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晨[1](2014)在《“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对无人机管控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应对军事装备及其技术扩散(尤其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所带来的安全威胁,当今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通过国内立法和国家间合作来控制相关军备的扩散,并建立了一系列相应的国际机制与制度。与此同时,随着军事科技的飞速发展,一系列新兴武器装备和技术纷纷面世,其中最抓人眼球之一的便是无人机。但是无人机的研发和使用也带来诸多问题,特别是其可运载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能力所带来的安全威胁。在防扩散背景下,无人机问题备受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是当前国际上在无人机及其技术管控领域发挥主要作用的制度,该制度通过成员国对制度准则和管控清单的遵守来管控相关物项的出口。但是由于该制度本身存在着诸多缺陷,其在无人机管控上效果有限。中国非常重视参与国际不扩散机制。因为这不仅事关本国国防安全和经济利益,而且为全球和地区安全稳定做出贡献是一个大国应有的国际责任,也是树立良好国际形象、提高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中国如何参与和能否在MTCR管控进程中扮演更大角色亦将对国际防扩散形势产生重大影响,对地区和全球的安全与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薛瑞薪[2](2013)在《试论美韩导弹增程谈判的进程与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美韩导弹増程谈判过程为研究案例,从美韩导弹关系的历史与现实等背景谈起,回顾了美韩导弹关系的形成与发展:1979年《美韩导弹协议》的签订及第一次修改,韩国如何通过自身力量和借助美国帮助“曲线”发展导弹技术促成《美韩导弹协议》的“松绑”,尤其是分析第二次导弹增程谈判最终能够达成一致的原因和韩国导弹射程增加对两国的影响,也就是这一信号所传达出的两国东北亚军事战略等的调整;进而引出美韩导弹增程对东北亚地区局势的影响,分析韩国导弹増程是否会造成东北亚各国安全诉求的再次强烈和军事水平的螺旋升级,特别是解读地区大国俄罗斯、日本、朝鲜等对韩国导弹射程增加的反应;最后,从中国的角度对导弹阴影笼罩下的东北亚进行分析:中国该如何应对亚洲各国武装力量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在练好“内功”的同时如何把东北亚地区日益上升的现实主义逻辑拉回到制度的框架中去,探讨东北亚地区多边安全机制形成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谭邦治[3](2000)在《综览ABM、TMD、NMD与MTCR(下)》文中研究表明修改ABM条约的谈判是艰巨而曲折的。在第二阶段谈判中,双方都有一些单方面的建议未被对方采纳而没有写进第二阶段的协议,为修改ABM条约达成一致并获美国会和俄杜马通过潜留下了危机。例如美国会要求取消限制部署天基拦截弹条款,认为如不取消,将会置千百万美国公民于危难之...
谭邦治[4](2000)在《综览ABM、TMD、NMD与MTCR(上)》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简称《反弹道导弹条约》,ABM)、战区导弹防御(TMD)系统、国家导弹防御(NMD)系统与导弹技术控制制度(MTCR)等,已成为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制定导弹与军事航天政策、发展战略与规划的核心和重要方面。在此将其主要内容、历史背景、演革历程...
谭邦治[5](2000)在《综览ABM、TMD、NMD与MTCR(上)》文中研究表明 近年来,《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简称《反弹道导弹条约》,ABM)、战区导弹防御(TMD)系统、国家导弹防御(NMD)系统与导弹技术控制制度(MTCR)等,已成为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制定导弹与军事航天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一、 选题目的与意义 |
| 二、 文献综述 |
| 三、 研究方法 |
| 第一章 国际不扩散机制与“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 |
| 第一节 国际不扩散机制 |
| 一、 不扩散机制的概念与内容 |
| 二、 国际不扩散机制的组成 |
| 第二节 “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 |
| 一、 MTCR 发展历史和现状 |
| 二、 MTCR 的具体内容 |
| 本章小结 |
| 第二章 全球无人机发展、使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
| 第一节 主要国家无人机研发和使用情况 |
| 一、 美国 |
| 二、 以色列与欧洲国家 |
| 三、 中国 |
| 第二节 全球无人机发展相关问题分析 |
| 一、 对全球不扩散、世界和地区安全形势形成挑战,为全球反恐带来压力 |
| 二、 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军备竞赛,提高战争风险 |
| 三、 无人机攻击带来的人道主义问题和对国家主权的侵犯 |
| 本章小结 |
| 第三章 MTCR对无人机管控分析 |
| 第一节 MTCR中对无人机管控的规定 |
| 一、 MTCR 对无人机出口管控的具体规定 |
| 二、 管控无人机出口的核心指标 |
| 第二节 MTCR对无人机管控的效果分析 |
| 一、 世界主要无人机出口国管控情况 |
| 二、 MTCR 对无人机管控的局限与困境 |
| 第三节 MTCR在无人机管控上的发展可能性分析 |
| 一、 制度性修补 |
| 二、 平行制度建设 |
| 本章小结 |
| 第四章 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的角色定位 |
| 第一节 中国与MTCR的关系 |
| 第二节 MTCR对我国无人机发展和出口影响的核心问题 |
| 一、 出口管制和技术限制 |
| 二、 制裁风险 |
| 第三节 中国的角色定位 |
| 一、 在现行 MTCR 管控下军贸发展的策略 |
| 二、 中国在 MTCR 未来发展进程中的角色定位 |
| 本章小结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附件 |
| 摘要 |
| Abstract |
| 引言 |
| 第一章 美韩导弹关系的由来:历史与现实 |
| 第一节 《美韩导弹协议》的签订 |
| 第二节 韩国导弹増程的第一次实现 |
| 第三节 新协议下韩国导弹技术的发展 |
| (一) 多渠道引进购买导弹 |
| (二) 迂回途径加强自主研发 |
| 第二章 美韩导弹増程谈判:分歧到共识 |
| 第一节 韩国推动第二次导弹増程协议达成 |
| 第二节 美韩对 800 公里的不同解读 |
| (一) 美国尺度:800 公里 |
| (二) 800 公里对韩国的意义 |
| 第三章 导弹増程对美韩东北亚军事部署的影响 |
| 第一节 大幅提升韩国自主军事实力 |
| (一) 独立对朝行动能力的提高 |
| (二) 韩国导弹防御系统建设加速 |
| 第二节 美国“以退为进”优化东北亚战略部署 |
| (一) 有利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 |
| (二) “三方抱团”的战区导弹防御计划 |
| 第四章 导弹増程对朝鲜半岛安全结构的威胁及破解 |
| 第一节 导弹増程对朝鲜半岛安全结构的影响 |
| (一) 导弹増程打破大国型安全结构的力量平衡 |
| (二) 主导地区安全局势的美朝双边关系恶化 |
| 第二节 中国:如何破解周边导弹威胁 |
| (一) 加强导弹技术与反导能力 |
| (二) 推动多边机制发挥效用 |
| 结语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附件 |
| 二、弹道导弹防御计划 (BMD) |
| 1. TMD计划 |
| (1) 战区导弹防御的近期改进计划 |
| (2) 战区导弹防御的核心计划 |
| (3) 战区导弹防御的先进概念研究计划 |
| 2. NMD计划 |
| (1) GBI计划 |
| (2) GBR计划 |
| (3) SMTS计划 |
| (4) BM/C3系统计划 |
| 3. ATDS计划 |
| (1) 助推段动能拦截 (BPI) 计划 |
| (2) 助推段定向能拦截计划 |
| (3) 先进的探测器技术计划 |
| 4. 美国BMD计划的技术特点 |
| 三、导弹技术控制制度 (MTCR) 的有关情况 |
| 1. 美国提出的MTCR的实质 |
| 2. 俄罗斯提出全球导弹技术控制制度 (GMTCR) |
| 一、《反弹道导弹条约》 (ABM) |
| 1. ABM条约的签订 |
| 2. 美苏的BMD技术研究试验从未停止 |
| 3. 美国修改ABM条约是为其发展和系统扫清障碍 |
| 4. 国际社会一致维护和遵守ABM条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