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输尿管远端结石B超诊断(附6例报告)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输尿管远端结石的B超诊断(附6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龙涛[1](2021)在《不同能量平台致兔膀胱段输尿管隐性热损伤及预防修复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构建单极电切电凝、钬激光、铥激光三种能量平台致实验兔膀胱段输尿管隐性热损伤动物模型、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时不同能量平台致实验兔膀胱段输尿管隐性热损伤危险区域范围大小;研究膀胱段输尿管隐性热损伤后输尿管的变化情况包括扩张积水变化、病理学变化、有无狭窄的产生。在输尿管隐性热损伤模型上,采用仅切少凝、术中置管、不同能量平台铲状切开三种预防修复方式,观察预防改善输尿管、肾脏积水和晚期输尿管狭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48只成年普通级日本大耳白兔,分为对照组3只、假手术组3只、隐性热损伤模型组27只、预防修复组15只。隐性热损伤模型组于垂直距离壁内输尿管0cm、距离输尿管口0.5cm、1cm的(A、B)2处;于垂直距离壁内输尿管0.5cm、距离输尿管口0.5cm的C处,分别采用电切电凝能量平台组、钬激光能量平台组、铥激光能量平台组构建输尿管膀胱段隐性热损伤的动物模型。预防修复组构建损伤模型时,更换为仅为仅切少凝操作或构建模型即刻术中置入输尿管支架或构建模型即刻使用相同能量平台从输尿管口逆行越过损伤处切开形成铲状扩张。假手术组向膀胱输尿管段置入斑马导丝、拔出导丝。对照组不处理。术后1月行B超检测双侧肾脏、输尿管、膀胱情况,麻醉后下采取上起剑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切口暴露双侧膀胱、肾、输尿管,肉眼观察双侧肾及全长输尿管差异、有无积水、测量各段输尿管直径,将输尿管膀胱段HE染色观察各层组织结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查输尿管膀胱段组织中TGF-β、α-SMA的表达。结果:(1).不同能量平台构建膀胱段输尿管隐性热损伤的动物模型,术后1月B超结果均有肾盂积水,术后一月下段输尿管直径与对照组、假手术组、术前对比显着扩张(P<0.05);(2)术后1月取隐性热损伤模型组膀胱段输尿管HE染色中均表现为组织被覆移行上皮,部分细胞核有异形性,间质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炎细胞浸润,部分管腔扩张,肌层明显增厚,炎细胞浸润,部分管腔上皮脱落,移行上皮结构紊乱,层次减少。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术后1月取膀胱段输尿管行病理检查,HE染色显示输尿管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均完整;(3)术后1月取膀胱段输尿管行免疫组化α-SMA阳性细胞百分比电切电凝能量平台组、钬激光能量平台组、铥激光能量平台组20%、10%、10%。TGF-β免疫组化阳性细胞百分比电切能量平台组、钬激光能量平台组、铥激光能量平台组30%、10%、25%;(4)预防修复电切能量平台、钬激光能量平台、铥激光能量铲状切开,术后1月行B超检测无肾积水、输尿管直径与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无意义。术中置管组1月后B超检测无肾盂积水,但中、下段输尿管直径与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有意义(P<0.05)。仅切少凝预防修复,1月后B超检测有肾盂积水,上、中、下段输尿管直径与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1)在日本大耳白兔上构建的电切电凝能量平台、钬激光能量平台、铥激光能量平台膀胱段输尿管隐性热损伤模型是接近临床上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对膀胱段输尿管隐性热损伤,比较理想的动物模型。(2)在日本大耳白兔上模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行不同能量平台手术治疗时输尿管膀胱壁走行区域损伤危险区域为输尿管口外上象限以膀胱段输尿管为中线,长1.0cm,宽1.0cm的矩形范围。不同能量平台膀胱段输尿管隐性热损伤后输尿管积水不会消失、会造成输尿管狭窄梗阻。(3)在模型成功建立的基础上行不同膀胱段输尿管预防损伤修复方式,损伤即刻使用相同能量平台从输尿管口逆行越过损伤处切开,输尿管口形成铲状扩张,能预防输尿管积水、狭窄的产生,切开长度为膀胱段输尿管1/2时不会引起输尿管返流;发生术中置管能预防输尿管积水、狭窄的形成;仅切少凝预防输尿管隐性热损伤无效。

曹昭礼[2](2020)在《探讨结石负荷在预测输尿管上段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效果的指导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结石负荷(结石体积*结石最大CT值)在预测输尿管上段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效果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南昌市结石病专科医院泌尿外科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诊断为输尿管上段结石(结石大小1.0-2.0cm,肾脏轻、中度积水)并住院治疗患者共151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结石最大CT值(HU)、结石平均CT值(HU)、结石最长径(cm)、结石体积(cm^3)、结石负荷(结石体积*最大CT值)、结石负荷1(结石体积*平均CT值)、结石负荷2(结石最长径*最大CT值)、结石负荷3(结石最长径*平均CT值)、年龄、性别与ESWL治疗2周后复查B超及KUB检查的资料,探讨分析结石负荷(结石体积*结石最大CT值)在预测输尿管上段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效果的指导意义。结果:结石最大CT值、结石平均CT值、结石体积、结石负荷(结石体积*最大CT值)、结石负荷1(结石体积*平均CT值)、结石负荷2(结石最长径*最大CT值)、结石负荷3(结石最长径*平均CT值)均可用于预测输尿管结石行ESWL治疗效果的预测。上述各影响因素与ESWL成功率呈负性相关,即各影响因素越大,ESWL治疗成功率越低。结论:输尿管结石行非增强平扫CT测得的CT值体现结石的硬度;结石体积体现结石在输尿管腔所占空间的大小,即结石的量。结石负荷=结石体积*最大CT值;综合考虑了结石的硬度和结石的量,是各影响因素中对预测输尿管上段结石行ESWL治疗效果最有指导意义的。

殷金成[3](2019)在《微通道经皮肾镜与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2-2.5cm上尿路结石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和比较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联合钬激光治疗长径2-2.5cm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18年7月使用MPCNL或FURL联合钬激光治疗的11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石长径为2-2.5cm。110例患者分为两组:MPCNL组(n=55)和FURL组(n=55),FURL组术前留置输尿管双J管2-4周。收集和分析比较的指标包括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术后输血率及血红蛋白下降情况、术后总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术后1周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并发症情况(Clavien-Dindo分级Ⅱ级以上)、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创伤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等。结果:MPCNL组与FURL组相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肾积水程度、结石CT值、结石大小和结石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83.2±24.6)vs(85.2±20.4)min,P>0.05;术中术后输血率 MPCNL 组明显升高,10.91%(6/55)vs 0%(0/55),P<0.05;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MPCNL组明显升高,(12.3±3.4)vs(2.4±0.9)g/L,P<0.05;术后两组患者 PCT、WBC 指标无明显差异,PCT(1.85士0.53)vs(1.77士0.50)ug/L和WBC(10.42±3.47)vs(10.18±2.28)×109/L,P>0.05;术后 CRP 指标 MPCNL 组明显升高,(17.4±2.5)vs(7.1±3.5)mg/L,P<0.05;术前及术后BUN及Scr水平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Ⅱ级以上)MPCNL组明显增高,18.18%(10/55)vs 1.82%(1/55),P<0.05;术后总住院时间 MPCNL 组明显延长,8.6±1.9 天 vs 4.1±1.8天,P<0.05;治疗总费用 MPCNL 组明显降低,17653.2±3903.8 元 vs 24493.9±4368.9元,P<0.05;术后1周内结石清除率MPCNL组明显高于FURL组,78.18%(43/55)vs 56.36%(31/55),P<0.05;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无明显差异,89.09%(49/55)vs 85.45%(47/55),P>0.05;术后3个月结石清除率无明显差异,98.18%(54/55)vs 94.54%(52/55),P>0.05。结论:在上尿路长径2-2.5cm结石治疗选择中,MPCNL的优势是短期结石清除率高、住院费用低;FURL的优势是对机体损伤小、严重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但术前增加一次住院以留置输尿管双J管,增加了临床费用。因此,MPCNL和FURL治疗2-2.5cm上尿路结石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临床术式的具体选择需结合患者自身意愿和医师经验。

戴玮[4](2018)在《输尿管镜碎石术斜卧截石位顺流冲洗对结石清除效果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URL)斜卧截石位联合顺流冲洗在治疗输尿管结石中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期间于我院行UR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截石位逆流冲洗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试验组患者在截石位的基础上,将患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分别屈曲120°和150°摆放,再将手术床面整体调节至头高臀低25°斜卧改良截石位(简称斜卧截石位),并妥善固定。输尿管镜碎石前,先经导丝在结石上方置入5F单J管,然后将单J管与灌注泵连接固定行顺流冲洗。术中记录结石移位、手术时间、患者生命体征、输尿管穿孔及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数据。术后3天行尿路平片(plain film of kidney-ureter-bladder,KUB)、B超检查,以确定有无结石残留;复查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观察生命体征、查血常规、尿常规等判定有无术后感染。术后40天复查B超,判定有无输尿管狭窄。结果研究中共退出12例,对照组退出8例,试验组退出4例。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URL。对照组发生结石移位至肾脏7例(21.9%),试验组发生结石移位至肾脏1例(2.8%),试验组患者结石移位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手术时间为(68.09±4.99)min;试验组手术时间为(57.19±6.94)min,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均较为平稳,在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均未出现输尿管穿孔和周围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对照组结石残留8例(25.0%),试验组结石残留1例(2.8%),试验组患者结石残留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肌酐和尿素氮的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感染、输尿管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斜卧截石位联合顺流冲洗URL治疗输尿管结石,可防止结石向上移位,缩短手术时间,且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毕均安返病房,术后结石残留降低,未增加手术并发症,保证手术安全性的基础上提高了结石清除效果及手术效率,为防止结石残留提供了实践依据。

许生[5](2014)在《后腹腔镜与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比较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ureterolithotomy, RLU)与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性及疗效,探讨两种术式的适应证及技术要点。方法:对2009年3月~2014年2月入住我科的72例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MPCNL组和RLU组。MPCNL组39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26-72岁,中位年龄44岁。RLU组33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龄28-71岁,中位年龄43岁。通过对两组术式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3天结石清除率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术中失血量、漏尿发生率、术后高热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二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二组间年龄、性别、左右侧、结石大小、肾盂分离、病程等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RLU组与MPCNL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68.4士10.0)minVS (49.9士9.8)min (t=-7.901, P=0.000);术中出血量为(23.6士7.7) mlVS (71.4士22.4) ml, MPCNL组显着高于RLUL组的(t=12.487, P=0.000);MPCNL组术后高热发生率及术后住院天数均大于RLU组,术后3d的结石清除率、术后尿漏、输尿管狭窄的发生率等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性。结论:MPCNL与RLU在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上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满意的疗效, RLU术中出血较少,手术安全性较MPCNL高,但RLU手术时间长。

吕安强[6](2013)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联合中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回顾》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1年时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泌尿外科收集的3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应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术后联合中药排石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评价应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联合中药辅助治疔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成功率和安全性,探讨影响手术时间及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手术过程中应注意事项,及术后的辅助治疗计划。方法对2012年01月至2013年0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应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联合中药排石治疗的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比较性别,年龄,结石左右侧位置,结石大小,合并输尿管息肉,合并输尿管狭窄或迂曲,术前肾积水程度,术前肾功能情况,术前ESWL病史因素与手术成功之间关系,观察并分析其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35例患者中27例一期碎石成功,一期碎石成功率77.1%(27/35),术后应用中药治疗,于1日、3日、1周进行术后情况观察,并于4周复查,结石排净率91.4%(32/35)。继续应用中药排石治疗联合ESWL治疗1月结石结石排净率97.14%(34/35),继续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结石左右侧位置,术前肾功能情况,术前ESWL病史因素与手术时间与手术效果无明显相关性;而结石大小,合并输尿管息肉,合并输尿管狭窄或迂曲,术前肾积水程度因素与手术时间及手术效果有一定相关性。本组研究手术成功率97.1%,1例进镜失败,近期轻度并发症的发生率14.28%,2例上段输尿管结石术中上行至肾盂内,0例穿孔,0例撕脱。4例粘膜下损伤,2例(1例包含于粘膜下损伤患者中)出现高热(T≥39。),予抗炎对症治疗后好转,2例(包含于4例粘膜下损伤)出现肉眼血尿伴/不伴腰部绞痛,予中药排石治疗,并利尿、抗炎治疗后痊愈,术后近期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相比于现阶段对于上段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方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联合应用中药排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一种是微创,安全,有效成功率高的现代治疗方法,手术成功的因素在于病例的选择。一期碎石成功与结石大小合,并输尿管息肉,伴有输尿管狭窄或迂曲,肾积水程度因素有相关性,与患者性别,年龄,结石左右侧位置,术前ESWL病史,术前肾功能情况因素无相关性。通过增加手术经验,改进手术操作技巧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经应用联合中药治疔,结石的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单纯使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者。故应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联合中药排石治疗是现阶段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处理是一种较优,微创,效果可观的中西医完美结合方式。

万里亚,何玉梅,赵云,曾开远[7](1997)在《输尿管结石的B超诊断(附2568例报告)》文中指出为了提高输尿管结石的确诊率,1985年6月~1995年12月应用B超诊断输尿管结石2568例。结果显示:结石位于上下两段占935%;无积水者占213%,且多为下段结石。认为肾绞痛发作是扫描最佳时机,下段扫描须降低仪器增益,膀胱以不影响探头加压的良好充盈为宜,寻找结石可以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超声检出输尿管结石诊断可以确立,未检出结石不能否定其存在。

邵志强[8](2009)在《上尿路结石微创治疗系列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研究第一章上尿路结石单次ESWL成功率预测目的通过术前因素建立回归模型预测单次ESWL碎石成功率,评估ESWL碎石效率。方法应用DoLiS王者碎石机对480例上尿路结石进行ESWL治疗,所有患者均经KUB/IVU或B超检查证实诊断,术前、术中及随访资料完整。治疗结果在随访3月时评估:单次ESWL治疗结石完全清除视为治疗成功,余均为治疗失败。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先应用X2检验和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及结石特征如患者性别、年龄(年龄段)、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病程、疼痛、血尿、结石位置、侧别、数量、长径、宽径等因素,找出对结石清除率有意义的因素。再利用这些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预测术后结石清除概率。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段(P=0.037),结石位置(P=0.000),长径(P=0.000),宽径(P=0.000),数量(P=0.010),病程(P=0.006),身高(P=0.049)和体重(P=0.037)为有意义因素;以排石效果为因变量,以术前患者及结石特征所有变量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了年龄段、结石宽径、病程、身高和体重,最后入选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结石长径、结石数量和结石位置;应用这三个因素建立回归模型,估计术后结石清除概率,灵敏度为91.9%,特异度为55.9%,总准确度为81.0%。结论结石长径、数量和位置是影响上尿路结石ESWL预后的独立因素。我们建立的回归模型估计术后结石清除概率总准确度为81.0%。第二章体外冲击波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分析目的探讨肾结石ESWL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316例肾结石患者ESWL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程、临床症状和结石特征等因素与疗效的关系。ESWL术后3个月评估效果,结石完全排出或残余结石<0.4 cm为治疗成功,未排或残余结石≥0.4 cm则为治疗失败。结果316例碎石成功率为75.3%(238/316)。结石长径0.5~1.0 cm,1.0~2.0 cm及>2.0 cm的肾结石,ESWL 3月后清石率相应为90.3%(167/185),69.6%(55/79)和30.8%(16/52),不同结石长径与效果关系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93,P=0.000,提示两者呈显着正相关关系。肾盂结石成功率83.1%(118/142),肾盏结石成功率69.0%(120/1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01,P=0.004)。各肾盏结石组间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375,P=0.829)。单发结石(82.9%,170/205)与多发结石(61.3%,68/111)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182,P=0.000)。其他因素对成功率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石大小、位置和数量是影响肾结石ESWL疗效的重要因素。第二部分输尿管结石微创治疗不同方法比较第三章微创治疗输尿管结石3种不同方法比较(附326例报告)目的比较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输尿管镜碎石(URL)、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分别采用ESWL、URL、PCNL治疗输尿管结石3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三种方法碎石成功率分别为78.5%(146/186),91.2(93/102)和100%(38/38)。ESWL组直径分别为0.5~1.0cm,1.0~2.0cm,>2.0cm结石,碎石成功率分别为90.8%(89/98)、69.3%(52/75)、30.8%(5/1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752,P=0.000);URL组3例入镜困难,5例结石上移肾盂,1例结石残留,发生输尿管穿孔2例;PCNL组均1期建立经皮肾通道并碎石成功,结石清除率为100%,无气胸、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ESWL最佳适应症是<1cm输尿管结石;URL适合大多数输尿管结石,特别是中下段结石,入镜成功是碎石的前提,结石返肾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PCNL处理输尿管上段大的梗阻性结石有优势,特别是ESWL、URL失败病例。第四章ESWL、URL、PCNL及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对比观察目的比较ESWL、URL、PCNL及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分别采用ESWL、URL、PCNL及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19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四种方法成功率分别为84.9%(73/86),64%(16/25),100%(48/48)和100%(31/31)。ESWL组直径分别为0.5~1.0cm,1.0~2.0cm,>2.0cm结石,碎石成功率分别为96.6%(56/58)、75.0%(15/20)、25.0%(2/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686,P=0.000);URL组3例入镜困难,5例结石上移肾盂,1例结石残留,发生输尿管穿孔2例;PCNL组均1期建立经皮肾通道并碎石成功,结石清除率为100%,无气胸、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后腹腔镜组均取石成功,术后无漏尿及输尿管狭窄等并发症。结论ESWL最佳适应症是<1cm输尿管结石;UR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返肾率较高,非首选;PCNL及后腹腔镜取石术处理输尿管上段较大结石有优势。第三部分B超引导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研究第五章B超引导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目的探讨B超引导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复杂性肾结石患者382例,男218例,女164例,平均年龄41岁(4岁~74岁),均行B超、KUB+IVP检查,CT检查285例,逆行肾盂造影检查9例。结石直径1.0~7.5cm,单发65例,多发317例,鹿角形结石95例,左侧169例,右侧140例,双侧73例。其中患肾手术史52例,合并泌尿系感染127例,肾功能不全31例,其中氮质血症期18例,尿毒症前期13例。均采用B超引导经皮肾镜下第三代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清石系统治疗并观察分析。结果382例405侧均一期成功建立24F经皮肾通道(一例为12F,应用8.9F输尿管镜),1期碎石397侧,2期碎石8侧,1期碎石其中14侧行2通道碎石。双侧同时碎石23例,2例一侧行两通道碎石,3例第二侧行2期碎石。平均手术时间9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70ml,输血9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5 d,1期结石清除率为89.9%(364/405),总结石清除率为91.8%(372/405),术中无气胸、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5d复查B超或KUB,41例有结石残留,结石最大径0.3~2.5cm,8例8侧于术后5~7天行2期碎石,14例残余结石最大径0.5~1.5cm者辅以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19例为小于4mm结石,予排石等保守治疗。术后随访1~3个月拔除输尿管内双J管。术前肾功能不全的31例患者,术后1月复查25例血肌酐值恢复正常,146例获随访3~24个月,无结石复发。结论B超引导穿刺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效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重要方法,可以使绝大多数患者避免开放手术。第六章B超引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目的探讨B超引导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68例,男36例,女32例,平均年龄42岁(19岁~70岁),均行B超、CT检查,KUB+IVP检查28例,逆行肾盂造影检查9例。结石直径1.0~4.3cm,单发62例,多发6例,左侧29例,右侧27例,双侧12例。其中合并患侧肾积水65例,泌尿系感染36例,肾功能不全7例,其中氮质血症期4例,尿毒症前期3例。均采用B超引导经皮肾镜下第三代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清石系统治疗并观察分析。结果68例80侧均1期建立24F经皮肾通道并碎石成功。平均手术时间65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 d,结石清除率为100%。术中无气胸、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3个月拔除输尿管内双J管。术前肾功能不全的7例患者,术后1月复查5例血肌酐值恢复正常,46例获随访3~24个月,无结石复发。结论B超引导穿刺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输尿管上段结石效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较好方法,特别对ESWL及输尿管镜碎石失败的病例。第七章同时双侧经皮肾镜碎石术48例疗效分析目的探讨同时双侧经皮肾镜碎石术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B超引导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同时治疗双侧肾结石或输尿管上段结石48例患者资料。双侧肾结石26例,一侧肾结石并发对侧输尿管结石9例,双侧输尿管结石5例,双侧肾结石并发一侧输尿管结石8例。结石直径1.0~7.5cm,鹿角形结石28例,术前血红蛋白平均126±13 g/L,肾功能不全13例,血肌酐188.40~805.13umol/L,术前透析3例。分析手术时间、失血量、输血率、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48例96侧均一期成功建立皮肤肾脏通路,43例双侧行一期碎石,其中4例一侧行2通道碎石,5例第二侧行二期碎石。平均手术时间105min,术后血红蛋白较术前平均下降21g/L,输血5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5 d,一期结石清除率77.1%(37/48),总结石清除率为87.5%(42/48),4例较大残余结石者辅以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双侧同时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双侧肾结石或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可行,但对肾功能差、结石负荷过大者慎行。第八章双侧经皮肾镜碎石术:同期还是分期手术标准及评价目的制定和检验决定双侧PCNL同期还是分期进行的标准。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08年12月拟行双侧同期经皮肾镜碎石术病例,参考相关文献及结合临床实践制定在完成首侧手术后终止手术的标准:手术时间>3小时,HB<100g/L或下降>30g/L,收缩压<90mmHg或下降>30mmHg,动脉血PH值<7.35/动脉氧饱和度<95%/钠<128umol/L或患者不耐受。根据手术完成情况分为两组:同期组和分期组,分期组二期手术在3~6周后进行。比较两组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共60例,同期组51例,分期组9例,分期组中首侧手术时间>3小时4例,HB<100g/L或下降>30g/L 3例,收缩压<90mmHg或下降>30mmHg2例,动脉血PH值<7.35或动脉氧饱和度<95%2例,患者不耐受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术前血红蛋白、总血红蛋白降低、手术先开始侧别、结石数量、第二侧结石负荷等差异均无统计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首侧结石负荷、总结石负荷及首侧平均手术时间、总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期组总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同期组(P<0.05)。两组总结石清除率(87.3%对88.9%)与并发症相似。结论尽管有良好的愿望,仍有约15%双侧经皮肾镜碎石术需分期进行。根据我们的标准,同期组与分期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相似,提示可应用指导临床。

孙卫东[9](2006)在《动物尿石症的临床和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临床人工诱发和预防试验,运用棉饼日粮成功地复制出了本地山羊和波尔山羊的尿石症(urolithiasis);应用化学定性、X-射线能谱分析、X-射线物相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对山羊尿沉渣和泌尿系结石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了一种富含钾的新型生物结石——磷酸钾镁,并对这种新型生物结石生成的可能机理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在棉饼日粮中添加4%棉饼量的氯化钠成功阻止了山羊尿石症的发生,其机理可能是降低了血液中醛固酮的水平,减轻了醛固酮对泌尿器官的损害,减少了结石核心的形成,使尿液中盐类结晶沉着几率降低有关。 同时对临床上其他动物(犬、猫、猪等)出现的尿石症的自然病例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对收集到的尿结石样品的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临床兽医有效地防治尿石症提供了理论铱据。 试验Ⅰ 棉饼致山羊泌尿系结石的螺旋CT、B超、X光检查的综合分析。16只6-8月龄本地公山羊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Ⅰ组(未阉割对照组,n=3),对照Ⅱ组(阉割对照组,n=3),试验Ⅰ组(未阉割试验组,n=5),试验Ⅱ组(阉割试验组,n=5),对照组饲喂羊精料和花生秧,试验组饲喂棉饼和稻草,试验期4个月。波尔山羊的分组同本地山羊。本地山羊在第48天时出现第1头尿石症病羊,其发病率为30%(3/10);波尔山羊在第37天时出现第1头病羊,其发病率为50%。对饲喂棉饼诱发成功的部分病例进行了静脉尿路造影X射线、B超、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1)饲喂棉饼诱发的山羊泌尿系结石呈砂石样,静脉尿路造影X光、B超、螺旋CT对饲喂棉饼所致的山羊泌尿系结石的诊断各有优点。(2)X射线腹部平片呈阴性,经泛影葡胺静脉尿路造影后可见膀胱内有密度不均匀的结石样颗粒分布。(3)B超和螺旋CT不仅对饲喂棉饼诱发的山羊砂石样结石有明确的诊断,而且可以方便地观察到结石的位置、大小、形态。由此可见B超、螺旋CT和X射线腹部平片(结合造影)三者有机的结合有利于对山羊砂石淋的快速、准确诊断。 试验Ⅱ 山羊饲喂棉饼后尿沉渣中晶体成分分析及扫描电镜观察。采集饲喂棉饼

辛军[10](2006)在《输尿管镜及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系列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方法和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360例的临床经验。 结果:本组病例360例,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一次碎石成功率85%(306/360例),并发症发生率2.5%(9/360例),主要是输尿管穿孔及感染。 结论: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疗效确切、创伤小、安全性高,尤其适合治疗体外震波碎石难以解决的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如与体外震波碎石(ESWL)结合疗效更好。

二、输尿管远端结石的B超诊断(附6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输尿管远端结石的B超诊断(附6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能量平台致兔膀胱段输尿管隐性热损伤及预防修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背景
        1.1.1 经尿道膀胱膀胱肿瘤切除术中常用能量平台
        1.1.2 输尿管损伤现状
        1.1.3 膀胱段输尿管隐性热损伤兔动物模型优势
    1.2 研究内容
        1.2.1 构建不同能量平台致实验兔膀胱段输尿管隐性热损伤模型
        1.2.2 在隐性热损伤模型上行不同预防措施及损伤修复方式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药品
        2.1.3 实验试剂
        2.1.4 实验器材
        2.1.5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动物分组
        2.2.2 手术步骤
        2.2.2.1 构建膀胱段输尿管隐性热损伤动物模型
        2.2.2.2 在隐性热损伤模型上行预防损伤修复方式
        2.2.2.3 假手术组处理
        2.2.2.4 对照组
        2.2.3 实验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2.2.4 实验标本的观测指标
    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不同能量平台构建膀胱段输尿管隐性热损伤模型效果评价
        3.1.1 术后1月模型组测量输尿管直径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3.1.2 术后1月模型组测量输尿管直径与假手术组比较结果
        3.1.3 模型组术前、术后1月下段输尿管直径比较结果
        3.1.4 模型组术后1月不同能量平台输尿管直径比较结果
        3.1.5 模型组术前、术后1月B超结果
        3.1.6 模型组1月后膀胱段输尿管HE染色、免疫组化结果
        3.1.7 不同能量平台构建膀胱段输尿管隐性热损伤模型危险区域
    3.2 在隐性热损伤模型上行不同预防损伤修复方式应用效果
        3.2.1 仅切少凝预防损伤修复方式应用效果
        3.2.2 术中置管预防损伤修复方式应用效果
        3.2.3 不同能量平台铲状切开预防损伤修复方式应用效果
第四章 讨论
    4.1 不同能量平台构建膀胱段输尿管隐性热损伤模型效果评价
        4.1.1 膀胱段输尿管隐性热损伤现状
        4.1.2 细胞热损伤相关研究
        4.1.3 膀胱段输尿管动物模型及返流相关研究
        4.1.4 实验结果分析
    4.2 在隐性热损伤模型上行不同预防损伤修复方式应用效果
        4.2.1 不同预防损伤修复方式现状
        4.2.2 实验结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输尿管膀胱段良性狭窄梗阻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探讨结石负荷在预测输尿管上段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效果的指导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内容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病例来源
        2.1.2 病例纳入标准
        2.1.3 病例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ESWL治疗前检查
        2.2.2 ESWL治疗前准备
        2.2.3 仪器和设备
    2.3 ESWL治疗过程
    2.4 收集观察指标数据及判定ESWL治疗效果
        2.4.1 收集各影响因素数据资料
        2.4.2 收集碎石后复查资料并判定ESWL治疗效果
    2.5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基本情况
    3.2 影响输尿管结石ESWL治疗结果的单因素比较分析
        3.2.1 结石最大CT值与结石清除成功率
        3.2.2 结石平均CT值与结石清除成功率
        3.2.3 结石体积与结石清除成功率
        3.2.4 结石负荷与结石清除成功率
        3.2.5 结石负荷1与结石清除成功率
        3.2.6 结石负荷2与结石清除成功率
        3.2.7 结石负荷3与结石清除成功率
    3.3 影响输尿管结石ESWL治疗效果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4 影响输尿管结石ESWL治疗效果的各因素ROC曲线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3)微通道经皮肾镜与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2-2.5cm上尿路结石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临床材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上尿路结石诊断
    2.3 纳入和排除标准
    2.4 观察指标
    2.5 方法
    2.6 质量控制
    2.7 统计分析
    2.8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
    3.1 两组患者的术前基本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的比较
    3.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创伤炎性指标的比较
    3.4 两组肾功能指标比较
    3.5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比较
    3.6 部分影像学资料
第四章 讨论
    4.1 泌尿系结石及其治疗
    4.2 MPCNL与FURL资料比较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CT值在结石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致谢

(4)输尿管镜碎石术斜卧截石位顺流冲洗对结石清除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概念界定
    3 研究路线图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目的和内容
    2 研究对象
    3 麻醉方式与仪器设备
    4 干预方法与步骤
    5 观察指标
    6 统计分析
    7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2 结石移位情况的比较
    3 手术时间的比较
    4 术中生命体征的比较
    5 术中并发症的比较
    6 结石残留情况的比较
    7 肾功能的比较
    8 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
    1 斜卧截石位顺流冲洗对结石清除效果的影响
    2 斜卧截石位顺流冲洗对手术效率的影响
    3 斜卧截石位顺流冲洗的手术安全性评估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输尿管结石微创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参考文献
英文缩写简表
附录
论文相似性检索报告
致谢

(5)后腹腔镜与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6)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联合中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1. 结石概况
    2. 输尿管结石
    3. 输尿管结石的治疗
    4. 输尿管结石手术治疗及治疗评价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临床回顾
    前言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3. 统计处理
    4. 结果
    5.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上尿路结石微创治疗系列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上尿路结石单次ESWL成功率预测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体外冲击波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分析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微创治疗输尿管结石3种不同方法比较
    临床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ESWL、URL、PCNL及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对比观察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B超引导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附382例报告)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B超引导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同时双侧经皮肾镜碎石术48例疗效分析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双侧经皮肾镜碎石术:同期还是分期手术标准及评价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内容总结及创新点
经皮肾镜碎石术进展综述
缩略词表
在读期间完成论文
致谢
统计学证明

(9)动物尿石症的临床和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ABSTRACT
符号及缩略语说明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尿石症的病因及其形成机制
        1 尿石症的病因
        1.1 全身性因素
        1.2 引起泌尿系结石的局部因素
        1.3 其他因素
        2 尿石症的形成机制
        2.1 泌尿系结石形成机制的学说
        2.2 泌尿系结石形成促进物
        2.3 泌尿系结石形成抑制物
        3 泌尿系组织损伤和尿石症
        3.1 肾结石形成的组织病理基础
        3.2 尿石症原发性病理改变
        3.3 尿石症继发性病理改变
        4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泌尿系结石的理化性质及分析方法
        1 泌尿系结石的物理性质
        1.1 结石的形态
        1.2 结石的结构
        1.3 结石的硬度
        1.4 结石的密度
        1.5 结石的X线吸收度
        2 泌尿系结石的化学组成
        2.1 晶体
        2.2 基质
        3 泌尿系结石的分析方法
        3.1 化学定性分析
        3.2 化学定量分析
        3.3 发射光谱分析
        3.4 红外光谱分析
        3.5 X线衍射分析
        3.6 热分析
        3.7 偏光显微镜
        4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尿石症的诊治和预防
        1 尿石症的诊断
        1.1 症状和病史
        1.2 体格检查
        1.3 实验室检查
        1.4 影像学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的应用
        2 尿石症的治疗和预防
        2.1 尿石症的防治原则
        2.2 药物治疗和预防
        2.3 尿石症的中医药治疗和预防
        2.4 手术治疗
        2.5 非手术治疗
        2.6 尿石症的其它预防措施
        3 参考文献
第二篇 波尔山羊、犬、猪尿石症自然病例的临床研究
    第四章 波尔山羊尿结石的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
        1 材料与方法
        1.1 尿结石样品的采集
        1.2 尿结石的物理学特征观察
        1.3 尿结石的扫描电镜观察
        1.4 化学定性分析
        1.5 X-射线物相分析
        1.6 X-射线能谱分析
        1.7 红外光谱分析
        2 结果
        2.1 尿结石的物理学特征
        2.2 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结果
        2.3 尿结石的化学定性分析
        2.4 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2.5 X-射线物相分析
        3 讨论
        4 致谢
        5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南京地区犬尿石症的调查及其尿结石成分的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调查方法
        1.2 尿结石样品的来源
        1.3 尿结石的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
        1.4 尿结石的扫描电镜观察
        1.5 X-射线能谱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2.2 犬泌尿系结石的发病情况
        2.3 不同年龄、性别宠物犬泌尿系结石的分布情况
        2.4 不同年龄宠物犬泌尿系结石的分布情况
        2.5 不同品种犬泌尿系结石的分布情况
        2.6 犬泌尿系结石X-光摄片结果
        2.7 尿结石的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2.8 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南京地区犬磷酸铵镁型结石的形成原因和机制
        3.2 南京地区犬草酸钙型结石的形成原因和机制
        3.3 南京地区犬尿酸盐型结石的形成原因和机制
        3.4 南京地区犬磷酸钙型结石的形成原因和机制
        4 致谢
        5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猪药物性尿结石的诊治
        1 发病情况
        2 临床症状
        3 病理剖检变化
        4 实验室检查
        4.1 尿液检查
        4.2 结石成分分析
        5 诊断与治疗
        6 小结
        7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山羊、犬、猫、猪、鸡等动物尿结石成分的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尿结石样品的来源
        1.2 测试仪器
        1.3 尿结石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尿结石的成分
        2.2 动物主要尿结石成分的红外光谱图象特征
        3 讨论
        4 致谢
        5 参考文献
第三篇 饲喂棉饼致山羊尿石症发病机理的试验研究
    第八章 山羊尿石症的人工诱发试验研究初报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其分组
        1.2 饲料的来源、饲喂量及饲养管理
        1.3 观测项目和测定项目
        2 结果
        2.1 试验羊尿石症的发病情况
        2.2 临床症状
        2.3 病理剖检变化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第九章 饲喂棉饼致山羊泌尿系结石的螺旋CT、B超、X光检查的综合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动物处理
        1.2 测试仪器
        1.3 检查(探查)方法
        2 结果
        2.1 饲喂棉饼致山羊泌尿系结石的发病情况
        2.2 X-射线检查结果
        2.3 螺旋CT检查
        2.4 B超探查结果
        3 讨论
        3.1 饲喂棉饼致山羊“砂石淋”分布特点及危害
        3.2 喂棉饼致山羊“砂石淋”X-射线诊断价值评价
        3.3 喂棉饼致山羊“砂石淋”B超诊断价值评价
        3.4 喂棉饼致山羊“砂石淋”CT诊断价值评价
        4 致谢
        5 参考文献
    第十章 山羊饲喂棉饼后尿沉渣中晶体成分分析及扫描电镜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分组及其饲养管理
        1.2 尿液沉渣的光镜观察
        1.3 尿沉渣样品的收集
        1.4 尿沉渣的物理学特征观察
        1.5 尿沉渣的扫描电镜观察
        1.6 化学定性分析
        1.7 X-射线物相分析
        1.8 X-射线能谱分析
        1.9 红外光谱分析
        2 结果
        2.1 尿沉渣的光镜观察结果
        2.2 尿沉渣的物理学特征
        2.3 化学定性分析
        2.4 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结果
        2.5 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
        2.6 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饲喂棉饼山羊尿沉渣的主要成分是磷酸钾镁
        3.2 饲喂棉饼形成山羊尿沉渣——磷酸钾镁的分析
        4 致谢
        5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饲喂棉饼致山羊泌尿系一种新型生物结石——磷酸钾镁的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分组及其饲养管理
        1.2 尿结石样品的采集
        1.2 尿结石的物理学特征观察
        1.3 尿结石的扫描电镜观察
        1.4 化学定性分析
        1.5 X-射线物相分析
        1.6 X-射线能谱分析
        1.7 红外光谱分析
        2 结果
        2.1 尿结石的物理学特征
        2.2 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结果
        2.3 尿结石的化学定性分析
        2.4 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2.5 X-射线物相分析
        3 讨论
        3.1 饲喂棉饼致山羊新型尿结石——磷酸钾镁的成分分析
        3.2 饲喂棉饼致山羊新型尿结石——磷酸钾镁的核心与生长
        3.3 饲喂棉饼致山羊新型尿结石——磷酸钾镁的原因分析
        4 致谢
        5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饲喂棉饼致尿石症病羊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动物分组及其饲养管理
        1.2 光镜和电镜取材
        2 结果
        2.1 光镜观察结果
        2.2 电镜观察结果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氯化钠对饲喂棉饼诱发山羊泌尿系结石的预防试验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分组及其饲养管理
        1.2 样品的采集
        1.3 样品分析
        2 结果
        2.1 试验各组的发病情况
        2.2 24h饮水量和尿量、尿pH值及尿沉渣量的变化
        2.3 血清、尿样无机离子含量测定
        3 讨论
        3.1 高醛固酮血症与尿结石形成之间的可能机理
        3.1 NaCl阻止尿结石形成的其它机制
        4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本文创新点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着作和学术交流
致谢

(10)输尿管镜及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系列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的临床应用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器械、材料和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结论
    1.6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应用输尿管镜急诊处理梗阻性肾衰(附24例报告)
    1.1 资料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结论
    1.5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23例结石梗阻性肾积脓的内镜治疗
    1.1 资料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结论
    1.5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
    a) 资料和方法
    b) 结果
    c) 讨论
    d) 结论
    e)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迷你肾镜下联用超声和气压弹道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
    1.1 资料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附图
综述(一) 微创治疗上尿路结石进展
综述(二)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
英文缩略词表
成果
    1.1 已发表论文
    1.2 课题检索查新报告
致谢
原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说明

四、输尿管远端结石的B超诊断(附6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能量平台致兔膀胱段输尿管隐性热损伤及预防修复研究[D]. 龙涛. 兰州大学, 2021(12)
  • [2]探讨结石负荷在预测输尿管上段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效果的指导意义[D]. 曹昭礼. 南昌大学, 2020(08)
  • [3]微通道经皮肾镜与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2-2.5cm上尿路结石的对比研究[D]. 殷金成. 苏州大学, 2019(04)
  • [4]输尿管镜碎石术斜卧截石位顺流冲洗对结石清除效果的影响[D]. 戴玮. 苏州大学, 2018(04)
  • [5]后腹腔镜与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比较研究[D]. 许生. 安徽医科大学, 2014(11)
  • [6]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联合中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回顾[D]. 吕安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10)
  • [7]输尿管结石的B超诊断(附2568例报告)[J]. 万里亚,何玉梅,赵云,曾开远.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7(08)
  • [8]上尿路结石微创治疗系列临床研究[D]. 邵志强. 南方医科大学, 2009(01)
  • [9]动物尿石症的临床和试验研究[D]. 孙卫东. 南京农业大学, 2006(02)
  • [10]输尿管镜及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系列临床研究[D]. 辛军. 第一军医大学, 2006(01)


输尿管论文 输尿管镜取石术论文 钬激光碎石术论文 体外冲击波碎石论文 输尿管结石论文

上一篇:儿童讲述经验的巩固与转移
下一篇: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及其定量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