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满渡河站简易驼峰改造方案探讨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免渡河站简易驼峰改造方案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张春民[1](2011)在《自动化驼峰纵断面优化设计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铁路快速发展,路网上编组站需重新布局规划,作为编组站的核心调车设备,驼峰的设计是首先涉及的问题。驼峰设计的合理与否对于提高驼峰解体能力,调车作业安全,减少工程投资,运营费用乃至提高编组站整体作业效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驼峰纵断面设计是驼峰设计中的一项主要内容。本文针对目前传统驼峰纵断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采用“减速器+减速顶”点连式调速系统自动化驼峰为研究对象,在传统驼峰设计理论以及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科学,最优化理论,综合评价技术等方法从优化设计方面对驼峰的各组成部分纵断面设计进行了研究。(1)通过分析推送部分的作业特点以及工程和运营要求,从保证驼峰解体效率、作业安全以及减少工程费用出发,建立了推送部分纵断面多目标优化模型。结合模型的特点运用NSGA-Ⅱ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得到了问题的Pareto解集合。(2)分析了溜放部分的作业特点和钩车溜行状态对各坡段设计的要求,以及设计的工程和运营要求,综合考虑能力、效率、费用和安全,建立了溜放部分纵断面多目标优化模型。同样地,运用NSGA-Ⅱ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得到了问题的Pareto解集合。(3)分析了连挂区纵断面不同于溜放部分纵断面的设计特点,根据钩车在该部分溜行状态的要求,考虑效率及投资,建立了连挂区纵断面多目标优化模型。根据模型的特点,提出采用方案比选法对备选的坡度组合方案以及坡长匹配比例关系进行分析计算,确定出了最优坡度组合方案以及最佳坡长匹配比例关系方案。(4)分析了驼峰调车作业中超速连挂、追钩撞车及侧面冲突两类主要调车事故的影响因素。根据驼峰系统的特点以及贝叶斯网络的优点,分别建立了超速连挂事故和追钩撞车及侧面冲突的贝叶斯网络模型。运用贝叶斯网络模型的推理法则求得各影响因素的后验概率,找出影响事故的主要因素。鉴于超速连挂事故是最常发生的调车事故以及目前新型重载车辆的使用,本文进一步对新型重载车辆所引起的超速连挂共因失效问题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共因失效混合贝叶斯网络模型,计算分析了新型重载车辆对超速连挂事故的影响程度以及对既有驼峰的适应性。

赵明[2](2004)在《免渡河站驼峰改造可行性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介绍了免渡河车站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在目前铁道部已鉴定的中小驼峰改造所推荐的三种调速制式中 ,建议采用微机可控顶调速制式对该站驼峰进行现代化改造

夏维毅[3](2003)在《绥化站驼峰改造及站区规划方案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简要介绍了绥化站驼峰设备概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结合站区规划总体方案提出了对驼峰进行技术改造的方案设想

高福生,吕佰铨[4](2001)在《免渡河站简易驼峰改造方案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免渡河站的作业实际情况 ,对小能力简易驼峰的改造方案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微机可控顶调速方案是以此类驼峰改造优选方案的见解

二、免渡河站简易驼峰改造方案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免渡河站简易驼峰改造方案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自动化驼峰纵断面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驼峰的分类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驼峰研究现状
        1.2.2 我国驼峰研究现状
    1.3 自动化驼峰纵断面设计理论
        1.3.1 摆线理论
        1.3.2 指数曲线速度理论
        1.3.3 逼近摆线速度理论
        1.3.4 抛物线速度理论
    1.4 我国驼峰纵断面传统设计方法
        1.4.1 溜放车辆类型
        1.4.2 点连式驼峰溜放部分纵断面设计
    1.5 本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1.5.1 研究意义与目的
        1.5.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驼峰推送部分纵断面优化设计
    2.1 推送部分纵断面设计要求
    2.2 优化模型
        2.2.1 目标函数
        2.2.2 约束条件
        2.2.3 模型构建
    2.3 算法设计
        2.3.1 多目标遗传算法
        2.3.2 推送部分纵断面遗传算法设计
        2.3.3 算例及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3章 驼峰溜放部分纵断面优化设计
    3.1 优化模型
        3.1.1 目标函数
        3.1.2 约束条件
        3.1.3 模型构建
        3.1.4 有关参数的确定
    3.2 算法设计
        3.2.1 变坡点取值范围
        3.2.2 编码设计
        3.2.3 初始种群的生成
        3.2.4 变异操作
        3.2.5 交叉算子和精英保留策略
    3.3 实例分析
    本章小结
第4章 连挂区纵断面优化设计
    4.1 优化模型
        4.1.1 目标函数
        4.1.2 约束及分析
        4.1.3 模型构建
    4.2 计算分析
        4.2.1 坡度组合集合
        4.2.2 算法设计
        4.2.3 计算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5章 驼峰平纵断面的安全评价
    5.1 贝叶斯网络理论
        5.1.1 贝叶斯网络
        5.1.2 事故树向贝叶斯网络的转化
    5.2 超速连挂事故分析
        5.2.1 影响因素分析
        5.2.2 事故树及贝叶斯网络
        5.2.3 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建立
        5.2.4 贝叶斯网络推理和分析
        5.2.5 共因失效问题
    5.3 追钩撞车及侧面冲突事故分析
        5.3.1 影响因素分析
        5.3.2 事故树及贝叶斯网络
        5.3.3 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建立
        5.3.4 贝叶斯网络推理和分析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免渡河站驼峰改造可行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简易驼峰设备存在的问题及安全隐患
3 影响调速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
4 调速方式的比选
5 免渡河站驼峰改造的必要性
6 驼峰改造方案选择
7 驼峰改造项目确定
8 改造后可取得的效果

四、免渡河站简易驼峰改造方案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自动化驼峰纵断面优化设计研究[D]. 张春民. 兰州交通大学, 2011(05)
  • [2]免渡河站驼峰改造可行性探讨[J]. 赵明.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2004(02)
  • [3]绥化站驼峰改造及站区规划方案探讨[J]. 夏维毅.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2003(01)
  • [4]免渡河站简易驼峰改造方案的探讨[J]. 高福生,吕佰铨.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2001(04)


贝叶斯论文

上一篇: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研制
下一篇:实施项目管理,创造良好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