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大学论文很容易。先说一点。这里大概有300+字。数学史大概有1000+字。讲数学的分析方法大概有1000+字。谈如何学习数学,大概有1000+字。最后说说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和看法。
微积分的基本思想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摘要:微积分寻求局部逼近和极端精确的基本思想贯穿于整个微积分体系,微积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微积分的地位日益提高。本文主要研究经济活动中的边际分工分化。
你有什么要求。最快是什么时候?当然了。
高等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有其固有的特点,即高度抽象、逻辑严密、应用广泛。抽象性和可计算性是数学最基本、最明显的特征——有了高度的抽象性和统一性,才能深刻揭示其本质规律,使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严格的逻辑指的是数学。
在我看来,一定要看懂课本。第一次没时间看微分方程部分。结果微分方程部分的题我做不出来,只差4分。如果我做了一道微分方程的5分题,我就不用再考第二次了。其次,一定要把书后的练习再做一遍,因为只有不断的练习(尤其是理科课程)才能提高。
只是抽象的?你也想要内容吗?
数学与生活自从我们懂事以来,数学就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数学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指引着智慧的方向,陪伴着我们走过学习和成长的各个阶段。数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科。在数学的世界里,我们可以探索以前不知道的奥秘。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可以了解更多。
两个字的微积分,刚上大一,好有野心。
(一)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观念过时的主要表现是,只有培养逻辑思维,高等数学才能成为纯粹的纯数学,这一点在现行教材中有充分体现。过于强调计算能力的培养,导致高等数学陷入计算问题的海洋。陈旧的数学观念导致培养的人才规格。
为了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正文往往分成几个大段。这些段落被称为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以包含几个小的逻辑段,一个小的逻辑段可以包含一个或几个自然段,这样文本就形成了几个层次。试卷不要太多层次,一般不超过五个层次,如下:高等数学
是的,大学高等数学第一册是:一元函数的极限,导数,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第二册是:多元函数的极限、导数、二重积分、三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级数、微分方程等。
呵呵,考100做课后练习,考100做课后练习,课后不做任何练习,只是看书,考80到90分什么都不做。第一卷可能糊里糊涂的,下卷就等着补考了!!!
初等数学研究常数,高等数学研究变量。高等数学(也叫微积分)是理工科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高等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有其固有的特点,即高度抽象、逻辑严密、应用广泛。抽象是数学最基本、最明显的特征——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统一性,才能深刻揭示其本质规律,使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严密的逻辑性是指在数学理论的归纳和整理中,无论是概念和表达,还是判断和推理,都要运用逻辑的规则,遵循思维的规律。所以,数学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数学的广泛应用。尤其是近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拓宽了数学的应用领域。现代数学正成为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也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社会科学领域。因此,学好高等数学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然而,很多学生对如何学好这门课程感到困惑。想学好高等数学,至少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理解概念。数学中有很多概念。一个概念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只有搞清楚它是如何定义的,它的本质是什么,才能真正理解一个概念。其次,掌握定理。定理是一个正确的命题,分为条件和结论两部分。除了掌握其条件和结论外,还要搞清楚其适用范围,做到有的放矢。第三,在理解例题的基础上做适当的练习。需要提醒学习者的是,课本上的例子是典型的,有助于理解概念和定理。要注意不同例题的特点和解法,在理解例题的基础上做适当的练习。善于总结问题——不仅是方法,还有错误。这样做完之后我们会有所收获,可以举一反三。第四,理清脉络。我们要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及时总结出知识体系,这不仅会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进一步的学习。高等数学包括微积分和立体解析几何,级数和常微分方程。其中微积分的内容最为系统,在其他课程中应用最为广泛。微积分的理论是由牛顿和莱布尼茨完成的。(当然在他们之前就有微积分的应用,但是不够系统。)微积分和极限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很难理解。高等数学分为几个部分:1。函数极限2的连续性。一元函数微分学3。一元函数积分学4。向量代数与空 5之间的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积分6。多元函数积分学7。无限系列8。常微分方程。
高等数学第三版,百度很厉害。
啊,有必修课很重要。
初等数学研究常数,高等数学研究变量。高等数学(也叫微积分)是理工科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高等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有其固有的特点,即高度抽象、逻辑严密、应用广泛。抽象是数学最基本、最明显的特征——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统一性,才能深刻揭示其本质规律,使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严密的逻辑性是指在数学理论的归纳和整理中,无论是概念和表达,还是判断和推理,都要运用逻辑的规则,遵循思维的规律。所以,数学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数学的广泛应用。尤其是近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拓宽了数学的应用领域。现代数学正成为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也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社会科学领域。因此,学好高等数学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然而,很多学生对如何学好这门课程感到困惑。想学好高等数学,至少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理解概念。数学中有很多概念。一个概念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只有搞清楚它是如何定义的,它的本质是什么,才能真正理解一个概念。其次,掌握定理。定理是一个正确的命题,分为条件和结论两部分。除了掌握其条件和结论外,还要搞清楚其适用范围,做到有的放矢。第三,在理解例题的基础上做适当的练习。需要提醒学习者的是,课本上的例子是典型的,有助于理解概念和定理。要注意不同例题的特点和解法,在理解例题的基础上做适当的练习。善于总结问题——不仅是方法,还有错误。这样做完之后我们会有所收获,可以举一反三。第四,理清脉络。我们要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及时总结出知识体系,这不仅会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进一步的学习。高等数学包括微积分和立体解析几何,级数和常微分方程。其中微积分的内容最为系统,在其他课程中应用最为广泛。微积分的理论是由牛顿和莱布尼茨完成的。(当然在他们之前就有微积分的应用,但是不够系统。)微积分和极限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很难理解。高等数学分为几个部分:1。函数极限2的连续性。一元函数微分学3。一元函数积分学4。向量代数与空 5之间的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积分6。多元函数积分学7。无限系列8。常微分方程。
理工科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贯穿所有理工科!微积分很好学,当然也很难学,因为不太忙,也不太难懂,但是要想用,就得下功夫!多做题就好!
建议看看高数书上洛必达定律和等价无穷小的相关知识,答案如下
掌握高等数的核心微积分,理解导数和积分的意义。注意事项-高等数学是一些自考专业的重要课程。但是很多朋友都在担心如何通过考试,学好这门课。但高通过率是所有科目中最低的之一,这也成为很多考生顺利完成专业课的主要障碍。数学是一门深奥而有趣的课程。如果你对这门课增加了信心,就不要怕了。你会很容易接受这门课程,你也会发现它并不难,这是学好数学非常必要的条件。培根说:“数学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的确,数学是科学技术的基础。高等数学和应用数学(包括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数学物理方程等。)是各专业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在会计专业,如财务成本管理、审计、评估、管理会计等等,都有高等数学的影子;在经济学领域尤其如此。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经典理论都打上了高等数学的烙印。经济学大家都有很深的数学基础。比如中国的约翰·纳什、萨缪尔森、毛·,都是数学家或者有着深厚的数学功底。即使是对数理经济学有些敌意的,也必然会创造一个“张式数学”(这是我给的名字),以加强其论文的说服力和逻辑性。数学的特点是理论高度抽象,逻辑推理严密。要通过学习数学,提高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运算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任何一门数学课程的内容都由基本概念(定义)、基本理论(性质和定理)、基本运算(计算)和应用四部分组成。想学好数学,就要好好学习,在这四个部分上下功夫。基本概念要清晰、明白、理解透彻、描述准确,不能似是而非、一知半解。数学推理完全靠基础概念,基础概念不清晰,很多内容无法掌握和应用。比如线性代数中,向量组的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向量组的秩和最大无关,矩阵的相似对角形等。,往往是初学者难以掌握的,这就需要在复习和做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入,反复思考,通读。理论是数学推理和论证的核心,由一些概念、性质和定理组成。有些定理不要求每个初学者都去证明,但是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一定要明确。你应该熟悉这些定理并学会使用它们。有些内容一定要牢记。比如矩阵的初等变换就是线性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求方阵的逆矩阵,求矩阵的秩,解线性方程组等。离不开矩阵的初等变换。要明白原因,为什么可以用初等变换解决上述问题?理论依据是什么?做初等行变换或列变换。再比如,线性方程组解的存在定理和结构定理,以及判断向量组是否线性相关的相关定理,都必须牢记。在概率论的学习中,微积分知识对于理解概率统计理论非常重要。掌握数学概念和理论,学会运用,主要靠做题。看完内容还要做题,而且要做一定数量的题,这样才能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能生巧,没有捷径。“不做题就是不学数学。”这是公认的事实。在解题过程中,要不断总结思路和方法,掌握解题规律,通过做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逐步提高数学素养。我大学时的数学老师是北大的研究生(准备去美国读数学博士),福建省高考状元。高考数学120分,物理99分。他告诉我,我学习微积分的经验是做4万道题,保证微积分及格(包括考研的微积分部分)。——写题的重要性,大体可见一斑。要学好数学,就要认真对待各方面的学习。首先,听课,专心听讲。如果能预习,效果会更好。你要抓住老师讲课的问题分析,做笔记,自己学着做,边听边记笔记,尤其是自己不懂的部分。第二步,复习整理笔记,写题。课后复习课本和笔记,按照自己的思路整理这节课的内容。复习掌握内容后,做练习。不要一边翻书一边看例题,猫和老虎一样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这样做不会有任何效果。把它作为一个问题来测试你是否真正理解或者没有完全理解你的学习。反复思考你还没有完全理解的东西,直到你完全理解为止。(当然,我不鼓励一个人读书,就像我一样。最好找免费的视频课件,效率会更高。)然后,阶段总结。在每一章之后,你应该做一个总结。在总结章节中包括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本章解决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有哪些重要的理论和结论可以依赖,有哪些解决问题的思路?整理,总结要点和核心内容,以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体会。最后是整个课程的总结。在考试之前,你应该做一个总结。这个总结会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所学内容,掌握各章之间的关系。这个总结很重要。它是对整个课程的核心内容、重要理论和方法的综合安排。我要在总结的基础上,对书的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并分析解决一些略难的问题,来检验我对所有内容的掌握程度。如果能抓住以上四个环节,真正做到认真学习,不漏掉一个难点,就一定能学好数学。当然,对于自学的高数一和高数二,详细具体的计划是必要的(计划中最好有一定的盈余,以减少突发事件对计划的影响)。毕竟要工作,时间有限。合理的规划往往会事半功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历年考题的详细研究也是保证通过的好方法。因为自考的定位是考一些我们应该知道和知道的东西,所以题往往不会太难。据说题库总数看似不多,每年重复题的概率很大。当然有些题会比较难,因为大部分同学都是满分,说明老师水平有问题。:)至少试题有问题。最后两句出于私利发给自学的朋友,自己抄一份。“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也没有比人更长的路。”――汪国真:4月17日,我考了上海财经大学自考的高分(二),考试比预期顺利很多,有望打破我参加自考以来的得分记录。自考不在于分数,关键是花最少的时间得到你想要的结果。考试结束后,我很有感触地回忆自己上个月的复习过程,觉得有必要把自己的考试经验和上个月的考试方法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第一次报名自考,报的是高数(二)。在报名之前,我就知道高数很难。太难了,很多人都因为这个原因放弃了自考,我当时也没当回事。我觉得我读书的时候成绩最好的是数学,其他科目不确定的话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当我真正开始的时候,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完全理解这两本书几乎是不可能的。线性代数的书看了一半就放弃了。几次自考都没报高数(二)。一方面想先解决其他科目,另一方面又有点害怕这门课。但是如果怕还是要考的话,我已经考过自考了!2005年4月,我又报了高等数学(二)。这次准备了很多资料,最重要的是2004年中华会计网校的音视频课件和讲义。我下定决心要通过考试。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分三个阶段学习高等数学,先听课件,看讲义(2004年12月到2005年2月,三个月完成60个课件),然后做章节练习(2005年3月),最后做模拟试题的冲刺复习。我制定了一个很好的计划,但由于各种原因,我没有正确地执行它。想来真的可以算是“三天打鱼,七天晒网”。直到考前一个月,也就是3月18日,我才看完线性代数的1-4章,概率统计还没碰过(60个课件只看完了25个),效果极差。感觉后面的课程涉及到的前面章节的知识点都没学过,前面拖太久的弊端无疑暴露无遗。眼看这次考试又要不及格了,我突然醒悟,改变了学习方法,在一个月左右顺利完成了复习。最大的变化是从原来的“理解书上的知识点”转变为“如何通过这次考试”。高中数学(二)的教材不适合自学,布局体系比较混乱,知识点很多,但真正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限。概率统计有三章(1、7、9)几乎不考,部分内容的考查也不需要某些章节(如分块矩阵,sub 空,线性代数中的等价性和惰性,多维随机变量,概率统计中的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律不考,第八章只考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我意识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要从考试的重点开始,明确学习的重点,并一一落实。自考考生上辅导班比较好,但前提是遇到一个有考试意识的老师。有了明确的方向之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明确重点。高数用的是题库。我收集了2000年到2004年的16份试卷,对主观题的考点进行了统计汇总。具体如下:线性代数部分:矩阵的性质,29个方程的定义,15个线性关系的求解,11个行列式的计算,4个向量正交2个特征值,特征向量,对角矩阵, 二次11概率统计部分:概率计算23分布函数和密度函数25矩估计3无偏估计11最大似然估计2数学期望9置信区间7假设检验7回归方程9(以上统计归纳仅供参考)重点明确后,我重新安排了不到一个月的有限时间,还是三个阶段。 一、章节复习,重点总结和复习历年试卷中的重点知识点,认真理解重点题型,边学边总结归纳知识点,记录基本定义、定理、公式,自己掌握较差的知识点和常见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步骤,一个接一个记在笔记本上40多页(个人认为这个笔记在应试中的价值比任何参考书都高)。每章总结完成后,认真做好历年16卷中与本章相关的题型,熟练掌握基本题型。二、各章知识点串联。每章复习完毕后,要将相关章节连接在一起。我这时候复习的重点是自己的笔记,书已经被我扔到一边了。第三,复习综合题。最后看模拟题。这个时候我已经不写题了。最近两天看了在北大燕园买的10套模拟试题,想解题(重点是证明题),然后对比答案找感觉。当然,进考场前要背一些公式之类的。上个月的复习挺辛苦的,有时候坐在办公桌前2个小时,这是对我之前复习拖沓的惩罚!如果能在考前两个月调整好状态,改变一下方法,那就好办多了。高数是自考的一大难点,很多人心理上都很害怕,就像我考这个的时候,一个考场25个人只有7个人来。高等数学确实很难,但也不是高不可攀。根据我的学习经验,我打算参加自学高等数学网络(2)。
理工科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贯穿所有理工科!微积分很好学,当然也很难学,因为不太忙,也不太难懂,但是要想用,就得下功夫!多做题就好!
微积分 数学 高等数学 定理 的是 函数 自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