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胡家峪铜矿采场挤压塌陷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胡家峪铜矿的采场挤压落矿(论文文献综述)

莫超[1](2021)在《某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首采分段爆破效果改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因其特有的优点,已成为我国地下金属矿山主要使用的采矿方法之一。而爆破效果不佳是该方法在生产实际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孔网参数、装药结构、起爆形式和施工技术未与矿体岩性达到良好的匹配关系。某矿西二采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试验采场在生产过程中爆破效果不甚理想,严重影响矿山的回采指标和生产效率。为改善矿山整体爆破效果,提高矿山生产效益,本文做了如下研究。首先,通过现场调研发现试验采场首采分段回采爆破存在崩落矿石块度两极分化严重、后排炮孔眉线破坏和后排个别炮孔出现堵孔错孔等问题,并根据爆破现状进一步分析了爆破问题对矿山正常生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不良爆破效果会增大矿石贫化率,加大出矿损失以及增加开采成本。其次,结合扇形炮孔破岩机理并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对首采分段爆破问题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矿山起爆方式、堵塞长度以及部分孔网参数不合理是影响矿山爆破效果的主要原因。然后,根据前文分析结果并结合矿山首采分段炮孔已经布置完成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将起爆方式调整为孔底分段起爆和优化堵塞长度的爆破方案,并运用数值模拟分析了调整爆破方案后的爆破效果。根据模拟结果,对比爆破方式调整优化前后的应力分布情况、裂纹生成情况以及典型单元有效应力大小可以发现采用孔底分段起爆和优化堵塞长度后爆破效果更好。现场爆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孔底分段起爆和优化堵塞长度后大块明显减少,崩落爆堆矿石以中小块度为主,粉矿占比较大,后排炮孔出现眉线破坏和堵孔错孔的概率降低,试验采场首采分段整体爆破效果明显改善。最后,结合试验采场首采分段改善爆破效果的研究结果,针对首采分段下一分段提出9孔布孔方式,并利用数值模拟验证了9孔的可行性。模拟结果表明,9孔布孔方式爆破生成的裂纹更加均匀,典型单元有效应力大小更接近理论计算值。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可以推测9孔布孔方式不仅能保证矿石的有效破碎,爆破效果可能更好。综上所述,本文提出采用孔底分段起爆和优化堵塞长度的爆破方案能有效改善试验采场首采分段整体爆破效果,文中提出的9孔布孔方式对试验采场首采分段下一分段矿体爆破参数的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果可供存在类似爆破问题的矿山进行相应参考。

杨宁[2](2017)在《软破厚大矿体安全高效采矿工艺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技、经济的全面发展,矿产资源在社会中的需求逐渐增大,近几年的消耗十分迅猛,矿产资源开采条件较好、品位较高的已经慢慢枯竭,大多遗留下的都是复杂难采矿体,导致这类矿床的开采份量越来越多。软破厚大矿体具有矿岩体节理裂隙极其发育、矿岩破碎不稳固、巷道掘支难度大、支护成本高、中深孔成孔难、爆破落矿效果差、生产效率低以及贫化损失率大等诸多生产及技术难点,是采矿界的一大难题。本文以四川会理铅锌矿软破厚大矿体开采为研究对象,在进行开采技术条件及室内岩石力学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在岩体质量分类评价、岩体支护以及爆破参数优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调查研究了矿体开采技术条件,结合矿山生产现状分析总结出了矿山目前所面临的技术问题。(2)进行了室内岩石力学试验和工程地质调查,分别采用RQD值、Q值、CSIR和GSI等方法对岩体的质量进行了分类评价,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3)针对电耙道、凿岩巷道开展了多次爆破及放矿动载荷作用下的支护技术研究工作。运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计算并详细的分析比较,提出了一套具有针对性的复合支护方案,并进行了现场应用试验。(4)研究确定了合理的炸药单耗,研究优化了中深孔爆破参数和扩漏拉底工程布置,有效地解决了现场爆破时所面临的大块产出率高、悬顶、扩漏拉底质量不高、拒爆以及中深孔质量差等系列问题。(5)进行了软破厚大矿体现场工业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试验采场矿石损失率11.55%,贫化率18.4%,很好地实现了矿山安全、高效的开釆目标。

黄毅[3](2012)在《蜂子山铅锌矿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文中提出蜂子山矿段北采区属缓倾斜、倾斜~中厚、厚矿体。矿体顶底板均软弱破碎,易垮塌;矿体节理、裂隙发育,不稳固~中等稳固。此类矿体是国内外公认的难采矿体,其特殊的矿体产状,使此类矿体在开采过程中出现一系列技术问题,如采矿方法难以选择、采切工程量大、落矿和矿石运搬困难、机械化程度和作业效率低、生产周期长、损失贫化大等。在开采中出现矿石贫化率高、回收率低以及顶板稳定性差等问题。本文主要以蜂子山铅锌矿北采区P42~P46线段矿体为研究对象。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保障生产安全,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分析,提出了分段空场法、崩落法联合采矿方法。结合矿山开采技术条件,提出了三种回采方案,通过技术经济条件分析,优选出留护顶矿层的有底部结构爆力运搬分段空场—崩落法。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留护顶矿层的有底部结构爆力运搬4分段空场—崩落法的采场结构参数进行优化研究。本文在细致研究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的基础上,结合前期开采方法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提出的6种采场结构参数进行优化模拟,以FLAC3D数值分析软件为主要工具,模拟计算得出了每个方案在回采各步的应力大小分布情况、位移变化量以及塑性区分布情况。根据模拟不同矿房尺寸得出采场应力分布状态及破坏模式,回采区应力集中位置、最大压应力、最大拉应力以及塑性区的位置及形状,比较分析确定采场最优尺寸。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得出最优采场结构参数为:护顶层厚度5m;斜顶柱厚度3m。在此采场结构参数下,采场安全性好,并且采场结构尺寸大,提高了回收率,降低了贫化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杨通录,陈赞成,徐尚株,于跟波,门瑞营[4](2011)在《挤压爆破崩落采矿法在锡铁山铅锌矿的应用》文中指出锡铁山铅锌矿深部五中段35勘探线以东采场上盘围岩稳定性较差,针对这一难题,对该中段东部的501采场采用了挤压爆破崩落采矿法进行回采。崩落的矿石对采场围岩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围岩的大面积冒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类似矿山的安全生产提供借鉴。

原野[5](2010)在《篦子沟矿有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有底柱分段崩落法在国内外金属矿山应用广泛,并且随着采矿技术的发展和开采深度的增加其应用比例也在增大。放矿控制是有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矿的核心难题,研究放矿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之最大限度地接近实际并能有效指导生产,综合降低该采矿方法在开采中的损失贫化、提高资源回收率是采矿追求的目标。篦子沟铜矿矿体倾角平均为40°,平均厚度为30m,属于倾斜厚矿体。矿体形态复杂,上部较陡,深部较缓,两端分枝多。矿体断层多,节理发育,围岩破碎,稳固性差。多年来,篦子沟铜矿主要采用有底柱分段崩落法进行开采,矿石损失率一直在35%左右、贫化率在36%左右,属于高贫化、高损失的范围。本文针对篦子沟铜矿有底柱分段崩落法的放矿控制问题,首先应用物理模拟实验(相似比1:30)的方法,得出篦子沟铜矿有底柱分段崩落法在分段高度15m的前提下,最优漏斗间距为6m×6m;基于随机介质底部放矿理论,根据放出量与放矿高度的理论关系以及放出体检验,对模拟放矿实验进行了统计回归分析,得出了篦子沟铜矿崩落矿石散体的流动参数n0=0.6646, k=0.3121,应用公式L=2(?)+S得出了放矿漏斗间距为6m~6.3m。综合分析得出在分段高度15m的前提下,篦子沟铜矿合理的放矿漏斗间距为6m×6m。然后根据放矿口散体流动速度分布及其与放矿高度的关系,将传统漏斗布置方式进行优化,将斗井口向外推移0.4m左右,同时采取合理的放矿管理以达到好的放矿效果。现场工业实验表明,放矿方式的优化在篦子沟铜矿的应用是成功的,实验矿块的回收率为73.48%,贫化率为27.43%,与篦子沟铜矿历年指标相比,有了很大提高。当前,有底柱分段崩落法在我国地下矿山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因此研究适用这类采矿方法的放矿方式具有很良好的推广前景,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同类矿山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孟稳权[6](2009)在《深井开采束状孔大规模落矿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规模高效爆破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是未来地下矿山开采技术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结合国家十五科研课题《束状孔当量球形药包大量落矿采矿技术》,针对冬瓜山铜矿具体工程实际,开展束状孔球形药包爆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束状布孔的动光弹试验、高应力条件下介质爆破特性的动光弹试验和水下束状孔爆破等效应力场试验,研究了深井开采束状孔大规模落矿的爆破机理,确定了束状孔的单孔间距和最佳束间距。(2)运用FLAC3D软件对凿岩硐室开挖和破顶厚度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采场凿岩硐室底板和间柱的应力、位移及塑性区变化特性,确定了凿岩硐室底板合理的安全厚度,为爆破方案设计奠定了基础。(3)通过束状孔当量球形药包系列爆破漏斗试验,确定了束状孔当量球形药包的临界埋深、最佳埋深和最佳束间距,并对不同炸药的爆破漏斗进行了对比。(4)应用束状孔当量球形药包爆破机理研究和爆破漏斗试验结果,确定了束状孔大规模落矿方案和52-2#试验采场的爆破参数,进行了采准与落矿方案、爆破顺序和装药结构的设计,并提出了爆破有害效应的控制措施。(5)对52-2#试验采场进行了工业试验,实施了7m分层爆破和破顶爆破,测试了采场爆破震动速度和爆下矿石块度,指明了爆破实施要点。工业试验结果表明,束状孔大规模落矿法的生产能力、每米崩矿量、炸药单耗、凿岩爆破成本和大块率等主要经济指标明显优于大直径深孔阶段矿房法和VCR法。实践证明,束状孔大规模落矿技术具有爆炸能量利用率高、破岩效果好等优点,是一种安全、高效、高强度和低成本的落矿新技术。

任建平,阳雨平,邓良,周旭,吴广宇[7](2009)在《国内外倾斜中厚矿体的开采现状和发展趋势》文中研究指明倾斜中厚矿体的开采是国内外矿山开采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技术难题。对国内外倾斜中厚矿体的开采现状进行了总结,并研究了其开采特点和发展趋势。介绍了国内倾斜中厚矿体多采用空场法回采、机械化程度低、矿石回收率低,国外以充填法为主、机械化程度高、资源回收率高,但成本也很高的现状。提出了倾斜中厚矿体应向机械化程度高、高效率、高回收率、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余斌,黄海根,李占炎[8](2006)在《土岩爆破相似律与束状孔爆破参数计算》文中研究表明平行密集束状孔爆破是强制崩落采矿方法的一个突破性工艺,应用土岩爆破相似律来计算和确定束状孔的爆破参数是该工艺的关键之一。文章结合胡家峪铜矿桐木沟坑口203采场的爆破试验,对束状孔爆破参数计算方法进行详细论述,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论证,以期对广大采矿工程技术人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张崇喜[9](2005)在《垂直平行密集束状孔落矿工艺在胡家峪矿的试验与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中介绍了胡家峪铜矿采用垂直平行密集束状孔落矿工艺,取得了显着的效果,降低了采切比,减少了炸药单耗,每吨矿石成本降低5·80元。

姬书清,刘锦新[10](2004)在《垂直平行密集束状孔落矿工艺在胡家峪铜矿的应用》文中认为介绍了束状孔落矿法的采场结构和基本工艺、主要优点、综合配套技术、束内孔平面几何形状对爆破效果的影响、半圆形布孔质心计算及束状孔孔网参数设计理论。

二、胡家峪铜矿的采场挤压落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胡家峪铜矿的采场挤压落矿(论文提纲范文)

(1)某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首采分段爆破效果改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岩石爆破破碎机理研究现状
        1.2.2 节理裂隙对岩石爆破效果影响的研究现状
        1.2.3 国外优化爆破参数改善爆破效果的研究现状
        1.2.4 国内优化爆破参数改善爆破效果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2 西二采区试验采场首采分段爆破现状
    2.1 西二采区概况
        2.1.1 地质概况
        2.1.2 工程地质条件概况
        2.1.3 水文地质条件概况
    2.2 西二采区试验采场首采分段开采方案概况
        2.2.1 首采分段8 行以东采准方案
        2.2.2 扇形中深孔孔网参数
        2.2.3 炸药单耗
        2.2.4 钻孔装药及起爆方式
    2.3 西二采区试验采场爆破效果现状描述
        2.3.1 大块及粉矿
        2.3.2 后排炮孔堵塞
        2.3.3 后排炮孔眉线破坏
    2.4 爆破效果对开采技术的影响
        2.4.1 爆破效果对损失贫化的影响
        2.4.2 爆破效果对开采成本的影响
        2.4.3 爆破效果对开采安全性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西二采区试验采场首采分段爆破效果分析
    3.1 概述
    3.2 理论分析
        3.2.1 起爆方式分析
        3.2.2 堵塞长度分析
        3.2.3 孔网参数分析
    3.3 数值模拟分析
        3.3.1 ANSYS/LS-DYNA软件分析流程
        3.3.2 ANSYS/LS-DYNA的控制方程
        3.3.3 单元算法选取
        3.3.4 模拟材料模型选择
        3.3.5 数值模拟模型的确定及数值模拟计算步骤
        3.3.6 矿岩材料屈服条件选择
        3.3.7 矿山原爆破参数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3.4 其它方面的原因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西二采区首采分段爆破效果改善研究
    4.1 改变起爆方式的研究
        4.1.1 孔底分段起爆应力云图分析
        4.1.2 孔底分段起爆裂纹生成分析
        4.1.3 典型单元应力分析
        4.1.4 两种起爆方式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4.2 改变堵塞长度的研究
        4.2.1 两种堵塞方案的提出
        4.2.2 方案一与原堵塞方案对比研究
        4.2.3 方案二与方案一的对比研究
    4.3 首采分段爆破效果改善方案及其效果
        4.3.1 首采分段爆破方案调整
        4.3.2 方案调整后的爆破效果
        4.3.3 爆破效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西二采区下一分段回采爆破参数设计建议
    5.1 回采爆破参数的优化设计
        5.1.1 炮孔数目和布置形式的确定
        5.1.2 边孔角的确定
        5.1.3 装药方式与堵塞长度
        5.1.4 微差时间与起爆顺序
        5.1.5 绘制排面炮孔图
        5.1.6 经济技术简比
    5.2 9 孔布置方式可行性验证
        5.2.1 数值模型的建立
        5.2.2 计算结果分析
        5.2.3 爆破效果综合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软破厚大矿体安全高效采矿工艺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下开采研究方面
        1.2.2 采矿方法方面
        1.2.3 支护技术方面
        1.2.4 爆破技术方面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开采技术条件及室内岩石力学试验研究
    2.1 概述
    2.2 矿区及矿床地质
        2.2.1 矿区地质
        2.2.2 矿床特征
        2.2.3 水文地质
    2.3 工程地质岩组划分
    2.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2.5 室内岩石力学试验研究
        2.5.1 概述
        2.5.2 取样设备的加工
        2.5.3 试验目的与岩样的制备
        2.5.4 试验内容与试验方法
        2.5.5 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2.5.6 单轴抗拉强度试验
        2.5.7 三轴抗压强度试验及粘结力和内摩擦角的计算
    2.6 岩体节理裂隙调查
    2.7 工程地质岩体质量评价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软破岩体采场巷道支护技术优化研究
    3.1 概述
    3.2 采场支护方案的选择与计算
        3.2.1 喷锚支护的作用机理
        3.2.2 喷锚支护参数的选择与计算
        3.2.3 采场的支护方案
    3.3 支护方案
        3.3.1 电耙道支护方案
        3.3.2 凿岩联道及凿岩平巷支护方案
        3.3.3 破碎带掘进和支护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软破矿体爆破技术优化研究
    4.1 爆破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1.1 爆破存在的问题
        4.1.2 爆破破碎原理
        4.1.3 爆破技术措施
    4.2 中深孔爆破参数优化研究
        4.2.1 布孔方式
        4.2.2 爆破参数优化研究
        4.2.3 爆破参数优化成果
    4.3 扩漏拉底工程技术研究
        4.3.1 扩漏拉底方案
        4.3.2 扩漏拉底方案的优化
        4.3.3 扩漏拉底的参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采场工业试验研究
    5.1 试验采场概况
    5.2 试验采场工程布置
        5.2.1 采场的结构参数
        5.2.2 采准切割工程及顺序
        5.2.3 采切工程统计
        5.2.4 支护
        5.2.5 落矿及扩漏拉底
        5.2.6 出矿方式
    5.3 爆破设计
        5.3.1 首段雷管的延时时间
        5.3.2 爆破顺序
        5.3.3 微差时间
        5.3.4 补偿空间核算
        5.3.5 装药结构
        5.3.6 爆破网络设计
        5.3.7 爆破安全
    5.4 工业试验指标
        5.4.1 回采落矿工业试验指标
        5.4.2 放矿技术指标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3)蜂子山铅锌矿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矿岩不稳固缓倾、倾斜中厚矿体开采现状
    1.2 分段空场法在缓倾、倾斜中厚矿体开采中的应用
    1.3 分段空场-崩落法在缓倾斜、倾斜中厚矿体开采中的应用
    1.4 蜂子山铅锌矿段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案及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矿床地质条件及开采概况
    2.1 矿区地质概况
        2.1.1 蜂子山矿段区域地质条件
    2.2 矿床地质概况
        2.2.1 蜂子山矿段的工程地质条件
        2.2.2 蜂子山矿段的水文地质条件
        2.2.3 蜂子山矿段的开采技术条件
    2.3 蜂子山矿段采矿方法及存在问题
第三章 采矿方法优选
    3.1 采矿方案
        3.1.1 方案1
        3.1.2 方案2
        3.1.3 方案3
    3.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2.1 方案1
        3.2.2 方案2
        3.2.3 方案3
    3.3 综合分析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采场结构参数数值分析
    4.1 FLAC简介
        4.1.1 FLAC特点
        4.1.2 计算步骤
        4.1.3 FLAC~(3D)优缺点
        4.1.4 FLAC~(3D)内置算法
        4.1.5 本构模型及屈服准则
    4.2 采场结构参数模拟方案
    4.3 数值模拟步骤
    4.4 材料参数确定
    4.5 FLAC~(3D)计算模型的建立
    4.6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6.1 采场结构参数模拟方案Ⅰ
        4.6.2 采场结构参数模拟方案Ⅱ
        4.6.3 采场结构参数模拟方案Ⅲ
        4.6.4 采场结构参数模拟方案Ⅳ
        4.6.5 采场结构参数模拟方案Ⅴ
        4.6.6 采场结构参数模拟方案Ⅵ
        4.6.7 采场结构参数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目录

(4)挤压爆破崩落采矿法在锡铁山铅锌矿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开采技术条件
    2.1 矿床地质条件
    2.2 试验采场地质条件
    2.3 试验采场条件
3 挤压爆破落矿方案与爆破参数设计
    3.1 采场布置及结构参数
    3.2 炮孔布置
    3.3 炮孔参数
    3.4 一次爆破层厚度
    3.5 松动放矿量
    3.6 炸药量计算
    3.7 装药结构及起爆方式
    3.8 爆破安全技术
4 挤压爆破应用效果
5 结 语

(5)篦子沟矿有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有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国内外应用现状
    1.2 篦子沟铜矿的开采技术条件
        1.2.1 矿体规模、形态及产状
        1.2.2 水文地质条件
        1.2.3 工程地质条件
        1.2.4 环境地质条件
    1.3 篦子沟铜矿开采效果评价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工作内容和目的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有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理论研究
    2.1 有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方式
    2.2 放矿理论介绍
        2.2.1 随机介质放矿理论
        2.2.2 椭球形放矿理论
    2.3 放矿研究方法
        2.3.1 物理模拟实验法
        2.3.2 数学分析-计算机模拟法
        2.3.3 现场实验法
第三章 有底柱分段崩落法采场结构参数研究
    3.1 底部放矿理论方程
        3.1.1 底部放矿时的矿岩散体移动概率方程
        3.1.2 散体移动速度场
        3.1.3 移动漏斗方程
        3.1.4 放出体方程
    3.2 实验方案
        3.2.1 实验条件及方案
        3.2.2 实验准备
        3.2.3 装矿
        3.2.4 放矿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有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方式优化
    4.1 概述
    4.2 放矿方式现状
    4.3 放矿方式的优化
    4.4 放矿管理
        4.4.1 室内管理
        4.4.2 现场管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矿块工业实验
    5.1 工业实验矿块概述
    5.2 采准切割
    5.3 回采工艺
    5.4 电耙巷道支护及维修
    5.5 出矿统计及贫化率和损失率计算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6)深井开采束状孔大规模落矿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由来、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束状孔当量球形药包爆破机理研究
    2.1 束状布孔的动光弹试验
    2.2 高应力条件下介质爆破作用特性的动光弹试验研究
        2.2.1 试验方案
        2.2.2 条纹计级分析
        2.2.3 裂纹扩展分析
    2.3 水下束状孔爆破等效应力场试验研究
        2.3.1 水下爆破相似模型
        2.3.2 水下爆破试验
        2.3.3 验证试验
        2.3.4 束状孔与等效大孔爆破应力场对比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凿岩硐室开挖和底板安全厚度数值分析
    3.1 冬瓜山铜矿地质概况
        3.1.1 区域地层及构造特征
        3.1.2 矿区及矿床地层、构造特征
        3.1.3 矿体及围岩特征
    3.2 原岩应力及矿岩物理力学性质
        3.2.1 原岩应力
        3.2.2 矿岩物理力学性质
        3.2.3 岩体的整体稳定性
    3.3 凿岩硐室开挖与底板安全厚度数值分析
        3.3.1 数值分析方法
        3.3.2 数值模拟参数
        3.3.3 数值分析模型
    3.4 模拟结果与分析
        3.4.1 硐室开挖数值模拟
        3.4.2 破顶厚度数值模拟
        3.4.3 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束状孔当量球形药包爆破漏斗试验
    4.1 试验设计
        4.1.1 试验方案
        4.1.2 炮孔布置
        4.1.3 装药与起爆
    4.2 试验结果
        4.2.1 束状孔当量球形药包最佳埋深与临界埋深
        4.2.2 束状孔当量球形药包与单孔对比试验
        4.2.3 束状孔当量球形药包爆破最佳束间距试验
        4.2.4 不同炸药爆破漏斗对比试验
    4.3 爆破漏斗补充试验
        4.3.1 束状孔爆破漏斗试验
        4.3.2 双密集边孔爆破漏斗试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试验采场爆破设计
    5.1 束状孔大规模落矿方案
    5.2 试验采场爆破设计
        5.2.1 凿岩参数的确定
        5.2.2 试验采场采准与落矿设计
        5.2.3 起爆网络与起爆顺序
        5.2.4 装药结构
        5.2.5 主要爆破器材
    5.3 爆破有害效应控制
        5.3.1 爆破震动效应
        5.3.2 爆破震动控制
        5.3.3 爆破冲击波危害控制
        5.3.4 有毒有害气体控制
        5.3.5 爆破后安全确认与生产恢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试验采场爆破工业试验
    6.1 爆破实施
        6.1.1 试验采场7m分层爆破
        6.1.2 试验采场-730m水平破顶爆破
    6.2 爆破震动测试
    6.3 爆破矿石块度检测
    6.4 爆破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5 爆破实施要点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
    7.1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
    7.2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四、胡家峪铜矿的采场挤压落矿(论文参考文献)

  • [1]某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首采分段爆破效果改善研究[D]. 莫超.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2]软破厚大矿体安全高效采矿工艺优化研究[D]. 杨宁. 长沙矿山研究院, 2017(01)
  • [3]蜂子山铅锌矿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D]. 黄毅. 昆明理工大学, 2012(01)
  • [4]挤压爆破崩落采矿法在锡铁山铅锌矿的应用[J]. 杨通录,陈赞成,徐尚株,于跟波,门瑞营. 工程爆破, 2011(01)
  • [5]篦子沟矿有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控制研究[D]. 原野. 昆明理工大学, 2010(02)
  • [6]深井开采束状孔大规模落矿技术研究[D]. 孟稳权. 中南大学, 2009(03)
  • [7]国内外倾斜中厚矿体的开采现状和发展趋势[J]. 任建平,阳雨平,邓良,周旭,吴广宇. 现代矿业, 2009(06)
  • [8]土岩爆破相似律与束状孔爆破参数计算[A]. 余斌,黄海根,李占炎. 第五届全国矿山采选技术进展报告会论文集, 2006(总第444期)
  • [9]垂直平行密集束状孔落矿工艺在胡家峪矿的试验与探讨[J]. 张崇喜.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05(06)
  • [10]垂直平行密集束状孔落矿工艺在胡家峪铜矿的应用[J]. 姬书清,刘锦新. 中国矿山工程, 2004(06)


采矿论文 支护论文 数值模拟论文 矿石论文

上一篇:小企业被淘汰,大集团乘势扩张,水泥市场格局正在“洗牌”
下一篇:Foxpro和Autolisp语言在地质图编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