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学燕[1](2013)在《会计信息失真原因与对策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引言会计信息是指企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企业会计报表等资料反映其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真实的会计信息可以如实、客观地反映会计主体在过去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经济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会计信息对于企事业单位本身,甚至于整个国民经济都有着不可
袁良丽[2](2010)在《会计处理中的信息失真问题刍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国际性、历史性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当前需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它不仅影响到企业利益关系相关者利益和决策,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是对会计的最基本要求。本文在阐述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胡秀娟,胡秀洁,刘新荣[3](2008)在《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文中指出文章从会计信息的表现形式入手,谈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最终提出了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
朱永良,赵曙光[4](2008)在《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研究现状述评》文中研究指明文章认为契约利益、委托代理、信息不对称、内部人的控制、企业会计信息供需矛盾及会计寻租等问题,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原因。针对不同类型的会计信息失真,结合我国实际,应从契约设计、产权制度、审计制度、监督惩处力度及政府监督等角度进行综合治理。
方存士[5](2007)在《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治理对策》文中研究说明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国际性、历史性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当前需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它不仅影响到企业利益关系相关者利益和决策,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是对会计的最基本要求。本文在阐述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秦晖[6](2007)在《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文中认为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和关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大厦的安危,关系到我国政治、经济的稳定。现阶段,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非常严重。只有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及措施,才利于这一问题的彻底根治。
李劲[7](2006)在《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文中提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相关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提出建立惩处机制、科学的契约约束激励机制、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等措施,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陈泓瑛[8](2005)在《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剖析》文中认为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就在会计信息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会计信息失真的不和谐现象却越演越烈。委托代理双方的效用函数不一致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动机;委托代理双方签订的契约不完备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外在条件;交易双方对信息占有的不对称、内部人的控制与企业会计信息供需矛盾等问题,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原因。针对不同类型的会计信息失真,结合我国实际,应从会计规则制定、企业制度、企业行为、经营者、会计人员等角度进行综合治理。
汪冰[9](2005)在《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成因及矫正》文中提出会计信息失真危害会计工作的生命力,干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从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入手,完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强化会计法治,加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惩处力度。
王国弘[10](2005)在《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及对策探析》文中指出关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历来就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所广泛关注。阎达五、葛家树等经济学家都作过较为翔实的研究,出版过相关的书籍、论着。国家及各省会计学会课题组都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进行过专题调查。同时,国家财政部门对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研究非常重视,财政部先后出台了《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信息失真必须严加惩治》、《改进和完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指导意见》等法规制度,对治理和防范会计信息的失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本课题通过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各种手段、原因、动机透视、剖析,从而提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方案和应对措施,同时详细阐述了“奠定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机制、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改进和完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等分别从事前、事中、事后进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解决方案,最后还提出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保障建设,从而在杜绝从根本上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本课题的研究,对于加强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措施,同时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进行事前、事中、事后治理的较详细分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保障建设的提出,对于从根本上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文章共分8章。主要阐述了以下内容:介绍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会计信息的载体、会计信息的载体分类、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介绍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几种手段:凭证作假、账簿作假、报表作假、审计报告作假。编造虚假会计信息的动机与原因:编造虚假会计信息的动机主要有七点;原因分别就经济学、社会学、客观性、主观性进行了探讨。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综述: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奠定和改进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机制,加强会计信息失真的事前遏制。会计职业道德自律与自律机制的涵义界定,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的本质与特征,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的要素,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运行主要介绍了会计职业道德自律目标机制,自律管理体制,自律管理的法规,自律功能机制,自律环境机制,自律运行能力等几个方面。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会计信息失真的事中牵制。内部控制的概念和框架的建立(COSO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Treadway Commission));政府对单位建立内部控制的推动作用;介绍了内部控制方法研究列举主要几种: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全面预算控制、实物保全控制、风险防范控制。改进和完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加强会计信息失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引言 |
| 一、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状 |
| (一) 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
| 1、经济交易失真。 |
| 2、会计核算失真。 |
| 3、会计信息披露失真。 |
| (二) 会计信息失真的手段 |
| 1、操纵利润。 |
| 2、调节资产。 |
| 3、其他方法。 |
|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
| (一) 法制约束因素 |
| 1、会计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人责任的认定模糊; |
| 2、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力度不够, 使得法律法规形同虚设, |
| (二) 社会环境因素 |
| 1、会计工作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 |
| 2、会计制度和证券市场规则落后于时代发展。 |
| 三、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
| (一) 加强会计法制化建设 |
| 1、要明确会计信息失真的责任承担主体, 应该将会计信息 |
| 2、明确会计信息失真的衡量标准和处罚标准, 让违规者倾家荡产! |
| (二) 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增强社会监督的全面性和权威性 |
| 1、保证信息质量, 企业内部控制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要以 |
| 2、促使信息充分披露, 增强社会监督力量, 就必须使市场 |
| 四、结束语 |
|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
| (一) 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原因 |
| (二) 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原因 |
| 二、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
| (一)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
| (二) 强化会计法治, 提高会计法规质量 |
| (三) 严肃财经法纪, 加大执法力度 |
| (四) 强化会计人员监管,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
| (五) 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建设, 充分发挥会计控制的作用 |
| 一、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 |
| (一) 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会计信息失真 |
| 1.会计信息失真的博弈模型。 |
| 2.会计信息披露博弈模型分析。 |
| (二) 从供需层面分析会计信息失真 |
| (三) 从企业利益根源分析 |
| (四) 从激励与约束机制根源分析 |
| 二、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
| (一) 博弈模型的启示 |
| 1.加大处罚力度, 引导社会舆论。 |
| 2.制定和完善监管规则, 提高公司上市的门坎。 |
| (二) 完善会计和民事诉讼法规的建设, 改变举证方式 |
| 1.完善会计法规。 |
| 2.完善民事诉讼法规。 |
| (三) 建立契约约束机制, 控制会计信息失真 |
| 1 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 建立惩处机制 |
| 2 改善契约设计, 建立科学的契约约束及激励机制 |
| 3 建立有效地监督约束机制 |
| 第一章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概述 |
| 1.1 会计信息 |
| 1.1.1 会计信息的含义 |
| 1.1.2 会计信息的载体 |
| 1.1.3 会计信息的载体分类 |
| 1.2 会计信息失真 |
| 1.2.1 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
| 1.2.2 主要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真实性”含义的理解 |
| 1.2.3 “绝对真实”与“相对真实”概念的存在 |
| 1.2.4 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 |
| 1.2.5 会计信息失真的特点 |
| 1.2.6 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
| 第二章 编造虚假会计信息的动机与原因 |
| 2.1 动机 |
| 2.2 原因 |
| 2.2.1 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原因 |
| 2.2.2 会计信息失真的社会学原因 |
| 2.2.3 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原因 |
| 2.2.4 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原因 |
| 第三章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综述 |
| 3.1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 |
| 3.2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综述 |
| 第四章 奠定和改进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机制加强会计信息失真的事前遏制 |
| 4.1 会计职业道德自律与自律机制 |
| 4.1.1 涵义界定 |
| 4.1.2 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的本质与特征 |
| 4.2 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的要素 |
| 4.3 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运行 |
| 第五章 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会计信息失真的事中牵制 |
| 5.1 内部控制的概念和框架的建立 |
| 5.2 政府对单位建立内部控制的推动作用 |
| 5.3 内部控制方法研究 |
| 1. 组织规划控制 |
| 2. 授权批准控制 |
| 3. 全面预算控制 |
| 4. 实物保全控制 |
| 5. 风险防范控制 |
| 第六章 改进和完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加强会计信息失真的事后监督 |
| 6.1 建立健全检查体制 |
| 6.1.1 进一步完善检查工作制度 |
| 6.1.2 建立检查质量保障机制 |
| 6.1.3 完善跟踪回访制度 |
| 6.1.4 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
| 6.2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加强会计信息失真的事后监督 |
| 6.2.1 进一步提高对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
| 6.2.2 研究制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规划 |
| 6.2.3 注重检查成效,改进检查方式 |
| 6.2.4 改进检查结果公告和成果利用 |
| 第七章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制度保障建设 |
| 7.1 建立与完善会计法规制度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
| 7.2 建立与完善会计法规制度 |
| 7.3 西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制度建设的探索过程 |
| 7.4 我国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保障建设 |
| 参考文献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 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