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3503天

张莲毕业论文中山大学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1、帮忙找一篇美文(最好是散文) 然后在文章后面评上赏析。

鉴赏《可以预约的雪》东部的朋友来约我到阳明山往金山的阳金公路看秋天的芒花,说是在他生命的印象中,春天东部山谷的野百合与秋季阳金公路的菅芒花,是台湾最美丽的风景。如今,东部山谷的野百合,因为山地的开发与环境的破坏已经不可再得,只剩下北台湾的菅芒花是惟一可以预约的美景。他说:"就像住在北国的人预约雪景一样,秋天的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雪呀!"我答应了朋友的邀约,想到两年前我们也曾经在凉风初起的秋天,与一些朋友到阳明山看芒花。经过了两年,芒花有如预约,又与我们来人间会面,可是同看芒花的人,因为因缘的变迁离散,早就面目全非了。一个朋友远离乡土,去到下雪的国度安居。一个朋友患了幻听,经常在耳边听到幼年的驼铃。一个朋友竟被稀有的百步蛇咬到,在鬼门关来回走了三趟。约我看芒花的朋友结束了二十年的婚姻,重过单身汉无拘无束的生活。我呢!最慈爱的妈妈病故,经历了离婚再婚,又在45岁有了第二个孩子。才短短的两年,如果我们转头一看,回顾四周,两年是足以让所有的人都天旋地转的时间了,即使过着最平凡安稳生活的人,也不可能两年里都没有因缘的离散呀!即使是最无感冷漠的心,也不可能在两年里没有哭笑和波涛呀!在我们的生命里,到底变是正常的,或者不变是正常的?那围绕在窗前的溪水,是每一个刹那都在变化的,即使看起来不动的青山,也是随着季节在流变的。我们在心灵深处明知道生命不可能不变,可是在生活中又习惯于安逸不变,这就造成了人生的困局。我们谁不是在少年时代就渴望这样的人生:爱情圆满,维持恒久。事业成功,平步青云。父母康健,天伦永在。妻贤子孝,家庭和乐。兄弟朋友,义薄云天……这是对于生命"常"的向往,但是在岁月的拖磨,我们逐渐地看见隐藏在"常"的面具中,那闪烁不定的"变"的眼睛。我们仿佛纵身于大浪,虽然紧紧抱住生命的浮木,却一点也没有能力抵挡巨浪,随风波浮沉,也才逐渐了解到因缘的不可思议,生命的大部分都是不可预约的。我们可以预约明年秋天山上的菅芒花开,但我们怎能预约菅芒花开时,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变化呢?我们也许可以预约得更远,例如来生的会面,但我们如何确知,在三生石上的,真是前世相约的精魂呢?在我们的生命旅途,都曾有过开同学会的经验,也曾有过与十年二十年不见的朋友不期而遇的经验,当我们在两相凝望之时常会大为震惊,那是因为变化之大往往超过我们的预期。我每次在开同学会或与旧友重逢之后,心总会陷入一种可畏惧的茫然,我畏惧于生之流变巨大,也茫然于人之渺小无奈。思绪随着茫然跌落,想着:如果能回到三十年前多好,生命没有考验,情爱没有风波,生活没有苦难,婚姻没有折磨,只有欢笑、狂歌、顾盼、舞蹈。可是我也随之转念,真能回到三十年前,又走过三十年,不也是一样的变化,一样的苦难吗?除非我们让时空停格,岁月定影,然而这是完全不可能的。深深去认识生命里的"常"与"变",并因而生起悯恕之心,对生命的恒常有祝福之念,对生命的变化有宽容之心。进而对自身因缘的变化不悔不忧,对别人因素的变化无怨无忧,这才是我们人生的课题吧!当然,因缘的"常"不见得是好的,因缘的"变"也不全是坏的,春日温暖的风使野百合绽放,秋天萧飒的风使菅芒花展颜,同是时空流变中美丽的定影、动人的停格,只看站在山头的人能不能全心投入,懂不懂得欣赏了。在岁月,我们走过了许多春夏秋冬;在人生,我们走过了许多冷暖炎凉,我总相信,在更深更广处,我们一定要维持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就像是春天想到百合、秋天想到芒花,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尚未看到芒花的此时,想到车子在米色苍茫的山径蜿蜒而上,芒花与从前的记忆美丽相叠,我的心也随着山路而蜿蜒了。 【讨论】为什么以“可以预约的雪”为题?简介一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莲花开落》,之后一发而不可收。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一九七三年开始).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二十次。一九七九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等,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一九七九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二十次。 他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从小学三年级就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岁时即开始发表作品,到30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在25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在台湾创下150版的热卖记录,《打开心灵的门窗》一书创下高达5亿元台币的热卖记录。 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两三本以上新书。门类涉及散文、报告文学、文化评论、小说、散文诗等。简介二林清玄作为台湾自由作家,曾创造了连续3年台湾年度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的佳绩,为10年来第二大畅销书男作家,其作品逾百部,在华人阅读圈尤其是青少年中赢得了世纪末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的美誉。“面对人生难以管理的生老病死,我们能以起承转合去寻找心灵的故乡。人是有限制的,但有梦总是最美的。”林清玄声情并茂地将其人生传奇片断和盘托出,形散而神不散地展示着化人生苦旅为文化乐旅的大智慧—— 温一壶月光下酒“你……你走吧……”青年林清玄只觉得晴天霹雳,他想喝一口咖啡强作镇静,但左手和右手一起抖得无法抓住杯子。相恋5年的初恋情人竟然提出分手,以前他甚至会为送女友一串风铃而到处告贷,他真想在咖啡馆里跪下求她回来,但男子汉的尊严感让他不想丢面子。“我那时才明白伍子胥过昭关——须发皆白的感觉。“几天后,林清玄的头发和眉毛都急得掉光了,他整天想自杀。但人倒霉起来,求死都不得,上街撞车但车总是避而远之。最后,他选择了一个很唯美的寻死计划。他来到花莲海边,想穿着白衣跳入大海融进晚霞。但他发现海边最美的亭子里有个和尚在念佛,于是他想两小时后再来壮烈优美地自杀。不料两小时后,他发现亭子里又换了几位和尚。一天下来,他认识了几位和尚,却自杀未遂。他找和尚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里常有人自杀,和尚们便自愿来值班,不再想自杀的人很多便当了和尚。“怪不得这里有这么年轻的和和尚。”林清玄发现这个秘密后很高兴,“我不想出家,于是又回到了台北的家。”几年后,还是在一个咖啡馆,一位女友又提出分手,林清玄端起咖啡杯,淡淡地说:“只想请你等一下,等我喝完这杯咖啡。”小清玄随父兄在椰风蕉雨中流汗挨饿,在田间地头胼手胝足地劳作。但在初中时,他便有三个超越凡人的梦。他想当作家。听了他坐在家中写字别人给他寄钱的说法,父亲感到很好笑。他想畅游世界。一次,他看埃及地图出了神,忘了给他父亲烧水,父亲给他一记耳光,并呵斥他说:“我保证你不能去埃及。”10多年后,林清玄第一次周游世界便先去了埃及,并在金字塔前给父亲写了一张明信片,上面写到:“我一直认为我的生命不要被别人保证。”乐得林父直说:“一记耳光把他打到了埃及。”“我小时候还想娶一个漂亮的女人做妻子。初中时和同学逃课去看《罗马假日》,看到赫本惊若夫人。因为农家孩子以前看到的都是灰头土脸的女人,当时我们指天发誓,将来我们中一定要有人娶一个赫本式的美人,但多年后同学聚会时却发现没有一个人的妻子像赫本。”林清玄谈起少年轻狂,仍意味深长,“曾以寻死的心活着,被迫超越,也曾主动超越,不管梦是否实现,有梦总是最美的。” 开心内的门窗对不能实现的梦,林清玄的感悟是两剂清凉散:“快乐活在当下,尽心就是完美。”在当下每件事中体悟人生使小清玄在艰苦的环境中快乐地成长。小时候,他必须按父亲的要求到树林里去扫落叶。日复一日,辛苦异常。一天,父亲开开玩笑说:“你为什么不把明天的叶子摇落下来一起扫呢?”林清玄欢天喜地的去摇树,满怀希望地想偷懒。但第二天又是满地的黄叶堆积。摇坏摇死了几十棵树后,有一天他豁然开朗满心欢喜:“今天扫完今天的落叶,明天的树叶不会在今天掉下来,不要为明天烦恼,要努力地活在今天这一刻。多年后,林清玄的有声书《打开心内的门窗》道出“活在当下”的妙悟。”该书在台湾创下了5亿元的销售纪录,其《身心安顿一书更创下热销150版的纪录。活在当下静心观照也使林清玄更细腻地体察世态人情。林清玄高三时曾半夜翻墙到校外吃面,被训导主任郑人贵当场抓获。有“死人面”之称的郑老师“打人时差不多把对方当成野狗”,他把翻墙的7个人臭骂一顿,挨个重重地打手心,最后一棍打在林清玄手上,竟用力过猛把棍子打断了。郑老师大声说:“今天饶了你们,像你们这样放纵,如果能考上大学,我把自己的头砍下来给你们当椅子坐。”看着他扬长而去,林清玄很想一着拳打死郑老师。但“死人面”有句奇怪的口头禅:“几年后你们就会知道我打你们都是为你们好。”果然,7个被揍的人6个考上了大学。多年以后,林清玄在《棒喝与广长舌》一文中打开心灵的门窗体悟当下的人间真情:“这个多年来我同情那些最顽劣、最可怜、最卑下、最被社会不容的人,我时常记得老师说的:“在这个世界上,关怀是最有力量的。” 寻找心灵的故乡“每次转变,总会迎来很多不解的目光,有时甚至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但对顺境逆境都心存感恩,使自己用一颗柔软的心包容世界。柔软的心最有力量。”林清玄语调刚柔相济。林清玄从17岁起便发表作品。面临十里挑一的高等学校入学考试(联考),林清玄的兴趣随心所转:“我非常确定我要什么。我无论如何都要写作,我把写作当做繁重的学业之佘的最好的安慰剂,当然稿费也是吸引我的重要原因。”最终考上台湾新闻专科学校电影科后,林清玄只选自己喜欢的编辑导演课上。平时忙于创作,20岁时便推出第一本书《莲花开落》。当时他还写出了《春火》、《大地勇士》等小有名气的几十部剧本,只是后来在其散文的巨大光环下反而鲜为人知了。毕业时,他又转向新闻工作发养活自己的写作事业。林清玄曾任台湾最大的报纸之一《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位,刚过而立之年已是很成功的报人,即将走上报社社长、发行人等万人惊羡的佳职,但他却一遍遍地问自己:“难道写作之花就此枯萎了吗?你不能忘记年轻时的志向。”31岁时,他毅然辞职成为自由作家,这在当时的报界曾引发了很热泪盈眶烈的讨论。其实,林清玄的转变有着深厚的积淀。他每天坚持笔耕3000字以上,每年演讲200多场,是台湾最高产的作家。他30岁以前已得遍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而立之年,他又再次转变。“尽管已是报社一级主管,文学创作也得遍大奖,但我总感到空虚感受在困扰我,觉得最好的东西没有写出来,这时我看到了印度的《奥义书》,里面有一段话:“一个人到了30岁,要用全部时间来觉悟,不觉悟的话,就是一步步走向死亡的道路。”让我吓出了一身冷汗。林清玄转向佛法,寻求解脱现代人心灵痛苦的真谛,并把“法喜”以生花的妙笔写出来和世人分享。《寻找心灵的故乡》等到书使林清玄帮一些迷惘的年轻人找到了“精神家园”和“希望之光”。《漫步人生的花园》、《走向光明的所在》等到书,使用权林清玄赢得了“精神导师”的美誉。功成名就的“道德楷模”、“人生导师”林清玄在台湾经常举办公益演讲,还创办了林清玄教育文化基金会,以帮助世人更好地成长生活。但前两年,他竟然再次转变,毅然和结婚多年的妻子离婚,重新组成幸福的新家庭。此举在台湾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口诛笔伐此起彼伏,有妇女组织甚至焚烧林清玄的书。当记者直截了当地提问这一尴尬时,林清玄真诚坦然地说:“婚姻变化来自于因缘变化,没有办法控制,婚姻有时会是怨憎令,一般人离婚别人不会关注,很多名人则臣服于社会上的压力,活在痛苦里。而我忠实于自己的情感,当对生命有一个重大选择时,即使对抗整个社会压力也在所不措。”温文而雅的林清玄显示了强烈的个性。对于那些恶意攻击他转变的人,林清玄淡然一笑:“他们给我一面镜子,他们也显露了他们自己。任何的成功都来之不易,从年轻到现在,我每天写作从不间断,这是我成功的原因,那些攻击我的人的努力程度都比不上我。保存独立的观照体悟人生,并不是为了独善其身。林清玄以文和行追求着天人合一的境界。 飞越沙漠的河“生命是那样美好,建议大家多做深呼吸,体会空气的清新,体味事物的美好。我喝水时总会想这也许是我喝过的最美味的水,时时要保持一种爱,学会欣赏美,惟有爱和美才是心灵的故乡。“年轻人如何能真正成功快乐呢?”林清玄的回答平实迅速:“首先年轻人必须要了解自己的本质,让本质显露,发现自己的兴趣,然后要努力去做。没有一种成功是简单的。”讲述着辛劳耕作求学笔耕的岁月旧痕,林清玄强调舍弃形式去追求内部智慧:“我皈依100多个师父,从每位师父身上学习人生智慧,最近第一次到杭州灵隐,朋友劝我烧香,我说一瓣心香足矣,关键是觉悟,人生的快乐痛苦都是觉悟。林清玄深情地描绘了心中的天人合一的景象:“河流流入沙漠既将干涸,但一朵云飘过,告诉河流,你可以升华为水汽,飞越沙漠。沙漠中的河腾空而起,飞越千山万水,最后又变成雨滴融入大河,汇进大海。”用生命实践书写着起承转合的散文,林清玄随心所欲地化平凡为神奇,展现出一位东方禅者的风范。谈到文学,也谈到人生,林清玄面对着生命中生老病死等不可管理部分的悲欢离合,心平气和的讲起了自撰的寓言来,勉励自己和他人:“文学家的小艇在海上遇险,惊涛骇浪瞬息万变,这时一架直升机飞过,上面写着‘名利’,一艘快艇驶过,上面写着‘权力’,当文学家孤立无援时,一位老人划着小艇来救他。老人把文学家交给了真理,而小艇上写着两个字——时间。只有时间能证明一切,只有追求真理,才能真正了解人生和文学的本质,人生才能真正通过时间的考验变得更好更动人。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2、270分啊~~~大家帮我找找大作家 夏衍 的研究资料~~谢谢

  祖籍河南开封,1900年10月30日生于今浙江杭州彭埠镇严家弄,原名沈乃熙,字端先。  1919年,在家乡参加五四运动,与同学一道发起并创办了当时浙江第一本进步刊物《双十》(第2期改为《浙江新潮》)。  1920年,赴日本留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外国名著。  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上海艺术社,首先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  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  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上世纪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抗战爆发后,在上海、广州、桂林、香港主办《救亡日报》、《华商报》,后辗转到重庆,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主持大后方的文化运动,曾任《新华日报》代总编。改编创作《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著有《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等理论专著及《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等。  新中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国文联第一届全委会委员。  1955年,被任命为文化部副部长,主管电影及外事工作。  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常务理事。  1979年,出席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再次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同年,出席中国影协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当选中国影协主席。  1988年,出席第五次全国文代会并致开幕词。  1994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1995年,在北京医院逝世。  夏衍在充满惊涛骇浪的20世纪中国文坛上奋战70载,以不知疲倦的独特品格、英勇善战的辉煌业绩,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爱戴,成为我国卓越的新文化运动先驱者、文化战线领导人。  在“夏衍研究”过程中,我们对夏衍艰苦拼搏的一生、卓著奉献的功业,有了进一步扩大与加深的理解。这位世纪老人在众多的文化领域不倦地开拓、耕耘,成就斐然,彪炳千秋。  一  孙家正同志说:“夏衍是中国电影的根。”真乃一语中的。  夏衍对于中国电影发展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  20世纪30年代初期,由于斗争的需要,党组织派夏衍进入文化界,并深入到电影界。遵奉党的“将令”,他全力以赴地投入新的征程,与郑伯奇将苏联电影大师普多夫金的《电影导演论》、《电影脚本论》翻译介绍到中国,奠定了中国电影重视文学创作与导演运用蒙太奇语言的理论基础。犹如“窃火者”将火种与技艺送到人间。  随后,党组织决定成立以夏衍(化名黄子布)为组长的电影小组,开拓左翼文化阵地。他们在上海各主要报刊陆续开辟了电影副刊,发表大批有分量的电影评论文章;加强了左翼电影队伍的组织工作,形成了一支相当强大的创作力量;大力译介苏联电影创作及理论,由夏衍化名丁谦平翻译刊出苏联有声电影剧本《生路》,这是中国翻译的第一部苏联电影剧本……他们用辛勤的劳动与有力的斗争,促进了1933年左翼电影创作高潮的出现,为中国电影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其中,不可磨灭地记载着夏衍的劳绩与奉献。  为了摸索电影创作的规律,他成了电影院里特殊的常客,手持秒表、手电与笔记本,一部电影要看上几遍。用他自己的话说:“先看一个镜头是远景、近景还是特写,然后分析这个镜头为什么这样用,为什么能感人。一个镜头或一段戏完后,用秒表算算几秒钟或几分钟,然后算算一共多少尺长。这样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加以研究,逐渐掌握了电影编剧技巧。”  夏衍创作的第一部电影《狂流》,于1933年3月问世,在上海引起轰动。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是中国新电影真正的诞生。它第一次把摄影机对准农村,称得上是中国电影第一部现实主义杰作。同年,他向观众奉献了4部优秀剧作;此后每年均有两部以上影片问世。10余部姿态崭新的电影,以广阔的生活视野、鲜明的主题思想、巧妙的艺术构思,赢得了广大观众,奠定了他在电影界备受尊崇的地位。  《春蚕》是茅盾的力作,夏衍成功地把它搬上银幕,开创了将名著改编为电影的先河。这也是将中国新文艺作品改编为电影的第一次尝试,获得观众、文艺界和鲁迅先生的赞扬。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在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举办的中国电影回顾展上,《春蚕》又受到西方电影同行的赞美。新中国成立后,夏衍又创造性地把《祝福》(鲁迅)、《林家铺子》(茅盾)、《憩园》(巴金)、《我的一家》(陶承)等改编为电影搬上银幕,使之成为我国电影史上的名作,达到电影艺术的高峰而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夏衍写于20世纪50年代的《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是一部电影艺术创作理论的重要著作。里面既有从事电影创作的宝贵经验总结,又有电影艺术领域普遍规律的概括与阐述。欧阳予倩评之曰:“言简而意赅,语近而旨远,对于学习编电影剧本和话剧剧本的人都是很好的路标。”此书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电影工作者案头必备的著作。  新中国成立后主管电影的夏衍,还常常动手为他人修改剧本。许多著名影片的脚本都经他亲笔改过,如《青春之歌》、《五朵金花》、《风暴》、《聂耳》、《白求恩大夫》等。《早春二月》经他修改的地方多达240多处。邓小平同志曾赞之为“电影医生”。  夏衍对于中国电影事业作出的不朽贡献难以尽述。在这位前驱者从事革命文艺工作65周年之际,国务院特授予他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这,就是深受电影界景仰的一代宗师夏衍。  二  夏衍在戏剧领域呈现出卓尔不群的大家风范。他自上世纪30年代开始戏剧创作至50年代止,20年间发表多幕剧、独幕剧、翻译剧、与友人合作剧等近30部之多,其中《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芳草天涯》以其永久的艺术魅力而被认为是他的3部具有经典意义的代表作品。他的剧作对中国话剧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也使他成为中国话剧史上独树一帜的著名剧作家。他的常用名“夏衍”也正是由于其第一部多幕剧《赛金花》的发表、公演与轰动而闻名于世的。  综观夏衍的话剧创作,从思想到艺术确有自己的突出特色。其一,它们是鲜明的政治性、强烈的时代感与娴熟的艺术表现力的有机统一。他的剧作无不环绕着时代、社会与人生展开,但又总是通过艺术的手段加以表现。因其中大部分写于抗日战争时期,故而内容几乎都与抗战有关,无不贯穿着全民抗日的时代氛围。他善于从社会一隅的现实事象中描写旧时代的变质和没落、新时代的诞生和成长。他一方面通过剧中的人物与故事,反映那个令人窒息的黑暗时代;另一方面又寄托无限希望与憧憬。正因如此,他的剧作每每在观众和读者的心头,勾起他们的悲苦与欢欣。著名评论家唐弢先生誉之为“一首首沁人心脾的政治抒情诗”。  其二,夏衍剧作中的主人公,大都是他所熟悉的普通的小人物。他擅长描写一些出身不同、教养不同、性格不同,但同有一颗善良心的人。他常常把这些人物放置在一个特殊的环境里,让他们蹉跌、创伤、爱憎、悔恨,最终达到一个可能到达的结局。他笔下着重歌颂的正面人物,也总带有缺点,带有时代与阶级的烙印,因而显得更真实、更自然。描写人物,他以塑造性格、深入发掘内心世界为主要艺术手段。他严格要求自己的人物要有血有肉,要符合生活的逻辑,要真实。他说,只有真实才能令人信服,只有通过人物真实、复杂的思想感情,才能与观众交流,激起共鸣。他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准确再现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他以洗练的动作勾勒,深入剖示人物独特的内心感受;他以有机的情境渲染,使人物所处环境构成生活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些独到的手笔,昭示了夏公卓越的艺术功力。  其三,夏衍剧作的艺术结构单纯集中、严谨匀称、意境深远,与他整个艺术风格相统一。他的戏剧情节总是紧紧围绕着主题而发生、发展,很少有旁生的枝蔓,譬如《芳草天涯》。他很注意戏剧结构的起承转合,讲究布局谋篇,例如《上海屋檐下》。有人说他的戏过于平淡,我们恰恰认为这正是他的独特之处,正是他不同于别人的艺术追求。他总是把笔力用于渲染冲淡、深远的意境,从中深入刻画人物精神的振荡、心灵中的搏斗,比如《法西斯细菌》。他的剧作结构技巧自然、合理,不露痕迹,几乎让人觉察不到作家的匠心,仿佛是生活的自然流淌,而这正是夏公与众不同的艺术才华。  夏衍的剧作,对后人显示着悠久的艺术生命力;夏衍富有真知灼见的戏剧观念,对戏剧创作艺术规律的探索与总结,对于后代同样具有长久的启迪作用。  三  20世纪20年代后期,正是中国最黑暗的时代,夏衍首先以翻译外国理论书籍及文艺作品在上海站稳了脚跟,并以翻译家沈端先的名字为文坛所知。他的第一部译著是法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倍倍尔撰写的《妇女与社会主义》。这是一本最早、最忠实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妇女问题的著作;也是经过他的笔,第一本被介绍到中国的关于妇女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出版后在妇女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我国早期妇女运动工作者胡子婴写于上世纪80年代的回忆录中曾专门提及过,她们当时组织妇女进步团体时,特地选用此书作为学习教材。此后,夏衍又以不倦的劳动翻译了许多进步文学作品与论著,如芥川龙之介、木村毅、金子洋文的作品等;他选译的《欧洲近代文艺思潮论》、《新兴文学论》等,在进步文化界亦发生过重要作用。由于这方面的显著成绩,1928年成立中国著作者协会时,他被选为9名执行委员之一。  当然,在夏衍翻译事业中最重要的成就是对高尔基《母亲》的翻译与传播。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巨著,经过他的笔第一次被介绍到中国。对于身处在高压下的中国民众,《母亲》是一线点亮心灯的明光。正因为如此,它成为一部畅销书,一年内重版两次,很快遭到查禁,聪明的书店老板把封面由红色改成绿色,印了第三版,又被通令全国禁止发行。文化名人夏丏尊当面质问国民党元老邵力子,并将书名改为《母》,署名改为“孙光瑞”,“破例来个冒牌”,由开明书店一连出了5版,又遭禁。然而在读者中的强烈影响是无法禁绝的,它总是生命不息地流传着,直至今天。  1936年6月,夏衍发表了被誉为中国报告文学典范的作品《包身工》,并立即获得巨大的社会反响。他是在艰难地、认真地进行大量调查、体验的基础之上,以惊人的透视力,对“包身工”所处的人间地狱作出了精确的判断,得出了深刻的认识,然后运用他特有的冷峻、锐利的笔锋,把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人最底层的生活,血泪斑斑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这样的文字,让人想起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对西欧、北美无产阶级悲惨命运的描绘。作品的末尾指出:“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当年索洛警告过美国人当心每根枕木下横卧着的尸骸,夏衍则在《包身工》中警告这些殖民者当心呻吟着的每一个锭子上的中国冤魂。直到老人家离去前不久还曾说过:“我觉得我的作品中只有《包身工》可以留下来。”这固然是他对自己作品过于苛刻的评价,但也从中透露出对这部传世之作客观价值的重视。  1937年8月,由郭沫若任社长、夏衍任总编辑的《救亡日报》在上海创刊,这是他开始新闻记者生涯的时刻,是他走上新的坎坷征程达12年之久的起点。他曾不止一次地表示:“我平生最怕被人叫做什么什么家,只想做一个诚实的新闻记者。”他常幽默地讲,自己只是个业余作者,正业则是新闻工作。从中至少可以让我们感悟到他对新闻战线岗位的重视。是的,12年新闻记者的劳绩,实实在在地体现于约五六百万字的成果。在他自认为“毕生最难忘的12年”、“工作最愉快的12年”中,他几乎每日不停笔,每天至少一两千字。政论、杂文、散文、随笔……各种内容无所不包,古今中外的政治、思想、理论、文化、艺术、科学、人物、社会生活、时事评论、旅游札记……真可谓丰富多彩、文情并茂。廖沫沙同志在为《夏衍杂文随笔集》而作的序文《凌云健笔意纵横》里就此而论曰:“夏衍同志实在是中国文坛上罕见的作家之一。”除去在《救亡日报》等报刊上每日必写的社论、报道、补白等之外,他还有十分擅长的一手绝活:自然科学小品,每每意趣盎然、生机无限。正如廖老指出的:“像夏衍同志这样集中地描画与介绍自然界事物的生长变化,或者以自然科学知识来论人论事,入情入理而又引人入胜,在我国文坛上却还是罕见之作。”于此可用他写于1940年战火频仍的桂林之小文《野草》为佐证,从中很可以看到这位前辈的灵魂。文章写道:  “……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是世界无比。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因为它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炼。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了斗争来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傲然地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哄笑。”  文如其人。只有他那支笔,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寥寥数百字、讲述了一个涵盖古今、包容宇宙的真理。笔法如此简洁、生动、深刻、透辟,言情言志,惠及友朋。  全国解放后,夏衍自云:“一个当惯了编辑或记者的人,一旦放下了笔,就会像演员不登台一样地感到手痒。”于是又应《新民晚报》之约,开辟了“灯下闲话”专栏,以匡正时弊,扶正祛邪。20世纪60年代,他又应《人民日报》之约,针对大跃进的失误,以笔名黄似在“长短录”总题下,与文友们连续发文总结经验、评价得失。其精妙的文字在读者中流传颇广。  在艺术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没有成为夏衍事业上的包袱或局限。他热爱艺术,但不止于艺术。在他投身革命的一生中,做了许许多多在艺术家看来也许是不屑一顾的组织、说明、动员、劝解、安置、迎送、争取、营救等工作。这是如此具体、细致、困难、艰辛的跋涉,是直接用自己的体温去温暖生活、温暖大地的最宝贵的挚情。“夏公”这个称呼始于何时、出自何人的准确结论尚待考证,但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陪都重庆,文艺界朋友们就这样称呼他了,公,是正直无私的意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公,又是对长者、显者的尊称。当时的山城重庆,是大后方政治、文化的中心,是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生活困苦,环境险恶,矛盾交错,困难重重。刚刚步入不惑之年的他,在这个特殊的圈子里工作,获得这样的称呼绝非偶然。据有的老同志回忆,文艺界天生的矛盾多,意气用事多,而夏公以清醒的理智、平和的耐心,常常使面红耳赤的纷争,变作一团和气,他堪称文艺球场上的一位“清道夫”。  夏衍对党有一颗忠诚的心。他童年时家境衰败,在8个兄弟姐妹里最小、也最瘦弱。3岁丧父、全靠寡母辛勤劳作和亲友接济帮助,勉强解决衣食问题。贫穷、窘迫,使他性格内向,不苟言笑,慈母爱怜地称他“洞里猫”。14岁高小毕业,当过染坊学徒;15岁以“品学兼优”被推荐进入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染色科读书;19岁卷入五四运动的狂潮,发表抨击封建、守旧舆论的激烈文字,得到陈独秀的赞许;20岁以优异成绩毕业,带着师长们“工业救国”的嘱托,东渡日本求学。在明治专门学校电机科,他读到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洞里猫”的思想深处掀起了波涛,从“工业救国”的“洞”里走出,成为留学生中一名激烈左派。在孙中山先生亲自关怀下,指定李烈钧将军介绍其加入了国民党,但随即为右派所不容。1927年回到上海,在扑面而来的白色恐怖中,共产主义信仰向他展示了真正的风采。他彻底醒悟了,毅然走进被血与火包围着的革命者行列,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找到马克思主义,找到党,他从此坚强而自信。遵照党的思想路线,他一生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  当璀璨阳光冲破浓重阴霾的时刻到来时,民心大快,万众欢腾!党中央为夏衍平反,恢复名誉,安排他重新工作。他老当益壮,锐气不减当年。他和祖国、人民一起,为崇高的理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中华民族新文化事业再赴征途,又不懈地奋斗了20载寒暑春秋。  85岁高龄时,夏衍写成长达33万言的重要著作《懒寻旧梦录》献给人民。他告诉读者:“我这个人很平凡,但经过我的这个时代,实在太伟大了。”  在他90岁生日之后,他对身后之事作了不同寻常的安排:  他把价值百万元的藏画,统统捐献给浙江省博物馆,条件是:不要奖金,不要奖状。他忘不了,是浙江父老用官费送他去日本求学。  他把稀世珍宝《纳兰成德长卷》捐献给上海博物馆,条件依然如上。他忘不了,是上海这座光荣的城市把他引上斗争的舞台。  他把价值连城的珍贵集邮无偿地捐献给国家。  他把自己的全部藏书捐献给中国现代文学馆。  ……  他还有什么可捐献的?字画、长卷、集邮、藏书,再珍贵也是有价的;而他对祖国、对事业的一腔热血、满怀忠诚却是无可估价的!  夏公以95岁高寿离世而去了;但他的精神必将永存!  于今,夏衍的才干、智慧、意志、人格,他那光芒夺目的人文精神已汇入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传统的博大海洋之中;同时,他又以现代人的至高品格丰富了这一巨大的文化海洋。  1 胡星亮;论夏衍话剧与民族戏曲传统[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李娜;;试论夏衍杂文的散文笔法[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李骏;试析中西电影改编[J];理论界;2004年05期  4 魏福惠;论夏衍现实主义戏剧观的主要特征[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5 何散芬;论夏衍戏剧的语言特色[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4期  6 白杰;;《野玫瑰》批判与话语权力之争[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原小平;;曹禺话剧的影视改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祝晓风;;对“现代性”与“民族性”的探究[J];文学前沿;2002年02期  9 海阔;;大众传媒与宗法社会[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原小平;;现代名著改编中的形式转换问题[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何宇宏;曹禺戏剧文体话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王国英;权力·话语·政治文化[D];浙江大学;2008年  3 张高杰;中国现代作家日记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吕树梅;新中国乡村电影创作中的理想化倾向[D];复旦大学;2007年  5 池水涌;中国苏州弹词与朝鲜盘索里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成艳军;《阿Q正传》改编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何筠;郭启宏历史剧人物形象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3 张保国;夏衍办报实践与办报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4 金真徽;小说到电影——中国现当代文学转化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5 赵敏;英文影片的语言特征及翻译[D];广西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幸生;文学作品与科学面面观[J];贵州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2 阮幸生;文学作品与文化的关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3 毛正天;论文学作品中的议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4 阮幸生;文学作品与自然[J];当代文坛;1998年05期  5 佐佐木守 ,丛林春;如何改编文学作品?[J];当代电视;1988年03期  6 沙沙;泥牛入海之后——推荐《一个文学青年的期待》[J];阅读与写作;2001年08期  7 颜纯钧;文本的自在和文学作品的非自在[J];当代文坛;1988年01期  8 于蒙;青春文学需要更多的自省和自觉[J];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06期  9 ;文学作品[J];Women of China(中文海外版);2005年03期  10 林文艺;文学作品——剧本翻译的探讨[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啸龙;;论文学作品的“多义性”[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2 夏鲁明;;文学作品姓名翻译的探讨、反思与借鉴——以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 Blood Prince的两个中译本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梅韵;;歌颂、暴露与文学作品的倾向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二次年会论文集[C];1981年  4 李霞;夏青;;论对小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指导[A];图书馆理论与实践[C];2002年  5 方志远;;从现存版籍看明代市民文学的地域分布——明代市民文学研究之二[A];明史研究第6辑[C];1999年  6 夏鲁明;;文学作品姓名翻译的探讨、反思与借鉴——以《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两个中译本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郑玉秀;;文学的长城:唐朝以长城为背景的反战文学作品[A];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8 施光亨;李明;;文学作品与中高级汉语教材[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9 尚春光;;主体的转移与功能的反作用——近年小说语言比喻转异现象探讨[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10 花超;;中日女性文学作品中承载的社会功能之比较——以《小姐你早》与《乐谱帐》的景物描写为中心[A];中外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尚栩;近八成法国人不喜欢获奖文学作品[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2 记者 乌云图雅;《海·宝音阿日毕吉夫新闻文学作品》研讨会举行[N];锡林郭勒日报;2009年  3 袁险峰 中共广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为新时代而歌 为新广安而赋[N];广安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石鑫;一批反映民族团结文学作品出炉[N];阿克苏日报;2009年  5 秦闻;三部文学作品入选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N];文艺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颜婧;犍为文学作品集体亮相[N];四川日报;2009年  7 闽闻;福建省“南国风”海峡西岸题材文学作品大赛揭晓[N];文艺报;2008年  8 李岚清;学习夏衍,为建设中国先进文化而奋斗[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9 本报评论员;不忍卒读“狗咬人”新闻[N];深圳特区报;2009年  10 王艳;钱塘江的儿子[N];浙江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炜炜;老舍与语文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帕孜来提·努热合买提;维吾尔现当代作家祖农·哈迪尔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3 倪文波;崔致远文学创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吴从祥;唐前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  6 王奎军;历史、文学文本、文学价值——以赛金花题材文学作品为个案[D];暨南大学;2001年  7 刘阳;困境中的突围[D];浙江大学;2006年  8 杨俊;批判电影《武训传》运动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邹建;法国电影新浪潮与中国电影新生代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孟岩;泰中动作电影比较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燕;论电影艺术接受的审美规律[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2 田岩;文学作品中英汉恭维赞赏语比较[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3 万美芳;中学历史教学中对文学作品的运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唐万山;论中学生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姚成丽;论夏衍话剧的散文化结构[D];山东大学;2007年  6 吴霜;文学作品中文化信息翻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7 朱学锋;理解 对话 融合[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司慧慧;暴力影像的诗意狂欢[D];郑州大学;2006年  9 吴德玲;新课标下初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题名与责任 夏衍研究资料 [专著] / 会林,陈坚,绍武编 出版项 北京 :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0 载体形态项 652页 ; 23cm 语言 chi 一般附注 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总纂 现代卷 18 内容提要 本书分生平与创作自述,生平与创作的评论,生平年表、著译系年和评论资料目录索引等三部分,全面收集了关于夏衍的研究资料。 题名与责任 夏衍 [专著] / 陈坚,陈抗著 出版项 北京 : 中国华侨出版社, 1999 载体形态项 254页 ; 20cm 丛编项 名家简传书系. 第三辑 题名与责任 夏衍与读书 [专著] / 周敬山[著] 出版项 济南 : 明天出版社, 1997 载体形态项 183页 : 照片 ; 20cm 丛编项 中国文化名人与读书 题名与责任 夏衍剧作艺术论 [专著] / 周斌著 出版项 上海 : 学林出版社, 1997 载体形态项 257页 ; 20cm 语言 chi 一般附注 上海市马克思主义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 题名与责任 夏衍访谈录 [专著] / 李文斌著 出版项 北京 :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93.8 载体形态项 103页 : 彩照 ; 20cm 语言 chi 内容提要 本书收集了近年来夏衍同志观看影片的意见,其中包括:对影片创作者的具体评析,关于新时期电影创作和电影界体制改革的意见和主张等。 题名与责任 夏衍研究专集 [专著] / 巫岭芬编 出版项 杭州 :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0.12 载体形态项 2册(1352页) : 照片 ; 20厘米 丛编项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 题名与责任 夏衍戏剧创作论 [专著] / 王文英著 出版项 上海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7 载体形态项 311页 ; 20cm 这些东西是国家图书馆找来的,只摘抄了部分专著,研究生及博士生论文均未收入,一般图书馆也不一定找得到。研究夏衍的的确很少。本人正在考现当代文学研究生,希望这些东西能帮到你既然你要写论文,相信你对夏衍已经有所了解啦,就不跟你介绍他的简介啦,你上网搜都有。图书--《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夏衍专集(上下册)图书--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乙种)夏衍研究资料图书--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现代卷--夏衍研究资料这三本书都是讲述关于夏衍的研究资料,最后一本是夏衍口述,和创作者自述。你看看,应该比较适合你。以下是我贴的第三本书的目录夏衍传略(会林 绍武)生平与创作自述 走过来的道路(夏衍) 旧家的火葬(夏衍) 当“五四”浪潮冲到浙江的时候(夏衍) 我的文艺生活(夏衍) 忆阿英同志(夏衍) 难忘的一九三○年(夏衍)——艺术剧社与剧联成立前后 “左联”成立前后(夏衍) 从事左翼电影工作的一些回忆(夏衍) 记者生涯的回忆(一)(夏衍)——记《救亡日报》 记者生涯的回忆(二)(夏衍)——记香港《华商报》 《母亲》在中国的命运(夏衍)——纪念革命大文豪高尔基七十八岁诞辰 谈自己(夏衍) 《小市民》后记(夏衍) 历史与讽喻(夏衍)——给演出者的一封私信 《赛金花》余谈(夏衍) 《秋瑾》再版代序(夏衍) 秋瑾不朽(夏衍) 《上海屋檐下》自序(夏衍) 《上海屋檐下》后记(夏衍) 谈《上海屋檐下》的创作(夏衍) 关于《一年间》(夏衍) 《心防》后记(夏衍) 别桂林(夏衍)——《愁城记》代序 忆江南(夏衍) 老鼠·虱子和历史(夏衍)——《法西斯细菌》代跋之 胭脂·油画与习作(夏衍)——《法西斯细菌》代跋之二 公式·符咒与“批评”(夏衍)——《法西斯细菌》代跋之三 关于《法西斯细菌》(夏衍) 改编《复活》后记(夏衍) 《戏剧春秋》后记(夏衍) 记《离离草》(夏衍) 《芳草天涯》前记(夏衍) 《考验》后记(夏衍) 《夏衍选集》代序(夏衍) 《两个伊凡的吵架》小记(夏衍) 《夜店》回忆(夏衍) 关于《女儿经》的作者(夏衍) 杂谈改编(夏衍) 谈《林家铺子》的改编(夏衍) 给谢添同志的一封信(夏衍) 《包身工》余话(夏衍) 回忆与感想(夏衍) 《边鼓集》后记(夏衍) 《劫余随笔》前记(夏衍) 《蜗楼随笔》后记(夏衍) 《杂文与政论》后记(夏衍) 《夏衍杂文随笔集》后记(夏衍)生平年表与著译系年 夏衍生平年表(初稿)(1900-)(会林 绍武) 夏衍著译系年(1919-1981年)(陈坚) 夏衍笔名一览(编者)生平与创作的评论 记夏衍(徐明) 作家和战士(吴祖光)——记夏衍同志 革命的作家和战士——夏衍同志(吴祖光) 凌云健笔意纵横(廖沫沙)——《夏衍杂文随笔集》代序 回忆片断(金山) 夏衍(梁梦廻) 夏衍剧作论(周钢鸣) 读《夏衍剧作选》(王瑶) 左联时期的戏剧(节录)(陈瘦竹) 《赛金花》座谈会 《赛金花》剧本的写实性(周煦良) 我看过《赛金花》(吴仞之) 关于《赛金花》公案的一个故实(柯灵) “玉碎”颂 从《秋瑾传》说到《赛金花》(柯灵) 评《自由魂》(《光明》读者会) 《上海屋檐下》(刘西渭) 论《上海屋檐下》(李健吾)——与友人书 关于话剧《上海屋檐下》(金山)——致观众的短笺 廿年旧梦话“重逢”(唐弢)——再度看《上海屋檐下》的演出 想起了十七年前的《上海屋檐下》(江水曙) 看《上海屋檐下》的一点体会(袁水拍) 序《愁城记》(田汉) 重读《心防》与《法西斯细菌》(李健吾) 《法西斯细菌》剧本和演出(刘念渠) 《法西斯细菌》今天演出的意义(朱端钧) 为什么上演《法西斯细菌》(张庚) 导演《法西斯细菌》自问录记(洪深 张逸生) 看《法西斯细菌》的几点体会(金丁) 我们为什么介绍《法西斯细菌》(实藤惠秀) 《戏剧春秋》一解(宋之的) 评《复活》(汪淙) 看《离离草》后(酒泉) 看《离离草》(李广田) 五个战时剧本(节录)(乐少文) 评《芳草天涯》(何其芳) 《考验》导演手记之一(佐临) 读《考验》(凤子) 评《考验》(赵寻) 《中国现代文学史》关于夏衍剧作的节录(唐锼严家炎主编) 《中国新文学史稿》关于夏衍剧作的节录(王瑶) 《中国新文学史初稿》关于夏衍剧作的节录(刘绶松) 《中国新文学史》关于夏衍剧作的节录(司马长风) 《中国新文学史》关于夏衍剧作的节录(周锦) 新的良好的收获(苏凤) 《狂流》的评价(席耐芳) 看了《春蚕》影片之后(穆木天) 谈《祝福》的改编(白景晟) 《祝福》学习札记(章抒) 于朴素中见深刻(梅阡)——影片《林家铺子》观后 《革命家庭》的风格及其他(陈白尘) 湘水龙华一脉通(袁鹰)——看影片《革命家庭》以后的感想 写剧本的一把钥匙(欧阳予倩) 《包身工》分析(荃麟葛琴) 漫谈《包身工》(魏金枝) 夏衍的《包身工》(邵伯周) 夏衍的杂文集(瞿光熙) 民主、科学、人道主义(连宜)——读夏衍著《长途》 忆《华商报》的《热风》和《茶亭》1947.11一1949.5(顾家熙) 沈端先的翻译(阿部幸夫) 夏衍评论资料目录索引(陈坚) 后记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文学艺术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祖籍河南开封,1900年10月30日生于浙江省余杭县(今浙江杭州)彭埠镇严家弄,1995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5岁。 《野草》是夏衍早期的一篇很有名的散文。夏衍是现代剧作家、革命戏剧和电影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野草》中,作者通过对种子、野草和生命力的歌颂和肯定,表达了他对黑暗现实重压的蔑视,对民众力量的信赖。本文揭示了一个真理:民众(野草)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夏衍这篇杂文,写于抗日战争中期,中心意思是鼓舞人民坚定抗战胜利信心, 用的是象征手法。 用野草象征顽强的生命力,不只夏衍始,白居易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鲁迅有《野草·题辞》的名篇。夏 衍的新贡献,是在于将野草这一象征形象,表现得更加完整,赋予它的象征意义更加广泛,刻画出了新的艺术意境。首先,作者用强烈的对比,表现了野草不为人所注意,而实际上是巨大无 比的力量。一方面是任何机械力都不能将其完整地分开的致密而坚固的头盖骨,一方面是普普通通的种子;一方面是横压其上、密布其旁的巨石,一方面是看似柔弱的小草:彼此争斗的结果却是种子和野草的胜利,骨骼被切分,巨石被掀翻。对于骨骼与巨石这些庞然大物,野草是一种“可怕的力量”。这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第一点。其次,作者分析了野草的力量之所以如此之大,是 在于它的“韧性”。它是一种不断生长着、扩大着的生命力,它不求速胜,而 能“长期抗战”,不达目的,决不终止,这样,它就使一切强大之敌显得脆弱 而渺小了。再次,作者又分析了野草所具有的乐观主义=精神。生长的条件无 论怎样恶劣,它也不会悲观和叹气;它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斗争性,它为经受磨 练而更加意气风发;它对自己的前途充满自信。野草的力量是一种强大的、韧 性的、乐观的、有前途的力量。这人格化了的野草,绝妙地、完整地、贴切地 象征了正在坚持“长期抗战”的我们的伟大中华民族,和神圣的民族战争的光 明前途。在借用野草歌颂民族精神的同时,杂文又借那种见不得风雨、需要特 殊抚植、苟安于玻璃棚中的“盆花”,对国民党政府在抗战中所表现出来的依 赖性、软弱性、妥协性,也作了形象的揭露和尖锐的讽刺。 为与朴素的野草形象相吻合,杂文取朴素的文风,不事雕刻,力避华美。 开头貌似闲谈,意在反衬,自然地引起下文,最后以“哄笑”盆花嘎然结束, 起的自然,收的利落。 这篇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寓意深刻,哲理性强。作者描写的是自然界的生物现象,但影射和隐喻的却是社会生活现象。作者与当时许多革命文艺家一样,他作的不是风花雪月式的“闲文”,而是革命文学。他如此强调野草的力量,把那些被人们踩在脚下的野草之力说成“世界无比”,其用意就在于唤起民众,使其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进而行动起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文中的哲理性,是通过作者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详细观察,通过对新奇、具体而又相当典型的自然现象的描绘展示出来的。比如,种子的生长之力能够分开机械力难以分开的头盖骨这个例子,就是一般人不易具备的知识,因而显得新颖奇特,也很典型。同时,为了避免以偏概全,作者紧接着又列举了一系列尽人皆知的普通事例来进一步说明之。而用普通事例来说明问题又容易失于平庸和索然寡味,于是作者便对这些普通事例进行了深入的开掘,提炼出微言大义的哲理来。 “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钻,它的芽望地面挺,这是一种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作者从一粒种子的生长过程中发现了不可抗拒的力量,这就提炼升华出一种哲理性很强的思想。 这篇散文的立意,是通过层层点染,逐步深化的,到了最后,画龙点睛,妙语惊人。 作者目的在于启迪人们的思考,因而没有在抒情方面下功夫,主要是借助于形象展示一种哲理。采取的是夹叙夹议的手法。开始,提出问题:“世界上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接着破题而入,用特殊和一般的例子,来回答这个问题,说明世上小草和种子的力量最大。最后,指出小草所以有力量就在于它具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是它以生命作为力量的源泉,它坚忍不拔,能屈能伸,“长期抗战”,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二是把一切困难、挫折都视为对自己的锻炼,决不悲观叹气。如果我们通过“长期抗战”等字样,把野草的生命之力与当时政治背景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就不难看出,作者何以要呼唤野草和生命之力了。 由于散文的立意是逐步点染加深的,读起来很有层次,既不平直浅露,和盘托出,使作者的主旨成为枯燥无味的空洞说教,又没有把作者的思想倾向完全隐藏起来,读起来朦胧隐晦,艰深难测,不可捕捉。野草原文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回答纷纭的很,有的说“象”,有的说“狮”,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金刚有多少气力,当然大家全不知道。 结果,这一切答案完全不对,世界上气力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一粒种子所可以所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 超越—切。 这儿又是一个故事。 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与坚固,生理学家和解剖学者用尽了一切的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出来,都没有这种力气。后来忽然有人发明了一个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在要剖析的头盖骨里,给它以温度与湿度,使它发芽。一发芽,这些种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如此。 这,也许特殊了一点,常人不容易理解。那么,你看见过笋的成长吗?你看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一颗小草的生成吗?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里钻,它的芽往地面上挺,这是一种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一粒种子的力量的大,如此如此。 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是世界无比。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因为它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这种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炼。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了斗争来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为傲然地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哄笑。

参考资料:百度

夏衍,本名沈乃熙,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壹。此书分生平与创作自述,生平与创作的评论,生平年表、著译系年和评论资料目录索引等叁部分,全面收集了关于夏衍的研究资料。目录夏衍传略(会林 绍武)生平与创作自述 走过来的道路(夏衍) 旧家的火葬(夏衍) 当“伍肆”浪潮冲到浙江的时候(夏衍) 我的文艺生活(夏衍) 忆阿英同志(夏衍) 难忘的壹玖叁○年(夏衍)——艺术剧社与剧联成立前后 “左联”成立前后(夏衍) 从事左翼电影工作的壹些回忆(夏衍) 记者生涯的回忆(壹)(夏衍)——记《救亡日报》 记者生涯的回忆(贰)(夏衍)——记香港《华商报》 《母亲》在中国的命运(夏衍)——纪念革命大文豪高尔基柒拾扒岁诞辰 谈自己(夏衍) 《小市民》后记(夏衍) 历史与讽喻(夏衍)——给演出者的壹封私信 《赛金花》余谈(夏衍) 《秋瑾》再版代序(夏衍) 秋瑾不朽(夏衍) 《上海屋檐下》自序(夏衍) 《上海屋檐下》后记(夏衍) 谈《上海屋檐下》的创作(夏衍) 关于《壹年间》(夏衍) 《心防》后记(夏衍) 别桂林(夏衍)——《愁城记》代序 忆江南(夏衍) 老鼠·虱子和历史(夏衍)——《法西斯细菌》代跋之 胭脂·油画与习作(夏衍)——《法西斯细菌》代跋之贰 公式·符咒与“批评”(夏衍)——《法西斯细菌》代跋之叁 关于《法西斯细菌》(夏衍) 改编《复活》后记(夏衍) 《戏剧春秋》后记(夏衍) 记《离离草》(夏衍) 《芳草天涯》前记(夏衍) 《考验》后记(夏衍) 《夏衍选集》代序(夏衍) 《两个伊凡的吵架》小记(夏衍) 《夜店》回忆(夏衍) 关于《女儿经》的作者(夏衍) 杂谈改编(夏衍) 谈《林家铺子》的改编(夏衍) 给谢添同志的壹封信(夏衍) 《包身工》余话(夏衍) 回忆与感想(夏衍) 《边鼓集》后记(夏衍) 《劫余随笔》前记(夏衍) 《蜗楼随笔》后记(夏衍) 《杂文与政论》后记(夏衍) 《夏衍杂文随笔集》后记(夏衍)生平年表与著译系年 夏衍生平年表(初稿)(壹玖零零-)(会林 绍武) 夏衍著译系年(壹玖壹玖-壹玖扒壹年)(陈坚) 夏衍笔名壹览(编者)生平与创作的评论 记夏衍(徐明) 作家和战士(吴祖光)——记夏衍同志 革命的作家和战士——夏衍同志(吴祖光) 凌云健笔意纵横(廖沫沙)——《夏衍杂文随笔集》代序 回忆片断(金山) 夏衍(梁梦廻) 夏衍剧作论(周钢鸣) 读《夏衍剧作选》(王瑶) 左联时期的戏剧(节录)(陈瘦竹) 《赛金花》座谈会 《赛金花》剧本的写实性(周煦良) 我看过《赛金花》(吴仞之) 关于《赛金花》公案的壹个故实(柯灵) “玉碎”颂 从《秋瑾传》说到《赛金花》(柯灵) 评《自由魂》(《光明》读者会) 《上海屋檐下》(刘西渭) 论《上海屋檐下》(李健吾)——与友人书 关于话剧《上海屋檐下》(金山)——致观众的短笺 廿年旧梦话“重逢”(唐弢)——再度看《上海屋檐下》的演出 想起了拾柒年前的《上海屋檐下》(江水曙) 看《上海屋檐下》的壹点体会(袁水拍) 序《愁城记》(田汉) 重读《心防》与《法西斯细菌》(李健吾) 《法西斯细菌》剧本和演出(刘念渠) 《法西斯细菌》今天演出的意义(朱端钧) 为什么上演《法西斯细菌》(张庚) 导演《法西斯细菌》自问录记(洪深 张逸生) 看《法西斯细菌》的几点体会(金丁) 我们为什么介绍《法西斯细菌》([日本]实藤惠秀) 《戏剧春秋》壹解(宋之的) 评《复活》(汪淙) 看《离离草》后(酒泉) 看《离离草》(李广田) 伍个战时剧本(节录)(乐少文) 评《芳草天涯》(何其芳) 《考验》导演手记之壹(佐临) 读《考验》(凤子) 评《考验》(赵寻) 《中国现代文学史》关于夏衍剧作的节录(唐锼严家炎主编) 《中国新文学史稿》关于夏衍剧作的节录(王瑶) 《中国新文学史初稿》关于夏衍剧作的节录(刘绶松) 《中国新文学史》关于夏衍剧作的节录([香港]司马长风) 《中国新文学史》关于夏衍剧作的节录([台湾]周锦) 新的良好的收获(苏凤) 《狂流》的评价(席耐芳) 看了《春蚕》影片之后(穆木天) 谈《祝福》的改编(白景晟) 《祝福》学习札记(章抒) 于朴素中见深刻(梅阡)——影片《林家铺子》观后 《革命家庭》的风格及其他(陈白尘) 湘水龙华壹脉通(袁鹰)——看影片《革命家庭》以后的感想 写剧本的壹把钥匙(欧阳予倩) 《包身工》分析(荃麟葛琴) 漫谈《包身工》(魏金枝) 夏衍的《包身工》(邵伯周) 夏衍的杂文集(瞿光熙) 民主、科学、人道主义(连宜)——读夏衍著《长途》 忆《华商报》的《热风》和《茶亭》壹玖肆柒.壹壹壹壹玖肆玖.伍(顾家熙) 沈端先的翻译([日本]阿部幸夫) 夏衍评论资料目录索引(陈坚) 后记

3、关于广州的初中地理论文

  花都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端,东连从化,南靠广州,西邻三水,西南连南海,北接清远。总面积961.1平方千米/968平方千米。总人口62万人(2003年)。  区人民政府驻新华街道,邮编:510800。代码:440114。区号:020。拼音:Huadu Qu。  基本概况  花都区位于广州市北部,距广州市中心城区22公里,地处珠江三角洲通往全国的咽喉要道。全区现有常住人口75万人,外来人口30万人,年商旅人口350万人。全年平均气温21.8度,平均年降雨量1753.9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6%,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无霜期365天,地下水位约在1.2-3.5米之间。  花都区现已形成了以体育中心为核心的"体育区"、以新世纪广场为中心的"商业区"和以花都广场为标志的"行政区"三大功能区。获得"全国花木之乡"、"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卫生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顿优秀城市"等称号。城区内有雅宝新城、南航碧花园、雅居乐、骏威广场、金菊花等住宅小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实行24小时保安服务;有广州百货大厦、信华商业广场、花都购物中心等大型商场。  1、医疗设施的状况:城区内有医院18所,其中二甲医院3所,一甲医院6所,医疗床位1642张,卫生技术人员2335人,有西门子螺旋、全主动生化分析仪、微创手术医疗器械等先进医疗设施。  2、餐馆、娱乐设施状况:本区有综合性酒店 47 家,可提供 8000 多个床位,3万多个餐位,有新世纪酒店等 8 家星级酒店,可提供中餐、西餐、日本韩国料理、东南亚风味餐等。本区有高尔夫球场 2 家,保龄球 3 家,有歌舞厅、酒吧、沐足、桑拿、茶庄、游泳馆、乒乓球馆、羽毛球馆、健身中心等五十多家运动、娱乐场所。同时,正在建设的五星级酒店有3家、有日本风情小区、欧洲小镇等特色社区,为企业投资提供了良好的配套服务环境。  3、治安状况:本区治安状况良好,花都区公安分局下辖 18 个派出所,1 个巡警大队(4个巡警中队),1 个交警大队(11个交警中队), 1 个治安大队。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连续两年居广州市市首位。  4、区内有培正商学院、广州交通技术学院、南方经贸学院、广州市政建设学院、广州商学院花都分院等12所大专院校,每年有大中专毕业生2000多人,各种专业齐全;广州有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可提供各种高素质的人才。同时,区内专门设立了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学院、谢瑞麟珠宝学校、皮具学校,为企业提供配套人才。  经济:花都区位于广州市北部,地处珠三角通往内陆地区交通要道。由于花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和区域优势,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逐步成为珠三角最具活力的地区。2004年度花都区 国内生产总值251.67亿元,比上年度增长12.11%;工业总产值583.73亿元,比上年度增长10.68%;完成外贸出口5.16亿美元,增长31.72%,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任务;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9.3亿元(新口径),达到12.3亿元;税收总额30.2亿元(不含海关税14.27亿元),增长8.44%,增幅名列全市前列;引进项目1000个,投资总额和注册资金达47.91亿元和23.74亿元,居全市前列;合同利用外资2.81亿美元,增长42.23%,实际利用外资2.36亿元,增长171.95%,增幅名列全市前列。  工业及工业的发展  花都区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工业经济规模。汽车、皮革皮具、金银首饰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区的三大支柱产业,空港物流业也得已快速发展,同时我区在电子、建材、制衣、纺织等行业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  气候  各月平均气温: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3.1 14.2 17.6 22.0 25.5 27.4 28.4 28.6 27.1 23.8 19.3 15.0  最小湿度:7% 出现在:1973年12月30日  最大湿度:100%  (指相对湿度)1958-2000年有24天出现相对湿度100%  以上数据统计1958-2000年42年资料  新华观测站:东径 113°13?  北纬 23°38?  投资环境  陆路交通:高速公路方面,本区有广清高速、京珠高速、新机场高速、北二环高速、环珠三角高速等五条高速公路,经广清高速或新机场高速20-25分钟可达广州市中心;经广清高速往南50分钟可达佛山,往北30分钟可达清远;经京珠高速往南90分钟可达珠海,往北60分钟可达韶关;经北二环转广深高速40分钟可达东莞,60分钟可达深圳。国道方面,有105、106、107国道三条国道南北贯穿花都,使花都成为珠三角通往内地的交通要道。区内交通道路方面,区内有两条六车道公路通往各镇,与105、106、107国道、京珠高速形成"井"字形的交通网络,交通十分便利。  铁路运输:广州北站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可达全国各铁路站点。拟建的广州铁路集装箱结点站位于花都区狮岭镇,计划年货运量为1700万吨,是目前在华南地区规划最大的物流中心项目。  航空交通: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和花都区交界处,花都区市中心至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6公里,约10分钟车程。  海运交通:本区有花都港,提供海运方便,年吞吐能力为10万标准箱和85万吨散货,520米口岸线场地5万平方米,水深4米,可同时停泊八艘千吨级货轮。码头有5-45万吨岸吊6台,45吨集装箱重叉3台,50吨汽车吊一台,2.5-7吨叉车11台,拖车90台。曾起吊单重70吨以上机械设备。可行船600-1000吨,旱期600吨,通往香港10-12小时(108海里),通往黄浦港4小时(80公里),属国家二类口岸。并设有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机构。目前正在进行河道和码头的扩建,2007年吞吐能力达到30万标准箱。  出口条件方面,花都区设有海关及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4小时通关,为企业提供快捷的通关服务;设有港澳货柜车检查场,主要出运港为花都港。  供水情况  1、我区目前有三间地面水厂和一个地下泵站。其中,巴江水厂日产5万吨、秀全水厂日产4万吨、东部水厂日产10万吨、大华泵站日产1万吨。目前我区用水量日均13万吨,库余能力达7万吨。日供水能力达20万吨,出厂水压为4.5kg,水管直径800-1200毫米,水质等级达国家卫生饮用水指标。供电方面,本区电源取自大电网,有110千伏变电所15座,22万伏变电所1座,输变电容量1340千千伏安,区内企业供电率达100%,日平均供电量为4760000千瓦时;同时区内有1座17.3万KW的火力发电厂。煤气方面,可根据用户要求,安装各种规格的管道煤气。  2、我区正在筹建一间日产8-10万吨的地面水厂,预计2005年能投入使用。届时我区的供水能力将达到30万吨/日。  汽车城日供水能力7万立方米/天,供水主干管直径1.2米。  供电情况  1、花都区现有220千伏花都田心站、220千伏广州郭塘站、110千伏清远石角站(只作应急备用);地方电源为:巴江升压站、华辉升压站。截至2003年初,花都电网有220千伏变电站一座,主变容量2x150兆伏安;110千伏变电站15座,主变压器27台,总容量1080兆伏安;110千伏用户专用变电站一座,主变容量6000千伏安;11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37条,合计492千米。  2、2004年花都区总供电量为232242.25万千瓦时,日平均供电量为636.28万千瓦时。  3、花都电源主要来源于广东省电网,30%来自区火、水发电站,现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15座,主变容量共136千伏安。大宗用户可根据用户需要将双回路高压专线接至用户高压柜。  煤气情况:  汽车城供应能力5--8吨/小时,费用7元/立方米。在花都汽车城飞鹅岭附近拥有一座占地面积为15亩的液化石油气混空储备站,储罐容量500立方米,供气管道内径为 300毫米,气化供应能力为7500立方米/小时,燃气低燃质1万大卡,供气压力为0.15Mpa。  劳动力资源方面,花都区每年有大、中专毕业生2000多人,区内有人才交流中心及各种劳动力市场;火车站广州北站位于花都区新华镇,外来人口有30多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  旅游景点  花都旅游资源可说是十分丰富。如鸡枕山,王子山、芙蓉嶂、盘古岭、丫髻岭及北部山脉,有“省垣背后屏障”之称。从东部的九龙潭,仙湖,福源.芙蓉嶂、洪秀全、红崩岗水库到西部的集益、三坑等众多水库,其大自然的风光秀丽。颇有观赏价值的花山菊花石、赤坭盆景及炭步香芋,北兴荔枝、李溪龙眼、锦山红柿、京塘莲藕等名特产品,可开发成为旅游商品。  加上目前花都正开发的旅游资源有芙蓉度假村、北兴九龙潭水上世界,梯面综合旅游区等,已建成洪秀全纪念馆,洪秀全故居,盘古圣庙,资政大夫祠、圆玄道观等旅游景点。除此外,正计划投资开发的有中华民族文化大观园,炭步农业观光区。  1、 山水资源特色明显  花都虽然没有名山大川,但不乏秀丽妩媚的山水景观。全区有近200平方公里的山地,湖泊、水库众多,比较有规模和知名的水库有芙蓉嶂水库、九湾潭水库、三坑水库、福源水库、集益水库等。环绕水库的是森林覆盖率高、林相整齐的秀丽山峰,山林与水体有机组合,山奇水秀、环境优美,形成颇具有吸引力的观光、休闲、度假旅游景观。目前,全区林业用地面积57.5万亩,占国土面积的39.7%,已规划有广东王子山森林公园(省级5.8万亩)、广州高百丈森林公园(市级0.85万亩)、广州九龙潭森林公园(市级3万亩)、花都蟾蜍石森林公园(区级2.17万亩)、花都福源森林公园(区级2.26万亩)及花都丫髻岭森林公园(区级1.37万亩)等六个森林公园,总面积15.45万亩,占国土面积的10.7%。  2、历史文化优势突出  花都区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也丰富多彩,有洪秀全故居、洪秀全纪念馆、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盘古王庙、炭步镇朗头村民居古建筑群、花东镇高溪村欧阳庄民居古建筑群等,另外还有宗教文化建筑的圆玄道观,其建筑雄伟,是省内首屈一指的道教圣地。在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中,洪秀全故居是高级别的旅游资源,有唯一性,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不但自身有着非常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和潜力,而且其开发能带动全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花都的旅游资源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利用,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景区(点),初步形成了以度假、休闲和观光为代表的系列旅游产品。芙蓉省级旅游度假区自1987年开始建设,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现已初步发展成为集旅游、度假、疗养、娱乐、饮食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在广州、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区有一定的知名度,1994年5月被评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是广州地区首批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洪秀全故居是花都最具垄断性的高级别旅游资源;洪秀全纪念馆1991年建成开放,以其丰富的文物和史料价值,与洪秀全故居一起也成为花都旅游乃至广州旅游的特色景点。此外,九龙湖度假村、高百丈风景区、资政大夫祠、圆玄道观、盘古王公园、新科FMA国防教育训练基地、南方花卉交易中心以及新华镇娱乐活动场所等一大批景区(点)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  行政区划  花都区辖1个街道(新华)、7个镇(梯面、花山、炭步、赤坭、狮岭、花东、雅瑶)。  街道(镇)简介(部分)  新华街道:辖(新民社区 聚贤社区 商南社区 梅园社区 云山社区 福宁社区 富华社区 秀全社区 红珠社区 培英社区 京华社区 凤华社区 金华社区 金联社区 天贵社区 华南社区 丽雅社区 丰盛社区 湖畔社区 茶园社区 光华社区 松园社区 银菊社区 紫薇社区 新街社区 骏威社区 金菊社区 新都西社区 宝华社区 海关西社区)(新街村 大陵村 三华村 九潭村 官溪村 大埔村 乐同村 岐山村 朱村 马溪村 田美村 公益村 三东村 莲塘村 清埔村 广塘村 团结村 东镜村 石塘村 东莞村 新华村 横潭村 五华村 大华村 )  花山镇:位于花都区城区东部,毗邻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总面积116平方千米,下辖26个行政村,1个社区。2004年,全镇总人口75458人,另有外来人口20958人。  炭步镇:位于花都区西南部,全镇总面积113.33平方千米,管辖2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4.8万人。  雅瑶镇:位于花都区南部,总面积为8.64平方千米,下辖5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户数3860户,户籍人口10917人,外来人口5000人。  赤坭镇:位于花都区西部,与清远、三水两市接壤。全镇总面积161.5平方千米,人口6.1万。  历史沿革  汉朝属番禺管辖,隋朝属南海县辖,宋以后分属番禺、南海县辖。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取南海、番禺两县部份区域置县,因县城近花山,定名“花县”,属广州府。民国时期,花县主要由省直辖。建国后先后隶属江北专区、珠江专区、粤北行政区、佛山专区。1960年4月划为广州市属县。  1993年6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花县,设立花都市(县级)。  2000年5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花都市,设立广州市花都区,区人民政府驻新华镇。  2000年,花都区辖10个镇:新华、花山、花东、赤坭、炭步、狮岭、北兴、芙蓉、梯面和花侨。总人口713363人,各镇人口: 新华镇 298935 芙蓉镇 17256 梯面镇 10284 花山镇 83334 花东镇 62250 北兴镇 32839 炭步镇 51271 狮岭镇 95431 赤坭镇 54499 花侨镇 7264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花都区辖11个镇(新华、芙蓉、梯面、花山、北兴、炭步、赤坭、狮岭、花东、花桥、雅瑶)。  2004年花都区村(居)名录一览(此处村、居名录由根据《广州市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新华镇:辖 云山、新民、福宁、新街、红珠、商南、聚贤、梅园、秀全、培英、富华、宝华、凤华、金华、松园、紫薇西、新都西、海关西、京华、茶园南、丽雅、丰盛、华南、湖畔、金联、光华、天贵、骏威、银菊、金菊30个居委会;新街、大陵、九潭、官溪、大布、乐同、岐山、朱村、马溪、田美、公益、三东、莲塘、清布、广塘、团结、东镜、石塘、东莞、新华、横潭、五华、三华、大华24个村委会。  芙蓉镇:辖 旗岭居委会;新扬、旗新、新民、新庄、瑞边、集贤6个村委会。  梯面镇:辖 布岭居委会;民安、埔岭、联丰、联民、五联、红山、横坑、西坑8个村委会。  花山镇:辖 两龙居委会;东湖、平东、龙口、新和、小布、平山、平西、洛场、东华、永明、两龙、东方、南村、铁山、五星、和郁、布岗、永乐、花城、城西、儒林、红群、源和、紫西、福源、狮民26个村委会。  花东镇:辖 推广居委会;保良、石角、李溪、凤凰、大塘、永光、七庄、山下、九一、三凤、九湖、天和、高溪、凤岗、南溪、象山、利农、秀塘、河联、塘星、竹湖、联安、珠湖、元岗、大东、阳升、九子、农光、七星29个村委会。  北兴镇:辖 北兴居委会;杨二、杨三、镇东、北兴、大龙、京塘、莘田、莘田二村、水口营、港头、吉星、四联、望顶、鸿鹤、狮前、杨一16个村委会。  炭步镇:辖 炭步居委会;瓦步、鸭湖、民主、水口、平岭头、朗头、东风、新泰、横岗、步云、石南、石湖、红峰、社岗、大坳、布溪、茶塘、石湖山、环山、三联、华岭、藏书院、大涡、骆村、唐美、文一、文二27个村委会。  赤坭镇:辖 赤坭居委会;西边、珊瑚、国泰、东升、白坭、心和、白石、连珠、缠岗、下连珠、横沙、门口坑、荷塘、荷溪、蓝田、鲤塘、莲塘、瑞岭、竹洞、石坑、赤坭、丰群、田心、黄沙塘、皇母、乌石、剑岭、锦山、集益、杨屋30个村委会。  狮岭镇:辖 狮岭居委会;联星、马岭、中心、西头、义山、军田、前进、振兴、联合、合成、益群、东边、石岗、长岗、罗仙、杨一、杨二17个村委会。  花侨镇:辖 洛柴岗、竹湖、湾弓塘、杨荷、华塘、半边山-港头6个居委会。  雅瑶镇:辖 雅瑶居委会;岑境、雅瑶旧村、三向、雅瑶新村、邝家庄5个村委会。  2005年2月4日,广东省民政厅(粤民区[2005]10号)批准撤销广州市花都区北兴镇、花侨镇,并入花东镇;撤销芙蓉镇,并入狮岭镇;撤销新华镇,设立新华街道办事处。5月28日,广州花都区委、区政府正式宣布了花都全区镇级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北兴、花侨、花东三镇,新组建花东镇;撤销芙蓉、狮岭两镇,新组建狮岭镇;撤销新华镇,设立新华街道办事处。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花都区辖1个街道(新华)、7个镇(梯面、花山、炭步、赤坭、狮岭、花东、雅瑶)。  地形气候  花都区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丘陵绵亘,中部浅丘台地,南部为广花平原,形成东北向西南斜置的长方形。东有流溪河流经,西有巴江河过境。花都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21.7摄氏度。阳光、雨量充足,草木常青,四季花开。  历史渊源  花都区(原花县)境域,汉朝属番禺管辖,隋朝属南海县辖,宋以后分属番禺、南海县辖。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取南海、番禺两县部份区域置县,因县城近花山,定名“花县”,属广州府,太平天国革命领袖洪秀全就诞生在这里。民国时期,花县主要由省直辖。建国后先后隶属江北专区、珠江专区、粤北行政区、佛山专区。1960年4月划为广州市属县。1993年6月18日,经国家批准,撤县设市,定名为“花都”,由省人民政府委托广州市代管。2000年5月21日又经国家批准撤市设区,成为广州市花都区。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4、罗常培对中国社会语言学的贡献

罗常培北京大学毕业。语言学家、语言教育家。历任西北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所长。新中国建立后,筹建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并任第一任所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毕生从事语言教学、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方言调查、音韵学研究。与赵元任、李方桂同称为早期中国语言学界的“三巨头”。其学术成就对当代中国语言学及音韵学研究影响极为深远。罗常培毕生从事语言教学、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方言调查、音韵学研究。与与赵元任、李方桂同称为早期中国语言学界的“三巨头”。其学术成就对当代中国语言学及音韵学研究影响极为深远。1950年,筹建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并任第一任所长。还曾任《中国语文》总编辑、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委员和召集人、1954年和1958年两届全国人大代表、《语言研究》常务编委等。他曾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的讨论,创办了北京大学语言专修科。在汉语方言研究方面,他著有《厦门音系》(1930年初版,1956年新版)、《临川音系》(1940年)、《唐五代西北方音》(1933年)和《八思巴字与元代汉语》(合作,科学出版社,1959年)等。其中,《厦门音系》中运用现代语音学的方法,详细分析了厦门音这个重点方音。该书是第一部从学术高度研究厦门方言的著作。《临川音系》则是第一部使用现代描写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研究现代赣语的专著。全书17.5万字。该书对临川赣语的语音等语言特征作出详细地描写和分析,该书虽是一部研究方言音系的书,但其中已开始注意收集、研究方言的特殊词汇,并附加了许多语源学的解释。这些对于今后的方言研究及相关的许多研究都具有示范作用。他的《唐五代西北方音》一书,是中国语言学家写的第一部探讨古代方言音系的著作。他于民族语言学方面亦有建树,例如他于西南联大时考察云南少数民族的语言,即与李方桂同开风气之先,使西南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正式进入中国语言学的视野。在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方面,1956年,他资助成立“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 。在对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语全面的调查和研究中,他做了不少开创性的工作。这方面他著有《莲山摆彝语文初探》(合作,北京大学出版社,1950年)、《贡山俅语初探》(《国学季刊》1952年,第7卷第3期)、《国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概况》(合作,《中国语文》1954年第3期)等论著。在语言学方面,他著有《普通语音学纲要》(合作,科学出版社,1957年)、《国音字母演进史》(商务印书馆,1934年)、《语言与文化》(北京大学,1950年,语文出版社,1989年再版)、《北京俗曲百种摘韵》(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1942年)等专著和许多论文。其中《普通语音学纲要》是一本结合本国语言实际的语音学教科书。它的出版在推广普通话、调查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学习外国语或进一步研究语言学、普及现代语音学或丰富现代语言学的内容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巨大的作用。罗常培罗常培罗常培还十分重视汉语规范化、推广普通话和文字改革的工作。在1955年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他与吕叔湘合作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的报告,精辟地分析和回答了与现代汉语规范化有关的一系列问题,成为指导和促进汉语规范化工作的重要文献。他治学态度严肃认真,实事求是,不断进取。他的学术研究是现代语言学的方法与我国音韵学的传统相结合;古代语言与现代语言相结合;汉语研究与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相结合。这对我国的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59年2月号的《中国语文》上发表了由周因梦、廖珣英辑录的《罗常培先生著作目录(初稿)》。他的以音韵学论文为主的重要论文由中华书局于1963年以《罗常培语言学论文选集》为名结集出版。

5、朝花夕拾的每篇简介

⑴《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⑵《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⑶《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⑷《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⑸《无常》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

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⑺《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⑻《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⑼《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⑽《范爱农》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扩展资料;

《朝花夕拾》共收入十篇作品。包括:表现了鲁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

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实质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

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的共有十篇。其中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无常》等,每篇简介如下:

1.《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3.《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4.《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5.《无常》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7.《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8.《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9.《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10.《范爱农》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扩展资料:

《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

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花夕拾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五猖会〉是朝花夕拾中的第四篇,主要记叙“我”对儿时急切盼望观看迎赛神节的急切心情及父亲逼“我”背诵诗经时“我”的痛苦感受《五猖会》记叙了迎神赛会的习俗,揭露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摧残。《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猫?狗?鼠〉通过三种动物之间详尽的论述来表明了当时中国的景况,也正因为那时,发现了鲁迅的隐鼠并不是因长妈妈故意杀死的,也为后〈阿长与山海经〉作了铺垫《朝花夕拾》中的第一篇文章《狗?猫?鼠》核心内容表现了鲁迅对猫的厌恶和仇视,媚态的猫实际上是以物喻人,不仅指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文人,也勾勒了一切反动黑暗势力的共同特征。〈二十四孝图〉通过鲁迅的青年时代对于〈二十四孝图〉的理解,也同时通过此来批斗了当时中国社会思想的封建,主要内容就是鲁迅对于〈二十四孝图〉的认识 《二十四孝图》是《朝花夕拾》里的一篇重要作品,表现了鲁迅对白话文的坚决捍卫和对封建孝道的猛烈抨击。《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阿长与〈山海经〉》就是集中写她的一篇,这是一个善良朴实而又迷信、爱唠叨、“满脑子是麻烦的礼节”的女性。但她竟办成了别人办不成的事情,那就是给童年鲁迅买来了他梦寐以求的书——《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生动描写了塾师寿镜吾的形象,他是鲁迅的第一个启蒙老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琐记〉介绍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的一段故事。《琐记》记叙作者家道衰落后,饱受世人的冷眼而终于走上了与封建主义决绝的道路。《琐记》忆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名为雷电学校)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范爱农〉则讲了鲁迅一为贫困潦倒的朋友,而鲁迅又通过其死来痛斥了当时的社会在鲁迅早年好友中,范爱农是很重要的一位。在《朝花夕拾》的最后一篇专门记叙了与他的交往和他的不幸遭遇,标题叫《范爱农》。此人勤奋正直、孤标傲世。作者通过对他的回忆,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父亲的病〉讲述了鲁迅的父亲因为庸医而误人的故事,鲁迅再次通过这一事件来对社会进行了批斗《父亲的病》叙述了父亲生病长期治疗的过程中,对庸医误人表示出了深深的愤慨,是鲁迅开启维新思想的开端,使他以后东渡日本想要学医救国。《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藤野先生〉则是鲁迅在回忆于日本留学时的作品,其中讲述了自己与藤野严九郎的种种师生往事。《藤野先生》是作者怀抱学医救国的思想东渡日本遇到的一位老师,这位老师正直热情,激励鲁迅投入新的战斗。《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鲁迅在《无常》中,用非常生动的笔触,活灵活现地描绘了一个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的形象,鲁迅对他显露出难以掩饰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栩栩如生地描写了乡间迎神赛会时的活无常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⑵《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⑶《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⑷《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⑸《无常》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⑺《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⑻《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⑼《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⑽《范爱农》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扩展资料;《朝花夕拾》共收入十篇作品。包括:表现了鲁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实质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花夕拾编辑于 2019-12-23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有帮助,为TA点赞无帮助,看其他答案查看全部11个回答【官】零售-教辅书籍_正版下载根据基础教育相关内容为您推荐各类书籍正品爆款1折起!秒杀活动天天有书刊超低价格嗨到爽!新人下载领专属特惠!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告高中生读书卡 距高考不足270天,要想高考提分,首先做好这1件事根据文中提到的朝花夕拾为您推荐高中生读书卡,成绩不理想,高考学会这些套路,立即提分,屡试不爽!高中生读书卡,高考成绩提高到600分,知晓这些套路,你也可以轻松逆袭。点击查看bsjx.gzxucai.com.cn广告—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初三上册语文复习,好老师1对1教出好成绩.0元试听初三上册语文复习,掌门1对1拥有10000+教研人员,1对1针对性教学,查缺补漏,快速提升!初三上册语文复习,初高中在线1对1辅导,好老师1对1辅导教出好成绩。广告2020-10-04朝花夕拾每篇概括1、《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3、、《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4、《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5、《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7、《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8、《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9、《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10、《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拓展资料: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笔名鲁迅(Lution)源于革命revolution。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被麻木的精神。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1526赞·12,518浏览2019-11-01《朝花夕拾》每篇梗概⑴《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⑵《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⑶《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⑷《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⑸《无常》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 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⑺《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⑻《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⑼《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⑽《范爱农》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扩展资料人物介绍: 1、阿长出自《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而且还踩踏死鲁迅喜爱的隐鼠,这些都使鲁迅对她感到厌烦,但是当她真诚善良的一面表现出来时,如送给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鲁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阿长是封建社会下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她粗壮耐劳,真诚善良。 2、父亲出自《五猖会》 在《五猖会》中,鲁迅塑造的“父亲”形象似乎不近人情,与现实有些出入,主要是为表达主题而设置。父亲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强迫孩子背书,使孩子深受打击,留下心理阴影,从而揭示了封建家长制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3、藤野先生出自《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鲁迅留学日本期间极为尊敬的一位良师。他不修边幅,但治学严谨。他正直热忱,热心地关注鲁迅的学习,与当时日本学生对中国留学生的鄙视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高尚的品质一直激励着鲁迅勇往直前。 4、范爱农出自《范爱农》 范爱农是当时社会充满爱国情怀的一群小知识分子的形象代表,他们的命运起伏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经历了对黑暗的不满、对革命的期待以及对革命的失望的心路历程,社会的迫害、生活的窘迫又将他们逼入绝境 《朝花夕拾》十篇散文勾勒了从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的若干社会生活风貌,是一幅幅世态图和风俗画。虽然是回忆性散文,但是有现实的斗争性和深邃的思想性,蕴含着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执着态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朝花夕拾62赞·4,558浏览2019-10-01朝花夕拾 10篇文章每篇的概括和主题分篇简介 1、《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2、《猫•狗•鼠》通过三种动物之间详尽的论述来表明了当时中国的景况,核心内容表现了鲁迅对猫的厌恶和仇视,媚态的猫实际上是以物喻人,不仅指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文人,也勾勒了一切反动黑暗势力的共同特征。 3、《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4、《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是一个善良朴实而又迷信、爱唠叨、“满脑子是麻烦的礼节”的女性。但她竟办成了别人办不成的事情,那就是给童年鲁迅买来了他梦寐以求的书——《山海经》。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6、《琐记》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名为雷电学校)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7、《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8、《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9、《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10、《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扩展资料 《朝花夕拾》写的虽然是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是对亲人和师友的缅怀、眷念,但同时又超越于此而表现了一个特定历史时代中国社会的面貌,提供了丰富、详实的文献资料。这是一般的回忆散文所不可企及的。 因为这些散文中习见的只是一些纯属个人的所谓家务事、儿女情,纯属个人的沉浮起落和情感波澜;主人公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一点也看不到身外涌动的时代风云和飘散的炮火硝烟。有些散文作品有助于了解某个时期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心态,却难以展示他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整体面貌,《朝花夕拾》则与此不同。 由于作者具有远大的志向和博大的襟怀,这就使作品显示了抒写个人遭遇与关注民族命运的紧密关联,不仅展现了作者个人的足印也展示了一个历史时代的行迹。 《朝花夕拾》是一本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的散文集。这使它与同时期许多散文作家的作品明显地区别开来。它具有一种适性任隋、洒脱不羁的风格,想说就说,想骂就骂,心中的种种爱憎悲欢,任其在笔下自然流泻。 他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这几种表现方法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笔底波澜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态势。他在格式上不断出新,使每一篇作品都具有不同的构架。他继承了中国古代散文的简约、严谨,又借鉴了西方散文的灵动、机趣,可谓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但又不为所囿,而是大胆超越,自成一体。 所有这些无不体现了他作为思想解放的先驱和艺术革新的旗手的特色,而且也正因为这样,使《朝花夕拾》成为中国现代回忆散文的典范之作。 《朝花夕拾》是鲁迅从自我生命的底蕴里,寻找光明的力量,以抵御由外到内的漫漫黑暗;是鲁迅在“战斗”的间歇期,以一种特殊的“休息”方式,去“更深刻地思考”人生的问题;亦是言志与载道的结合,将中国现代散文的写作拓展进一个新的境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花夕拾68赞·3,525浏览2019-07-28朝花夕拾每章概括每章概括《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无常》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范爱农》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扩展资料时代背景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作者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然都是在追忆往事,但也是“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 写作时间 《朝花夕拾》作于1926年2月至11月,共10篇。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曾先后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成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并作了《小引》,7月又写了《后记》,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印行。92赞·3,713浏览2019-02-28《朝花夕拾》的每章简介《狗•猫•鼠》—— 通过三种动物之间详尽的论述来表明了当时中国的景况,也正因为那时,发现了鲁迅的隐鼠并不是因长妈妈故意杀死的,也为后〈阿长与山海经〉作了铺垫《朝花夕拾》中的第一篇文章《狗•猫•鼠》核心内容表现了鲁迅对猫的厌恶和仇视,媚态的猫实际上是以物喻人,不仅指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文人,也勾勒了一切反动黑暗势力的共同特征。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它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这是—篇纪实性的文章。文章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表现了长妈妈的性格特点。作者通过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长妈妈这样一个劳动妇女的深深怀念。 其中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长妈妈这样一个艺术典型形象,独特而不平凡,而也揭示了封建社会比较黑暗、腐朽的事实。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爱心与同情,让我们再一次回到纯朴的年代,去关怀身边一个人。 〈二十四孝图〉通过鲁迅的青年时代对于〈二十四孝图〉的理解,也同时通过此来批斗了当时中国社会思想的封建,主要内容就是鲁迅对于〈二十四孝图〉的认识 《二十四孝图》是《朝花夕拾》里的一篇重要作品,表现了鲁迅对白话文的坚决捍卫和对封建孝道的猛烈抨击。《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鲁迅儿时心目中是一件罕逢的盛事。文章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这篇文章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鲁迅说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在封建统治的社会中,鲁迅生在一个县城里的家境小康的读书人家,遭逢社会变革和家庭的日渐败落。鲁迅被包围在这种黑暗封建的家庭风习和社会现状。 鲁迅的童年,许多来自儿童的玩性,天真的稚气都被抹杀了。 鲁迅在《无常》中,用非常生动的笔触,活灵活现地描绘了一个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的形象,鲁迅对他显露出难以掩饰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栩栩如生地描写了乡间迎神赛会时的活无常。整篇文章都洋溢着作者对活无常的敬佩及赞美之情,先写小时候对他的害怕,和现在对他的敬佩作对比,也拿阎罗王的昏庸和死无常的可怕与之作对比,突出活无常的善心。 《父亲的病》这篇文章十分生动地体现了当时就社会庸医的无能,他们明明知道病已经没法治了还故意蒙骗,看似开的是神丹妙药,其实就是故弄玄虚,使用障眼法,对病是没有一点疗效,搞得家人东奔西走到头来还是白忙活一场,并且对治病只是忙于应付而草草了事,给人看病都只为的是那些身外之物——金钱。那时的社会就像鲁迅的父亲一样病重了。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生动描写了塾师寿镜吾的形象,他是鲁迅的第一个启蒙老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读着我可感到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琐记》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它记叙作者家道衰落后,饱受世人的冷眼而终于走上了与封建主义决绝的道路。《琐记》忆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名为雷电学校)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则是鲁迅在回忆于日本留学时的作品,其中讲述了自己与藤野严九郎的种种师生往事。在文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它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则讲了鲁迅一为贫困潦倒的朋友,而鲁迅又通过其死来痛斥了当时的社会。在鲁迅早年好友中,范爱农是很重要的一位。《朝花夕拾》的最后一篇专门记叙了与他的交往和他的不幸遭遇,此人勤奋正直、孤标傲世。作者通过对他的回忆,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文章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上述7篇作品,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后面的《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脚印。 《琐记》忆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名为雷电学校)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6、中国科学家的名字

1、钱学森(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许多开创性贡献。) 2、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3、竺可桢(地理学家、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一代宗师,是我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者、推动者) 4、李四光(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始人。“”化石新分类标准的提出、中国南方震旦纪与北方石炭纪地层系统的建立、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发现与研究是他对地质科学的重大贡献。) 5、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6、侯德榜(著名科学家,杰出的化工专家,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 7、周培源(著名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8、茅以升(著名桥梁专家、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 9、邓稼先(物理学家,在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10、童第周(生物学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创始人) 11、钱伟长(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兼长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著述甚丰。特别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12、严济慈(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物理研究奠基者之一。) 13、吴有训(物理学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教育家) 14、张钰哲(中国现代天文学家,“中华”小行星的发现者。) 15、汤飞凡(微生物学家,世界上第一个分离出沙眼病毒的人,沙眼病毒被称为“汤氏病毒”) 16、丁颖(著名的农业科学家、教育家、水稻专家,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 17、梁希(林学家) 18、林巧稚(著名妇产科专家中国科学院第一位女学部委员。) 19、张孝骞(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等职。他长期从事内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中国胃肠病学的奠基人,一生确珍和治疗了许多疑难病症。) 20、吴阶平(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泌尿外科开拓者之一,在泌尿外科、男性计划生育等方面有突出贡献。) ************************************-******************************1、林巧稚(1901——1983),著名妇产科专家。福建厦门人。1929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并被聘为协和医学院妇产科医师。后任妇产科主任兼教授。1932年和1940年曾两次出国,在英国伦敦医学院、曼彻斯特医学院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进修。回国后,历任协和医院、友谊医院妇产科主任兼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市妇产科医院名誉院长、全国妇联副主席等职,她是中国科学院第一位女学部委员。 2、张钰哲(1902——1983),著名天文学家。福建闽候人。1919年考入清华大学。1923年赴美留学。1928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天文研究所所长。 1946年再次赴美, 从事天文研究活动。1948年回国。担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 3、侯德榜(1890——1974),著名化学家。福建闽候人。1913年赴美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普拉特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化学。192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工程博士。1921年回国,曾任塘沽永利碱厂总工程师、南京永利硫酸铵厂厂长、永利化学公司总经理。新中国成立后,任重工业部化学局顾问、化工部副部长、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全国科协副主席。他是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美国化工学会和英国皇家学会的名誉会员。 4、丁颖(1888——1964),著名农业科学家、水稻专家。广东茂名人。1912年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1913年赴日本留学,攻读农业科学。1924年回国,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南农学院院长、全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他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并曾被授予民主德国农科院通讯院士、全苏列宁农科院通讯院士等称号。 5、熊庆来(1893——1969),云南弥勒人。1906年考入云南高等学堂。1913年赴比利时留学,后转赴法国,先后就读于格伦诺勃尔大学、巴黎大学、蒙柏里大学和马赛大学,于1920年获理学硕士学位。1931年再度赴法,以学术论文《关于整涵数与无穷极的亚纯涵数》获法国国家理学博士学位。曾任云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等职。他创办了东南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数学系,最早把近代数学引进中国,致力整涵数、亚纯涵数、代数涵数等学科的研究工作,对我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定义的无穷极被国际数学界称为“熊氏无穷极”(也称熊氏定理)。 6、汤飞凡(1897——1958),湖南醴陵人。1921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25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深造。回国后,先后担任上海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上海雷斯德研究院细菌学系主任、上海医学院教授。1943年,他用自己设计的简陋设备制造出我国第一批青霉素。他是我国第一个抗生素研究室和青霉素生产车间、第一个实验动物饲养场和第一个正规卡介苗实验室的创办人。1948年,在第七届国际微生物学会上被选为常任理事。 曾任卫生部中央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1956年,在世界上第一次分离出沙眼病毒,被世界微生物界称为“汤氏病毒”。 7、张孝骞(1897——1987),湖南长沙人。192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湘雅医学院。曾任湖南湘雅医学院院长、协和医院内科教授、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等职。他长期从事内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中国胃肠病学的奠基人,一生确珍和治疗了许多疑难病症。 8、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梁启超长子。1924年,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获建筑硕士、美术学士学位。他代表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大厦的设计,被普林斯顿大学赠予名誉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等职。他为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和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工作,曾参加国徽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京十大建筑的设计工作。他所撰写的英文版《图像中国建筑史》获“全美最优秀出版物”称号。 9、钱学森(1911——)中国现代科学家。祖籍浙江杭州,生于上海。留学美国并在近代力学奠基人卡门指导下从事火箭研究工作。1955年回国后投身于开创中国力学、航天事业等工作。他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研究员、第一任所长,中国力学学会第一任理事长等。1958年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为我军的科技事业发展作了大量工作。 10、李四光(1889?971)地质学家。湖北黄冈人。字仲揆。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9年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获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从事古生物学、冰川学和地质力学的研究。 11、竺可桢(1890——1974年),我国代气象事业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890年3月7日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属上虞)。 12、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出生于金坛金城镇,是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13、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8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1986年7月16日,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 14、钱伟长,1913年10月生,江苏无锡人。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2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获博士学位。1946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教务长、副校长。1954年起为中科院学部委员(后改为院士),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的创始人,也是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15、钱三强,191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从新中国建立起,钱三强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业的开创,1960年,中央决定完全靠自力更生发展原子弹后,已兼任二机部副部长的钱三强担任了技术上的总负责人、总设计师。他像当年居里夫妇培养自己那样,倾注全部心血培养新一代学科带头人,在“两弹一星”的攻坚战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核专家,并在这一领域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发展速度。人们后来不仅称颂钱三强对极为复杂的各个科技领域和人才使用协调有方,也认为他领导的原子能研究所是“满门忠烈”的科技大本营。晚年的钱三强身体日衰,仍担任了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务。他一直关心中国核事业的发展,强调不仅要服务于军用还要供民用。1992年,他因病去世,终年79岁。国庆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钱三强追授了由515克纯金铸成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表彰了这位科学泰斗的巨大贡献。 16、袁隆平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江西德安人。1930年9月7日生。1953年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历任研究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科院名誉院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7、苏步青 苏步青(1902-2003) 浙江平阳人。苏步青是中国现代数学家。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到复旦大学任教,任教务长、副校长、校长等职,1983年起任复旦大学名誉校长。历任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1955年当选 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兼任学术委员会常委,专长微分几何,创立了国内外公认的微分几何学派。撰有《射影曲线概论》、《射影曲面概论》等专著10部。研究成果“船体放样项目”、“曲面法船体线型生产程序”分别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院士完全名单 (包括已故院士) 1 数学物理学部 (191) 艾国祥 白以龙 蔡诗东 陈 彪 陈和生 陈佳洱 陈建功 陈建生 陈景润 陈木法 陈难先 陈式刚 陈希孺 程开甲 程民德 崔尔杰 戴传曾 戴元本 邓稼先 丁大钊 丁伟岳 丁夏畦 段学复 范海福 方 成 方守贤 冯 端 冯 康 甘子钊 葛墨林 葛庭燧 龚昌德 谷超豪 关肇直 管惟炎 郭柏灵 郭尚平 郭永怀 郭仲衡 郝柏林 何泽慧 何祚庥 贺贤土 洪朝生 洪家兴 胡 宁 胡和生 胡济民 胡仁宇 胡世华 华罗庚 黄 昆 黄润乾 黄胜年 黄祖洽 霍裕平 江泽涵 姜伯驹 解思深 金建中 经福谦 柯 召 邝宇平 李 林 李邦河 李大潜 李德平 李方华 李国平 李家春 李家明 李惕碚 李荫远 李正武 廖山涛 林 群 林同骥 刘应明 卢鹤绂 陆 埮 陆启铿 陆学善 吕 敏 马大猷 马志明 闵乃本 欧阳钟灿 潘承洞 彭桓武 彭实戈 蒲富恪 钱临照 钱三强 钱伟长 钱学森 曲钦岳 饶毓泰 沈 元 沈文庆 沈学础 施汝为 石钟慈 苏步青 苏定强 苏肇冰 孙义燧 谈镐生 汤定元 唐孝威 陶瑞宝 田 刚 童秉纲 万哲先 汪承灏 汪德昭 王 迅 王 元 王承书 王鼎盛 王淦昌 王乃彦 王诗宬 王世绩 王绶琯 王湘浩 王业宁 王竹溪 王梓坤 魏宝文 魏荣爵 文 兰 吴杭生 吴式枢 吴文俊 吴有训 席泽宗 夏道行 冼鼎昌 肖 健 谢家麟 谢希德 熊大闰 徐叙瑢 徐至展 许宝騄 严济慈 严加安 严志达 杨 乐 杨澄中 杨福家 杨国桢 杨立铭 杨应昌 叶朝辉 叶企孙 叶叔华 应崇福 于 渌 于 敏 余瑞璜 詹文龙 张 杰 张殿琳 张恭庆 张涵信 张焕乔 张家铝 张仁和 张淑仪 张文裕 张钰哲 张裕恒 张宗燧 张宗烨 章 综 赵光达 赵忠贤 赵忠尧 郑厚植 周 恒 周光召 周培源 周同庆 周又元 周毓麟 朱邦芬 朱光亚 朱洪元 庄逢甘 邹广田 2 化学部 (175) 白春礼 蔡镏生 蔡启瑞 曹 镛 曹本熹 查全性 陈 懿 陈冠荣 陈洪渊 陈家镛 陈鉴远 陈俊武 陈凯先 陈庆云 陈荣悌 陈茹玉 陈新滋 陈耀祖 程津培 程镕时 戴安邦 戴立信 邓从豪 邓景发 方肇伦 费维扬 冯守华 冯新德 傅 鹰 高 鸿 高济宇 高世扬 高小霞 高怡生 高振衡 顾翼东 郭景坤 郭慕孙 郭燮贤 何炳林 何国钟 何鸣元 洪茂椿 侯建国 侯祥麟 侯虞钧 胡 英 胡宏纹 黄 宪 黄 量 黄葆同 黄本立 黄春辉 黄鸣龙 黄乃正 黄维垣 黄耀曾 黄志镗 黄子卿 嵇汝运 计亮年 纪育沣 江 龙 江 明 江元生 姜圣阶 蒋丽金 蒋明谦 蒋锡夔 黎乐民 李 灿 李方训 李洪钟 李静海 梁敬魁 梁树权 梁晓天 林国强 林励吾 林尚安 刘若庄 刘有成 刘元方 柳大纲 楼南泉 卢嘉锡 卢佩章 陆婉珍 陆熙炎 麻生明 麦松威 闵恩泽 倪嘉缵 彭少逸 钱保功 钱人元 钱逸泰 钱志道 任咏华 沙国河 申泮文 沈家骢 沈天慧 沈之荃 时 钧 苏 锵 苏元复 孙家钟 唐敖庆 唐有祺 田昭武 田中群 佟振合 万惠霖 汪 猷 汪德熙 汪尔康 汪家鼎 王 夔 王 序 王葆仁 王方定 王佛松 吴 奇 吴浩青 吴新涛 吴学周 吴养洁 吴云东 吴征铠 武 迟 肖 伦 谢毓元 邢其毅 徐 僖 徐光宪 徐如人 徐晓白 严东生 颜德岳 杨石先 杨玉良 姚建年 姚守拙 殷之文 游效曾 余国琮 俞汝勤 虞宏正 袁 权 袁承业 袁翰青 恽子强 曾昭抡 张 滂 张存浩 张大煜 张礼和 张乾二 张青莲 张玉奎 赵承嘏 赵玉芬 赵宗燠 郑兰荪 支志明 周其凤 周同惠 周维善 朱道本 朱起鹤 朱清时 朱亚杰 庄长恭 卓仁禧 3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232) 鲍文奎 贝时璋 秉 志 蔡 翘 蔡 旭 蔡邦华 曹天钦 曹文宣 常文瑞 陈 桢 陈 竺 陈凤桐 陈华癸 陈焕镛 陈可冀 陈世骧 陈慰峰 陈文贵 陈文新 陈晓亚 陈宜瑜 陈宜张 陈中伟 陈子元 承淡安 戴芳澜 戴松恩 邓叔群 邓子新 丁 颖 方精云 方荣祥 方心芳 冯德培 冯兰洲 冯泽芳 高尚荫 龚岳亭 郭爱克 韩济生 韩启德 郝 水 贺 林 贺福初 洪德元 洪国藩 洪孟民 侯光炯 侯学煜 胡经甫 黄家驷 黄祯祥 蒋有绪 金国章 金善宝 鞠 躬 孔祥复 匡廷云 黎尚豪 李 博 李朝义 李季伦 李继侗 李家洋 李竟雄 李连捷 李庆逵 李振声 梁 希 梁伯强 梁栋材 梁植权 梁智仁 林 镕 林其谁 林巧稚 刘承钊 刘崇乐 刘建康 刘瑞玉 刘思职 刘新垣 刘以训 刘允怡 娄成后 卢永根 陆宝麟 陆士新 罗宗洛 马世骏 马文昭 毛江森 钮经义 潘 菽 庞雄飞 裴 钢 蒲蛰龙 戚正武 钱崇澍 强伯勤 钦俊德 秦仁昌 邱式邦 裘法祖 裘维蕃 饶子和 沈 岩 沈其震 沈善炯 沈允钢 沈韫芬 沈自尹 盛彤笙 施教耐 施立明 施履吉 施蕴渝 石元春 宋大祥 苏国辉 孙大业 孙汉董 孙曼霁 孙儒泳 谈家桢 汤飞凡 汤佩松 唐崇惕 唐守正 唐仲璋 田 波 童第周 童坦君 涂 治 汪堃仁 汪忠镐 王大成 王德宝 王恩多 王伏雄 王家楫 王善源 王世真 王文采 王应睐 王正敏 王志均 王志新 王志珍 魏 曦 魏江春 魏于全 吴 旻 吴常信 吴建屏 吴阶平 吴孟超 吴英恺 吴征镒 吴中伦 吴祖泽 伍献文 肖龙友 谢联辉 谢少文 熊 毅 徐冠仁 徐国钧 许根俊 许智宏 薛社普 阎隆飞 阎逊初 阳含熙 杨 简 杨福愉 杨弘远 杨惟义 杨雄里 姚 錱 姚开泰 叶桔泉 叶玉如 殷宏章 尹文英 印象初 于天仁 俞大绂 俞德浚 曾 毅 曾呈奎 曾益新 翟中和 张春霆 张广学 张景钺 张启发 张树政 张锡钧 张香桐 张孝骞 张新时 张亚平 张永莲 张友尚 张肇骞 张致一 赵尔宓 赵国屏 赵洪璋 赵善欢 郑光美 郑国锠 郑儒永 郑守仪 郑万钧 郑作新 钟惠澜 周 俊 周廷冲 周泽昭 朱 洗 朱既明 朱壬葆 朱兆良 朱祖祥 朱作言 诸福棠 庄巧生 庄孝僡 邹 冈 邹承鲁 4 地学部 (192) 安芷生 常印佛 巢纪平 陈 旭 陈 顒 陈国达 陈俊勇 陈梦熊 陈庆宣 陈述彭 陈永龄 陈运泰 程纯枢 程国栋 程裕淇 池际尚 丑纪范 戴金星 邓起东 丁国瑜 丁仲礼 董申保 方 俊 冯景兰 冯士筰 符淙斌 傅承义 傅家谟 高 俊 高由禧 高振西 谷德振 顾功叙 顾知微 关士聪 郭承基 郭令智 郭文魁 郝诒纯 何作霖 侯德封 侯仁之 胡敦欣 黄秉维 黄汲清 黄荣辉 黄绍显 贾承造 贾福海 贾兰坡 金玉玕 金振民 乐森璕 李 钧 李崇银 李春昱 李德仁 李德生 李吉均 李曙光 李四光 李廷栋 李小文 李星学 林学钰 刘宝珺 刘昌明 刘东生 刘光鼎 刘嘉麒 刘振兴 卢衍豪 陆大道 吕达仁 马 瑾 马杏垣 马在田 马宗晋 毛汉礼 孟宪民 穆恩之 欧阳自远 裴文中 秦大河 秦馨菱 秦蕴珊 邱占祥 任纪舜 任美锷 戎嘉余 沈其韩 盛金章 施雅风 石耀霖 斯行健 宋叔和 苏纪兰 孙 枢 孙大中 孙殿卿 孙鸿烈 孙云铸 谭其骧 陶诗言 滕吉文 田奇 田在艺 童庆禧 涂长望 涂传诒 涂光炽 汪集旸 汪品先 王 仁 王 水 王 颖 王 钰 王德滋 王恒升 王鸿祯 王铁冠 王曰伦 王之卓 王竹泉 魏奉思 文圣常 翁文波 吴传钧 吴国雄 吴汝康 吴新智 伍荣生 武 衡 席承藩 夏坚白 肖序常 谢家荣 谢学锦 谢义炳 徐 仁 徐冠华 徐克勤 徐世浙 许 杰 许厚泽 许志琴 薛禹群 杨 起 杨文采 杨钟健 杨遵仪 姚振兴 业治铮 叶大年 叶笃正 叶嘉安 叶连俊 殷鸿福 尹赞勋 於崇文 俞建章 袁道先 袁见齐 岳希新 曾庆存 曾融生 翟裕生 张本仁 张炳熹 张伯声 张国伟 张弥曼 张彭熹 张文佑 张宗祜 章 申 赵柏林 赵金科 赵九章 赵鹏大 赵其国 郑 度 钟大赉 周立三 周明镇 周廷儒 周秀骥 周志炎 朱 夏 朱日祥 朱显谟 竺可桢 5 信息技术科学部 (82) 包为民 保 铮 陈桂林 陈国良 陈翰馥 陈俊亮 陈星弼 陈星旦 褚君浩 戴汝为 董韫美 冯纯伯 干福熹 高庆狮 郭 雷 郭光灿 何积丰 侯 洵 侯朝焕 黄 琳 黄宏嘉 黄民强 黄纬禄 简水生 匡定波 雷啸霖 李 未 李启虎 李衍达 李志坚 梁思礼 林惠民 林为干 林尊琪 刘盛纲 刘颂豪 刘永坦 陆汝钤 陆元九 罗沛霖 母国光 彭堃墀 秦国刚 阙端麟 沈绪榜 宋 健 孙钟秀 唐稚松 王 圩 王 选 王 越 王大珩 王家骐 王启明 王守觉 王守武 王阳元 王育竹 王占国 王之江 吴德馨 吴宏鑫 吴培亨 吴全德 夏建白 夏培肃 薛永祺 杨芙清 杨嘉墀 姚建铨 叶培大 张 钹 张 煦 张景中 张嗣瀛 张效祥 郑耀宗 郑有炓 周炳琨 周巢尘 周兴铭 朱中梁 6 技术科学部 (204) 毕德显 蔡昌年 蔡方荫 蔡金涛 蔡其巩 蔡睿贤 曹楚南 曹春晓 曹建猷 常 迵 陈 达 陈创天 陈芳允 陈能宽 陈新民 陈学俊 陈宗基 陈祖煜 程耿东 程庆国 程孝刚 褚应璜 慈云桂 戴念慈 党鸿辛 邓锡铭 丁舜年 都有为 窦国仁 范守善 高景德 高为炳 高玉臣 高镇同 葛昌纯 龚祖同 顾秉林 顾诵芬 顾逸东 郭可信 过增元 韩祯祥 侯德榜 胡海昌 胡文瑞 胡聿贤 黄克智 黄文熙 姜中宏 蒋民华 金展鹏 靳树梁 柯 俊 雷天觉 李 强 李 天 李 薰 李国豪 李济生 李敏华 李述汤 李文采 李依依 梁守盘 梁思成 林 皋 林秉南 林兰英 刘宝镛 刘敦桢 刘高联 刘广均 刘恢先 刘仙洲 柳百新 卢 柯 卢 强 卢肇钧 路甬祥 吕保维 马祖光 毛鹤年 茅以升 孟少农 孟昭英 苗永瑞 闵桂荣 欧阳予 潘际銮 潘家铮 彭一刚 齐 康 钱 宁 钱令希 钱钟韩 邱大洪 任新民 邵象华 沈 鸿 沈志云 沈珠江 师昌绪 石青云 石志仁 史绍熙 宋家树 宋玉泉 宋振骐 孙 钧 孙德和 孙家栋 唐九华 唐叔贤 陶宝祺 陶亨咸 陶文铨 童宪章 屠守锷 汪 耕 汪胡桢 汪菊潜 汪闻韶 王补宣 王崇愚 王大中 王淀佐 王景唐 王立鼎 王希季 王之玺 魏寿昆 温诗铸 闻邦椿 吴承康 吴良镛 吴硕贤 吴学蔺 吴仲华 吴自良 伍小平 肖纪美 谢光选 邢球痕 熊有伦 徐采栋 徐建中 徐士高 徐性初 徐芝纶 徐祖耀 许学彦 薛其坤 严 恺 严陆光 颜鸣皋 杨 卫 杨 槱 杨叔子 杨廷宝 姚 熹 叶恒强 叶培建 叶渚沛 余梦伦 俞鸿儒 张 维 张 泽 张楚汉 张德庆 张恩虬 张光斗 张沛霖 张兴钤 张佑启 张钟俊 张作梅 章名涛 章梓雄 赵淳生 赵飞克 赵仁恺 郑时龄 郑哲敏 支秉彝 钟万勰 钟香崇 周 远 周 仁 周本濂 周干峙 周国治 周惠久 周锡元 周孝信 周尧和 周志宏 朱 静 朱森元 朱位秋 朱物华 庄逢辰 庄育智 邹世昌 邹元爔 7 外籍院士 (28) 巴 顿 伯奇费尔 陈省身 崔 琦 德 泰 丁肇中 冯元桢 傅睿思 高 锟 葛守仁 何毓琦 黄煦涛 霍克弗尔特 霍西金斯 简悦威 杰 尔 井口洋夫 科 顿 克里斯琴森 库 什 莱 恩 雷 文 黎念之 李约瑟 李政道 利翁斯 林家翘 林同炎 罗伯特.康 马库斯 毛河光 米歇尔 莫里茨 潘诺夫斯基 丘成桐 萨支唐 沈元壤 司马贺 田长霖 威 利 威塞尔 吴健雄 吴耀祖 肖荫堂 辛克维奇 杨振宁 姚期智 张立纲 张永山 朱棣文 朱经武 卓以和 添加评论中国科学院院士完全名单 (包括已故院士) 1 数学物理学部 (191) 艾国祥 白以龙 蔡诗东 陈 彪 陈和生 陈佳洱 陈建功 陈建生 陈景润 陈木法 陈难先 陈式刚 陈希孺 程开甲 程民德 崔尔杰 戴传曾 戴元本 邓稼先 丁大钊 丁伟岳 丁夏畦 段学复 范海福 方 成 方守贤 冯 端 冯 康 甘子钊 葛墨林 葛庭燧 龚昌德 谷超豪 关肇直 管惟炎 郭柏灵 郭尚平 郭永怀 郭仲衡 郝柏林 何泽慧 何祚庥 贺贤土 洪朝生 洪家兴 胡 宁 胡和生 胡济民 胡仁宇 胡世华 华罗庚 黄 昆 黄润乾 黄胜年 黄祖洽 霍裕平 江泽涵 姜伯驹 解思深 金建中 经福谦 柯 召 邝宇平 李 林 李邦河 李大潜 李德平 李方华 李国平 李家春 李家明 李惕碚 李荫远 李正武 廖山涛 林 群 林同骥 刘应明 卢鹤绂 陆 埮 陆启铿 陆学善 吕 敏 马大猷 马志明 闵乃本 欧阳钟灿 潘承洞 彭桓武 彭实戈 蒲富恪 钱临照 钱三强 钱伟长 钱学森 曲钦岳 饶毓泰 沈 元 沈文庆 沈学础 施汝为 石钟慈 苏步青 苏定强 苏肇冰 孙义燧 谈镐生 汤定元 唐孝威 陶瑞宝 田 刚 童秉纲 万哲先 汪承灏 汪德昭 王 迅 王 元 王承书 王鼎盛 王淦昌 王乃彦 王诗宬 王世绩 王绶琯 王湘浩 王业宁 王竹溪 王梓坤 魏宝文 魏荣爵 文 兰 吴杭生 吴式枢 吴文俊 吴有训 席泽宗 夏道行 冼鼎昌 肖 健 谢家麟 谢希德 熊大闰 徐叙瑢 徐至展 许宝騄 严济慈 严加安 严志达 杨 乐 杨澄中 杨福家 杨国桢 杨立铭 杨应昌 叶朝辉 叶企孙 叶叔华 应崇福 于 渌 于 敏 余瑞璜 詹文龙 张 杰 张殿琳 张恭庆 张涵信 张焕乔 张家铝 张仁和 张淑仪 张文裕 张钰哲 张裕恒 张宗燧 张宗烨 章 综 赵光达 赵忠贤 赵忠尧 郑厚植 周 恒 周光召 周培源 周同庆 周又元 周毓麟 朱邦芬 朱光亚 朱洪元 庄逢甘 邹广田 2 化学部 (175) 白春礼 蔡镏生 蔡启瑞 曹 镛 曹本熹 查全性 陈 懿 陈冠荣 陈洪渊 陈家镛 陈鉴远 陈俊武 陈凯先 陈庆云 陈荣悌 陈茹玉 陈新滋 陈耀祖 程津培 程镕时 戴安邦 戴立信 邓从豪 邓景发 方肇伦 费维扬 冯守华 冯新德 傅 鹰 高 鸿 高济宇 高世扬 高小霞 高怡生 高振衡 顾翼东 郭景坤 郭慕孙 郭燮贤 何炳林 何国钟 何鸣元 洪茂椿 侯建国 侯祥麟 侯虞钧 胡 英 胡宏纹 黄 宪 黄 量 黄葆同 黄本立 黄春辉 黄鸣龙 黄乃正 黄维垣 黄耀曾 黄志镗 黄子卿 嵇汝运 计亮年 纪育沣 江 龙 江 明 江元生 姜圣阶 蒋丽金 蒋明谦 蒋锡夔 黎乐民 李 灿 李方训 李洪钟 李静海 梁敬魁 梁树权 梁晓天 林国强 林励吾 林尚安 刘若庄 刘有成 刘元方 柳大纲 楼南泉 卢嘉锡 卢佩章 陆婉珍 陆熙炎 麻生明 麦松威 闵恩泽 倪嘉缵 彭少逸 钱保功 钱人元 钱逸泰 钱志道 任咏华 沙国河 申泮文 沈家骢 沈天慧 沈之荃 时 钧 苏 锵 苏元复 孙家钟 唐敖庆 唐有祺 田昭武 田中群 佟振合 万惠霖 汪 猷 汪德熙 汪尔康 汪家鼎 王 夔 王 序 王葆仁 王方定 王佛松 吴 奇 吴浩青 吴新涛 吴学周 吴养洁 吴云东 吴征铠 武 迟 肖 伦 谢毓元 邢其毅 徐 僖 徐光宪 徐如人 徐晓白 严东生 颜德岳 杨石先 杨玉良 姚建年 姚守拙 殷之文 游效曾 余国琮 俞汝勤 虞宏正 袁 权 袁承业 袁翰青 恽子强 曾昭抡 张 滂 张存浩 张大煜 张礼和 张乾二 张青莲 张玉奎 赵承嘏 赵玉芬 赵宗燠 郑兰荪 支志明 周其凤 周同惠 周维善 朱道本 朱起鹤 朱清时 朱亚杰 庄长恭 卓仁禧 3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232) 鲍文奎 贝时璋 秉 志 蔡 翘 蔡 旭 蔡邦华 曹天钦 曹文宣 常文瑞 陈 桢 陈 竺 陈凤桐 陈华癸 陈焕镛 陈可冀 陈世骧 陈慰峰 陈文贵 陈文新 陈晓亚 陈宜瑜 陈宜张 陈中伟 陈子元 承淡安 戴芳澜 戴松恩 邓叔群 邓子新 丁 颖 方精云 方荣祥 方心芳 冯德培 冯兰洲 冯泽芳 高尚荫 龚岳亭 郭爱克 韩济生 韩启德 郝 水 贺 林 贺福初 洪德元 洪国藩 洪孟民 侯光炯 侯学煜 胡经甫 黄家驷 黄祯祥 蒋有绪 金国章 金善宝 鞠 躬 孔祥复 匡廷云 黎尚豪 李 博 李朝义 李季伦 李继侗 李家洋 李竟雄 李连捷 李庆逵 李振声 梁 希 梁伯强 梁栋材 梁植权 梁智仁 林 镕 林其谁 林巧稚 刘承钊 刘崇乐 刘建康 刘瑞玉 刘思职 刘新垣 刘以训 刘允怡 娄成后 卢永根 陆宝麟 陆士新 罗宗洛 马世骏 马文昭 毛江森 钮经义 潘 菽 庞雄飞 裴 钢 蒲蛰龙 戚正武 钱崇澍 强伯勤 钦俊德 秦仁昌 邱式邦 裘法祖 裘维蕃 饶子和 沈 岩 沈其震 沈善炯 沈允钢 沈韫芬 沈自尹 盛彤笙 施教耐 施立明 施履吉 施蕴渝 石元春 宋大祥 苏国辉 孙大业 孙汉董 孙曼霁 孙儒泳 谈家桢 汤飞凡 汤佩松 唐崇惕 唐守正 唐仲璋 田 波 童第周 童坦君 涂 治 汪堃仁 汪忠镐 王大成 王德宝 王恩多 王伏雄 王家楫 王善源 王世真 王文采 王应睐 王正敏 王志均 王志新 王志珍 魏 曦 魏江春 魏于全 吴 旻 吴常信 吴建屏 吴阶平 吴孟超 吴英恺 吴征镒 吴中伦 吴祖泽 伍献文 肖龙友 谢联辉 谢少文 熊 毅 徐冠仁 徐国钧 许根俊 许智宏 薛社普 阎隆飞 阎逊初 阳含熙 杨 简 杨福愉 杨弘远 杨惟义 杨雄里 姚 錱 姚开泰 叶桔泉 叶玉如 殷宏章 尹文英 印象初 于天仁 俞大绂 俞德浚 曾 毅 曾呈奎 曾益新 翟中和 张春霆 张广学 张景钺 张启发 张树政 张锡钧 张香桐 张孝骞 张新时 张亚平 张永莲 张友尚 张肇骞 张致一 赵尔宓 赵国屏 赵洪璋 赵善欢 郑光美 郑国锠 郑儒永 郑守仪 郑万钧 郑作新 钟惠澜 周 俊 周廷冲 周泽昭 朱 洗 朱既明 朱壬葆 朱兆良 朱祖祥 朱作言 诸福棠 庄巧生 庄孝僡 邹 冈 邹承鲁 4 地学部 (192) 安芷生 常印佛 巢纪平 陈 旭 陈 顒 陈国达 陈俊勇 陈梦熊 陈庆宣 陈述彭 陈永龄 陈运泰 程纯枢 程国栋 程裕淇 池际尚 丑纪范 戴金星 邓起东 丁国瑜 丁仲礼 董申保 方 俊 冯景兰 冯士筰 符淙斌 傅承义 傅家谟 高 俊 高由禧 高振西 谷德振 顾功叙 顾知微 关士聪 郭承基 郭令智 郭文魁 郝诒纯 何作霖 侯德封 侯仁之 胡敦欣 黄秉维 黄汲清 黄荣辉 黄绍显 贾承造 贾福海 贾兰坡 金玉玕 金振民 乐森璕 李 钧 李崇银 李春昱 李德仁 李德生 李吉均 李曙光 李四光 李廷栋 李小文 李星学 林学钰 刘宝珺 刘昌明 刘东生 刘光鼎 刘嘉麒 刘振兴 卢衍豪 陆大道 吕达仁 马 瑾 马杏垣 马在田 马宗晋 毛汉礼 孟宪民 穆恩之 欧阳自远 裴文中 秦大河 秦馨菱 秦蕴珊 邱占祥 任纪舜 任美锷 戎嘉余 沈其韩 盛金章 施雅风 石耀霖 斯行健 宋叔和 苏纪兰 孙 枢 孙大中 孙殿卿 孙鸿烈 孙云铸 谭其骧 陶诗言 滕吉文 田奇 田在艺 童庆禧 涂长望 涂传诒 涂光炽 汪集旸 汪品先 王 仁 王 水 王 颖 王 钰 王德滋 王恒升 王鸿祯 王铁冠 王曰伦 王之卓 王竹泉 魏奉思 文圣常 翁文波 吴传钧 吴国雄 吴汝康 吴新智 伍荣生 武 衡 席承藩 夏坚白 肖序常 谢家荣 谢学锦 谢义炳 徐 仁 徐冠华 徐克勤 徐世浙 许 杰 许厚泽 许志琴 薛禹群 杨 起 杨文采 杨钟健 杨遵仪 姚振兴 业治铮 叶大年 叶笃正 叶嘉安 叶连俊 殷鸿福 尹赞勋 於崇文 俞建章 袁道先 袁见齐 岳希新 曾庆存 曾融生 翟裕生 张本仁 张炳熹 张伯声 张国伟 张弥曼 张彭熹 张文佑 张宗祜 章 申 赵柏林 赵金科 赵九章 赵鹏大 赵其国 郑 度 钟大赉 周立三 周明镇 周廷儒 周秀骥 周志炎 朱 夏 朱日祥 朱显谟 竺可桢 5 信息技术科学部 (82) 包为民 保 铮 陈桂林 陈国良 陈翰馥 陈俊亮 陈星弼 陈星旦 褚君浩 戴汝为 董韫美 冯纯伯 干福熹 高庆狮 郭 雷 郭光灿 何积丰 侯 洵 侯朝焕 黄 琳 黄宏嘉 黄民强 黄纬禄 简水生 匡定波 雷啸霖 李 未 李启虎 李衍达 李志坚 梁思礼 林惠民 林为干 林尊琪 刘盛纲 刘颂豪 刘永坦 陆汝钤 陆元九 罗沛霖 母国光 彭堃墀 秦国刚 阙端麟 沈绪榜 宋 健 孙钟秀 唐稚松 王 圩 王 选 王 越 王大珩 王家骐 王启明 王守觉 王守武 王阳元 王育竹 王占国 王之江 吴德馨 吴宏鑫 吴培亨 吴全德 夏建白 夏培肃 薛永祺 杨芙清 杨嘉墀 姚建铨 叶培大 张 钹 张 煦 张景中 张嗣瀛 张效祥 郑耀宗 郑有炓 周炳琨 周巢尘 周兴铭 朱中梁 6 技术科学部 (204) 毕德显 蔡昌年 蔡方荫 蔡金涛 蔡其巩 蔡睿贤 曹楚南 曹春晓 曹建猷 常 迵 陈 达 陈创天 陈芳允 陈能宽 陈新民 陈学俊 陈宗基 陈祖煜 程耿东 程庆国 程孝刚 褚应璜 慈云桂 戴念慈 党鸿辛 邓锡铭 丁舜年 都有为 窦国仁 范守善 高景德 高为炳 高玉臣 高镇同 葛昌纯 龚祖同 顾秉林 顾诵芬 顾逸东 郭可信 过增元 韩祯祥 侯德榜 胡海昌 胡文瑞 胡聿贤 黄克智 黄文熙 姜中宏 蒋民华 金展鹏 靳树梁 柯 俊 雷天觉 李 强 李 天 李 薰 李国豪 李济生 李敏华 李述汤 李文采 李依依 梁守盘 梁思成 林 皋 林秉南 林兰英 刘宝镛 刘敦桢 刘高联 刘广均 刘恢先 刘仙洲 柳百新 卢 柯 卢 强 卢肇钧 路甬祥 吕保维 马祖光 毛鹤年 茅以升 孟少农 孟昭英 苗永瑞 闵桂荣 欧阳予 潘际銮 潘家铮 彭一刚 齐 康 钱 宁 钱令希 钱钟韩 邱大洪 任新民 邵象华 沈 鸿 沈志云 沈珠江 师昌绪 石青云 石志仁 史绍熙 宋家树 宋玉泉 宋振骐 孙 钧 孙德和 孙家栋 唐九华 唐叔贤 陶宝祺 陶亨咸 陶文铨 童宪章 屠守锷 汪 耕 汪胡桢 汪菊潜 汪闻韶 王补宣 王崇愚 王大中 王淀佐 王景唐 王立鼎 王希季 王之玺 魏寿昆 温诗铸 闻邦椿 吴承康 吴良镛 吴硕贤 吴学蔺 吴仲华 吴自良 伍小平 肖纪美 谢光选 邢球痕 熊有伦 徐采栋 徐建中 徐士高 徐性初 徐芝纶 徐祖耀 许学彦 薛其坤 严 恺 严陆光 颜鸣皋 杨 卫 杨 槱 杨叔子 杨廷宝 姚 熹 叶恒强 叶培建 叶渚沛 余梦伦 俞鸿儒 张 维 张 泽 张楚汉 张德庆 张恩虬 张光斗 张沛霖 张兴钤 张佑启 张钟俊 张作梅 章名涛 章梓雄 赵淳生 赵飞克 赵仁恺 郑时龄 郑哲敏 支秉彝 钟万勰 钟香崇 周 远 周 仁 周本濂 周干峙 周国治 周惠久 周锡元 周孝信 周尧和 周志宏 朱 静 朱森元 朱位秋 朱物华 庄逢辰 庄育智 邹世昌 邹元爔 7 外籍院士 (28) 巴 顿 伯奇费尔 陈省身 崔 琦 德 泰 丁肇中 冯元桢 傅睿思 高 锟 葛守仁 何毓琦 黄煦涛 霍克弗尔特 霍西金斯 简悦威 杰 尔 井口洋夫 科 顿 克里斯琴森 库 什 莱 恩 雷 文 黎念之 李约瑟 李政道 利翁斯 林家翘 林同炎 罗伯特.康 马库斯 毛河光 米歇尔 莫里茨 潘诺夫斯基 丘成桐 萨支唐 沈元壤 司马贺 田长霖 威 利 威塞尔 吴健雄 吴耀祖 肖荫堂 辛克维奇 杨振宁 姚期智 张立纲 张永山 朱棣文 朱经武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三位归国物理学家) 竺可桢(气象学家) 李四光(地质学家) 邓稼先(两弹元勋)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王选(当代毕升) 周光召(物理学家) 赵忠尧(物理学家) 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等人都只是华人,已经不是中国人了,不管他们做出什么成就,都不是为中国做出的。 上面都是当代的,古代也有很多: 墨子 张衡 张仲景 祖冲之 僧一行 孙思邈 沈括 毕升 郭守敬 万户 李时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袁隆平,李振声,钱学森,邓稼先,杨嘉墀,王淦昌,王大珩,陈芳允, 李四光 , 华罗庚, 钱三强 ,袁隆平, 苏步青,王选,黄伯云,叶笃正,吴孟超……

7、中山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有意义吗? 我看了许多关于中大学科的消息,说中大工科最烂了,土木连全国前30都排不

土木工程同济无敌。即使是港大也不行,你进入这个行业就知道同济多强了。中山土木前三十怕是都进不去。反正今年还没同过本科教育评估。还有,打算出国或者留港去港大,内地港大认可度,很低。同济大学土木在中国算是最好的,连顶级工科的清华土木也只能屈居第二。在国内土木行业,同济的品牌是最认可,其校友遍布整个土木行业,这对将来你从事土木这个行业是很有帮助的。说实话念中大,还不如念华南理工,至少华工在土木还是颇有名气的。说实话,真的意义不大,觉得自己在基础学科,数学和物理方面没前途的,不要报中大的土木了

8、一道难题,求学霸指点,谢谢

宋教仁6岁入私塾,17岁入桃源漳江书院,受县教谕黄寿彝和书院山长瞿方梅等人影响,淡薄科举功名,关心天下大事,萌生反清思想。清朝光绪二十八年(1902),他以优异成绩考取武昌普通中学堂。翌年入学,“九省通衢”的武汉给他展现了一片新天地,由吴禄贞等人组织的革命团体武昌花园山聚会吸引了他,常与同学田桐、吴昆等人议论时政,畅谈革命,决心走反清革命的道路。是年8月,黄兴到武昌,两人相识并从此成为至死不渝的挚友。不久,黄兴因激烈的反清言论,被驱逐出武昌,回到长沙。随后,宋教仁也回到湖南,为成立革命团体到长沙、常德一带做联络工作。   11月4日,宋教仁以赴黄兴30岁寿宴为名,与黄兴、刘揆一、陈天华、章士钊等在长沙黄宅筹创华兴会。光绪三十年二月,华兴会在长沙正式成立,选黄兴为会长,宋为副会长。该会的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华兴会成立后,立即着手扩大组织,准备武装起义。宋教仁在华兴会的活动初步显露出卓越的组织才能。是年7月,宋教仁在武昌发起创建“科学补习所”,以此为掩护,在新军和学校中开展革命活动。是年,华兴会策划在慈禧太后七十寿辰时在长沙、岳州、衡阳、宝庆、常德分五路同时起义。宋教仁负责常德一路的组织发动工作。9月,宋教仁回常德,在城内五省客栈设“湘西联络总站”。10月初,在常德笔架城举行的会党集会上被推为龙头,大家议定:起义时,会众扮作朝五雷山的香客,到笔架城边的文庙集合,听候指挥。11月5日,为筹备经费,宋教仁到长沙,发现起义事泄,湖南巡抚陆元鼎下令搜捕。是年底,宋教仁经武汉、上海登轮潜赴日本。同盟会元老光绪三十年12月13日,宋教仁到达日本。刚安顿下来,他就重新开始革命活动。首先,他筹创革命杂志《二十世纪之支那》,三十一年6月出版。8月,在孙中山倡导下,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并将《二十世纪之支那》改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宋以同盟会司法部检事长身份兼该报撰述。是年6月,宋教仁进入日本政法大学学习,次年2月进入早稻田大学预科学习,本打算升入本科,后因生病而辍学。   光绪三十三年春,宋教仁潜返辽宁安东,筹建同盟会辽东支部,联络东北“马侠”李逢春等人,策划在沈阳发动武装起义,事泄,潜回东京。在东北活动期间,获悉日本企图吞并“间岛”的阴谋,他暂时放下革命联络工作,在日本友人片山潜的帮助下,打入日本从事阴谋组织活动的组织长白山会,冒着生命危险,侦获该会大量假证据。回东京后,他又查阅大量典籍,很快写出《间岛问题》一书,论证间岛及延吉地区自周秦即属中国领土。日本政府侦知此事,以五千巨金索购书稿,未遂。转递清政府,如获拱璧,清政府对日谈判,凭此书的有力论据而获胜。    宣统二年(1910)春,长江中下游流域革命力量骤增,宋教仁提出相应转移革命重心。年底,从日本返抵上海,于右任聘任他为《民主报》主笔,他以“渔父”笔名撰写大量宣传革命的文章。次年7月,宋教仁与谭人凤、陈其美在上海组建同盟会中部总会,亲任总务干事。他亲自或派人来往于上海、两湖各地,积极发展中部总会分会,筹款,购买武器弹药,推动长江中下游流域的革命进程。两湖革命形势空前高涨,终于导致武昌起义的爆发。   武昌起义成功,宋教仁非常高兴,他在上海大造革命舆论。通过发表文章和拍电报,积极敦促各国政府对中国革命严守中立,承认革命军为交战团体;对内则大力宣传革命的宗旨,说明“革命党之主义即声言在推翻恶政,出人民于水火之中”,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同时,他积极策应长江中下游举义响应。他在《民主报》上发表《湖北形势地理说》,论述武昌的重要性,反复申言:“今天下之形势,重在武昌也。”激动之余,宋教仁对军政首脑大权旁落深为忧虑。10月24日,黄兴由香港抵上海,宋教仁与他“久别重逢,倾谈竞夕”,劝黄兴率第九镇新军夺取南京,并攻取江浙,以免受制于黎元洪,黄兴不听。28日,宋教仁与黄兴到达武汉。此时,都督政府的组织大体建立,宋教仁仅被胡锳所拉协助办理外交。此时列强已表示中立,外交无大事可做。宋教仁试图策动黄兴为湖南湖北大都督,未成功,他又转而从地方政权建设入手,起草《鄂州约法》,经审定,随即由军政府颁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共和制宪法性质文件,体现了近代西方民主精神。但当时并未付诸实施,黎元洪都督地位和权力并无减损。黄兴主持的军事,也景况不佳。宋教仁于11月13日离开武昌,决定赴南京开辟新的局面。为共和奔走  宋教仁往来于镇江、上海,督促速攻南京。12月2日,古城南京终于宣告光复。7日,组成新的江苏都督府,宋教仁担任政务厅长。此时,已有十余省宣布独立,站到革命阵营,组织临时中央政府已属急务。宋教仁也急欲以此抵制黎元洪,但其正确主张不被理解,屡受挫折。在实行总统制和责任内阁制问题上与孙中山也发生分歧,孙中山主张总统制,宋教仁主张内阁制。民国元年(1912)元旦,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宋教仁仅被任命为法制院院长。许多人为宋教仁未担任内务总长而抱屈,他却说:“总长不总长,无关宏旨,我素主张内阁制,且主张政党内阁,如今七拼八凑,一个总长不做也罢。共和肇造,非我党负起责任,大刀阔斧,鼎故革新,不足以言政治。旧官僚模棱两可,畏首畏尾,哪里可与言革命、讲共和?”宋教仁很重视立法工作,很快就起草了一部宪法草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仍然主张内阁制,并被孙中山所接受。以后出台的《临时约法》,就是以宋教仁的《鄂州约法》和该宪法草案为蓝本的。   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后,宋教仁于4月27日就任唐绍仪内阁的农林总长。他的兴趣在政治,立即开始实施他的政党政治理想。他让仇鳌等人创办《亚东新报》,“监督政府,指导国民,巩固共和政体,注重民国主义”,并以“桃源渔父”的笔名,在报上发表长篇论文。7月上旬,宋教仁因不满袁世凯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行为,辞去农林总长职务。7月21日,同盟会本部召开夏季大会,宋教仁当选为总务部主任干事,成为同盟会实际上的主持人。他加快了组织大党的步伐。8月25日,以同盟会为核心、联合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派等党派,组成中国国民党,召开成立大会关于革命英雄的故事啸天M | 2013-09-09  满意回答小英雄王二小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八女投江的抗日小英雄王惠民 1925年生于黑龙江省林口县刁翎镇的四合村。因父亲“王皮袄”参加“抗联”并任第五军军部副官,房屋被日寇烧毁。她和弟弟妹妹们跟着妈妈到处躲避日伪汉奸的追捕,王惠民12岁时就随父亲上山参加“抗联”第五军。不久,她爸爸英勇牺牲了,小惠民在战场上表现更加英勇。1938年10月下旬在乌斯浑河激战中,她为祖国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献出宝贵的生命,当时只有13岁。 左权一腔热血洒太行 1942年5月25日凌晨,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展开,3万日军精锐部队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于辽县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 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八路军总部领导当机立断,分兵突围。几经搏杀,八路军总部安全突围。但是,年仅37岁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率领部分机关干部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作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放弃了一切个人突围的机会,舍生取义,尽忠职守,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太行山脉。 敌人退去后,总部警卫连战士登上十字岭,买了附近老乡的棺材,找到了左权的遗体并就地掩埋。但左权的英灵并没有得到安息,日军截获到我方“左权失踪”的电报又杀了回来,在十字岭挖出了左权的棺材,打开后给遗体照了相,登在了敌伪报纸上。敌人的暴行一时间让山河失色,大地举悲,复仇的呼声响彻华北。1942年10月10日,八路军总部在河北涉县莲花山下挑选了一块风景秀丽之处为左权举行公葬仪式,参加公葬的除八路军总部和129师总部的全体同志外,还有五千多军民。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在墓前说:“给烈士们行礼并没有完事,今后还要做3件事情,第一件是报仇,第二件是报仇,第三件还是报仇。” 一时间“为左权报仇,誓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的呼声响彻天地。jianide |  2013-09-09607相关问题关于革命英雄的故事2个回答关于革命英雄的故事简介短一点的,急啊!!1个回答关于革命英雄的故事2个回答关于革命英雄的故事,100子左右。1个回答向网友提问其他回答左权一腔热血洒太行 1942年5月25日凌晨,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展开,3万日军精锐部队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于辽县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 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八路军总部领导当机立断,分兵突围。几经搏杀,八路军总部安全突围。但是,年仅37岁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率领部分机关干部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作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放弃了一切个人突围的机会,舍生取义,尽忠职守,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太行山脉。 敌人退去后,总部警卫连战士登上十字岭,买了附近老乡的棺材,找到了左权的遗体并就地掩埋。但左权的英灵并没有得到安息,日军截获到我方“左权失踪”的电报又杀了回来,在十字岭挖出了左权的棺材,打开后给遗体照了相,登在了敌伪报纸上。敌人的暴行一时间让山河失色,大地举悲,复仇的呼声响彻华北。1942年10月10日,八路军总部在河北涉县莲花山下挑选了一块风景秀丽之处为左权举行公葬仪式,参加公葬的除八路军总部和129师总部的全体同志外,还有五千多军民。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在墓前说:“给烈士们行礼并没有完事,今后还要做3件事情,第一件是报仇,第二件是报仇,第三件还是报仇。” 一时间“为左权报仇,誓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的呼声响彻天地。韶华对流年 | 2014-04-04  40相关搜索革命英雄故事怎么写英雄故事读后感关于英雄人物的故事刘胡兰的英雄故事英雄故事中国英雄人物故事英雄救人的故事英雄人物故事的启示轻触返回顶部问答首页 | 意见反馈追答

请采纳,谢谢杨开慧烈士是毛主席的爱人。她1921年入党,在长沙郊区开展农民运动。1930年被捕入狱,在狱中受尽了严刑拷打,但敌人丝毫无法动摇她对革命的信心。1930年11月,年仅29岁的杨开慧英勇就义。  毛岸英烈士  毛岸英烈士是毛主席的大儿子,8岁就和母亲一块儿坐牢,后被救出。1936年当组织找到他,送他去苏联学习。1943年在苏联入党,1946年回到祖国农村锻炼,1950年8月25日毛岸英同志在抗美援朝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8岁。  诺尔曼 白求恩烈士  白求恩烈士是加拿大共产党人,是世界著名的胸外科专家。1938年他受派遣来到中国,转送到晋察冀边区,担任军区卫生部部长。在艰苦的岁月中,他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与战士同甘苦共患难,为我国民族的解放事业创造光辉的贡献。1939年11月12日因医治伤员中毒,治疗无效,在河北省唐县黄石逝世。  刘胡兰烈士  刘胡兰烈士于1932年出生于山西汶水县,云周西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刘胡兰从小就受到革命教育。她最先学会的几个字是“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她积极参加抗战工作,还组织了妇女参战队,为党,为人民做了大量工作。1946年7月盘踞在汶水的阎匪军狗急跳墙,风狂反扑,袭击了云周西乡村。刘胡兰同志不幸被捕,在敌人面前,她英勇顽强,坚贞不屈。她跨过了战友的遗体,踏着烈士的血迹从容来到轧刀前,振臂高呼,“乡亲们,敌人的末日不远了,新中国就要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万岁。”刘胡兰同志牺牲时,年仅15岁。刘胡兰同志牺牲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毛主席为刘胡兰烈士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高度赞扬了刘胡兰同志伟大而光荣的一生,她没有死,她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董存瑞烈士  董存瑞烈士1929年10月出生于河北怀来县南山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在党的培养下参加了党领导的各种抗日活动。1945年董存瑞参加了八路军,他工作积极、做战勇敢,先后立过四次大功,得过三枚奖章。1946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城的战斗中董存瑞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开导火线,与敌人同归于尽,为胜利开辟了道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董存瑞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们要学习英雄精神,沿着英雄的道路奋勇前进。  黄继光烈士  黄继光烈士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1951年20岁的黄继光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射口,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道路,黄继光同志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罗广斌(1924~1967年)、杨益言(1925年~)都是在重庆解放前投身反蒋斗争的共产党员。被捕后,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内目睹了许多革命者顽强不屈的斗争和壮烈牺牲的场面,并且自己也亲身经历了光明与黑暗的生死搏斗。新中国成立后,那些革命者的伟大形象和感人事迹时刻萦绕在他们心头。他们饱含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对先烈的景仰之情,写下了纪实文学《圣洁的鲜花》、《江姐》等,记述先烈的斗争史实。1958年,他们又写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红岩》(中国青年出版社1961年出版)就是将这些纪实性作品的素材经过艺术加工,反复锤炼创作而成的。丰富的生活素材和崇高的革命理想,使《红岩》成了一部革命现实主义的文学力作。  著名的抗日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当残忍的日军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  杨靖宇,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黄继光,1930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大量征兵。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黄继光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1941年8月,华北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调集10万余兵力,对晋察冀边区北岳、平西根据地实行“大扫荡”,而狼牙山是日军扫荡的一个重要目标。 狼牙山是晋察冀边区东大门,因其峰峦状似狼牙而得名,有5坨36峰,远远望去,群峰突兀连绵、壁若刀劈斧凿。它不仅在军事上占重要地位,而且是抗日根据地的武器装备库。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军主力部队调到边区领导机关周围担任警卫任务。狼牙山地区只留下七连六班坚持斗争,掩护部队和群众突围。 9月24日,敌人开始行动了。两架飞机狂轰滥炸,日军蚂蚁般往山上涌来。六班战士将敌人引上狼牙山,并打退他们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突然,子弹打光了!怎么办? 大家不知哪来那么大的力气,搬起一块块大石头,举过头顶,狠狠地向最前面的鬼子砸去。鬼子立刻像被击中的乌鸦,飘飘摇摇掉进了深谷。 敌人慢慢逼近了,而山头能摔的石头都扔完了。 五壮士没有丝毫畏惧,共同吐出一个声音:“宁死不投降!”纷纷砸烂手中的枪,跳崖而死。  永远的丰碑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生辰:1929年10月15日  祭日:1948年5月25 日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 刘胡兰的故事1946年的一个秋天,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悄悄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这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儿童团团长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9、张艺的论著一览

1.Siwei Liu, Wu Yupeng, Yi Zhang, Chi Zhenguo, Jiarui Xu, Yan Wei,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unctional ABA block polymer containing aniline trimer , Chemistry Letter, 2009, 38(8): 840-8412.Hanjia Chen, Xuhua Shi, Yafei Zhu, Yi Zhang, Jiarui Xu, Surface Functionalization of Polypropylene by Entrapment of Polypropylene-grafted- poly (ethylene glycol),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9, 114(4):2461-2468.3.Xu Bing, Yi Zhang, Chi Zhenguo, Peng Xiangfang, Lin Yongqiang, Xu Jiarui*, Reinforcing and Toughening on Poly(ether imide) by a Novel Thermotropic Liquid Crystalline Poly(ester-imide-ketone) with Low Content, Polymer Engineering & Science, 2009.49(10): 2046-20534.Xiqi Zhang, Zhiyong Yang, Zhenguo Chi, Meina Chen, Bingjia Xu, Chengcheng Wang, Siwei Liu, Yi Zhang and Jiarui Xu, A multi-sensing fluorescent compound derived from cyanoacrylic acid,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010,20(2)192-1985.Zhiyong Yang, Zhenguo Chi, Tao Yu, Xiqi Zhang, Meina Chen, Bingjia Xu,Siwei Liu, Yi Zhang and Jiarui Xu, Triphenylethylene carbazole derivatives as a new class of AIE materials with strong blue light emission and high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009, 19, 5541 – 55466.Xiqi Zhang, Zhenguo Chi, Zhiyong Yang, Meina Chen, Bingjia Xu, Lin Zhou, Chengcheng Wang, Yi Zhang, Siwei Liu, Jiarui Xu, Synthesis of carbazole derivatives with high quantum yield and high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Optical Materials, 2009, 32, 94-987.Zhiyong Yang, Zhenguo Chi, Lin Zhou, Xiqi Zhang, Meina Chen, Bingjia Xu, Chengcheng Wang, Yi Zhang, Jiarui Xu, Blue-light-emitting carbazole derivates with high thermal stability, Optical Materials, 2009, 32 : 398–4018.Yigao Yin, Yi Zhang, Zhengguo Chi, Jiarui Xu*, Self-catalytic cross-linking reaction and reactive mechanism studies of , European Polymer Journal, 2008, 44, 2284-22949.Hanjia Chen, Xuhua Shi, Yafei Zhu, Yi Zhang, Jiarui Xu,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polypropylene. I. Surface enrichment of poly(ethylene glycol) on polypropylene/poly- (ethylene glycol) blends. Journal of Vinyl & Additive Technology, 2008, 14(1), 28-3310.HJ Chen, YF Zhu, Yi Zhang, JR Xu,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surface composition of polypropylene blends using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 FTIR spectroscopy,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2008, 28(8): 1799-180211.H.J. Chen, X.H. Shi, Y.F. Zhu, Y Zhang, J.R. Xu, Polypropylene surface modification by entrapment of polypropylene-graft-poly(butyl methacrylate),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8, 254: 2521–252712.Hanjia Chen, Xuhua Shi, Yafei Zhu, Yi Zhang, Jiarui Xu, Enrichment of poly(butyl methacrylate) and its graft copolymer of polybutadiene on the surface of polypropylene blend.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8, 107(5), 3049-305713.Hanjia Chen, Xuhua Shi, Yafei Zhu, Yi Zhang, Jiarui Xu,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acromolecular surface modifier PP-g-PEG fro Polypropylene, Front. Chem. Eng. China, 2008, 2(1): 102-10814.Zhenguo Chi, Xiqi Zhang, Yi Zhang, Jiarui Xu, Influence of the Monomer Feeding Sequence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rmotropic Liquid-Crystalline Poly(ester imide)s,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8, 110, 3001-300815.Shanshan Wei, Yi Zhang, Jiarui Xu, Preparation and property characterization of PAA/Fe3O4 nanocomposite, Front. Chem. Eng. China, 2007, 1(3): 233-23716.Hanjia Chen, Yafei Zhu, Yi Zhang, Jiarui Xu, Surface enrichment of polypropylene -graft-poly(methyl methacrylate) on polypropylene, J. Polym. Res., 2007,14: 489-49617.Jun Xu, Yafei Zhu, Yi Zhang, Yimin Zheng, Zhenguo Chi, Jiarui Xu, Effects of sequence structure on physical property of thermal liquid crystalline Poly(ester imide ketone)s,J.Appl. Polym. Sci., 2007, 103(5):3183-319318.Shanshan Wei, Yi Zhang and Jiarui Xu, The Dynamic Rheology Behaviors of Reactive Polyacrylic acid/nano-Fe3O4 Ethanol Suspension,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2007, 296(1-3):51-5619.Siwei Liu, Kaizheng Zhu, Yi Zhang, Jiarui Xu, Cyclic Polyaniline Nanostructures form Aqueous/Organic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Induced by Polyacrylic Acid, Polymer, 2006,47:7680~768320.Shanshan Wei, Yafei Zhu, Yi Zhang, Jiarui Xu,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yperbranched Aromatic Polyamides/Fe3O4 Magnetic Nanocomposite, Reactive and Functional Polymers, 2006, 66: 1272-127721.Gufeng Chen, Yi Zhang, Jiarui Xu,Synthesis of SMA Esters and the Surface Properties when Blending with Polyethylene,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6, 253(3): 1107-111022.Xiaolong Lu, Yi Zhang and Jiarui Xu, Influence of fiber morphology in pull-out process of chain-shaped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omposites, Scripta Materialia, 2006, 54, 1617-162123.Hanjia Chen, Yafei Zhu, Yi Zhang, Jiarui Xu,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macromolecular surface modifier for polypropylene, J. Appl.Polymer Science, 2006, 102(4): 3413-341924.Zhenguo Chi, Dan Cheng, Xinwei Pan, Yi Zhang, Jiarui Xu and Haishan Bu, Thermal transition behaviors in a liquid crystalline polyesterimide, Polymer, 2005, 46(15): 5840-584725.Zhenguo Chi, Xiandong Yao, Yi Zhang, Jiarui Xu, Thermal decomposition kinetics of thermotropic liquid crystalline polyesterimides,J. Appl.Polymer Science, 2005, 98(6): 2467-247226.Siwei Liu, Kaizheng Zhu, Yi Zhang, Jiarui Xu, A Novel Method to Conductive Polymer: PMMA with Fixed Length Oligoaniline as Side Chanis, Material Letters, 2005, 59(28): 3715-371927.Yi Zhang, Kailiang Cheng, Jiarui Xu, Thermal stability studies of polyamides and their block coppolymers, Thermochimica Acta, 2005, 425: 137-14128.Yi Zhang, Jiarui Xu et al, A novel method to the preparation of monocaproxy l-end-grouped polycaprolactam with adjustable low molecular weight,J. Appl.Polymer Science, 2004, 92(2):722-727.29.Jiarui Xu, Yi Zhang and Quanling Zhang, A novel approach to melt-processable molecular composites, Polymer, 2001, 42, 2689-269330.张艺,郑雪菲,牛新星,张燕珠,肖善雄,林文璇,刘四委,黄爱萍,池振国,许家瑞,含硫醚结构均苯型聚酰亚胺的合成及表征,高分子学报,2010, 录用31.张艺,郑雪菲,牛新星,张燕珠,肖善雄,林文璇,刘四委,黄爱萍,池振国,许家瑞,一种新型聚酰亚胺的合成及结构性能表征,中山大学学报,2010,录用32.肖善雄,张艺,孙世彧,刘四委,池振国,许家瑞,导热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广东化工,录用,2010, 2: 5-833.张燕珠,刘四委,黄爱萍,张艺, 池振国,许家瑞*,热处理对聚酰胺嵌段共聚物/尼龙6共混体系结晶熔融行为和结晶结构的影响,高分子学报, 2010, 2:231-23634.刘四委,张艺,危岩,许家瑞,双聚己内酯封端苯胺三聚体的合成与研究,高分子学报,2010, 1: 22-2635.李红山,张艺,许家瑞,硬脂酸镧对硅烷交联LLDPE 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25(5):46-4836.杨志涌,池振国,于涛,陈美娜,张锡奇,王程程,许炳佳,周勰,刘四委,张艺,许家瑞,具有聚集诱导增强发光效应的咔唑基三苯乙烯衍生物新型单体及聚合物,高分子学报,2009,6:560-56537.张锡奇,杨志涌,陈美娜,许炳佳,张艺,池振国,许家瑞, 含N已基吩噻嗪和N已基咔唑基团的联苯乙烯类有机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中山大学学报,2009,6,9-1438.李红山,张艺,许家瑞,氧化镧对LLDPE热氧化分解行为的影响,中山大学学报,2008,47(1):51-5539.李红山,张艺,许家瑞,稀土氧化物对LLDPE 热氧分解行为的影响, 塑料, 2008, 37(1), 70-7340.余穗华,赵克,张艺,新型Comfort-DA Ⅱ型义齿黏附剂的研制,广东牙病防治,2008,16(8):94341.尹以高,张艺,陈晓燕,许家瑞,自催化交联型有机硅密封胶的合成和性能研究,中国粘结剂,2007,16(5):1-342.尹以高,陈晓燕,张艺,许家瑞,有机硅密封胶粘接聚烯烃材料的研究,中国粘结剂,2007,16(2):10-1343.逯小龙,张艺,许家瑞,链状纤维增强热塑性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界面特性研究,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6(2):41-4444.陈谷峰,祝亚非,周勰,张艺,许家瑞. SMA梳状酯化物的合成及其对HDPE表面改性的研究. 功能高分子学报,2007,19-20(1):1-845.李红山,张艺,许家瑞,硬脂酸镧对LLDPE热氧化分解行为的影响,稀土,2007,28(3):5-846.许军,张艺,祝亚非,许家瑞,聚酯酰亚胺共聚物的液晶特性和相转变研究,中山大学学报,2007, 46(1):48-5147.许军,张艺,李瑞,祝亚非,池振国,许家瑞,一类含萘环结构的聚酯酰亚胺液晶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研究,高分子学报,2007,4:314-32048.许军,祝亚非,张艺,李瑞,池振国,许家瑞;聚酯酰亚胺三元共聚物的核磁共振波谱法表征,分析测试学报,2007,26(2):145-15049.陈汉佳,祝亚非,张艺,许家瑞,添加型聚丙烯大分子表面改性剂PP-g-PEG的制备及其应用,高分子学报,2007,2:203-20850.陈汉佳,祝亚非,张艺,许家瑞,聚丙烯大分子表面改性剂PP-g-PMMA的制备及其应用,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23(3):80-8451.陈汉佳,祝亚非,张艺,许家瑞,聚丙烯蜡/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在PP共混体系中的迁移扩散,塑料工业,2007,35(7):42-4652.陈谷峰,张艺,许家瑞,LLDPE/SMA共混物表面固相接枝PEG的研究,高分子学报,2006,6: 829-83253.李红山,张艺,许家瑞,氧化镧对硅烷交联LLDPE热性能的影响,中国塑料,2006, 20(6):73-7654.李红山,张艺,许家瑞,硬脂酸镧对LLDPE热老化行为的影响,中山大学学报,2006, 45(6):48-5255.魏珊珊,张艺,许家瑞,聚丙烯酸/Fe3O4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中山大学学报,2006,45(5):47-5056.魏珊珊,祝亚非,张艺,许家瑞。聚(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Fe3O4磁流体的制备及表征,华东理工大学学报(原《功能高分子学报》),2006,32(6):634-63757.陈汉佳,祝亚非,张艺,许家瑞,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5(4):54-5758.陈汉佳,祝亚非,张艺,许家瑞,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华东理工大学学报(原《功能高分子学报》),2006,32(6):638-64259.陈汉佳,祝亚非,张艺,许家瑞,氢化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塑料工业,2006,34(2):11-1460.张艺,池振国,许军,郑毅敏,许家瑞,可纺性热致液晶聚酯酰亚胺的分子设计及 合成,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研究进展,2005.A08,37-41(ISBN 7-5614 -3149-X/O. 104)61.许军,张艺,李瑞,池振国,郑毅敏,许家瑞,含萘环结构的热致性液晶聚酯酰亚胺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研究进展,2005,A09,42~45 (ISBN 7-5614-3149-X/O. 104)62.刘四委,朱凯征,张艺,祝亚非,许家瑞,含苯胺低聚物侧链的导电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高分子学报,2005,2:266-26863.张艺,程开良,郑毅敏,许家瑞,空间立体结构对芳香聚酰胺及其与脂肪聚酰胺嵌段共聚物结晶行为的影响,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Vol 43(5):20-2464.张艺,许家瑞,调制式差示扫描量热法(MDSC)在高分子研究中的应用,化学通报,2004, 5: 341-34765.张艺,许家瑞,微观纤维增强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I,材料工程,2003. 8: 43-4866.张艺,许家瑞,微观纤维增强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II,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3,4:68~7767.曾春莲,张艺,许家瑞等,用MDSC法表征尼龙6和聚乳酸热转变行为,分析测试学报,2003,4:70~7268.张全灵,许家瑞,张艺,微观纤维增强高分子复合材料分散相结构设计 II,中山大学学报,1999. 38 (5), 4069.张全灵,许家瑞,张艺,微观纤维增强高分子复合材料分散相结构设计 I,中山大学学报,1998. 37 (5), 39 1.张艺,李霁,何芬,池振国,许家瑞,多重响应性改性纳米磁性颗粒的制备,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讨论会,2008.11.17.~19.,广州(口头报告)2.杨志涌,于涛,陈美娜,张锡奇,许炳佳,王程程,刘四委,张艺,池振国,许家瑞, 周勰,具有聚集诱导增强发光效应的咔唑三苯乙烯衍生物的聚合物,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讨论会,2008.11.17.~19.,广州(口头报告)3.张艺,李瑞,池振国,许家瑞,热致液晶聚酯酰亚胺/PET共混体系结构与性能研究,2007年先进材料成型技术与材料加工国际研讨会,2007.12.9.~10, pp. 154-157,广州 (口头报告)4.张艺,李瑞,池振国,许家瑞,含萘环结构热致液晶聚酯酰亚胺/PET共混体系研究,2007年高分子学术年会会议,2007.10. 成都 (墙报展示)5.许家瑞,张艺,许军,池振国,主链型热致液晶聚酯酰亚胺的可控聚合及表征,2007年高分子学术年会会议,2007.10. 成都 (口头报告)6.张艺,程开良,郑毅敏,池振国,许家瑞,三元共聚液晶聚酯酰亚胺/PET共混体系性能研究,2005年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2005.10.9.~13.,北京(口头报告)7.魏珊珊,祝亚非,张艺,许家瑞, PAA/Fe3O4纳米复合材料中两组分相互作用研究,2005年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2005.10.9.~13.,北京8.陈谷峰,张艺,许家瑞,SMA酯化物的合成及其对聚乙烯表面改性的研究,2005年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2005.10.9.~13.,北京9.李红山,张艺,许家瑞,氧化镧和硬脂酸镧对LLDPE结晶与力学性能的影响,2005年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2005.10.9.~13.,北京10.刘四委,朱凯征,张艺,许家瑞,结构规整的含苯胺低聚物侧链的导电聚合物研究,2005年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2005.10.9.~13.,北京11.逯小龙,张艺,许家瑞,链状短纤维与热塑性聚合物界面性能研究,2005年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2005.10.9.~13.,北京12.陈汉佳,祝亚非,张艺,许家瑞,PP添加型大分子表面改性剂的制备及其应用,2005 广东高性能、功能材料研究与产业化及发展循环经济研讨会,2005.9.20~22,汕头13.张艺,程开良,张全灵,许家瑞,低分子芳香聚酰胺/尼龙6共混体系结晶行为研究,复合材料--成本、环境与产业化(NCCM-13),2004,D:树脂基复合材料,572-576(ISBN 7-80183-467-4)14.许家瑞,张艺,程开良,张全灵,微观纤维增强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的进展及若干思考,2004年中国复合材料学会换届会议,上海15.许家瑞,张艺,程开良,张全灵,可熔融加工的微观纤维增强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03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集,Oct 9-14,杭州,PF816.Quanling Zhang, Yi Zhang and Jiarui Xu, A novel approach to molecular composite 6th Pacific Polymer Conference (PPC-6) December 7-11, 1999 Guangzhou, China, Section-2 0917.许家瑞,张全灵,张艺,曾汉民,微观纤维增强高分子复合材料增强相的结构与性能的研究——模型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97ˊ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集,f 247,合肥18.Yi Zhang, Jiarui Xu et al, Synthesis of Tri-block Copolymer for Melt-processable Molecular Composites, Proceedings of 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Composite Materials, Section-19, ID-1506,Ed. Yao Zhang, Wanfang Digital Publishers, Beijing, 2001 (CD edition, ISBN 7-900075-46-1/Z-Y)

10、冯娜是干什么的

1、诗人、作家冯娜冯娜:女, 1985年生于云南丽江。白族。毕业于中山大学。现在广州工作。诗文作品散见于《诗刊》、《中国诗歌》、《天涯》、《星星》、《山花》、《广州文艺》、《中西诗歌》等杂志,并有部分作品入选《中国新诗年鉴》、《十年诗选》、《2010年中国年度诗选》等各大选本。“中国‘80后’诗歌十年成就奖”十大新锐诗人之一,出版有诗集《云上的夜晚》(2009年)。冯娜诗选:冯娜:春天,绵软的刀刃(组诗)十面埋伏下雨了 埋伏在早春二月的杀机我不能在风里走得太久花有可能是卧底的妖娆女人燕群可能是路探 戴着黑毡帽雨水敲打我的门 弹的是琵琶埋伏十面一群人过去 擎着白旗一群人过去 握的是雄黄与杨柳我无处可逃 像大多数可能被发现的叛徒一样遁入雨水 落地委尘小令有可能是被遗漏的书信桃花也是 蜂鸟也是岭南二月 粘腻的风和情事也是有可能是地址改了 无法投递有可能是人已走了 邮戳在路上餐风饮露就是不肯 把那不知去向的名姓和信里始终敞开的门小心翼翼地关上于是 春天旧了 信笺黄了有一阵花里倦怠的香气散了江河或者蛇最不信任春天的 是江河桃花汛 梨花雨每一次胎动 仿佛都要分娩一处新的河床我渴望 你蛇一样复苏的欲念只是缓缓爬过草莽 并不吐芯改道的河不会交出誓言除非你和岸都醒了除非 我终于拥有光滑冰冷的脊背如一条河 如一条蛇轻巧游走 避开春天杜鹃我不爱说话 尤其是花开的时候就像繁花有时突然把春天打扮得寂静粉红是左心房 乳白是右心室鹃鸟一扑打我的肺要吐出与这清浅 不相称的馥郁啼血的事 自然不该在春天提起我不爱说话尤其是能穿上素净的袍子不必戴着帽冠 做一朵花的时候荷塘如果我走得不那么快 荷花有没有可能还在开水面抬升了 浮起的枯萎是破碎的剧情如果我走得不那么快我就是 台下掌声最热烈的人或者 你也不需要闪光灯下再次谢幕最后你捧出了苦心的莲子我逃去了西湖 西湖有龙井茶茶里微涩不加莲心我不能走得太慢 我和你一样害怕看见真相 荒芜 深澈以后的泥泞你还是勇敢 开花 结籽把最汹涌的凋谢 献给台下的我我们做了相互的看客我错过了你的一季 你错过了我的一生马岗顶据说这里毒蛇出没 据说虫兽的尸骨养成了大批的花木来的人很多 小路会踩痛草的魂魄风高夜黑 我就想附会一个有鬼的传说这不像是一个有病的背脊背着许多年纪和雨水 还能唱出凤凰花的炎夏也不再探听那个长发的背影不对手握利器的人 心存戒心我也不要头盔和甲胄我小心翼翼 忐忑多疑那么多的蝴蝶 究竟是哪一朝的冤屈那些花上的露珠 究竟有没有鸩毒马岗顶 我背着我的前世来据说我的今生 心有疑惧却有药可医红马寺石阶一层层 砌得比松树杨树高落过霜的地面 就是有花也是瘦弱的紫我辨认不出 那些各司天命的佛或神他们或是阖眉闭目 或是怒眼相看诵经的住持把水拂在我身上我后襟发凉 猛地一惊那骑着红马的将军可是扛着大刀 要拦住我心里执意不肯跪下的 鬼雷峰塔我去的时候 是夜晚万千灯火和翻不动满湖波纹的黑我来的时候柳荫稠密 白日喧闹白蛇和断桥都在一张画舫上星移物换没有一个人说 这湖水流过眼泪害过相思 诅咒过天庭和雨季他们都说 春天来更好春天繁花似锦 游船如织我是在夜里去的载着满船满船的黑 纪念一段终得见天日的爱情1、诗人、作家。2、人力资源管理师(中级),国际注册高级饭店培训师。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夏衍 鲁迅 中国 作者 封建 朝花夕拾 法西斯

上一篇:毕业论文是不是都要自己写
下一篇:参考文献中论文的标志与字典的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