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明珠心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明竹欣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郭静微,王博,靳卓,董颖,王翁鸣[1](2020)在《明竹欣联合百癣夏塔热胶囊治疗恶性肿瘤带状疱疹的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和分析恶性肿瘤合并带状疱疹患者,采用明竹欣联合百癣夏塔热胶囊的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患有带状疱疹的恶性肿瘤患者7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采用明竹欣联合百癣夏塔热胶囊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明竹欣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消失时间、皮损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明竹欣联合百癣夏塔热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的恶性肿瘤患者,其临床疗效显着,极大提高了患者的痊愈率,减少了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理想的治疗方法。

李何安安[2](2019)在《消炎止痛散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及镇痛抗炎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消炎止痛散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镇痛、抗炎作用的初步研究,为消炎止痛散治疗带状疱疹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方法:临床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带状疱疹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盐酸伐昔洛韦胶囊(明竹欣)口服,0.3g/次,2次/日;甲钴胺分散片口服,0.5mg/次,3次/日;加巴喷丁胶囊(迭力)口服,第一天0.1g/次,3次/日;第二天0.2g/次,3次/日;此后每天0.3g/次,3次/日。治疗组消炎止痛散煎煮出药液后湿敷,2次/日;对照组阿昔洛韦乳膏外涂,白天每两小时一次,一日4次。10天一个疗程。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疱疹情况进行评价;并且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单项症状积分,对疗效进行综合评价;记录不良反应。在随访中,统计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情况。实验研究:采用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对消炎止痛散的镇痛抗炎作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临床观察: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均有良好的止痛效果(P<0.001);对治疗后VSA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间比较疼痛评价指标(即刻镇痛时间、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组间比较,疱疹评价指标(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各单项症状积分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均能改善各项积分(P<0.05);组间比较在改善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水疱数目、疱疹性质、溃疡、红斑,两组疗效相当(P>0.05);在改善皮损面积、局部疼痛、瘙痒感、灼热感,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2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5.两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相当(P>0.05)。6.治疗组发生不良事件2例,对照组无不良事件发生。镇痛抗炎实验:1.消炎止痛散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均有镇痛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且随着剂量的增大,镇痛作用逐渐增强。消炎止痛散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扶他林)镇痛作用相当(P>0.05)。消炎止痛散低剂量组没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2.消炎止痛散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均有抗炎作用(与空白组相比,P<0.05),且随着剂量的增大,抗炎作用逐渐增强;消炎止痛散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扶他林)抗炎作用相当(P>0.05)。消炎止痛散低剂量组没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1.消炎止痛散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有显着的疗效,可以显着减轻患者疼痛、促进皮损好转,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2.消炎止痛散中、高剂量具有一定镇痛抗炎的作用,随着剂量增大,镇痛抗炎作用逐渐增强。

刘明珠,刘光东,孙捷[3](2017)在《中药药烟熏灸联合红光治疗肝经湿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中药药烟熏灸联合红光治疗肝经湿热型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收治的肝经湿热型带状疱疹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口服明竹欣、甲钴胺,观察组中药药烟熏灸联合红光,对照组外用喷昔洛韦乳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及8周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逐渐下降,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8周后DLQI评分显着改善(P<0.01),观察组"疼痛或瘙痒""日常生活""穿衣""社交""个人关系""治疗"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药药烟熏灸联合红光治疗肝经湿热型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显着,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刘婧[4](2016)在《行气活血方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探讨以行气活血方为基础加减的中药方剂对于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患者是否能起到缓解、减轻疼痛的作用。以期为缩短本病病程、缓解疼痛、改善预后提供新的、有效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方法:筛选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门诊带状疱疹患者,将符合标准的40例病例纳入本课题,按照随机原则将他们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初诊时的病程、首发症状上并没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较性。治疗组采用中药汤剂联合伐昔洛韦抗病毒、甲钻胺营养神经治疗,对照组使用伐昔洛韦、甲钴胺治疗,疗程为14天。疗程结束一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是否发生后遗神经痛以及疼痛的程度。观察记录患者的皮损情况、疼痛等级以及疼痛改善情况、皮损消退时间等数据,收集汇总后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 (1)治疗组的显效率为95.00%,对照组显效率为70.00%(P<0.0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比对照组高。 (2)治疗组能够显着缩短疾病的病程,降低疼痛程度,促进痂皮脱落,修复皮损。(3)治疗组后遗神经痛发病率为10.00%,对照组为25.00%(P<0.05),治疗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

雷雯霓,刘兰,吴波,刘萍,袁霞,杨佳[5](2015)在《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治疗窄谱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3例给予口服盐酸伐昔洛韦胶囊、口服胸腺肽肠溶片、肌注Vit B12,外用黄连炉甘石洗剂治疗;治疗组89例除给予对照组相同药物外,同时加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皮损处,隔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4天。结果治疗组的平均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优于单用西药。

刘伟[6](2012)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伐昔洛韦片0.3 g,2次/d。联合复方甘草酸苷40 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予伐昔洛韦片0.3 g,2次/d,口服,两组均加用甲钴胺胶囊0.5 mg,3次/d,口服,外擦炉甘石洗剂,3次/d,疗程均为10 d。结果:治疗后症状、体征消退时间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后遗神经痛发病率治疗组(10.0%)明显低于对照组(33.3%)。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伐昔洛韦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确切。

杨军雄,向开维,张玉学[7](2012)在《铺药棉灸法为主治疗带状疱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铺药棉灸配合梅花针叩刺与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差异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2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西药组,每组60例。综合治疗组采用梅花针叩刺病灶区、相应夹脊穴、曲池、外关、足三里、太冲等,叩刺后行铺药棉灸。西药组采用阿昔洛韦膏外用和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维生素B1治疗。治疗7天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取效时间、疗效和安全性,随访1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综合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0.0%(48/60)和98.3%(59/60),显着优于西药组的45.0%(27/60)和71.7%(43/6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现有疼痛强度(PPI)、皮损情况、睡眠积分等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均显着下降(P<0.01,P<0.05),综合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P<0.05);综合治疗组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痊愈时间均短于西药组(P<0.01,P<0.05);综合组随访复发1例(1.6%),西药组复发8例(13.3%),西药组有6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铺药棉灸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好、起效快、疗程短,明显优于阿昔洛韦膏外用和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维生素B1,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应川蓬,冉宁晶,杨戈[8](2012)在《伐昔洛韦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伐昔洛韦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均给予伐昔洛韦片治疗,治疗组加用龙胆泻肝汤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皮疹消退及疼痛缓解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6%高于对照组的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总病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下降值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伐昔洛韦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安全、有效。

卞红霞,王佩霞,杨玲[9](2011)在《明竹欣配合短波及红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皮肤病。其临床特点表现为皮损和疼痛,其后遗神经痛剧烈顽固,严重困扰患者。目前治疗多采用抗病毒,营养神经,消炎镇痛,神经阻滞等。2008年7月2009年5月我们观察了伐昔洛韦(明竹欣)配合短波及红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张冬萍[10](2007)在《皮质激素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Cochrane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皮质激素因其抗炎作用用于治疗急性带状疱疹可减少神经损伤并且可以减轻或预防相关的神经痛。目前关于皮质激素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存在争议,需进行系统评价综合分析以了解随机对照试验证据现状。目的: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了解是否已有充分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据可对皮质激素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结论,以提供皮质激素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最佳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根据Cochrane神经肌肉协作组的收集策略,检索数据库:Medline(1950-2006)、Embase(1980-2006)、LILACS(1982-2006)、the 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CENTRAL/CCTR)(Cochrane Library Issue 3,2006)、CBM—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06)等;手检《中华神经科杂志》等8种杂志;追踪检索相关的综述、论文的参考文献。纳入有关皮质激素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或半随机对照试验(CCTs),由两名评价人员提取每个纳入试验关于研究质量、基线资料及结果等数据,并进行交叉核对。由同样的两名评价人员对每个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如有争议,则共同讨论,必要时由第3者仲裁。采用下列指标对皮质激素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进行评价:急性带状疱疹发疹后6个月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病率;应用36条目简明量表评估发疹后6个月时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或数字评分法评估发疹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疼痛严重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统计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4.2软件,计算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及其95%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36个已完成的RCTs或CCTs,其中5个(包括767例患者)试验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均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22个试验被排除,9个试验待评价。2个纳入试验未说明具体随机方法及分配隐藏方法,2个试验未报告盲法具体内容和方法,5个试验均报告了随访资料。由于缺乏相关资料和统一判效指标,不能对发疹后6个月时患者的生活质量、发疹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疼痛严重程度行Meta-分析。其余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带状疱疹发疹后6个月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病率皮质激素组(2/15,1.3%)与安慰剂组(2/19,1.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1.55;95%CI 0.25—9.42)。皮质激素加阿昔洛维组(9/41,2.2%)与单用阿昔洛维组(9/27,2.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0.90;95%CI 0.40—2.03)。皮质激素组严重不良反应(急性心衰、皮疹扩散、细菌性肺炎)发生率(2/87,2.3%)高于安慰剂组(1/92,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2.00;95%CI 0.19—21.38)。皮质激素轻度不良反应(眩晕、恶心、呕吐、高血压、血糖升高)发生率(13/87,14.9%)高于安慰剂组(7/93,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80;95%CI 0.80—4.08)。皮质激素加阿昔洛维组严重不良反应(死亡、肺部感染、呕血、支气管肺炎)发生率(6/292,2.1%)高于安慰剂加阿昔洛维组(3/296,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1.88;95%CI 0.52—6.82)。皮质激素加阿昔洛维组非严重不良反应(高血压、恶心、呕吐、腹泻等)发生率(49/292,16.8%)高于安慰剂加阿昔洛维组(39/296,1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1.27:95%CI 0.87—1.87)。结论:虽然皮质激素已广泛用于治疗急性带状疱疹,但本文结果提示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证明皮质激素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不能将其推荐为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常规治疗方案。有必要进行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皮质激素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益(或有害)。在今后开展的临床试验中,要注意样本量、随机分配序列的产生和随机分配方案的隐藏、有足够长的随访期,并采用反映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国际公认、便于交流的判效指标。

二、明竹欣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明竹欣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明竹欣联合百癣夏塔热胶囊治疗恶性肿瘤带状疱疹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疗效判定标准: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
    2.2 两组疼痛症状消失时间、皮损消退时间的比较: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2)消炎止痛散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及镇痛抗炎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临床疗效观察
    1 研究对象
    2 病例选择标准
    3 研究方法
    4 观测指标及方法
    5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6 安全性评价
    7 统计学方法
镇痛抗炎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 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2 镇痛抗炎作用实验结果
讨论
    1 中医学对本病认识
    2 西医对本病认识及治疗
    3 消炎止痛散组成及方药分析
    4 消炎止痛散药物组成的现代药理分析
    5 动物实验模型的选择
    6 结果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正文部分)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文献综述部分)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中药药烟熏灸联合红光治疗肝经湿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治疗方法
    1.6 观察指标
    1.7 疗效判定标准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2组VAS评分比较
    2.3 2组患者DLQI评分比较
    2.4 2组患者DLQI各项指标比较
    2.4 不良反应
3讨论

(4)行气活血方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中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1. 病名
        2. 病因病机
        3. 中医治疗
        3.1 辨证论治
        3.2 外治法
        3.3 针灸治疗
        3.4 中成药治疗
    二、带状疱疹的西医认识
        1. 定义、分类及流行病学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及诊断
        4. 西医带状疱疹的治疗
        4.1 内服药物
        4.2 外用药物
        4.3 物理治疗
        4.4 其他疗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1.1 诊断及辨证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标准
        1.5 中止试验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方法及内容
        2.4 疗效评定
        2.5 统计方法
    二、资料分析
        1. 一般资料分析
        1.1 性别分布比较
        1.2 年龄分布比较
        1.3 病程长短比较
        1.4 发病部位比较
        1.5 首发症状比较
        2. 临床研究结果
        2.1 治疗前后临床综合评分比较
        2.2 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
        2.3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2.4 临床疗效比较
        2.5 时效性数据比较
        2.6 证候偏向病例情况
        2.7 不良反应
        2.8 随访情况
    三、讨论
        1. 发病机理
        2. 治疗
        2.1 对照药物
        2.2 中药治疗方
        2.3 临证体会
        2.4 不足与展望
        2.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带状疱疹病例观察表
    附录二:症状积分记录表
    附录三:部分患者治疗前后对比照
致谢

(5)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1 入选及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2.2 治疗组:
3 疗效判定及结果
    3.1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3.2 统计学方法。
    3.3 结果。
        3.3.1 两组治疗效果:
        3.3.2 不良反应:
4 讨论

(7)铺药棉灸法为主治疗带状疱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试验设计
        (1) 多中心:
        (2) 单盲:
        (3) 随机对照:
        (4) 研究质量保证:
2 治疗方法
    2.1 综合治疗组
        (1) 药棉的制作:
        (2) 取穴:
        (3) 操作方法:
    2.2 西药组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1) 临床症状积分:
        (2) 记录方法:
        (3) 疗程与观察时点:
    3.2 疗效评定标准
    3.3 统计学处理
    3.4 治疗结果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RI、VAS、PPI积分比较 (见表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3)
        (3) 两组痊愈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见表4) 。
        (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5)
4 讨论

(8)伐昔洛韦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2.2 皮疹消退及疼痛缓解时间比较
    2.3 VAS疼痛评分
    2.4 后遗神经痛和安全性评价
3 讨 论

(9)明竹欣配合短波及红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4.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10)皮质激素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Cochrane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综述
    参考文献
附英文计划书
致谢

四、明竹欣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明竹欣联合百癣夏塔热胶囊治疗恶性肿瘤带状疱疹的疗效研究[J]. 郭静微,王博,靳卓,董颖,王翁鸣. 吉林医学, 2020(04)
  • [2]消炎止痛散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及镇痛抗炎作用研究[D]. 李何安安.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19(09)
  • [3]中药药烟熏灸联合红光治疗肝经湿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J]. 刘明珠,刘光东,孙捷. 世界中医药, 2017(12)
  • [4]行气活血方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婧.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2)
  • [5]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J]. 雷雯霓,刘兰,吴波,刘萍,袁霞,杨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62)
  • [6]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 刘伟. 吉林医学, 2012(17)
  • [7]铺药棉灸法为主治疗带状疱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 杨军雄,向开维,张玉学. 中国针灸, 2012(05)
  • [8]伐昔洛韦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 应川蓬,冉宁晶,杨戈.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10)
  • [9]明竹欣配合短波及红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 卞红霞,王佩霞,杨玲. 江苏医药, 2011(14)
  • [10]皮质激素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Cochrane系统评价[D]. 张冬萍. 四川大学, 2007(05)


带状疱疹论文 伐昔洛韦论文 对照组论文 神经痛论文 带状疱疹中医疗法论文

上一篇:生物蛋白胶在妇产科手术中的止血效果观察
下一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50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