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Landscape Architecture在国外是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相提并列的,而不是从属的学科。一些词典和有些同志都采用了“风景建筑(学)”或“景观建筑(学)”的译法,这样很容易给人造成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建筑学的一部分(门类)或一门新的分支学科的印象,而该专业无论在专业起源、学科内容以及位置诸多方面都与国内的园林专业很相似。景观设计是环境设计的组成部分,大到绵延几十公里的风景区规划,小到十几平方米的庭院设计,都属于景观设计的范畴。景观的设计就是土地的设计,它的基本原则为:认识人性,尊重人;认同自然过程,尊重自然,尊重土地之“神”。 景观设计是指通过对环境的设计使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谐共存。关键词:景观;景观设计;风景园林;城市设计;土地设计;学科;景观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国际通用的学科代名词,国内对它已经不再陌生。但是,从一些英汉词典、城规和建筑与园林等专业期刊和译著、国家发布的科技名词等出版物中出现的Landscape Architecture一词来看,对该名词术语的理解与翻译却存在较大差异与分歧,译名就有造园学、景观建筑学、风景建筑学、景园建筑学、园林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园林学等。Landscape Architecture作为学科名词术语,其产生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中叶美国的早期园林实践活动,尤其是城市公园运动对该专业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尽管此时整个园林的中心仍在欧洲,特别是十八至十九世纪的英国自然风景园(Landscape garden)对美国园林界的影响很大,传统专业术语Landscape Gardening和Landscape gardener仍然广泛应用。在Landscape Architecture成为学科名词之前,首先出现的是职业称谓Landscpe architect。该名称的出现与被称为美国园林之父的园林设计师奥姆斯特德(FrederickL.Olmsted)及其合作的建筑师弗克斯(Calvert Yaux)有关。到二十世纪仍有相当一部分设计师使用Landscape gardener。另外一部分设计师则更倾向于Landscape designer或landscape engineer。 关于用Landscape Architecture作为学科名词,伴随着该词的产生就充满着争议。奥姆斯特德对用Landscape Architecture作为学科名词既感到不满意,也感到十分困惑。由于当时没有人面对新的环境与实践提出更恰当的名称,虽然Landscape Gardening当时仍然是较盛行的术语,但是Landscape Architecture一词也逐渐使用与流行起来。英国园林学者普雷斯(R.A.Preece)在谈到Landscape Architecture定义时认为,从一个专业所主要关心的内容中就能够了解到一个专业的范围性质及发展方向,他认为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唯一将主要职责放在改善室外空间(outdoor space)质量之中的专业。美国园林设计大师海尔普林早在60年代就对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专业性质与方向做过精辟的论述:园林学主要的兴趣在开放空间(open space)及其相关的领域,并且强调这些空间设计的意义、重要性和可用性。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堤谢尔(William H.Tishler)教授任主编,4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合力编著的《Americ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Designers and Places》(1989)一书介绍了美国园林发展史上有代表性的设计师和所涉及的主要专业活动领域,绝大部分内容与国内园林专业从事的实践工作相同或性质相似。对于20世纪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一学科和职业,IFLA在其章程的宗旨中是这样阐述的:"鉴于世界各国人民的长远健康、幸福和欢乐,是要建立在人们与他 们的生存环境和谐共处和明智地利用资源的基础之上的:又由于那些增长的人口,加之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能力,导致了人们在社会上、经济上和物质上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又由于为了满足那些对资源不断增长的需求而不致恶化环境和浪费资源,这就要有一种与自然系统,自然界的演化进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相密切联系的专门知识,专门技能和专门经验。这些专门的合格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我们已在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个专业的实践工作中找到了。"1986年3月,在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举办的国际大地规划教育学术会议(World Conference。n Education For Landscape Planning)明确阐述了关于Landscape Planning学科的含义:"这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其重点领域关系到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的经营管理、农业地区的发展与变迁、大地生态、城镇和大都会的景观。" 可见这一学科的最现代观念已经扩展到"地球表层规划"了。综上所述,我认为Landscape Architecture在国外是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相提并列的,而不是从属的学科。如果仅仅用“××建筑学”来翻译的话,很容易给人造成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建筑学的一部分(门类)或一门新的分支学科的印象。可是任何广义建筑学,大建筑学是不能把L.A.包涵在内的。建筑学(Architecture)是用无生命的材料来进行设汁的艺术和科学的综合学科。风景园林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用有生命的材料和与植物群落、自然生态系统有关的材料进行设计的艺术和科学的综合学科,两者显然是不能互相替代的。虽然国外一些先进国家的Landscape Architecture学科专业面要宽、涉足的内容要多,与其他学科渗透的程度要深,但是,专业的性质是相同的,产生和发展的脉胳是一致的。所以我认为将Landscape Architecture翻译为“园林”,“风景园林”和“大地景观设计”等会更贴切一些。在当前社会,园林学科的研究内容和职业范围主要有城市景观规划,农村景观规划,园林风景区的景观规划和自然保护区的景观规划等等,而且现在园林已经不仅仅是解决中国的块绿地问题,我们是要解决中国未来13亿人的生存问题,健康问题,安全问题的。在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一是已经建立起一个以绿色生物系统工程为主的新学科,这个新的综合工程学科,是在"人工环境"(如城市、村庄、工厂、矿山等等)中,建立绿色生物系统工程,与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系统融合而成为一体,建成一个安全、卫生、宁静、健康、舒适、美观、文明的,适于人类生存的"人居环境"("EK-ISTICS");二是对人工环境以外的"人类自然环境"(man“s physical environment),例如国家森林保护区、国家自然保护区、自然纪念物保护区、国家天然公园、冰川、峡谷、水系、海洋、沙漠、山岳、湖泊、草原、湿地等自然环境,提出保护对策及从事保护区的规划工作等等。这一学科是以"生物、生态学科"为主,并与其他非生物学科(例如土木、建筑、城市规划)、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学科。它的基础知识包括地 质学、自然地理、土壤学、气象等自然科学,生物学、植物学、生态学等生物科学;园艺学、林学等农业应用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相综合的新的绿色生物系统工程学科。它包括从古典的小面积的庭园、花园、公园等地形地貌设计,道路、建筑,叠石堆山及种植设计,一直到现代整个大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从一个小园林的设计一直到宏观的,涉及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的经营管理、农业区域的变迁与发展、大地生态的保护、城镇和大城市的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同时运用现代尖端科学技术,如航测遥感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内容。景观设计师具有其他专业所不可替代的责任和优势。从工业革命和城市化(18世纪中叶)以前到今天,园林学科的发展经历了造园时代,风景造园时期(Landscape Gardening)等阶段,园林学科也从单纯的“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演变成了迅速发展,工作领域越来越大.包括新城镇的规划、扩建、改建,公路和道路、国家天然公园、水库修建、森林、矿区和工业区重建等工作的一门学科。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以麦克哈格(McHarg)的《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1969)为代表的(景观)生态规划,早已赋予LA学科从拯救城市走向拯救人类、拯救大地的历史使命。你家后花园的月季花死了关我什么事!正如麦克哈格所说:“不要问我你家花园的事情,也不要问我你那区区花草或你那棵将要死去的树木……,我们(景观设计师)是要告诉你关于生存的问题,我们是来告诉你世界存在之道的,我们是来告诉你如何在自然面前明智地行动的”。从这一点来说,园林学科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即“大地规划”的时代。结语: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设计就存在缺陷。虽然由于文化的不同,观念的不同,每个设计师有自己侧重的方面。但是景观设计作品如要有持久的生命力,必定是在总体上达到了这些因素的互相平衡,而其中又以一至二个因素特别突出。因而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批评某些生态主义设计过于平淡而缺乏艺术的价值,或者过于强调自然而忽略了人的需求。一些纯粹功能主义的作品虽有良好的社会性,但却与文化、自然隔绝,同时不具备相当的艺术水准,这样的作品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样,盲目地追求文化、艺术性,但却连基本的使用功能都没有很好地满足的设计也不可能成为优秀的设计。景观设计涉及科学、艺术、社会及经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它们相互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功能合理、满足了不同人广泛的使用需要的作品,意味着是高效的,而一定的资源投入产生了最大的效益,也意味着符合一定的生态原则;人类的资源是有限的,最容易得到的资源就是通过高效利用现有资源,而节约下来的那部分资源,所以生态主义已经从一种实验或意识变为与经济密切相关的因素;而艺术的作品,意味着具有引人注目的潜质,它可以改善一个地区的视觉环境,提升一个地块的价值,这又与社会经济联系在一起。今天更多的景观设计师追求的是这些因素之间的平衡,即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及高质量的艺术水准的景观。今天的景观设计,呈现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虽然功能至上的思想受到质疑,但功能一直受到关注,艺术、装饰、形式又得到重视;传统园林的价值也得到尊重,古典的风格也可以被接受;其它学科的介入使其知识领域更为广阔;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又使得景观设计出现更多的可能性、出现了更多全新的形式,现代景观变得更富有包容性。社会的发展使景观的内容不断发展,新的景观类型的出现,对设计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今天的景观设计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风格也越来越多样,它们的价值还有待经受时间的检验。但是那些具有长久生命力的作品应该是与时代精神息息相关的艺术品,它们吸收了历史的精神、但决不模仿固有的风格,它们符合科学的原则、反映了社会的需要、技术的发展、新的美学观念和价值取向。参考文献:《现代景观的价值取向》 作者:王向荣 林箐 发表:《中国园林》《还土地和景观以完整的意义:再论“景观设计学”之于“风景园林”》 作者:俞孔坚 发表:《中国园林》2004(7):37-40《Landscape Achitecture是“景观/风景建筑学”吗?》 作者:王晓俊《风景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 从造园术、造园艺术、风景造园到风景园林、地球表层规划》作者:孙筱祥 《中国园林》2002/4《关于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中译名》作者:王绍增 1:67-68。《试论景观规划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作者:肖笃宁 李晓文 发表:《生态学杂志》1998(3):46-52《土地的设计:景观的科学与艺术》 作者:俞孔坚 发表:《规划师》2004-2《景观设计展望:国际性和中国特色》 原文发表:Antje Stokman/ Stefanie Ruff,Internationality and Identity - The search for a contemporary design idiom in China, Topos, 51: Prospective Landscapes, 2005, P.66-75《可持续设计:从概念到实施》作者:孙成仁 郑声轩 发表:《新建筑》2002(01):51-54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摘要: 在现代,由于高度工业化,现代化和人口迅猛增长,世界各国,都面临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城市爆炸,自然环境和自然与人工环境生态系统的破坏。为了全人类的长远健康、幸福和欢乐,人类必须与他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谐相处,和明智地利用自然资源。人类社会的未来,由于人口迅猛增长和对自然资源需求不断增长的严重威胁,在此严峻局面下,仍然要保持生存环境不受破坏,自然资源不致浪费。那就需要有一种与自然系统,自然演变进程和人类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特殊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经验·、这种新的专业,我们现在已经在实际工作中找到了,它就是LANDSCAPE ARCHITECTURE(L.A)。这个专业在18世纪以前,是从欧洲13世纪的造园术发展而来的。到了19世纪,这种新的专业(L.A)的名称,是由美国Landcape Architects 之父,F.L.Olmsted (奥尔姆斯特德)在1858年提出来的,专业的核心应是"城市环境的绿色生物系统工程"和"园林艺术"。当今,(21世纪)这个专业的领域,已经扩大到地球表层规划的范畴。中国(包括政府、学会、行业、大学的专业设置),早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把Landcape Architecture这一专业名称译成:"风景园林"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关键词:地球表层规划;风景园林;城市园林绿地系统;风景造园;造园艺术文章编号:1000-6664(2002)04-0007-06 中图分类号:TU-098.4 文献标识码:A 1 工业革命和城市化(18世纪中叶)以前,西方园林学科的发展 1.1造园时代:造园术(Garden Craft)、造园(Garden Making)、园林设计(Garden Design)、造园艺术(Garden Art) 欧美国家在18世纪中叶以前手工业时期,只有供皇帝使用的猎苑(Hunting Park)(相当于中国周文王之囿)、皇家营苑、王子或贵族的城堡园林、贵族的别墅(Villa),园林、寺庙园林、富裕阶层的私园。其中,猎苑和寺庙的圣林是自然的或半自然的。其余都是人工建造的。因此,园林必须是人工建造的。欧洲18世纪以前的自然风景不能称为garden,只能称为park。这个park与后来的urban park,publicpark是完全不同的,后者是人工建造的,而前者是自然的。当时的人造园林有下列许多类型: (1)果园(fruit Garden)、厨园(Kitchen Garden)、药草园~Herb Garden),这一类园林,是园艺学科的园林,以果品、蔬菜、药草等实用功能为主,不能列入园林艺术范畴。 (2)绿色雕塑园(Topiau:Garden):迷园(Maze、Labyrinth)、结纹园(Knot Garden)、花坛园(Parterre)(主要是把许多knot Garden和许多Carpet bed毛毡花坛组成一个中轴对称的花坛群),这类园林的布局造景都是中轴对称的,可算是一种几何式美术作品。 (3)阶地露坛式园林(Terraee Garden):是意大利山坡较大型的园林,是建造在山坡梯形台阶地上的几何式园林,这类园林,可列入园林艺术类型。 (4)平地几何式园林(Flate Geometrit:Garden):法国、巴黎郊区由勒.纳特亥(Le Notre)设计的“凡尔赛营苑“(Versailles),是这一类大型园林艺术的“典范“,是西方几何式园林艺术的顶峰。 这个时期的园林中,第一类是实用园林,没有什么艺术设计,都是由园丁或园主人自行安排建造的,是小型的。第二类是中型的,有美术没计,中轴对称,有的场合也配上水池、喷泉、雕塑或花架、亭、榭。一般布置在别墅、住宅建筑物外围,花园不是主体而是配体,是美术创作,但不是艺术创作。第三类是大型主题园林,包括阶地露坛式园林与平地几何式园林像凡尔赛宫苑,面积近万亩(约666hm2),是西方园林艺术的代表。当时的园林设计、施工、管理也没有专业的分工,都是由一个园丁(gardener)完成的。凡尔赛宫苑面积虽近万亩,但人工建造部分,不超过4000亩(约266hm2),中国完全由人工建造的圆明园,也不过5000亩(约333hm2)。由于面积不大,所以,即使没有生态学知识,也还可以应付。而且,当时西方的生态学还没有问世。 总之,那个时期的园林,除少数主题园林以外,大多数只是建筑的延伸和扩大部分,是室外的绿色建筑。西方的几何式整形园林与中国的自然式山水派园林是完全对立的。由于大城市还没有出现,所以也根本没有供城市居民共同享用的"公园"(public garden,urban garden)。法国的凡尔赛宫苑的主要规划师勒.纳特亥起初师从宫廷画师,后来又跟随父亲(宫廷园丁)在宫廷中从事园艺师助手的工作,所以有机会多年在宫廷中学习园艺和造园工作。他当时被称为:"王者之造园师和造园师之王"(the gardener of kings and king of gardeners)。当时,即使像勒·纳特亥这样的造园大师也没有从事几万亩以上的城市大公园、田园城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或风景名胜区规划工作的机会。 1.2风景造园时期(Landscape Gardening) 18世纪中叶,欧洲发生工业革命,接着出现了城市化,城市居民厌倦了那种精雕细刻、修剪整形、中轴对称、了无生趣、费工费钱的几何式园林。而与此同时,中国的充满生趣的自然山水式园林,通过乾隆的画师、法国传教士王致诚传入欧洲,震动了整个欧洲园林界,以致英国的整形几何式园林在18世纪后期几乎完全消失。 (1)赖普敦(Humphrey Repton)(?-1818年)与风景造园学(Landscape Gardening) 赖普敦是英国第一位造园家,他提出了"风景造园学"(Landscape Gardening)和"风景造园师"的专门名词。他曾说:"只有把风景画家和园丁(花匠)两者的才能合二为一,才能获得园林艺术的圆满成就。" (2)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The English Landscape School)的产生 肯特(William Kent)是早期英国自然风景式造园家,他抛弃了几何式园林,代之以自然风景式园林。他说:"大自然是厌恶直线的",他把前人遗留下来的通直的林荫大道,全部破坏,并采用中国"曲径通幽处"的方法加以改造。他的学生勃朗(L Brown)(1715-1783年)在英国也非常有名,勃朗把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意大利几何式园林,全部改造为"自然风景式园林",人们都称他为"万能的勃朗"。勃朗的继承人赖普敦于1806年在著作中写道:"那些用栏杆围起来的石头平台,壮丽的石级、拱门和人造的山洞,高耸的修剪树墙,壁龛和后退部分,处处装饰着雕像,……那种意大利几何式园林,……什么雪泥鸿爪,什么断垣废址,都已荡然无存!"(遗憾的是,这些在18世纪末期,已经被英国风景园林家毁掉的几何式园林,现在又被我们的某些现代园林师拷贝过来,充作后现代派园林来兜售)英国的浪漫主义自然风景式园林便由此产生了。虽然后来受到过另外一些造园家的反对,不过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已经经过历史的长期考验,必将繁荣不衰。 应该特别引起重视的是,欧洲在18世纪以前,风靡了几世纪的儿何式园林是欧洲造园大师受到中国自然山水派园林的震撼以后,由他们自己亲手将原有几何式 园林加以抛弃或改造的。 2 在工业革命与城市化以后,西方园林学科的发展 2.1奥姆斯特德与Landscape Architecture 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环境规划设计学院劳莱教授(Prof.M.Laurie)在其著作《An Intrnduetion To Land-scape Architecture》中写道:"一提到Landscape Architecture(以下简称L.A.)这个专业术语,便是一个费解的难题,专业工作者常常因为他们的现代专业观念被社会误解而苦恼。因而还常常用风景造园(Landscape Gardening)来解释,但是又经常用总体(Site Planning)、城市设计(Urban Design)和环境规划(Environmental Planning)等术语去阐明L. A.这一术语的广泛含义和工作深度。"这个费解的术语: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美国风景园林师之父奥姆斯特德(F.L Olmsted)在1858年创造出来的新术语。奥姆斯特德是办农场和从事土木工程技术工作的,并未受过L A“的专业训练。他本人设汁过华盛顿特区市中心及市中心的国家首都公园、纽约中央公园、波士顿墓园、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校园,:他设计过城市公园、个人私园、城市规划和道路交通网规划、用地规划、居住区规划和面积超过3000km2的约瑟米蒂(Yosemlte National Park)国家天然公园(相当于自然保护区)的规划、波士顿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以及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设计。他把所有他从事过的性质很不相同的工作统统称之为"Landscape Architecture"。所以劳莱教授说:"无怪乎人们对于Landscape Architecture到底是干什么的?在思想上引起了混乱。" 2.2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与Landscape Architecture 美国是世界上工业化发展最快的国家,早在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他虽然是在纽约宣誓就职的,但他深感美国的特大城市,如纽约、芝加哥、费城 等,早已不适宜作为居民理想的生产、生活环境和人居环境,因此他抛弃了纽约和费城,而另建华盛顿特区作为首都(当今中国现代化理想城市的建设者,正在热衷 于抄袭摩天大楼集中的香港模式,而香港模式又不过只是过时的纽约模式的拷贝)。并于1801年,将首都从费城迁往华盛顿特区。 1945年美国的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核污染危害波及全球。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个新的学科、新职业,就是在上述人类环境危机不断严重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当时,世界各发达国家的Landscape Architects们多次集会,酝酿针对L.A.这一新的学科,成立一个国际同行联合会,以促进这一新学科的发展。最后终于在1948年9月,在英国剑桥召开了这个国际学术团体的成立大会,将这个国际组织定名为"International Federation。f Landscape Architects"(缩写为"IFLA")。章程规定,这是一个非政治性的、非营利性的国际学术团体。迄今,该联合会已有50多个国家的学术团体参加,总会没在法国巴黎,下设三个分会。IFLA只吸收代表一个国家的学会作为团体会员参加并作为理事。如果这个国家的学会不参加团体会员,则由IFLA选一位该国有成就的学者作为个人理事。由于某些原因,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尚未能加入IFLA,所以笔者从1983年至今,一直是IFLA总会的个人理事。 对于20世纪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一学科和职业,IFLA在其章程的宗旨中是这样阐述的:"鉴于世界各国人民的长远健康、幸福和欢乐,是要建立在人们与他 们的生存环境和谐共处和明智地利用资源的基础之上的:又由于那些增长的人口,加之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能力,导致了人们在社会上、经济上和物质上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又由于为了满足那些对资源不断增长的需求而不致恶化环境和浪费资源,这就要有一种与自然系统,自然界的演化进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相密切联系的专门知识,专门技能和专门经验。这些专门的合格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我们已在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个专业的实践工作中找到了。"这就是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个学科和专业的现代概念。 2.3国际大地规划教育学术会议与Landscape Planning 1986年3月,在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举办的国际大地规划教育学术会议(World Conference。n Education For Landscape Planning)明确阐述了关于Landscape Planning学科的含义:"这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其重点领域关系到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的经营管理、农业地区的发展与变迁、大地生态、城镇和大都会的 景观。" 这个国际大型学术会议,是由联合国自然与自然资源联合会(IUCN),EXXON教育基金会和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联合举办的。大会邀请了26个国家88名国际著名学者参加讨论,其中特邀了19名学者作了学术报告,笔者也是其中之一。笔者接到大会寄来的邀请信中明确地阐述了关于Landscape Planning学科的含义。这次大地规划教育学术会议在论文报告中,还选拔出2名国际大地规划教育典范,笔者是其中之一。根据这次大会阐述的Landscape Planning的含义,笔者把它意译为"大地规划",认为它是这个行业的具体工作,而且这一学科的最现代观念已经扩展到"地球表层规划"了。所以在18世纪,人们把Landscape Planning泽作"景观规划"是可以的,但到了21世纪,还是那样翻译的话,就不确切了,与国际学术界就很难接轨了。 3 在欧洲工业革命以前,中国造园艺术的发展 3.1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以及"人与大地"关系的古典哲学是人类文化的典范 国际大地规划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师联合会(IFLA)的第一任会长和终生名誉会长英国杰列科爵士(SirG.A Jellicoe)曾经在1985/861FLA年报发表论文《伊甸园的探索》(1985~1986的IFLA年报发表的沦文)中说:·关于园林甚至大地(Landscape)的文化,全世界都是建立在以下三大文化主流的基础之上的。第一是中国,第二 是西亚,第三是希腊。特别是中国,她的这种特有文化,是从她自己这块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后来传到日本。到了18世纪中叶,对整个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时正是工业革命以后,城市化开始蔓延的时期)杰列科又说:"这是一种艺术,它是在如下“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一种艺术,那就是:“人只是大自然有机组成部分中的一部分(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人是和大自然自身一样,在没有达到他的极限之前,他作为大自然从属的地位,是不会改变的“,这种中国哲学会使“人与自然“ 两者之间的关系,长期保持一种非常平静与安定的状态。还有真正令人激动的是大自然的奇景,例如,扑面而来的暴风骤雨,随风起舞的树木,轰隆泻落的飞瀑,它们使我们平静的生命之流,激起了阵阵波澜。又如中国文人在园林中种植芭蕉,是为了倾听雨打芭蕉的曲调。在中国或口本茶庭中产生的这种对自然美的敏悟,是西方人所不能领悟的。" 3.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在国都中心建设大园林的国家 全世界的文明古国,除了中国以外,从埃及、巴比伦、希腊、印度到罗马帝国,在城市中心,一般都是没有园林的,城市的皇宫和民居也很少树木和园林。现在我 们见到的意大利威尼斯,实际上是一座建筑密集的石头城,城市中的圣·马可(SL Mark“s Square)广场,全是石材铺装的地面,没有草地,也没有树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威奇欧广场(Palazzo Vecehio)、米开朗琪罗设计的罗马市政广场,都只有雕塑、喷泉,而没有树木和花草。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大广场,也是一棵树也没有的花岗石铺装场地。(遗憾的是当今最理想的花园城市--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在国家高等法院前依然移植了一个圣·彼得广场,这种新瓶装旧酒的习惯思想,是多么的顽固啊!)。这些广场都是城市热岛效应的热源,会恶化舒适的城市小气候。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至少在公元前100多年)在城市中,或城市中心建设大型园林的国家。当今全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建设,正在向中国学习;但是我们的城市建设,却正在风靡一种喷水、雕塑的花岗石广场,一棵大树也没有,使城市变成热岛,并把这种古老落后的设计标榜为现代化新思潮。 中国历代皇城中心,建有大型自然山水园林,仍然保留至今的,便是元大都大内的西苑,即西方所称的海宫。西苑范围相当于今天的北海和中海,面积近2000亩 (约133hm2),水面名为太液池,池中小山名为蓬莱山,上建广寒宫。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Marco Polo)在此朝见蒙古族皇帝,他把这座海官惊叹为神仙宫阙。 元大都宫城内除了西苑,另外在大内之北,尚有御苑,西苑之西还有前苑、后苑,园林面积达到宫城内总用地面积的近40%。到了1420年,明朝在北京建成紫禁 城,并修建皇城。把元大都的西苑向南扩建了南海,成为三海",总面积近3000亩(约200hm2),约为紫禁城面积的2倍。中国历代都城中心园林面积大大超过广场用地,这是一种进步现象。西方在城市化以后,都仿照中国在大都市中心建设大园林。例如美国纽约曼哈顿建了5000亩(约333hm2)中央公园,华盛顿D.C.建了36000余亩(约2400hm2)首都公园。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建了近20 000亩(约1333hm2)园林。 3.3中国的杭州与西湖是全世界最早、最美的园林城市(Garden City) 园林城市(Garden City)是令人类人居环境(ekistics)的最高理想。Garden City这个名词,是由西方人提出来的。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个名词?是因为他们没有Garden City。如果世界上别的国家也没有Garden City,那么也造不出这么一个新名词来。12世纪,全世界没有第2个国家有像中国南宋的都城杭州(临安)与西湖大园 林互相环抱而构成世界上最早、最美、也是全世界惟一的Garden City,被马可·波罗称赞为"最美丽华贵之城"。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画家达·芬奇本人虽未到过杭州与西湖,但看到《马可波罗游汜》中,在对杭州与西湖的浪漫色彩的描述,所以提出了Garden City的构想:家家户户都要有具有灌溉设备的花园。18世纪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提出了一个要把首都建成"一个由许多园林组成的城市,或一个建造在自然风景胜地中的城市"的风景园林城市的理想以后,依据他的提议而建成的华盛顿特区的市中心就有一个大花园。 到了19世纪,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又提出了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的Garden City的新内容。根据19世纪以前西方提出的对Garden City的概念,公元9世纪,唐朝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时期(公元822-824年).杭州就已经完全符合Garden City的要求了。 到了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西湖东南凤凰山、大内筑成、周九里。就是国都临安的紫禁城--南宋皇朝的政治中心。当时的国都已经开始疏散人口,置有16个卫星城镇,临安都城南襟钱江,北枕西湖;水路司由钱江直通灵隐。西湖的面积为8600余亩,约为5.68平方公里。湖中大岛孤山以及苏堤白堤,和湖中筑岛点景.有三潭印月、小瀛州、湖心亭等,把西湖分割为外湖、北里湖、西里湖、岳湖、与小南湖五处。湖中三岛与战国时期蓬莱三岛相呼应,继承了秦汉以来帝皇神仙宫苑皇家园林艺术的传统。南宋时期杭州"西湖十景",是全世界园林城市造景布局,静态空间布局与动态序列布局综合而构成一个环拱湖心的园林布局艺术系统。 这种西湖十景的"空间与序列的布局艺术园林系统",不但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发源地,也是全世界花园城市空间与序列布局园林艺术系统的首创与典范。对于她 的艺术成就,明代有一位日本使领馆驻杭州官员,题杭州西湖图诗篇如下:"初见此图,不信人间有此湖;到了此湖,犹觉此图欠工夫!"(大意)。 3.4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用"大自然““为原型进行园林创作的国家 世界上最早的园林设计,不但埃及、巴比伦、希腊是整形几何式的,中国也不例外是整形几何式的。中国元、明、清时代帝皇神仙宫苑遗留下来的北海三神山仙岛.如北海琼华岛、团城,圆明园的蓬岛瑶台、颐和园龙皇庙,其建筑和种植也都是中轴对称的。但是中国早在公兀前138年的汉武帝时期,茂陵富人袁广汉的私园已经采用了自然山水派园林艺术手法了,关于他的园林细节,下文还要描述。这种"自然山水派"园林,正是全世界进入高度城市化的现代大都会的城市居民所渴望而梦寐以求的。 3.5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造园““这个行业、专业和学科的国家 罗马帝国到公元117年,达到全盛时期,哈德良大帝才开始在城市郊区修建了哈德良山庄。到了中世纪,意大利许多城市郊区的修道院才开始种树栽花,不过是极小的,以实用为主的药草园和厨园。欧洲一直要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才开始在城市郊区出现许多山地别墅园林,称为"台地园林"(Terrace Garden),几何式的。那已经是14~16世纪了。欧洲的真正园林艺术,是从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的。以后便进入法国勒·诺特亥平面几何式园林。但是,中国在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已经建造方圆三百里,离宫七十所,种植异果名卉,养百兽的"上林苑““了。 当时的茂陵富商袁广汉,也已经建造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构石为山,高十余丈,激流水其中,养珍禽异兽,种奇树异花的自然式园林了。这是在公元前138年的事,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自然式园林。这个私家花园的规模比起比它晚250多年的罗马帝国的皇家哈德良山庄的园林规模要宏伟得多。所以说,当时中国社会上没有这种造园的职业是不可能的,中国造园行业的出现,要比欧洲早1400余年。 现在全世界留存下来的两部最早的造园艺术系统理论著作:《作庭记》(作者或系日本11世纪末年的桔俊纲)和中国明代汁成著《园冶》(书成于公元1634年)。但通观11世纪末年,日本《作庭记》内容,其造园艺术理沦,显然是从中国汉、唐以来的造园艺术理论中继承下来的。 4 各国对于Landscape Architecture学科涵义的理解 由于政治、经济、生产力水平等方面发展阶段有所不同。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国家对于Landscape Architecture学科也会有不同的涵义。 大致可以分为造园学,景观设计学,景观学,风景园林学,景园营造学,地景学。还有有的人建议用LA。找找小彭老师吧。
参考资料:地科
景观的科学与艺术 摘要:景观的设计就是土地的设计,它的基本原则为:认识人性,尊重人;认同自然过程,尊重自然,尊重土地之“神”。关键词:景观设计;土地设计;城市设计 一、关于景观 景观应该从五个层次来理解。 (1)第一层含义:景观是美,是理想。 人们把他所看到的最美的景象通过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这是景观最早的含义。在西方,景观的画的含义最早来源于荷兰的风景画,后来又传到英国。它是描绘景色的,是当一个人站在远处看景色时的那种感受,然后把这种感受画下来,所以画永远不是实景,画是加上了人的审美态度之后再表现出来的。景观的概念最早的来源是画,一幅风景画,它是有画框的,这画框是人限定的,是人通过审美的趣味提炼出来的。景观一开始就是视觉审美的含义。但人的审美趣味是随着社会发展,随着经济地位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所以人所了解的景色也是不断变化的。 在作为画之前,景观作为一个词最早出现在希伯来文的《旧约圣经》中。是用来描写耶路撒冷皇城景象的,一个牧羊人站在一个荒凉的山冈上,看到一片绿洲,这个绿洲中有宏宇大厦,有庙宇宫殿,这些他作为美景来描述的景观是一个城市。所以,在农业时代人们想像的美景是一个城市,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工业时代。把景观作为城市发展的极致,把城市当作理想,一直发展下去,才会导致纽约这样的大都市的出现。现在我们中国人理解的景观也基本停留在农业时代的城市理想,所以你才会看到深圳的高楼大厦,才会看到浦东的高楼大厦,才会用同样的理想来建设北京的城市。这就是农民在描绘着未来的场景。但这种趣味是不长久的,所以到了工业时代末期以后,由于大量的乡下人涌到纽约城市中来,纽约的钢筋水泥丛林不再适合人居住,一系列城市病出现。他们发现他们追求的城市景观原来不适合人的生存和居住,高楼大厦太危险了(世贸大厦的悲剧就是很好的说明),景观的理想发生了改变,他们不再想用以前当农民或牧民时眼中的城市模样来造景观。 这种对城市景观的否定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个是逃离城市,建立国家公园、自然公园,另一个是把自然引到城市中来。 为什么国家公园会在英国出现?国家公园甚至有上万平方公里之大,有大量的自然地,这是由于纽约人的理想景观开始转向自然地,所以才会把自然地保护起来,作为他们休闲度假的地方,所以才出现了黄石公园、红杉树公园等。这是否定城市的一种途径——逃离城市,逃到荒野之中——这时,人们对景观的概念发生了一次深刻的变化,把自然当作美而不是把城市当作美。 但是人们很快就发现,逃跑不是办法。因为,二战以后,汽车在美国很快普及,所以汽车就拉着城市跟着人跑到郊外去了,人越想离开城市,这个城市就越跟着人和汽车跑,这就出现了郊区的城市化。整个美国都出现了这样的城市:大量的土地盖了房子,把自然地变成建筑,把环境变得更糟糕了,特别是20世纪 60年代、70年代以后,人们就发现,以前想像的田园城市实际上并没有实现,因为当时的人想用铁路把中心城市和郊区的花园城市连接在一起,但美国在20世30年代以后铁路被高速公路取代了,火车被汽车取代了,汽车公司为了推销汽车而拆掉铁路.结果每家都有至少一辆汽车,最后导致每一寸土地都变成城市。 除了离开城市走向自然外,要摆脱拥挤的城市还有第二条途径,那就是把自然引到城市中来。最早的实践就是把公园建到城市中去,这就是纽约的中央公园,300多公顷,那是城市中心的一个非常大的地方。从此出现了美国的城市公园运动。 这就是由于人类想像中的理想景观概念的变化导致城市的变化。这是关于景观作为视觉美的含义的理解。 (2)第二层含义:景观是栖息地,是居住和生活的地方。 它是人的内在生活的体验,是和你发生关系的地方,哪怕是一株草、一条河流,或者是村庄旁的一棵大树。皖南的民居充满诗情画意,非常潭亮,那是由于居住在那方土地上的人形成了人和人、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人要从自然和社会中获取资源,获取庇护、灵感以及生活所需要的一切东西,所以景观就是人和人。人和自然的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中东地区耶路撒冷有基督教、犹太教,还有伊斯兰教,从城市的景观你就可以看出这个城市总是有纷争的,反映了人和人关系的不和谐。当丽江穿过你门前的时候,你可在门前的石埠上洗涮,人和自然就这样发生了关系。你看到的石埠,实际上在告诉你人是需要水的,需要和水亲近的,这就是人和自然之间非常友善和谐的关系。 如果是不和谐的关系,比如长江、黄河、钱塘江。钱塘江大坝筑到10m高,有些地方有 20m高,这是人和自然的敌对关系的反映,而没有把自然当作你的家人来对待,把自然排除在外,这就是人和自然关系的不和谐。那么人和人的关系呢?当年柏林墙没推倒时反映了人和人关系的不和谐,现在以色列边界立起铁丝网也反映了人和人关系的不和谐。香港没回归之前,香港和大陆的边界上有一道断面是倒“L”形的铁丝网,这也反映了人跟人关系的不和谐。这种边界都被称作政治景观。 所以当你看到景观的时候,看到任何景观中任何一种元素的时候,它实际上都是在讲述人和人、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不是和谐。 (3)第三层含义:景观是具有结构和功能的系统。 在这个层次上,它与人的情感是没有关系的,而是外在于人情感的东西。但是作为一个系统,人是更客观地站在一个与之完全没有关系的角度去研究景观,所以景观就变成科学的研究对象。一块土地,当你和它没有关系时,那你的研究是科学家的研究。但如果你居住在这片土地上,再去研究它,就不是科学家的研究态度了,因为这块土地已 经和你的切身利益发生关系了,就不是科学了。一块土地有动物的栖息地,有动物的迁 移通道,等等,都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用生态的、生物的方法来观察、模拟,来了解这个景观的系统。一门学科叫“景观学”,实际上是用科学方法研究景观系统,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4)第四层含义:景观是“符号”。 我们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有其背后的含义。景观是关于自然与人类历史的书。皖南民居的路、亭子、河流和后面的牌坊群,都在讲述着 今天和昨天的故事。比如亭子,当地叫做水口亭,在村庄的水口,这就说明人们对待自然的 态度,这个地方很关键,决定当地人的生老病死和财富,这个亭子就告诉你这块地是神圣的.又比如说,这个牌坊叫贞节牌坊,那个叫忠孝或仁义牌坊等等。贞节牌坊讲的就是一个少妇在她丈夫死后就未再改嫁,这种对贞节的树碑立传就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价值观。忠孝坊是歌颂孝道的,讲的是一个儿子当他的父母还活着的时候是不离开家的,这就是一种价值观。 华北平原上,哪怕是一条浅沟、一个土堆,都在讲述着历史。城墙、烽火台,曾经是金戈铁马,烽火燎原。这些现在看来不起眼的留在土地上的痕迹,都在讲述着非常生动壮阔的故事。北方地区有三百年的古道走成河的说法,一条走了两千多年的路,变成了河,那么这条河就不只是河,它是古代赵武灵王攻打秦国时用过的古道,千军万马曾从这走过。一条浅浅的古道或浅沟,充满了含义。所以,景观是有含义的符号,需要我们去读。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最早的文字也来源于景观。山的象形字直接来源于山,水的象形字直接来源于水。云南丽江纳西族文字中水的写法和汉族的是不一样的,汉字的水是在一条曲 线两侧各有两点,而纳西族文字中的水则是在这条曲线的端点还有一个圈。我的理解是:因为纳西族居住在云南高原上,那里水的形态跟长江和黄河是不一样的:玉龙雪山融化后的雪水流下来,在河里你看不到水,水都渗到河滩底下去了,然后水经过河滩在十几里外的地方又冒出来,这个水就叫潭,有黑龙潭或白龙潭。这些水你是看得见它从哪里来的,是有源头的。但是我们的长江或黄河一带早期居民看到的水是没有源头的,虽然说源头在昆仑山,但当时谁也没到过昆仑山。这就是景观的小同导致描述的文字的不一样,所以我们的语言也是从景观来的。所谓河出图、洛出书,实际上是说我们的古代文字是阅读了黄河、洛河,阅读了来自水中的龟背的纹理来解读、预测事物的变化。这些都是符号,都在讲述着故事,兴的故事,亡的故事。 所以说当你看到景观和景观中的元素的时候,哪怕是一棵树,也要认真地阅读它、理解它。比如说,这棵树长弯了,为什么长弯了,因为风的力量的不均衡,或者因为光照的不均 衡;如果这棵树上布满了伤痕,为什么有伤痕它在讲述曾经被火烧了或是什么。所以如果到 颐和园去,你可以看到那里的柏树都是伤痕累累的,靠房屋的一侧,许多古柏都是没有皮的, 为什么?都是给八国联军烧的,所以没有皮了。这些树讲述了历史,充满了含义。 人类最伟大的景观创造莫过于城市。一个几万人甚至上千万人组成的社区,他们为了共 同的和不同的目的生活在一起,有时互助互爱,有时嫉妒有加,憎恨之极,以致于你死我活。有时为了交流,他们修池道,掘运河;有时却为了隔离,垒城墙,设陷阱。我们看以前的城市,有城墙,有陷阱。同样的爱和恨也表现在人类对自然及其它生命的态度上。恨之切切,人类把野兽、洪水视为共同的敌人,所以称之为洪水猛兽,因此筑高墙藩篱以拒之;爱之殷殷,人们不惜挖湖堆山,引草木、虎狼入城,像在城里建动物园、植物园,又表观了人类对自然的爱。人类所有这些复杂的人性和需求被刻写在大地上,刻写在某块被称为城市的地方,这就是城市景观。所以说,景观需要人们去读,去品味,去体验,正如读一首诗,品味一幅画,体验过去和现在的生活。 (5)第五层含义:景观是土地之“神”。 我们都知道宗教的神,神的概念本质上就是精神寄托.那么人对景观的寄托就使景观有了神性。当一个信徒一步一叩从西藏的边缘爬到拉萨,他可以叩一年的长头,这就使土地——拉萨那块土地——变成了神。当他走到了一个交叉路口的时候,那会有一堆石头,这堆石头是玛尼堆,它寄托了人的希望,寄托了人的信仰,这堆石头也是神。哪怕是普通的山,普通的地形,也是神圣的。中国古代有一个模式,被用来神化大地,叫风水模式: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看看北京的山水,北边的军都山脉就是玄武,因为明代十三陵的缘故,叫万寿山,它是有了神性的山。也因为明代十三陵的缘故,把西边的山叫做青龙山,东边的叫做白虎山。中国古代所有的城市或建筑选址都是在这一模式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说用这种模式把整个大地都神化了,没有一个山脉是不属于某一家或某个州府的神。所以你动土的时候,先要研究一下这座山是归哪个神管辖的。 在唐僧取经的故事里,孙悟空有着高超的本领,但他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把土地爷叫出来。土地爷是什么?土地爷就是土地之神。问问他这里有没有妖怪?是好妖怪还是坏妖怪?然后他就知道,如何对待这块地方,如何施展他的法术。这就是当地的神,说穿了就是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精神。地方之神究竟是什么呢?那就是你必须服从的外在力量。不管你是科学家或者宗教人士,不管是搞法律或是搞经济的,你都得服从,否则你就要吃亏,就会被这神圣的力量摧毁。这种神圣的力量来源于什么?来源于人永远战胜不了的自然力。 在拉斯维加斯的一个大赌场里养了两只白老虎,供人参观。这个白老虎养在非常壮丽的宫殿里,外面是镏金的玻璃,地下铺着大理石,里面有一个皇帝才能坐的那种镀金的汉白玉宝座,有喷泉,有非常华贵的装饰。但是每次去看,这老虎都是病怏怏的,像一个病猫一样趴在那儿。学生物的知道,虎是猫科动物,所以当虎没有虎威的时候,它就变成猫了。它没有神气,是病态。不能够使它认同这个环境,它就失去了它的个性、天性,失去了它作为老虎的那种威风。老虎只有在丛林中飞奔、在悬崖上咆哮,在那才是虎。人也是这样。你可以看到北京新建的别墅,有多少像宫殿一样,看看北京城里住宅销售的广告,有多少在宣传这是凡尔赛宫、那是丹枫白露。这就是一种病态,病态的心理在引导大众的居住模式,导致病态的价值观、病态的生活方式。如果让人真的居住在那儿,人是要失去人性,失去天性的。所以说我们需要一个符合人性的生活空间。我并不是说要让你生活在太行山区,而是说除了生活在城市的优越的物质环境之外,你也要有一种对土地的归属和认同。 很多人可能去过九寨沟,成都到九寨沟的路上,有一段悬崖,路非常难走,经常出车祸。据说很早以前当地人说那个山像龙一样,是龙骨山,不能炸、不能动的,但公路部门就不听,非得修这条公路,结果开山以后,这地方老出车祸,死了不少人,然后当地就建了一个庙,整天祭拜,我路过的时候就发现好几辆车摔在悬崖下面。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人们没有真正理解,这样陡的山是不能修路的,你如果顺着地形去修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而你非要开山,抄近道,把自然的“骨头”露出来了,路就会很陡,尽管是近了,车子开得快了,事故却会更多,这是科学的解释。这归根到底是什么呢?尊重土地之神,也就是尊重自然,尊重自然原有的格局。 因此景观需要人们去呵护,去关爱,就像关爱自己和爱人;当然景观也需要人们去设计,去改造和管理,以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要理解景观,要阅读景观,要呵护它,要关怀它,要管理它,这就是景观设计学。所以说,景观设计学,就是土地的分析、规划、设计、改造、保护和管理的科学和艺术。它是科学,因为景观是一个系统,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去理解,去分析;它又是艺术,因为它跟人发生关系,需要创造,除了科学的分析和研究,还要有人的情感,要用人的激情去创造你的生活空间,这就是一种艺术。 参考文献:[1]Hardin,G.1968.The tragedy of the commoons[J].Science,162:1234-1248. [2]土人.哭泣的母亲河[J].时代建筑.2002.(1): 33. [3]Simonds(西蒙兹).俞孔坚、王志芳、孙鹏 等译.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John Wiley.Chichester.The Experience of Landscape [M].Appleton.1975. [5]Geist.Life Strategies,Human Evolution.Environmental Design:Toward A Biological Theory of Health[M],New York:Springer—Verlag.1978.自己去这里挑有用的才3000字还不容易?/view/78115.htm自己找个翻译软件在翻译一下.呵呵,我帮你找着点,你也帮我找着点啊,我想要关于计算机VBA的。相互帮助吧,百度消息联系我鄙视你 是严重的鄙视发你 邮箱里面乐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http://211.68.85.47/bbs/dispbbs.asp?boardID=14&ID=109&page=1 题目《顺义卫星城的城镇化进程分析与推动建议》(2003年度校级优秀毕业设计) 学生:建学98班 张维伶 指导教师:陈穗 、贾东 目 录 毕业论文: 中文摘要—————————————————————— 1 关键词 —————————————————————— 1 Abstract ——————————————————————1 Key Words ————————————————————— 1 前言 —————————————————————— 1 1.城镇化的内涵 —————————————————— 2 2.我国实施城镇化策略的必要性 ——————————— 2 3.顺义城镇化的背景 ———————————————— 2 4.顺义城镇化的表现 ———————————————— 3 5.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6 6.推动城镇化和旧城改造中应注意的问题 ——————— 8 7.实例分析 ———————————————————— 9 7.1项目名称 ———————————————————— 8 7.2时间 —————————————————————— 9 7.3规划前提 ———————————————————— 9 7.4现状 —————————————————————— 9 7.5改造措施 ———————————————————— 11 7.6经济技术指标 —————————————————— 12 8.结语 —————————————————————— 13 9.致谢 —————————————————————— 14 10.参考文献 ———————————————————— 14 11.附图 —————————————————————— 15 毕业设计: 北京顺义区城市中心商贸住宅区规划 ———————— 16 附图:第一轮方案规划总平面图 —————————— 16 第二轮方案规划鸟瞰图 ——————————— 17 武汉黄石高等专科学校校园景观规划 ———————— 18 武汉黄石高等专科学校校园景观规划方案说明 ———— 18 附图:校园景观规划方案规划总平面图 ——————— 20 校园庭院分布图 —————————————— 21 校园庭院景观意向图 ———————————— 22 校园小品意向图 —————————————— 23 门头沟中门寺控制性详细规划 ——————————— 24 门头沟中门寺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 ——————— 24 附图:门头沟中门寺控制性详细规划总平面图 ———— 34 北方工业大学校园规划2003—2018 ———————— 35 北方工业大学校园总体规划设计任务书 ——————— 35 北方工业大学校园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书 ——————— 39 附图:方案一总体鸟瞰图 ————————————— 55 方案一新区规划方案图 ——————————— 56 方案一绿化景观分析图 ——————————— 57 方案一道路分析图 ————————————— 58 方案二新区水岸长廊分析图 ————————— 59 方案一设计图纸-1 ————————————— 60 方案一设计图纸-2 ————————————— 61 方案二设计图纸-1 ————————————— 62 方案二设计图纸-2 ————————————— 63 朝阳区BLUE ISLAND 项目 ————————————— 64 附图:第一轮设计方案图 ————————————— 64 第一轮设计方案外观效果图 ————————— 65 第一轮设计方案功能分析图 ————————— 66 外文资料翻译 外文资料原文 —————————————————— 67 外文资料翻译 —————————————————— 76 摘要: 城镇化是指农业人口非农化和农村生活方式城市化的过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必然使城镇人口增长、城镇数目增加,城市体系逐步完善,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并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基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实施城镇化战略决策,加速城镇化建设步伐,对于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有重要意义。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以前长期实行重工业发展战略和城乡隔离政策,在城镇化进程中,一些地区的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不健全就是其中的一个制约因素。 关键词: 城镇化、人、顺义卫星城、旧城改造 前言:本文以北京顺义卫星城的旧城商业区改造为例,对顺义城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若干看法和建议。仅写此文,供大家讨论。 正文: 1.城镇化的内涵: 1)城镇化亦称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即为城市化,包含了社会、人口、空间、经济转换等多方面的内容。 2)城镇化一词有四个含义:①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②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③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每个集中点的扩大;④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 3)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实施城镇化战略决策,加速城镇化建设步伐,对于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我国实施城镇化策略的必要性: 1)人地关系紧张,要解决有限的农业用地上已经超载的农业人口负担。 2)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以前长期实行重工发展战略和城乡隔离的政策,加上推行“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二元城镇化发展模式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使得城镇化的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将过剩的农业人口吸引到城镇,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城镇第三产业,确实的提高农民的收入有重要意义。 3. 顺义城镇化的背景: 1)顺义是首都的十四个卫星城之一,一方面,它承担着补充城区功能、疏散城区人口和产业的重要职能;另一方面,它是顺义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生产、生活、工作、居住、娱乐等各种建筑和设施完备。 2)中国进入WTO后,给我国城市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对顺义而言,这也将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良好契机。随着北京申奥成功,奥运会2个场馆安排在顺义;首都机场将进一步扩建,成为国际枢纽机场;中国贸促会国际会展中心、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北京现代汽车制造基地等一批大型项目落户顺义。这些都将对顺义的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程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3)郊区经济全面增长,三次产业在结构调整中不断优化,卫星城在吸引投资、发展经济、吸纳人才、聚集人口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顺义城镇化的表现: 1) 人口城镇化: 根据统计,顺义卫星城平均每年有农转非人口1500人,规划平均每年1400人,计划到2010年共有1.4万。平均每年还有3400非农人口向卫星城迁移,以2000年为起点计算,到2010年共增加3.4万人。两者人口之和为4.8万人,占总机械增长人口的70%。与此同时,预计市区每年向卫星城转移2000人,到2010年共迁入2万人,占机械增长率的30%。顺义的情况表明,当依靠国家投资的市区非农业人口扩散方式的动力不足时,农转非和农村城市化可以弥补这种欠缺。分析农民进城的动机,有以下原因:1)追求城镇中的高物质享受;2)城镇中有较多的就业机会;3)城镇中有相对多的发展机遇。所以,当区域内的人口到达一定规模后,只有服务层次提高了,公共设施健全了,才能对母城和周边人口构成吸引。因此,加大顺义城市化幅度,在卫星城建设的这一时期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2) 地域城镇化: 新型的乡镇工业越来越多的与城市工业融为一体,在经济形式、产业结构、空间布局上逐渐与城市靠拢,并一点点缩小这它们之间的分异。位于顺义卫星城内的主要工业区:现代汽车城(总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规划中)、林和工业区(1993年建)、燕京啤酒厂(1980年建);周边主要工业区有:空港物流园区(总规划面积6.2平方公里,2002年建)、空港工业区(总规划面积7.8平方公里,1994年建)。这些已建成的或者正在规划中的工业园区,随着它们产业规模的扩张和结构完善,产业与人口不断聚集,就会引发区内与周边人口和资源的流动,相应的经济活动又会刺激工业区向二、三产业并行,事实上也就是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3) 经济活动的城镇化: 表-1. 表-2. 结论1: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的生产总值保持上升,农业人口逐年下降,非农业人口不断上升。这说明,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非农业活动。 表-3. 顺义国内生产总值构成: (%)20012000199919981997 国内生产总值100100100100100 第一产业16.717.020.121.423.8 第二产业48.051.544.244.742.2 第三产业35.331.535.733.934.0 结论2: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重,并成为主要的经济增长点。 综述: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哪一种表现形式,人口的聚集以及非农业人口比重的提升都是这个过程的重要体现,不管是地域、经济还是生活方式的城镇化都是以人口的城镇化为基础的。所以,正如前文提到的,城镇化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三农”问题,使从事非农活动的、过剩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就是城镇要对这些人口有足够的吸引力。 5.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 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尚未充分利用,信息、金融、商业市场尚需加大发展步伐; 2) 工业园区在完善过程中产生对生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的内在需求,不仅在园区内有建设相应公共设施的需要,而且还要求在城区内加大对商务区建设的投资; 3) 现有商业、文化娱乐的设施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 表-4. 表-5. 表-6. 结论:从1997~2001年,城镇和农民的经济水平都较大的提高,自身的购买力相应也提高了,对社会消费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表-7. 2001年顺义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指标 上升下降持平 娱乐文化教育用品,上升 23.5个百分点; 食品类,上升5.9个百分点; 交通,上升9.6个百分点; 通讯,上升9.6个百分点。居住类,下降1个百分点;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下降6.3个百分点; 衣着类,下降1.2个百分点; 烟酒类,下降2.9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 结论:城镇人口用于自身发展和享受生活的消费支出比重明显增加,比同期高出2.8个百分点。人们对文化娱乐、食品、交通通讯的需求加大,其中娱乐文化教育用品的价格最高,但由于设施和市场供应不足,必然导致这些商品和设施的价格仍然居高不下。 4)城镇布局散乱,尤其是部分建设质量和设计水平不高,使城镇功能不 健全,低效益占用宝贵土地,这些都不利于城镇的功能组织,制约了 城镇的长远发展。 6. 从城市化的含义我们看到,城镇化的最终目的是要吸引过程的农业人 口进入城镇并使农民在农村以外找到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其中,改造 老城区,通过发展商务区和文化娱乐区,增强城镇对人口的吸引力就 是一个很好的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途径。在改造老城区的过程中,应注 意以下一个方面。 1) 建立起等级完备、分布合理、分工明确、专业化生产与综合服务匹配、居住与工作相协调的开放性城镇体系,使城镇化水平的“质”和“量”得以进步和提高。 2)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动力,提升区域的对外、对内吸引力。 3 )创造优良工作、生活环境,可规划商住综合区,满足商贸活动和居民生活的要求。 4 )整合城市布局,使之分布有序、规模适当。 7.实例分析: 7.1项目名称: 北京顺义区城市中心商贸住宅区规划。 7.2时间: 2003-3 7.3规划前提: 顺义卫星城是在老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这里是城市所在区繁荣与发展的标志和依靠。这里有顺义最高的相对中心性、可进入性、拥挤程度、人际和信息交流量、土地价格、最集中和最高档的零售业、最高的服务集中性,具备了建设全城中心商务区的可能性。另外,在这里还可以建设与商务区配套的文化娱乐设施,满足人们对文化、娱乐、休闲越来越高的需求。这样,既可以提高卫星城的商业服务水平,增强它对城内、母城、周边人口的吸引力。同时,这种多功能商务区的建立与顺义旧城改造相结合,也可以为其注入生机和活力,完善城市功能,并成为全城经济的增长点。 7.4现状: 总规划范围14.1公顷。 地块位于府前街铁路以东。北起幸福西区,南至站前东街;西起新顺南大街、北大街,东至顺义中医院南北沿线。这个地区的附近集中了顺义90%以上的行政办公用地,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居住、工业、教育用地,应该说是城区中的黄金地带,可以用于商业区的开发。 地块内及附近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型商场、酒店有:国泰大厦、隆华购物中心、西单顺义大厦(含家电城)、东风商场、医院宾馆。 表-8 国泰大厦隆华购物中心西单顺义大厦东风商场 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19600平方米20000平方米8526平方米 营业面积33000平方米12000平方米15000平方米7264平方米 职工人数1364人496人450人305人 商品种类3万种5万6千种3万种1万5千种 平均营业额902.1万元402万元4500万元127.34万元 数据统计:总营业面积=67264平方米 顺义城区常住人口=100527人 周边乡镇来顺义城区购物的人口约为50000人 所以,顺义城区人均的营业面积大约在0.4~0.5平方米/人。根据统计,在我国,大中型城市人均营业面积在0.6~0.8平方米/人。由此可以看到,顺义城区的大中型商业设施还是有所不足的。而且这四个商场在分布上位置集中,规模相当,既不利于市场运营,又给居民购物造成不便。除去这四个商场,地块内还有一些不成规模的、分布零散的零售店,用地零散且管理不便。 地块内还建有三八鞋厂、顺义农机公司、北京中絮棉纺厂,但是大都效益不佳,土地使用效益低。其他的就是一些早期建设的居民住宅。 7.5改造措施: 1)改变低效益占用土地的状况,降低效益用地分批、分阶段迁移到低级别地区,将有限的用地用来吸引金融、商务等高支付能力的行业。 (1)保留地块范围内经营效益较好的国泰大厦,怡园宾馆。拆除东风商场。 (2)整合原有零散用地,将用地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府前中街以北为北区:周边多为居民楼,用地北侧临近减河。在顺义新的行政中心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减河以南我用地以北规划为住宅区。所以,北区也被规划用于建设高档公寓、高层住宅与之呼应。同时配以一定的物业、商业用房,提高服务功能性和区民的居住品质。 府前中街以南为南区:结合保留的国泰大厦和怡园宾馆用于建设商业、文化娱乐、酒店、写字楼。 2)为了使有限用地创造更高效益,也为了提升区民住房档次,适当提高建筑容积率、建筑高度。 北区多为公寓和高层住宅,容积率在3.3左右,南区多位酒店和写字楼、商服,容积率在2.3左右。另外,规划商住综合设区,既优化居民生活环境,满足区民日益增长的住房要求,又可以服务于城区内或周围的工业园区,使更多的人口进入城镇。 3)变单一的商业服务区为集文化、娱乐、休闲的多功能城市综合区。 (1)在南区兴建商贸楼,并结合建设商业休闲步行街;周边建设公寓写字楼、文化娱乐宫、酒店。 (2)将多功能的建筑与绿化、市民休闲广场等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法组织为一个综合体。不但能紧凑利用土地,还可以体现高效、安全、舒适、优美的现代化城市特征。 (3)发展地下空间,用于停车、设备总务库、餐饮娱乐等。 4)合理规划道路: (1)共设施沿街布置,在大型公共设施附近设立停车场,繁荣公共交通,大力提倡使用公交车。车流外环,形成区域内部安全的人行系统。 (2)集中建立步行街,并与商业、酒店结合设计,增加步行道的使用功能。 (3)北区的高层住宅位于主要道路内侧,避免了外部交通、噪声的干扰。 5)创造良好的区域环境: (1)绿地、停车场与环卫设施用地必须保留,绝不能用出让土地与环境质量的下降做交换。 (2)建立区民公园绿化体系,连接内部建筑和外部空间,创造安宁、有序的居住环境。 (3)以集中广场,配合人工水池、喷泉、雕塑及标志性构筑物共同构成商务区的景观、绿化、活动系统。 7.6经济技术指标: 地块用地面积建筑面积 /商服 /住宅 容积率 A+B3.03公顷7.3万平方米/1.0万平方米/6.3万平方米3.42 C2.02公顷6.3万平方米/1.5万平方米/4.8万平方米3.12 D1.16公顷4.0万平方米 3.45 E2.28公顷6.5万平方米/5.5万平方米/1.0万平方米2.85 F3.23公顷5.5万平方米/1.5万平方米/4.0万平方米1.7 G3.23公顷5.3万平方米/4.5万平方米/0.8万平方米2.23 14.4公顷35.1万平方米 2.5 8.结语: 一个地区的城镇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社会化的过程,作为设计人员,在规划设计时要改变传统的规划、建设、管理相脱节的模式,协同开发部门在市场分析、区位选址、工程设计、经营销售、营运管理、效益核对以及法律咨询等方面给予考虑。只有这样,规划师、设计人才能拓宽视野、更新思维、掌握规划的全过程,使自己上升到“匠人”的更高层次。 致谢 在文章完成过程中,我得到了陈老师、贾老师的指导,同时小组成员的通力配合也是毕业设计顺利完成的保障。此外,还有很多老师、同学、朋友的帮助,在此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主要参考文献: 【1】 《广东城镇化进程分析与对策建议》 【2】 《郊区经济全面增长 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2002年郊区经济形势分析》,农调队,2003 【3】 《顺义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4】 《顺义区域空间结构发展规划》,2003 【5】 《北京市顺义区行政中心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2002 【6】 《顺义统计局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1 【7】 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 【8】 《开发区与城市相互关系的内在肌理及空间效应》,《城市规划》2003-3 【9】 《城市建设》,2003-3 【10】 《北京市总体规划》,《建筑师》,1994/10-60 【11】 《环境-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回归点》,《建筑师》,1994-6 【12】 《小城镇规划与景观构成》 【13】 《城市CBD初步研究》,《规划师》,1998-4 【14】 《北京市顺义区统计局统计年鉴》,1997~2001 【15】梁鹤年,《中国特色的城乡建设和土地使用探讨》,《城市规划》,1999-3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书名:园林景观设计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定价:38ISBN:ISBN 7-03-014506-2作者:鲁敏,李英杰印刷日期:2005-1-1出版日期:2005-1-1精装平装_开本_页数:平装16开,413页 本书共十一章,主要内容包括:园林景观概论、园林植物及其功能、园林树木、园林花卉、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室内植物景观设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各类绿地的园林景观设计及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程序。本书可作为园林绿化、景观建筑、环境艺术、城市规划等专业人员参考用书,亦可作为高等院校园林景观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 鲁敏,女,1963年7月出生于辽宁省锦州市,满族,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生态学博士。山东省民建议政委员会委员,济南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专家组成员,山东省花卉协会理事,中国花卉协会月季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花卉报特约记者。 博士后. 2002-2004山东大学,生态学 城市生态与园林生态研究方向博士 1998-2001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生态学城市生态工程研究方向硕士 1987-1990 沈阳农业大学,林学容器育苗研究方向本科 1981-1985 林学系,沈阳农业大学城市生态学、城市生态工程、景观生态、园林植物生态、园林绿地生态规划与生态设计、恢复生态、环境工程、生态城市、生态园林、室内外防污植物等方面。 1985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分配到黑山城建局园林管理所工作期间,负责全县的城镇绿化设计及园林花卉栽培技术的培训工作。独自完成了黑山南湖公园、中心广场、南北环城路的总体绿化规划设计及黑山县高中、黑山钢厂、黑山炼油厂等多家单位的庭院绿化设计;承担了老年大学和园林部门的栽培技术教学任务;为黑山县引进了沈阳桧、火炬树、白腊等近十种绿化树种。1990年硕士毕业以后分配到沈阳市园林科学研究院,从事园林花卉的科研工作。主持了“室内观叶植物引种栽培技术研究”“室内悬垂植物引种栽培技术研究”;从事参与了“沈阳市园林植物调查”、“地被菊杂交育种”等科研课题。1994年调到沈阳市计划委员会,组建计委的企业——“沈阳市华安花卉公司”,任经理。在花卉公司从事经营工作期间,与国内外省内外的同行们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经营渠道,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6年组建沈阳市花卉协会,专职从事花卉协会的行业管理工作。在此期间,积极发挥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进了沈阳市花卉产业进程。参与扶持建设了四大花卉龙头基地、一个花卉研究所和三大花卉批发市场,这些现都已正常运营并形成规模;独自撰写完成了沈阳市花卉业“九五”和“十五”两个发展规划;1997年至2000年所在花协连续四年被辽宁省农业厅暨辽宁省花卉协会评为全省花卉先进工作单位;个人曾多次在全国及全省的各种花事活动中获得特殊贡献奖,并连续三年(1998~2000年度)被中国花卉报评为优秀特约记者;1999年~2000年度被评为沈阳市计划委员会优秀工作者,用辛勤的汗水和辉煌的业绩谱写了沈阳花卉业历史上光辉的一页。除正常的行政科研工作外,自1996年以来,曾先后被沈阳市老年大学、辽宁大学、沈阳市园林学校、辽宁华夏文化园林学校聘为兼职教师,曾分别讲授《家庭养花技术》、《园林树木学》、《花卉栽培学》、《园林艺术》、《园林花卉植保学》、《园林规划设计》、《插花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等课程;曾承担了沈阳佳地园别墅区绿化规划设计、沈阳陵东生态科技园的绿化规划设计。 前言第一章 园林景观概论第一节 园林景观第二节园林艺术及风格第三节中国园林发展概况及特点 第四节 外国园林及特点第五节 园林的发展趋势及时代特征第六节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第七节 施工养护管理与景观规划设计的关系第二章 园林植物及其功能第一节 园林植物第二节 园林植物的功能与作用第三章 园林树木第一节 园林树木概述第二节 园林树木的分类第三节 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第四节 园林树木的观赏特性第四章 园林花卉第一节 花卉概述第二节 花卉种质资源及其分布第三节 花卉的分类第四节花卉的生长与发育第五节 花卉与环境因子第六节 花卉的应用第五章 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第一节 园林景观设计的依据与原则第二节 园林景观的构图形式第三节 园林景观的构图原理第四节 景与造景第六章 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第一节地形地貌第二节水体第三节 园林建筑第七章 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第一节 植物配置的造景功能第二节 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第三节乔灌木的种植设计第四节 花卉的种植设计第五节攀援植物的种植设计第六节 草坪草地的种植设计第七节水生植物的种植设计第八章 室内植物景观设计第一节 室内花卉概述第二节 室内环境及植物适应性第三节 室内花卉的特征及选择第四节 室内植物景观设计第九章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第一节 城市规划的基础知识第二节 城市园林绿地的类型第三节 城市园林绿地的定额指标第四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和布局第五节 城市园林绿化的树种规划第六节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基础资料及文件编制第十章 各类绿地的园林景观设计第一节 街道绿化设计第二节 居住区绿化设计第三节 专用绿地园林景观设计第四节公共绿地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第十一章 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程序附录 园林植物种植图例主要参考文献
武汉中山公园景观调查报告 一.调查表述: 武汉中山公园是武汉市历史悠久的文化休憩公园,它位于汉口解放大道中段,地处闹市中心,面积32.8公顷,其中水面7万多平方米,是武汉市历史悠久的文化休憩公园。始建于1914年。前身为一私家花园,名曰“西园”。1927年收归国有,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命名为“汉口中山公园”。既现在的武汉中山公园。公园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创业,已成为集游览、观赏、文化、娱乐、饮食、游艺等多项服务功能于一身的大型综合性公园,每年接待游人500多万人次 二:调查分析 1. 地理环境 (1)武汉地属中原地带,位于长江中游地带,全省地势西高东低,东南部为江汉平原;全省多湖泊,有“千湖之省”的美称。中山公园位于武汉汉口,也就是长江以北. (2)其总体地形是四周偏低,中间地带地势较高,四面环湖,一小岛独立其湖中,山水相依,环境优美,景色怡人. (3)地理作用分析: 该地段处于武汉市的中心地段,城市中心,是武汉市标志性地段,。中山公园一方面从城市尺度角度分发,实现宏伟、庄严的城市标志空间所应有的尺度、气氛;另一方面从人本主义出发,体现对人的尊重,具体而言要从个体的人的需要角度出发,支持宜人尺度创造及多元化活动的产生,突出其公共性和地方特色的一面。 2. 气候环境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C左右,年均降水量在800毫米至1600毫米之间。全省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夏炎冬寒 3.水环境 四面环湖,水面积达到7万多平方米 4.生态环境 A.静态植被+绿化 公园绿地率非常之高,达到了91% 。古树名木140株,这里培育的雪松、水杉、落羽松等树木有百多种,一万七千多株.全园还有有花卉160多种,共1.5万余盆,其中菊花佳品最多,年产万余盆,使园内绿树成荫,空气清爽。 B.动态生物 公园内的动物园里饲养着大、小熊猫、小白熊、金丝猴等60多万种珍禽异兽。 5.公园构造和人文环境 (1) 景观功能分前、中、后区。其中西合璧的园林风景,淳朴隽永的人文景观,惊险有趣的游乐项目一直受到广大游人的赞誉。园内有湖心亭、深秀亭、回瞰阁、落虹桥、步桥、游泳池、人民会场、儿童运动场。图书阅览室、梅花园、动物园、岩石园等。 (2)人文: 前区保留了中国传统园林风格及历史建筑;中区以胜利、和平为主题,以现代风格表现二十一世纪的风貌,绿色广场、观鱼池、鸽子坪、大型喷泉则衬托“受降堂”的历史地位和警示作用;后区以游乐设施为主,较宽阔,辟有草坪、梅山、岩园、楼山等小区,并设有“三峡屏”、“啜茗轩”、“霁雪楼”等景观及西游记宫、水上世界等,而且近年新增了大型游乐项目如过山车、峡谷漂流、太空飞棱、豪华碰碰车、勇敢者转盘、儿童诚、西游记宫等令人回味无穷。中山公园接纳各地戏剧、杂技、马戏、说书、民间文艺等文化团体演出;新建的儿童游乐中心,已对外开放,吸引了众多的少年儿童。每年来中山公园的游客达千万人次。 6.道路: 中山公园的地段的交通便利,共有38条公交线路经过此地,1、2、、42、505、508、519、524、548、549、553、557、561、574、703、705、714。。。。等等~ 三.总结 作为公园,它起着调节区域性小气候、维系炭氧动态平衡,净化空气改善生活环境的作用。同时,它又为市民提供整洁、幽静、舒适、美丽的游息场所和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享受;寓教育于参观游览艺术享受中,形成红花草绿、景色宜人、鸟语花香、内容丰富的景观来陶冶人性情,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情操水平的教化功用。是一块名副其实的武汉闹市中的绿宝石. 报告撰写时间:2006.9.17园林景观综合公园设计毕业论文有效果图和论文,一套的,
我,们,这边给你, 写,帮忙的,哈哈。论文我没有。毕业设计我倒是有1 西方的园林传统2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探索2.1 工艺美术运动中的园林设计2.2 新艺术运动中的园林设计2.2.1 新艺术运动的产生与设计风格2.2.2 新艺术运动中的设计师与园林作品2.2.3 新艺术运动中的园林的影响3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产生3.1 19世纪下半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现代艺术的发展及对景观设计的影响3.2 现代建筑运动先驱与景观设计3.2.1 门德尔松3.2.2 荷兰风格派3.2.3 包豪斯3.2.4 勒·柯布西耶3.2.5 赖特3.2.6 纽特拉3.2.7 阿尔托3.3 巴黎“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和法国现代景观设计4 英国的景观设计4.1 唐纳德4.2 杰里科5 美国的景观设计5.1 斯蒂里5.2 “哈佛革命5.3 第一代现代景观设计师5.3.1 托马斯·丘奇和“加州花园”5.3.2 盖瑞特·埃克博5.3.3 丹·克雷5.3.4 詹姆斯·罗斯5.4 第二代现代景观设计师5.4.1 二战后的景观设计的行业形势5.4.2 劳伦斯·哈普林5.4.3 佐佐木英夫5.4.4 泽恩5.5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变化6 拉丁美洲的景观设计6.1 布雷·马克斯与巴西的景观设计6.2 墨西哥的景观设计6.2.1 巴拉甘6.2.2 里卡多·莱戈雷塔·比利切斯7 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景观设计7.1 瑞典的景观设计7.2 丹麦的景观设计7.2.1 布兰德特7.2.2 索伦森7.2.3 安德松8 德国的景观设计8.1 联邦园林展与德国现代城市公园8.2 工业之后的景观设计8.2.1 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8.2.2 杜伊斯堡风景公园8.2.3 萨尔布吕肯市港口岛公园8.2.4 海尔布隆市砖瓦厂公园8.2.5 科特布斯露天矿区生态恢复8.3 景观设计师8.3.1 格茨梅克8.3.2 马汀松8.3.3 卢茨8.3.4 拉茨8.3.5 鲍尔9 现代雕塑对景观设计的影响9.1 雕塑结合景观的设计9.1.1 野口勇9.1.2 穆拉色9.1.3 其他9.2 大地艺术9.2.1 大地艺术的产生9.2.2 为艺术的大地艺术作品9.2.3 景观中的大地艺术9.2.4 大地艺术与废弃地的更新10 生态主义与景观设计10.1 《设计结合自然》与麦克哈格的景观规划思想10.2 生态主义原则指导下的景观设计11 70年代以来景观设计的新思潮11.1 “后现代主义”与景观设计11.2 “解构主义”与景观设计11.3 极简主义与景观设计11.3.1 极简主义11.3.2 彼得·沃克11.4 艺术的综合——玛莎·施瓦茨的景观设计11.5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哈格里夫斯的景观设计11.6 人类与自然共生的舞台——高伊策的景观设计12 结语主要参考文献主要人物索引后记
1、课题背景介绍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素有“山东南大门”之称,下辖3区9县,面积1。72万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区。临沂城水资源丰富,纵贯南北的沂河、柳青河、青龙河和横穿东西的祊河、涑河等5条河流在中心城区交汇,位于临沂城区段的沂河橡胶坝长1248米,为世界之最,已被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上游形成的沂蒙湖水面130万平方米,湖水碧波荡漾,面积相当于两个杭州西湖,2001年被国家水利部评定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过去由于只注重工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工作被忽略,市区滨河地段杂草丛生,1片荒芜;挖沙船到处挖沙,使河边变得坑坑洼洼,脏乱不堪;1些不法单位拉来建筑垃圾倾倒在沂河及涑河沿岸的堤坝上,许多工厂将废水也排放到河里,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污染严重,无法饮用。不少居民也将生活垃圾倾倒在这里,使河边变成了垃圾场,1到夏天,熏人的气味扑面而来,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城市形象。 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扩大城市建设规模,合理利用充足的水资源,同时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临沂市政府决定投入巨沂资规划建设临市区内的滨河区域。 2、课题拟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实验方案 在上述情况的影响下,我这次所报的毕业设计课题为“临沂市沂河沿岸(局部)景观设计”,所以滨水空间的规划、绿化和景观设计是这次课题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 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因素,自古以来就被赋予多种属性,被当作理想人格的的1种象征,使得其在性、情、景、意交融中充满了生命的灵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水逐渐成为1种根源性的隐喻,是代表自然与城市“合1”的最好模型。可以说水是古代除了封建礼制以外,对城市规划特色形成起作用的最重要的因素。其作用从饮用、灌溉、运输发展到现在的提供活动、景观的载体,故滨水空间的性质也在不断变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当前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建设也陷入了不断趋同、特色危机重重的窘境;在工业化时期几近湮灭的水的特性再次成为刺激城市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这次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城市与水的“骨架”与“血肉”关系,因地制宜,融合水与空间、文化的时空联系,塑造出城市的特色与个性,使城市绿化面积扩大,景观更加秀丽宜人,市区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最终形成“水在城中游,城在水中立,水体与绿地相互依托并融为1体的丰富多彩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滨水生态城市”而贡献1份力量。 实验方案: 通过对课题所涉及的地区进行实地测量考察,以及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对设计的方案进行综合严密的验证。从设计理念、设计原则、风水分析、构图分析、植物配置几大方面展开工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出合理的方案。 设计理念:沂河贯穿临沂市区,是离城市公共密集地区较近的生态系统之1,是 城市向乡村延伸,乡村向城市渗透的区域,这种渗透体现的是1种人与自然的对话,在本方案中,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1为设计理念。 设计原则:A、生态原则:维持沂河生态环境是进行城市建设的基本门槛。 B、适应自然和社会运动周期的原则:关注人的活动周期和季节 变化,创造出适应季节变化的景观。 C、经济原则:通过设计对环境的改造,创造更舒适的生活环 境,实现其使用价值,同时也带动周围的土地升值。 风水分析:风水上讲究,曲生吉,直生煞,在本方案中,以曲线(主路)来化解直线带来的煞气。 构图分析:本方案设计设计地段位于沂河和其最大支流枋河交汇处,河道比较弯曲,因此在设计中,以北斗7星为主构图元素,根据人文和地理将其分为3个区域: A区:古文化区,临沂市是1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古称琅琊,距今已有2400年历史。闻名中外的汉代帛画和《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等,就出土在临沂市银雀山下。我国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如春秋时期的曾子、子路,战国时期的荀况,东汉珠算发明家刘洪,西汉经学家匡衡,3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诸葛亮,东晋书圣王羲之,南北朝文艺批评家刘勰,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等,有的出生于此,有的在这里生活过,都留下了难以湮灭的印迹。 B区:自然生态区,以沂河自然风光为主题,以生态亲水公园为中心,形成适合休闲娱乐的场所。 C区:沂蒙革命精神区,临沂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3万沂蒙的优秀儿女献身疆场。车轮滚滚的支前队伍、送子送郎参军的动人场面、红嫂的感人故事、名垂青史的台儿庄战役、孟良崮战役记下了这1段光荣的革命业绩。 植物配置:从人性化、乡土性、生态原则3方面进行植物配置。 3、相关文献综述 中国建材出版社出版,汤振宁编著的《城市河道景观设计》1书,以大量实景照片向我们展示了北京,上海,韩国等地的1些优秀河道景观设计,本书内1些优秀设计作品的作者分别为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和设计经验的专业人士,使该书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同时该书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前瞻性,给我这次所做的课题提供了很多的参考。 上林国际文化有限公司编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滨水区域景观规划》1书,挑选了如“广州市番禹区桥河——河两岸城市设计”,“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滨海生活服务区设计”等34个典型滨水区域,对照其不同的设计思路历程,阐述了滨水景观规划的设计着眼点。从不同角度,不同细节的解析,使我对滨水景观设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比如该书中强调的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审美心理学等要素,因此在这次设计中、使我深入地去了解人们的生理特点、行为心理和视觉感受等方面对景观的设计要求,以便于做出更好的设计。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沈蔚、李竹等编著《室外环境艺术设计》1书介绍了环境艺术设计这门涉及生态、园林、建筑、结构、材料、城市规划等领域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的实质是以现实条件和自然环境为基础,人性化地对环境进行科学和艺术改善及创造,使之更适应于人们生活、工作和休闲等各种社会生活和人文交流,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文明进步。阅读该书使我了解了景观设计的元素、手法、进行的基本程序、表达的方法,以及设计的实施,尽可能实现它的功能性、艺术观赏性、科学合理性、经济性。通过学习和研究此书,使我对景观设计有了更专业的认识。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卢新海、杨祖达编著的《园林规划设计》介绍了园林设计的要素、方法、步骤等具体的内容。内容包括中外园林、园林设计的基本理论、园林设计的原则与依据、园林设计的依据,园林设计的依据、构成要素的规划与设计及各类绿地的规划设计。其中我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优秀手法,布局形式,依据与原则等给我的设计带来很大的启发。 4、预期成果 实施这1工程将使城市绿化面积扩大,景观更加秀丽宜人,很好地改善市区人们生活环境现状,整体上提升临沂市的城市品位与城市形象,同时通过设计重塑环境,关注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建设1个概念明确的公共滨水地带,完成城市公共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摘 要:直接数字合成(DDS)是一种重要的频率合成技术,具有分辨率高、频率变换快优点,在雷达及通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文中介绍了一种高性能DDS芯片AD9850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特点,阐述了如何利用此芯片设计一种频率在0—50kHz内变化、相位正交的信号源,给出了AD9850芯片和MCS51单片机的硬件接口和软件流程。关键词:直接数字频率合成 信号源 AD9850芯片概述: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精度大动态范围数字/模拟(D,A)转换器的出现和广泛应用,用数字控制方法从一个标准参考频率源产生多个频率信号的技术,即直接数字合成(DDS)异军突起。其主要优点有:(1)频率转换快:DDS频率转换时间短,一般在纳秒级;(2)分辨率高:大多数DDS可提供的频率分辨率在1 Hz数量级,许多可达0.001 Hz;(3)频率合成范围宽;(4)相位噪声低,信号纯度高;(5)可控制相位:DDS可方便地控制输出信号的相位,在频率变换时也能保持相位联系;(6)生成的正弦/余弦信号正交特性好等。因此,利用DDS技术特别容易产生频率快速转换、分辨率高、相位可控的信号,这在电子测量、雷达系统、调频通信、电子对抗等领域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1. 低频信号发生器的组成 图2.7为低频信号发生器组成框图。它主要包括主振器、电压放大器、输出衰减器、功率放大器、阻抗变换器和指示电压表等。(1)主振器RC文氏桥式振荡器具有输出波形失真小、振幅稳定、频率调节方便和频率可调范围宽等特点,故被普遍应用于低频信号发生器主振器中。主振器产生与低频信号发生器频率一致的低频正弦信号。文氏桥式振荡器每个波段的频率覆盖系数(即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比)为10,因此,要覆盖1Hz~1MHz的频率范围,至少需要五个波段。为了在不分波段的情况下得到很宽的频率覆盖范围,有时采用差频式低频振荡器,图2.8为其组成框图。假设f2=3.4MHz,f1可调范围为3.3997MHz~5.1MHz,则振荡器输出差频信号频率范围为300Hz (3.4MHz-3.3997MHz)~1.7MHz(5.1 MHz-3.4 MHz)。 差频式振荡器的缺点是对两个振荡器的频率稳定性要求很高,两个振荡器应远离整流管、功率管等发热元件,彼此分开,并良好屏蔽。(2)电压放大器电压放大器兼有缓冲与电压放大的作用。缓冲是为了使后级电路不影响主振器的工作,一般采用射极跟随器或运放组成的电压跟随器。放大是为了使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达到预定技术指标。为了使主振输出调节电位器的阻值变化不影响电压放大倍数,要求电压放大器的输入阻抗较高。为了在调节输出衰减器时,不影响电压放大器,要求电压放大器的输出阻抗低,有一定的带负载能力。为了适应信号发生器宽频带等的要求,电压放大器应具有宽的频带、小的谐波失真和稳定的工作性能。(3)输出衰减器输出衰减器用于改变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或功率,分为连续调节和步进调节。连续调节由电位器实现,步进调节由步进衰减器实现。图2.9为常用输出衰减器原理图,图中电位器RP为连续调节器(细调),电阻R1~R8与开关S构成步进衰减器,开关S为步进调节器(粗调)。调节RP或变换开关S的挡(4) 功率放大器及阻抗变换器功率放大器用来对衰减器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使信号发生器达到额定功率输出。为了能实现与不同负载匹配,功率放大器之后与阻抗变换器相接,这样可以得到失真小的波形和最大的功率输出。阻抗变换器只有在要求功率输出时才使用,电压输出时只需衰减器。阻抗变换器即匹配输出变压器,输出频率为5Hz~5kHz时使用低频匹配变压器,以减少低频损耗,输出频率为5kHz~1MHz时使用高频匹配变压器。输出阻抗利用波段开关改变输出变压器次级圈数来改变。2. 工作原理及结构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信号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由施密特电路产生方波,然后经变换得到三角波和正弦波形;第二种是先产生正弦波再得到方波和三角波;第三种是先产生三角波再变换为方波和正弦波。在此主要介绍第一种方法,即脉冲式函数信号发生器3. 低频信号发生器的主要工作特性目前,低频信号发生器的主要工作特性如下:①频率范围 一般为20Hz~1MHz,且连续可调。②频率准确度 ±(1~3)%。③频率稳定度 一般为(0.1~0.4)%/小时。④输出电压 0~10V连续可调。⑤输出功率 0.5~5W连续可调。⑥非线性失真范围 (0.1~1)%。⑦输出阻抗 50Ω、75Ω、150Ω、600Ω、5kΩ等几种。⑧输出形式 平衡输出与不平衡输出。4. 低频信号发生器的使用低频信号发生器型号很多,但它们的使用方法基本类似(1)了解面板结构使用仪器之前,应结合面板文字符号及技术说明书对各开关旋钮的功能及使用方法进行耐心细致的分析了解,切忌盲目猜测。信号发生器面板上有关部分通常按其功能分区布置,一般包括:波形选择开关、输出频率调谐部分(包括波段、粗调、微调等)、幅度调节旋钮(包括粗调、细调)、阻抗变换开关、指示电压表及其量程选择、电源开关及电源指示、输出接线柱等。5. AD9850 芯片介绍 AD9850是AD公司生产的最高时钟为125 MHz、采用先进的CMOS技术的直接频率合成器,主要由可编程DDS系统、高性能模数变换器(DAC)和高速比较器3部分构成,能实现全数字编程控制的频率合成,并具有时钟产生功能。AD9850的DDS系统包括相位累加器和正弦查找表,其中相位累加器由一个加法器和一个32位相位寄存器组成,相位寄存器的输出与外部相位控制字(5位)相加后作为正弦查找表的地址。正弦查找表实际上是一个相位/幅度转换表,它包含一个正弦波周期的数字幅度信息,每一个地址对应正弦波中0。一360。范围的一个相位点。查找表把输入地址的相位信息映射成正弦波幅度信号,然后驱动10bit的DA变换器,输出2个互补的电流,其幅度可通过外接电阻进行调节。AD9850还包括—个高速比较器,将DA变换器的输出经外部低通滤波器后接到此比较器上即可产生一个抖动很小的方波,这使得AD9850可以方便地用作时钟发生器。AD9850包含40位频率/相位控制字,可通过并行或串行方式送人器件:并行方式指连续输入5次,每次同时输入8位(1个字节);串行方式则是在—个管脚完成40位串行数据流的输入。这40位控制字中有32位用于频率控制,5位用于相位控制,1位用于掉电(powerdown)控制,2位用于选择工作方式。在并行输入方式下,通过8位总线D0一D7将外部控制字输入到寄存器,在W—CLK(字输入时钟)的上升沿装入第一个字节,并把指针指向下一个输入寄存器,连续5个W—CLK的上升沿读入5个字节数据到输入寄存器后,W—CLK的边沿就不再起作用。然后在rQ—UD(频率更新时钟)上升沿到来时将这40位数据从输入寄存器装入到频率/相位寄存器,这时DDS输出频率和相位更新一次,同时把地址指针复位到第一个输入寄存器以等待下一次的频率/相位控制字输入。6 硬件设计要产生两路相位正交、频率可由外部控制的正弦信号,必须通过单片机编程来完成外部输入的频率数据(3个字节)与DDS38芯片(AD9850)内部频率相位控制字(5个字节)间的转换。单片机8051与AD9850芯片的接口既可采用并行方式,也可采用串行方式,本设计采用的是8位并行接口方式。由于需要产生VQ两路正弦信号,因此使用了2片AD9850芯片,这两路的频率相同,相位差90。。单片机8051的P1口(P1.0一P1.7脚)用作外部控制字输入,通过中断1和中断0读入外部频率数据,连续读3次,对应频率值的二进制数;单片机的P0口(P0.0一P0.7脚)用作频率/相位控制字输出,通过8位缓冲器74LS244作数据缓冲后加到2片AD9850芯片的8位控制字输入端(DO—D7脚),同时产生相应的DDS时序控制信号(一路复位reset1、二路复位reset2、一路字输入时钟W1、二路字输入时钟W2、一路频率更新时钟FU1、二路频率更新时钟FU2)加到AD9850芯片的对应管脚。AD9850的外部参考时钟信号(dk4Om)频率为40 MHz,由晶体振荡器产生。单片机8051的复位信号(reset)、中断0和中断1控制信号(intO、int1)由外部控制系统给出,从而实现两路相位正交、频率可控的正弦信号。该DDS信号源的硬件接口电路如图1所 图1 DDS信号源硬件接口电路7. 软件控制此程序的功能就是要将外部输入的频率数据按照一定协议和算法变换成DDS芯片(AD9850)所能接受的格式,并送出相应的频率相位控制信号,从而使AD9850能产生两路相位正交、频率可控的正弦信号。下面给出程序设计输入、输出、变换算法。(1) 输入数据同步:上升沿时读人1个字节的频率数据,作为intl中断输入;数据写入:上升沿时频率更新1次,作为intO中断输入;8位数据:输入的频率字节。分3次输入,如图2所示。 (2)输出单片机控制程序将产生下述输出信号加到DDS芯片(AD9850)的对应脚:reset1:一路DDS复位(一路AD9850第22脚);reset7.:二路DDS复位(-路AD9850第22脚);w1:一路数据同步(一路AD9850第7脚);w2:二路数据同步(二路AD9850第7脚);ful:一路数据写入(一路AD9850第8脚);fu2:二路数据写入(二路AD9850第8脚);P0口(P0.0一P0.7):8位频率/相位数据输出(AD9850的DO—D7脚)。(3)算法:程序中单片机输入频率数据F(3个字节)与输出频率数据△P(4个字节)间的变换算法见式(2) 其中CLKIN为外部参考时钟(40 M Hz)。(4)程序流程:整个程序由主程序、中断0子程序、中断1子程序三部分构成。流程图略。8 结论对设计的信号源在不同频率下的输出波形进行了测试,结果完全能达到所要求的性能指标。而且AD9850工作可靠,对参考时钟波形要求不高,输出信号稳定且信噪比高,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芯片,正广泛应用于电子测量、跳频通信、雷达系统等领域。9 致谢通过对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我深刻认识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这句话的重要性与真实性。而且通过对此课程的设计,我不但知道了以前不知道的理论知识,而且也巩固了以前知道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理解了书本上的知识,明白了学以致用的真谛。也明白老师为什么要求我们做好这个课程设计的原因。他是为了教会我们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在整个设计到电路的焊接以及调试过程中,我个人感觉调试部分是最难的,因为你理论计算的值在实际当中并不一定是最佳参数,我们必须通过观察效果来改变参数的数值以期达到最好。而参数的调试是一个经验的积累过程,没有经验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其完成的,而这个可能也是老师要求我们加以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吧参考文献:【1】高卫东.等.AD9850 DDS芯片信号源的研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5).【2】石雄.等.DDS芯片AD9850的工作原理及其与单片机的接口【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1。(5).(上
例如北京地区:《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公园设计规范》《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北京市城市园林绿化用植物材料木本苗》《北京地区地下设施覆土绿化指导书》《北京市大树移植技术规程》《北京市绿化植物保护技术规程》《北京市垂直绿化技术规程》《喷灌工程技术规范》《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DB11/T214-2003;《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B11/T212-2003;《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DB11/T213-2003;《城市园林绿化用植物材料木本苗》DB11/T211-2003;《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J85-85;《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05;《北京市绿化条例》等等。这个需要看你是哪个地区,招标文件上面是如何要求的,然后再根据图纸、施工工艺、施工内容等,进行详细参考。
《景观设计方法》旨在介绍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内容、特点、原则和方法、表现及流程等专业设计知识,以期使读者掌握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认识景观设计的本质,进而达到运用景观设计原理来进行设计的目的。《景观设计方法》以国内现代景观设计代表性实例为素材线索,深入浅出地探讨,阐述了居住区、城市公园、城市道路、河岸、校园、工业园区、风景名胜区等各类典型景观设计及其基本原理和方法步骤。《景观设计方法》结合教学实践,图文并茂,具有可读性与实用性。《景观设计方法》可作为高等院校的城市规划没计、环境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学生学习用书,也可作为景观设计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参考资料。 前言第1章 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1.1 景观与景观设计1.2 中国传统的景观设计1.2.1 中国哲学对景观设计的影响1.2.2 中国传统园林的艺术特征1.2.3 中国古典园林的表现手法1.3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主要理论与实践1.3.1 英国的景观设计1.3.2 美国的景观设计1.3.3 拉丁美洲的景观设计第2章 景观设计的内容2.1 地形设计2.1.1 地形设计的作用及影响因素2.1.2 新技术的运用及表达方法2.2 植物景观配置设计2.2.1 植物景观配置设计的流程2.2.2 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与方法2.2.3 植物造景的主要手法和注意事项2.2.4 植物造景的发展趋势2.3 地面铺装设计2.3.1 铺装的功能2.3.2 铺装设计的特性2.3.3 铺装营造意境的设计要素2.4 水景设计2.4.1 水景设计的历史渊源2.4.2 水景的类型2.4.3 水景设计的影响因素2.5 景观小品设计2.5.1 景观小品的类型2.5.2 景观小品在公共环境中的应用现状2.5.3 景观小品设计注意事项第3章 景观设计的特点、原则和方法3.1 景观设计的特点3.2 景观设计的原则3.3 景观设计的方法3.3.1 景观设计的思维方法3.3.2 景观设计的艺术构图方法3.4 景观设计方法应用的案例分析3.4.1 设计思维与方法3.4.2 南京市玄武湖风景区总体规划第4章 景观设计表现及流程4.1 景观设计步骤4.1.1 客观合理的全面分析4.1.2 明确项目的定位4.1.3 制订项目发展战略4.1.4 确立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4.2 景观设计流程4.2.1 设计准备阶段4.2.2 设计构思阶段4.2.3 初步方案设计及方案的确立与深化阶段4.2.4 施工监理阶段4.3 景观设计表现技法4.4 景观设计图的构成及范例4.4.1 设计构思草图4.4.2 设计方案图4.4.3 景观施工图4.5 景观工程概预算4.5.1 概念及目的4.5.2 预算定额4.5.3 计算方法4.5.4 实例分析4.6 景观工程设计施工合同第5章 居住区景观设计5.1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概述5.1.1 居住环境的变迁与发展5.1.2 居住区的组织构成5.1.3 影响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因素5.1.4 居住区景观结构布局5.2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原则5.3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及方法5.3.1 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5.3.2 居住区种植景观设计5.3.3 居住区道路景观设计5.3.4 居住区公共环境设施景观设计5.3.5 居住区环境小品景观设计第6章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6.1 公园的基本知识6.1.1 公园的演进6.1.2 公园的范围6.1.3 影响公园景观规划设许的因素6.2 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要素及在设计中的运用6.2.1 地形6.2.2 水体6.2.3 植物6.2.4 建筑及建筑小品6.3 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基本形式和形态构成6.3.1 公园设计中的形式美手法6.3.2 公园设计中的形态构成6.4 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一般方法及原则6.4.1 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特点6.4.2 城市公园景观规划方案设计的方法6.4.3 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第7章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7.1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概论7.1.1 城市道路景观的构成模式与要素7.1.2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类型7.1.3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7.1.4 道路景观设计的程序7.2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7.2.1 道路绿带景观设计7.2.2 街头绿地景观设计7.2.3 林荫道景观设计7.2.4 步行街景观设计7.2.5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7.2.6 交通岛景观设计7.2.7 滨水带道路景观设计第8章 河岸景观设计8.1 河岸景观概述8.1.1 河岸景观的相关概念8.1.2 河岸景观的类型及空间构成8.1.3 河岸景观的主要功能8.1.4 河岸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8.2 河岸景观细部要素设计8.2.1 河岸景观细部要素的构成8.2.2 河岸景观细部要素设计原则8.3 河岸景观设计原则8.4 河岸景观设计方法及步骤8.4.1 “绿荫里的红飘带”案例项目背景与概况8.4.2 现状调查与分析评价8.4.3 定位景观功能,确定发展目标,确立核心理念8.4.4 河岸景观规划的原则8.4.5 从整体向细部拓展,制订设计框架,定位细部节点设计8.4.6 河岸景观设计方法与法则8.4.7 河岸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第9章 校园景观设计9.1 校园规划和景观设计理论9.1.1 校园景观设计的概念9.1.2 校园不同空间的景观设计9.2 校园景观设计的内容与特点9.2.1 校园景观设计的内容9.2.2 校园环境景观设计要点9.3 校园景观设计的原则9.3.1 以人为本原则9.3.2 连续性原则9.3.3 文化性原则9.3.4 整体性原则9.3.5 多样性原则9.3.6 可持续原则9.4 校园景观构成要素9.4.1 自然景观9.4.2 人工景观9.5 校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9.5.1 总体概况9.5.2 设计依据9.5.3 规划原则9.5.4 景观处理和总体布局9.5.5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和设计图样第10章 工业园区景观设计10.1 工业园区概述10.1.1 工业园区的概念10.1.2 工业园区的分类和特点10.2 工业园区景观设计相关理论10.2.1 工业园区景观设计的概念10.2.2 工业园区景观设计的特点10.2.3 工业园区景观建设目标10.3 工业园区景观设计方法10.3.1 工业园区景观设计的理念10.3.2 工业园区景观设计构成要素分析10.4 规划案例——广西崇左湘桂糖厂工业园景观设计10.4.1 项目背景10.4.2 崇左工业园功能布局第11章 风景名胜区景观设计11.1 风景名胜区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11.1.1 风景名胜区定义11.1.2 风景名胜区发展概述11.1.3 风景名胜区景观特点11.2 风景名胜区景观设计要素11.2.1 社会要素11.2.2 物质要素11.3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11.3.1 新材料的选择11.3.2 新技术的应用11.4 广西南宁状元泉景区设计11.4.1 青秀山风景名胜区基本概况11.4.2 状元泉风景区规划总纲11.4.3 景区专项规划11.5 广西南宁青秀山旅游区凤凰台建筑景观设计11.5.1 项目概述11.5.2 规划目标11.5.3 设计理念11.5.4 总体规划及节点分析参考文献 景观设计艺术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由城镇建筑文化积累而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的一种艺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的设计,是现代社会对广大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提出的严峻的挑战。由于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能源危机、生态恶化、人口膨胀等问题,已使人们不得不更加关注城市的环境。面对急速变化的时伐,面对新的生活方式的涌现,人们正不断确立新的环境体系的价值观,以种种新的理念超越技术、艺术、经济、政治等领域;延伸到更高的层面,不仅需要创造悦目的环境,而且需要创造悦心而又健康的环境。
景观设计 园林 景观 城市 顺义 频率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