能进入育阶段。在连续高温条件下,接菌叶片与未接菌叶片相比,温度呈低-高-低状态,是接菌潜的叶片虽进入潜育阶段,但长时间高温抑制了病害的进一发生。高温持续80-84h会阻碍叶片进入潜育阶段,降低霜霉病发生概率,因此,在生产当中可以利用低温或高温处理的方式,降低黄瓜患霜霉病的概率,具有一定的生产实用价值。利用不同温度和结露时长对黄瓜霜霉病潜育阶段的影响,将收集的环境数据输入编写的程序当中,建立有关黄瓜霜霉病的预警系统。在将温室内的环境输入该系统中,系统可以自动判别该环境下,黄瓜霜霉病是否有发生的可能性,若达到了预警标准将会提醒用户进行通风或者高温闷棚处理,减少霜霉病的发生,黄瓜霜霉病预警系统有运行简便、容易操作、实时性强的优点,在生产中可有效的降低黄瓜霜霉病的发生。

于梦竹[2](2020)在《瓦房店市设施蔬菜主要病虫害调查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瓦房店市设施蔬菜产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种植面积约1.8万公顷。伴随着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种植时间的延长,设施蔬菜生产区各种病虫害发生越来越严重,目前化学药剂防治是主要的防治手段,加之种植户缺乏科学用药的相关知识,导致盲目用药现象普遍发生,不仅严重影响设施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造成蔬菜和土壤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为了促进瓦房店市设施蔬菜健康有序的发展,科学指导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生产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计划,提高防控效果,作者通过走访调研、查阅资料和田间试验,对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蔬菜品种结构和病虫害发生种类和规律进行了研究,同时在示范区进行示范,总结了实用的绿色防控技术,提出了适用于瓦房店市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瓦房店市设施蔬菜以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和豆科为主,茄科作物主要有番茄、辣椒、茄子,葫芦科有黄瓜、葫芦瓜,十字花科有油菜、白菜,豆科的四季豆、豇豆、芸豆等。通过20172019年对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的调查,共调查鉴定了77种病虫害,其中番茄28种、茄子10种、辣椒12种、菜豆8种、黄瓜19种,同时明确了病虫害的危害程度,并且对瓦房店市设施蔬菜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在蔬菜病害方面,番茄灰霉病、番茄叶霉病、番茄根结线虫病、辣椒病毒病和黄瓜霜霉病等发生最为普遍,危害最为严重,应作为重点防控的病害;在蔬菜虫害方面,斑潜蝇、温室白粉虱、蓟马和蚜虫是瓦房店市设施蔬菜虫害防控的重点。2.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明确了105亿cfu/g多粘·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黄瓜白粉病、黄瓜灰霉病和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最高分别可达80.48%,91.59%和88.71%,对作物安全无药害;0.5%香菇多糖水剂18.75g/hm2和26.25g/hm2对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3.22%和76.27%;0.5%香菇多糖水剂有效成分用量26.25g/hm2对辣椒病毒病的防治效果为78.90%,可作为生产无公害番茄和辣椒防治病毒病的首选药剂。在温室内施用复合微生物酵素,对防治辣椒根腐病具有明显效果,在苗期至初花期防效达82.92%,在辣椒定殖时采用100倍药液灌根的方法进行施药,药液用量350 m L/株。丽蚜小蜂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效果明显差异,在温室白粉虱始发期放蜂,最佳放蜂数量为225000和300000头/hm2,连续放蜂4次。试验表明在害虫盛发期前使用色板防治温室害虫效果显着,黄板可有效减少白粉虱、斑潜蝇和蚜虫的种群数量,蓝板可有效减少蓟马的种群数量。3.优化集成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与科学使用化学药剂有机结合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在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区推广应用,提高了设施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提升了蔬菜质量,同时减少蔬菜和土壤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通过示范区的集成效益。

陈永明,谷莉莉,林双喜,王苹,丁蕾,吴树静[3](2018)在《黄瓜霜霉病的研究进展及登记防治农药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霜霉病是黄瓜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威胁黄瓜的安全生产。简述了黄瓜霜霉病的发病症状与病菌特征、病菌侵染机制与发病规律、植株抗病性与病菌抗药性以及综合防治技术,归纳了现有登记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药剂种类,重点分析了防治黄瓜霜霉病药剂品种的有效成分与配方组合,指出了现有登记药剂品种的不足,介绍了近2年新登记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药剂品种的特性和防治技术,探讨了黄瓜霜霉病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路粉,贾茜,孟润杰,吴杰,赵建江,毕秋艳,韩秀英,王文桥[4](2018)在《高效防治设施黄瓜主要病害的药剂筛选》文中提出20152016年通过田间试验明确几种对黄瓜霜霉病、白粉病和灰霉病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及使用技术,可为设施黄瓜主要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霜霉病发生初期,叶面喷施72%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 540 g a.i./hm2、48%烯酰吗啉·吡唑醚菌酯WG 252288 g a.i./hm2、50%烯酰吗啉·嘧菌酯WP 225300 g a.i./hm2、50%吡唑醚菌酯WG 169225 g a.i./hm2或60%霜脲氰·嘧菌酯WG 270360 g a.i./hm2,防效均可达到85%以上;在白粉病发生初期,叶面喷施40%氟菌唑WP 90120 g a.i./hm2、20%氟硅唑·嘧菌酯SC135165 g a.i./hm2或430 g/L戊唑醇SC 116.1139.3 g a.i./hm2,防效均可达到85%以上;在灰霉病发生初期,可叶面喷施25亿芽孢/g坚强芽孢杆菌WP 3.34.7 g/hm2、3亿CFU/g木霉菌WG 5.611.1 g/hm2或60%丙硫菌唑·异菌脲WP 4.7 g/hm2,其中,2种生防菌剂的防效均可达到65%以上,60%丙硫菌唑·异菌脲WP 4.7 g/hm2的防效可达到82.0%。以上药剂用药间隔期均为710 d,连续喷施3次。在生产中,可以使用以上筛选到的高效药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白粉病和灰霉病。

孟润杰,韩秀英,吴杰,赵建江,路粉,王文桥[5](2017)在《河北省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动态及七种药剂的田间防效》文中研究指明为明确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动态及相应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防效,采用叶盘漂浮法监测了2011—2015年河北省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采用茎叶喷雾法测定了含甲霜灵或精甲霜灵的混剂及嘧菌酯单剂等7种药剂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采自河北省不同地区的838株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普遍产生抗性,抗性频率为100.00%,抗性倍数为482.99和354.97,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随着监测地区和监测年限而波动,唐山、沧州、石家庄、衡水、廊坊和保定市的菌株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指数高于其它地区,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指数在不同年度间高位波动。按照田间推荐剂量喷施,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为72.15%74.13%;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和58%甲霜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防效分别为65.30%70.19%和63.26%68.35%,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效相当;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50 g/L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和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的防效达82.00%以上,对黄瓜霜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效,在黄瓜霜霉病菌对嘧菌酯、甲霜灵和精甲霜灵产生抗性的地区,可作为替代或混配药剂使用。

申璐岚,代秀莲,刘琴,黄常秀,王延杰[6](2016)在《黄瓜霜霉病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山西省黄瓜霜霉病越来越重的现状,根据黄瓜霜霉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对黄瓜霜霉病发生侵染规律、病斑多态性及防治指标、抗药性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加强栽培管理的农业防治措施,调节棚内温湿度的生态防治措施,以及交替用药的化学防治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

熊艳,王鹤冰,向华丰,张洪成[7](2016)在《黄瓜霜霉病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为给黄瓜霜霉病抗病育种及病害防治提供系统、完善的理论依据,笔者对黄瓜霜霉病发生危害、病原菌生理特性、寄主范围、生理分化以及寄主抗性遗传、综合防治等多个方面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发现,尽管国内外研究者对病原菌生理分化、抗药性和寄主抗性基因鉴定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但由于鉴定方法不统一及病原菌的高度变异,病原菌生理分化及寄主遗传规律等研究尚存争议,抗性基因功能验证的研究相对匮乏,因而在这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系统的研究。本研究同时也探讨了今后黄瓜霜霉病的研究方向。

龙小燕[8](2014)在《甘肃省临洮县温室黄瓜霜霉病综合防治技术》文中研究指明黄瓜霜霉病是黄瓜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俗称"黑毛"、"跑马干"等,发展蔓延速度快,危害性大,能影响黄瓜的生长和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常造成大幅度的减产,影响生产效益。如果单一运用化学药剂是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必须从控制发病条件入手,通过采用农业防治为基础,生态防治为重点,药剂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和蔓延,从而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闫磊[9](2013)在《黄瓜霜霉病菌对氟吡菌胺的抗性风险研究》文中指出由古巴假霜霉引起的黄瓜霜霉病是黄瓜生产中的毁灭性及世界性病害,给黄瓜的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目前生产上主要依靠化学防治。氟吡菌胺是一种新型的苯甲酰胺类杀菌剂,现已登记用于防治多种卵菌病害。为探明黄瓜霜霉病菌对氟吡菌胺的抗性风险,本研究进行了黄瓜霜霉病菌对氟吡菌胺的敏感性、抗氟吡菌胺菌株对不同作用机理杀菌剂的交互抗性、抗性菌株的室内获得及其生物学性状及抗药性遗传的研究以及药剂混合使用对黄瓜霜霉病菌对氟吡菌胺抗性发展的影响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了采自河北、山东两省的105株黄瓜霜霉病菌对氟吡菌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河北、山东8地采集的黄瓜霜霉病菌菌株对氟吡菌胺均较敏感,不同地区采集的菌株敏感性差异较大。氟吡菌胺对从未使用过苯甲酰胺类杀菌剂的温室中采集的62株黄瓜霜霉病菌的平均EC50为(0.1498±0.1090)μg/mL,其敏感性分布频率呈连续单峰曲线,接近正态分布,故可作为基线敏感性用于监测田间黄瓜霜霉病菌对氟吡菌胺的敏感性变化。2、进行紫外诱导试验和药剂驯化试验分别获得4株和7株抗性突变体,其抗性水平在8.0114.9倍之间,紫外诱导突变频率为7.4×10-7。通过分析不同抗性水平菌株对5种药剂的敏感性的相关性,发现氟吡菌胺与嘧菌酯、甲霜灵、烯酰吗啉和霜脲氰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关系。实验室获得的11株抗性突变体在无药健康叶片上继代培养10代,突变体抗药性能稳定遗传。与亲本菌株相比,抗性突变体在侵染率、致病性和产孢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差异,紫外诱变获得的抗性突变体LT-3-1UV的致病性和产孢能力均高于亲本菌株,4株抗性突变体适合度与亲本菌株相当,6株抗性突变体适合度低于亲本菌株。综上所述,黄瓜霜霉病菌对氟吡菌胺存在中度抗性风险。3、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经氟吡菌胺、霜霉威、吡唑醚菌酯、氟吡菌胺+吡唑醚菌酯(1:4)和氟吡菌胺+霜霉威(1:10)五种药剂连续驯化黄瓜霜霉病菌3、5、7代后对氟吡菌胺、霜霉威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氟吡菌胺与霜霉威或吡唑醚菌酯混用均比3种单一药剂连续驯化抗性上升趋势缓慢,两种混合药剂连续驯化7代后获得抗性菌株对氟吡菌胺的抗性水平为12.013.4倍,对吡唑醚菌酯和霜霉威的抗性水平分别为9.6倍、4.2倍。而氟吡菌胺、吡唑醚菌酯和霜霉威3种单一药剂驯化获得抗性菌株抗性水平分别为16.3倍、11.6倍和5.1倍,均高于混合药剂驯化所得抗性菌株的抗性水平。因此,药剂混合使用可以延缓黄瓜霜霉病菌对氟吡菌胺抗药性的发展。4、采用离体叶片冷冻法及孢子囊冷冻法保存黄瓜霜霉病菌菌种,以叶盘漂浮法测定黄瓜霜霉病孢子囊冷冻前后对氟吡菌胺的敏感性,采用半叶法和叶盘法测定经上述两种方法保存的黄瓜霜霉病菌孢子囊的致病力和适合度,结果表明:采用离体叶片冷冻保存法保存菌种3个月后及孢子囊冷冻法保存菌种6个月后,孢子囊的致病力、适合度明显下降,潜育期延长,菌株对氟吡菌胺的敏感性变化不大。离体叶片冷冻法及孢子囊冷冻法可用于长期保存黄瓜霜霉病菌。5、通过敏感菌株与抗性菌株两种交配型杂交获得黄瓜霜霉病菌卵孢子,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F1代单卵孢株对氟吡菌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F1代单卵孢株对氟吡菌胺的抗性表现型介于2个亲本菌株之间,初步推测供试黄瓜霜霉病菌对氟吡菌胺抗性可能由单个不完全显性等位基因控制。

徐婉莉[10](2012)在《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调查及三个主要病虫害的防治试验》文中研究表明温州地区设施栽培种植的蔬菜以茄果和瓜类蔬菜为主,有番茄、茄子和黄瓜等,种植面积有不断扩大趋势。本研究论文对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基地主要蔬菜的病虫害进行调查,进一步对蔬菜的三种主要病虫害进行防治试验,提出了温州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无害化综合防治策略,以为温州地区设施蔬菜优质安全生产提供指导意见。1.通过对温州5个设施栽培蔬菜基地点的调查,发现设施蔬菜的主要病害为:十字花科蔬菜病害13种,其中以白菜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发生最为严重;茄果类病害30种,其中以灰霉病、青枯病发生最为严重;瓜果类蔬菜病害15种,其中以霜霉病和白粉病发生最为严重。病害发生特点为:根际病害日益严重,引发严重的连作障碍;高湿型病害日益严重,引发严重的叶部和花器病害;高温型病害日益严重,引发严重的叶部病害;一些间歇性病害成为了常发性的病害;一些生理性病害日益严重。2.温州市设施栽培瓜果蔬菜生产中有20多种常见的害虫,地上害虫主要是蔬菜潜粉虱、蓟马、叶蝇、蚜虫、红蜘蛛等,地下害虫主要是韭蛆、蛴螬、蝼蛄、小地老虎等。上述害虫已广泛分布在温州市各种植区,预计害虫的危害呈现不断加重的趋势。特别是烟粉虱目前在温州市处于点片分布,虽然危害面积暂时不大,但预计近几年烟粉虱有可能上升为温州市瓜果蔬菜面临的第一大害虫,极有可能暴发成灾并造成严重的后果,从而引起多种蔬菜病毒病的流行。另外,随着叶菜类蔬菜越冬、促早栽培的面积不断扩大,蜗牛、黄曲条跳甲等害虫的危害正在进一步加重。3.通过番茄灰霉病、黄瓜霜霉病和甘蓝烟粉虱田间药剂防效试验,筛选出三种能较好防治番茄灰霉病的药剂,分别为50%扑海因、40%施佳乐和0%腐霉利;对黄瓜霜霉病防效较好的药剂有72.2%普力克,64%杀毒钒;1.8%阿维菌素乳油是防治烟粉虱的较理想药剂。4.针对温州市主要蔬菜病害发生的特点,按照设施栽培蔬菜的病害无公害综合防治要求,制定综合防治技术方案:设施栽培蔬菜病害发生流行迅速、为害严重,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利用设施栽培的优势,通过人为调节设施中的环境气候,制造不利于病菌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并及时采取措施,把病菌控制在发生为害之前。对于设施栽培蔬菜虫害治理对策为:以作物系统为中心,以优化作物生态环境与农产品优质高效安全生产为目标,开展重要害虫的危害性与风险性评估工作,实施以生态调控为基础结合农业防治与物理防治,辅助生物防治,最大限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从空间、地面、地下三个方面构建立体的无害化治理模式。

二、保护地黄瓜霜霉病的综合防治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保护地黄瓜霜霉病的综合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环境温湿度与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侵染和潜育阶段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霜霉病的生物学特性
        1.1.1 霜霉病的病原菌
        1.1.2 霜霉病的侵染循环
        1.1.3 黄瓜霜霉病的危害特征
    1.2 潜育期的相关研究
    1.3 霜霉病的综合防治
        1.3.1 化学防治
        1.3.2 抗病品种的培育
        1.3.3 农业防治
        1.3.4 生态防治
    1.4 环境因子对霜霉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1.4.1 温度对黄瓜霜霉病的影响
        1.4.2 湿度对黄瓜霜霉病的影响
        1.4.3 结露时长对黄瓜霜霉病的影响
        1.4.4 其他因子对黄瓜霜霉病发病的研究
    1.5 霜霉病预测、防治相关的研究
    1.6 X射线显微镜的应用范围
    1.7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8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黄瓜叶片的获取
        2.1.2 试验接种用黄瓜霜霉病菌的获取
    2.2 试验地点
    2.3 试验设计与测定指标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黄瓜霜霉病完成侵染的无损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3.1.1 病菌侵染后叶片气孔导度和温度差异的变化
        3.1.2 X射线三维显微镜下病菌侵染过程中叶片孔隙结构的变化
        3.1.3 黄瓜霜霉病菌侵染过程的X射线三维显微成像观察面孔率的变化
    3.2 不同环境条件对黄瓜霜霉病潜育阶段的影响
        3.2.1 不同温度、结露时长下霜霉病潜育阶段及预测模型
        3.2.2 霜霉病进入潜育阶段的最低温度
        3.2.3 低温条件对黄瓜霜霉病潜育阶段的影响
        3.2.4 高温变温30℃、40℃对黄瓜霜霉病发病的影响
        3.2.5 结露时长对黄瓜霜霉病潜育阶段有累积作用
    3.3 黄瓜霜霉病预警系统的建立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黄瓜霜霉病侵染下,叶片内部组织的变化
        4.2.2 不同环境条件对霜霉病的潜育阶段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2)瓦房店市设施蔬菜主要病虫害调查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种植情况及病虫害防治现状
    1.1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种植概况
        1.1.1 瓦房店市农业用地情况
        1.1.2 瓦房店市自然条件概况
        1.1.3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种植生产概况
        1.1.4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种植前景
    1.2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主要病虫害研究现状
        1.2.1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
        1.2.2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规律
    1.3 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1.3.1 绿色防控体系关键技术
        1.3.2 绿色防控体系的示范应用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瓦房店市主要设施蔬菜病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调查
    2.1 研究方法
        2.1.1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种植情况
        2.1.2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害种类调查
        2.1.3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虫害种类调查
        2.1.4 危害程度统计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种类及种植情况
        2.2.2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害种类及危害程度
        2.2.3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虫害种类及危害程度
        2.2.4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主要病害发生规律
        2.2.5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主要虫害发生规律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瓦房店市主要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地点
        3.1.3 试验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多粘·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3.2.2 多粘·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3.2.3 多粘·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3.2.4 香菇多糖水剂对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效果
        3.2.5 香菇多糖水剂对辣椒病毒病的防治效果
        3.2.6 复合微生物酵素对辣椒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3.2.7 丽蚜小蜂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效果
        3.2.8 黄板对温室害虫的防治效果
        3.2.9 蓝板对蓟马的防治效果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的建立
    4.1 研究方法
        4.1.1 防控靶标
        4.1.2 防控目标
        4.1.3 防治原则
        4.1.4 试验地点
        4.1.5 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的建立
        4.2.2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的示范效益
        4.2.3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的示范效益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种植情况
    5.2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情况
    5.3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5.4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致谢

(3)黄瓜霜霉病的研究进展及登记防治农药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发病症状与病菌特性
2 病菌侵染机制与发病规律
3 植株抗病性与病菌抗药性
4 综合防控技术
    4.1 加强病害监测和抗药性监测
    4.2 充分利用农业措施
    4.3 生态调控病害发生
    4.4 科学开展化学防控
5 登记农药分析
    5.1 登记农药种类
    5.2 新登记农药简介
6 问题与展望

(4)高效防治设施黄瓜主要病害的药剂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2.1 黄瓜
        1.2.2 药剂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1.3.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药剂对设施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2.2 供试药剂对设施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2.3 供试药剂对设施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5)河北省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动态及七种药剂的田间防效(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敏感性
        1.2.2 黄瓜霜霉病菌对杀菌剂不同敏感型的划分
        1.2.3 杀菌剂田间防效及霜霉病菌对其抗性检测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
    2.2 不同地区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
    2.3 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指数
    2.4 杀菌剂田间防效及霜霉病菌对杀菌剂的抗性
3 讨论

(6)黄瓜霜霉病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黄瓜霜霉病研究进展
    1.1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及危害
    1.2 黄瓜霜霉病病斑多态性及防治指标
    1.3 黄瓜霜霉病病斑生长规律
    1.4 黄瓜霜霉病菌抗药性研究
2 黄瓜霜霉病的综合防治
    2.1 农业防治
        2.1.1 选用抗病品种
        2.1.2 播前种子消毒
        2.1.3 合理轮作倒茬
        2.1.4 及时清洁田园
        2.1.5 合理施肥
        2.1.6 地膜覆盖栽培
    2.2 生态防治
        2.2.1 适时调节棚内温湿度
        2.2.2 短时间高温闷棚灭菌
    2.3 药剂防治
3 总结

(7)黄瓜霜霉病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与危害
2 黄瓜霜霉病病原菌生理特性及变异
    2.1 病原菌特性及寄主范围
    2.2 病原菌生理分化及变异
3 黄瓜霜霉病的抗性遗传研究
    3.1 黄瓜霜霉病抗性遗传规律
    3.2 黄瓜霜霉病抗性机制
    3.3 黄瓜霜霉病抗病育种
4 黄瓜霜霉病防治措施
    4.1 选用抗病品种
    4.2 药剂防治
    4.3 改善栽培管理
    4.4 生物防治
5 展望

(8)甘肃省临洮县温室黄瓜霜霉病综合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发病症状[1]
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
综合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物理防治[6]
    化学防治[5]

(9)黄瓜霜霉病菌对氟吡菌胺的抗性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与危害
    2 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措施
        2.1 预测预报
        2.2 抗病育种
        2.3 农业防治
        2.4 生物防治
        2.5 化学防治
    3 黄瓜霜霉病菌对杀菌剂的抗性发生及抗性风险研究进展
        3.1 黄瓜霜霉病菌对苯基酰胺类杀菌剂的抗性
        3.2 黄瓜霜霉病菌对磷酸酯类杀菌剂的抗性
        3.3 黄瓜霜霉病菌对羧酸酰胺类杀菌剂的抗性
        3.4 黄瓜霜霉病菌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抗性
    4 卵菌对 QoI 类和 CAA 类杀菌剂的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4.1 分子机制
        4.2 遗传机制
    5 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抗性风险评估方法
    6 抗药性治理策略
    7 新型杀菌剂氟吡菌胺的性质特点及应用现状
    8 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第一章 黄瓜霜霉病菌对氟吡菌胺敏感性检测及敏感基线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瓜霜霉病菌对氟吡菌胺的敏感性测定
        2.2 黄瓜霜霉病菌对氟吡菌胺敏感基线的建立
        2.3 黄瓜霜霉病菌对氟吡菌胺的敏感性分布
    3 讨论
第二章 黄瓜霜霉病菌对氟吡菌胺抗性菌株的获得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瓜霜霉病菌经紫外诱导获得的抗性菌株突变率
        2.2 黄瓜霜霉病菌抗性突变体及敏感菌株的敏感性及其抗性水平
        2.3 抗性突变体的致病性、适合度
        2.4 氟吡菌胺与不同杀菌剂之间的交互抗性关系
        2.5 抗性菌株遗传稳定性
        2.6 氟吡菌胺对黄瓜霜霉病菌敏感菌株及抗氟吡菌胺突变体游动孢子释放及游动的影响
        2.7 氟吡菌胺对黄瓜霜霉病菌敏感菌株及抗氟吡菌胺突变体休止孢萌发及芽管伸长的影响
    3 讨论
第三章 药剂混合使用对黄瓜霜霉病菌抗性发展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五种药剂亚抑制浓度的测定
        2.2 黄瓜霜霉病菌经不同药剂连续驯化后对相应药剂的敏感性变化
    3 讨论
第四章 黄瓜霜霉病菌菌种保存及其敏感性、致病力及适合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离体叶片冷冻保存
        1.2 孢子囊+防冻液低温冷冻保存
        1.3 孢子囊致病力的测定
        1.4 冷冻孢子囊及新鲜孢子囊的适合度
        1.5 冷冻孢子囊对氟吡菌胺敏感性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孢子囊致病力的测定(半叶法)
        2.2 黄瓜霜霉病菌孢子囊经冷冻保存后的致病力、适合度
        2.3 黄瓜霜霉病菌经冷冻保存后对氟吡菌胺的敏感性测定
        2.4 黄瓜霜霉病菌孢子囊冷冻保存 6 个月后的游动孢子释放率
        2.5 抗性菌株经冷冻后对氟吡菌胺的敏感性变化
        2.6 抗性菌株经冷冻后的致病力及适合度变化
    3 讨论
第五章 黄瓜霜霉病菌对氟吡菌胺的抗性遗传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F1代抗性表现型的确定
    3 讨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10)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调查及三个主要病虫害的防治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设施农业的概念
    1.2 设施栽培蔬菜研究进展
    1.3 国内设施栽培蔬菜发展存在的问题
        1.3.1 栽培设施科技含量低
        1.3.2 环境调控技术与设备相对落后,缺乏理论基础与量化指标
        1.3.3 与我国相适应的大棚优化控制软件缺乏
        1.3.4 我国温室建设上盲目性很大
        1.3.5 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发生严重
    1.4 我国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及防治概况
        1.4.1 我国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
        1.4.2 我国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防治
    1.5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的概况
        1.5.1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面积、主要基地分布
        1.5.2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主栽种类及品种
        1.5.3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在当地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1.5.4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6 本项目研究目的和意义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意义
        1.6.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调查
    2.1 研究内容和方法
        2.1.1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基地选择
        2.1.2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病害调查
        2.1.2.1 调查的蔬菜种类
        2.1.2.2 调查方法
        2.1.3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虫害调查
        2.1.3.1 调查的蔬菜种类
        2.1.3.2 调查方法
        2.1.4 病虫害危害程度统计分析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的主要病害种类及危害程度
        2.2.1.1 十字花科蔬菜病害种类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2.2.1.2 茄果类蔬菜病害种类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2.2.1.3 瓜果类蔬菜病害种类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2.2.2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的主要害虫种类及危害程度
        2.2.2.1 鳞翅目害虫类别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2.2.2.2 鞘翅目害虫类别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2.2.2.3 同翅目害虫类别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2.2.2.4 双翅目害虫类别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2.2.2.5 缨翅目害虫类别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2.2.2.6 直翅目害虫类别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2.2.2.7 螨类害虫类别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2.2.2.8 软体动物类害虫类别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2.3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病害发生特点
        2.3.1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的蔬菜病害发生的差异性
        2.3.1.1 设施栽培蔬菜灰霉病等病害发生的危害期延长
        2.3.1.2 设施栽培蔬菜根结线虫病成为新的常发病害
        2.3.1.3 设施栽培蔬菜青枯病发生形成二个高峰期
        2.3.1.4 根肿病、晚疫病(菌)侵害的寄主发生了演变
        2.3.1.5 一些偶发性的生理病害成为常发性的病害
        2.3.1.6 枯萎病演变为瓜类蔬菜常发性的土传病害
        2.3.2 设施栽培蔬菜病害危害特点
        2.3.2.1 设施栽培蔬菜的根际病害日益严重,引发连作障碍
        2.3.2.2 设施栽培蔬菜高湿型病害日益严重,引发严重的叶部和花器病害
        2.3.2.3 设施栽培蔬菜高温型病害日益严重,引发严重的叶部病害
        2.3.2.4 设施栽培蔬菜的一些间歇性病害成为了常发性的病害
        2.3.2.5 设施栽培蔬菜的生理性病害日益严重
    2.4 温州设施栽培蔬菜主要害虫危害
        2.4.1 温州设施栽培蔬菜主要害虫危害情况
        2.4.1.1 美洲斑潜蝇
        2.4.1.2 烟粉虱
        2.4.1.3 小菜蛾、夜蛾
        2.4.1.4 瓜绢螟、豆野螟
        2.4.2 设施栽培蔬菜主要害虫的发生趋势
    2.5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温州地区大棚番茄、黄瓜和甘蓝三个主要病虫害的防治试验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番茄灰霉病药剂防治试验
        3.1.2 黄瓜霜霉病药剂防治试验
        3.1.3 甘蓝烟粉虱田间药剂防效试验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番茄灰霉病药剂防治试验
        3.2.2 黄瓜霜霉病药剂防治试验
        3.2.3 烟粉虱田间药剂防效试验
        3.2.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温州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无害化综合防治策略
    4.1 改善设施,应用新技术
        4.1.1 银黑双色膜覆盖技术的应用
        4.1.2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设施栽培蔬菜上的应用
        4.1.2.1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4.1.2.2 主要应用效果
    4.2 严格检疫
    4.3 选择优抗品种,做好种子处理
    4.4 农业防治措施
        4.4.1 培育壮苗
        4.4.2 轮作换茬
        4.4.3 清洁田园,做好棚室消毒处理
        4.4.4 应用嫁接栽培
        4.4.5 进行生态调控
        4.4.5.1 茄果瓜类疫病与灰霉病的生态控制
        4.4.5.2 黄瓜和西瓜枯萎病的生态控制
        4.4.5.3 烟粉虱的生态控制
    4.5 物理防治
    4.6 辅助生物防治
    4.7 合理化学防治
    4.8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种类和生产现状
    5.2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病害
    5.3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虫害
    5.4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番茄、黄瓜主要病虫害防治试验研究
    5.5 温州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无害化综合防治策略
    本文的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保护地黄瓜霜霉病的综合防治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环境温湿度与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侵染和潜育阶段的关系[D]. 张妍.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2]瓦房店市设施蔬菜主要病虫害调查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D]. 于梦竹. 沈阳农业大学, 2020(10)
  • [3]黄瓜霜霉病的研究进展及登记防治农药的分析[J]. 陈永明,谷莉莉,林双喜,王苹,丁蕾,吴树静. 农学学报, 2018(08)
  • [4]高效防治设施黄瓜主要病害的药剂筛选[J]. 路粉,贾茜,孟润杰,吴杰,赵建江,毕秋艳,韩秀英,王文桥. 河北农业科学, 2018(02)
  • [5]河北省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动态及七种药剂的田间防效[J]. 孟润杰,韩秀英,吴杰,赵建江,路粉,王文桥. 植物保护学报, 2017(05)
  • [6]黄瓜霜霉病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J]. 申璐岚,代秀莲,刘琴,黄常秀,王延杰. 蔬菜, 2016(04)
  • [7]黄瓜霜霉病研究进展[J]. 熊艳,王鹤冰,向华丰,张洪成. 中国农学通报, 2016(01)
  • [8]甘肃省临洮县温室黄瓜霜霉病综合防治技术[J]. 龙小燕.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14(08)
  • [9]黄瓜霜霉病菌对氟吡菌胺的抗性风险研究[D]. 闫磊. 河北农业大学, 2013(03)
  • [10]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调查及三个主要病虫害的防治试验[D]. 徐婉莉. 南京农业大学, 2012(01)


霜霉病论文 地黄瓜论文 三农论文 蔬菜论文 害虫论文

上一篇:把优质工程奉献给海南
下一篇:2003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总目录(人文社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