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疏肝解郁治疗肝郁型不孕症的机制研究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疏肝解郁法治疗肝郁型不孕症机理浅探(论文文献综述)

韩俊流,叶刚,汤超[1](2021)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克氯米芬胶囊治疗大鼠肝郁型不孕症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与克氯米芬胶囊联用治疗大鼠肝郁型不孕症的疗效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束缚筒束缚和程控穿梭箱声电刺激制造雌性大鼠肝郁型不孕症模型,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克氯米芬胶囊组(5.25 mg·kg-1,qd)、舒肝解郁胶囊组(75.60 mg·kg-1,bid)及舒肝解郁胶囊与克氯米芬胶囊联用组(75.60 mg·kg-1,bid+5.25mg·kg-1,qd),每组12只,灌胃给药。另取12只健康大鼠作为空白组,空白组及模型组同法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持续给药5个性周期后,各组雌性大鼠与正常雄性大鼠按3∶1数量比合笼2周,观察各组大鼠受孕率及着床点数的变化,并对其自主活动次数进行检测。于妊娠第5天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其形态的变化,并检测血清中性激素[雌二醇(E2)、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结果:与单用克氯米芬胶囊组相比,两药联用可进一步提高模型大鼠的受孕率及着床点数;与给药前相比,舒肝解郁胶囊组及两药联用组大鼠平均自主活动次数明显下降(P<0.05);与两药单用相比,联合用药可进一步促进大鼠子宫内膜发育,E2、LH及FSH含量明显降低(P<0.05),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与克氯米芬胶囊联用在肝郁型不孕大鼠中有较好的疗效,并可通过影响大鼠情志,促进子宫内膜发育,并通过血清性激素水平改善内膜容受性。

李艳华[2](2021)在《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干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疗效与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对DOR患者心理状况进行探究,分析其临床症状与心理状况的关系,并观察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治疗肾虚肝郁型DOR患者的临床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以期为中医药防治DOR提供理论依据。2.选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CUMS法建立肾虚肝郁型DOR大鼠模型,观察造模过程中大鼠的一般情况及成模后卵巢的功能,总结该模型的制备经验(用药剂量、刺激时间等),为补肾疏肝方后续的药效学实验提供参考。3.观察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对肾虚肝郁型DOR模型大鼠卵巢功能的改善作用,并以Bcl-2/Bax/Caspase信号通路为切入点,从分子角度研究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对卵巢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将96例符合纳排标准的肾虚肝郁型DO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补肾疏肝方组)48例、中药联合五行音乐组(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组)48例。中药组给予补肾疏肝方,连续3个月经周期;中药联合五行音乐组在服用中药(方法同中药组)的同时,每天给予五行音乐欣赏,选取五音中的中的角调、羽调随机分配,每日一次,每次45分钟,连续3个月经周期。观察指标为中医症状积分,心理测评量表,血清bFSH、bLH、bFSH/bLH,bE2、AMH水平及卵巢AFC的变化,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观察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对肾虚肝郁型DOR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2.动物模型制备:将24只动情周期规律的SD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采用雷公藤多苷片混悬液灌胃联合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并稍加改进的方法进行造模,刺激因子包括10种:孤笼喂养;潮湿垫料;夹尾刺激1min;0℃冰水游泳5min;禁食24小时;禁水24小时;黑白颠倒(黑暗12h,白昼12h);禁食水24h;45°倾斜鼠笼;异物刺激24h(如硬木棍,碎布片等)。10种刺激随机安排,使大鼠无法预测刺激的发生,每天一次,同时给予雷公藤多苷片50mg/kg/d灌胃,连续21天。对照组只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21天,食水、光照充足,安静喂养。实验操作结束后,麻醉、取材。实验过程中每日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检测大鼠的动情周期,实验开始前后分别进行糖水偏嗜度检测及旷场实验,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E2、FSH、LH、5-HT水平,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形态,计算卵巢指数,对实验结果进行系统分析,以对大鼠模型进行验证,并观察造模后大鼠的卵巢功能。3.实验研究:采用雷公藤多苷片混悬液灌胃联合CUMS并稍加改进的方法建立肾虚肝郁型DOR大鼠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0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西药组(补佳乐),中药(补肾疏肝方)低剂量联合音乐组,中药(补肾疏肝方)中剂量联合音乐组,中药(补肾疏肝方)高剂量联合音乐组;10只正常饲养的大鼠作为空白组。研究补肾疏肝方低、中、高剂量联合五行音乐对大鼠的作用,通过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行为学检测、动情周期、卵巢HE染色、血清性激素及卵巢组织Bcl-2、Bax、Caspase-9、Caspase-3蛋白的表达,分析药物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1.临床研究:治疗后,与中药组比较,中药联合五行音乐组在“乳房胀痛,小腹及胸胁胀痛、喜叹气,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积分、抑郁总分及因子分、抑郁自评标准分方面积分明显降低(P<0.05),在“月经周期、月经量、经色暗、有血块、腰膝酸软、性欲减退”积分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中药组治疗前后比较,在“经色暗、有血块”积分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在“月经周期、月经量、腰膝酸软、性欲减退、乳房胀痛,胸胁胀痛、喜叹气,烦躁易怒”、抑郁总分及因子分、抑郁自评标准分方面,治疗后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中药联合音乐组治疗前后比较,在“月经周期、经色暗、有血块”积分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在“月经量、腰膝酸软、性欲减退、乳房胀痛,胸胁胀痛、喜叹气,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积分、抑郁总分及因子分、抑郁自评标准分方面,治疗后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中药组bFSH、bLH均显着降低(P<0.05),bE2、AMH、AFC均显着升高(P<0.05);治疗后中药联合音乐组bFSH、bFSH/bLH均显着降低(P<0.05),bE2、AMH、AFC均显着升高(P<0.05)。治疗后,与中药组比较,中药联合五行音乐组在bFSH、bLH、bFSH/bLH、bE2、AMH、AFC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2.动物模型制备:对照组大鼠始终状态良好,被毛光滑,饮食、饮水正常;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毛色晦暗、稀疏、易于脱落,精神萎靡,胆怯易惊,喜弓背、蜷缩或易激惹,活跃度降低,大便稀,饮食、饮水均减少。造模前,两组大鼠体重、动情周期、旷场实验及糖水实验无明显差异(P>0.05);造模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P<0.05);动情周期出现紊乱,表现为动情周期缩短、延长或无明显周期,紊乱率为83%(P<0.05);中央总路程明显降低(P<0.05);糖水偏嗜度明显降低(P<0.05);FSH、LH、5-TH明显升高,E2明显下降(P<0.05);卵巢指数明显降低(P<0.05);卵巢组织皮质增生,髓质萎缩,间质纤维化样变,颗粒细胞排列疏松、紊乱,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及闭锁卵泡增多,成熟卵泡减少。3.实验研究:(1)一般情况,空白组大鼠状态良好,被毛光滑,饮食、饮水正常。用药结束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中剂量联合音乐组体重增长较快,其余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行为学比较,实验开始前,各组大鼠中央总路程、糖水偏嗜度无明显差异(P>0.05);造模结束后,模型组中央总路程缩短、糖水偏嗜度下降;用药结束后,与模型组比较,其余各组中央总路程、糖水偏嗜度无明显差异(P>0.05)。(3)动情周期:实验开始前,各组大鼠动情周期正常;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大鼠动情周期紊乱,表现为延长、停滞、无周期;实验第42天,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动情周期紊乱(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中、高剂量联合音乐组动情周期紊乱率降低(P<0.05),其余各组动情周期无明显差异(P>0.05)。(4)卵巢指数:模型组大鼠卵巢指数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中、高剂量联合音乐组及西药组卵巢指数增高(P<0.05);中药中、高剂量联合音乐组及西药组三组卵巢指数无明显差别(P>0.05)。(5)血清性激素:模型组大鼠FSH、LH升高明显,E2、5-HT明显降低。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中、高剂量联合音乐组与西药组FSH、LH均明显下降(P<0.05),西药组E2明显升高(P<0.05);中药低、中、高剂量联合音乐组5-HT明显升高(P<0.05)。(6)卵巢HE染色:中药低、中、高剂量联合音乐组及西药组大鼠卵巢组织结构较模型组恢复好,间质纤维化及髓质萎缩减轻,颗粒细胞层数有增多趋势,血管分布增多,原始卵泡及成熟卵泡增多,闭锁卵泡减少,以西药组及中药中、高剂量联合音乐组较为明显。(7)Western Blot实验结果分析,中药低、中、高剂量联合音乐组及西药组均可通过降低Bcl-2蛋白表达,升高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改善卵巢功能,其中西药组及中药高剂量联合音乐组更明显(P<0.05)。结论1.临床研究:补肾疏肝方和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均可改善患者的月经量、腰膝酸软、性欲减退的症状,都能降低bFSH,升高bE2、AMH、AFC;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在改善患者乳房胀痛、小腹及胸胁胀痛、喜叹气、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症状及抑郁量表评分方面优于单独补肾疏肝方。2.动物模型制备:对SD雌性大鼠进行50mg/kg/d雷公藤多苷片混悬液灌胃联合CUMS法复制肾虚肝郁型DOR大鼠模型是成功的。3.实验研究: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可降低DOR模型大鼠FSH、LH,改善模型大鼠的卵巢功能;可升高5-HT的水平,改善模型大鼠的抑郁状态。造模后的大鼠Bcl-2蛋白表达下降,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增高,推测该造模方法导致大鼠卵巢功能减退的原因可能是促进了线粒体凋亡途径介导的颗粒细胞的过度凋亡。通过改善线粒体凋亡途径介导颗粒细胞凋亡过程,升高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颗粒细胞过度凋亡可能是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改善肾虚肝郁型DOR的机制之一。

冯晓,许朝霞,冯路,王忆勤[3](2020)在《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证治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好发于青春期及育龄期妇女的一种内分泌紊乱综合征,严重影响了女性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主疏泄,PCOS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肝密切相关。本文从肝郁型PCOS的中医病因病机、常见分型及其特征、与内分泌指标的相关性、中医药治疗等方面概述了肝郁型PCOS的中医证治研究进展,以期为中医临床从肝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提供一定的依据。

梁叶萌[4](2020)在《促黄体汤联合地屈孕酮治疗肾虚肝郁型黄体功能不足性不孕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促黄体汤联合地屈孕酮对黄体功能不足性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通过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黄体期孕酮(P)、雌二醇(E2)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基础体温、中医证候积分的对比,以及两组在治疗后总有效率、妊娠率的比较,探讨促黄体汤联合地屈孕酮治疗黄体功能不足性不孕的临床机制,为黄体功能不足性不孕患者提供一种高效、安全、毒副作用小、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符合诊断为肾虚肝郁型黄体功能不足性不孕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30例。治疗组:排卵后开始连续服用促黄体汤及地屈孕酮10天,连用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排卵后开始连续服用地屈孕酮10天,连用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黄体期孕酮(P)、雌二醇(E2)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基础体温、中医证候积分以及统计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妊娠率。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孕酮(P)、雌二醇(E2)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基础体温、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孕酮(P)、雌二醇(E2)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基础体温、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更加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92%,对照组70.37%;治疗时及结束后3个月内累计妊娠率比较,治疗组累计妊娠率56.67%,对照组累计妊娠率23.33%,治疗组总有效率及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黄体汤联合地屈孕酮治疗肾虚肝郁型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能显着提高黄体期孕酮(P)、雌二醇(E2)水平,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基础体温及中医证候评分,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具有提高黄体功能、增加妊娠率、临床疗效好、治愈率高、毒副作用小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宋文卉[5](2020)在《疏肝调神针法治疗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运用疏肝调神针法治疗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焦虑状态的调节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身心同调的针灸新思路。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试验组予疏肝调神针法,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法,两组均每周治疗6次,4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总疗效、月经不调中医症候积分、血清性激素水平、妇科B超结果、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的变化,评价其疗效。结果:1、疏肝调神针组34例患者中,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24%;常规针刺组35例患者中,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0%。两组数据经秩和检验,Z=-2.224,P=0.026<0.05两组间疗效有明显差异。2、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在治疗前经t检验P=0.477>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结束后,两组数据经t检验P=0.002<0.05具有显着差异;试验组和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数据经t检验P=0.000<0.05,P=0.000<0.05亦具有显着差异。3、两组患者的LH(黄体生成素)在治疗前经t检验P=0.755>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结束后,两组数据经t检验P=0.000<0.05具有显着差异;治疗前后两组数据经t检验P=0.000<0.05,P=0.000<0.05亦具有显着差异;两组患者的FSH(卵泡刺激素)在治疗前经t检验P=0.861>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结束后,两组数据经t检验P=0.226>0.05不具有显着差异;试验组和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两组数据经t检验P=0.000<0.05,P=0.021<0.05差异具有显着性。4、两组患者的LH/FSH在治疗前经t检验P=0.66>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结束后,两组数据经t检验P=0.000<0.05具有显着差异;两组内治疗前后经t检验P=0.000<0.05,P=0.001<0.05差异具有显着性。5、两组患者的血清T(睾酮)在治疗前经t检验P=0.983>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结束后,两组数据经t检验P=0.55>0.05不存在显着差异;试验组和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经t检验P=0.000<0.05,P=0.000<0.05具有显着差异。6、两组患者B超评分在治疗前经t检验P=0.977>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结束后,两组数据经t检验P=0.209>0.05不具有显着差异;试验组和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经t检验P=0.000<0.05,P=0.000<0.05差异具有显着性。7、两组患者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在治疗前经t检验P=0.48>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结束后,两组数据经秩和检验Z=-7.003,P=0.000<0.05具有显着差异;试验组和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经t检验P=0.000<0.05,P=0.000<0.05差异具有显着性。结论:疏肝调神针法能改善PCOS患者性激素水平、中医症候积分和Zung焦虑评分情况,其疗效与普通针刺相比较,更有优势。

潘雪[6](2020)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与心理应激相关性及补肾解郁调冲法干预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系统查阅、整理国内外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相关文献,并通过对PCOS与心理应激相关性的分析阐释,为临床诊治PCOS提供参考依据及新思路。2通过横断面研究分析PCOS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以慢性心理应激为切入点,对各中医证型与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及人格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PCOS中医各证型与慢性心理应激的关系,明确“肾虚肝郁”在PCOS中的重要病机作用,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理论基础。3应用来曲唑联合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法建立动物模型证实慢性心理应激对PCOS的重要影响;以此模型为研究对象,结合生殖与心理应激方面指标,探讨补肾解郁调冲方对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疗效机制;以内质网应激(ERS)诱导的卵巢颗粒细胞凋亡通路PERK-ATF4-CHOP为研究新靶点,探讨补肾解郁调冲方对PCOS合并慢性应激大鼠的疗效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对309例PCOS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采集及整理;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及抑郁情绪变化、人格特征进行调查;分析PCOS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不同证型PCOS患者在生活质量、心理健康、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肾虚肝郁型PCOS与发病相关因素、焦虑抑郁情况及人格特征的依存关系。2实验研究以CUMS方法模拟慢性心理应激,以来曲唑构建PCOS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慢性应激组(CUMS)、PCOS组、PCOS合并慢性应激组(PCOS+CUMS)。以行为学、卵巢组织病理学、血清性激素、海马组织神经递质等为指标进行模型对比及评价。应用PCOS+CUMS动物模型进行疗效机制研究。除正常组外,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达英-35组、单纯补肾(即补肾)组、补肾解郁调冲(即补肾解郁)低、中、高剂量组。进行行为学检测,测定各组大鼠卵巢体积、卵巢质量;以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病理形态;ELISA法测定血清LH、FSH、FT水平;HPLC-ECD测定海马组织中NE、5-HT 及 5-HIAA 水平。选取补肾解郁低、中、高剂量组中疗效较佳的组别与其余各组进行疗效机制研究,以Tunel法检测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GRP78、CHOP蛋白在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及定位;Western Blot法检测卵巢组织中CHOP、GRP78、PERK、ATF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临床研究(1)本研究有效病例为309例,27-33岁年龄段患者所占比例最高(55.34%),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为主(91.26%),脑力劳动者居多(75.4%);肥胖患者占比为36.89%,67.96%的患者无运动习惯,月经紊乱者占比为95.47%,有不孕病史者占29.13%,其中原发性不孕者占不孕症患者的64.44%,继发性不孕者为35.56%;(2)309例PCOS患者中,肾虚肝郁证占比最高(37.22%),其次为痰瘀互结证(23.30%)、脾虚痰湿证(20.39%)、肾虚血瘀证(19.09%);(3)不同证型间文化程度、工作性质、BMI存在差异(p<0.05);大专及以上者在肾虚肝郁证中占比最高(95.65%);脑力劳动者在肾虚肝郁证、脾虚痰湿证中占比较高,分别为80.95%、80.87%;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PCOS患者BMI高于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p<0.05);(4)在SF-36方面,总体健康(GH)、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活力(VT)维度得分较低;存在焦虑状态者占PCOS患者总人数的28.8%,抑郁状态者占40.13%;(5)不同中医证型在VT及MH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肾虚肝郁证VT维度及MH维度得分低于脾虚痰湿证(p<0.05);肾虚肝郁型PCOS患者SF-36心理健康总分低于其余3个证型,SAS及SDS评分高于其余3个证型(p<0.05);(6)各中医证型间EPQ-RSC中E、N、P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虚痰湿证的E维度得分最高,肾虚肝郁证最低;肾虚肝郁证的N、P维度得分最高,脾虚痰湿证最低;(7)进一步对中医证型占比最高之肾虚肝郁证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BMI、抑郁情况、神经质N与肾虚肝郁证有关(p<0.05)。年龄偏小(以34-40岁为参照)、体重偏低(以超重、肥胖为参照)、抑郁状态与肾虚肝郁证呈正相关;高中及中专学历(以大专及以上为参照)、工作以体力劳动为主(以无业参照)、情绪稳定或人格为神经质中间型(以情绪不稳定者为参照)与肾虚肝郁证呈负相关。2实验一PCOS组、PCOS+CUMS组大鼠体质量、血清FT水平、LH/FSH比值高于空白组(p<0.05);PCOS+CUMS组较PCOS组卵巢组织多囊样改变更加明显;CUMS组、-PCOS+CUMS组大鼠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蔗糖偏嗜度及海马组织中NE、5-HT含量低于空白组(p<0.05),5-HIAA含量、5-HIAA/5-HT比值高于空白组(p<0.05);3实验二(1)体质量、卵巢体积及卵巢质量: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左侧卵巢体积及卵巢质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达英-35组、补肾组及补肾解郁中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补肾解郁中剂量组大鼠左侧卵巢体积及卵巢质量明显减小(p<0.05);(2)卵巢组织病理学:模型组可见多个囊状扩张卵泡,颗粒细胞排列松散,层数减少;补肾解郁中、高剂量组可见正常形态的卵泡及黄体,囊性扩张卵泡少见,颗粒细胞排列整齐,层数较模型组增多;(3)性激素:模型组大鼠LH、FT水平及LH/FSH比值较正常组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达英-35组及补肾解郁中剂量组大鼠FT水平明显降低(p<0.05),达英-35组及补肾解郁中、高剂量组大鼠LH水平、LH/FSH比值明显降低(p<0.05);补肾组在LH水平方面较模型组降低(p<0.05);4实验三(1)行为学:模型组大鼠水平、垂直运动得分及蔗糖偏嗜度低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及补肾解郁中剂量组大鼠水平运动得分明显升高(p<0.05);各治疗组大鼠垂直运动得分、蔗糖偏嗜度虽与模型组无显着差异(p>0.05),但补肾解郁中剂量组、补肾组大鼠垂直运动得分较治疗前呈升高趋势;补肾解郁中剂量组蔗糖偏嗜度升高幅度最大;(2)神经递质:模型组大鼠NE、5-HT含量较正常组降低,5-HIAA含量升高(p<0.05),而5-HIAA/5-HT比值呈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及补肾解郁各剂量组NE含量明显升高(p<0.05),各治疗组大鼠5-HT、5-HIAA含量及5-HIAA/5-HT比值与模型组无显着差异(p>0.05),补肾解郁中剂量组5-HT含量最高,补肾解郁高剂量组5-HIAA含量最低;5实验四(1)颗粒细胞凋亡情况: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较正常组卵巢颗粒凋亡指数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达英-35组及补肾解郁中剂量组大鼠卵泡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5);(2)GRP78、CHOP、PERK、ATF4蛋白表达:模型组大鼠卵巢组织中GRP78、CHOP蛋白主要表达于颗粒细胞层中;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GRP78、CHOP、ATF4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模型组PERK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达英-35组、补肾组及补肾解郁中剂量组GRP78、ATF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补肾解郁中剂量组CHO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各治疗组PERK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通过文献综述,PCOS是一种生殖功能障碍与代谢异常并存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心理应激在PCO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医药在治疗PCOS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结合心理应激因素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PCOS的作用机制及优势。2临床研究证实,肾虚肝郁证是PCOS常见的中医证型;肾虚肝郁型PCOS患者存在更大的精神压力及心理负担,且易具有内向,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等人格倾向,“肾虚肝郁”与PCOS患者的慢性心理应激状态具有密切关联;年龄偏小、体重偏低、存在抑郁状态、情绪不稳定者辨证为肾虚肝郁证的可能性更大,临证治疗中应重视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3来曲唑联合CUMS诱导的PCOS合并慢性应激状态动物模型较传统PCOS模型大鼠卵巢病理改变、内分泌及行为学变化、神经递质方面更贴近临床,可作为研究PCOS合并心理应激的病理及药效学机制的可靠动物模型,并进一步证实了慢性心理应激与PCOS相互影响。4补肾解郁调冲方可促进模型大鼠体内生殖内分泌环境恢复平衡,促进卵泡发育及排卵,改善行为学表现;该方的疗效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抑制PERK-ATF4-CHOP信号通路,下调GRP78表达,进而延缓ERS介导的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有关。

徐秀丽[7](2020)在《刘雁峰教授治疗PCOS月经稀发、闭经的用药规律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1分析和总结刘雁峰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的用药规律、临床思维和学术思想。2观察补肾解郁调冲法对肾虚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的临床疗效。方法1 收集筛选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刘雁峰教授门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患者的病历,记录患者的姓名、年龄、就诊时间、诊次和中药处方,建立数据库,并将医案上传至“古今医案云平台(V2.2.2)”数据库,运用“医案标准化”功能,将中药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选择“数据挖掘分析”模块对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频次进行统计,利用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得出具有代表性的药物组合,分析刘雁峰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的用药经验。2以自身前后对照为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刘雁峰教授门诊辨证为肾虚肝郁证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患者34例,给予中药补肾解郁调冲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月经周期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多毛评分、痤疮评分、黑棘皮评分、BMI、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差异和妊娠情况,分析补肾解郁调冲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刘雁峰教授治疗PCOS月经稀发、闭经的用药规律分析(1)本研究共纳入117例患者,年龄分布以20-35岁为主,占98.3%。(2)共筛选收集574张处方,共包含166种中药,总频次为9608次,使用频率>20%的中药有30味,使用频次排在前6位的中药依次为续断、桑寄生、鸡血藤、当归、郁金、丹参。(3)药性以温性药物最多,平性药物次之,微寒药物频次第三;药味中频次居前三味的药物依次为苦味药物、甘味药物和辛味药物;药物归经以归肝经药物最多,肾经次之。(4)根据关联规则方法,共获得17条药物关联规则,包含10种中药,为续断、桑寄生、当归、鸡血藤、紫石英、骨碎补、女贞子、枸杞子、香附、丹参之间的组合。(5)对前30味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五类核心聚类群,第一类为女贞子、枸杞子、葛根、升麻、黄精和玉竹,第二类为甘草、浙贝母、黄芩、法半夏、胆南星、蒲公英和茵陈,第三类为郁金、丹参、骨碎补、紫石英、当归、鸡血藤、续断和桑寄生,第四类为香附、白术和茯苓,第五类为大血藤、赤芍、牡丹皮、川芎、益母草和泽兰。2补肾解郁调冲法治疗PCOS月经稀发、闭经的临床疗效观察(1)本研究共纳入34例患者,年龄分布为20-33岁,本科及以上学历患者占76.5%,有家族史的患者占79.4%。(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后痊愈患者2例,显效患者13例,有效患者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2%。(3)月经周期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补肾解郁调冲法能明显降低患者的月经周期评分(P<0.001)和中医证候积分(P<0.001)。(4)多毛、痤疮、黑棘皮症评分:补肾解郁调冲法能明显降低患者痤疮评分(P<0.01),对多毛、黑棘皮症评分虽有降低,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BMI:补肾解郁调冲法能降低BMI,虽有改善,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补肾解郁调冲法可明显降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P<0.001)。(7)性激素水平:补肾解郁调冲法可有效降低患者T水平(P<0.05),LH、FSH水平及LH/FSH虽有下降,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妊娠情况:共有17例患者有生育需求,在治疗期间有6例患者临床妊娠,妊娠率为35.3%。结论1临床数据挖掘研究显示,刘雁峰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用药平和,攻补兼施,注重补虚,不一味活血通经,时刻固护女性阴血和阳气;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的发病和肾、肝二脏关系最为密切,肾虚肝郁是其发病的重要病机,与刘雁峰教授临证经验相符;刘雁峰教授临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临床思维,以补肾和调肝为基本治法,又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不同,随症辨证论治,辅以健脾化痰、清热祛湿、活血化瘀等治法。2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补肾解郁调冲法可有效调整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患者的月经周期,改善肾虚肝郁证候,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痤疮症状,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降低血清T水平,改善内分泌环境,提高妊娠率,补肾解郁调冲法临床疗效肯定。

洪筱梅[8](2020)在《疏肝补肾法治疗肝郁肾虚型月经先期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旨在通过观察疏肝补肾法治疗肝郁肾虚型月经先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予客观真实评价,总结导师的临床经验,寻求更好治疗肝郁肾虚型月经先期的治疗方法。方法符合课题纳入标准的肝郁肾虚型月经先期患者60例,随机分配到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中药组予口服中药疏肝补肾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地屈孕酮片治疗。记录治疗前后月经周期、中医证候积分、孕酮水平、基础体温高温天数等,运用统计学分析,评价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月经周期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月经周期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BBT高温天数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BT高温天数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孕酮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酮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总有效率中药组93.33%,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5.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中药组86.67%,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6.停药3个月经周期后,两组月经周期随访,中药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课题通过中药组疏肝补肾法及对照组地屈孕酮片治疗肝郁肾虚型月经先期临床疗效观察后发现,两种方法均可改善月经周期及量色质,并能提高孕酮水平和帮助维持基础体温高温相,但中药组能明显改善中医证候,并在远期疗效上更具备优势。

尹芳[9](2020)在《补肾疏肝方改善IVF-ET失败患者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女性婚育年龄和生育年龄明显推迟,全世界不孕不育率不断升高。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有效地解决了很多不孕症患者的生育需求,随着ART的广泛应用,对卵巢储备功能的认识更加深入,如何提高患者的卵巢功能,使卵巢能够产生足够数量和质量良好的卵子,使其能自然妊娠,或提高ART的临床妊娠成功率,成为生殖医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研究旨在观察补肾疏肝方对肾虚肝郁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 ilization embryo transfer,IVF-ET)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妇科门诊,辨证为肾虚肝郁型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共计51例,釆用自身对照的试验方法,均纳入治疗组,予补肾疏肝方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2)、辅助生殖的获卵数及可供移植胚胎数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化妊娠例数、临床妊娠例数,早期流产例数。结果:1.早期妊娠情况:治疗后生化妊娠率为90.20%、临床妊娠率为84.31%、早期流产率为4.65%;2.血清激素:治疗后FSH、LH、FSH/LH值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E2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3.获卵数及可供移植胚胎数:经治疗后,患者获卵数与可供移植胚胎数均有增加,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4.临床疗效比较:①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中度患者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通过比较单项中医证候,治疗后中医主证(月经周期、月经量、月经颜色)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中医次证(腰骶酸痛、郁闷不舒或烦闷、乳胀、头晕、小便清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及性欲减退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经治疗,显效8例,占15.69%;有效32例,占62.74%;无效11例,占21.57%。总有效率达 78.43%;5.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进行安全性检查,均未出现明显异常。结论:1.补肾疏肝方能明显有效降低FSH、LH及FSH/LH值,改善患者的卵巢功能;2.补肾疏肝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可以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且安全有效;3.补肾疏肝方治疗肾虚肝郁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IVF-ET失败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提高患者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降低早期流产率。

陈曦雨[10](2020)在《益肾疏肝汤联合来曲唑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肾虚肝郁型)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益肾疏肝汤联合来曲唑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肾虚肝郁型)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妇科门诊开展,病例采集时间:2019年02月04日至2020年01月04日,纳入60例符合观察条件的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使用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设计方法,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前两组受试者年龄、病程、病情程度比较无显着差异。治疗组予益肾疏肝汤联合来曲唑,益肾疏肝汤每日一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每次200ml,连服10天。同时予来曲唑联合治疗,服用方法:月经周期第5日起,起始剂量为2.5mg/d,每日21:00服用,连用5d。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B超监测排卵情况、BBT监测、排卵率及妊娠率情况、安全性指标变化情况并观察用药中有无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13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对照组临床痊愈5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两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患者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齐同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总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78个月经周期中,排卵周期为57个,排卵率为73%,对照组61个月经周期中,排卵周期为34个,排卵率为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妊娠13例,对照组治疗后妊娠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57个排卵周期中,基础体温BBT呈典型双相为38个,不典型双相为19个,对照组34个排卵周期中,基础体温BBT呈典型双相为28个,不典型双相为11个,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治疗前最大卵泡直径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齐同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最大卵泡直径均有增长,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最大卵泡直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证明益肾疏肝他那个联合来曲唑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显着。且经治疗后治疗组(益肾疏肝汤联合来曲唑组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来曲唑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B超下卵泡直径大小、BBT监测均较前改善,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妊娠率及排卵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值得进一步推广。

二、疏肝解郁法治疗肝郁型不孕症机理浅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疏肝解郁法治疗肝郁型不孕症机理浅探(论文提纲范文)

(1)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克氯米芬胶囊治疗大鼠肝郁型不孕症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药
    1.2 动物
    1.3 方法
        1.3.1 大鼠分组、肝郁型不孕模型建立及给药
        1.3.2 大鼠自主活动观察
        1.3.3 受孕率及着床点数考察
        1.3.4 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观察
        1.3.5 血清E2、P、FSH及LH含量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肝郁型不孕症模型大鼠的一般情况
    2.2 受孕率及着床点数
    2.3 子宫内膜形态学改变
    2.4 血清E2、P、FSH及LH含量
3 讨论

(2)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干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疗效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西医学对DOR的研究进展
        2 中医学对DOR的研究进展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路在DOR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1 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路概述
        2 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路相关蛋白与DOR
        3 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路相关途径与DOR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中医五行音乐疗法研究进展
        1 音乐疗法发展概况
        2 中医基础理论与音乐疗法
        3 五行音乐
        4 五行音乐疗法的作用机制
        5 五行音乐疗法的应用
        6 小结
        参考文献
引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对肾虚肝郁型DOR患者的临床观察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肾虚肝郁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对DOR模型大鼠卵巢功能与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证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从肝论述PCOS常见临床表现的病因病机
2 肝郁型PCOS常见分型及其证候特点
3 肝郁型PCOS与内分泌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3.1 肝郁型PCOS与LH、LH/FSH
    3.2 肝郁型PCOS与T
    3.3 肝郁型PCOS与PRL
    3.4 肝郁型PCOS与甲状腺激素
4 肝郁型PCOS的中医药治疗
    4.1 中药复方辨证治疗
        4.1.1 疏肝补肾法
        4.1.2 疏肝理脾法
        4.1.3 疏肝清热泻火法
        4.1.4 清肝除湿法
    4.2 针刺疗法
    4.3 情志疗法
5 小结

(4)促黄体汤联合地屈孕酮治疗肾虚肝郁型黄体功能不足性不孕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观察
    一、临床资料
        (一) 病例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一般资料
    二、研究方法
        (一) 治疗方法
        (二) 监测方法
        (三) 观察指标
        (四) 疗效评价指标
        (五) 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
        (一)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E_2值比较
        (二)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水平比较
        (三)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的比较
        (四)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基础体温比较
        (五)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六)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七)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八)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及随访3个月累计妊娠率比较
        (九)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良反应对比
讨论
    一、中医对黄体功能不足性不孕的认识
        (一) 古代医学对LPD性不孕的认识
        (二) 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 现代中医对LPD性不孕的认识
    二、西医学对黄体功能不足性不孕的认识
        (一) 激素水平紊乱与黄体功能不足
        (二) 子宫内膜容受性与黄体功能不足
        (三) 免疫系统与黄体功能不足
    三、导师诊治黄体功能不足性不孕的临床经验
    四、促黄体汤的组方与方解
    五、临床疗效分析
        (一) 促黄体汤联合地屈孕酮对黄体中期血清激素水平的改善
        (二) 促黄体汤联合地屈孕酮对血清TNF-α水平的影响
        (三) 促黄体汤联合地屈孕酮对子宫内膜厚度的改善
        (四) 促黄体汤联合地屈孕酮对BBT及HPS积分的改善
        (五) 促黄体汤联合地屈孕酮对中医证候的改善
        (六) 促黄体汤联合地屈孕酮对总有效率的影响
        (七) 促黄体汤联合地屈孕酮对妊娠率的影响
    六、本课题创新之处
    七、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西医治疗黄体功能不足性不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5)疏肝调神针法治疗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受试者来源
        1.2 样本量计算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治疗时间及观察周期
        2.4 试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2.5 观察指标
        2.6 疗效评价
        2.7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收集及完成情况
        3.2 一般资料分析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讨论
    1 中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1.1 中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机理的认识
        1.3 中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2.1 现代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制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
    3 机理探讨
        3.1 疏肝调神针法治疗 PCOS 的西医理论依据
        3.2 疏肝调神针法治疗 PCOS 的中医理论探讨
        3.3 试验组选穴依据
        3.4 对照组选穴依据
    4 观察对象及观察指标的选择
结语
    1 结论
    2 存在的问题
    3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近五年来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6)多囊卵巢综合征与心理应激相关性及补肾解郁调冲法干预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患病情况
        2 病因
        3 发病机制
        4 临床表现
        5 并发症
        6 诊断标准
        7 治疗
        8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
        1 病名源流
        2 中医病因病机
        3 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4 中医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心理应激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1 PCOS发病的社会心理因素
        2 PCOS患者的心理特征
        3 心理应激与PCOS之间的内分泌关联
        4 心理障碍是PCOS的重要并发症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心理社会因素、人格特征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型与心理应激的相关性
    前言
    1 研究材料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补肾解郁调冲方干预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慢性应激大鼠疗效机制的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慢性应激状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补肾解郁调冲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慢性应激大鼠卵巢形态学、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补肾解郁调冲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慢性应激大鼠行为学、海马神经递质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 补肾解郁调冲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慢性应激大鼠卵巢PERK-ATF4-CHOP凋亡通路的影响PERK-ATF4-CHOP凋亡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1 研究总结
    2 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7)刘雁峰教授治疗PCOS月经稀发、闭经的用药规律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
        1 中医古籍病因病机探究
        2 现代医家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
        3 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西医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研究
        2 病因
        3 病理生理
        4 诊断标准
        5 治疗
        6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刘雁峰教授治疗PCOS月经稀发、闭经的用药规律分析
        1 研究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二、补肾解郁调冲法治疗PCOS月经稀发、闭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1 研究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疏肝补肾法治疗肝郁肾虚型月经先期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与诊断标准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病例标准
        1.5 病例剔除及脱落标准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标准
    3 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 研究结果
    1 病例分布及完成情况
    2 治疗前可比性分析
        2.1 年龄、病程比较
        2.2 治疗前月经周期比较
        2.3 BBT高温天数比较
        2.4 孕酮比较
        2.5 治疗前中医证候各项积分比较
        2.6 治疗前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3 疗效性分析
        3.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3.2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3 两组治疗前后月经周期比较
        3.4 两组治疗前后BBT高温天数比较
        3.5 两组治疗前后孕酮水平比较
        3.6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3.7 两组治疗后组内及组间中医各项证候评分比较
        3.8 两组随访月经周期比较
    4 安全性检测
    5 不良反应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1 祖国医学对月经先期的认识
    2 月经先期的中医治疗
        2.1 辨证论治法
        2.2 专方治疗
        2.3 中医综合治疗
        2.4 中西结合治疗
    3 肝郁肾虚型月经先期的治法治则及依据
    4 疏肝补肾法基础方治疗肝郁肾虚型月经先期组方原则及依据
    5 疏肝补肾法基础方治疗肝郁肾虚型月经先期的作用机理探讨
    6 西医学对月经先期的认识
    7 选择地屈孕酮作为对照组的依据
    8 疗效分析
        8.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8.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分析
        8.3 两组患者月经周期比较分析
        8.4 两组患者BBT高温天数比较分析
        8.5 两组患者孕酮水平比较分析
        8.6 两组月经周期随访比较分析
    9 不良反应
    10 安全性分析
    11 存在问题
    1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补肾疏肝方改善IVF-ET失败患者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西医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研究进展
        1. 概念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3. 卵巢储备功能的评估
        4. 诊断
        5. 治疗
    二、中医学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研究进展
        1. 病因
        2. 病机
        3. 治疗
    三、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终止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收集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安全性指标
        2.5 疗效评定标准
        2.6 安全性评定标准
        2.7 不良事件记录与报告
    3. 技术路线图
    4. 统计学分析方法
    5. 随访方案
    6. 结果
        6.1 患者的一般资料
        6.2 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比较
        6.3 患者治疗前后获卵数及可供移植胚胎数
        6.4 临床疗效结果
        6.5 中医证候积分
        6.6 安全性指标观察
        6.7 随访情况
第三部分 讨论
    一、中医药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
        1. 中医药在治疗卵巢低反应中的应用
        1.1 卵巢低反应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1.2 卵巢低反应的中医药治疗
        2. 中医药在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方面的应用
        2.1 子宫内膜容受性低下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2.2 子宫内膜容受性低下的中医药治疗
        3.中医药在防治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中的应用
        3.1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3.2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中医药防治
        4. 小结
    二、导师对肾虚肝郁型DOR的认识
        1. 病因病机
        2. 治疗
        3. 选方用药及方药分析
        4. 中药现代药理研究分析
        5. 典型医案
        6. 临床观察结果研究分析与评价
        7.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结语
致谢
附录
    附录1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附录2 技术路线图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益肾疏肝汤联合来曲唑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肾虚肝郁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退出标准
        1.7 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观测指标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不良事件的观察和记录
        2.6 统计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研究进展
        1.1 现代医学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发病机理的研究
        1.2 现代医学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治疗现状
    2 中医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的认识
        2.1 中医病机
        2.2 中医治疗
    3 导师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的诊疗体会
        3.1 益肾疏肝汤组方特点
    4 本临床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A: 综述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B: 附录

四、疏肝解郁法治疗肝郁型不孕症机理浅探(论文参考文献)

  • [1]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克氯米芬胶囊治疗大鼠肝郁型不孕症的实验研究[J]. 韩俊流,叶刚,汤超. 中国药师, 2021(06)
  • [2]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干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疗效与机制研究[D]. 李艳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证治研究进展[J]. 冯晓,许朝霞,冯路,王忆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09)
  • [4]促黄体汤联合地屈孕酮治疗肾虚肝郁型黄体功能不足性不孕的疗效观察[D]. 梁叶萌.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疏肝调神针法治疗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宋文卉.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12)
  • [6]多囊卵巢综合征与心理应激相关性及补肾解郁调冲法干预的实验研究[D]. 潘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刘雁峰教授治疗PCOS月经稀发、闭经的用药规律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D]. 徐秀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疏肝补肾法治疗肝郁肾虚型月经先期的临床观察[D]. 洪筱梅.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9]补肾疏肝方改善IVF-ET失败患者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研究[D]. 尹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益肾疏肝汤联合来曲唑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肾虚肝郁型)的临床观察[D]. 陈曦雨.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4)


对照组论文 肾药论文 卵巢功能检查论文 卵巢储备论文 肝郁论文

上一篇:健活利肝汤治疗肝炎后肝硬化136例
下一篇:活血化瘀法治疗心绞痛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