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保健食品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营养保健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其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沈皓明[1](2021)在《泰州市香菇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分析 ——以姜堰区桥头镇为例》文中认为香菇(Lentinusedodes)营养丰富、口感适宜,药食同源,营养价值极高,具有不与农争时、不与粮争地的特点,是一种高产高效栽培作物;属木腐菌,生长所需营养物质主要有碳源、氮源以及少量矿物盐类和维生素,大多数树木均可用于种植香菇。我国香菇栽培约有千年历史,自古以来是闽浙山区的特产,山区优良的气候环境和大量的菇木资源为香菇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姜堰区地处长江下游平原河网区,菇木资源短缺,市场上的香菇主要来自福建、浙江等地区,价格高,供需矛盾突出。1995年,姜堰区引进、吸收转化闽浙山区香菇栽培经验,成功利用本地资源丰富的胡桑枝条栽培香菇,在此基础上,持续选育香菇新品种、完善栽培技术、建设成品深加工生产线、主动提升管理水平,以点带面,助推泰州市形成了特色食用菌产业。2018年,泰州市菇业总产量达25880吨,其中姜堰区菇业产量达3350吨,产值达4856万元,鲜香菇1930吨、干香菇1420吨。桥头镇是姜堰区菇业主产地,经过20多年的发展,香菇种植面积达1300亩,建立有千亩香菇产业园,以及江苏省最大的香菇生产与交易基地。探究桥头镇香菇产业发展模式,对提升区域性香菇生产水平、加快高效农业发展、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提高农民纯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季节和生产场所,香菇栽培细分为层架栽培模式、林下栽培模式、覆土栽培模式、半覆土栽培模式等,栽培技术经历了砍花法栽培、段木栽培和木屑栽培3个阶段。香菇栽培需要选择优质菌种,配置培养基料时注意碳氢比,灭菌要及时、充分。香菇是低温和变温结实性的菇类,需要温差刺激才能结实,生长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通风顺畅,无杂菌感染和鼠害、虫害。香菇采摘后及时出售,干制时合理控制好烘干温度和时间。姜堰区桥头镇香菇产业发展呈现园区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特点,园区内龙头企业为菇农统一购置菌种和原料,统一市场销售,订单生产面积达1100亩,投入2000多万元购置菌棒制作流水线及冷藏保鲜库,可实现年制作菌棒800万袋。创立了“苏福”品牌,主持修订了泰州市无公害香菇标准化生产规程,每年培训菇农1500人次。改善了菇农年龄结构,45周岁及以下青壮年占比达30%,经济效益明显,种植香菇亩均纯收益23950元,远超传统稻麦种植收益1155元,科技含量增强,安全高效生产技术和周年栽培技术分别获得省、市农业推广奖项,获得各项专利、认证20多项。桥头香菇在取得上述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产业粗放程度高、产品价值链条短、营销方式不完善、服务管理不到位的问题,香菇生产仍处在初级加工阶段,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小,无延伸产业链,销售渠道较为传统,易造成产品滞压,市场竞争力不强,基层从事香菇专业人才断档等,影响了桥头香菇的进一步发展。提升桥头镇香菇产业优化发展策略为:优化提升香菇生产技术,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提高反季节香菇栽培比例,推广香菇—芋头轮作的栽培模式,拓展香菇精深加工业务,提高香菇干制储藏技术,实现废弃菌棒的综合利用,强化行政服务保障工作,制定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等。

王倩雯[2](2020)在《技术的不均衡赋权 ——以中国保健食品监管为例》文中提出技术深刻地影响着国家治理能力、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而科技与政治的关系是人类社会中历久弥新的深刻议题。技术赋权论是有关这一议题的主流回应之一,它强调技术一方面增强了国家监管能力,另一方面也扩大公民参与,从而促使国家与社会之间相互改造,使得所有行为者都收益。在此背景下,本研究观察到政府监管失灵现象却仍然时有发生,由此确定研究问题为:在技术对国家和社会双向赋权的情境下,政府在某些领域监管失灵的原因是什么。围绕这一研究问题,本研究确定了以国家—社会互动关系理论为分析框架。在这一理论框架中,国家与社会基于资源和机会,建立起有效社会关系,从而围绕社会控制展开争夺。国家—社会互动关系理论框架提供了资源、机会和社会控制等分析要素,以及国家、社会、国家与社会的互动三个分析维度。通过这一理论框架,对于技术赋权的研究就可以通过对技术所引入的资源和机会的分布特征,以及新的互动场域中社会控制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基于理论需要,本研究确定了以保健食品监管中的技术应用为案例,通过访谈、文件、档案记录等多种来源的证据进行定性研究,以拓展技术赋权论。监管是政府针对市场失灵现象进行的干预,而造成市场失灵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信息的不对称。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不对称,包括监管部门和被监管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在客观上成为保健食品监管的阻碍。而现代技术在资源的配置和传播等方面产生的新特点,对保健食品的监管效果起到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因此,本研究通过案例,即技术在保健食品监管中对不同行为主体的赋权特征的分析,对技术赋权做出定性研究。研究成果包括:首先,技术对国家的赋权呈现出不均衡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中央和地方权力的垂直架构下,资源和机会向中央倾斜;二是在各地方不均衡发展的现实情况下,技术赋权的效果向资源优势地方倾斜。其次,技术对社会的赋权效应在网络话语生态中表现为向占据资源优势的“强人”倾斜的特征,即技术所引入的资源和控制机会向“强人”倾斜。最后,在国家—社会互动过程中,技术所引入的资源和机会发生资本俘获权力和话语权力压缩话语权利两个方面的动态变化。由此,研究结论为:技术对国家和社会在不同维度的不均衡赋权导致了政府在某些领域的监管失灵。这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方面,技术赋予了互动关系中各个行为者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另一方面,所赋予的资源和机会在不同行为者之间呈现出不均衡分布的特征,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赋权特征。这一研究将有助于技术赋权理论的拓展,并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参考。

吴晓春[3](2019)在《芦笋的生物发酵研究及产业化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芦笋为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一种食用和药用的贵重蔬菜。芦笋的嫩茎以及须根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多糖、多酚、黄酮、皂苷、芦丁、胆碱等,其中皂苷是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生理活性多有报道。芦笋提取物对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甾体皂苷是重要的活性成分,芦笋提取物中含有多种甾体皂苷,多数为菝葜皂苷元。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芦笋中含有黄酮类、皂苷等成分,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抗肿瘤、降血脂和保肝等功能。为了进行芦笋生物发酵的工艺研究,本论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确定安琪家养酵母发酵芦笋汁生产工艺,将其应用在芦笋汁口服液的产业化生产中,设计相应的生产车间。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将总皂苷元含量做为芦笋汁中的响应值,相关影响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设计出响应面的实验方案,其影响因素如下:发酵时间、接种量、发酵温度等。数据表明一次项X1(接种量)、X2(发酵温度)、X3(发酵时间)和二次项都达到了极显着水平(P<0.01)。经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安琪家养酵母发酵芦笋汁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接种量:0.2%、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7天。2、对芦笋汁进行改善睡眠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芦笋汁能促进注射阈下剂量巴比妥钠小鼠入睡率的比率;能够明显缩短小鼠睡眠的潜伏期;可以延长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睡眠的时间。依照2003版《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中对改善睡眠功能的判定标准,该生物发酵芦笋汁具有改善睡眠功能的作用。3、设计了一条芦笋汁发酵及口服液生产线,包括发酵与口服液生产车间布局设计,如配料间、发酵间、储罐、人物流分开、物料及设备选型等,并进行中试和产业化设计,对厂房的布局设计进行研究以更合理的生产出所需要的产品,能明显符合企业的应用,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嘉欣,张嘉琪,李育军,黎仲恒,陈景益,植石灿[4](2019)在《甘薯营养与加工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甘薯普遍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南北都有栽培,其在粮食作物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着重阐述了甘薯主要营养、功能成分以及其加工与应用的研究,为今后更多甘薯精细加工及功能性物质研发提供一些理论实践依据和启发。

何善生,王力,李健,纪乃茹,苏文金[5](2017)在《螺旋藻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螺旋藻是一种富含多种营养物质的纯天然食品,其中含有γ-亚麻酸、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对人体非常有用的营养素,另外藻多糖、不饱和脂肪酸、藻胆蛋白、β-胡萝卜素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也十分丰富,可提高人体免疫力,起到辅助治疗疾病,具有抗癌、抗病毒等作用,是天然的保健食品。目前,关于螺旋藻的研究开发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对螺旋藻的生物特性、功能及其应用进行阐述,同时对其在未来的研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取螺旋藻多糖、多酚等生物活性物质,其应用于果蔬、水产品的保鲜及抗氧化试验,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以期为螺旋藻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贺蕾[6](2016)在《如新公司中国市场直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居民消费水平逐年升高,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升,一些涉及美丽与健康主题的产品和服务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2005年,我国针对直销行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为直销行业良性健康发展创造了适宜的法律环境,同时人们对直销的认识也逐渐从厌恶、躲避,转变为接受、认可。这些使得直销成为各大行业中最具前景的营销模式。如新公司于1984年创办于美国犹他州普洛沃市,一直致力于抗衰老产品的推广,主营个人护肤品和营养保健品;是全球发展最迅速的直销公司之一,业务遍及亚洲、美洲、欧洲、非洲及太平洋地区近54个市场,2015年营业额已经超越了35亿美元。全球活跃销售人员超过110万人。于2003年正式进入中国,中国注册公司全称: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简称“如新公司”,在华投资超过10亿人民币。2006年,如新公司成为首批获发中国直销经营许可证的直销公司之一。2013年,如新公司在华销售再创年度新高,大中华区域业绩达35亿元人民币。至此,大中华区已成为如新公司在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虽然如新公司在中国市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直销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渠道单一、营销人员管理、预售隐患、总部集权等方面。基于上述问题,本文以如新公司为样本,运用相关营销理论,通过对如新公司在中国的直销现状、直销环境分析,找出其直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传统行业的项目型营销步骤,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如新公司在中国直销策略的思考。运用相关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结合具体的工作实践,为如新公司的直销策略提出建议。运用PEST分析方法分析直销行业的宏观环境,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企业所处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结合SWOT分析方法分析公司现状及存在问题,在对目标消费者需求调研基础上,根据如新公司目前的市场定位;最后根据调研的结果制定出如新公司的直销策略组合建议。

魏滢[7](2014)在《花生红衣补血口服液的研制及其功能学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世界上贫血疾病的高发区,因此,补血功能食品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量;近年来,随着我国功能性食品行业的进步与发展,改善营养性贫血的产品也日益增多,从外在形式上看,因口服液具有吸收好,见效快,质量稳定等优势而应用居多;但从原料方面来说,以花生红衣作为原料的补血口服液保健品还尚未见报。所以本论文以东北地区特产“四粒红”花生红衣提取物为主要原料,添加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红枣浓缩液及其他辅料,研制出一款具有改善缺铁性贫血功能的口服液,并制定了口服液的感官、理化、卫生方面的标准,最后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了其确实对缺铁性贫血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1)花生红衣提取物制备工艺的研究: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花生红衣中的活性成分—总黄酮,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之上,运用响应面设计软件进一步分析处理,以确定花生红衣中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其优化的结果为:乙醇浓度80%,液料比25:1(mL/g),提取温度62℃,提取时间2h,在此条件下花生红衣总黄酮的得率为16.45%。(2)花生红衣补血口服液配方及工艺参数的确定:首先利用复合酶解法处理红枣,对比不同比例的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酶解效果,找到其最佳比例为1:1,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红枣浓缩液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即复合酶添加量为0.04%,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80min,在该工艺条件下,红枣汁中总糖含量高达9.56%;然后通过对比乳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和乙二胺四乙酸铁钠三种铁营养强化剂对口服液口感的影响,优选出对口服液口感影响最小的铁营养强化剂是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并且在对口服液口感影响最小的范围内,加入浓度为25mg/100mL的Fe最为适宜,即以加入0.19%的乙二胺四乙酸铁钠作为铁的营养强化剂;最后,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花生红衣补血口服液的最佳配方为:花生红衣提取物0.15%,乙二胺四乙酸铁钠0.19%,红枣浓缩液20%,白砂糖6%,柠檬酸0.08%;85℃灭菌30min。在该条件下,其有效成分总黄酮含量≥40mg/100mL,铁含量在20-30mg/100mL之间,并且该产品的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要求。(3)花生红衣补血口服液的补血功能评价为了进一步验证该产品改善缺铁性贫血的功效,选用SD大鼠进行实验,测定其体重、血红蛋白、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三项指标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花生红衣补血口服液可以显着增加受试动物的体重,并且与低铁对照组比较,动物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显着升高,而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含量显着降低,说明该产品具有改善缺铁性贫血的功能。

黄雄超,刘玥,姜猛,丁侃[8](2013)在《我国保健食品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健康长寿已成为人们共同的追求。保健食品以其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增强机体防御力、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年益寿等特殊的保健功能,倍受中老年、妇女、少年和亚健康等特定人群的青睐,必将成为本世纪食品加工业发展的主流。本文就保健食品的分类和特征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并对我国功能食品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

成妮妮[9](2012)在《国内外功能食品的需求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表明营养和健康一直备受人们关注。随着对食品功能性认识的深入,人们对健康/营养模式的认识已发生重大改变,功能性食品更是适时而生,并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本文对功能性食品在国内外当前市场的需求状况进行分析,并对新型功能食品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论述。

舒仲[10](2010)在《我国20年来蜂花粉产业的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我国20年来蜂花粉产业的发展做了简要综述,阐述了产业的简史,三代技术的发展及代表产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蜂花粉产业应在保健食品行业居第一的观点,展望了蜂花粉产业理想的前景。

二、营养保健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其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营养保健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其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泰州市香菇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分析 ——以姜堰区桥头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香菇的营养价值
    1.3 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
    1.4 我国香菇产业发展现状
    1.5 典型省份香菇产业特征
        1.5.1 浙江省香菇产业
        1.5.2 甘肃省香菇产业
        1.5.3 河北省香菇产业
        1.5.4 辽宁省香菇产业
        1.5.5 湖北省香菇产业
        1.5.6 其他地区香菇产业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香菇的栽培技术
    2.1 菌种选育与栽培管理
        2.1.1 菌种选育
        2.1.2 栽培基料
        2.1.3 装袋、接种
        2.1.4 发菌管理
        2.1.5 转色管理
        2.1.6 出菇管理
        2.1.7 栽培模式
        2.1.8 栽培环境控制与过程管理
    2.2 香菇保鲜与加工
        2.2.1 保鲜与加工
        2.2.2 干香菇的分级标准
    2.3 栽培技术规程
    2.4 小结
第3章 泰州市农业基本情况
    3.1 泰州市概况
    3.2 泰州市农业发展现状
    3.3 泰州市农村产业发展模式
    3.4 姜堰区桥头镇概况
        3.4.1 桥头镇概况
        3.4.2 桥头镇农业基本现状
        3.4.3 桥头镇特色农业
第4章 桥头镇香菇产业特征
    4.1 桥头镇香菇产业发展现状
        4.1.1 香菇发展园区化
        4.1.2 香菇发展产业化
        4.1.3 香菇发展标准化
        4.1.4 香菇发展品牌化
    4.2 桥头镇香菇发展成效
        4.2.1 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4.2.2 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4.2.3 科技含量不断增强
    4.3 桥头镇香菇产业的现实挑战
        4.3.1 产业粗放程度高
        4.3.2 产品价值链条短
        4.3.3 营销方式不完善
        4.3.4 专业技术人才少
    4.4 小结
第5章 泰州市香菇产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5.1 优化出菇过程管理
    5.2 推广无公害生产集成技术
    5.3 提高反季节香菇栽培比例
    5.4 推广香菇—芋头轮作的栽培模式
    5.5 拓展香菇精深加工业务
    5.6 提高香菇干制储藏技术
    5.7 实现废弃菌棒的综合利用
    5.8 加大科技支撑力度
    5.9 拓宽香菇销售渠道
    5.10 小结
第6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技术的不均衡赋权 ——以中国保健食品监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一) 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的论争
        (二) 以“国家—社会”为研究框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技术赋权论与国家—社会互动关系框架
    一、技术赋权论中的赋权构念
        (一) 赋权理论
        (二) 技术赋权
    二、国家—社会互动关系框架
        (一) 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
        (二) 社会控制的表现形式:监管
    三、研究分析框架
第二章 保健食品监管图景
    一、案例选择:保健食品监管
    二、保健食品行业政府监管图景
        (一) 国外保健食品行业发展及监管
        (二) 中国保健食品行业的监管图景
        (三) 技术在保健食品监管中的体现
第三章 保健食品监管中技术对国家的赋权
    一、技术对国家的赋权要素
        (一) 服从指标
        (二) 参与指标
        (三) 合法性指标
    二、技术增加国家的社会控制力
        (一) 监管工具的使用扩大服从程度
        (二) 渠道的拓展增加参与范围
        (三) 监管程序的健全增加合法性指标
    三、央地关系下的不均衡赋权
        (一) 保健食品监管中的垂直分权
        (二) 垂直分权模式下不均衡赋权效应
        (三) 来自地方保健食品监管的证据
    四、地方差异化发展下的不均衡赋权
        (一) 地方政府间的经济水平差距
        (二) 地方政府间的技术环境差距
    五、小结
第四章 保健食品监管中技术对社会的赋权
    一、社会关系的建立: 保健食品行业的新业态
        (一) 技术变革与行业发展
        (二) 市场渗透与社会关系的建立
        (三)技术为违法违规行为提供便利
    二、资源和机会的分布: 来自“权健事件”的证据
        (一) 技术对社会的赋权要素
        (二) “权健事件”中的信息资源配置
        (三) “权健事件”中的控制机会分布
    三、小结
第五章 国家—社会视角下的技术不均衡赋权
    一、技术在国家-社会互动中的动态赋权特征
        (一) 监管俘获:网络互动场域的控制权被资本俘获
        (二) 社会监管:话语权力压缩话语权利
        (三) 小结
    二、保健食品监管中的技术赋权
    三、与理论的对话
        (一) 技术赋权与社会控制
        (二) 技术赋权与资源配置
结语
附录
    附录一:《地方保健食品监管中的技术应用问题访谈提纲》
    附录二:图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芦笋的生物发酵研究及产业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芦笋简介
    1.2 睡眠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
        1.2.1 睡眠不良及其表现形式
        1.2.2 睡眠的作用机制
    1.3 国内外芦笋加工的主要生产工艺与方法
        1.3.1 压榨水提取法
        1.3.2 微生物发酵法
        1.3.3 超声波提取法
    1.4 主要研究方向与小结
第二章 芦笋汁生物发酵工艺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原料与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含量的测定
        2.2.2 培养基的配制
        2.2.3 芦笋果汁的配制
        2.2.4 发酵菌种的筛选
        2.2.5 标准曲线的制作
        2.2.6 芦笋皂苷元的分析
        2.2.7 单因素实验设计
        2.2.8 响应面实验设计
        2.2.9 数据处理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结果分析
        2.3.1.1 不同采收季节样品色泽分析
        2.3.1.2 不同采收期芦笋的总酚、总黄酮分析
        2.3.1.3 发酵菌种筛选结果
        2.3.1.4 安琪家养酵母发酵天数对总皂苷元含量的影响
        2.3.1.5 安琪家养酵母接种量对总皂苷元含量的影响
        2.3.1.6 安琪家养酵母发酵温度对总皂苷元含量的影响
        2.3.1.7 响应面分析结果
        2.3.1.8 各因素交互作用分析
        2.3.1.9 发酵芦笋汁除乙醇分析
        2.3.1.10 酶促褐变反应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物发酵芦笋汁提高动物睡眠有效性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主要材料
        3.1.1.1 实验动物
        3.1.1.2 主要试剂
        3.1.1.3 动物分组与处理
        3.1.2 测定指标和方法
        3.1.3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发酵芦笋汁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3.2.2 发酵芦笋汁对直接睡眠的影响
        3.2.3 发酵芦笋汁对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试验的影响
        3.2.4 发酵芦笋汁对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的影响
        3.2.5 发酵芦笋汁对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时间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试试验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主要设备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皂苷元含量、可溶性固形物、pH的检测结果
        4.2.2 微生物的检测结果
        4.2.3 保质期试验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产工艺及产业化设计
    5.1 设计目的
    5.2 设计内容
    5.3 产业化设计方案
        5.3.1 产业化设计的任务
        5.3.2 产业化设计的依据及原则
        5.3.2.1 产业化设计依据
        5.3.2.2 设计原则
        5.3.3 评价范围与评价方法
        5.3.3.1 卫生学检测
        5.3.3.2 洁净空间检测
    5.4 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5.4.1 芦笋汁生产工艺流程论述
        5.4.1.1 前处理
        5.4.1.2 压榨、过滤
        5.4.1.3 发酵、灭活
        5.4.1.4 吸附、粗滤
        5.4.1.5 离心
        5.4.1.6 精滤
        5.4.1.7 电渗析
        5.4.1.8 UHT杀菌
        5.4.1.9 洗瓶、灌装
        5.4.1.10 灯检
        5.4.1.11 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图
    5.5 设备选型
        5.5.1 设备选型的概要
        5.5.2 设备选型及论证
        5.5.2.1 前处理系统的选型
        5.5.2.2 发酵系统的选型
        5.5.2.3 配液罐的选型
        5.5.2.4 离心机的选型
        5.5.2.5 超高温瞬时杀菌机的选型
        5.5.2.6 洗瓶设备的选型
        5.5.2.7 干燥灭菌设备的选型
        5.5.2.8 灌装设备的选型
        5.5.2.9 灯检设备的选型
        5.5.2.10 设备选型汇总
    5.6 生产车间平面布局
        5.6.1 发酵车间布置
        5.6.2 口服液制剂车间平面布置
        5.6.3 设计结果
        5.6.3.1 厂房设计
        5.6.3.2 洁净区布局
        5.6.3.3 洁净区的生产设备规划
        5.6.3.4 车间用水规划
        5.6.3.5 车间排污规划
        5.6.3.6 车间送排风规划
        5.6.3.7 洁净环境监测
    5.7 质量标准研究
        5.7.1 主要原辅料的质量标准
        5.7.1.1 水
        5.7.1.2 芦笋
        5.7.2 芦笋汁质量标准
        5.7.2.1 感官指标
        5.7.2.2 标志性成分
        5.7.2.3 理化指标
        5.7.2.4 微生物指标
        5.7.2.5 净含量及允许负偏差要求
    5.8 投资估算
        5.8.1 固定资产
        5.8.1.1 建筑工程费用
        5.8.1.2 设备费用
        5.8.1.3 其他费用
        5.8.2 年经营费用的计算
        5.8.2.1 生产材料
        5.8.2.2 能源费用
        5.8.2.3 人工费用
        5.8.2.4 折旧费
        5.8.2.5 生产总成本
    5.9 利润计算
        5.9.1 年预计销售额
        5.9.2 财务费用
        5.9.3 利润
    5.10 利润率
    5.11 废渣利用
    5.12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甘薯营养与加工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甘薯营养和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1.1 维生素丰富
    1.2 膳食纤维
    1.3 脱氢表雄酮 (DHEA)
    1.4 黏液蛋白
    1.5 多糖
    1.6 黄酮
    1.7 绿原酸
    1.8 花青素
2 甘薯加工研究进展
    2.1 食品加工
    2.2 饲料加工
    2.3 美容护肤品加工
    2.4 药用产品加工
    2.5 新能源利用
    2.6 其他加工与应用
3 甘薯加工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3.1 甘薯加工未形成完备的产业链
    3.2 甘薯利用率不足
    3.3 产需不平衡
4 甘薯加工产业的展望

(5)螺旋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螺旋藻生物性质
2 螺旋藻组成成分及功能特性
    2.1 组成成分
    2.2 功能
        2.2.1 抗病毒、抗肿瘤
        2.2.2 调节机体免疫力、抗衰老
        2.2.3 降血脂、降血糖
3 螺旋藻应用及前景
    3.1 螺旋藻食品添加剂
        3.1.1 色素或营养保健强化添加剂
        3.1.2 奶制品添加剂
        3.1.3 胶体食品添加剂
        3.1.4 啤酒添加剂
    3.2 功能性食品
    3.3 养殖业
    3.4 化妆品美容
    3.5 环保
4 结语

(6)如新公司中国市场直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第2章 直销发展历史及行业分析
    2.1 中外直销发展概述
        2.1.1 直销定义
        2.1.2 世界直销业的发展
        2.1.3 中国直销业的发展
    2.2 中国直销行业相关立法研究
        2.2.1 混乱阶段的直销立法
        2.2.2 转型阶段的直销立法
        2.2.3 直销的全面立法
    2.3 中国直销行业分析
        2.3.1 获发直销牌照企业现状简述
        2.3.2 直销企业业务模式概况
        2.3.3 中国直销行业前景分析
第3章 如新公司直销模式现状与问题
    3.1 如新公司直销模式现状
        3.1.1 如新公司简介
        3.1.2 如新公司组织架构
        3.1.3 如新公司企业文化
        3.1.4 如新公司的两大产品线
    3.2 如新公司直销策略存在问题
        3.2.1 TR90预售推广管理不当
        3.2.2 销售渠道相对单一
        3.2.3 终端客户管理薄弱
        3.2.4 产品预售制存在的隐患
        3.2.5 定价策略单一
        3.2.6 海外低价货
        3.2.7 总部集权制管理弊端
第4章 如新公司直销模式环境分析
    4.1 外部环境分析
        4.1.1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4.1.2 行业环境分析
    4.2 内部环境分析
        4.2.1 企业微观环境分析
        4.2.2 如新公司的内部环境分析
    4.3 如新公司直销模式SWOT分析
        4.3.1 优势
        4.3.2 机会
        4.3.3 劣势
        4.3.4 威胁
第5章 如新公司直销策略优化建议
    5.1 如新直销理念
    5.2 如新直销策略优化建议
        5.2.1 产品策略
        5.2.2 价格策略
        5.2.3 促销策略
        5.2.4 渠道策略
    5.3 如新公司直销经营者道德教育的策略
        5.3.1 加强新进经营者直销法规教育
        5.3.2 商德部门规范直销经营,打击违规行为
        5.3.3 为直销人员规划职业生涯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花生红衣补血口服液的研制及其功能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功能性食品简介
        1.1.1 功能性食品的定义及特点
        1.1.2 功能性食品的行业发展现状
    1.2 功能性食品的配方原则
        1.2.1 以中医学传统的保健养生理论为基础的配方
        1.2.2 以现代医学理论为基础的配方
        1.2.3 以传统和现代医学理论结合为基础的配方
    1.3 贫血的概述
    1.4 口服液配方中原料的概述
        1.4.1 花生红衣
        1.4.2 乙二胺四乙酸铁钠(NaFeEDTA)
        1.4.3 红枣
    1.5 口服液类补血功能食品
        1.5.1 口服液的概念和特点
        1.5.2 口服液的一般制备方法
        1.5.3 口服液的质量检查
    1.6 功能性食品的功能学评价试验
    1.7 本论文研究意义
    1.8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花生红衣提取物制备工艺的研究
    2.1 试剂与仪器
        2.1.1 试剂
        2.1.2 仪器
    2.2 芦丁标准曲线的绘制
    2.3 花生红衣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
    2.4 花生红衣总黄酮提取的单因素试验
        2.4.1 乙醇浓度的选择
        2.4.2 液料比的选择
        2.4.3 提取温度的选择
        2.4.4 提取时间的选择
    2.5 设计响应面实验对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
    2.6 加样回收率试验
    2.7 结果与分析
        2.7.1 芦丁标准曲线绘制结果
        2.7.2 单因素试验结果
        2.7.3 设计响应面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
        2.7.4 验证试验
        2.7.5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花生红衣补血口服液的研制
    3.1 实验试剂与仪器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红枣浓缩液的制备
        3.2.1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3.2.2 工艺流程
        3.2.3 复合酶比例的选择
        3.2.4 红枣提取液的酶解工艺单因素试验
        3.2.5 正交试验法对红枣提取液的酶解工艺条件的优化
    3.3 口服液中铁营养强化剂种类及剂量的确定
    3.4 花生红衣补血口服液的制备
        3.4.1 工艺流程
        3.4.2 操作要点
        3.4.3 感官评价方法
        3.4.4 配方确定的单因素实验
        3.4.5 配方确定的正交实验
        3.4.6 三点检验法实验
    3.5 产品质量标准的确立
        3.5.1 感官标准
        3.5.2 理化指标
        3.5.3 微生物指标
        3.5.4 功效成分指标
    3.6 结果与分析
        3.6.1 葡萄糖标准曲线绘制结果
        3.6.2 复合酶比例确定的结果分析
        3.6.3 单因素试验结果
        3.6.4 正交试验法确定最佳的酶解条件
        3.6.5 口服液中铁营养强化剂种类及剂量确定的结果分析
        3.6.6 配方确定的单因素实验结果
        3.6.7 配方确定的正交试验结果
        3.6.8 三点检验法实验结果
        3.6.9 花生红衣补血口服液的质量检测结果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花生红衣补血口服液补血功能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1.3 实验动物
    4.2 缺铁性贫血大鼠模型的建立
    4.3 恢复实验
    4.4 观察及测定指标
        4.4.1 体重
        4.4.2 血红蛋白的测定
        4.4.3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的测定
    4.5 结果判定方法
    4.6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4.7 实验结果与分析
        4.7.1 制造缺铁性贫血大鼠模型情况
        4.7.2 花生红衣补血口服液对缺铁性贫血大鼠体重的影响
        4.7.3 花生红衣补血口服液对缺铁性贫血大鼠Hb的影响
        4.7.4 花生红衣补血口服液对缺铁性贫血大鼠FEP的影响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8)我国保健食品的发展现状与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保健食品的产品分类
2 我国保健食品的特征
    2.1 大规模的企业较少, 中小企业多
    2.2 产品种类丰富, 数量多
    2.3 产地较集中
    2.4 产品研发和申报重复
    2.5 保健品产品剂型以药品剂型为主
    2.6 国家支持力度不断增大
3 保健食品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4 保健食品行业存在的问题
    4.1 非法添加化学成分
    4.2 与药品混淆经营, 夸大产品功效
    4.3 品牌信誉不高
    4.4 产品市场同质化严重
    4.5 对自主创新知识产权投入不足
5 保健食品行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5.1 引导消费, 宣传健康文化
    5.2 发挥中医药和养生特长, 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5.3 产品开发, 依靠科研创新
    5.4 培育知名品牌, 塑造良好企业形象

四、营养保健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其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泰州市香菇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分析 ——以姜堰区桥头镇为例[D]. 沈皓明. 扬州大学, 2021(05)
  • [2]技术的不均衡赋权 ——以中国保健食品监管为例[D]. 王倩雯. 山东大学, 2020(02)
  • [3]芦笋的生物发酵研究及产业化设计[D]. 吴晓春.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4]甘薯营养与加工研究进展[J]. 张嘉欣,张嘉琪,李育军,黎仲恒,陈景益,植石灿. 长江蔬菜, 2019(02)
  • [5]螺旋藻研究进展[J]. 何善生,王力,李健,纪乃茹,苏文金. 食品工业, 2017(12)
  • [6]如新公司中国市场直销策略研究[D]. 贺蕾. 兰州理工大学, 2016(04)
  • [7]花生红衣补血口服液的研制及其功能学评价[D]. 魏滢. 长春工业大学, 2014(12)
  • [8]我国保健食品的发展现状与前景[J]. 黄雄超,刘玥,姜猛,丁侃. 中国保健营养, 2013(02)
  • [9]国内外功能食品的需求现状及发展趋势[J]. 成妮妮. 食品工业科技, 2012(08)
  • [10]我国20年来蜂花粉产业的发展[A]. 舒仲. 花粉·可持续发展(纪念联络组成立20周年)——第十一届全国花粉资源开发与利用研讨会论文集, 2010


芦笋论文 花生红衣论文 直销系统论文

上一篇:就业是民生之本——专访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宋凤静
下一篇:提高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推进呼伦贝尔生态保护建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