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宏,赵一伟[1](2021)在《盐酸米诺环素联合Vitapex根充糊剂治疗乳牙瘘管型根尖周炎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商品名派力奥)联合Vitapex根充糊剂治疗乳牙瘘管型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京市东城区妇幼保健院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乳牙瘘管型根尖周炎患儿100例,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予Vitapex根充糊剂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派力奥。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8.00%(P <0.05);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儿的龈沟液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8.00%比4.00%,P> 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联合Vitapex根充糊剂治疗乳牙瘘管型根尖周炎疗效较好,能促进乳牙瘘管愈合,缓解疼痛,减轻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陈平平[2](2020)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在对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进行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8月期间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67例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n=83)和观察组(n=84)。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常规根管治疗。在此基础上,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在治疗后的第1周及第2周时,观察组患者瘘管的闭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进行根管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提高其瘘管的闭合率,减轻其患处的炎症反应,缓解其疼痛症状。
孙小艳,霍静利,苗喜顺[3](2019)在《维他派克斯糊剂联合牙胶尖根管充填治疗慢性瘘管型根尖周炎患者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维他派克斯(Vitapex)糊剂联合牙胶尖根管充填治疗慢性瘘管型根尖周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慢性瘘管型根尖周炎患者96例,依照治疗方案分为联合组(n=48)与对照组(n=48)。对照组实施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联合牙胶尖根管充填治疗,联合组实施Vitapex糊剂联合牙胶尖根管充填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急性疼痛发生率。结果:治疗12个月后,联合组总有效率97.92%高于对照组(81.25%,P<0.05);治疗7d后,联合组急性疼痛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18.75%,P<0.05)。结论:Vitapex糊剂联合牙胶尖根管充填应用于慢性瘘管型根尖周炎患者,疗效显着,可有效降低急性疼痛发生率。
张兰,周勤[4](2019)在《康复新液和浓替硝唑液交替冲洗治疗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康复新液和浓替硝唑液交替冲洗治疗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康复新液和浓替硝唑液冲洗根管,对照组采用0.9%N.S.和浓替硝唑冲洗根管,并观察记录。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比较,疗效有显着性差异(P<0.05);6个月后,两组比较,疗效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痊愈率(82.5%)明显高于对照组(42.5%)。结论:康复新液和浓替硝唑液交替冲洗治疗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见效快,减少疗次且疗效可靠。
万瑾[5](2018)在《甲硝唑瘘管术治疗、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的效果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甲硝唑瘘管术治疗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7年5月期间诊治的106例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碘酚瘘道烧灼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甲硝唑瘘管术治疗,观察和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8.11%,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86.7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实施甲硝唑瘘管术治疗,可以取得显着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韦燕春,蒋才丽,韦进[6](2017)在《Vitapex糊剂与氧化锌在慢性瘘管型根尖周炎中的对比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究分析Vitatapex糊剂与氧化锌在慢性瘘管型根尖周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300例慢性瘘管型根尖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150)和对照组(n=150),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Vitatapex糊剂联合牙胶尖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联合牙胶尖治疗,每组150例。比较患者治疗一周后的病症疼痛情况及半年随访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病症疼痛率(4.0%)明显低于对照组(16.7%),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78%)明显高于对照组(8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apex糊剂联合牙胶尖在慢性瘘管型根尖周炎一次性充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患处疼痛症状,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薛梅[7](2017)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治疗乳牙瘘管型根尖周炎临床疗效评价》文中提出目的探析活性银离子抗菌液治疗乳牙瘘管型根尖周炎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时间:2016年10月2017年2月,选取96例我院进行治疗的乳牙瘘管型根尖周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参照组(n=48)和研究组(n=48),参照组给予常规生理盐水冲洗和漱口治疗,研究组则给予活性银离子抗菌液进行冲洗和漱口,对比其临床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率远优胜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参照组相比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乳牙瘘管型根尖周炎患者,实施活性银离子抗菌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显着,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有效改善患儿口腔感染症状,并促进患儿口腔咀嚼功能的恢复,利于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蔡寅寅[8](2017)在《Vitapex糊剂、牙胶尖充填根管治疗慢性瘘管型根尖周炎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对慢性瘘管型根尖周炎患者行以Vitapex糊剂、牙胶尖充填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收治的154例(154牙)慢性瘘管型根尖周炎患者进行研究,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77例,参照组患者行以氧化锌、牙胶尖充填根管治疗,研究组患者行以Vitapex糊剂、牙胶尖充填根管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40%,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9.61%,研究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瘘管型根尖周炎患者行以Vitapex糊剂、牙胶尖充填根管治疗效果良好,临床价值显着。
阚丽芝[9](2016)在《甲硝唑瘘管术治疗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甲硝唑瘘管术治疗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我科收治的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患者30例,分别对其实施甲硝唑瘘管术治疗及碘酚瘘道烧灼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治疗有效率的比较结果上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硝唑瘘管术治疗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具有较为显着的临床疗效,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加以推广。
李继东[10](2016)在《甲硝唑瘘管术治疗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甲硝唑瘘管术治疗痿管型慢性根尖周炎的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治疗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的患者70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使用碘酚瘘道烧灼法,治疗组使用甲硝唑瘘管术。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在治疗7d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年后,对照组治愈率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甲硝唑瘘管术治疗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治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
| 1.4 统计学处理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治疗方法 |
|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在治疗后的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瘘管闭合率的比较 |
| 2.2 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的比较 |
| 2.3 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炎性指标的比较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选取标准 |
| 1.3 方法 |
| 1.3.1 对照组 |
| 1.3.2 联合组 |
| 1.4 疗效评估标准 |
| 1.5 观察指标 |
| 1.6 统计学分析 |
| 2 结果 |
| 2.1 疗效 |
| 2.2 急性疼痛发生率 |
| 3 讨论 |
| 1 临床资料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疗效评价 |
| 1.4 统计学处理 |
| 2 结 果 |
| 2.1 治疗1个月后两组疗效比较 |
| 2.2 治疗6个月后两组疗效比较 |
| 3 讨 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治疗方法。 |
| 1.2.1 对照组。 |
| 1.2.2 观察组。 |
| 1.3 观察项目和疗效评价标准。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疗效评价指标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两组患者术后急性疼痛发生率比较 |
| 2.2 两组牙根填充术后半年疗效比较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观察指标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治疗效率统计 |
| 2.2 生活质量统计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治疗方法 |
| 1.3 临床观察指标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治疗方法 |
| 1.2.1 对照组 |
| 1.2.2 观察组 |
| 1.3 观察项目和指标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1资料与方法 |
| 2结果 |
| 3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