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兰[1](2009)在《我国药品价格政府规制政策研究》文中提出药品是种特殊的商品,具有效用无价性、消费知识专业性及需求价格弹性小等特性,它与国民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然而,药品价格虚高、药品市场价格秩序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国民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长期以来,中国对药品价格进行了较严格的规制。政府从直接统一定价,到个别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到完全放开一部分药品价格,再回到限制一些药品的出厂价,政府在不同时期不断改变着药品价格规制政策。这些变化对药品价格和医药行业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本文对我国从建国以来政府对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的变迁进行研究,对各个时期的药品规制政策的优点及存在缺陷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从而为政府制定规制政策提供建议。目前我国的价格规制模型仍然存在问题,本文通过对过往规制政策的分析,希冀能提供更为合理的规制政策建议,达到对药品价格实施规制的根本目的:控制药品费用的膨胀,降低患者与机构支付人的经济负担,促进国民健康素质的提高。
甘泉[2](2007)在《对药品价格管理的分析和制度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目前中国药品市场存在的问题,着重研究了政府对药品价格的规制活动,提出了新的制度设计思路。
潘敏翔,吴久鸿,史宁,曹建军[3](2007)在《药品定价浅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索我国药品定价的合理模式。方法:对现行药品价格管理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加强政府对药品价格的宏观调控,应用药物经济学方法与成果,提高政府定价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使药品定价更加趋于科学与合理。
王乐民,王朝君[4](2006)在《集思广益治疗“药”病》文中研究表明$T在本次“关心百姓放心周药”论坛上,来自医药卫生界的代表和嘉宾围绕百姓用药的话题,对目前我国药品生产流通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出了自己的评价和解读。$E @@@多方努力缓解看病难和贵@@@ 看病难、看病贵现已成为社会关注度极高的热
郭莹,孙利华,李春辉[5](2003)在《我国现行药品价格管理模式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探索我国药品价格管理的合理模式。方法 :对现行药品价格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弊端详加分析。结果与结论 :药品价格管理的合理模式指药品价格应主要由市场来决定。为此 ,在现阶段 ,应当进一步加大市场调节价格的力度 ,提高政府定价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并进行生产、流通、医疗保险等各个方面的配套改革 ,使药品价格更趋合理。
王景山[6](2002)在《药价怎么定——新的药品价格政策解读》文中认为2000年7月以来,国家计委先后印发了《关于改革药品价格管理的意见》等一系列关于药品价格管理的政策规定,其核心是在药品价格管理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促进药品市场竞争。降低医药费用,让患者享受到质量优良,价格合理的药品。那么,这些新出台的政策法规与以往相比有哪些不同、哪些改时宜呢?为便于大家了解,现归纳介绍如下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摘要 |
| Abstract |
| 目录 |
| 1 绪论 |
| 1.1 问题的提出 |
| 1.2 研究的意义 |
| 1.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 1.3.1 关于政府规制的观点 |
| 1.3.2 关于药品价格政府规制的观点 |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 |
| 2 政府对药品价格规制的原因 |
| 2.1 我国药品价格的形成机制 |
| 2.2 药品本身的特性需要政府对其价格进行规制 |
| 2.3 信息的不对称需要政府对药品价格进行规制 |
| 3 建国以来我国的药品价格规制政策分析 |
| 3.1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的药品价格规制政策分析 |
| 3.1.1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的药品价格规制政策 |
| 3.1.2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的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的优势和不足 |
| 3.2.我国改革开放至1995年的药品价格规制政策分析 |
| 3.2.1 我国改革开放至1995年药品价格规制政策 |
| 3.2.2 我国改革开放至1995年药品规制政策的优势和不足 |
| 3.3.我国政府1996年到2007年的药品价格规制政策分析 |
| 3.3.1 我国自1996年以来实行药品价格规制制度整改的三个阶段 |
| 3.3.2 1996年到2007年我国出台的药品价格规制政策和相应的降价措施 |
| 3.3.3 我国政府1996年到2007年的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的优势和缺陷 |
| 3.4.新医改中的药品价格规制政策分析 |
| 3.4.1 新医改中的药品价格规制政策 |
| 3.4.2 新医改中的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的优势和不足 |
| 4.发达国家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的借鉴 |
| 4.1 发达国家常见药价规制五种模式及其优缺点 |
| 4.2 发达国家药品价格规制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
| 5.完善我国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的建议 |
| 5.1 进一步完善药品定价方法 |
| 5.1.1 成本加成定价与疗效定价相结合 |
| 5.1.2 建立成本监测体系 |
| 5.2.完善药品价格规制的配套措施 |
| 5.2.1 建立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配套的生产和供应机制 |
| 5.2.2 完善政府采购制度降低药品价格 |
| 5.3 药品价格规制政策制定过程科学化和透明化 |
| 5.3.1 提高药品价格规制机构的规范性与业务水平 |
| 5.3.2 发动群众广泛参与药品价格规制政策的制定过程 |
| 6.研究结论和不足 |
| 6.1 研究结论 |
| 6.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 注释 |
| 参考文献 |
| 附录: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情况 |
| 致谢 |
| 1 对药品价格的政府规制 |
| 1.1 直接制定价格 |
| 1.2 强制降低价格 |
| 1.3 招标采购确定价格 |
| 2 对药品价格规制的分析 |
| 2.1 政策干预导致不可预测的变化 |
| 2.2 政策执行存在“失灵”问题 |
| 2.3 政府干预成本过高 |
| 2.4 监管各方信息不对称 |
| 3 药品价格制度设计思路 |
| 3.1 扩大实行政府定价药品的覆盖面 |
| 3.2 改进政府制定药品价格的定价方式 |
| 3.3 完善药品价格监督管理机制 |
| 1 药品价格管理现状 |
| 2 我国现行药品价格管理模式的弊端 |
| 2.1 政府对药品价格直接干预和管理过多 |
| 2.2 定价方法不合理 |
| 2.2.1 在定价方法中, 未考虑技术附加值。 |
| 2.2.2 顺加作价办法问题较多[2]: |
| 2.2.3 批发环节与零售环节的进销差率不合理。 |
| 2.3 药品价格监督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
| 2.3.1 药品价格监督管理难度加大。 |
| 2.3.2 药品价格的混乱, 物价管理部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
| 2.3.3 新药审批把关不严。 |
| 3 对我国药品价格管理的合理模式的探索 |
| 3.1 转变政府职能, 加快政治体制改革进程 |
| 3.2 改变定价方法 |
| 3.2.1 规定零售价格。 |
| 3.2.2 改变对新药的价格管理方式。 |
| 3.2.3 对原创药和非原创药实施不同价格体系。 |
| 3.2.4 取消省、市级物价部门对“医保”目录中乙类品种的调价权。 |
| 3.2.5 进一步完善对进口药品价格的管理。 |
| 3.3 加强药品价格的监督与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