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1](2021)在《股权治理、多元化经营与投资效率》文中指出经济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改变以往中高速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向高质量发展进军。在这个经济转型过程中,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多元化经营战略一直以来备受企业的青睐。因此,多元化经营战略对企业的影响成为各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目前,关于多元化经营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多元化与企业价值的“折溢价论”上,但多元化经营的本质是一种投资行为,且投资效率最直接影响企业价值,故研究投资效率更为直接。此外,基于我国特殊背景,不同的股权治理因素对公司的投资和经营情况、对管理者与代理人之间的关系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从股权结构治理视角出发,探讨多元化经营对投资效率的关系,这也更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文研究了股权治理、多元化经营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首先总结归纳了多元化经营以及投资效率的国内外文献,并对已有的文献现状做出了研究评述;其次,通过相关理论的分析建立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运用A股上市公司2007-2019年间的面板数据构建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出以下三点:多元化经营对投资效率的影响;股权治理、多元化经营协同下,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多元化经营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机制检验。在实证分析的结果中发现,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程度越高,企业投资效率越低。股权治理机制和多元化经营程度会对投资效率形成一种协同效应。实证结果显示,股权治理机制中的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对多元化经营与投资效率的折价效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接着本文进一步研究了企业股权性质的不同对多元化经营与投资效率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国有企业中两者负相关关系更加显着。最后检验得出多元化经营通过增加企业代理成本降低投资效率。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建议,引导企业构建合理的股权结构,增强公司内部股权治理,减少代理成本,适度实施多元化经营,提高其投资决策水平,以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确保资本市场健康有序。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股权治理、多元化经营对投资效率的协同影响的大框架中,重点研究多元化经营与投资效率的影响,同时考虑股权治理对两者之间的调节效应和多元化经营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机制。本文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另外,本文将样本公司数据推至2019年,结论将更具有实时性。
周云鹤[2](2014)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高管特征和证券分析师关注度的视角》文中指出20世纪60年代,国外学者开始研究公司的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但是一直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最近二十年来,国内学者对多元化现象也进行了的研究,与西方学者的结论相似,得出了多元化溢价、多元化折价和多元化中性等三种不同的结论。学者们集中于研究多元化经营本身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而对影响二者关系的一些因素关注较少。在公司内部,高管团队是企业最高战略的制定层与执行层,负责整个企业的运作与协调,影响着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和经营绩效。多元化经营和单一化经营对高层管理团队的要求也不同。在公司外部,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增加了证券分析师搜集信息的成本,这会降低公司的证券分析师关注水平;同时,证券分析师披露的信息对上市公司的股价和经营业绩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在探讨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时考虑了企业高管特征因素和证券分析师关注度等因素。本文以2009-2011年沪深两市持续存在的335家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有负面影响,高管特征在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之间起调节作用,证券分析师关注度在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最后,本文在对研究结果进行阐释和讨论的基础上提出管理启示和建议,并反思本研究不足之处和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
徐腾龙[3](2013)在《北京国际中医药港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目前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混乱、超范围经营、制售假劣药品等问题十分严重。随着信息化手段的提高,中药现代化的推进,中药材专业市场正处于积极转型过程中,多元化的流通体系在形成,市场交易手段在不断升级,北京国际中医药港就在这个时代下应运而生。本文在对国内中药材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北京国际中医药港的发展战略。本文在详细分析论述了北京国际中医药港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之后,提出了北京国际中医药港发展的思路、原则、定位以及目标,并就具体的战略选择给出了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首先,分别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及技术这四个方面对北京国际中医药港的外部环境进行了战略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国际中医药港发展的外部环境已经基本成熟。与此同时,其自身的内在发展优越条件也已经充分具备。其次,提出建设北京国际中医药港的基本战略思想。要以突出文化内涵、强化创新驱动和增强服务功能为原则,着力打造北京国际中医药港成为中药材市场改革的先行区、中药材行业健康发展的规范区、有国际影响力的中药材产业集聚区以及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宣教平台。最后,指出北京国际中医药港的发展要实行专一化战略、信息化战略以及品牌化战略。通过致力于中医药产业的多层次开发、加强中医药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成为创新中医药交易与服务方式及其发展模式的先导基地,将自己打造成为新技术条件下中医药繁荣发展的创新品牌。
万希[4](2003)在《专一化经营的复归》文中研究表明
万希[5](2002)在《专一化经营的复归》文中研究指明没有两家公司比百事可乐公司《Pepsi Cola)和可口可乐公司(Coca COla)更能说明业务经营专一化的威力。百事可乐公司是一家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增长的企业,拥有美国七大快餐连锁集团中的三家:世界最大的比萨饼连锁集团必胜客(Pizza Hut)、世界最大的墨西哥食品连
张延华,王玉娣,毛春荣,李健民,王季祥,吕炳华,雷兴有,徐忠实,耿永平,谢吉祥,郭进科,魏向阳,李葳[6](1997)在《英、德两国工业品流通经营管理体制概况》文中研究表明内贸部政体法司、行业管理二司与部分省市物资厅(局、集团公司)的负责同志共同组团赴英、德两国对工业品流通经营管理体制进行了考察。现将其考察报告中关于英德两国工业品流通经营管理体制情况介绍部分摘登如下,供读者参阅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摘要 |
| ABSTRACT |
| 1 引言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 1.1.1 研究背景 |
| 1.1.2 研究意义 |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 1.2.1 研究目标 |
| 1.2.2 研究内容 |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 1.4 创新点 |
| 2 文献综述 |
| 2.1 多元化经营 |
| 2.1.1 多元化经营的动因 |
| 2.1.2 多元化经营的经济后果 |
| 2.2 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 |
| 2.3 多元化经营与投资效率 |
| 2.4 文献评述 |
| 3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
| 3.1 相关概念界定 |
| 3.1.1 多元化经营 |
| 3.1.2 投资效率 |
| 3.1.3 股权治理 |
| 3.2 理论基础 |
| 3.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 3.2.2 委托代理理论 |
| 3.2.3 资源配置理论 |
| 3.2.4 公司治理理论 |
| 3.3 研究假设 |
| 3.3.1 多元化经营对投资效率的影响 |
| 3.3.2 股权集中度的调节作用 |
| 3.3.3 管理层持股的调节作用 |
| 3.3.4 股权性质的调节作用 |
| 4 研究设计 |
|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 4.2 变量设定 |
| 4.3 模型设计 |
| 5 实证检验 |
| 5.1 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
| 5.2 变量相关性分析 |
| 5.3 回归结果与分析 |
| 5.3.1 多元化经营对投资效率影响的回归分析 |
| 5.3.2 股权集中度对两者影响的回归分析 |
| 5.3.3 管理层持股对两者影响的回归分析 |
| 5.3.4 不同股权性质下的回归分析 |
| 5.4 影响机制检验 |
| 5.5 稳健性检验 |
| 5.6 内生性检验 |
| 6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
| 6.1 研究结论 |
| 6.2 政策建议 |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 参考文献 |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 致谢 |
| 摘要 |
| Abstract |
| 目录 |
| 第1章 绪论 |
| 1.1 研究背景 |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 1.3 研究的创新点 |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 第2章 相关文献回顾 |
| 2.1 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 |
| 2.1.1 多元化经营的内涵 |
| 2.1.2 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
| 2.1.2.1 多元化溢价 |
| 2.1.2.2 多元化折价 |
| 2.1.2.3 多元化中性 |
| 2.2 高管团队特征、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 |
| 2.2.1 高管团队的界定 |
| 2.2.2 高管特征与企业绩效 |
| 2.2.3 高管特征与多元化经营 |
| 2.3 证券分析师关注度、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 |
| 2.3.1 证券分析师关注度的内涵 |
| 2.3.2 多元化经营与证券分析师关注度 |
| 2.3.3 证券分析师关注度与企业绩效 |
| 2.4 现有研究总结 |
| 第3章 研究设计 |
| 3.1 概念模型 |
| 3.2 研究假设 |
| 3.2.1 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
| 3.2.2 高管特征在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间的调节效应 |
| 3.2.3 证券分析师关注度在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间的中介效应 |
| 3.3 样本的选择及数据来源 |
| 3.4 变量指标的选取和测量 |
| 3.4.1 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衡量指标 |
| 3.4.2 控制变量的衡量指标 |
| 3.4.3 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的衡量指标 |
| 第4章 模型的检验和研究结果 |
|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 4.1.1 样本公司的行业分析 |
| 4.1.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 4.2 相关性分析 |
| 4.3 线性回归分析 |
| 4.3.1 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
| 4.3.2 高管特征对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 |
| 4.3.3 证券分析师关注度对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中介效应 |
| 4.4 稳健性检验 |
| 4.4.1 主效应的稳健性检验 |
| 4.4.2 调节效应的稳健性检验 |
| 4.4.3 中介效应的稳健性检验 |
| 第5章 研究总结与建议 |
| 5.1 假设检验的结果 |
| 5.2 结果讨论与分析 |
| 5.2.1 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 |
| 5.2.2 高管特征、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 |
| 5.2.3 证券分析师关注度、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 |
| 5.3 研究结果的实践启示 |
| 5.3.1 注重内外部条件的分析,谨慎多元化 |
| 5.3.2 注重高管团队建设,打造适合多元化经营的高管团队 |
| 5.3.3 注重加强与证券证券分析师的沟通,主动披露相关信息 |
| 5.4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
| 5.4.1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 5.4.2 未来的研究方向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卷内备考表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1章 绪论 |
| 1.1 研究背景 |
| 1.2 研究意义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 1.4 理论基础 |
| 1.4.1 战略管理理论 |
| 1.4.2 品牌管理理论 |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 1.5.1 研究内容 |
| 1.5.2 技术路线 |
| 第2章 北京国际中医药港的发展战略环境分析 |
| 2.1 外部战略环境分析 |
| 2.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 2.1.2 经济环境分析 |
| 2.1.3 社会环境分析 |
| 2.1.4 技术环境分析 |
| 2.2 内部战略环境分析 |
| 2.2.1 北京国际中医药港的基本情况 |
| 2.2.2 北京国际中医药港的发展优势 |
| 2.3 战略环境的综合评价 |
| 2.4 本章小结 |
| 第3章 北京国际中医药港的发展战略设计 |
| 3.1 总体思路 |
| 3.2 基本原则 |
| 3.3 战略定位 |
| 3.3.1 中药材市场改革的先行区 |
| 3.3.2 中药材行业健康发展的规范区 |
| 3.3.3 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宣教平台 |
| 3.3.4 有国际影响力的中药材产业集聚区 |
| 3.4 战略目标 |
| 3.4.1 经济效益目标 |
| 3.4.2 社会效益目标 |
| 3.5 本章小结 |
| 第4章 北京国际中医药港的发展战略选择 |
| 4.1 信息化战略 |
| 4.1.1 信息化战略的内涵 |
| 4.1.2 实施信息化战略的措施 |
| 4.1.3 实施信息化战略的战略优势 |
| 4.2 品牌化战略 |
| 4.2.1 品牌化战略的内涵 |
| 4.2.2 实施品牌化战略的措施 |
| 4.2.3 实施品牌化战略的战略优势 |
| 4.3 专一化战略 |
| 4.3.1 专一化战略的内涵 |
| 4.3.2 实施专一化战略的措施 |
| 4.3.3 实施专一化战略的战略优势 |
| 4.4 本章小结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