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一[1](2019)在《穴位注射运用于克罗恩病肛瘘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随着克罗恩病患病率逐年升高,近年来克罗恩病肛瘘患者明显增多。我国克罗恩病并发肛瘘比例较高,且肛瘘的发生与肠道炎症密切相关,随着病情反复,可能多次复发需要行多次外科引流。目前常用的镇痛药物及措施,对于克罗恩病患者有较多局限,一次甚至多次术后疼痛加重了克罗恩病患者心理负担,需要为克罗恩病患者人群探索适宜镇痛方案。穴位注射运用于镇痛领域已经有大量前车之鉴,且操作简便,可灵活运用于克罗恩病肛瘘术后镇痛。目的:为克罗恩病肛瘘患者探索安全有效镇痛方法及评估穴位注射运用于克罗恩病肛瘘引流术后镇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至江苏省中医院肛肠科住院已经确诊克罗恩病伴发肛瘘并拟行保留括约肌挂线引流患者30例,运用信封简单随机分组方法,两组每组15例,试验组术毕即刻运用“0.25%浓度的罗哌卡因注射腰俞穴”,对照组不采取此措施,比较两组术后12h、24h、48h、72h静息时及术后前三次换药过程中出现的疼痛、病程中初次出现疼痛及峰值疼痛的NRS评分、术后首次出现疼痛时间、两组补救镇痛次数、术后尿潴留情况、安全性评估等。结果:(1)试验组在术后首次出现疼痛时、术后12h、24h静息时及术后三次换药时产生疼痛的NRS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术后出现疼痛时间延长,补救镇痛次数明显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在术后48h、72h静息时NRS评分、尿潴留、安全评估与术后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在克罗恩病肛瘘术后镇痛有一定临床疗效。术毕即时腰俞穴注射罗哌卡因虽未达到全病程无痛但可安全有效延长克罗恩病肛瘘患者术后镇痛时间,降低疼痛峰值,明显减轻在术后24h内静息时及前三次换药时产生的疼痛,也降低了阿片类药物应用。
陈鹏,陈富超,周本宏[2](2018)在《地佐辛联合曲马多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地佐辛联合曲马多与单用曲马多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Wan Fang Data、Sino Med和VIP数据库,收集地佐辛联合曲马多术后PCIA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均为1995年1月2017年12月。由两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使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有效文献13篇,累计93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联合用药组在术后12,24,48 h的VAS评分均较单用曲马多组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镇静评分(Ramsay):联合用药组在术后24,48 h镇静效果较单用曲马多更为显着[24 h:WMD=-0.34,95%CI(-0.54,-0.13);48 h:WMD=-0.21,95%CI(-0.28,-0.13),P<0.05];(3)舒适度评分(BCS):联合用药组在48 h的舒适度评分较单用曲马多组低[WMD=-0.08,95%CI(-0.12,-0.03),P<0.01];(4)安全性:与单用曲马多组相比,联合用药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头晕头痛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着降低。结论:与单用曲马多组相比,地佐辛联合曲马多用于PCIA能获得较好的临床镇痛效果,并有效降低不良发应发生率,临床应用更为安全。
蒿岁雪[3](2018)在《地佐辛超前镇痛对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对医疗需求的增高,膝关节置换患者的就诊率呈上升趋势。近几年,随着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和人工关节材料快速发展和完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骨关节炎的治疗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将产生剧烈疼痛,且可持续48h以上,是一类术后疼痛程度很高的手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良好的镇痛效果不但有利于关节的功能恢复,降低血栓等相关并发症风险,还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因此,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之一。而超前镇痛是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前采取镇痛措施,降低中枢及外周神经敏感化,减少伤害性刺激的传入,达到或消除疼痛的目的。然而,作为一项创伤大的手术,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体内某些成分释放进行入血液可导致应激反应的发生,持续的应激反应可造成中枢敏化。而在有害刺激作用机体前,应用超前镇痛可降低其引起的外周及中枢神经敏感化,抑制神经元可塑性,减轻疼痛,并可以减少其它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其中阿片类药物是超前镇痛的常用药物,地佐辛是混合型的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超前镇痛还应检测体内应激反应物质是否被抑制。本研究基于超前镇痛的概念,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联合应用地佐辛超前镇痛,探讨地佐辛超前镇痛对膝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和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目的探讨地佐辛超前镇痛对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血液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旨在为地佐辛超前镇痛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濮阳市油田总医院的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80例,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研究过程中退出20例,实际纳入60例,ASAⅠⅡ,年龄4070岁,体重指数1825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地佐辛超前镇痛,30例)和对照组(仅用等量的生理盐水,30例)。入室后常规监测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和右上肢无创血压(BP),开放外周静脉,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以持续监测动脉血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15min行超前镇痛,方法是静脉注射地佐辛(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BS1906,国药准字H20080329)0.1mg/kg,对照组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对照观察。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静脉麻醉,经面罩充分吸氧,采用Datex Ohmeda S/5Aespire麻醉机进行麻醉诱导:依托咪酯(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B20160819,国药准字H32022379)0.150.3mg/kg,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批号:6171116,国药准字H20030197)0.51μg/kg,咪达唑仑(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161101 A1,国药准字H20067040)0.050.1mg/kg,苯磺顺阿曲库铵(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A20150910,国药准字H20060869)0.30.4mg/kg,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170302 A1,国药准字H20054172)1μg/kg。呼吸囊加压辅助通气3min,使用视可尼经口明视插入气管插管,均一次成功,接麻醉机进行机械通气,术中吸入氧浓度100%。设定呼吸参数:呼吸频率1012次/min,潮气量68ml/kg,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在3545mmHg。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160908,国药准字:H20040079)46mg/kg h,瑞芬太尼(江苏恩华药业股价有限公司,批号:20170506,国药准字H20143314)0.10.3μg/kg min,间断静脉推注苯磺顺阿曲库铵(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A20150910,国药准字H20060869)维持麻醉,补液(按照晶胶比1:1原则),根据血流动力学指标调整液体速度。两组患者术中输入液体种类一致。于手术结束后1h(T1)、6h(T2)、12h(T3)、24h(T4)各时段进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于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手术结束时、术后1h抽取静脉血标本,测定各时段血中ACTH、COR值,并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女性12例、男性18例,平均年龄为(56.55±8.28)岁,BMI(25.33±3.34)kg/m2,ASAⅠ级16例,Ⅱ级14例,手术时间(123.23±13.56)min,术中出血量(310.52±56.89)ml;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5.62±9.66)岁,BMI(25.36±4.32)kg/m2,ASAⅠ级15例,Ⅱ级15例,手术时间(121.19±12.85)min,术中出血量(315.78±52.18)ml。两组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24h内VAS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别有意义(P<0.05)。(3)麻醉诱导前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ACTH、CO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后、手术结束时、术后1h观察组血清ACTH、COR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3%和36.67%。结论(1)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膝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镇痛效果好;(2)地佐辛超前镇痛能够降低患者围术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的升高程度,降低应激反应水平;(3)地佐辛超前镇痛减轻了其他麻醉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高。
王燕[4](2006)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冠心病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氧代谢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为了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冠心病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氧代谢的影响。 方法:选取拟行择期非心脏手术的冠心病患者48例,年龄40-73岁,男25例,女23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24例,A组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组,B组为对照组。两组均经右颈内静脉置入7F SWan-Ganz漂浮导管,桡动脉,股静脉穿刺置管。连续监测心电图及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A组经肘静脉采血(10-12ml/kg),同时以相同速度经股静脉输入等量贺斯。在血液稀释前、血液稀释即刻、稀释后30min、稀释后60min、术毕抽取桡动脉和肺动脉血作血气分析;抽取股静脉血作血液流变学检测。B组则在对应时间点采取血样以作同样检测。 结果:A组患者血液稀释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毛细血管楔压(PCWP)、中心静脉压(CVP)均无明显变化;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心搏指数(SVI)在血液稀释后上升明显;体循环阻力(TVR)和肺循环阻力(PVR)在稀释后下降;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明显下降;氧供和氧耗在血液稀释前后无明显变化。与B组比较,HR、MAP、MPAP、PCWP、CVP均无明显差异;CO、CI、SVI在血液稀释后明显高于B组;TVR和PVR在稀释后低于B组;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低于B组;氧供和氧耗与B组无明显差异。 结论:对冠心病患者术前进行中度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血流动力学稳定,无不利影响;能够降低血液粘度,提高血流速度,增加组织血流灌注:保持组织氧供
王付兴,王化峰,陈霞[5](2001)在《奇曼丁用于剖宫产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 1 术后疼痛理论概述 |
| 1.1 急性疼痛的产生机制 |
| 1.2 临床对术后疼痛评估方式 |
| 1.3 镇痛治疗进展 |
| 1.4 祖国医学对术后疼痛认识 |
| 2 克罗恩病肛瘘临床诊治进展 |
| 2.1 克罗恩病的诊断 |
| 2.2 克罗恩病肛瘘发病机制及特点 |
| 2.3 克罗恩病肛瘘的诊断方式 |
| 2.4 克罗恩病肛瘘的药物治疗 |
| 2.5 克罗恩病肛瘘的外科治疗 |
| 2.6 小结 |
| 3 穴位注射概述 |
| 3.1 穴位注射选穴原则 |
| 3.2 穴位注射操作规范 |
| 3.3 现代穴位注射在镇痛方面应用 |
| 第二章 研究实施 |
| 1 研究过程 |
| 1.1 病例收集 |
| 1.2 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
| 1.3 病例脱落与剔除 |
| 2 研究方法 |
| 2.1 分组与盲法实施 |
| 2.2 治疗方法 |
| 2.3 临床观察指标 |
| 2.4 数据收集与统计学处理 |
| 3 结果与分析 |
| 3.1 临床资料 |
| 3.2 试验结果 |
| 3.3 研究结果 |
| 第三章 讨论部分 |
| 1 立项依据 |
| 1.1 肛肠术后疼痛特征 |
| 1.2 运用于克罗恩病肛痰患者意义 |
| 2 腧穴与药物选择 |
| 2.1 腧穴选择依据 |
| 2.2 药物选择依据 |
| 3 介入时机 |
| 4 研究结果分析 |
| 5 不足与展望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 致谢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文献纳入标准 |
| 1.1.1 研究类型 |
| 1.1.2 研究对象 |
| 1.1.3 干预措施 |
| 1.1.4 结局指标 |
| 1.2 文献排除标准 |
| 1.3 文献检索策略 |
| 1.4 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 |
| 1.5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 1.6 数据处理 |
| 2 结果 |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 2.2 纳入研究的特征与方法学质量评价 |
| 2.3 Meta分析结果 |
| 2.3.1 术后VAS评分 |
| 2.3.2 Ramsay评分的比较 |
| 2.3.3 BCS评分的比较 |
| 2.3.4 ADR的比较 |
| 2.4 发表偏倚 |
| 3 讨论 |
| 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1 资料与方法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4 小结 |
| 参考文献 |
| 综述:超前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 致谢 |
| 个人简历 |
| 一、主要英文缩略词索引 |
| 二、中文摘要 |
| 三、英文摘要 |
| 四、前言 |
| 五、研究对象、实验材料和方法 |
| 六、结果 |
| 七、讨论 |
| 八、结论 |
| 九、参考文献 |
| 十、综述 |
| 十一、综述参考文献 |
| 十二、在读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
| 十三、致谢 |
| 资料与方法 |
| 结果 |
| 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