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8-05你好,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授予在学业成绩、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表现优秀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下统称“研究生”),基于不同的类型和等级,资助研究生在学习期间的学杂费、科研经费和生活费。1、特等奖学金博士研究生须在上一学年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且必修课平均成绩不低于90分;硕士研究生须在上一学年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或者在核心期刊发表两篇(含)以上论文,且必修课平均成绩不低于90分。2、一等奖学金博士研究生须在上一学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且必修课平均成绩不低于85分;硕士研究生上一学年必修课平均成绩不低于85分。3、二等奖学金博士研究生须在上一学年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且必修课平均成绩不低于75分;硕士研究生上一学年必修课平均成绩不低于75分。第十条 在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评定,从申请人上一学年(上年9月1日至当年8月31日)的学习成绩、科研成果、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评价,各二级培养单位结合学科特点自行制定考评方案。第十一条 研究生在评奖学年有违反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未按时足额缴纳相关费用,科研成果弄虚作假,课程考试不及格,受到处分或处罚等情形的,不能参评学业奖学金。已经获得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被发现有上述情况的,撤销奖学金获奖资格,收回获奖证书和奖学金。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
蒋震奖学金(全校)长安公证奖学金(法学)校长奖学金(全校)江平民商法奖学金(要求有民商方面的优秀成绩,或论文)就这些了 针对非法学的没有,要么面向法学,要么面向全校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应该还有国家奖学金 8000的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毕业获得荣誉证书,已经毕业了没有奖金,只有找工作有好处。你好,中国政法大学的荣誉奖是有奖金的,金额在几百到一千之间。一般是没有奖金的,只是一个荣誉的证明。应该没有,荣誉第一!
今年开始改革,具体情况还不清楚,但可参考以下文件:1.中国政法大学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纲要 发布者:admin_yzb 发布时间:2009-09-30 21:13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促进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的协调发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我校将进一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强化研究生导师指导责任、激励研究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机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升研究生道德素养,培育研究生创新精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改革内容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科研主导。研究生教育,重在培养研究生一个精神,两种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术能力。为了实现创新精神的培育和实践能力、学术能力的训练,必须通过科研主导的教育模式。导师在科学研究中提升自己,服务社会,指导学生;学生在科学研究中,丰富知识,夯实基础,培育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和学术能力。 2.优化结构。研究生培养要适应国家与社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根据就业状况及趋势,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全部研究生中的比例。同时,注意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专门人才的培养。 3.导师自主。在研究生培养中,进一步强化导师的培养责任和在招生、培养、激励等方面的培养自主权。导师承担对于研究生全面培养的责任,培育研究生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学术能力。 4.奖学助学。调整研究生收费方式,加大对于研究生学习、研究的奖励、资助范围和力度。设立“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助学金”、“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对于综合素质、学习成绩、科研活动较为优秀的研究生,实施奖学、助学制度;对于设计课题、申请项目、进行专题学术研究的研究生,给予科研创新资助。研究生获得奖学金、助学金、科研资助的范围,一般应占奖助范围80%左右。 三、实施方式 学校成立“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全校资源,协调院部关系,制定相关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全面有效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将在2010年全面实施。 2.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通 告 各位考生: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的精神,以及《中国政法大学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纲要》,自2010级硕士研究生开始,我校将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具体实施方案和相关文件目前正在制定完善中。 试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后,被我校正式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均需按照有关规定缴纳学费。同时,学校将根据有关标准及申请审批程序,为硕士研究生提供奖学金、助学金或科研资助。硕士研究生获奖助比例将达到70%左右。 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坚持科研主导原则,重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创新精神,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改革实施后,将根据硕士研究生课程成绩、学术能力和实践活动等方面的考核情况,每学年对硕士研究生奖学金获得人员和等级进行动态调整,以激励硕士研究生积极参与和投身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在科研和实践中提高自己,成为兼具学术研究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法律硕士等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机制改革也将同步进行。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日一等奖是5000,2等是3000,3等是1000.。不过除了这个奖外,还有附带的系奖励,一般都是500-1000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1、南京大学优秀本科毕业生(2006);2、南京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二等奖(2006);3、北京大学第15届挑战杯“特别贡献奖”(2007);4、北京大学“黄鹰育才”奖学金(2007);5、“中美欧比较法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优秀学员(2007);6、全国第二届应松年行政法学奖学金(2008);7、北京大学“青春的榜样·优秀研究生系列报道”之法学院篇(2008);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山东大学·2008)优秀论文奖;9、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北京大学,2009)优秀论文奖;10、“联邦制与地方分权”暑期学校(瑞士弗里堡大学,2009)最佳参与奖 ;11、首届中国特色法政论坛(中国政法大学·2010)优秀论文12、北京大学学习优秀奖(2009);13、北京大学仇浩然奖学金(2009);14、北京大学廖凯原奖学金(2010,2011);15、北京大学三好学生(2010,2011),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2011);16、第二届蔡定剑宪法学优秀论文奖(2012);17、中国法学会“两岸四地法治发展青年论坛”征文二等奖(部级,2014)。
1.霍英东基金会第十四届高校青年教师奖一等奖,并且在全国人文社科类排名第一,是人文社科类唯一一个一等奖获得者。2.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第二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4.第三届中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5.第四届中青年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6.第七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二等奖7.第四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三等奖8.第五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二等奖9.第六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三等奖10.全国宝钢教育奖11.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2.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奖学金13.中国政法大学长安公正奖一等奖14.中国政法大学陈光中诉讼奖15.中国政法大学优秀毕业论文奖16.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创新一等奖17.中国政法大学蓟门学术最佳学术成果奖18.中国政法大学蓟门学术最佳学术创新奖
2002年获得中国政法大学“十大最受欢迎的教师”称号;2005年《选举权的法律保障》被评为中国政法大学优秀博士毕业论文。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8-05据我所知是没有的,如果是在读期间,能申请的奖学金除了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就是院长奖学金之类的,快毕业的时候还有唐立新奖学金这种,毕业时的荣誉证书已经晚了,没有奖金,就是普通的证书。
至少80分才是优秀论文吧
自1952年北京政法学院成立时起即有了国际法学科,当时中国老一代的国际法学者、如汪暄、朱奇武等为我国的国际法研究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1979年北京政法学院复办以来,国际法学科即成为法大的重要法学专业之一。而国际法学院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1989年3月12日成立的国际经济法系。2002年,为了适应我国法学教育和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国政法大学决定在原来国际经济法系的基础上设立国际法学院。 经过多年法大学人的共同努力,国际法学院已经成为中国综合能力最强的国际法研究队伍,具有国内一流的国际法综合研究实力和相当强的国际竞争力。作为我国国际法研究的主要基地之一,国际法学院的师资力量具有学科、方向齐全、学缘关系合理和国际化程度高的特点。由于综合实力突出,法大的国际法学科于1998年被评为司法部重点学科,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该院全体教师承担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等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任务,课程包括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知识产权法、海商法、国际金融法、国际税法、欧盟法、WTO专题、国际法案例评析、海洋法、国际人权法、国际法经典著作与案例等多门课程。该院的本科生原为国际经济法专业,1999年国家实行专业合并后改为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原有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三个专业,专业合并以后成为国际法专业,包括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三个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除有以上三个方向外,还包括海洋法、军事法等方向。在学生培养方面,该院教师热爱法学教育事业,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该院多年来已培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毕业生3000多人。2002年学院成立了教学评估委员会,负责监督和检查全院教师的教学改革情况及其效果,并在每个学年对教师的教学成就做出公正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年终评选优秀教师的重要依据之一,评估委员会由各研究所优秀教师组成。该院有多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英雄模范、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该院教师的著述曾先后获得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教委中青年优秀成果奖、国家教委首届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奖项。该院先后接受有关国家机关委托,起草、组织起草或参与起草多部法律、法规,承担并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多项科研项目,累计出版专著几十部,发表论文数百篇。该院不少专家和教授在全国性学术团体中担任要职,同时还在各级立法、司法和行政机关中担任专家顾问等职务。在学科建设方面,2002年该院国际法学科完成了北京市重点学科的申报工作,并成功取得了北京市重点学科的地位。应北京市的要求,该院2003年进一步完成了有关学科地位及优势、学科现状、学科方向、标志性成果、人材培养、学科远景目标及近期规划等方向的填报工作。为了配合学校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申报工作,认真查核了该院老师的基本情况及学生培养的情况,并完成了相关文件的制作。2002年该院完成了三个研究所的学科建设规划,由原来的三个教研室改建为现在的三个研究所。在院的部署下,三个研究所完成了该研究所的档案建设工作,包括人员情况、出国进修情况、科研情况、获奖情况等。提出了该研究所的学科建设目标及具体方案,并将有关资料汇总作为院学科建设规划的依据。在学生工作方面,积极推进学生科研活动,在国际法学院创造良好的科学研究的氛围。为推动学生的科研活动,该院采取了以下积极措施:在研究生和本科生中,进一步加强学生学术组织的建立,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要求同学踊跃参加,并设立适当的奖项奖励优秀论文,营造崇尚学术研究的风尚。每学期聘请校外知名专家为学生做讲座,尤其是有关法学前沿方面问题的讲座,以增强学生边沿学科的知识。该院与英国富尔德律师事务所(FRESHFIELDS BRUCKHAUS DERINGER)合作,举行了三届亚洲法学学生最佳论文奖的推介活动,活动表明,该院学生对参加此类活动特别踊跃,并有多人次获得了奖项。为将学生推向世界,该院每年都积极组织该院研究生、本科生踊跃参加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组办的国际商事仲裁模拟法庭比赛、美国国际法学生联合会组办的“杰塞普杯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以及国际空间法协会组办的“空间法模拟仲裁法庭”比赛,以上比赛均为一年一次,且比赛语言均为英语。这些活动为开阔该院学生的视野、增长其才干、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学习上,该院积极推荐学生到国外著名法学院攻读学位,目前该院在国外留学的国际法学生已逾百人。在对外办学方面,学院致力于法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及法律专业自学考试辅导班的教学工作,先后在全国各地开设国际法、经济法、民商法、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等专业研究生课程班二十余个,2004年在校自考辅导班学员达600余人。该院将在非学历法学专业教育领域继续努力,扩大合作,力争为国家的法治建设尽力。目前,根据该院十五规划及十五规划行动计划,该院将积极汇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潮流中,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不断增强学院的综合实力,努力培养复合型的现代化法律人才。
研究生 奖学金 国际法 中国政法大学 硕士研究生 法学 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