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PICC置管后穿刺点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PICC置管术后穿刺点出血的观察与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付佳,焦红侠[1](2022)在《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血小板减少症行PICC置管的护理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讨论为一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高危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行PICC置管的安全性。方法:置管前查血象:PLT 12.0×109/L (正常值:85~303×109/L),提示并发出血的风险为高危风险。术前PICC-MDT团队进行置管风险评估,术中采取P-S-P模式结合改良版标准化护理措施,预防穿刺点出血,术后输注血小板、密切检测PLT、FDP、D-D的变化预防导管相关并发症。结果:PICC导管成功置入上腔静脉内,术后穿刺部位仅出现少量渗血,再无其他相关导管并发症,患者无不适,PICC导管维护良好。结论:对于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APL患者,在行PICC导管置入术前,可无需输注血小板,P-S-P模式结合改良版标准化护理措施、密切检测PLT、FDP、D-D的变化并做好相关护理工作,可降低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患者PICC导管维护处于良好状态。

马芸,栗琼洋,廖娟,孙丽娟,刘春凤,安思,赵楠[2](2021)在《中药热奄包对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应用不同干预时间中药热奄包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方法:将100例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由PICC认证的专科护士进行置管操作,在PICC置管术后均被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中药热奄包连续热敷3天,对照组应用热奄包连续热敷5天,比较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穿刺手臂出血、肿胀及疼痛的情况。结果: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观察组[2.08%(1/48)]与对照组[0.00%(0/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臂疼痛程度、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穿刺处出血少(P<0.05)。结论:PICC术后应用中药热奄包热敷3天即能有效预防机械性静脉炎,并可减轻穿刺引起的手臂疼痛、肿胀等早期不适症状,减少术后出血的风险。

杨亚坤,曲媛媛,吕攀攀,王洋,韩静,赵金娜[3](2021)在《纽扣式压脉带联合弹力绷带在血小板低下患者PICC置管术后穿刺点止血中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纽扣式压脉带联合弹力绷带在血小板低下患者PICC置管术后穿刺点止血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血小板低下患者PICC置管术后穿刺点压迫止血提供更好的依据和方案。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实验研究设计,随机选取本科室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血小板低下并置入PICC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将2018年11月—2020年1月血小板低下并置入PICC的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常规采用弹力绷带环绕加压止血;观察组在贴膜外穿刺点处先用纽扣式压脉带压迫,然后再联合弹力绷带环绕固定止血。观察两组患者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血程度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术后渗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纽扣式压脉带联合弹力绷带加压止血的方法可明显降低血小板低下患者PICC术后穿刺点渗血程度,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为临床血小板低下患者PICC术后穿刺点的止血提供了有效方法。

虎洁婷[4](2021)在《9种敷料预防PICC穿刺点渗血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应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分析9种敷料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点渗血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有关敷料预防PICC穿刺点渗血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并追溯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到2019年11月31日。2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独立筛选和资料提取。采用R软件GeMTC程序包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纱布敷料与藻酸盐敷料、藻酸盐银离子敷料、气囊创可贴相比,预防PICC穿刺点渗血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敷料与藻酸盐敷料、藻酸盐银离子敷料、气囊创可贴相比,预防PICC穿刺点渗血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种敷料预防PICC穿刺点渗血效果的排序结果显示:美皮康敷料及藻酸钙敷料对预防PICC穿刺点渗血效果较好,其他敷料效果由好到差依次为氧化纤维素敷料、藻酸盐银离子敷料、气囊创可贴、藻酸盐敷料、明胶海绵敷料,纱布敷料、透明敷料效果较差。结论:现有证据表明:美皮康敷料及藻酸钙敷料可能是预防PICC穿刺点渗血最好的敷料。

刘佩佩,顾敏[5](2020)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2009年8月至2013年6月血液科PICC置管患者234例的临床资料, 26例非计划性拔管患者为病例组, 208例计划拔管患者为对照组, 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 病例组发生感染(38.5%)、静脉血栓(30.8%)、穿刺点渗血渗液(15.4%)和导管脱落(11.5%)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9.1%、10.0%、8.1%、2.4%、1.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308、9.097、1.471、5.840, 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感染、穿刺点渗血渗液, 是非计划拔管的主要危险因素(χ2=18.308、1.471, 均P<0.05)。结论了解导致血液病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 在日常使用及维护过程中采取有效、及时的护理对策, 加强置管期间的观察和护理, 以延长PICC导管留置的时间, 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

钱菊云,方长太,吴立新,杨燕,张平平[6](2020)在《改良钝性分离技术在血小板减少病人PICC置管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改良钝性分离技术在血小板减少病人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PICC置管且血小板<100×109/L、凝血功能正常的44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1例病人采用可撕裂外鞘与扩张器组装后钝性扩皮置管,观察组23例病人采用改良钝性分离扩皮技术置管。比较2组一次送鞘成功率、置管后第1、3、5天穿刺部位疼痛程度以及置管后24 h出血量和7 d内维护次数。结果:观察组一次性送鞘成功率为95.65%(22/23),对照组一次性送鞘成功率为85.71%(18/2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置管后24 h穿刺点渗血纱布层数及置管后7 d内换药次数均较对照组少(P<0.05和P<0.01)。结论:采用改良钝性分离技术,对于血小板减少病人可明显减少穿刺点出血量及导管维护次数,减轻疼痛与紧张,提高病人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苏婷[7](2020)在《金的达标理论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肿瘤患者的导管日常管理知信行水平、导管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探讨金的达标理论对留置PICC肿瘤患者导管日常管理知信行水平、导管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护理人员改进PICC健康宣教策略提供依据。方法:(1)调查性研究:利用便利抽样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3月内蒙古地区某三甲医院置入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141例,应用PICC日常管理知信行问卷、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和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估,了解置管患者的PICC日常管理知信行水平、PICC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2)金的达标理论干预研究: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1月内蒙古地区某三甲医院肿瘤内科置入PICC导管的符合所有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肿瘤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宣教,实验组除常规宣教外,给予基于金的达标理论构建的健康宣教方法进行宣教,比较两组患者PICC日常管理知信行水平、PICC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情况、患者带管的满意度和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现况调查结果:PICC日常管理知信行水平总分(84.60±7.77)、知识得分(25.05±2.57)、行为得分(34.38±2.99)、态度得分(25.16±2.55);PICC自我管理能力总分(108.01±10.7)、日常导管观察得分(21.43±2.61)、维护依从性得分(15.72±1.62)、导管管理信心得分(14.29±2.28)、异常情况处理得分(11.95±1.32)、信息获取得分(9.04±0.79)、带管运动得分(13.43±1.63)、带管日常活动得分(22.16±2.32);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总分(56.87±7.79)、生理状况得分(14.11±1.65)、社会/家庭状况得分(15.95±2.3)、情感状况得分(13.03±2.07)、功能状况得分(13.78±2.19);PICC日常管理知信行水平和PICC自我管理能力均与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P均<0.05),且PICC日常管理知信行水平、PICC自我管理能力和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均受到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影响。(2)基于金的达标理论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两组PICC日常管理知信行水平比较:对照组总分及在知识、行为、态度三个层面在干预结束后得分分别为(92.66±7.48)、(27.29±2.36)、(37.13±2.98)、(28.24±2.53);实验组为(110.11±8.02)、(35.66±2.77)、(43.97±3.66)、(30.47±2.02)。两组PICC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对照组总分及在日常导管观察、维护依从性、导管管理信心、异常情况处理、信息获取、带管运动、带管日常活动七个层面在干预结束后得分分别为(121.18±10.4)、(24.11±3.04)、(17.11±1.37)、(16.55±2.29)、(13.39±1.1)、(9.74±0.72)、(15.92±1.5)、(24.37±2.25);实验组为(142.32±10.53)、(28.29±1.84)、(21.55±1.35)、(19.47±1.61)、(16.61±1.88)、(11.39±1.22)、(16.05±1.31)、(28.95±1.64)。两组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对照组总分及在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四个层面在干预结束后得分分别为(63.53±7.05)、(15.97±2.21)、(16.32±1.42)、(15.5±1.54)、(15.74±2.3)。实验组为(78.84±8.17)、(21.34±1.94)、(19.29±1.81)、(18.39±2.4)、(19.82±2.19)。两组带管满意度得分比较:对照组得分(30.89±1.69)、实验组得分(41.13±1.8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是5.2%和23.7%,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在干预时间和干预方法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本次研究中,患者的PICC日常管理知信行水平、PICC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均有待提高。且PICC日常管理知信行水平与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PICC自我管理能力与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三者的得分情况受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和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影响。(2)基于金的达标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置管肿瘤患者的PICC日常管理知信行水平、PICC自我管理能力,有效降低PICC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带管的满意度。

王琴[8](2020)在《预防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循证护理实践方案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为弥合国外临床指南与我国护理实践的差距,促进我国预防PICC导管相关感染(PICC-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PICC-CRI)临床护理实践实施,设立本研究,以期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预防PICC导管相关感染本土化循证护理实践方案。具体内容如下:1.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的研究方法,汇总PICC-CRI相关危险因素、预防性干预措施及国内外相关临床实践指南等研究证据。2.基于以上证据初步形成预防PICC-CRI的循证护理实践方案。3.运用德尔菲法实施进一步的专家函询,最终形成适用于我国临床护理现状的预防PICC-CRI的循证护理实践方案,为我国护理人员提供预防PICC-CRI本土化循证证据,保证患者的带管安全。方法:本研究严格遵循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方法,步骤如下:1.成立研究小组,拟定研究主题并设计研究方案。2.运用循证护理的研究方法评价并总结预防PICC-CRI护理措施的研究证据。(1)运用Meta分析总结PICC-CRI的危险因素。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Sino Med、CNKI、Wanfang等数据库关于PICC-CRI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1月。采用NOS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并运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定量分析PICC-CRI的危险因素。(2)通过系统评价总结PICC-CRI的预防性干预措施。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Sino Med、CNKI、Wanfang等数据库,查找预防PICC-CRI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月。运用2016版JBI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对纳入的预防性干预措施进行描述性分析。(3)对国内外相关实践指南进行质量评价及推荐意见总结。同期检索国际指南协作网(GIN)、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苏格兰校际间指南网(SIGN)、美国国立指南文库等指南网站(NGC)等指南网站。采用AGREE II系统(2009版)对指南进行质量评价,并归纳总结临床实践指南关于PICC-CRI预防的条目。3.汇总以上证据,初步形成预防PICC-CRI的循证护理实践方案。采用JBI2014版证据分级对初步形成的护理实践方案进行证据条目分级,并使用Johns Hopkins质量评价标准确立证据条目的质量等级。4.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函询,最终形成预防PICC-CRI的本土化循证护理实践方案。通过两轮专家咨询,专家根据条目重要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评分,并提出条目的调整意见,最终实现循证护理实践方案的本土化。结果:1.Meta分析共纳入18项PICC-CRI危险因素研究,纳入研究质量均为高质量等级。其中感染例数为1228例,未感染例数为734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化疗史、导管腔数≥2、导管维护周期延迟(>7天)、留置季节(夏季)、导管留置时间、白细胞减少、穿刺次数≥2次、操作人员穿刺经验<50次是PICC-CRI发生的危险因素。2.系统评价共纳入12项预防PICC-CRI的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结果均为B级。描述性分析显示,通过质量改进方法、PICC换药(维护)方法、PICC维护人员培训等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PICC-CRI的发生。3.共纳入18篇临床实践指南,其中英文指南12篇,中文指南6篇。使用AGREE II系统对指南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指南质量整体较好。对于预防PICC-CRI的推荐意见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教育与培训、质量控制、置管前评估、置管中护理、置管后护理。4.汇总PICC-CRI危险因素、预防性干预措施及国内外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意见等以上研究证据,构成预防PICC-CRI循证护理实践方案的初稿。5.经过两轮专家函询,最终构建预防PICC-CRI的本土化循证护理实践方案。其中一级条目5个,二级条目14个,三级条目51个。两轮专家函询表回收应答率分别93.75%、100%。第一轮全部指标变异系数CV波动在0.00~0.30,重要性和可操作性的协调系数W分别为0.20、0.27;第二轮全部指标变异系数CV波动在0.00~0.26,重要性和可操作性的协调系数W分别为0.26、0.28。显着性检验显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ICC-CRI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涉及患者和置管者两个方面。患者危险因素包括合并糖尿病、化疗史、导管腔数≥2、导管维护周期延迟(>7天)、留置季节(夏季)、导管留置时间≥30天、白细胞减少;置管者危险因素包括穿刺次数≥2次、操作人员穿刺经验<50次。该结论提示在PICC-CRI预防护理中,更应关注以上危险因素,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2.本研究构建了适合我国临床护理现状的预防PICC-CRI循证护理实践方案,该方案由教育与培训、置管前评估、置管中护理、置管后护理及质量控制五个方面构成。专家函询结果表明本方案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及准确性,具备一定的临床意义和参考价值。

安瑛,谢亚利,冯国琴[9](2020)在《藻酸盐敷料联合弹力绷带对PICC术后穿刺点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藻酸盐敷料联合弹力绷带对PICC术后早期穿刺点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12月在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行PICC术的肿瘤化疗患者88例。将2017年10月1日—11月15日入选的4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7年11月16日—12月30日入选的4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由2名取得PICC置管资质的护理人员实施同质的PICC穿刺操作,对照组PICC置管后采用无菌纱布按压穿刺点、再用无菌脱脂纱布块覆盖穿刺点后予敷贴固定;观察组PICC置管后采用无菌纱布按压穿刺点、藻酸盐敷料置于穿刺点后用敷贴固定,再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固定,24 h后撤除弹力绷带。分别比较两组患者PICC术后穿刺点出血、皮肤感染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术后早期穿刺点出血、穿刺点皮肤感染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PICC术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藻酸盐敷料联合弹力绷带对减少PICC术后穿刺点出血、降低皮肤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庞文静,洪瑞青[10](2020)在《银离子敷料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穿刺点固定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银离子敷料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穿刺点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5月31日行PICC置管术的肿瘤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实验组49例,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的透明敷料加纱布固定,实验组术后使用银离子敷料固定;比较两组术后24 h内局部渗血、静脉炎、局部或全身感染发生情况,敷料更换间隔时间、加压时间及换药次数,患者舒适度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和护士置管期间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术后渗血、静脉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1,P <0. 05),穿刺点加压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1),敷料更换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P <0. 01),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 <0. 01);实验组置管期间舒适度中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1);实验组患者和护士对置管期间的满意度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银离子敷料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穿刺点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显着,不仅能明显减轻置管后穿刺点渗血、静脉炎及感染的发生程度,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对提高患者及护士的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二、PICC置管术后穿刺点出血的观察与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ICC置管术后穿刺点出血的观察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血小板减少症行PICC置管的护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介绍
2 护理
    2.1 PICC-MDT团队成员置管前进行风险评估
        2.1.1 置管风险分析
        2.1.2 开展关于是否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的研讨分析
    2.2 PICC置管中采用P-S-P模式结合改良版标准化护理措施
    2.3 PICC置管后护理
3 小结

(2)中药热奄包对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排除标准
    1.4 护理方法
    1.5 观察指标
        1.5.1 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
        1.5.2 手臂肿胀及疼痛情况
        1.5.3 穿刺处出血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
    2.2 穿刺手臂疼痛程度
    2.3 穿刺手臂肿胀程度
    2.4 穿刺处出血情况
3 讨论

(3)纽扣式压脉带联合弹力绷带在血小板低下患者PICC置管术后穿刺点止血中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指标
        1.3.1 局部渗血情况
        1.3.2 置管后患者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穿刺点渗血情况的对比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的对比
3 讨论
    3.1 PICC穿刺点压迫的重要性
    3.2 纽扣式压脉带联合弹力绷带可有效减轻穿刺点的渗血程度
    3.3 纽扣式压脉带联合弹力绷带提高了血小板低下患者的满意度

(6)改良钝性分离技术在血小板减少病人PICC置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一次送鞘成功率比较
    2.2 穿刺部位疼痛程度比较
    2.3 置管后24
3 讨论

(7)金的达标理论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相关概念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4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现况调查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金的达标理论的护理干预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全文总结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创新性
    3 研究局限性
    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留置PICC肿瘤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8)预防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循证护理实践方案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一、成立研究小组
    1.1 研究小组
    1.2 技术路线
二、初步构建预防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循证护理实践方案
    2.1 PICC 相关感染危险因素的 Meta 分析
        2.1.1 研究目的
        2.1.2 对象与方法
        2.1.3 文献检索结果及质量评价
        2.1.4 Meta分析及敏感性分析结果
        2.1.5 讨论
        2.1.6 小结
    2.2 预防PICC导管相关感染相关文献的系统评价
        2.2.1 研究目的
        2.2.2 对象与方法
        2.2.3 结果
        2.2.4 讨论
        2.2.5 小结
    2.3 预防PICC导管相关感染临床实践指南的内容分析
        2.3.1 研究目的
        2.3.2 对象与方法
        2.3.3 结果
        2.3.4 讨论
        2.3.5 小结
    2.4 初步形成预防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实践方案
        2.4.1 证据分级及推荐强度标准
        2.4.2 形成预防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实践方案的初稿
三、德尔菲法确定预防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循证护理实践方案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结果
四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PICC导管相关感染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藻酸盐敷料联合弹力绷带对PICC术后穿刺点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2.3 观察指标
        1.2.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PICC术后穿刺点出血情况的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PICC术后穿刺点皮肤感染情况的比较见表2。
    2.3 两组患者PICC术满意度情况的比较见表3。
3 讨论
    3.1 藻酸盐敷料联合弹力绷带有助于减少PICC术后早期穿刺点出血发生率
    3.2 藻酸盐敷料联合弹力绷带有助于降低PICC术后穿刺点皮肤感染率
    3.3 藻酸盐敷料联合弹力绷带能提高PICC置管患者的满意度
4 小结

(10)银离子敷料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穿刺点固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置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2 两组置管后相关临床医疗指标比较
    2.3 两组置管期间舒适度评分比较
    2.4 两组患者和护士置管期间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3.1 银离子敷料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护士工作量
    3.2 银离子敷料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护士满意度
    3.3 护理注意事项

四、PICC置管术后穿刺点出血的观察与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血小板减少症行PICC置管的护理分析[J]. 付佳,焦红侠.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01)
  • [2]中药热奄包对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J]. 马芸,栗琼洋,廖娟,孙丽娟,刘春凤,安思,赵楠. 西部中医药, 2021(12)
  • [3]纽扣式压脉带联合弹力绷带在血小板低下患者PICC置管术后穿刺点止血中的效果观察[J]. 杨亚坤,曲媛媛,吕攀攀,王洋,韩静,赵金娜.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1(08)
  • [4]9种敷料预防PICC穿刺点渗血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J]. 虎洁婷. 护理研究, 2021(02)
  • [5]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 刘佩佩,顾敏. 中国基层医药, 2020(12)
  • [6]改良钝性分离技术在血小板减少病人PICC置管中的应用[J]. 钱菊云,方长太,吴立新,杨燕,张平平.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06)
  • [7]金的达标理论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 苏婷.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8]预防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循证护理实践方案构建[D]. 王琴.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9]藻酸盐敷料联合弹力绷带对PICC术后穿刺点的影响[J]. 安瑛,谢亚利,冯国琴. 上海护理, 2020(03)
  • [10]银离子敷料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穿刺点固定中的应用[J]. 庞文静,洪瑞青. 齐鲁护理杂志, 2020(05)


对照组论文 循证护理论文 弹力绷带论文 健康论文

上一篇: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下一篇:丹参酮ⅡA对四氯化碳致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