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驰[1](2019)在《MTA及iRoot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口腔材料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口腔材料。其中新型口腔生物材料因其优良的性能在牙髓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传统玻璃离子水门汀、银汞合金、氢氧化钙等材料相比,目前常见的新型生物材料MTA及iRoot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封闭性好、诱导形成均一牙本质桥、有效抑菌等优势,所以MTA及iRoot在盖髓、活髓切断、穿孔修补、根尖屏障等牙髓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MTA及iRoot均是性能优良的生物材料,因为与MTA相比iRoot不会使牙齿颜色发生变化,所以在后牙区MTA及iRoot均是较好的选择,但在前牙美学区推荐使用iRoot。在牙体牙髓病的治疗中,应当遵循微创牙髓治疗(Minimally Invasive Endodontics,MIE)理念。治疗中需尽量保留健康牙体组织,保存活髓,保留患牙。年轻恒牙保存的活髓可以促进牙根继续发育。恒牙牙髓保存治疗可以提高牙齿长期保存率,降低远期牙齿折裂的风险。对于髓底穿孔的患牙,可以利用生物材料进行修补,尽量保留患牙。病例一为牙体形态发育异常的前牙发生龋源性穿髓,用iRoot BP Plus直接盖髓,保存活髓。病例一讨论了双生牙、畸形舌侧尖的治疗,印章法后牙树脂美容修复等相关内容。病例二为患牙髓室底多个医源性穿孔,用MTA直接修补,保存患牙。病例二讨论了髓室底穿孔修补的方法、临床操作及影响穿孔修补预后的因素等。病例三为龋源性穿髓的恒牙通过iRoot BP Plus部分活髓切断,保存活髓。病例三讨论了影响活髓切断预后的因素等相关内容。病例四为MTA直接、间接盖髓,保存活髓,并探讨了根管治疗后树脂嵌体修复的优势。本文汇报的四个病例应用生物材料MTA及iRoot BP Plus行盖髓、活髓切断及髓室底穿孔修补,达到保存活髓、保留患牙的微创牙髓治疗理念。
吴永杰[2](2014)在《陈旧性髓室底穿孔治疗的短期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用DYCAL、氧化锌碘仿糊剂治疗陈旧性髓室底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陈旧性髓室底穿孔的病例,均为磨牙且伴髓腔息肉,处理好患牙后用DYCAL封闭穿孔区,然后再用氧化锌碘仿糊剂牙胶尖根管充填,观察2周后行聚羧酸锌垫底、银汞合金充填修复,1年后复查,观察患牙的临床症状、并拍X光片检查,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45例患者中有6例未成功复诊,其余39例患者中成功30例,失败9例,成功率为76.9%,并且穿髓孔直径小的效果优于穿髓孔直径大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DYCAL、氧化锌碘仿糊剂治疗陈旧性髓室底穿孔的近期效果比较满意,值得在基层工作中应用。
韩汉[3](2013)在《自固化磷酸钙糊剂和氢氧化钙碘仿糊剂用于乳磨牙活髓切断术的临床疗效对比》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将自固化磷酸钙糊剂和氢氧化钙碘仿糊剂两种药物用于乳磨牙活髓切断术后的盖髓剂,观察其临床疗效以及差异,为临床医生对乳磨牙因深龋治疗时意外露髓行活髓切断术后盖髓剂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于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儿童牙病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共计96名(96个患牙),男性50名,女性46名,患儿年龄为4至6岁,平均5岁,其中第一乳磨牙53颗,第二乳磨牙43颗。术前常规拍摄X线根尖片,排除根尖周炎症或吸收等病变,随机将患儿分为自固化磷酸钙糊剂组(实验组)和氢氧化钙碘仿糊剂组(对照组),患儿家长知情同意。对两组实验患牙均在口腔及患牙部位消毒、铺消毒巾,于患牙局部粘膜下注入4%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约0.5ml,麻醉显效后,用75%酒精棉球消毒窝洞,高速手机揭净髓室顶,用生理盐水小棉球擦洗窝洞,隔湿,再次消毒后,以锋利无菌的小挖匙将残余冠髓齐根管口处挖除干净,不可存留冠髓,以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以消毒棉球拭干窝洞,压迫止血,若根管口出血较多时,可用小棉球蘸0.1%肾上腺素液置于出血处压迫片刻,然后实验组用自固化磷酸钙糊剂作为盖髓剂覆盖牙髓断面,对照组则选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二者覆盖糊剂厚度均约1mm,最后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暂封窝洞。观察1-2周后,若无疼痛等症状,则除去窝洞内部分暂封剂,之上用磷酸锌粘固粉垫底,玻璃离子粘固粉严密充填。术后拍摄X线根尖片记录,术后分别于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针对诸如牙齿有无松动、叩痛、窦道,修复体是否完整,咬合功能、牙髓活力是否正常,X线片显示盖髓剂下方有无牙本质桥形成,根尖周有无病变,根尖孔是否形成,根管有无吸收以及牙髓有无钙化等临床表现进行随访观察,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儿在观察期内无明显疼痛等不适,也无不良反应,其术后3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94.0%和97.8%,6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92.0%和95.7%,以及12个月的有效率为92.0%和87.0%,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固化磷酸钙糊剂作为盖髓剂,用于乳磨牙活髓切断术后覆盖在牙髓断面,可起到有效隔绝外界刺激并保留残余牙髓活性的目的,其临床疗效与氢氧化钙碘仿糊剂相近,该研究结果为口腔临床医生行活髓切断术后提供更多盖髓剂的选择。
陈劭[4](2013)在《32例下颌第二乳磨牙龋源性髓室底穿通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下颌第二乳磨牙龋源性髓室底根分叉穿通的保存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龋源性髓室底穿通的下颌第二乳磨牙32例,使用Vitapex糊剂和玻璃离子水门汀修补穿通处并完成根管充填和牙冠的修复。结果经过2年的随访观察疗效,成功28例,占87.5%,失败4例,占12.5%。结论采用Vitapex糊剂和玻璃离子水门汀治疗乳磨牙髓室底穿通使下颌第二乳磨牙得以保存,有利于儿童正常行使咀嚼功能,避免乳牙早失而影响恒牙的正常萌出。
张莺,袁谷[5](2012)在《VITAPEX糊剂与F2000复合体联合修复磨牙髓室底穿孔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Vitapex糊剂与F2000复合体联合修复磨牙髓室底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将Vitapex糊剂垫于穿孔下方,在其上充填F2000复合体联合修复64例磨牙髓室底穿孔,1年后通过临床和X线片检查评价疗效。结果 64例中成功50例,失败14例,成功率为78.1%。乳磨牙、恒磨牙成功率分别为75.7%、81.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孔直径小、大的成功率分别为87.2%、64.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源性、龋源性穿孔成功率分别为94.4%、71.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apex糊剂与F2000复合体联合修复的临床疗效比较满意。
戴笑春[6](2011)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治疗乳磨牙髓底穿孔196例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乳磨牙因慢性根尖周炎或牙髓炎治疗操作失误致髓底穿通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由于乳牙的特点和治疗的特殊要求,当患牙未到替换期时,保持乳牙列的完整及恢复乳牙咀嚼功能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用于修补乳磨牙髓底穿孔的方法及材料有多种。我科从2000年初开始,从临床患者中选取髓底穿通乳磨牙196例,采用了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治疗乳磨牙髓底穿孔并经0.5~1年随访观察,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邱延菊,吴佩玲[7](2011)在《磨牙髓室底穿孔保存治疗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磨牙髓室底穿孔是牙髓治疗常见的并发症,常导致牙髓治疗失败使患牙被拔除。随着髓室底修复材料性能和修复治疗方法的不断完善及牙周治疗技术的发展成熟,成功地修复髓室底穿孔已成为可能。本文就磨牙髓室底穿孔的病因、穿孔后的组织变化、诊断和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王俊[8](2010)在《氢氧化钙和玻璃离子修复髓室底穿孔的临床疗效》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磨牙髓室底穿孔保存治疗的方法,评价氢氧化钙和玻璃离子粘固粉作为髓室底穿孔修复材料的疗效。方法选择磨牙髓室底穿孔的患者52例,患牙56颗,常规根管治疗后,在磨牙髓室底穿孔处,采用氢氧化钙糊剂覆盖髓室底穿孔,再用玻璃子粘固粉修复髓室底,垫底,永久充填。结果治疗后半年、1年、2年复查:成功率分别是91.07%、86.27%、80%。结论氢氧化钙和玻璃离子联合修复磨牙髓室底穿孔,在磨牙髓室底穿孔的保存治疗中能获得较好的疗效,提高了髓室穿孔磨牙的保存几率,且操作方便、安全、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较好的髓室底穿孔修复材料。
董素阁[9](2010)在《Vitapex与玻璃离子水门汀联合治疗髓室底穿孔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Vitapex与玻璃离子水门汀联合治疗磨牙髓室底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5颗髓室底穿孔磨牙先行根管治疗,然后穿孔处用Vitapex与玻璃离子水门汀联合治疗修复,垫底,永久充填。结果治疗后3个月、半年、一年复查:成功率分别是93.42%、90.87%、88.64%。结论 Vitapex与玻璃离子水门汀联合修复磨牙髓室底穿孔,提高了髓室穿孔磨牙的保存机会,且操作方便、安全,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较好的髓室底穿孔修复方法 。
杜凤芝[10](2010)在《髓室底穿孔及其治疗现状》文中指出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前言 |
| 病例报告 |
| 病例一 |
| 参考文献 |
| 病例二 |
| 参考文献 |
| 病例三 |
| 参考文献 |
| 病例四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
| 参考文献 |
| 地肤子粗提物对变异链球菌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 前言 |
| 一 实验材料与方法 |
| 二 结果 |
| 三 讨论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材料 |
| 1.2 病例的选择和分组 |
| 1.3 治疗方法 |
| 1.4 疗效评价 |
| 1.5 统计学分析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 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 1 研究对象 |
| 1.1 临床资料 |
|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 1.3 实验材料与仪器 |
| 2 实验内容与方法 |
| 2.1 实验分组 |
| 2.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 2.3 观察指标 |
| 2.4 疗效判断标准 |
| 3 质量控制 |
| 4 统计方法 |
| 5 技术路线 |
| 结果 |
| 讨论 |
| 小结 |
| 致谢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
| 参考文献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 个人简历 |
| 导师评阅表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临床资料: |
| 1.2 材料: |
| 1.3 操作方法: |
| 1.4 疗效标准: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病例选择 |
| 1.2 材料 |
| 1.3 治疗方法 |
| 1.4 疗效评定标准[1] |
| 1.5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资料与方法 |
| 结 果 |
| 讨 论 |
| 1.磨牙髓室底穿孔的病因 |
| (1) 医源性穿孔 |
| (2) 龋源性穿孔 |
| 2.磨牙髓室底穿孔后的组织变化 |
| 3.磨牙髓室底穿孔的诊断 |
| 4.磨牙髓室底穿孔的治疗方法 |
| (1) 充填修复治疗 |
| (2) 分根术 |
| (3) 半切术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材料: |
| 1.3 方法: |
| 1.4 疗效评定标准: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1 病因与部位 |
| 1.1 医源性髓室底穿孔 |
| 1.2 龋源性髓室底穿孔 |
| 1.3 生理性穿孔 |
| 2 髓室底穿孔的诊断 |
| 3 治疗方法 |
| 3.1 较小的新鲜恒牙 (未波及根管口) 穿孔的治疗 |
| 3.2 较大的新鲜恒牙 (已波及根管口内侧) 穿孔的治疗 |
| 3.3 感染性穿孔的治疗 |
| 4 疗效评定 |
| 5 治疗效果 |
| 6 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
| 6.1 穿孔后的组织变化 |
| 6.2 穿孔治疗的难度 |
| 6.3 填补穿孔的材料选择 |
| 6.4 穿孔超填问题 |
| 6.5 有效控制炎症 |
| 6.5.1 控制穿孔区组织的炎症是修复成功的关键: |
| 6.5.2 严密的隔绝髓腔和根周组织也是控制炎症必不可少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