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明芳[1](2016)在《临床护理路径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在口腔-颌面外科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110例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6%,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颌面外科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显着,可明显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护理满意度。
罗启德[2](2015)在《高原民族地区交通事故迎面撞击伤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总结颌面交通事故迎面撞击伤的致伤原因、年龄、性别、民族、分布及治疗方法、结果和体会。方法筛选我院848例颌面外伤住院病例中因交通事故导致颌面部撞击创伤的病例,共217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软组织伤口I期愈合,患者面部外形绝大多数满意,外形恢复,129例坚固内固定病例的咬合关系都恢复到术前咬合状态,咀嚼功能恢复。2例下颌牙齿缺失过多,咬合关系恢复不佳。所有病例经术后23个月功能训练开口度都达到3.5 cm以上。结论颌面部撞击损伤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面均有其特殊性,在边疆省份的道路设计、交通管制、素质教育已将是预防颌面部撞击损伤的办法。
罗启德,罗启雄,段红艳,邹美芬,邓梅,段文亮[3](2014)在《云南民族地区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情况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云南民族地区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2003—2013年云南昭通、瑞丽、曲靖、普洱、楚雄等民族地区因交通事故导致颌面部损创伤的病例共217例进行回顾临床分析。结果云南民族地区交通事故伤易发人群具有男性多(82.49%)、青壮年多(81.57%)、少数民族多(82.03%)三个特点。在各类交通事故中,机动车相撞致伤人数最多,占67.74%;事故高发时间多发生在11—15时(45.62%);事故高发路段为平直路,其次为道路弯多坡陡出。在各致伤部位中,颌面部、颅脑损伤和四肢伤最多见,颌面部损伤治疗后软组织伤口大多数期愈合,患者面部外形绝大多数满意,开口度能达到正常。结论在民族地区,交通安全形势严峻,交通事故上升为颌面部损伤的首位因素,预防颌面部损伤也是重要课题。
郭红梅[4](2010)在《颌面部上下颌骨颧骨复合体骨折术后护理》文中研究表明颌面部创伤容易造成皮肤缺损,其骨折术后易产生面部塌陷、张口受限、咬紊乱等不良并发症。为了提高生存质量,合理良好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现将我科2008年3月—2009年
杨丽[5](2009)在《固定正畸技术治疗牙颌外伤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固定正畸技术治疗牙颌外伤的价值。方法:利用方丝弓矫正器和牙弓夹板对牙颌外伤35例患者进行牵引、复位、固定,观察比较其疗效。结果:方丝弓矫正器治疗牙颌外伤,牙及颌骨复位精确,咬牙台关系恢复佳,并发症少。结论:固定正畸技术治疗牙颌外伤,可获得良好的疗效,技术安全可靠。
曲延征,欧阳奇明,陈泽辉,郑杰,李多,蔡志宇,施汉平,郑直[6](2001)在《口腔颌面部交通事故迎面撞击伤》文中研究指明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2.1 制定护理路径 |
| 1.2.2 实施护理路径 |
| 1.3 观察指标 |
| 1.3.1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 1 一般资料 |
| 1. 2 统计方法 |
| 1. 3 治疗方法 |
| 2 结 果 |
| 2. 1交通事故致颌面撞击伤一般情况 |
| 2. 2伤情特点 |
| 2. 3治疗结果 |
| 3 讨 论 |
| 3. 1 交通事故原因和部位 |
| 3. 2 治疗方法 |
| 3. 3 交通事故伤的诊断和治疗 |
| 3. 4 交通事故的预防研究 |
| 1 基本资料 |
| 2 护理方法 |
| 2.1 术前护理: |
| 2.2 术后护理 |
| 2.2.1 全麻者按全麻护理常规护理。 |
| 2.2.2 呼吸道护理: |
| 2.2.3 病情观察: |
| 2.2.4 颌骨骨折固定的目的是恢复咬关系, 促使骨折愈合。 |
| 2.2.5 保持口腔清洁: |
| 2.2.6 营养支持: |
| 2.2.7 心理支持: |
| 2.3 对症护理 |
| 2.3.1 焦虑:与面部畸形, 咬关系紊乱, 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 环境改变有关。 |
| 2.3.2 自我形象紊乱:与伤后面部畸形, 容貌改变, 功能受损有关。 |
| 2.3.3 有窒息的危险: |
| 2.3.4 疼痛:与创伤导致皮肤黏膜破损, 骨折有关。 |
| 2.3.5 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
| 2.3.6 有感染的危险: |
| 2.4 出院指导: |
| 3 护理体会 |
| 3.1 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的护理目标是患者疼痛减轻或消失, 患者口腔保持清洁, 无黏膜破损或破损黏膜恢复正常; |
| 3.2 创伤和手术对患者都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源, 它 |
| 1 材料和方法 |
| 1.1 一般临床资料: |
| 1.2 骨折分型: |
| ①型 |
| ②型 |
| ③型 |
| ④型 |
| ⑤型 |
| ⑥型 |
| 1.3 并发症: |
| 1.4 治疗方法: |
| ① 切口选择: |
| ② 固定方法: |
| 2 结果 |
| 2.1 外形恢复: |
| 2.2 咬合关系: |
| 2.3 开口度: |
| 3 讨论 |
| 3.1 受伤机制与骨折类型: |
| 3.2 治疗方法特点: |
| 4 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