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做一个换热器一般是最简单的毕业设计。比如你可以做一个蒸发器之类的,就是换热器接一个蒸发罐,蒸发罐一个是外压容器,一个是内压容器,难度适中就好。当然,也可以只制造一个热交换器,但是类型更复杂或者低温热交换器也是可以接受的。
我发给你了,剩下的图片你可以自己看。你根本帮不了自己,我只能帮你走到这一步。但是提醒你,你的设计有问题,你自己看图就能看出来。
工科生做毕业设计,文科生做毕业论文。区别如下:1。目的不同1。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毕业论文: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
A -前端盖是平盖管箱E -单壳程T -可拔浮头500-壳筒内径500mm,是浮头换热器的设计。它仍然相当复杂。我的毕业论文是关于浮头换热器的。有兴趣可以去我的图书馆看看,仅供参考。
这个任务书应该是老师发给你的。首先你要确定你毕业论文的题目和研究对象。我可以帮你完成它。如有需要,请联系:493092524。希望能帮到你。
催化剂的物理分离是在江苏太湖新材料控股有限公司做的,该公司长期从事催化剂的物理分离及其技术服务。我们研制的TH-CA98F装置广泛应用于炼油和化工行业催化剂的物理分离。TH-CA98F型分级机具有分选准确、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
根据自己的内容。
就是如何写论文的想法。提出一套解决方案。看看你写的是什么。如果每个专业不一样,可以拨打我们805990749进行扣费。
格式由学校决定,每个学校都有一些差异,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论文格式也有差异。你可以问老师你们学校的论文格式是什么。一般可以从你学校的网站下载。
一、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的构成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毕业设计(论文)题目;2.摘要(中英文);3.关键词;4.目录;5.文本;6.参考文献;7.谢谢大家;8.附录(可选)II。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写作内容要求
概述1.1热泵技术发展历史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19世纪初,人们开始对能否将热量从温度较低的介质中抽到温度较高的介质中产生兴趣。英国物理学家焦耳(J.P.Joule)提出了“可压缩流体的温度可以通过改变其压力来改变”的原理。1854年,w。
设计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类型和种类的换热器发展迅速,新结构、新材料的换热器不断涌现。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我国对某些类型的换热器制定了标准,并形成了系列。在设计或选择一台完美的换热器时,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合理实现规定的工艺条件;(2)结构安全可靠;(3)易于制造、安装、操作和维护;(4)经济合理。浮动式换热器一端的管板与壳体固定,另一端的管板可在壳体内自由浮动。壳体和管束是自由膨胀的,所以当两种介质温差较大时,管束和壳体之间不存在温差应力。浮动端设计为可拆卸结构,以便管束可以容易地插入壳体或从壳体中取出。(也可以设计成不可拆卸)。这为维护和清洁提供了方便。但换热器结构复杂,运行时无法得知浮动端小盖的泄漏情况。因此,安装时应特别注意其密封性。浮头换热器的浮头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设计成多种形式。除了管束在设备中的自由移动外,还必须考虑浮头的维护、安装和清洗的方便性。设计时必须考虑浮头管板的外径Do。外径应该小于壳体的内径D1。一般建议浮头管板与壳体内壁的间隙B1为3 ~ 5 mm,这样,当从浮头上取下钩环时,就可以将管束拉出壳体。以便于维护和清洁。浮动顶盖只能在管束装入后才能组装,因此在设计时应考虑组装时浮动顶盖所需的空空间。挂钩在保证浮头密封和防止介质泄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浮头式换热器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以及长期经验的积累,钩环的结构形式得到了改进和完善。吊钩一般为分体式结构,要求密封可靠,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制造和拆卸。浮动式换热器以其高可靠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至今在各种换热器中仍占据主导地位。单程浮头接管结构由球冠、波纹膨胀节、筒节、平盖、法兰A、法兰B、法兰C、紧固件AB、紧固件BC、锥体和管程出口法兰组成。球冠上穿孔有螺纹接头,螺纹接头与波纹膨胀节连接。波纹膨胀节通过另一个短节与法兰A连接,法兰A和法兰B通过紧固件AB连接。法兰C的前后密封面用紧固件BC压紧,形成带平盖的整体结构。这种结构不仅便于安装和拆卸,而且能很好地解决管与壳程的温差应力。由于原料气预热器的管程和壳程压力和温度较高,管板、浮头和浮头喷嘴(包括膨胀节)均按1.0MPa的管程和壳程大压差设计,既保证了设备安全,又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成本。波纹管补偿器的设计参数为:设计压力1.0MPa,设计温度400℃,材料0Cr18Ni9。波纹管膨胀节的结构尺寸为:波根外径510mm,波高50mm,波数6,层数2,单层厚度2.5 mm,膨胀节的位移由下式确定:e=[αt-(tt-to)-αs(ts-to)]L其中,αt为换热管材料在设计温度至20℃之间的平均线膨胀系数,αs为壳体材料在设计温度至20℃之间的平均线膨胀系数,10mm/(mm℃);Tt是换热管的设计温度,ts是壳体的设计温度,to是制造环境温度,℃;l为伸缩缝两侧固定端的长度,mm
换热器传热面积的计算是根据换热器所需的传热量、加热介质和被加热介质的参数确定的。单位面积的传热量取决于换热器的传热温差和传热系数。一般来说,传热温差是根据传热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或算术平均温差来计算的。对于热水器来说,水的流量是影响传热系数的主要因素之一。流速越高,传热系数越大,但流动阻力也越大。常用的管壳式换热器推荐管内水的流速为1-3m/s,管外水的流速为0.5-1.5m/s。
一般来说,水冷换热就是以水为制冷剂,其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板翅式、管壳式、板式等。,可以根据你的工作环境和压力来选择。你说的管壳式只是其中一种。
关云在马山还是很有名气的。你问当地人,应该能问出来。
固定管式热交换器;在管式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的两种流体,其中一种流体在管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一种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管束壁是传热表面。为了提高管外流体的传热系数,通常在壳体内安装一定数量的横向挡板。折流板不仅可以防止流体短路,提高流体速度,还可以迫使流体按规定的路径多次错流通过管束,大大增加了湍动程度。常用的挡板有圆形缺口和圆盘两种,前者应用更广泛。流体每通过一次管束,称为管程,每通过一次壳体,称为壳程。为了提高管内流体的流速,可以在两端的头部设置适当的挡板,将所有的管均匀分成几组。这样,流体一次只通过一部分管子就可以多次往返于管束之间,称为多管程。同样,为了提高管外速度,可以在壳体内安装纵向挡板,使流体多次通过壳体空,称为多壳程。在管式换热器中,由于管内外流体温度的差异,壳体和管束的温度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在设计换热器之前,首先要给出热流体的换热温差、一次供给温度和二次供给温度,这些都是具体的,即入口多少度,换热后需要冷却多少度。换热制冷剂的温差主要看楼主选择的制冷机组。一般我们现在使用的制冷机组都是模块化制冷机组,根据换热能力不同,最低出水温度6℃,最高回水温度12℃。
入门还是深入?
请查阅热交换器设计手册。
物料流经卫生钢管束,制冷剂或热媒通过外部管道反方向流动。换热管束末端用双管板紧固,同时作为泄漏监测点,防止物料与换热介质的双向交叉污染。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思路有两种:一种是套管式换热器用于绝对防止管壳侧介质混合,在内外管板之间的空腔空内安装排水阀,用于日常观察和内管板泄漏时的排放,使管壳侧介质被内外管板有效隔离。这是采用双管板结构的主要目的。另一个想法是,双管板式换热器可以用于管侧和壳侧之间的介质压力差较大的情况。将介质添加到内外管板之间的空空腔中,以减小管侧和壳侧之间的介质压差。像一般的单管板换热器,不能绝对保证外管板上的管口不漏。双管之间的隔离腔是与单管板换热器结构的主要区别。隔离腔不与管程和壳程相连,不承受介质的压力,但承受设备的机械负荷和热负荷。隔离室的承载能力主要取决于双管之间的距离。固定双管板进行壳程水压试验时,内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处可能会有泄漏,因此在确定双管板之间的距离时,必须考虑观察和检漏所需的最小空空间。
我们来看看管壳式换热器设计的要点:一、换热器设计中要注意钢板和钢管的负偏差。相关部门出台了相关文件,明确规定换热器钢材厚度负偏差。管壳式换热器的钢厚不得超过0.25毫米,另外,当高于公称厚度的6%时,钢厚的负偏差可以忽略不计。换热器设计中的负偏差可以说是一个错误频率很高的现象,设计者和制造商都应该多加注意。第二,在设计换热器时,应更多地关注壳体设计。通常,在低设计压力下,就换热器市北的耐压性而言,设备的外壳一般较厚。这样的设计主要是帮助我们保证外壳的刚性。但是,在设计其他类型的换热器时,也要考虑壳体的磨损。就壳体厚度和相关性能而言,不同类型的热交换器产品应被视为热交换器设计的基础。第三,在设计换热器的管板时,必须注意两点。首先,换热器中使用的管板数量必须符合标准。其次,换热器设计计算管板时,换热管及相关零件的长度应在不同的方式和条件下进行测量,比较后得出最大值。要知道换热器的每一部分都要采用精确的计算方法,这样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才会更加出彩。第四,应更多地关注换热器设计的其他方面。如温度、垫圈、部件材料等。任何细节和部件都会对热交换器产生重大影响。要知道在换热器的使用过程中,如果质量和性能得不到保证,很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
换热器 壳体 管壳 温度 毕业论文 流体 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