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关于天水伏羲的毕业论文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1、以天水民俗为话题的作文

  重大节日  天水伏羲文化节 由每年农历5月13日公祭伏羲典礼的活动扩大而成,是为纪念人文始祖伏羲氏而举办的。相传伏羲人首蛇身,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中国第一位人王,他出生于天水,并在这里创推八卦,并教会人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 自1995年第一届伏羲文化节起,每到农历5月13日,都会有近千名来自中外的侨胞、游客云集羲皇故里,参观大地湾古人类遗址,寻宗祭祖。  天水成为我国“历史文化圣地”的十大理由 1、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根据神话传说基因检测考古发现及语言学的研究,天水是中华民族(包括汉族和藏彝苗瑶等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据点,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祥地。 这里不但发现过38000年前旧石器时代的“武山人”,还发现了大量史前时代的遗址,其密度之高,全国罕见。天水同时也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精髓——阴阳八卦传说就诞生在天水三阳川地区的卦台山,该地四面环山,有大小山头九个,中间盆地极为平坦且有渭河呈S型穿越而过,台湾中华六经学术研究会张渊量会长先期考察了全国的山川地理,又用最先进的仪器对画卦台及周围的山形水势进行了仔细的勘查和研究之后,盛赞三阳川是“太极无双地”,卦台山是“华夏第一山”。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距今8000年前的大地湾文化在此延续了3000年。天水曾出土过中国最早的彩陶、绘画、雕塑、符号(文字的源头之一)、礼器、地图、纸张、毛笔、木尺、小说、音乐文献等实物,考古学和文献也证实,天水既是我国农业、畜牧业、建筑、纺织、养蜂等技术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和戏曲的发源地之一。 2、是我国神话传说最多的地方。天水是大家公认的羲皇故里,有两座规模宏大的伏羲庙,传说中的伏羲、女娲、炎帝、黄帝、神农等都诞生在天水,并有大量的文献和遗址加以证明;我国远古时代的第一部神话总集 ——《山海经》对天水有许多描述。除此之外,天水还有大量有关《西游记》和《三国演义》的传说和遗迹;至于其他民间传说,更是数不胜数。 3、是中华各民族的圣地。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绝大多数都认同伏羲、女娲为其先祖,天水作为伏羲、女娲的故乡,自然也是汉族和这些少数民族共有的圣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死于天水,也很有可能葬于天水,天水汉族供奉的家神有许多是蒙古人。天水张家川是我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其境内的宣化岗是中国伊斯兰教哲合忍耶学派的圣地,同时天水还有两座建于元朝的回族清真寺,是我国最早的回族清真寺之一。满族的前身女真族也在天水留下了许多痕迹,如西关的“郡王府”和卦台山的伏羲庙等;至于藏族、维吾尔族等,他们与古代活跃在天水一带的胡戎羌狄等有密切的关系,对藏族历史有重大影响的许多事件都发生在天水,至今仙人崖和水帘洞还有喇嘛殿、喇嘛塔等。 4、对我国的历史进程和政治制度始终具有重大或决定性的影响。距今8000年前的大地湾文化对古代中原和西部地区的社会历史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的王朝(如秦、唐等)都发迹于天水,对中国历史有重大影响的许多政策制度和事件,如秦朝的郡县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汉朝的屯田制度、两晋南北朝的里长制度和民族融合政策、西北和西南的丝绸之路、宋朝的茶马互市、元朝的建立、辛亥革命时期的秦州起义、近代工商业的兴起、抗战时期的后方建设与文革时期三线企业的建设等都与天水有密切的关系。 5、天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缩影,从古到今一直长盛不衰。在天水这块大地上,曾诞生过无数的名人,无数的名人也曾旅居过天水,如李广、赵充国、赵壹、诸葛亮、庾信、玄奘、杜甫、李白、吴玠兄弟、宋婉、谭嗣同、邓宝珊等追答

市花市树  市花:月季  月季属蔷薇科,为常绿或半常绿灌木。现栽培的月季品种有1万个以上,为一个庞大的杂交类群,依其株态和花的特性可分为五大类:壮花月季,杂交茶香月季、聚花月季、攀缘月季、微型月季。月季花适应性强,喜光,喜温暖,最适22~25℃。月季花绚丽多彩,馥郁芬芳,且四季花开不断,深受市民喜爱。天水秦安月季在海内外有很高的声誉。  市树:国槐  国槐属豆科、落叶乔木,历史悠久,寿命长。在市区内外多处可以见到干径1.2m,树龄已达数百年的古树,至今它们仍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国槐树势优美,树干端直,树冠大,树型古朴典雅,春季新叶滴翠,花蕾放香,盛夏遮荫爽人;秋季叶片晚凋,绿化效果非常好。国槐抗逆性强、耐寒、耐旱、耐空气污染、病虫害少,因国槐极耐修剪,在解决与城市架空电矛盾方面,是理想的行道树种。国槐经济价值高,木材耐水湿,有弹性,材质优良,花可入药,而且还可制作颜料,种子可榨油制皂。国槐是吉祥、幸福、美好的象征,是天水市城乡人民自古以来就喜欢栽植的树种。  [编辑本段]民族宗教  天水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全市有32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总人口24.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9%。少数民族中回族人数最多,有24.3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9%。百人以上的少数民族还有满族、蒙古族、藏族。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甘肃东部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全国回族自治县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全县总人口31.8万人,其中回族22万人,占总人口的69%。 该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俱全,共有信教群众32.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9.1%,分布在两区五县的10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1028个村委会(居委会)。经县级以上(包括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处)所739处,其中固定宗教活动处所38处。有正式登记成立的市、县区宗教团体32个,其中市级5个,县级27个,有宗教职业人员2402人。

2、伏羲最大的功绩是什么这个是从哪个角度堤的?

据传伏羲生日为农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区有在农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风俗。[3] [4]相传上古时代,华胥国有个叫“华胥氏”的姑娘,到一个叫雷泽的地方去游玩,偶尔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于是就有了身孕,怀孕十二年后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有蛇的身体人的脑袋,取名为伏羲。[6] [7]伏羲(注:伏羲女娲最早出现于先秦文献,华胥氏是后世文献才出现的,因此伏羲女娲是否是华胥氏儿女目前学术界尚存争议,一般认为华胥氏儿女的“伏羲女娲”人属性高于神属性,而楚帛书中的伏羲为创世神,是最早诞生的生灵,与华胥氏和雷神毫无关系。[8] 女娲最早记载在先秦的《楚辞》,也和华胥没有关系。) 伏羲故里真相:不在天水、淮南,而在山东!且看十一条证据(上)浩然文史赞125阅读1.5万 全国多地有伏羲故里之称,天水伏羲文化有何独特之处?浩然文史赞51阅读7230 伏羲故里真相:不在天水、淮南,而在山东!且看十一条证据(下)浩然文史赞113阅读1.8万 天水是哪个伏羲的故里?专家说:是不是故里,要回答这七个问题浩然文史赞124阅读2.6万 天水还是山东?古史传说中伏羲诞生的成纪,到底在哪?浩然文史赞118阅读4.1万人文始祖伏羲有神圣之德,团结统一了华夏各个部落,定都在陈地,封禅泰山[9] 。伏羲取蟒蛇的身,鳄鱼的头,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红鲤的鳞,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白鲨的尾,长须鲸的须,创立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龙的传人由此而来。[10]伏羲仰观天上的云彩、下雨下雪、打雷打闪,看地上会刮大风、起大雾又观察飞鸟走兽,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造了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他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用于捕鱼打猎。他还创造了文字替代在绳子上打结的记事方法。伏羲制定了人类的嫁娶制度,实行男女对偶制,用鹿皮为聘礼。并以所养动物为姓,或以植物、居所、官职为姓,以防止乱婚和近亲结婚,使中华姓氏自此起源,绵延至今。[11] [12] 历史上形成的各地伏羲文化,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共性?浩然文史赞87阅读1.3万 党双忍:大秦岭——伏羲女娲壁合山!柴广翰赞359阅读6.2万 朱大可:文明神伏羲和他的女人文化先锋赞69阅读1.5万主要成就从历代典籍的记载看,伏羲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创立八卦,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伏羲八卦中所蕴含的“天人谐和”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原点。二、教民作网用于渔猎,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同时教民驯养野兽,这就是家畜的由来。伏羲教民渔猎图三、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使血缘婚改为族外婚,结束了长期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四、始造文字,用于记事,取代了以往结绳记事的形式。五、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六、将其统治地域分而治之,而且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为后代治理社会提供借鉴。[14]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楚帛书记载其为创世神,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风姓,又名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史记中称伏牺,在后世与太昊、青帝等诸神合并,在后世被朝廷官方称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燧人氏之子,[1]生于成纪,定都在陈地。[2]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伏羲称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后去世,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据传伏羲生日为农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区有在农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风俗。[3] [4]相传上古时代,华胥国有个叫“华胥氏”的姑娘,到一个叫雷泽的地方去游玩,偶尔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于是就有了身孕,怀孕十二年后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有蛇的身体人的脑袋,取名为伏羲。[6] [7]伏羲仰观天上的云彩、下雨下雪、打雷打闪,看地上会刮大风、起大雾又观察飞鸟走兽,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造了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他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用于捕鱼打猎。他还创造了文字替代在绳子上打结的记事方法。伏羲制定了人类的嫁娶制度,实行男女对偶制,用鹿皮为聘礼。并以所养动物为姓,或以植物、居所、官职为姓,以防止乱婚和近亲结婚,使中华姓氏自此起源,绵延至今。[11]

3、天水伏羲庙中河图的数理关系及其内涵?

河图之数 1,天地之数:河图共有10个数,1,2,3,4,5,6,7,8,9,10。其中1,3,5,7,9,为阳,2、4、6、8、10、为阴。阳数相加为25,阴数相加得30,阴阳相加共为55数。所以古人说:"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即天地之数为55,"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即万物之数皆由天地之数化生而已。 2,万物生存之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所以一为水之生数,二为火之生数,三为木之生数,四为金之生数,五为土之生数。六为水之成数,七为火之成数,八为木之成数,九为金之成数,十为土之成数。万物有生数,当生之时方能生;万物有成数,能成之时方能成。所以,万物生存皆有其数也。 3,五行之数:五行之数即五行之生数,就是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也叫小衍之数。一、三、五、为阳数,其和为九,故九为阳极之数。二、四为阴数,其和为六,故六为阴之极数。阴阳之数合而为15数,故化为洛书则纵横皆15数,乃阴阳五行之数也。 4,大衍之数:大衍之数50即五行乘土之成数10;同时也是天地之数的用数。天地之数55,减去小衍之数5得大衍之数50,其中小衍为天地之体数,大衍为天地之用数。所谓"大衍之数50其用49",就是用大衍之数预测的占筮之法:以一为体,四十九为用,故其用四十又九。 5,天干交合之数:河图之数十,乃十天干之数也。交合之数为: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德。正是万物生存之数。所以甲己合为一、六共宗,乙庚合为二、七同道,丙辛合为三、八为朋,丁壬合为四、九为友,戊癸合为五、十同德。十天干经交合之后,化为天干交合之五行,将河图五行之体化为天干五行之用。 6,六甲纳音之数:天地之数55加上五行之数5,合化为60甲子五行纳音之数。十天干之阴阳五行与万物相交,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各发出12种声音,无声无音不计,按河图北、东、南、西、中成象五位五行共60纳音。乃天地五行声音之数也。河图之理 1,河图左旋之理:坐北朝南,左东右西,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为五行左旋相生。中心不动,一、三、五、七、九、为阳数左旋;二、四、六、八、十、为阴数左旋;皆为顺时针旋转,为五行万物相生之运行。我们知道,银河系等各星系俯视皆右旋,仰视皆左旋。所以,"生气上转,如羊角而升也"。故顺天而行是左旋,逆天而行是右旋。所以顺生逆死,左旋主生也。 2,河图象形之理:河图本是星图,其用为地理,故在天为象,在地成形也。在天为象乃三垣二十八宿,在地成形则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明堂。天之象为风为气,地之形为龙为水,故为风水。乃天星之运,地形之气也。所以四象四形乃纳天地五行之气也。 3,河图五行之理:河图定五行先天之位,东木西金,南火北水,中间土。五行左旋而生,中土自旋。故河图五行相生,乃万物相生之理也。土为德为中,故五行运动先天有好生之德也。 4,河图阴阳之理:土为中为阴,四象在外为阳,此内外阴阳之理;木火相生为阳,金水相生为阴,乃阴阳水火既济之理;五行中各有阴阳相交,生生不息,乃阴阳互根同源之理;中土为静,外四象为动,乃阴阳动静之理。若将河图方形化为圆形,木火为阳,金水为阴,阴土阳土各为黑白鱼眼,就是太极图了。此时水为太阴,火为太阳,木为少阳,金为少阴,乃太极四象也。故河图乃阴阳之用,易象之源也。易卜乃阴阳三才之显也。 5,河图先天之理:什么叫先天?人以天为天,天以人为天,人被天制之时,人是天之属,人同一于天,无所谓人,此时之天为先天;人能识天之时,且能逆天而行,人就是天,乃天之天,故为后天。先天之理,五行万物相生相制,以生发为主。后天之理,五行万物相克相制,以灭亡为主。河图之理,土在中间生合万物,左旋动而相生,由于土在中间,相对克受阻,故先天之理,左行螺旋而生也。又,河图之理为方为静,故河图主静也。 河图之象、之数、之理、至简至易,又深邃无穷。暂且论之。 河图包括的数理关系: 1、等和关系。除中间一组数(5,10)之外,纵向或横向的四个数字,其偶数之和等于奇数之和。 纵向数字:7、2;1、6 7+1=2+6 横向数字:8、3;4、9 8+4=3+9 并得出推论:河图中,除中间一组数[5,10]之外,奇数之和等于偶数之和,其和为20。 2、等差关系。四侧或居中的两数之差相等。上(7—2);下(6—1);左(8—3);右(9—4);中(10—5),其关于河图洛书产生的传说本身,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君权神授思想和天人感应意识。原本的历史事实很可能是伏羲创立了八卦,大禹制定了《洪范九畴》,但却由于河图洛书的传说而把这两项重要的文化成果归之为神的授与,而中华民族的伟大人物伏羲和大禹,便成为上天与神的权力与力量的体现者。于是,河图洛书就带有极大的神秘性,同时也具有了崇高的权威性。 河图洛书的文化内涵: 河图洛书产生于河洛,也产生于中华文化生成的大背景之下。它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也必然传递出中华文化的复合信息。河图洛书的广泛传播,对河洛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持续生成与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尽管明清两代不少学者对于河图洛书的真实来源及原本含义提出了一些疑问,但后世人们出于对中华古代文明的深厚情感及长期受传统文化熏陶而形成的思维定式,对河图洛书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直到今天,人们在论及中华文化的起源和代表性文化成果时,仍然推重河图洛书。河南孟津有“龙马负图寺”,据说是“河出图”的地方;河南洛宁长水有“洛出书处”古碑,据说是神龟负书而出的地方。这两处遗址都经常有专家学者前往瞻拜。北京“中华世纪坛”的世纪大厅里,建有浓缩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圆壁浮雕,就以河图洛书为第一组,以太极八卦为第二组。这样的事例说明,河图洛书和太极八卦一样,其文化内涵及象征意义是与时俱进的,对于表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来说具有永久的价值。 差均为5。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4、甘肃天水我的家乡的变化论文

都说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却不知陇上也有好风光;渭河秋水秦岭春花,既有秀丽又见雄壮。大地湾里孕育文明,麦积石窟千年辉煌。我的家乡,天水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关于古城天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相传汉武帝元鼎三年的一天,在如今天水市南面,突然地显红光,雷电交加,大地持续震动,地面裂开一道大缝,天河之水注入其间,遂成一湖。由于湖水水位稳定,水质纯净,甘冽醇厚,当地居民称为天水井。后来,汉武帝下旨在上邽湖边,筑起一座城池,起名“天水郡”。《水经注》上说:“上邦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龙出,风雨随之,故汉武帝改为天水郡。”这就是“天河注水”传说的来历。天不还有一个秀丽的名子,“陇上小江南”。天水是中国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又称“龙城”。秦属陇西郡,汉置天水郡,三国设秦州,汉武帝时定名“天水”,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被国务院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既有北国之雄奇,又有江南之秀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被称为“陇上小江南”。秀丽的天水哟,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欢乐的童年,那金色的时光,伴着古城秀丽的风光,永永远远刻在我的心上。天水还是一个旅游名城。著名的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有“东方雕塑馆”的美称。位于武山县的水帘洞,景色怡人;修造于北魏的甘谷大像山,巍峨壮观,山上宁静安祥的大佛被称为悬崖大象。此外,闻名海内外的“人祖”伏羲庙,以观内“清意在山尘不容”的“玉泉”著称的玉泉观,被诗人杜甫题咏为“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的南郭寺……这都是令我留连忘返的名胜古迹。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她的文化,爱她的名胜,爱她的物产。

5、介绍天水伏羲庙的小作文200字

是你给了我温暖.瓶口上的小盖子一拧开就可以当小杯子用.每当我去上学的时候,奶奶就会把热呼呼的水放入我的杯子里,然后我高兴地把它带到学校里.当我口渴的时候,我就在小杯子里倒出热气腾腾的水,喝起来感觉特别的温暖.现在到了下午,我还能喝上热水,这至少能对我的肠胃起到一定的帮助,可以方便的套在手上,迫不及待地去看看它的样子.还连忙倒入热水.再倒出来慢慢地品尝起来.它的外壳是粉红色的,中间画着一只小花猫和一只小狗早几天,妈妈给我买了一只可爱的保温杯.瓶口中间有一小绳子,真得是天差地别.跟以前带的冷水相比!保温杯你真是我的好朋友.当天晚上,我就拆开盒子,妈妈谢谢你!啊,给了我抵御严寒的勇气,我会好好的珍惜你,旁边还有几只小鸟和小花.假如没有这些图案,就会变得很普通.他的高度大概有20厘米,刚好能装下500毫升的水,样子看上去显得格外有趣.一个小小的保温杯,一种浓浓的爱

6、天水的伏羲庙详细介绍

1.百度百科:伏羲庙本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在甘肃省天水市城区西关伏羲路。一九六三年人民政府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庙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庙内古建筑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共10座;新建筑有朝房、碑廊、展览厅等共6座。新旧建筑共计76间。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view/502783.htm2.伏羲庙官方网站:/old/fuximiao.asp个人感觉观赏性一般。

天水太昊宫 道教宫观。在甘肃省天水,俗称伏羲庙、人宗庙。建于明代正德年间,清代曾屡有修复。天水是伏羲故里伏羲庙,是中国西北地区著名古建筑群。太昊伏羲氏是中华民族人文太始祖,三皇五帝之首,建立中华帝国

7、伏羲文化史3000字论文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  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  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  迈向新的人生。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  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  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  迈向新的人生。  每到毕业的时候,就会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论文该怎么写?对于刚毕业的应界毕业生来说,写论文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那么怎样轻松搞定论文是作为毕业生来说最想知道的事情,我这里所教大家怎样写论文是针对大专,以会计电算化的论文为例,本科生请飘过。  大专论文怎么写?  首先,你得确认你要写的题目,先命名。比如:浅析企业应收账款;也可以写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等。  大专论文怎么写?  然后,就要开始收集相关的一些题材,相关的数据在摘要中加以说明。摘要的字数由你所在学校规定。比如: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的一个常用科目,它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一科目的数据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等。  其次,摘要写完后就要准备关健词了。关健词你可以把论文写完后再写。  大专论文怎么写?  然后,开始写大标题,也就是一级标题。第一个标题你应该写:它是什么?比如:应收账款的基本介绍。  大专论文怎么写?  再然后,写第二个一级标题。第二个标题你应该写:它有什么问题?比如:应收账款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什么问题?  大专论文怎么写?  接着,写第三个一级标题。第三个标题你应该写:该如何解决它?比如:针对以上应收账款的问题,我认为该这样解决它。。。。。。对你第二个标题内所提出它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同时再加上你的看法等等。  最后,就是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数量也是你所在学校所规定的数量,你可以在网上搜索论文期刊。期刊的网站有很多,一搜就能搜很多出来。然后再挑几个比较常见的又与应收账款相关的词写在关健词处。最后,祝还在为论文烦恼或者奋斗的你,早日完成论文。  大专论文怎么写?  论文(设计)统一用A4版面,竖向横排,双面打印,制作时用A3纸中间装订。版面的边距设为上、下页边距2.54cm,左、右边距3.17cm(即Word默认值)。  2.毕业论文(设计)的封皮版式统一如下:  (1)封面:上部为校徽、校名(毛体手书)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字。中下部填写项目包括题目、姓名、学号、所在学院、年级专业、指导教师与职称、完成时间。封面内容均须打印,题目(中文)为三号宋体加粗,题目(英文)为小三Times New Roman,加粗;姓名(中文)、学号、学院、年级专业、指导教师为四号宋体加粗,日期为小四号宋体加粗,姓名(拼音)为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加粗。  (二)封二:包括指导教师评语、答辩小组意见、成绩。如不够填写,可另附A4纸。  (三)封三:包括毕业论文(设计)学术诚信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  (四)封底:留空白。  3.毕业论文(设计)的内文  (1)内文按顺序包含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外文)摘要及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格式规范参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排版规范详解》。  (2)题目,是对研究对象的精确具体的描述,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结论,应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设计)工作的主要内容。毕业论文(设计)中文题目严格控制在25个汉字以内;英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2个实词。题目所限字数不包括副标题。  (3)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设计)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中文摘要以300字以内为宜。外文摘要应是中文摘要的意译,所表述的内容应与中文摘要一致。  (4)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设计)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每篇毕业论文(设计)关键词3-5个。  (5)目录,是论文(设计)的提纲,是论文(设计)各组成部分标题按顺序的排列。目录页排版排至第二级标题,摘要和目录页的页码单独用以下序号“Ⅰ”、“Ⅱ”、“Ⅲ”……底部居中编排,不与正文以同一种格式连排。  (6)正文,是论文(设计)的主体部分,通常由绪论(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正文的各个章节或部分应以若干层级标题来标识。标题层级:理工类与外语类专业统一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各级号码之间加一小圆点,末尾一级不加小圆点。如一级用“1”、“2”、“3”,二级用“1.1”、“1.2”、“1.3”,三级用“1.1.1”、“1.1.2”、“1.1.3”…… ,非外语文科专业一级用“一、”、“二、”,二级用“(一)”、“(二)”,三级用“1.” “2. ”……。非外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正文不少于8000字;外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应用外语(所学专业语言)撰写,正文不少于6000字(单词)。正文的页码用序号“1”、“2”、“3”……底部居中编排。  (7)图表,采用文内插入形式,采用阿拉伯数字编排序号。图、表应有简明的标题,置于序号后。图序(如“图1”、“图2”)、图题应置于图下正中位置,如系引用,应说明出处。表序(如“表1”、“表2”)、表题应置于表上正中位置,如系引用,应说明出处。表格原则上采用三线表格式。图表标题采用五号黑体;图表中文字采用小五号宋体;图注、表注采用小五号宋体。如图表较多,可以分别列出清单置于目录页之后。图的清单应有序号、表题和页码。图表是文中相关论点的材料,因此文中应有对图表要表明问题的引用说明。  (8)公式,使用计算机软件自带的公式编辑器编写,字体大小以简明美观为基本标准。公式序号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依序编排,序号(如“公式1”、“公式2”)置于公式所在行的最右侧。公式应另起一行写在稿纸中央,一行写不完的长公式,最好在等号处转行,如做不到这点,在数学符号(如“+”、“-”号)处转行,数学符号应写在转行后的行首,公式与正文之间要有一定的间距。  (9)注释,用于标注文中引用的文献、说明数据出处或对所注内容作出解释说明,一般分为页末注(脚注)和篇末注(尾注)两种。我校统一使用脚注形式,在文中插入脚注位置点击“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脚注”,编码采用“1”、“2” ……形式,编号方式选“连续”。毕业论文(设计)若为基金项目资助,在论文正文第1页脚注中注明。  (10)参考文献,主要指参阅的文献,是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参阅的文章、著作等文献著录。参考文献数目不少于10篇(部),应尽量选取第一手资料,且尽可能是较新资料。  (11)中文论文文献著录格式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的规定。英文论文文献著录格式按照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或APA(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格式的规范。用其它语种撰写的论文参照相应学院的规定。用中文撰写的论文的参考文献中既有中文文献又有外文文献的,应先列出中文文献,后列出外文文献;用外文撰写的论文的参考文献中既有中文文献又有外文文献的,则先列出外文文献,后列出中文文献。  (12)附录,一般作为毕业论文(设计)主体的补充项目。附录主要包括:正文内过于冗长的公式;供读者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本专业内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对论文中所研究的有声语料或访谈的文字转写材料;论文(设计)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13)致谢,主要用于记载作者在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过程中非学术论证方面的需补充讲述的内容,对提供各类资助、指导和协助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研究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本回答由网友推荐我有传统文化方面的资料,需要吗

8、无极之境,朔本追源,甘肃天水伏羲庙为何被称为华夏第一庙?

因为伏羲不仅是人文始祖,更是位列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先有伏羲再有炎帝、皇帝,从汉代开始通祀三皇,天水也是从汉代开始的。称为华夏第一庙的原因是伏羲是华夏的鼻祖,人们对他非常的恭敬,为了表示敬意称为华夏第一庙。是因为伏羲是华夏民族的鼻祖,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所以伏羲庙也就被称为“华夏第一庙”。因为伏羲庙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纪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因为我们华夏民族的始祖就是伏羲,而且甘肃天水伏羲庙在面积和规模上都是最大的。

9、甘肃天水伏羲文化节?

天水伏羲文化节是甘肃省天水市一年一度的大型祭祀伏羲典礼的群众性节庆活动。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举行,相传这一天是华夏始祖伏羲的诞辰,而天水就是伏羲的故乡。因此,每年的祭祀活动已经成为天水人生活中一个隆重的节日。天刚放亮,天水市就已经鼓乐喧天,人头攒动,一派喜庆气氛。8点整,穿红带绿的民间民俗文艺表演队伍从市区东边的天水市政府大院出发,一路展演着缓缓向城区西边的伏羲庙行进。走在这支队伍最前列的,是一幅巨大的由众人簇拥着的伏羲的画像,其身后是身穿黑衣黑裤,按8行8列排着的一个64人的方阵,他们手举高高的旗幡,幡上分别是伏羲八卦中的64卦爻。 这支前后长达1000多米的表演队伍中,有原本用来朝拜玉皇的古乐朝山队;有过去群众用以祈天降雨的夹板鼓队;也有敦煌舞乐队;有衣着秦朝兵士服饰的小学生队伍;有大学生摹仿原始人动作组成的远古先民队;有老年社火队和中国传统节日中不可少的雄狮队及舞龙队;而其中最具地方特色的就是武山旋鼓队和秦城夹板鼓队的表演。 武山旋鼓大约由三、四十人组成,大家都身穿黄绸衣裤,说是龙的传人、黄皮肤的象征。他们一手握鼓锤,一手持一把扇形羊皮鼓,虽然鼓身娇小,但那激昂奔放的旋律,那快速回旋着的铿锵跳跃的舞姿,将西北人的豪迈及对先祖的崇敬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也使每一个观者随之激动和振奋,据说这种旋鼓出现的年代久远,它原本是牧羊人遭遇狼群时发出求救信号用的,后来被逐渐搬上文艺舞台,并频频出现在国内各大型活动中,也曾多次参加国际演出。今天,他们在这里,以这昂扬的鼓声,尽情地倾吐着对先祖伏羲的敬仰、崇拜和赞颂。每年的6月份在天水伏羲庙举行,非常隆重,有省市主要领导,海内外知名宗教人士等等由每年农历5月13日公祭伏羲典礼的活动扩大而成,是为纪念人文始祖伏羲氏而举办的。相传伏羲人首蛇身,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中国第一位人王,他出生于天水,并在这里创推八卦,并教会人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 /view/1526968.htm 这个网址内容自己看吧。已经结束了。

10、天水的伏羲文化(800字作文)

伏羲文化即是民族始祖太昊伏羲及中华本源文化   一、伏羲   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相传为伏羲生日。这一天,天水市民众自发集会到祭奠“人宗爷”(按:天水人习惯将伏羲称为“人宗爷”),乞求幸福安详,新年好运气。   除了民间祭祀,天水还在每年举行盛大的公祭活动。   据《三皇本纪》记载:伏羲“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于庖厨”。伏羲通过仰观俯察,了解自然万物,所画八卦是用8个符号,分别代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利用八卦占卜吉凶,正是这种对世界初步认识和把握方式,并孕育着的萌芽,这也是后来《周易》的思想基础。此外,伏羲还立九部、设九佐,以龙纪官,号龙师。禅于伯牛,,教民熟食;制,定节气,消息祝福,以测吉凶,尝百药,制九针,以拯天疾,开创了中华最早的文明。   1、伏羲民族始祖地位的确立   木本乎根,人本乎祖。民族始祖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是民族凝聚力的纽带,也是神圣血缘观念的具体表现。一个民族始祖地位的确立,有历史的因素,政治的因素,同时也是多种文化相互融汇的结果。中华民族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由多民族共同组成的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始祖是国人历经千百年反复审慎地选择而确立起来的民族血缘和民族文化的代表。   人们对于历史的认识的本身也是历史性的。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于民族先祖的认定,是从远古的传说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逐渐确立起来的。“”为中华民族的,其世系位序的排列在春秋战国到已逐步确立。“”的世系之中,太昊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居神农、黄帝之前的中华民族的。   关于太昊伏羲的文字记载至迟在即已出现,《左传》、《管子》、《周易》、《庄子》、、《列子》、《战国策》、《国语》、《世本》、《》、《山海经》等先秦典籍都有关于太昊伏羲的表述。《周易·系辞下》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作,……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这段话全面系统地叙述了伏羲功业和始祖地位,影响甚大。   在正史中,司马迁《史记》从五帝之首的黄帝记起,未为伏羲立传,但他在《》说:“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肯定了伏羲的文化贡献。到了东汉的《汉书》,则突破《史记》的界限,将上古帝王世系从黄帝推至伏羲,伏羲开始登上官定正史。《汉书·古今人表》中首叙伏羲,次列炎、黄;《汉书·律历志序》引《左传·昭公十七年》“郯子来朝”诸语,认为“稽之于《易》,炮牺、神农、黄帝相继之世可知。”并以太昊伏羲为历史源头,确定他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地位:“庖牺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帝为太昊。”这就是说,在古帝王系统中,只有太昊伏羲氏是“继天而王”的,因而他是百王之先,炎、黄诸帝继伏羲而王。   晋代皇甫谧所著《帝王世纪》,是一部专述帝王世系、年代及事迹的史书,所叙上起三皇,下迄汉魏,三皇首列伏羲,次为女娲、。梁代肖绮《〈拾遗记〉序》中说:“文起羲、炎”。其后唐高祖《修六代史诏》和唐太宗《修晋书诏》均以伏羲为中华文化的肇始者,所谓“伏羲以降,因秦斯及,两汉继绪,三国并命,迄于晋宋,载笔备焉”。至唐开元间,司马贞为《史记》补写《三皇本纪》,综述、补充前世有关伏羲的文献材料,成一篇较为完备的史传。至此,伏羲在历史古代典籍中历史化的过程全部完成。   2、伏羲在民族血缘和民族文化方面的贡献   现代学者在解释“民族”的意义时,越来越多地倾向于从种族血缘和文化传统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我们在讨论民族始祖的确认过程时,要同时看到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历代典籍对伏羲的文化贡献所载甚多,这些贡献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民族血缘和民族文化两个方面:   首先,从民族文化的形成上来说,传说伏羲始画八卦,开启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源。《周易》、《史记》等典籍记载了伏羲“作八卦”的重要贡献。《论衡·齐世》:“故夫宓牺之前,人民至质朴,卧者居居,坐者于于,群居聚处,知其母不识其父。至宓牺时,人民颇文,智欲诈愚,勇欲恐怯,强欲凌弱,众欲暴寡,故宓牺作八卦以治之。”描述了伏羲时代的社会状况。《礼记·礼运篇》注引《中侯握河纪》谈到与伏羲关系密切的“河图洛书”以及八卦:“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遂法之画八卦。”伏羲八卦中所蕴含的“天人谐和”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是我们民族思想方式的基础。所以,可以说,伏羲开启了中国传统文化之先河,是中华文化的原点。另外,传说伏羲确立了;发明网罟,教民渔猎;养六畜以充庖厨;造琴瑟,作音乐等。这些均反映了伏羲在文明和文化初创时的贡献。   与中华民族另外两个重要始祖和黄帝相比,是农业文明之初的代表,主要是对农业生产的贡献;黄帝是农业文明进化时期的代表,主要是华夏各族政治和制度上统一的象征。而伏羲所代表的是比炎黄二帝更早的渔猎文明时期,是中华文化最早的源头,是文明初始的象征。   其次,从民族血缘的凝聚上说,伏羲时代是一个部族融合的时期,史载伏羲“正姓氏,制嫁娶”。《路史》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之本,而民始不渎。”姓氏的主要作用就是明血缘、别婚姻,纯正血统。不同部族的人分别有不同的姓氏,“同姓不婚,惧不殖也”,各个部族相互通婚混血,从而奠定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基础。这是伏羲在民族血缘方面的伟大贡献。   太昊伏羲氏还赋予了我们民族以总徽号——龙。《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大量文献和考古资料均证明,伏羲“人首蛇躯”。蛇是伏羲氏的图腾。中华民族的总图腾“龙”,正是以蛇为基础,汇合了多民族图腾而成的。闻一多在《伏羲考》一文中指出,龙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因部落的兼并面产生的混合的图腾”。龙图腾的形成,象征了中华民族主体血脉的汇聚和文化的奠基。从此,普天下的中国人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龙的传人”,共同尊奉同一个祖先——伏羲。在伏羲的旗帜下,多民族团结和合,统一为中华一家。太昊伏羲因此而成为中华民族血缘和文化的广泛代表。   二、伏羲文化   伏羲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每个民族都有自已民族的文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已民族的文化精典;每个民族都有自已民族的文明,每个民族都有自已民族的文明精典。中华文化其根是伏羲文化,博大包容,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因此,伏羲文化可谓中华文化的精典,可谓中华文明的精典。   如果说历史的前进与发展的动力是人类文化,那么,人类文明则是文化的精典。“文化”者,“文”而“化之”,只用“文”才能推动历史的进程,才能创造人类文明。利用武力,不论其多么强大,都不能创造世界文明,只能破坏世界文明。中华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基石,是中华各民族的基石。   什么是中华文化?其实,中华文化就是伏羲文化。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伏羲文化不仅构筑了中华文化的主要框架,是中华文化的脊梁。同时,伏羲文化也是远古文明的一个缩影。   伏羲在六千多年前,所创造成的王业可谓昊昊然皇皇然矣!这些王业是世界的物质的精神的?是古文化是古文明?   马克思认为文化的概念,分为广义的文化与狭义的文化。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而狭义的文化只包括精神一个方面。而伏羲的王业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如创网罟、始六畜等,其精神方面的如始建都、龙图腾、画八封、制嫁娶、正姓氏、创书契、始熟食、创音乐、创炙针等。现在,我们看来,上所列述的十一条,不论表面是属于物质的创造,还是属于精神方面的创造,都是属于大文化,属于广义的文化。伏羲的发明,在人类的野蛮时代,上述不论哪一项,都是了不起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大事件,都牵涉到人类文明的发展。特别是伏羲画八卦,揭示了天道“”的大宇宙科学观,这不仅是当代科学的“高科技”,龙的子孙后人,六千年来把其视为“无字天书”,今天仍旧不失“高科技”之称呼。其确切的定义,是中华远古文化,还是中华远古文明?   关于文明与文明时代的概念与区分,美国人L。H 。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首先使用“文明时代”。他根据人类“生存技术”的进步,将人类社会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与文明时代。文明时代属于标音字母的出现和文字的出现,直至现代。分为古文明阶段与现代文明阶段。的标准有城市、贸易、简单的机械出现、古代艺术、科学、国家、军队、基督教等。   伏羲被称为中华民族始祖的“百王先”、“三皇之首”、“上上圣人”,“都”于,1984年发掘出了羲皇故都,方广百亩。被誉为近代地下发掘的规模最大的一座地下古城址。“城市”出现了吧!伏羲创网罟,执伏牺牲养成六畜,开创人类的畜牧时代,结束了茹毛饮血,开始吃熟食,也是一项人类的重大文明吧!伏羲制嫁娶,结束了群婚、乱婚,方始“一夫一妻”的对偶婚,正姓氏,别血缘,提高了人类的自身质量,又是一项关系人类的重大发明吧!不论许慎的《说文解字》,还是其它关于考证中国文字的典藉,皆说八卦的八个符号,是中国方块字的“祖先”。中华原始文字出现了吧!特别是伏羲画了八卦,伏羲在六千年前竟创画了今天仍旧视为科学的“高科技”八卦,在伏羲时代竟出现了“高科技”?   在两千多年前,晚于司马迁《史记》125年的在《汉书。艺文志》中说“世历千古,人更三圣”。三圣者伏羲、周文王与孔子也。在汉武帝“”之后,两千多年来,儒家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思想支柱和统治基础。OL]q   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个优秀的文化。我们一般地说,中华文化是指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释家文化。实际上,这“三家”是“一家”,三元归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三教归易”。相传,伏羲在六千多年前画了八卦。八卦是天道大宇宙观的集中体现,是《易经》的理论纲领,古来被子称为“群经之首”。可以这样说,《易经》是中华文化的理论纲领。   在《史记。孔子列传》说:孔子“读易苇编三绝”。这位儒家创始人在他的学说中,无不充满《易经》理论思想的灿烂光华。《易经》博大精深,其蕴藏的宇宙全息理论、自控理论、控它理论等,包含了天道、地道与人道。《易经》最高境界是“中和”。这里所说的所谓“中”,在阴阳思想里,它既不阴,也不是阳,这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形而上的无形的东西,才叫“中”;而“和”则是表现出来形而下的有形的东西,才叫“和”。这个最高境界里,正如《老子》开篇所说:“道可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其道有其道,无其名有其名,这是一个和平的世界,安乐的世界,祥和的世界。可见“中”的境界之崇高了。   孔子“读易苇编三绝”,终于悟出了《易经》蕴藏的宇宙大道,创立了儒家学说,提出了的最高思想理想境界——“”。全部内容基本上可以用就是两个字概括,那就是“忠恕”,而“忠恕”的表现形式是“仁”。孔子的学生樊迟问“仁”,孔子的回答说:“爱人。”孔子这种“爱人”的思想依据是什么呢?孔子在《中庸》里这样回答道:“仁者,人也,亲亲为大。”《郭店楚墓书简.五行》说:“亲而笃之,爱也;爱父,其继爱人,仁也。”《唐虞之道》说:“孝之放,爱天下之民。”《语丛》说:“爱,仁也。”“爱生于性。”   这几典都说明儒家的“爱人”不止是爱“亲亲”,不止是爱自已的亲人,而是“推已及人”,要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之幼”。这个德行是人的最高境界呀,做到并不容易啊!孔子又提出了他的“”作为“仁”准则,这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要把“仁”推广到天下社会,这就是孔子的“克已复礼曰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在这里,孔子所说的“克已复礼曰仁”,是在“克已复礼”基础上的“复礼”,才叫着“仁”。“仁”基于“爱”,“爱生于性”。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礼”是规范人的行为外在的礼仪制度,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和平相处,“礼之用,和为贵。”于此同时,孔子又要求人必须自觉地遵守礼仪制度,只有这样才符合“仁”。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为仁出已,而由人乎?”具体说,这就要求人们要报本返始,敬天祭祖,爱自已的父母,重孝思,重师道;不仅如此,而且还要推已及人,爱天下所有的人,有爱心,爱人人。因此说,“礼”是“仁”的前提,没有“礼”就没有“仁”可言。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如果“礼崩乐坏”,那么天下必然要大乱,人世间就不会和谐,就要发生战争,就要相互倾轧,就一定要失去和平。社会就永远没有安宁了,人世间就发生灾难。所以,孔子说“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天下归“仁”了,人世间就会永远充满“仁”,就会永远充满“爱”,那么,这个世界就是孔子所向往的“理想社会”了。   孔子要求人人要有“仁”的思想基础,人人要向往“仁”,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践,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了。孔子这里把《易经》的宇宙全息理论、自控理论控它理论等运用到人类社会了。这就孔夫子的高明,圣人之所在。八卦的“中和理论”运用到人类社会,把儒家学说思想推向了人类思想境界的顶峰。`S   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第一位大圣人,那么,孟子则是第二位大圣人。孟子《告子上》这样说道:“知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如果说孔夫子是儒家学说的第一位大圣人,孟子是儒家学说的第二位大圣人,那么,朱熹则儒家学说的第三位大圣人。   朱熹在《朱子文集》中这样说道:仁者,“在天地则盎然生物之心,在人则温然爱人利物之心,包四德而贯四端者也。”“天心”本乎“人心”,“人心”与“天心”是相通的、一致的、统一的。所以,《中庸》这样说道:“诚者,天之道;诚者,人之道。”这就是儒家学就的“理论”。天诚则和,人诚则安,道诚则尚。,道出了人类和平的真谛。   儒家学说这位创始人孔老夫子把《易经》融会贯通了,他了发现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惊人的一致性,他发现了社会科学源本于自然科学吧!“天机”戮破了,他发现人社会原来是宇宙大世界的一个缩影,或者说是宇宙大世界的“苍海之一栗”。古今中外任何大圣人,他们提出的不管是什么学说,他们都不是发明而是发现了什么,只是发现了什么规律,这个发现就了不得了!孔夫子这个伟大的发现,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是的,竟在中华文化中两千五百多年!   在二十一世纪西方最受崇拜的大哲学家罗素在他的《史》中说:“笛卡尔的哲学......完成了或者说极近乎完成了由开端,而主要因为宗教上的理由,经基督教哲学发展起来的精神、物质二元论......笛卡尔体系提出来的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两个平等而彼此独立的世界,研究其中之一能够不牵涉另一个。”   可惜这位西方伟大的哲学家的基本观点,是天人二分,从根本上与宇宙大道背道而驰而驰了!因他是单纯的研究一点,而忽视了另一点,人的一只手长在人身上,另一只手也长在人身上,只研究左手,而忽视了右手,忘记了人本身,怎能全面研究人呢?只研究一个,不研究相关的一个,怎么能全面呢?这样的理论简直如工程兵开凿山洞一样,只有钻出了他打的山洞后,他才豁然开朗,才知道洞口外的。话说到这里,我们并无否定西方文化价值的想法。   中华文化则完全不同于西方文化,中华文化的基本理论是“天人合一理论”,也就是就研究天道,不能不研究人道;而研究人道,不能孤立地研究人道,必须要研究天道,这样才有本有未,叫做全面。人离不开天,离开了天,离开了自然,离开了宇宙,那就偏面了,必然会发生谬误。很简单的普通道理,人离开了天,没有天赐的一口气,何谈人之存在?那就要一命呜呼了。   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天。”这说明天与人的关系,人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只能顺天,不能逆天,因此人类社会,不论研究自然也好,研究人类社会也也,只能光大天道,必须要立足于宇宙大世界观。   朱熹在《》中说:“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于天也;既生此人,则天又在人矣。”此话说得绝妙极了,表面上说的是人离不天,天离不开人,实质上说的是“天是大宇宙,人是一个小宇宙,天中有人,人中有天。”   天是什么?一般的说,大家看到的是苍天。具体的说是宇宙。在中国典藉《尚书。虞书》中有“皇天上帝”记载,在《诗经。大雅》中有“皇矣上帝”的说法。中国古来称天为“上帝”,俗称“爷”,又称“老天爷”。这位不仅是地球上的“老爷子”,而且是整个宇宙的“老爷子”。地球在他的宇宙大家族中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一个“小孙儿”。因为太阳系在宇宙中是“沧海之一栗”。地球在太阳系中,又是太阳系中“沧海之一栗”。这位“老爷子”的“上帝”,能一统整个没有时空的大宇宙,而且又是那样的井然有序,各星有各星的轨道,不论有生命的,不论没生命的,不论大的,不论小的,各式各样的,都相安和平。对于地球,地球围绕太阳转,月亮围绕地球转,人来到了地球上,有喝的水,有吃的植物,植物土中生,而且又是那样的神秘,随四时有序的生长枯稿生长循规蹈矩有序,让像一个无形的金色锁链,让人类享受不尽,生生不息。人也是那样的神秘,生死亡没,也同样的生生不息。所以,《易经。易大传》说:“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厚载万物。”“君子自强不息”为什么自强不息?这位“君子”仅仅是指人吗?上帝为什么在大地上“厚载万物”?天有生命吗?有理性吗?有目的吗?为什么有“天道”?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但确实存在的“天道”是怎么产生的?耐人思索啊!   《论语.泰伯》中说:“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天生人,天有性。所以,人称天为“上帝”或者“老天爷”。爷有什么基因,孙子应当有什么基因。人虽然说有性,这个“人性”,因为来自于天的因子,就是“天性”俗语说“你这个人天性不改”,说的就是这个。如果说天与人的关系,或者说天道与人性的关系,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孔子在《中庸》中曾经这样说道:“天命之谓性。”孔夫子说的是人性是有天赋予的,即是人性是先天固有的。   在《郭店楚简》中有这样一句话,“性自命出,命由天降。”这里的“命”是指天之命,命是由天而降的,命是由天决定的。这正像草长草枯一样,全是天生天杀。人也是如此。认为天是外,对于人有一种超越力量,同时,又是一种支配于人的一种支柱力量。这个力量是庞大的,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是什么力量也改变不了的。不仅是力理,而且,又有规律。所以,孟子在《孟子.尽心上篇》说:“存其心,养成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正因为此,孔子有“五十而知天命”之说。孔夫子所说的“天命”,其实,是天道,即宇宙大道,即宇宙规律。人到了五十岁,知天所为,知人所为,然后知道,知道然后知命。人,是社会的一员,是社会的一部分,人生需符合社会规律,才无往而不顺。若不符合,就难于生存了。而社会规律来源于何处?什么样的社会规律是正确的?原来社会规律来源于自然规律,而自然规律就是宇宙规律,或者说源自宇宙规律。社会规律必须符合宇宙规律,人类必须照自然规律办事。否则,人类就要受到惩罚,人类社会就会不太平。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学说的高明了。   王夫之在《正蒙注》中对儒家学说的“天人合一理论”的诠释非常高明。他这样说道:   “抑考君主之道,自汉以后,皆涉猎故迹,而不知圣学为人道之本。然濂溪周子首为太极图说,以究天人合一之源,所以明夫子之生也,天命流行之实,而以其神化之精粹为性。乃以为事物当然之理,无非阴阳变化自然之秩序,而不可违。”   这里,王夫之把儒家学“天人合一理论”中的天道与人道、天与人的关系,解释得维妙维肖:“人道”的“日用事物当然之理”,乃是“阴阳变化自然之道”,“人道”离不开“天道”,人离不开天。   儒家学术的基本理论“天人合一理论”源自《易经》。伏羲一画开天,开物成雾画八卦,一卦之三爻,上爻是天,初爻是地,中爻是人。这就是说,天在上,地在下,人在。同时,也说明天生人,地养人,方成世界。没有人不成世界,没有天也就没有人。   早于孔子的中国伟大哲学家老子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的“无为理论”。“自然”是什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道”,天指的是宇宙,地自然厚载万物,这像一个金色的锁链道出了宇宙生生不息图。“无为理论”是什么?“无为”指的是自然规律,或者说指的是宇宙规律。老子琢透了宇宙大道,同时,他也琢磨透了人类社会。他提示人类,要遵循这么一条规律:人应当效发地,地应当效发天,天应当效发“道”,“道”是自然而然的自然规律,即宇宙规律。自然无为,法道自然,太和万物,这就是老子理论的全内容。道家理论的其本其根是天道。老子的理论基础之源,同儒家学说“天人合一理论”,不谋而合,同源自《易经》的核心理论八卦。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中华姓氏的博大内涵。我们说伏羲正姓氏,是正天道,正天性,正宇宙生生不息之大道。   同时,从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出中华文化“敬天祭祖”的博大内涵,天为什么可敬?天有“性”,人之本也。为什么要祭祖?人之源也。人知本源,方才能生生不息。   同时,也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灿烂丰彩。在六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始祖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始祖太昊伏羲画出了八卦,八卦揭示了自然大道,揭示了宇宙大道,结束了千古,使人类开始了“以卦治天下”,也就是以数治天下,也就是以“中和理论”治天下。自伏羲第一代起,历十五代而至炎帝,牛羊等享、工具公有,人人平等,人人相爱,千余年没有战争,这是一“天苍苍,地茫茫,低头风吹见牛羊”的太平远古畜牧世界。   伏羲画八卦是中国历史上的中国历史传说时代了不起的大事件,它使人类古文明暴发了一次大的“革命”。作为人类的古文明,太昊伏羲始“正姓氏”,是人类古文明的一个重大方面。“正姓氏”的“别血缘”,其实质提示人类要返本报祖,正本正祖,遵循天道,即遵循宇宙规律。人们天天呼唤你,警示你的姓氏,呼唤你的姓氏,要你不忘八卦的最高境界中与和,不忘生生不息,要相安和平,保持一个康宁的世界。   天、祖、人三者合一,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伏羲首先是人,又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人类把宇宙视为上帝,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世界,是上帝创造了人。同时,把祖先视为人世间的上帝。把天俗称呼为“天爷”,把伏羲称为“人祖爷”。爱放屁的死鸭子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伏羲 天水 文化 孔子 中华文化 之数 儒家

上一篇:大气毕业论文设计书与财务管理毕业论文设计书
下一篇:工科有没有毕业论文与工科毕业论文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