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归芪葛瓜汤治疗颈椎病58例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归芪葛瓜汤治疗颈椎病58例(论文文献综述)

徐立光,李孟媛,张敏[1](2017)在《针灸推拿治疗项痹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缓慢的退行性变,属于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但随着人们生活及工作环境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日趋低龄化,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相对于西医手术治疗颈椎病来说,中医疗法更具有优势,包括:针刺、手法复位、穴位贴敷、电针等一系列方法,更容易被患者接受。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虽然中医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临床疗效与治疗评价标准、治疗机理及对远期疗效追踪上等方面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籍冬冬[2](2017)在《风池穴和大椎穴振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风池穴和大椎穴振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经颅多普勒检查(TCD)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为振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本研究所有试验对象均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拿科病房,纳入符合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72例,随机分为风池穴和大椎穴振法配合常规推拿组(治疗组)和常规推拿组(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予:在风池穴(双侧)和大椎穴做振法操作,并配合常规推拿手法。对照组予:常规推拿手法操作。治疗2周(即2个疗程)。以基线(0周)和治疗结束时为评价时间点,以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价量表及临床评价量表、TCD相关检查为观察指标,对两组CSA患者进行评估,同步观察临床不良事件。结果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基线分析:(1)两组CSA患者在入组时年龄、性别、病程各项指标基线一致(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2)两组CSA患者在入组时各项观察指标基线一致(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2、疗效评价:(1)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CSA功能与临床评价量表评分:组内比较P<0.01,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2)治疗结束后,两组CSA患者BA的Vs、Vd,LVA和RVA的Vs、Vd:组内比较P<0.01,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3、安全性评价:两组都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结论:1、两种治疗方法对治疗CSA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2、治疗结束后,各项观察指标(CSA功能与临床评价量表评分、TCD相关指标)风池穴与大椎穴振法配合常规推拿组优于常规推拿组。提示在改善CSA临床症状及血流速度方面,风池穴与大椎穴振法配合常规推拿疗效更佳。

王华林[3](2013)在《颈舒膏穴位贴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络学说,及中药的特殊功效,通过观察自拟膏方进行穴位贴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以及通过经颅多普勒(TCD)检查观察此法对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探寻该疗法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中的有效性,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使该病的治疗更加多元化。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01月~2012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病房和门诊的患者,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以1:1的比例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依次分入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用颈舒膏进行穴位贴敷,颈舒膏为自拟膏药,成分组成为:红花、川芎、天南星、樟脑、葛根、桂枝、丹参、川乌、防风各10g,肉桂、干姜各15g,除樟脑外都选用免煎的天江中药,选取X线平片显示椎体退变处所对应的颈火脊穴、大椎穴、肩井、百劳穴、肩外俞进行贴敷,可贴敷24小时,空12小时后更换,3周为一疗程。对照组口服颈复康颗粒,2袋/次,日二次,3周为一疗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行TCD检测,同时记录临床评价表。本过程采用症状量化积分,用《颈舒膏穴位贴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表》进行疗效评价,同时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M)的收缩期和舒张期的血流速度的变化。最后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采用症状量化积分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组3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2例,显效5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治愈显效率23.3%,对照组3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0例,显效2例,有效1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0%,治愈显效率6.67%,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着差异性(P<0.05)。2、治疗前后症状量化积分变化的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量化积分方面均有下降,患者在眩晕、头痛、猝倒、视力障碍等方面的症状均得到改善,经t检验,其差异性有非常显着的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经治疗后在眩晕,头痛的症状改善方面及降低旋颈试验阳性率方面比对照组治疗后有显着差异性(P<0.05),在猝倒、视物模糊方面的症状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基底动脉与双侧椎动脉的舒张期峰值血流(Vd)均有所增快,经t检验,与治疗前相比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组基底动脉和双侧椎动脉的Vd值明显大于对照组。4、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基底动脉与双侧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Vs)均有所增快,经t检验,与治疗前相比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组基底动脉和双侧椎动脉的V s值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1、颈舒膏穴位贴敷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使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更加多元化。2、经过治疗后,颈舒膏可以增加患者基底动脉及两侧椎动脉的血流速度3、经过数据分析推断,椎动脉的血流速度改善,可以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邢维强[4](2006)在《中医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近况》文中认为

徐磊,赵继荣,刘磊[5](2005)在《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国内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近年来,国内学者在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综述了中药治疗CSA的各家辨证分型,治疗用药,发病机制及中药药理的各家研究。

李念虎,孔旭阳[6](2003)在《葛根汤及其变方在颈腰疾患中的应用概况》文中研究表明

徐磊[7](2003)在《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国内研究进展》文中提出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CSA)是由多种原因引起椎动脉受压和发生弯曲、痉挛,或伴有椎动脉粥样硬化及转动牵拉椎动脉时,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中医多以“眩晕”病论治。近年来有关本病发病、病理、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颇多,现就中药治疗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1 临床研究对于CSA,现代医家多以西医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为依据,在西医诊断确立之后,中药主方仍以中医辨证用药为依据。1.1 诊断标准参照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所拟定的关于CSA的诊断标准:①颈性眩晕可有猝倒史;②旋颈征阳性;③X线片有异常表现;④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⑤应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⑥除外椎动脉Ⅰ段(进入T6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脉Ⅲ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供血不全,神经官能症与颅内肿瘤等。

张神虎[8](2002)在《归芪葛瓜汤治疗颈椎病58例》文中指出

二、归芪葛瓜汤治疗颈椎病58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归芪葛瓜汤治疗颈椎病58例(论文提纲范文)

(1)针灸推拿治疗项痹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针法研究进展
2 灸法的疗效进展
3 火针手法疗法延展
4 中药疗法概况
5 综合疗法数据统计分析
6 讨论

(2)风池穴和大椎穴振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选题背景
    2.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退出试验的条件及步骤
    1.6 病例的剔除与脱落
    1.7 剔除与脱落病例的处理
    1.8 不良事件的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流程图
    2.2 样本量估算
    2.3 随机方法
    2.4 对照
    2.5 盲法
    2.6 试验疗程观察
    2.7 分组情况
    2.8 治疗方案
    2.9 观察指标
    2.10 伦理学审查
3. 结果
    3.1 试验完成情况
    3.2 基线资料
    3.3 疗效结果评价
    3.4 安全性结果评价
4. 讨论
    4.1 祖国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的认识
        4.1.1 古代文献记载及病名由来
        4.1.2 病因病机
        4.1.3 临床症状
        4.1.4 治则治法
    4.2 现代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
        4.2.1 流行病学研究
        4.2.2 病因病理
        4.2.3 发病机制
        4.2.4 治疗方法
    4.3 治疗机理探讨
        4.3.1 振法的临床研究
        4.3.2 风池穴的临床研究
        4.3.3 大椎穴的临床研究
        4.3.4 TCD检测的运用
    4.4 研究结果分析
        4.4.1 治疗后的总体疗效分析
        4.4.2 两种治疗方案治疗前后的疗效分析
        4.4.3 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比较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二:附表
    附件三: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3)颈舒膏穴位贴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
        1.1 中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病因病机的研究
        1.3 中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
        2.1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来源
        2.2 现代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病因病机的研究
        2.3 现代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的认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实验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疗程
        2.3 统计软件
    3 观测指标
        3.1 疗效性观测
        3.2 影像学检查
        3.3 观测时间
    4 诊断标准
        4.1 病例的诊断标准
        4.2 临床症状和体征分级标准
        4.3 病例纳入标准
        4.4 病例排除标准
        4.5 病例中止,撤出标准
        4.6 病例的脱落和处理
        4.7 疗效判定标准
    5 治疗结果
        5.1 总疗效
        5.2 主要症候疗效
讨论
    1 自拟膏“颈舒膏”的组方及配伍分析
        1.1 药物组成
        1.2 配伍分析
    2 穴位贴敷穴位组成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个人简历

(4)中医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研究
    1.1 诊断标准
    1.2 治疗用药
        1.2.1 辨证分型
        1.2.2 中药制剂治疗
        1.2.3 辨证治疗
2 发病机制及药理研究
    2.1 对微循环的影响
    2.2 对血液流变学影响
    2.3 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
3 结 语

(8)归芪葛瓜汤治疗颈椎病58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3 疗效标准
4 治疗结果
5 典型病例
6 体 会

四、归芪葛瓜汤治疗颈椎病58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针灸推拿治疗项痹的临床研究进展[J]. 徐立光,李孟媛,张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13)
  • [2]风池穴和大椎穴振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D]. 籍冬冬.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12)
  • [3]颈舒膏穴位贴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D]. 王华林.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S1)
  • [4]中医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近况[J]. 邢维强. 河北中医, 2006(02)
  • [5]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国内研究进展[J]. 徐磊,赵继荣,刘磊. 颈腰痛杂志, 2005(01)
  • [6]葛根汤及其变方在颈腰疾患中的应用概况[J]. 李念虎,孔旭阳.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05)
  • [7]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国内研究进展[A]. 徐磊. 第11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2003
  • [8]归芪葛瓜汤治疗颈椎病58例[J]. 张神虎.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2(01)


颈椎病论文 椎动脉论文 中医论文 大椎穴论文 风池穴论文

上一篇:阴虚肾燥腹泻
下一篇:十一针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21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