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1]王松武,赵旦峰,于蕾,王扬. 常用电路模块分析与设计指导(电子电路设计循序渐进系列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赵军军.模拟乘法器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J].无线电工程,2001,(12):58.[3]胡博,应如艳.EWB5.0软件在电子线路实验中的运用[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1,(10):83.[4]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5]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汪惠,王志华.电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7]林若波.浅谈电子线路的多媒体电化教学[J].现代电子技术,2001,(5).[8]黄晓霞,萧蕴诗.数据挖掘应用研究及展望[J]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01, (4): 23 29.[9]梁剑,李晓,刘红铄,等.智能化数据挖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2,(5): 89 91.[10] Heikki Mannila.Theoretical Frameworks for Data Mining[M] .ACM SIGKDD,2000.大概是这样的,你参考一下。最后 参考别人的论文!!!!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1.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2.期刊: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 [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 题名[D]. 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5.专利: [序号]专利申请者. 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 出版日期.6.科技报告: [序号]著者. 报告题名[R].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7.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颁布日期.8.报纸文章 : [序号] 作者. 题名[N]. 报纸名,年-月-日(版次).9.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参考文献在论文中的位置分为两种:1,每页参考文献。要求内容排在加注处所在页的页下,序码每页单独排序。用: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在对话框里选择‘脚注’就可以。文献多少需要自己增加。2,论文末尾,即正文结束后。参考文献序号需与正文标注序号一一对应。正文标注序号方法:选中--字体--上标(一般为上标)。
文献综述的写法与格式 一、何谓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学生毕业论文主要为专题性综述。 文献综述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程度,要求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前沿性问题做出较详细的综述,并提供参考文献。作者一般不在其中发表个人见解和建议,也不做任何评论,只是客观概括地反映事实。 二、 文献综述的特点 1. 综合性 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 2. 评述性: 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 1) 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 2) 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做出评论和估价。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一篇好的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不同于原始论文(一次文献),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 3) 综述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无严格的规定,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专著,参考文献可数百篇乃至数千篇;小的可仅有千余字,参考文献数篇。一般医学期刊登载的多为3000~4000字,引文15~20篇,一般不超过20篇,外文参考文献不应少于1/3。 三、 综述的内容要求 1)选题要新:即所综述的选题必须是近期该刊未曾刊载过的。一片综述文章,若与已发表的综述文章"撞车",即选题与内容基本一致,同一种期刊是不可能刊用的。 说理要明:说理必须占有充分的资料,处处以事实为依据,决不能异想天开地臆造数据和诊断,将自己的推测作为结论写。 2)层次要清:这就要求作者在写作时思路要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前后如何呼应,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 3)语言要美:科技文章以科学性为生命,但语不达义、晦涩坳口,结果必然阻碍了科技知识的交流。所以,在实际写作中,应不断地加强汉语修辞、表达方面的训练。 4)文献要新:由于现在的综述多为"现状综述",所以在引用文献中,70%的应为3年内的文献。参考文献依引用先后次序排列在综述文末,并将序号置入该论据(引文内容)的右上角。引用文献必须确实,以便读者查阅参考。 校者把关:综述写成之后,要请有关专家审阅,从专业和文字方面进一步修改提高。这一步是必须的,因为作者往往有顾此失彼之误,常注意了此一方而忽视了彼一方。有些结论往往是荒谬的,没有恰到好处地反应某一课题研究的"真面目"。这些问题经过校阅往往可以得到解决。 四、综述的格式与写法 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体和总结组成。 1)前言: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包括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果属于争论性课题,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2)主体: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点及其理论根据,从而反映作者的见解。为把问题说得明白透彻,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述。这部分应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几个方面的内容。 a.历史发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b.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各派观点,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将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对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要详细介绍,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介绍各家观点或学说,进行比较,指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陈旧的、过时的或已被否定的观点可从简。对一般读者熟知的问题只要提及即可。 c.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这部分内容要写得客观、准确,不但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提示捷径,为有志于攀登新高峰者指明方向,搭梯铺路。 主体部分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按问题发展历史依年代顺序介绍,也有按问题的现状加以阐述的。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比较各家学说及论据,阐明有关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 主体部分的写法有下列几种: a.纵式写法 "纵"是"历史发展纵观"。它主要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从而勾划出某一专题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轨迹。纵式写法要把握脉络分明,即对某一专题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动态作扼要描述,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取得了什么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发展趋向如何,对这些内容要把发展层次交代清楚,文字描述要紧密衔接。撰写综述不要孤立地按时间顺序罗列事实,把它写成了"大事记"或"编年体"。纵式写法还要突出一个"创"字。有些专题时间跨度大,科研成果多,在描述时就要抓住具有创造性、突破性的成果作详细介绍,而对一般性、重复性的资料就从简从略。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做到了详略得当。纵式写法适合于动态性综述。这种综述描述专题的发展动向明显,层次清楚。 b.横式写法 "横"是"国际国内横览"。它就是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通过横向对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种观点、见解、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了差距。横式写法适用于成就性综述。这种综述专门介绍某个方面或某个项目的新成就,如新理论、新观点、新发明、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等等。因为是"新",所以时间跨度短,但却引起国际、国内同行关注,纷纷从事这方面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如能及时加以整理,写成综述向同行报道,就能起到借鉴、启示和指导的作用。 c.纵横结合式写法在同一篇综述中,同时采用纵式与横式写法。例如,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通过 "纵"、"横"描述,才能广泛地综合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认识某一专题及其发展方向,作出比较可靠的趋向预测,为新的研究工作选择突破口或提供参考依据。无论是纵式、横式或是纵横结合式写法,都要求做到:一要全面系统地搜集资料,客观公正地如实反映;二要分析透彻,综合恰当;三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四要语言简练,详略得当。 d.总结:主要是对主题部分所阐述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重点评议,提出结论,最好是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提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e.参考文献:写综述应有足够的参考文献,这是撰写综述的基础。它除了表示尊重被引证者的劳动及表明文章引用资料的根据外,更重要的是使读者在深入探讨某些问题时,提供查找有关文献的线索。综述性论文是通过对各种观点的比较说明问题的,读者如有兴趣深入研究,可按参考文献查阅原文。因此,必须严肃对待。 四、 写作步骤 1)选定题目选定题目对综述的写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a.选题首先要求内容新颖,只有新颖的内容才能提炼出有磁石般吸引力的题目。 b.选题还应选择近年来确有进展,适合我国国情,又为本专业科技人员所关注的课题,如对国外某一新技术的综合评价,以探讨在我国的实用性;又如综述某一方法的形成和应用,以供普及和推广。选题通常有几种:一种是与作者所从事的专业密切相关的选题,对此作者有实际工作经验,有比较充分的发言权;一种是选题与作者专业关系不大,而作者掌握了一定的素材,又乐于探索的课题;还有一种是医学科学情报工作者的研究成果。 c.题目不要过大,过大的题目一定要有诸多的内容来充实,过多的内容必然要查找大量的文献,这不但增加阅读、整理过程的困难,或者无从下手,或顾此失彼;而且面面俱到的文稿也难以深入,往往流于空泛及一般化。实践证明,题目较小的综述穿透力强,易深入,特别对初学写综述者来说更以写较小题目为宜,从小范围写起,积累经验后再逐渐写较大范围的专题。此外,题目还必须与内容相称、贴切,不能小题大作或大题小作,更不能文不对题。好的题目可一目了然,看题目可知内容梗概。 2)查阅文献题目确定后,需要查阅和积累有关文献资料。 a.对初学者来说,查找文献往往不知从哪里下手,一般可首先搜集有权威性的参考书,如专著、教科书、学术论文集等,教科书叙述比较全面,提出的观点为多数人所公认;专著集中讨论某一专题的发展现状、有关问题及展望;学术论文集能反映一定时期的进展和成就,帮助作者把握住当代该领域的研究动向。其次是查找期刊及文献资料,期刊文献浩如烟海,且又分散,但里面常有重要的近期进展性资料,吸收过来,可使综述更有先进性,更具有指导意义。 b.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自己所选定的题目,查找内容较完善的近期(或由近到远)期刊,再按照文献后面的参考文献,去收集原始资料。这样"滚雪球"式的查找文献法就可收集到自己所需要的大量文献。这是比较简便易行的查阅文献法,许多初学综述写作者都是这样开始的。另一种较为省时省力的科学方法,是通过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常用的检索工具书有文摘和索引类期刊,它是查阅国内外文献的金钥匙,掌握这把金钥匙,就能较快地找到需要的文献。此外,在平时工作学习中,随时积累,做好读书文摘或笔记,以备用时查找,可起到拾遗补缺作用。 c.查找到的文献首先要浏览一下,然后再分类阅读。有时也可边搜集、边阅读,根据阅读中发现的线索再跟踪搜集、阅读。资料应通读、细读、精读,这是撰写综述的重要步骤,也是咀嚼和消化、吸收的过程。阅读中要分析文章的主要依据,领会文章的主要论点,用卡片分类摘记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方法、重要数据、主要结果和讨论要点,以便为写作做好准备。 d.加工处理:对阅读过的资料必须进行加工处理,这是写综述的必要准备过程。按照综述的主题要求,把写下的文摘卡片或笔记进行整理,分类编排,使之系列化、条理化,力争做到论点鲜明而又有确切依据,阐述层次清晰而合乎逻辑。按分类整理好的资料轮廓,再进行科学的分析。最后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写出自己的观点与体会,这样客观资料中就融进了主观资料。 e.撰写成文:撰写成文前应先拟提纲,决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应重点阐明,哪些地方融进自己的观点,哪些地方可以省略或几笔带过。重点阐述处应适当分几个小标题。拟写题纲时开始可详细一点,然后边推敲边修改。多一遍思考,就会多一分收获。 f.提纲拟好后,就可动笔成文。按初步形成的文章框架,逐个问题展开阐述,写作中要注意说理透彻,既有论点又有论据,下笔一定要掌握重点,并注意反映作者的观点和倾向性,但对相反观点也应简要列出。对于某些推理或假说,要考虑到医学界专家所能接受的程度,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作为问题提出来讨论,然后阐述存在问题和展望。初稿形成后,按常规修稿方法,反复修改加工。 撰写综述要深刻理解参考文献的内涵,做到论必有据,忠于原著,让事实说话,同时要具有自己的见解。文献资料是综述的基础,查阅文献是撰写综述的关键一步,搜集文献应注意时间性,必须是近一二年的新内容,四五年前的资料一般不应过多列入。综述内容切忌面面俱到,成为浏览式的综述。综述的内容越集中、越明确、越具体越好。参考文献必须是直接阅读过的原文,不能根据某些文章摘要而引用,更不能间接引用(指阅读一篇文章中所引用的文献,并未查到原文就照搬照抄),以免对文献理解不透或曲解,造成观点、方法上的失误。 五、 综述论文的遴选与审编 1)综述论文是多篇研究成果的综合,所涵盖的内容信息量大,使读者费时不多却能得到更多的信息。国内外著名期刊很多都设有综述栏目,并给以较大的篇幅和较多的参考文献数额。综述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写作要求比较高,只有资深的作者才可能写出合乎要求的综述论文。它要求作者对所综述的资料拥有准确的判断能力,有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并有亲身研究的经历和体会,以及有较强的驾驭文字的能力。综述论文能较系统地反映国内外某一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最新研究的热点及新思路、新方法,对启发读者的研究思路具有向导作用。此外,综述论文的桥梁功能亦很显著。 2)综述论文的审稿程序遵从一般审稿规则,但具体到某篇综述的取舍上,还是有其特殊性和规律性。 a.在平衡比较中遴选。综述论文的资料来源于文献,可以有多个作者就同一个问题在一个时间段内分别向编辑部投稿,因此,编辑部必须对类似稿件进行权衡比较、分析,以决定取舍。如"干细胞的研究"是当前研究热点,本刊在同一时间段内收到3篇文章,经分析比较后认为它们是从不同侧面进行的综述,各有特点,故决定放在同一期刊出。又如,有关"端粒酶"的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课题,本刊连续收到多篇同类文章,内容多有重复,结果选取了1篇投稿较早的文章,对后来者只得以"已有类似稿件,请改投他刊"而退稿。 b.在达到总体评审要求的稿件中遴选。对一篇达到总体评审要求的综述论文应该是:就某一问题写得系统、深入,能反映该课题当前的研究水平,内容有新意,文字通顺。在这些稿件中再根据其对当前研究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进行分级优选。 2)笔者根据所编期刊近几年来审稿人的意见,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归纳出对综述稿件的总体评价。 a.对录用稿件的评价:属国际研究热点,有较好的指导和参考意义;是该领域重大课题,内容丰富,值得刊登;国内研究较少,对开展此项工作有推动作用;介绍设计的思路及目前动态,对读者有一定启发;综述当前概况,读者将从中汲取教益;内容新颖而重要,能引起有关读者的兴趣与重视;选题很好,对立足国内走向世界有很大的鼓舞作用;目前尚在起始阶段,有利于读者了解其概貌;内容好,文献新,层次清晰,语言通顺;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重点突出,分析得当;综述较全面,并较深入,反映了当前研究状况;属前沿进展资料,有较大学术参考价值;内容具有进展性,且有作者自己的工作,值得介绍;问题有新意,且存有争议,本文提供了一定思路。 b.对被退稿件的评价:涉及面太窄,感兴趣的读者不多;实验依据不足,多为推测性内容;内容分散,重点不突出,读后无系统概念;罗列文献,未作分析讨论;题目很大,但具体内容不多;国内已有不少报道,无明显特色;观点有错,原则有误,说服无力;内容肤浅,深度不够,未能反映重大进展;语言表达及结构均差,修改难度很大;资料来源可信度差,分量不够;文献未经充分消化,思路不清,前后矛盾;选题缺乏新意,内容陈旧,文字冗长;材料零散,内容单薄,说理不透;对所综述的领域不熟,写作不得要领。笔者在编辑综述稿件时发现,达到录用要求的稿件,都无一例外地要退修和编辑加工后才能刊出。当然,编辑部对稿件退修是很慎重的,一般情况下,退修的稿件即属准备刊发的稿件。 七、综述文稿的常见问题及审编 编辑工作中发现,综述论文文稿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审编时须慎重处理。 1)根据已有的综述直译转抄 这样做,难免有抄袭之嫌,因为"综述论文"不同于"译文"。在写作综述论文时,可以借鉴他人已发表的综述启发思路,但切不可照抄照搬。也就是说,必须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写出有别于他文的特色,有自己的侧重点。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进行文献更新,补足与自己侧重点有关的和该课题最新发表的文献,然后按照自己的侧重点重新命题,将全文重新整理,综合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本刊收到一篇综述文稿,列文献30余篇,而正文不足4000字。在初审中发现,其题名直译自其中一篇文献,进一步发现其内容亦基本来自该篇文献,但鉴于选题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故决定让作者重新查阅文献,补足近年的研究进展,改写后再投稿,再审编。 2)洋洋大篇,只是资料的堆积 有的来稿超过1万字,但内容既无重点又不深入,层次不清,概念模糊,甚至有误。究其原因,主要是作者对所综述的专题不熟悉,体验不深,不能很好地把握主题,而只是资料的堆积。对于这样的稿件退稿时即提醒作者,倒不如选一个自己比较熟悉的题目,哪怕是写一个较小的题目,只要在该专题范围内写得系统、深入,这样的文章也是一篇好综述。 3)文献开列过多,引文不当 一般要求综述论文著录的文献应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原文,但也并不是所有读过的文献都统统列出,应选择最主要和最新近的文献. 4)把综述写成讲座 讲座和综述的共同点是文章的综合性、新颖性和进展性。一般认为,综述是专业人员写给同专业和相关专业人员看的,要求系统、深入;讲座是专业人员写给相关专业人员和非相关专业的"大同行"看的,一般在深度上不作太高要求。从来稿中看到,把综述写成讲座最显著的特征是,文章中夹带大量的基础知识性的内容,甚至把教科书上的图表也搬了过来,文章冗长而深度不足。对此类文稿应大力删减专业人员所熟知的内容,在深度上下功夫,进一步挖掘提炼原始文献中的科研信息,从理论和机制的高度上进行分析归纳,从而使其达到综述论文的要求。随着我国科技工作与国际接轨,科研论文亦逐步投向国际期刊。相应地,以综合报道国内外科学技术新进展,促进国内科技发展为宗旨的综述性科技论文必将在国内有所加强,因此,科技期刊将会加大综述文章的比重。 文献综述的写法与格式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1.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2.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3.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4.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三、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本回答由网友推荐楼上的都是打酱油的 磊哥果断的找我 哈哈
区别主要是作为教材的不同。于老师还有朱老师上课就用他们自己的教材。其实内容上没有太本质的区别,侧重点稍微有不同。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电路原理根据你所选专业不同学习的重点不同,无论怎么变重点章节都是一样的变得是引导你的例子和习题。主要的思想哪一本书都一样,你可以参考各高校的教学大纲去学习。都差不多你看哪本合你口味就看哪本呗文献之间的参考是很正常的事去慧易升考研网看看吧,有不少电路原理考研资料的。
目 录 中英文摘要,关键词………….....1 一,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前言……………………………….2 二,前言 原理框图………………………….3 三,原理框图 毕业设计主要结构 结构……………….3 四,毕业设计主要结构 4.1,时基信号 . ,时基信号…………………….3 4.2,分频器件 CD4040………….10 . , 4.3,可逆计数器 CD40110……...15 . , 4.4,置数开关 . ,置数开关……………………20 4.5,控制门 . ,控制门………………………20 4.6,执行电路 . ,执行电路……………………21 毕业设计详细电路图 五,毕业设计详细电路图……………23 详细原理解释……………………24 六,详细原理解释 焊接与调试………………………25 七,焊接与调试 结论………………………………26 八,结论 参考文献…………………………27 九,参考文献 中英文关键字,摘要: 一, 中英文关键字,摘要: 逆计时数显定时器的设计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电子定时器.定时时间用数字显示.并进行逆计数.当 摘要] 计数器显示为 “ 0 ” 时.控制器会自动切断或打开用电器的电源, 定时时间 范围 1~ 990分钟。该定时器可替代目前一些家用电器中的机械定时器。 倒计时时定时器的用途很广泛,它可以用作定时器,控制被定时的电器,实现 定时开或者定时关,在定时的过程中,随时显示剩余时间, 它还可以用作倒计 时计数器。由三位数码管直观显示倒计时计数状态。 关键词: 关键词:电子定时器,数字显示,倒计时作者:高剑夫 指导老师:朱永乐 [Abstract]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one kind of electronic timer. Fixed the time is demonstrated with the digit. And carried on ploting the number. When the counter is demonstrated “0”, The controller automatic turnoff or opens with power source of electric appliance,the range of fixed time is 1~ 990 minutes.This timer may substitute some mechanical timer of domestic electric appliances in the present. The use of the count down timer is very widespread, it can be used as the timer,which controls the electric appliance what be fixed time, realizes fixed time opened or closed, in the process of fixed time, momentarily demonstrates the surplus time, it can be also used as the countdown counter. Display the condition of the countdown immediately by three nixietube. Key word: electronic timer ,digit demonstration,countdown Written by Jianfu Gao Supervised by Yongle Zhu 二, 前言计数器是最常用的时序电路之一,他们不仅可用于对脉冲进行计数,还可以用 于分频,定时,产生节拍脉冲以及其他时序信号。计数器的种类不胜枚举,按照 编码分类可以分成:二进制码计数器,BCD(二——十进制)计数器,循环码计 数器。文章中涉及到的计数器是十进制的。 可逆计数器又称作加/减计数器。是计数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一些专 用的大规模可逆计数器具有符号框功能, 中规模可逆计数器一般是不具备极性符 号功能的。 因此用无符号的中小规模可逆计数器设计带符号的可逆计数器显得尤 为必要.一般完成这一转换需增加三个单元电路。①符号寄存器和符号显示驱动 器 用于寄存和驱动计数状态的极性符号。②清零电路,在计数器的计数状态+0 和 -0 相互转换时,它使计数器清零。③控制门电路。在可逆计数器的极性符号 控制下, 它使正计数状态时的增加时钟脉冲和城小时钟脉冲分别变成负计数状态 时的减小时钟脉冲和增加时钟脉冲。 我们这篇论文写的逆计时数显定时器是在以电子技术(数字部分)该教材基础 上写成的。它主要由:时基信号,分频器,可逆计数器,控制门,置数开关,执 行电路组成。这种电子定时器定时时间用数字显示,并进行逆计数。当计数器显 示为 “ 0 ” 时.控制器会自动切断或打开用电器的电源, 定时时间范围 1~ 990 分钟,LED 数码管显示运行过程。为了更好的理解该电路的设计原理,文章 中详细解释了构成该电子定时器的每个构成部分。 这种采用常规 CMOS 数字集成电路的定时器,电路原理简单,使用方便,适 用于家用电器及工业设备的定时控制,故值得电子爱好者业余制作。 三,原理框图: 原理框图: 数码管 可逆计 数器 控制门 执行电路 置数 开关 分频器 被控电路 时基信号 四,毕业设计主要结构 4.1 时基信号 . 图中 VD1、Rl~R3、D1、D2 等组成时基信号产生电路。 VD1 以及下文中的 VD2,VD9,VD16 都是 1N4001 1N4001 的特征有: 低的反向漏电流 较强的正向浪涌承受能力 高温焊接保证 引线可承受 5 磅 (2.3kg) 拉力 它的极限值和温度特性 TA = 25℃ 符号 最 大 可 重 复 峰 值 VRRM 反向电压 最大均方根电压 VRMS 最 大 直 流 阻 断 电 VDC 压 最 大 正 向 平 均 整 IF(AV) 流电流 峰 值 正 向 浪 涌 电 IFSM 流 8.3ms 单一 正 弦半波 最 大 反 向 峰 值 电 IR(AV) 流 典型热阻 RθJA 工 作 结 温 和 存 储 Tj, TSTG 温度 电特性 TA = 25℃ 符号 最大正向电压 IF = VF 1.0A 最大反向电流 IR TA= 25℃ TA=100℃ 见下表 50 35 50 1.0 30 单位 V V V A A 30 65 -50 --- +150 ?A ℃/W ℃ 1.1 单位 V ?A 5.0 100 典型结电容 VR = Cj 15 pF 4.0V, f = 1MHz 时基信号取交流电的 50HZ 信号。电源变压器次级输出的交流电压经 VD1 半 波整流后在 R1 上产生 50HZ 的脉冲直流电。 图中 D1,D2 是 CD4069------六反相器 CD4069 提供了14 引线多层陶瓷双列直插(D)、熔封陶瓷双列直插(J)、塑 料双列直插(P)和陶瓷片状载体(C)4 种封装形式。 推荐工作条件: 电源电压范围…………3V~15V 输入电压范围…………0V~VDD 工作温度范围 M类…………-55℃~125℃ E 类………….-40℃~85℃ 极限值: 电源电压…...-0.5V~18V 输入电压……-0.5V~VDD+0.5V 输入电流…………….±10mA 储存温度…………-65℃~150℃ 引出端符号: 1A~6A 数据输入端 VCC 正电源 Vss 地 1Y~6Y 数据输入端 逻辑符号: 引出端排列(俯视) 逻辑表达式: Y= A 逻辑图: 由点 1 输出的脉冲信号经 D1,D2 等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整形后在点 2 输出 50HZ 的矩形脉冲信号,供分频器作时钟信号。 施密特触发器特点 施密特触发器与其说是“触发器”,不如说是具有滞后特性的数字传输门, 其特点有二: 1.输入电平的阈值电压由低到高为 ,由高到低为 ,且 > , 为负 输出的变化滞后于输入,形成回环。我们将称 向阈值电压,二者的差值称为回差。 为正向阈值电压, 称 2.与双稳态触发器和单稳态触发器不同,施密特触发器属于“电平触发”型 电路,不依赖于边沿陡峭的脉冲。 下图是施密特发器的电压传输特性,图 (a) 是反相传输特性,图 (b) 是同相传 输特性。 二、由反相器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 1.反相器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的电路结构 将两级反相器串接起来,同时通过分压电阻把输出端的电压反馈到输入端,就构 成了图所示的施密特触发器。 (a)电路 (b) 图形符号 2.反相器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的工作原理 G1,G2 为 CD4069 反相器,门电路的阈值电压为:VTH=1/2VDD,且 R1<R2VI=0 时,VO=VOL≈ 0,VI' ≈ 0 当 VI 从 0 逐渐升高到使得 VI ’ = VTH 时,电路发生正 反馈,如图所 电路状态迅速转换为 Vo=VOH ≈ VDD 当 VI 从 0 逐渐升高到使得 VI ’= VTH 时,电 路发生正反馈,如图所示: 电路状态迅速转换为 Vo=VOH ≈ VDD 正向阈值电压: VI 上升过程中电路状态发生 转换时对应的输入电平正向阈值电压:VT+ =(1+R1/R2)VTH 当 VI 从 VDD 逐渐下 降到使得 VI ’= VTH 时,电路发生正反馈,如图所示: 电路状态迅速转换为 Vo=VOL ≈ 0 负向阈值电压: VI 下降过程中电路状态发生转 换时对应的输入电平负向阈值电压:VT-=(1-R1/R2)VTH 电压传输特性曲线: (a)同相输出 (b) 反相输出 图 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 回差电压: 定义回差电压 :VT=VT+— VT通过改变 R1 和 R2 的比值,可以调节 VT+、 VT-和回差电压的大小,但 R1 必须小 于 R2,否则电路将进入自锁状态,不能正常工作。 三、施密特触发器的应用 1.用于波形变换: 将边沿变化缓慢的周期性信号变换为边沿很陡的矩形脉冲信号。 图 施密特触发器的应用于波形变换 2.脉冲整形: 在数字系统中,矩形脉冲经传输后往往发生波形畸变。 3.脉冲鉴幅: 可在输入的一系列幅度各异的脉冲信号中选出幅度大于某一定值的脉冲输 出。 4.2 分频器 分频器由电路CD4040等组成。CD4040为12个D触发器串联的12级二进制计数 器。 l2位的输出端分别为Q1、Q2、? ?Q12。 把二进制计数器作成分频系数为M 的分频器,也就是说让满M 个脉冲输出一个脉冲。 这十脉冲还要把各级计数器 再次清零,以便重新计数。 图中CC4040 是12 位二进制串行计数器。所有的计数器为主从触发器。计 数器在时钟下降沿进行计数。CR 为高电平时,对计数器进行清零。由于在时钟 输入端使用斯密特触发器, 对脉冲上升和下降时间无限制, 所有输入和输出均经 过缓冲。 CC4040 提供了16 引线多层陶瓷双列直插(D)、熔封陶瓷双列直插(J)、 塑料双列直插(P)和陶瓷片状载体(C)4 种封装形式。 引出端符号: CP 时钟输入端 CR 清除端 Q0~Q11 计数器脉冲输出端 VDD 正电源 Vss 地 推荐工作条件: 电源电压范围…………3V~15V 输入电压范围…………0V~VDD 工作温度范围 M 类…………-55℃~125℃ E 类………….-40℃~85℃ 极限值: 电源电压…...-0.5V~18V 输入电压……-0.5V~VDD+0.5V 输入电流…………….±10mA 储存稳定…………-65℃~150℃ 逻辑符号: 引出端排列(俯视) 功能表: 逻辑图: 静态特性:参数 VO (V) VOL 输出低 电平电压 (最大) VOH 输出 高 电平电压 (最小) VIL输入 低电 平电压 (最大) VIH 输入 高 电平电压 (最小) IOH 输出 高电 平电流 (最小) IOL 输出 低电 平电流 (最小) II 输入电 流 IDD 电源 电 流 (最大) 测试条件 VI (V) 5/0 10/0 15/0 5/0 10/0 15/0 VDD (V) 5.0 10.0 15.0 5.0 10.0 15.0 5.0 10.0 15.0 5.0 10.0 15.0 5.0 5.0 10.0 15.0 5.0 10.0 15.0 15.0 5.0 10.0 15.0 规范值 -55℃ 0.05 -40℃ 25℃ 85℃ 125 ℃ 单位 V 4.95 9.95 14.95 1.5 3.0 4.0 3.5 7.0 11.0 -2.0 -0.64 -1.6 -4.2 0.64 1.6 4.2 ±0.1 5.0 10.0 15.0 5.0 10.0 20.0 -1.8 -0.61 -1.5 -4.0 0.61 1.5 4.0 -1.6 -0.51 -1.3 -3.4 0.51 1.3 3.4 -1.3 -0.42 -1.1 -2.8 0.42 1.1 2.8 ±1.0 150.0 300.0 600.0 -1.15 -0.36 - 0.9 -2.4 0.36 0.9 2.4 V 0.5/4.5 1.0/9.0 1.5/13.5 4.5/0.5 9.0/1.0 13.5/1.5 2.5 4.6 9.5 13.5 0.4 0.5 1.5 - V - V 5/0 5/0 10/0 15/0 5/0 10/0 15/0 15/0 5/0 10/0 15/0 mA mA μA μA 动态工作条件(TA=25℃):参数 规范值 VDD=5V 最小 fcp CP 频率 tw CP 脉 冲宽度 tw CR 脉 冲宽度 tRE CR 撤离时间 tr 、tf CP 上升或下 降时间 140 200 350 无限制 最大 3.5 VDD=10V 最小 60 80 150 最大 8.0 40 60 100 VDD=15V 最小 最大 12.0 MHz Ns Ns Ns Μs 单位 动态特性(TA=25℃): 参数 测试条件 VDD (V) 规范值最小 最大 单位 CP 操作 tPLH、tPHL 传输 延迟时间 CP →Q0 Qn →Qn+1 CL=50pF RL=200k tr=20ns tf=20ns 5.0 10.0 15.0 5.0 10.0 15.0 5.0 10.0 15.0 5.0 10.0 15.0 5.0 10.0 15.0 5.0 10.0 15.0 - - 360 160 130 200 80 60 200 100 80 - Ns - tTLH、tTHL 输出转换时间 - Ns fcp CP 频率 3.5 8.0 12.0 - MHz tw CP 脉冲宽度 140 60 40 Ns tr、tf CP 上升或下降时 间 CI 输入电容 (任一输入端) CR 操作 无限制 Μs - 7.5 pF tPHL 传输 延迟 时间 时间 CR→Q 5.0 10.0 15.0 5.0 10.0 15.0 5.0 10.0 15.0 - 280 120 100 200 80 60 350 150 100 Ns tw CR 脉冲宽度 - tRE CR 撤离时间 这里要把50Hz的脉冲信号通过分频器分频后得到周期为1分钟的脉冲信号,分 频系数M =50×60=3000.就是要用二进制计数器搭成分频系数为3000的分频器。 电路中用二极管VD3~ VD8, 电阻R4组成的 “与” 门电路从计数器的输出Q1~ Ql2 中检测出时钟数M , 3000个时钟脉冲对应于Q4=8, Q5=16, Q6=32, Q8=128, Q9=256, Q10=512及Q12=2048。 这些输出均为高电平 “1” 即8+16+32+128+256+2048=3000 , 时,点3输出一个脉冲,同时经R4送入CD4040的置零端R,使其复位。 二极管 VD3~ VD8 是六个 1N4148 1N4148的特征是: 反向漏电流小 开关速度快 最大功率耗散500mW 高稳定性和可靠性 4.3可逆计数器 可逆计数器由三个CD40110组成 CD40110 为十进制可逆计数器/锁存器/译码器/驱动器,具有加减计数,计 数器状态锁存,七段显示译码输出等功能。CD40110 有2 个计数时钟输入端CPU 和CPD 分别用作加计数时钟输入和减计数时钟输入。 由于电路内部有一个时钟信 号预处理逻辑,因此当一个时钟输入端计数工作时,另一个时钟输入端可以是任 意状态。 CD40110 的进位输出CO 和借位输出BO 一般为高电平,当计数器从0~9 时, BO 输出负脉冲;从9~0 时CO 输出负脉冲。在多片级联时,只需要将CO 和 BO分别接至下级CD40110 的CPU 和CPD 端,就可组成多位计数器。计数器作加 法计数时每计满l0个数后其输出一个脉冲:Qb0 为借位输出端.计数器作减法计 数时每计满10个数后其输出一个脉冲, 把Qc0 、 Qb0分别和上一位的CPU, D 相 CP 连可组成多级可逆计数器 引出端符号: BO 借位输出端 CO 进位输出端 CPd 减计数器时钟输入端 CPu 加计数器时钟输入端 CR 清除端 /CT 计数允许端 /LE 锁存器预置端 VDD 正电源 Vss 地 Ya~6g 锁存译码输出端 引出端排列: 逻辑图 静态特性: 参数 测试条件 IOH (m A) VOL 输出 低 电平 电压 ( 最 大) VOH 输出 - VO (V) - VI (V ) 5/0 10/0 15/0 VDD (V ) 5.0 10.0 15.0 规范值 -55℃ -40℃ 25℃ 85℃ 125℃ 单 位 V 0.05 - - 5/0 10/0 5.0 10.0 4.95 9.95 V 高 电平 电压 ( 最 小) VIL 输出 低 电平 电压 ( 最 大) VIH 输出 高 电平 电压 ( 最 小) IOL 输 出低 电 平电 流 ( 最 小) II 输 入 电 流 IDD 电源 电 流 ( 最 大) VOH 输出 驱 动电 压 ( 典 型) - 0.5/4.5 1.0/9.0 1.5/13.5 15/0 15.0 14.95 - 5.0 10.0 15.0 1.5 3.0 4.0 V - 4.5/0.5 9.0/1.0 13.5/1.5 - 5.0 10.0 15.0 3.5 7.0 11.0 V - 0.4 0.5 1.5 5/0 10/0 15/0 5.0 10.0 15.0 0.64 1.6 4.2 0.61 1.5 4.0 0.51 1.3 3.4 0.42 1.1 2.8 0.36 0.9 2.4 mA - - 15/0 15.0 ±0.1 ±1.0 μA - - 5/0 10/0 15/0 5.0 10.0 15.0 5.0 10.0 20.0 5.0 10.0 20.0 150.0 300.0 600.0 μA 0 10 25 0 10 25 0 10 25 - - 5.0 5.0 5.0 10.0 10.0 10.0 15.0 15.0 15.0 - 4.55 4.13 3.64 9.55 9.25 8.85 14.55 14.21 13.90 - V - - - - - - - - CD401l0的7个输出端a~g分别和LED共阴极数码管a~z端对应相连,数码管 即可显示计数器所计的数值 4.4 置数开关 s1、s2是置数开关,将时钟脉冲送到IC3的加法计数输出端,按动sl或s2即可将 IC3~IC5所组成的计数器达到预定的数值.s1为快调按钮,按下 S1时时钟脉冲 频率为50Hz;s2为慢调按钮.按下 s2时.时钟频率为2 5/l6Hz S3为计数器的置零开关。 S1~S3选用小型按钮开关。 4.5 控制门 D3~D6、VD9~VD15等组成控制门。 当IC3的减法输入端输入每分钟1个的计时脉冲时,计数器作减法计数。控制门的 作用是:当LED数码管显示“000”时,、可封住计时脉冲使计数器维持在此状态 不变.并通过执行机构使用电器打开或关闭。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必须对IC3~IC5的7段输出进行译码.即当数显为 “000” 时 使 ④ 为高电平“1” ,从而由VD9、R6组成的“或” 门把减法计数输入端 封住,减法计数被禁止,计数器被维持在 “000” 状态.除非重新按动S1和S2。 经分析发现:CD40110显示“0”时.其f为高电平“ l”.g为低电平“ 0”.而 且f为高电平1、g为低电平“ 0” 时显示的数字唯一可能是0.因此f 、g为显示 0的特征笔划, F4~F6为非门,当f为高电平“ 1”时.其输出为低电平 0” 这 样.当IC3~IC5的f为高电平“ 1”时.g为低电平“?0 ”时.由VD10~VD15、 R9组成的“或”门 输出低电平.从而点④输出高电平。 4.6 执行电路 执行电路由VT1,非门3及S4等组成。 VT19013的特征: 最大耗散功率:Pcm = 0.625 W 最大集电极电流:Icm = 0.5 A 集电极-基极击穿电压:Vcbo = 45 V 电特性 (环境温度 25 ℃)参数 集 电 极-基 极 击 穿 电 压 集 电 极-发 射 极 击 穿 电压 发 射 极-基 极 击 穿 电 压 集 电 极-基 极 截 符号 Vcbo 测试条件 Ic = 100μA,Ie=0 最 小 典 型 最 大 单位 值 值 值 45 V Vceo Ic=0.1mA,Ib=0 25 V Vebo Ie=100μA,Ic=0 5 V Icbo Vcb=40V, Ie=0 0.1 μA 止 电 流 集 电 极-发 射 极 截 止 电流 发 射 极-基 极 截 止 电 流 直 流 电 流 增益 集 电 极-发 射 极 饱 和 压降 基极发 射 极 饱 和 压 降 基极发 射 极 正 向 电 压 特 征 频率 Hf1分类 档次 范围 Iceo Vce=20V,Ib=0 0.1 μA Iebo Veb=5V,Ic=0 0.1 μA Hfe1 Hfe2 Vce=1V,Ic=50mA Vce=1V,Ic=500mA 64 40 300 Vce(sat) Ic=500mA,Ib=50mA 0.6 V Vbe(sat) Ic=500mA,Ib=50mA 1.2 V Vbe Ie=100mA 1.4 V Ft Ved=6V,Ic=20mA,f=30MHz 150 MHz D 64-91 E 78-112 F 96-135 G 112-166 H 144-220 I 190-300 S4为继电器吸合状态的选择开关,当开关s4置于1时,继电器K 定时释放.关断 用电器电源;当开关s4置于2时.继电器K 定时吸合.接通用电器电源。继电器K 选用额定工作电压为1.2V、触点负荷为220V×3A以上的继电器.如JQX-4F等。 总电路图,S4 应选用有自锁装置的按钮开关。 五,毕业设计详细原理图 六,详细原理解释电路中的R1-R3,VD1及非门1,2组成时基信号产生电路。电路变压器次级输出 的交流电压经VD1半波整流后,在R1上产生50HZ的脉冲信号,该信号经非门1,2 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整形后,由非门2输出50HZ的方波信号,供分频器作时钟信 号。 分频器由IC2 CD4040组成,CD4040是一个12级二进制计数器。IC2的12为输出 端分别为Q1,Q2..Q12。把二进制计数器作为分频器系数为M的分频器,就要求计 数器在计满M个脉冲时输出一个脉冲,而这个脉冲还要把各级计数器再次清零。 电路中要求把50HZ的时钟信号经分频得到周期为1分钟的脉冲信号,其分频系 数M=50*60=3000。二极管VD3-VD8,R4组成与门电路,它可以从IC2输出端检测出 始终脉冲数M。3000个始终脉冲对应于Q4=8,Q5=16,Q6=32,Q8=128,Q9=256, Q10=512 及 Q12=2048 , 这 些 输 出 端 全 部 为 高 电 平 , 即 8+16+32+128+256+512+2048=3000时,在A点输出一个脉冲,同时经R5送入IC2的 置零端R,使其复位。 可逆计数器是由三个CD40110(IC2,IC3,IC4)组成的。CD40110是一块集计 数,译码,锁存及驱动为一体的集成电路。CPU为加法输入端,当有脉冲输入时, 计数器做加法计数;CPD为减法输入端,当有脉冲输入时,计数器做减法计数。 QCO为进位端,计数器在做加法计数时,每计满10个数后输出一个脉冲。QBO为借 位输出端,计数器在做减法计数时,每计满10个数后输出一个脉冲。把QCO,QBO 分别和上一位的CPU,CPD相连,可组成多级可逆计数器。 CD40110的7个输出端a-g分别和LED共阴级数码管的a-g端连接,以显示计数器 所计的数值。 开关S1,S2是置数开关,可将时钟脉冲送到IC3的CPU端,按动S1或者S2便可使 IC3-IC5所组成的计数器达到预定的数值。开关S1为快调按钮,按下S1时,时钟 频率为50HZ;开关S2为慢调按钮,按下S2时,时钟频率为25/16HZ。 非门3-非门6,VD9-VD15组成控制门。当IC3的CPD端每分钟输入一个计时脉冲 时,计数器做减法计数。控制门的作用是:当三位LED数码管显示“000”时,可 封住计时脉冲,使计时器维持此状态不变,并通过执行电路使被控制电器的电源 打开或者关闭。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必须对IC3-IC5的输出进行译码,即当数显为“000”时, 使B点为高电平, 从而使VD9及R6组成的或门把减法计数端封住, 减法计数被禁止。 当CD40110的f端为高电平, g端为低电平时, 数码管显示为 “0” 这样, 。 在IC2-IC5 的f端为高电平,非门4-非门6的输出端为低电平,此时由VD10-VD15,R9组成的 或门输出低电平,从而使B点为高电平,该电平加在IC3的CPD端,使计数器停止 计数。 执行电路由VT1,非门3及S4等组成。S4为继电器吸合状态的选择开关,当S4 置于1位置时,继电器K1定时释放;当S4置于2位置时,继电器K1定时吸合。继电 器K1的触点K1的触点K1-1的控制使用电器供电电源的接通与关断。 七,焊接与调试 7.1焊接方面 在焊接之前, 先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 1.准备好焊锡丝, 助焊剂, 调温电烙铁, 用于各种连线, 安装线, 屏蔽线的导线。 2.按电路板尺寸对元件进行弯脚及整形, 元件型号及数值应放在可见的位置。 在焊接操作时,先调节电烙铁的温度到350摄氏度,将插好元件的电路板焊接 面朝上,左手拿焊锡丝,右手持电烙铁,使烙铁头贴着元件的引线加热,使焊锡 丝在高温下熔化, 沿着引线向下流动, 直至充满焊孔并覆盖引线周围的金属部分, 撤去焊锡丝并沿着引线向上方提拉烙铁头,形成像水滴一样光亮的焊点。焊接速 度要快, 一般不超过3S, 以免损坏元件。 由于引线的粗细不同, 焊孔的大小不同, 如一次未焊好, 等冷却后再焊。 焊接顺序: 先焊细导线和小型元件, 后焊晶体管, 集成块,最后焊接体积较大较重的元件。 7.2电路的调试 一、调试方法: 1,分块调试法。把总体电路安装按功能分为若干个模块,对每个模块分别进行 调试。一块一块地进行,逐步扩大调试范围,最后完成总调试。方法有两种:一 种边安装边调试,即按信号流向组装一模块就调试一模块,然后再继续组装其他 模块。另一种是整体电路一次组装完毕后,再分块调试。其优点:问题出现的范 围小,可及时发现,易于解决。 2, 整体调整法,此方法是把整个电路组装完毕后,不进行分块调试,实行一次 性总调。 二、调试步骤: 1,通电前检查。特别注意电源是否接错,电源与地是否有短接,二极管方向和 电解电容的极性是否接反,集成电路和晶体管的引脚是否接错。 2,通电检查。一定是调试好所需要的电源电压数值,然后才能给电路接通电源。 电源一经接通,不要急于用仪器观测波形和数据,而是要观察是否有异常现象, 如冒烟、异常气味、放电的声光、元器件发烫等。若有,应及时关闭电源,待排 除故障后才可以接通电源。 3, 块调试。 按调试要求测试性能指标和观察波形。 调试顺序按信号的流向进行, 这样可以把前面调试通过的输出信号作为后一级的输入信号, 为最后的整机联调 创造条件。 4, 整机调试 八,结论 九,参考文献 [1] 周长源 [2] 《电路理论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L298 L297 英文应用笔记 2003.2 [3] 庚华光 《电子技术基础》 数字部分 [5] 梁德厚 《数字电子技术及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 [6] 何筱平. 高效步进电机[J]. 微特电机 , 1983.2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一)摘要摘要是毕业设计(论文)主要信息的简要陈述,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摘要内容包括本论文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千万不要讲一些人们已经做过的工作。要开门见山地讲本文的主要工作。摘要分中文摘要和外文摘要,中文摘要在前,一般300字左右,外文摘要另起一页,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对应。 (二)正文毕业论文正文部分包括前言、主体和结论。前言作为开场白,应以简短的篇幅,说明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要求突出重点,实事求是。主体是毕业论文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要求在15000字以上。有创新的论文,字数不受限制。文中插入的图表要符合国家标准,经过精心设计后用计算机绘制,尽量避免扫描图表。结论是整个毕业论文的最后总结,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以下内容:(1)毕业论文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规律;(2)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3)与同类研究工作的异同;(4)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课题的建议。(三)参考文献毕业设计(论文)要求有10篇以上的中外文参考文献,其中至少有一篇与设计(论文)内容相关的外文文献。毕业设计(论文)引用的文献应以近期发表的与毕业设计(论文)直接有关的文献为主。凡引用本人或他人已公开或未公开发表文献中的学术思想、观点或研究方法、设计方案等,不论借鉴、评论、综述,还是用做立论依据,都应编入参考文献目录。各条文献按在论文中的文献引用序号顺序排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格式如下: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其中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扩展资料:
其他类型参考文献写法:
1、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2]OU J P,SOONG T T,et al.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2、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
3、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4、电子文献
[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例:[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8]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按照高等学校学报编排要求用外文原文标注,注意页码标注应为P.(注意p下要有一点)。以英文书籍为例的标注格式模板:作者名(英文).书名(英文)[M].出版社地址(英文):出版社名(英文).出版年份(阿拉伯数字),页码(P.xx)本回答被网友采纳一般来说,中文文章会有英文标题和摘要,如果没有,仍然是按照参考文献的格式翻译成英文。另一些则按照大多数英文文献或期刊的标准方法引用。"Electric circuit" is the electrical type specialized count for muchspecialized fundamental course, not only has provided the deeprationale for the successor curriculum, also has provided each methodfor the electric circuit analysis computation, by nodal voltage lawmost commonly used, but must use these method true solution actualproblems, calculates some more complex electric circuit, with manualcomputation quite difficult, in particular in electric circuit quitecomplex, in equation quantity quite many situations, manual solutionquite tedious, not only time-consuming moreover is easy to make amistake. Because have the essential introduction computer assistanceanalysis and the computation. This topic take Qiu Guanyuan "Electric circuit" the teaching materialevery three chapter of sixth narration nodal voltage law as the basicprinciple, how has related in detail comes using the MATLAB languageprogramming method and the formidable matrix operation function to thecomplex resistance electric circuit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and thecomputation, moreover has contained the non- partner voltagefountainhead and so on the special electric circuit. Through thismethod, may cause the complex resistance circuit analysis and thecomputation changes, is extremely quickly convenient, can the verygood application teaching practice, enable the student extricates fromthe complex circuit analysis and the computation, simultaneously hasalso provided effective auxiliary means for the circuit analysis.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Circuit" is a specialty electrical very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professional class, not only for subsequent courses provide a strong theoretical basis, Circuit for the analysis of various methods, with node voltage method most commonly used, But really wanted to use these methods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some of the more complicated calculation of the circuit, using artificial relatively difficult to calculate, especially in the more complex circuits, the equation of a few more cases, quite cumbersome manual solution is not only time-consuming and prone to error. Some need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computer-aided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Qiu subject to the relevant sources of the "circuit" teaching every three chapters VI on the node voltage for the basic principle, detailing how to use MATLAB programming method and powerful matrix function of complex circuits into resistance OK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but included solitary voltage source such as a special circuit. Through this method, the resistivity can complex circuit analysis and the calculation is very fast, convenient and more to the application of good teaching practice, so that students from the complex circuit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s to extricate themselves, also for circuit analysis provides an effective auxiliary tool.adfa
1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Buck电路在熔断器温升试验中的应用 陈思明; 邹建强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 【期刊】低压电器 2010-05-15 202 基于Saber的Buck电路仿真与分析 罗伟; 张明焱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气工程系; 阜新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阜新 【期刊】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07-06-15 6 494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你这两篇怎么样 摘 要 在学校、机关、厂矿企业等单位的公共场所以及居民区的公共楼道,长明灯现象十分普遍,这造成了能源的极大浪费。另外,由于频繁开关或者人为因素,墙壁开关的损坏率很高,增大了维修量、浪费了资金。同时,为了加强我们对模拟电子技术合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解合巩固,我花了1个星期的时间进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而我设计的课题是声光控制路灯的设计,我设计了一种电路新颖、安全节电、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的声光双控白炽灯节能路灯。 在本设计中介绍了多种声光控路灯控制器的组成、性能,适用范围及工作原理,给出各电路原理图及元件参数选择,节电效果十分明显,同时也大大减少了维修量、节约了资金,使用效果良好。白天光照好,不管过路者发出多大声音,都不会是灯泡发亮。夜晚光暗,电路的拾音器只要检测到有碎发声响,就会自动亮为行人照明,过几分钟后又自动熄灭,节能节点。 关键字:自动控制 声控电路 光控电路 延时电路 目 录 一.综述 二.总体电路设计 方案设计 三.单元电路设计与分析 3.1. 电源设计 3.2. 信号放大整形电路设计 3.3. 延时处理电路单稳态电路的设计 四、所需元器件清单 补充: 555定时器 五、收获和体会 六、参考文献 摘要: 彩电开关电源电路比较复杂,各部分相互影响,故障千变万化 要想维修开关电源的故障,就一定要掌握开关电源原理,故障分析以及故障的检修方法,还要掌握正确的维修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本文主要介绍了飞利浦彩电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与维修,阐述了彩色电视机开关电源的常见故障的分析与维修,通过飞利浦彩色电视机开关电源部分的几个具体实例,以及彩色电视机开关电源部分故障的综合分析与维修,举一反三地融会贯通了彩色电视机开关电源部分故障分析与维修的技巧与方法 关键词: 开关电源 分析与维修 技巧与方法 目录 1. 绪论 5 2. 彩色电视机开关电源的维修 5 3. 开关电源电路的检修程序 7 4. 开关电源的常见故障分析 8 5. 开关电源的综合维修 9 6. 修理开关电源的安全操作原则 13 结论13 致谢14 参考文献14 图1 开关电源的基本组成框图 15 图2 飞利浦彩色电视机开关电源电路图16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www.lunwenw.net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北京大学出版社高频电子线路作者:李福勤,杨建平主编ISBN:10位[7301123868]13位[9787301123867]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1-1定价:¥20.00元 内容简介本书是面向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的教材。全书共9章,内容包括:绪论、高频电路基础知识、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幅度调制与解调电路、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锁相环路与频率合成技术、高频电子电路应用。本书在选材和论述方面注重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第3章~第8章每个章节都安排了实训项目,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高频电子线路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每个章节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习题。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目录第1章绪论1.1信息技术1.2通信系统1.2.1通信的含义1.2.2无线电的传播途径1.2.3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1.3小结1.4习题第2章高频电路基础知识2.1高频电路中的元器件2.1.1高频电路中的无源器件2.1.2高频电路中的有源器件2.2天线2.2.1天线的作用及分类2.2.2对称天线和单极天线2.2.3抛物面天线和微带天线2.3放大电路内部噪声的来源和特点2.3.1电阻的热噪声2.3.2晶体三极管的噪声2.3.3场效应管的噪声2.4噪声系数2.4.1噪声系数的定义2.4.2噪声系数的表示2.5小结2.6习题第3章高频小信号放大器3.1概述3.2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功能3.2.1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分类3.2.2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3.3分析小信号放大器的有关知识3.3.1串并联谐振回路的特性3.3.2双口网络的Y参数3.4小信号谐振放大器3.4.1单级单调谐放大器3.4.2多级单调谐放大器3.4.3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3.4.4集中选频放大器3.4.5谐振放大器的稳定性3.5小结3.6实训: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仿真3.7习题第4章高频功率放夫器4.1概述4.1.1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功能4.1.2高频功率放大器的技术指标4.1.3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分类4.2高频功率放大器4.2.1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原理4.2.2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分析4.2.3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4.2.4非谐振功率放大器宽频带功率合成4.3倍频器4.3.1丙类倍频器4.3.2参量倍频器4.4高频功率放大电路印制电路板(PCB)设计4.5功放管的工作特性4.6小结4.7实训: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仿真4.8习题第5章正弦波振荡器5.1概述5.2反馈振荡器的工作原理5.2.1起振条件和平衡条件5.2.2稳定条件5.2.3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基本组成5.3LC正弦波振荡器5.3.1三点式振荡电路5.3.2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5.4石英晶体振荡器5.4.1石英谐振器及其特性5.4.2石英晶体振荡电路5.5小结5.6实训:正弦波振荡器的仿真5.7习题第6章幅度调制与解调电路6.1概述6.1.1振幅调制电路6.1.2振幅解调电路6.1.3混频电路6.2幅度调制电路6.2.1普通调幅分析6.2.2双边带调幅分析6.2.3单边带调幅分析及实现模型6.3幅度解调电路6.3.1二极管包络检波电路6.3.2同步检波电路6.4混频器6.4.1混频电路6.4.2混频干扰6.5自动增益控制6.5.1AGC电路的功能6.5.2AGC电压产生与实现AGC的方法6.6小结6.7实训:幅度调制与解调电路仿真6.8习题第7章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7.1概述7.2角度调制7.2.1调频信号的数学分析7.2.2调相信号的数学分析7.2.3调角信号的频谱和频谱宽度7.3调频电路7.3.1直接调频电路7.3.2间接调频电路7.4调角波的解调7.4.1相位检波电路7.4.2频率检波电路7.5自动频率控制7.5.1AFC电路的功能7.5.2AFC的应用7.6小结7.7实训:三管调频发射机的制作7.8习题第8章锁相环路与频率合成技术8.1锁相环路8.1.1锁相环路的构成和基本原理8.1.2锁相环路的数学模型和基本方程8.1.3锁相环路的锁定、捕捉和跟踪特性8.1.4集成锁相环路8.2锁相鉴频和锁相调频8.2.1锁相鉴频电路8.2.2锁相调频电路8.3频率合成技术8.3.1直接频率合成8.3.2间接频率合成8.3.3直接数字式频率合成器8.4锁相环应用举例8.5小结8.6实训:频率合成器的制作8.7习题第9章高频电子电路应用9.1发射机电路工作原理9.2接收机电路工作原理9.3制作49.67MHz窄带调频发射器举例9.4制作49.67MHz窄带调频接收器举例9.5常用射频发射模块与接收模块9.5.1常用射频发射模块应用举例9.5.2常用射频接收模块应用举例 普高教材 高频电子线路 书号: 20744 ISBN: 978-7-111-20744-3 作者: 杨霓清 印次: 1-2 责编: 王保家 开本: 16 字数: 定价: ¥29.00 所属丛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装订: 平 出版日期: 2008-04-01 内容简介本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教材以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新的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主要内容包括:选频网络与阻抗变换、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频谱搬移电路、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反馈控制电路与频率合成技术、高频功率放大器、干扰与噪声等。在内容的编排上,尽量做到思路清晰、由简到繁,便于自学。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电路紧密围绕通信系统中的接收、发送设备,以接收、发送设备为背景,从信号传输与电路实现的角度,将各功能电路的分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建立起整机的概念。本教材可以作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电大、职大的教材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目录前言本书常用符号表绪论第1章 选频网络与阻抗变换第2章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第3章正弦波振荡器第4章 频谱搬移电路第5章 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第6章 反馈控制电路与频率合成技术第7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第8章 噪声与干扰 机械工业出版社高频电子线路作 者:江力 主编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5-1开 本:16开I S B N:9787111329350定 价: 22.00元层 次: 高职高专本书配有电子课件内容简介本教材的编写本着“理论够用为度,培养技能,重在应用”的原则。在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讲清的基础上,在每一章后面都安排有实际的技能训练,并在附录中安排了收音机的安装实习。全书以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为引导,侧重介绍各单元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及其技术应用方法,减少不必要的数学推导和计算。在内容安排上,先基础知识,后系统介绍,并有效利用了计算机在高频电子技术教学的应用,利用电子技术仿真(EWB)软件对每章内容中的主要单元电路进行仿真实验,能将抽象难懂的概念和理论转化成生动直观的仿真调试。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化和掌握。本教材主要内容有: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调幅、检波与混频,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锁相环路。每章后面都设有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实训和仿真。本教材是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编写的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适用于电子信息类和通信类专业的学生学习或工程技术人员工作参考。目录前言第1章高频小信号放大器1.1 概述1.2 谐振回路的特性1.2.1 并联谐振回路1.2.2 串联谐振回路1.2.3 耦合谐振回路1.2.4 阻抗变换1.3 晶体管高频小信号电路模型1.4谐振放大器1.5 集中选频滤波器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1实训1 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仿真实验1 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第2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2.1 概述2.1.1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分类2.1.2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特点2.2谐振功率放大器2.2.1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2.2.2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性能分析2.2.3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2实训2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仿真实验2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第3章正弦波振荡器3.1反馈式振荡器3.1.1 组成与分类3.1.2 平衡条件和起振条件3.1.3 主要性能指标3.2 LC正弦波振荡器3.2.1 变压器反馈式正弦波振荡器3.2.2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3.2.3 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器3.3石英晶体振荡器3.3.1 石英谐振器及其特性3.3.2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分类3.4 RC正弦波振荡器3.4.1 RC串并联选频网络3.4.2 文氏电桥振荡器3.4.3 RC桥式振荡器的应用举例3.5 负阻正弦波振荡器3.5.1 负阻器件3.5.2 负阻振荡原理3.5.3 负阻正弦波振荡器电路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3实训3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仿真实验3正弦波振荡器第4章 调幅、检波与混频4.1 调幅波的基本性质4.1.1普通调幅波4.1.2双边带调制4.1.3单边带调制4.1.4 残留单边带调制4.2调幅电路4.2.1 高电平调幅电路4.2.2 低电平调幅电路4.3 检波器4.3.1 检波器的基本原理4.3.2 大信号峰值包络检波器……第5章 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第6章 锁相环路 高频电子线路层 次:高职高专配 套:电子课件作 者:郭根芳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1-3-1ISBN: 9787111334019开本: 16开定价: 24.00 元内容简介郭根芳主编的这本《高频电子线路》主要解决无线电广播、电视和通信中发射与接收设备中高频电子线路的有关技术问题,力求符合高职高专的教学特点。《高频电子线路》内容分为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两大部分:基础理论包括第1章绪论,第2章小信号选频放大器,第3章高频功率放大器,第4章正弦波振荡器,第5章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第6章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及第7章反馈控制电路;实践操作部分是第8章实验与实训。本书以应用为目的,用工程的观点删繁就简、突出重点,加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电路的分析;在内容取舍上,尽量做到少而精、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每章编有目的和要求、重点和难点、重要知识点、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书后附有部分习题参考答案、文字符号及说明。本书在安排实验、实训内容时,力求突出本课程的重点和基本要求,并注意到与工程应用相结合。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电子信息类、通信类、无线电技术类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目录第1章 绪论1.1 通信与通信系统1.1.1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1.1.2 无线电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1.1.3 无线电波段的划分和无线电波的传播1.2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特点重要知识点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2章 小信号选频放大器2.1 谐振回路2.1.1 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2.1.2 阻抗变换电路2.2 小信号谐振放大器2.2.1 单谐振回路谐振放大器2.2.2 多级单谐振回路谐振放大器2.3 集中选频放大器2.3.1 滤波器2.3.2 集中选频放大器应用举例2.4 故障诊断2.4.1 放大电路的故障诊断2.4.2 谐振回路与滤波器的故障诊断重要知识点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3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3.1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3.1.1 基本工作原理3.1.2 余弦电流脉冲的分解3.1.3 输出功率与效率3.2谐振功率放大器的特性分析3.2.1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负载特性3.2.2 Vcc对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影响3.2.3 Uim与VBB对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影响3.3谐振功率放大器与倍频器电路3.3.1谐振功率放大器的直流馈电电路3.3.2 滤波匹配网络3.3.3谐振功率放大器应用电路3.3.4 丙类倍频器应用电路3.4 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3.4.1传输线变压器3.4.2 功率合成技术3.4.3 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电路重要知识点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4章正弦波振荡器4.1 振荡器的工作原理4.1.1 产生振荡的基本原理4.1.2 振荡器的起振条件和平衡条件4.2 LC正弦波振荡器4.2.1 三点式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4.2.2 电感三点式振荡器4.2.3电容三点式振荡器4.2.4 两种三点式振荡器的特点比较4.2.5 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器4.2.6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和振幅稳定4.3石英晶体振荡器4.3.1 石英晶体及其特性4.3.2 并联型石英晶体振荡器4.3.3 串联型石英晶体振荡器4.4 故障诊断重要知识点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5章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5.1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基本原理5.1.1 乘法器及其频率变换作用5.1.2 振幅调制的基本原理5.1.3 振幅解调的基本原理5.1.4 混频的基本原理5.2 振幅调制电路5.2.1 低电平振幅调制电路5.2.2 高电平振幅调制电路5.3 振幅检波电路5.3.1 包络检波器的质量指标5.3.2 二极管包络检波电路5.3.3 同步检波电路5.4 混频电路5.4.1 晶体管混频电路5.4.2 集成模拟乘法器混频电路5.4.3 混频干扰5.5 故障诊断5.5.1 振幅调制电路的故障诊断5.5.2 振幅检波电路的故障诊断5.5.3 混频电路的故障诊断重要知识点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6章 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6.1 角度调制信号的基本特性6.1.1 瞬时频率与瞬时相位的概念6.1.2 调频信号与调相信号6.1.3 角度调制信号的频谱与带宽6.2 调频电路6.2.1 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6.2.2 间接调频电路6.2.3 扩展最大频偏的方法6.3鉴频电路6.3.1 鉴频特性及鉴频的实现方法6.3.2 斜率鉴频器6.3.3 相位鉴频器6.3.4 脉冲计数式鉴频器6.3.5 限幅器重要知识点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7章 反馈控制电路7.1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7.1.1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作用7.1.2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应用举例7.2 自动频率控制电路7.2.1 工作原理7.2.2 自动频率控制电路应用举例7.3 锁相环路与频率合成7.3.1 锁相环路的基本原理7.3.2 频率合成的基本原理7.3.3 锁相环路的应用举例重要知识点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8章 实验与实训8.1 高频小信号选频(谐振)放大器8.2 高频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8.3 LC电容三点式振荡器8.4石英晶体振荡器8.5 振幅调制器8.6 振幅检波器8.7 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振荡器8.8 相位鉴频器8.9 混频器8.10 锁相调频与鉴频器8.11 调幅广播超外差式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8.12调频收音机/对讲机的组装与调试8.13 集成电路调频/调幅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部分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附录 文字符号及说明
电路 文献 脉冲 谐振 计数器 功率放大器 振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