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献:1 Hauknes,J; Services in innovation-Innovation in services [M];; 1998年2 Sundbo, J; Standardization vs customization in service innovation [M];The result of SI4S topical paper 3, SI4S project; 1998年3 Pin, D. H; 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 as co-producers of innovation [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00年4 Drew A W; Accelerating innovation in financial services [M];; 1995年5 Marja Toivonen, Tiina Tuominen; Emergence of Innovations in Services: the Oretical Discussion and Two Case Studies [R] [M];Presentation in International ProACT Conference: ‘INNOVATION PRESSURE --- Rethinking Competitiveness, Policy and the Society in a Globalised Economy‘; 15-17 March 2006年6 Lovelock C. H;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Services [R] [M];Developing New Services; 1984年7 Gallouj F,Weinstein O; Innovation in services [J] [M];Research Policy; 1997年8 Pim den Hertog, Rob Bilderbeek; Conceptualising Service Innovation and Service Innovation Patterns [R] [M];; March1999年9 Barras IL; Towards a theory of innovation in services [J] [M];Research Policy,; 1986年10 Shostack G.L; How to Design a Service [J] [M];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1981年11 Henry A. Becker. Thesis Manual, Queen’s University at Kingston, 1969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
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
书写技巧: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
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
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以word2007为例,可以在插入尾注时先把光标移至需要插入尾注的地方,然后点击 引用-脚注下面的一个小箭头。
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有个自定义,然后输入中括号及数字,然后点插入,然后自动跳转到本节/本文档末端,此时再插入参考文献内容即可。
如下:2] (美)Bruce Eckel著. C++编程思想.刘综田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3] (美)William Ford等著. 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第2版).陈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 (美)Bruce Eckel著. C++编程思想.刘综田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3] (美)William Ford等著. 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第2版).陈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格式如下:[序号] [原著作者国籍]原著作者. 书名[M]. 译者.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份: 起页码-止页码.例如:[1] [美]玛格丽特,维萨(M. Visser). 饮食行为学: 文明举止的起源,发展与含义[M]. 刘晓媛.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5.深圳求职资料 1、毕业初闯深圳全攻略 /bankmarketing/default.htm/www.experian.com/whitepapers/bank_marketing_international.pdf 是 bank marketing的一本书的pdf版Money For The Bank: A Banker's Guide To Marketing /Banks_and_Banking-N_10002715-books.html 都是有关的文献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Creating Your Budget on PaperCreating a household budget on paper won't provide graphical budget reports found in budgeting or personal finance software, but creating a budget on paper has the advantage of being always available, not just when the computer is on.Budgeting on PaperTo create a budget form with pen and paper or a word processor, you need to decide if you will budget the same amount for expenses and income for each month, or if you will be budgeting fluctuating amounts across the year. The method you decide on dictates the number of columns you will need in your budget form.Setting up a budget on paper can be as simple as using your writing instrument of choice and a ruler to draw rows and columns. The advantage of this system is that it is portable and always available. The disadvantage is that as you tweak your budget or find new categories you need to budget for, you will need to rewrite parts of the budget or redo it entirely.If you budget the same amount each month, draw two columns on paper, one for income and expense categories (paycheck, groceries, utilities) and one for the monthly budgeted amount for each category. If you are budgeting income or expenses will fluctuate monthly, you need a column for the budgeted categories and twelve columns to hold monthly amounts.Add up total expenses and income in a total row at the bottom of the budgeted amounts column. If you are budgeting for all twelve months, total each month individually. The total expense rows need to be compared to total income to be sure you are not over-budgeted.Read more at Suite101: Creating Your Budget on Paper: Personal Financial Planning /article.cfm/budget_planning#ixzz0dLKVBCWLBudget Form Print OutsPrinting out a blank budget form from a web site or word processing software provides a neat format for recording budget data. This is a good solution for those who want to create their budget by hand but don't want to have to redraw lines for columns and rows when the budget changes.As with a completely hand-written budget, you need to decide if you will budget the same amount for expenses and income for each month, or if you will be budgeting fluctuating amounts across the year. If you go with a static budget amount month after month, you only require two columns - one for the budgeted category and one for the amount budgeted. Budgeting different monthly amounts calls for a category column and a column for each month in a year. Be sure to include a total row beneath the budgeted amounts so you can see if total expenses surpass total income.Free Budget Planning PrintablesUsing Tables in Microsoft Word: Tips on using the Tables feature in Microsoft Word to create your budget form.These free printable budget planning forms require the free Adobe ReaderTo use forms for tracking your monthly spending after you create your budget: print out the form, fill in budgeted amounts that will not change and then make photocopies to avoid recording budgeted amounts each month.Use Balance Pro's complete budget form with a personal financial analysis with the 8-page Money Management Planner to break down current spending, planned budget and changes in spending needed to reach budgeted amounts. Includes weekly and monthly expense records. Detailed Budget Worksheet from Freddie Mac includes lines for brief notes. Monthly Budget Worksheet from www.SocialServe.com includes a Monthly Spending Summary on the last page, with a spot to record surplus or shortfall. Less detailed and very colorful Simple Monthly Budget worksheet from www.aba.com.Read more at Suite101: Creating Your Budget on Paper: Personal Financial Planning /article.cfm/budget_planning#ixzz0dLKZC8mf
1\忠诚营销理论及其实施【英文篇名】 Theory and 执行ution of Loyalty Marketing 【作者】 冯军; 孙习祥; 【英文作者】 Feng Jun; Sun Xixiang; School of Management; WUT; Wuhan; China.;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刊名】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fo Technology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Engineering], 编辑部邮箱 2006年 09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关键词】 忠诚营销; 数据库营销; 亲情营销; 【英文关键词】 loyalty Marketing; database marketing; emotion marketing; 【摘要】 高的顾客忠诚度几乎是每一个企业追逐的目标。忠诚营销是针对建立客户忠诚而全面展开的市场活动和策略。它契合了现代企业的营销实践活动,能帮助企业取得高的市场份额。研究了忠诚营销的内涵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忠诚营销: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观念,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优质的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设立顾客关系管理机构;进行数据库营销;制定接触计划;制定开展以提升客户忠诚的亲情营销。 【英文摘要】 Every enterprise wants to go after the high consumer faithfulness.Loyalty marketing is regarded as marketing strategy which enterprises carry out thoroughly in order to build up consumer loyalty and gain a high market share.The concept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oyalty marketing are studied.Suggestions of how to carry out loyalty marketing are presented.
The caus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rformance drivers and outcomes: Reinforcing balanced scorecards’ implementation through system dynamics models[J] . Federico Barnabè,Cristiano Busco. Journal of Accounting & Organizational Change . 2012 (4) Linking Top Management Support and IT Infrastructure with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Mediating Role of Knowledge Application[J] . Abdul Haque,Shamyla Anwar. Canadian Social Science . 2012 (1)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performance: an organizational perspective[J] . Richard S. Lytle,John E. Timmerman. Journal of Services Marketing . 2006 (2) A descriptive analysi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Balanced Scorecards in German-speaking countries[J] . Gerhard Speckbacher,Juergen Bischof,Thomas Pfeiffer.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 2003 (4) 搜索原文,复制粘贴
论文文献资料【篇名】---银行危机的社会学解释【相关摘要】本文主要从社会学角度来研究系统性的银行危机。 银行危机内生于银行的构建,其承担的储蓄转投资的功能决定了银行的脆弱性。随着银行业的发展,其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高,银行危机对政治、经济、社会的冲击和影响也加大。 中国作为一个转型国家,整个金融体系是从大一统的银行体制变革开始起步,到目前为止,银行仍居金融业的主导地位。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维系着国民经济命脉和经济安全。由于四行在我国转轨过程中,把不断增加的储蓄转投给了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亏损面扩大和增加的情况下,形成和出现了大量不良资产。东南亚危机后,由于我国经济金融与发生国的诸多相似,国际上一些著名的机构和学者主要依据四行超过20%的不良资产率和不足8%的资本充足率,纷纷预测中国很快就会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有些学者甚至设计好了危机爆发的过程,就等中国实际的验证。然而,事实与预言相距太大,四行不仅没有遭到挤兑而倒闭,而且存贷款仍保持高增长。东南亚风暴没有登陆比邻的中国,而是刮到俄罗斯、巴西。为何中国能抵御这场危机?四行为何没有出现典型的银行危机——挤兑存款,甚至还排队存款呢?这说明,在关心中国的机构和学者看到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或历史上危机发生国类似情况的同时,中国还有许多与危机国不同的因素在体内发挥作用,这些不同的因素是什么?全文围绕此展开分析和研究。本文认为银行作为储蓄转投资的中介,实际形成了以银行为中心的信任链。这个信任链由两段构成,一段是存款人与银行,一段是银行与借款人。银行把从存款人那里得到的信任集中后,转给了借款人。短存长贷、债权约束是这个信任链的特征。任一段信任链的断裂都可能使整个信任链无法维持。这样,就可以清楚银行危机为何既可能是存款人集中挤兑造成,也可能是贷款人违约造成。四行为中心的信任链已经出现了相当大比例的断裂,但危机没有发生。从信任链数量对比上看,是由于存 款大于贷款的增长拉得住部分断裂的信任链。其根本原因在于决定这 些变化的社会系统。 全文由绪论和七章组成。 绪论部分主要说明了为什么进行此研究;综述了已有的研究和介 绍了本文的研究。从社会学角度研究银行危机,从学科领域看,本文 具有一定的前沿性。 第1章,主要回顾了20世纪以来国际上发生的不同国家的银行 危机,主要是:发生在美国的两次危机,阿根廷两次时间相隔不长的 危机,俄罗斯的危机,东南亚国家的危机,以及中国在1998年关闭 海南发展银行。这些史实,是本文实证分析时的主要资料。 第2章,研究了银行为中心的信任关系,从科尔曼对信任的研究 出发,构建出以银行为中心的信任链。导致银行危机的原因很多,但 结局只能是银行无法维持信任链的运转。聚集到信任链上后,就可以 发现信任链的存在与维持不是仅从信任链上摘取几个指标就能做出 危机是否发生的判断,政治、经济、社会中一些难以量化的因素左右 着这个信任链。借助 AG模式解释银行危机将有效克服原有银行金 融危机理论在解释危机时以偏概全的缺陷,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第3章,分析了四行的特殊信任结构,这种结构正是我国与危机 发生国的不同。不良资产率高,资本充足率低确是严重的问题,但国 有独资性质使得社会公众相信国家信用支撑国有银行,从而使存款人 与银行信任链的稳定和扩大拉住了因扭曲银企关系而造成损失的银 行与借款人的信任链。 第一章,主要研究货币稳定问题,这实际是中国防范东南亚危机 的第一道防火墙。人民币互动的制度选择,对内对外都成功地保持了 币值的稳定。 第5章,具体分析了东亚危机后居民储蓄增加的原因,因为信任 的存在并不代表信任的增加。教育、住房、社会保障制度等在党的十 五大和新一届政府成立后集中出台,改变了居民心理预期,导致储蓄 因预防性动机增强而增长。储蓄的增长和存差的扩大保证了四行不会 回流动性不足而导致危机。 第6章,分析了东南亚危机后政府的救助措施和效果,以及中国 政府强有力的控制,这是吸取东南亚危机教训,在危机末公开化时的 抢先行动,表明了政治系统在包括银行系统在内的社会系统整合中时 机把握、手段运用都比较成功。 第7章,研究对未来银行危机的防范措施,加入们 将引致中国 银行业和其它社会系统的深刻变化,原先存在的有利因素可能失去, 不利因素逐渐增加。借鉴罗斯福新政和韩国的成功经验,中国完全可 以把事后的行为转为事前的防范,从而减轻危机发生可能造成的巨大 代价。银行安全网和社会保障安全网是两个最为重要的,可以减轻或 控制危机成本的制度构建。中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及存在的问题[摘 要] 次级债作为商业银行的一种主动负债工具,近年来得到了国际银行界的广泛认同和青睐,将其视为商业银行筹资的重要举措。兴业银行完成30亿元次级债务的发行后,成为国内首家实现次级债务补充资本的商业银行。随后,各家银行纷纷加入到发债银行的行列,掀起了一股发行次级债的高潮。但是,和国外商业银行相比,中国商业银行目前的次级债发行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次级债在各方面来看,仍存在不少问题。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次级债发行 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 所谓次级债(Subordinated Debt or Mezzanine Debt),是指偿还次序优于公司股本权益但低于公司一般债务的一种特殊的债务形式。次级债兼有债务和股权的特征。次级债的次级只是针对债务的清偿顺序而言,即若公司一旦进入破产清偿程序,该公司在偿还其所有的一般债务之后,才能将剩余资金用来偿还次级债。 参照国际经验,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发行次级金融债券是解决资本金不足的有效途径。由于以前对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的规定一直处于政策“盲区”,没有相关法规予以明确,因此2003年底以前尚无一家商业银行发行此类债券。为满足银行业补充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需要,中国银行业监管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通知》,从此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有了政策上的支持和认可,为商业银行利用次级债补充资本金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随后,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华夏银行等也纷纷发行了次级债,国内商业银行掀起了一股次级债的发行热潮。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次级债券的发行基本是定向发行方式,具有私募性质,利率水平一般由商业银行通过向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询价来确定,后期采用固定利率发行的逐渐增多,但比例偏低;债券期限较短,一般为6年以下;除交通银行外,发债规模都在60亿元以下;发债次数偏少并缺乏明确的连续性,次级债券的目的和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银行的资本金。 国有商业银行发行的次级债券主要是10年期、固定利率、一年付息一次的、可赎回债券,与欧美国家主要银行的次级债券结构设计大体一致,而且债券品种设计也开始多样化,能够适应不同投资者的市场需求。次级债券的定价是在同期限国债收益率的基础上加上金融债券的信用补偿溢价,国内大约是20基点。下图是国内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特征。 注:各商业银行公开资料整理所得 二、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存在的问题 1.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目的单一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行目的单一,只是考虑将次级债作为补充资本金的工具,满足监管资本的要求,而忽视次级债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效用,以及次级债作为一种长期资金对改善银行负债结构的效用。如果银行只是纯粹为了提高资本充足率发行次级债,以满足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而没有根据自己的资产情况来发行债券,加强债务资金的运营管理,充分利用次级债发行带来的缓冲期提高自身的盈利水平和抗风险能力,那么次级债的发行就会变成表面文章,对银行而言反而成为一个美丽的陷阱。 从目前的市场反应来看,已发行和准备发行次级债的银行过多地强调了次级债对于补充银行附属资本的作用。发行的次级债来看,大部分期限都为5年零1个月,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计入附属资本的要求。而中行和建行更为“聪明”,设计了一个实际期限为5年而名义期限为10的可赎回次级债,巧妙地避开了银监会关于剩余期限5年内计入附属资本折算比例逐步降低的规定,以10年期债券的成本实现了5年100%地将次级债计入附属资本,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次级债来提高资本充足率。从发行期限的设计可以看出,发债银行可算是机关算尽,其目的就是以提高资本充足率为出发点的。各商业银行的这种出发点,掩盖了次级债在改善银行负债结构以及风险管理的职能。 2.次级债的发行无助于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 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是指资产结构的配置和负债结构的配置能够相互适应,当负债结构发生变化时,资产结构能迅速做出调整,以及当资产结构根据需求必须出现变动时,银行能够在满足流动性需求的情况下,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由此,可以看到次级债在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方面对于商业银行的意义。 但是从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的设计来看,期限短,大多是5年。中行和建行发行的10年期的次级债在后5年是可赎回的。并且大都采用了浮动利率制,当然,浮动利率制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但对投资者而言却不是有利的。这样的结构设计就使商业银行难以筹集到长期,稳定的负债,从而解决资产负债结构的不匹配带来的流动性风险问题。 3.银行间相互持有次级债 商业银行相互持有次级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监管当局允许商业银行相互持有次级债。2007年1月1日是监管部门为各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标设定的最后期限,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资本金的硬约束下,资本金压力如影随形,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资本饥渴问题。从资金来源上看,债券资金作为附属资的一部分,与股本金一样起到提高资本充足率的作用。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核心资本比重普遍偏大(大都在90%以上),附属资本实际上只有呆坏账准备一项。并且,央行规定提取呆坏账准备的比例仅为风险资产的1%,其中的大部分被用于冲消历史坏账。在增加核心资本很困难的情况下,增加次级金融债等附属资本来提升资本充足率,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只要不超过监管当局规定的比例上限,银行可以循环发债适时补充资本。因此,从《关于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通知》到《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对次级债持有对象的修订,都体现了一个政策信号,那就是给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开辟道路。从中国目前的金融市场结构来看保险公司等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金融资产总量中的比例相对较低,单靠它们是无法消化商业银行巨大的融资需求的。允许商业银行投资其他商业银行发行的次级债可以拓宽次级债的发行渠道降低商业银行发行成本,使商业银行能快速提升资本充足率。允许银行互持是监管当局为帮助国有银行尽快充实资本金,达到标准的无奈之举。因为,在剥离不良资产和注资之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仍未能达到监管要求,而国家却早已不堪重负。而以保险公司为主力军的投资者受政策和自身实力所限,远不能消化掉国有银行为补充资本所需发行的巨额次级债券。允许商业银行互持次级债将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 其次,商业银行的积极参与也是银行互持的重要原因。从发债银行的角度来看,次级债的互持为发债银行提供了次级债的需求主体。而从购买债券的银行看,投资次级债为以后发行次级债的需求主体问题铺平道路,亦即“密谋”互持次级债,或者是一种不必言传的“默契”。如此,对发债行或是投资行都是一种“双赢”,但是这种双赢是建立在道德风险、系统性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基础之上的,是不足取的。 小结:由于商业银行是特殊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对一国的金融安全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哪个行业像银行业一样受到如此严格的监管。政府监管可能存在监管失灵,而银行安全网设计中又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因此,新巴塞尔协议强调市场监管的重要性。而次级债的市场约束机制为市场监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监管工具。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次级债的市场约束作用。在美国,美联储成立了专门的次级债研究小组,考察次级债的市场约束。一些国家甚至强制要求商业银行发行同质的次级债券,以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市场约束。而我国次级债发行历时尚短,从第一支次级债发行至今不到5年时间。从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的发行特点上看,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缺乏连续性;银行互持问题严重,缺乏机构投资者;发行定价扭曲。这些都导致次级债的市场约束机制很难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胡 斌:次级债与市场约束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与银行经营[J].金融会计,2002~01 [2]许文辉:中国银行业次级债的发行定价和市场前景[J].经济导刊,2004~11 [3]黎小枫:论商业银行次级债“互持”的合理性[J].福建金融,2005~8 [4]J Cem Karacadag and Animesh Shrivastava, The Role of Subordinated Debt in Market Discipline -the Case of Emerging Markets. IMF Working Paper, 2000 [5]葛兆强: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绩效、挑战与发展策略[J],证券市场导报,2004~10 [6]中国人民银行网站,/bank/您自己进去看看吧,希望对您有帮助。网站绝对安全,请放心进。
推荐到OA图书馆,中英文都有。英文文献,输入英文关键词即可。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关于商业银行个人房贷业务风险与防范的,我才找好文献了资料,这就发你吧本回答由网友推荐来吗,我给你发你要的
外文文献可以用你们图书馆的外文数据库检索, 如www.sciencedirect.com, www.springerlink.com 自己去找吧 学校里面可以下载到的!英文关键词可以利用www.iciba.com网站翻译~追问
晕 这是要买的追答
学校里面可以下载到的!我都说明了~!!
商业银行 银行 次级债 危机 资本 次级 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