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1](2002)在《怎样养好中国红头巨蜈蚣(续)》文中研究表明 5 病虫害的防治 5.1 黑斑病。在中国红头巨蜈蚣身下和头部发现有大小不同黑斑,用食母生0.6克,土霉素0.25克,氯霉素0.25克,共研末,同饲料虫连喂15天可防治,对严重者可分离喂食。也可选用制菌素、两性霉素、放线菌酮和克念霉素等乳化剂。 5.2 胃肠炎。中国红头巨蜈蚣食黄粉虫能定时定量,不宜生胃肠炎。巨蜈食鱼类、鸡肉时容易生胃肠炎;投食间隔过长(7天以上),也会有此病的发生,可用磺胺片0.5克拌饲料虫,氯霉素0.25克拌300克饲料虫饲喂治疗。 5.3 脱壳病。红头巨蜈蚣生长快,脱壳时应保持干湿度,过干难脱壳,过湿产生小螨虫、真菌寄生。这时要连续每10
王建民[2](2002)在《怎样养好中国红头巨蜈蚣》文中认为 1 饲养工具 蜈舍:中国红头蜈蚣是经高科技技术培育成功的优良新品种,可在室内立体箱养殖,箱1.2平方米以上,也可在地下池用木箱作墙壁或用水泥结构作墙壁,壁基本高度在50厘米以上,内壁周围均用光滑塑料膜或玻璃贴面,底部铺10厘米以上的松土(或砂),土上扣3排瓦片,瓦片上再反放1层瓦片,反复三四层,放好瓦片即可。蜈蚣室外养殖围墙与室内养殖一样,但需要有上棚,用以防晒、防雨、防虫害。
王新民[3](2001)在《中国红头巨蜈蚣生态繁育技术与幼蜈蚣管理》文中提出 一、生态园建造选择朝阳且潮湿的地段建造生态园,以山坡及山坡下、树林、竹林边、小溪边建造为佳,空气湿润,光照充分。有条件的可建百亩大园,十亩中国,一亩小园,园内设计成假山,有水环流及树木花草,严然植物公园一般。园周围设铁丝、水泥护栏,并有一米高的水泥墙,墙上用玻璃或光滑材料粘贴,并处理好接头,以防蜈蚣外逃。园内地下挖半米深洞穴和沟渠,设计成蜈蚣的孕窝、幼仔窝、成蜈窝等多种形式的栖息地,然后用砖和石块、瓦块堆放,用土掩盖,外面种上野草,周边种上树和花,调节周边空气。地下同时埋有热气管道,以便冬季加温。一般雌雄蜈蚣应安排冬眠,青年蜈蚣可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