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及其在内蒙古的应用前景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及其在内蒙古的应用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阿衣古力·喀德尔[1](2012)在《ASTER数据地质填图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以彩花沟地区为例》文中提出地质填图作为一项基础的地质调查工作,一直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地质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然而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将其引入到地质领域,并广泛使用,给地质填图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目前,获得遥感资料的技术方法取得了飞跃的发展并且能为用户提供不同分辨率的各种遥感数据;在如此多的遥感数据中,ASTER数据以具有的高分辨率和多波段特征,被视为最为合适遥感地质填图的数据。本文在“十一·五”课题的支撑下,收集新疆省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彩花沟矿区以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将该区作为研究区域,对ASTER数据在地质填图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通过人机交互式方法对ASTER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几何精校正,图像裁剪,图像融合,去噪声处理)和增强处理(主成分分析,波段比值,去相关拉伸,HSV变换等方法),针对岩性,地层,地质构造,蚀变等信息的提取,分别研究出能够反映特定信息的增强处理方法;将遥感图像处理结果与目视解译相结合,提取各类地质信息,编制成该研究区的遥感地质成果图,从而确定各类地质体的空间分布范围,确认使用ASTER多光谱遥感数据做地质填图的可行性。

潘春宏[2](2011)在《内蒙古巴林右旗牧草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牧草地资源作为我国北方生态环境重要的生态屏障,在饲养牲畜、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是以草原畜牧业为主体经济的牧业旗,占全旗68.53%的牧草地资源为巴林右旗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撑。但受气候的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全旗牧草地牧草地退化、沙化、盐碱化速度加快,草原牧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本文以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1996-2008年牧草地资源的变更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以草地生态学、草地退化理论和生态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以RS和GIS技术为手段,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分析模型,揭示巴林右旗牧草地动态变化的特征和规律,并分别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和线性回归预测方法对巴林右旗2011-2020年的牧草地面积进行预测,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巴林右旗牧草地资源的动态变化趋势。通过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对巴林右旗牧草地变化情况进行的研究表明:1996-2008年的12年间,牧草地面积减少了64095.67hm2。牧草地利用结构的年变化率差异明显,从年变化率的绝对值来看,其中人工草地的年变化率最大,为4.9%;天然草地和改良草地年变化率较小,分别为0.79%和0.83%。通过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揭示出:1996-2008年间,天然草地主要转化为未利用土地;改良草地主要转化成了林地、.耕地、人工草地和未利用地等;人工草地主要转化成了林地等。从牧草地的等级、产草量、地上生物量和草群结构三个方面对巴林右旗牧草地质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巴林右旗牧草地一等草场面积十几年间下降了10%;产草量在200斤/亩的六级及以上草场面积十几年间下降了29%;疏林草甸草场、干草原草场和沙地植被草场地上生物量分别下降了90.94%、65%和79.58%,其草群结构也逐渐向旱生、劣质植被方向发展。对巴林右旗2011-2020年牧草地面积的预测表明,到2020年,巴林右旗牧草地面积为617793.48hm2。其中,天然草地面积为511999.42 hm2:改良草地面积为75226.09 hm2;人工草地面积为30567 hm2。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别对巴林右旗牧草地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巴林右旗牧草地动态变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干旱和风蚀;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是产权不明晰、过牧以及人口增长过快和牧业劳动力转移缓慢等因素。今后巴林右旗牧草地合理利用的对策为:以草定畜、积极发展人工草地和饲草料加工业、进一步明晰草原产权和植树造林等。本研究将对进一步加强区域牧草地资源管理,促进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对提高牧区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丁峰[3](2006)在《资源一号卫星数据评价及在土地荒漠化监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资源一号卫星(CBERS-01)是中国和巴西合作研制的地球资源卫星,于1999年发射升空。CBERS-01卫星数据的第2、3、4波段的波谱范围与美国LANDSAT TM的相应波段一致,两者可以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数据评价。结合早期的遥感数据,可对土地荒漠化信息进行监测。通过本项研究,共取得以下主要结论:1、对CBERS-01的单波段进行分析,第2波段存在规则的条纹噪音,第3波段存在不规则的斑点噪音,第4波段纹理清楚;2、3、4合成图像中存在波段位移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噪音去除和波段配准的方法给予解决。2、经过测算,CBERS-01数据古浪幅的象元地面分辨率为19.97m,高于TM数据;合成图像的地物特征分辨力高于相应波段TM的合成图像,因而信息量更丰富,CBERS-01数据可用于土地荒漠化监测中。3、选择1987年TM和2000年CBERS-01数据,对古浪县两期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荒漠化现状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从1987年到2000年,古浪全县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是腾格里沙漠南缘的大面积土质戈壁、固定沙地开垦为水浇地,南部山区和中部地区大面积的山旱地、川旱地退耕还草,从而导致全县的耕地面积减少,其中水浇地面积增加,山旱地、川旱地大面积减少,中低盖度草地面积增加,戈壁面积减少,固定沙地面积减少;而全县的中高盖度草地和天然林地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区,由于过牧、过度樵采等原因,其面积有所减少;沙地总面积有所减少,由于沙地放牧和近年来气候持续干旱,部分沙地活化,成为流动沙地。古浪县荒漠化类型有风蚀、水蚀和沙化三种类型。古浪县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从总体上减少了8910.84hm2,但各类型变化不同,其中极重度荒漠化土地增加了10525.6hm2,重度荒漠化土地减少了47348.02hm2,中度荒漠化土地增加了50064.75hm2,轻度荒漠化土地减少了22153.17hm2;在荒漠化土地转移上,变率最大的是半流动沙地,达到81.60%,其次是固定沙地,达到55.73%,表明人为活动在荒漠化的发展中作用巨大。4、古浪县是一个中度荒漠化县,其荒漠化指数1987年为2.209,2000年为2.162,降低了0.047。从1987年到2000年,在其所辖的25个行政区内,荒漠化指数降低的有15个乡镇,2个降低幅度超过了0.5,一个降到了1以下;10个乡镇荒漠化指数有不同程度升高,升高幅度较低,无行政管理的腾格里沙漠公地,由于管理松散,荒漠化发展速度最快,已达到了重度荒漠化程度。5、在生态建设区八步沙,其变化趋势与全县变化基本相同,耕地面积中减少的是川旱地、山旱地,增加的是水浇地;沙化土地总体减少;荒漠化指数由1987的1.753降低2000的1.635,荒漠化改善程度高于全县水平。表明在人为干预下,荒漠化过程可以逆转。6、古浪县的现代荒漠化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人为因子是主要因素:人口数量的增长导致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增加、上游水库的建立减少了地表径流,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发展、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了草场的急速退化;结合发生荒漠化的原因,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加大荒漠化防治的投入,建设重点生态项目、调整当地产业结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管理,加强执法力度等防治荒漠化的对策。

孙静萍[4](2003)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及其在内蒙古的应用前景》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介绍了我国地球资源卫星发展状况以及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技术特性和同类卫星比较的优缺点 ,阐述了内蒙古应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数据的潜在领域和应用前景。

二、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及其在内蒙古的应用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及其在内蒙古的应用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ASTER数据地质填图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以彩花沟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述
    2.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2.2 区域地质特征
        2.2.1 地层
        2.2.2 构造
        2.2.3 岩浆岩
        2.2.4 矿产
第三章 ASTER 数据的特征及其应用
    3.1 ASTER 数据的特征
    3.2 ASTER 数据的应用
第四章 ASTER 遥感数据预处理及光谱数据采集
    4.1 数据预处理
        4.1.1 遥感数据处理软件 ENVI 简价
        4.1.2 几何校正
        4.1.3 图像裁剪
        4.1.4 图像融合
        4.1.5 去噪声处理
    4.2 地面光谱数据采集
        4.2.1 测试仪器
        4.2.2 光谱数据测试与结果
第五章 遥感数据增强处理与图像分类
    5.1 遥感数据的增强处理
        5.1.1 主成分分析
        5.1.2 去相关拉伸
        5.1.3 波段比值法
    5.2 图像分类
        5.2.1 非监督分类
        5.2.2 监督分类
第六章 ASTER 遥感地质填图
    6.1 遥感地质填图方法
    6.2 各类信息提取过程
        6.2.1 构造信息提取
        6.2.2 岩性信息解译
        6.2.3 蚀变信息提取
第七章 彩花沟地区 1:1 万遥感地质填图及解译划分
    7.1 地层单元解译划分
    7.2 侵入岩解译与单元划分
    7.3 构造解译
    7.4 矿产
结论与不足
    结论
    不足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2)内蒙古巴林右旗牧草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和方法
        1.3.3 相关理论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环境条件
        2.1.1 区位条件
        2.1.2 地貌条件
        2.1.3 气候条件
        2.1.4 土壤条件
    2.2 社会经济条件
    2.3 人口条件
3 巴林右旗牧草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3.1.巴林右旗2008年牧草地利用现状分析
        3.1.1 巴林右旗牧草地利用结构分析
        3.1.2 巴林右旗牧草地利用区域差异分析
        3.1.3 巴林右旗牧草地利用程度及经济效益分析
        3.1.4 巴林右旗牧草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2 巴林右旗1996-2008年牧草地动态变化分析
        3.2.1 巴林右旗牧草地数量变化分析
        3.2.2 巴林右旗牧草地质量变化分析
    3.3 巴林右旗牧草地动态变化趋势预测
        3.3.1 GM(1,1)模型预测法
        3.3.2 线性回归分析预测法
4 巴林右旗牧草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分析
    4.1 巴林右旗牧草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4.1.1 自然因素分析
        4.1.2 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4.2 巴林右旗牧草地合理利用的对策分析
        4.2.1 以草定畜,提高牧草地生产的经济效益
        4.2.2 积极发展人工草地和饲草料加工业
        4.2.3 进一步明晰草原产权,防止草原的过渡利用
        4.2.4 植树造林、防风固沙,防止沙化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资源一号卫星数据评价及在土地荒漠化监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资源一号卫星发展的历程
    1.2 土地荒漠化监测的发展
第二章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2.1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2.2 研究的方法
    2.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CBERS-01数据评价
    3.1 卫星影像数据的选择
    3.2 CBERS-01数据质量评价
    3.3 CBERS-01数据处理
    3.4 小结
第四章 CBERS-01数据在土地荒漠化监测中的应用
    4.1 研究区的基本情况
    4.2 数据资料及图像处理方法
    4.3 CBERS-01数据影像目视解译标志的建立
    4.4 图像的判读分类和荒漠化信息提取
    4.5 结果分析
    4.6 荒漠化评价
    4.7 古浪县土地荒漠化发生的机制及其防治对策
    4.8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及其在内蒙古的应用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主要技术特性
    1.1 系统组成
    1.2 系统主要技术参数
2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优缺点
3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数据产生类型
4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内蒙古的应用领域
5 内蒙古遥感协作网具有较好的工作能力

四、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及其在内蒙古的应用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ASTER数据地质填图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以彩花沟地区为例[D]. 阿衣古力·喀德尔. 新疆大学, 2012(12)
  • [2]内蒙古巴林右旗牧草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潘春宏.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10)
  • [3]资源一号卫星数据评价及在土地荒漠化监测中的应用[D]. 丁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06)
  • [4]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及其在内蒙古的应用前景[J]. 孙静萍. 内蒙古环境保护, 2003(04)


资源卫星论文 土地荒漠化论文 内蒙论文 地质论文

上一篇:中国电视新闻三“病”
下一篇:局部多针穿刺临床应用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