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我国商业银行学生贷款中的“惜贷”问题探讨——以美国联邦家庭教育贷款为参照梁爱华高等教育研究(武昌).2006,27(12).-50-542/18美国联邦家庭教育贷款中担保机构的运作及其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意义陈浩[1] 沈红[2]比较教育研究.2006,27(10).-11-163/18美国家庭教育点滴楼必生小学青年教师.2006(04S).-48-484/18跨文化/国婚姻父母与子女的经验和家庭教育——以台湾与美国为例陈美莹中国家庭教育.2006(1).-24-305/18尊重 理解 互动——美国家庭教育给我们的启示张云裳北京教育.2006(2).-16-186/18美国家庭教育点滴楼必生早期教育:家教版.2006(1).-22-227/18美国家庭教育贷款项目的运行机制无世界教育信息.2005(12).-43-458/18美国家庭教育风俗无妇幼健康.2005(12).-82-829/18素质教育要从家庭教育开始——读《世界一流的美国家庭教育——哈佛素质教育理念的成功实践》陈慧敏(推荐者)上海教育.2005(12B).-61-6110/18美国社会的家庭教育风格詹华如家教指南.2005(12).-30-3011/18家庭学校:家庭教育主体意识的回归——美国家庭学校的兴起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颜雪梅当代教育论坛.2005(03X).-55-5712/18美国家庭教育的启示李盈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04S).-11-1313/18美国家庭教育见闻佚名时代教育.2005(1).-19-1914/18美国的爱国、诚信与家庭教育方宏教育与职业.2004(22).-27-2715/18美国家庭教育的启示李盈当代教育论坛.2004(10).-47-4816/18“教学玩具”成为美国家庭教育新宠杨秋艳家教指南.2003(5).-22-2317/18把孩子培养成现实生活中的获胜者——推荐《家庭教育在美国》章一少年儿童研究.2003(5).-52-5518/18纵观美国的家庭教育吴志远 邵荣新疆教育.2002(5).-37-371/17中美家庭教育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李子银当代教育论坛.2007(6).-138-1392/17不同文化传统下中美家庭教育中的评价比较唐梅世界教育信息.2007(4).-49-513/17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与启示李亚 周侠科教文汇.2007(02X).-10-104/17浅谈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高维亮 王丽艳科学时代.2006(11).-184-1865/17从文化视角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栗新民族论坛.2006(12).-38-406/17中美家庭教育,方式大不同刘艳家庭教育.2006(11X).-52-537/17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比较李道顺世界教育信息.2006(8).-20-218/17中美家庭教育的文化相似性研究王毓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6(1).-77-809/17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曾芝兰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162-16310/17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比较王晓虹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1).-59-6011/17中美家庭教育之比较陈向党教育情报参考.2005(5).-18-1912/17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赵燕北京教育.2005(5).-62-6313/17中美家庭教育之比较陈向党中小学校长.2005(3).-48-4914/17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较黄河清中国家庭教育.2004(1).-78-7815/17中美家庭教育比较无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28-2816/17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较黄河清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11).-10-1517/17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与启示孙琼如教书育人:普教版.2002(14).-2-5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探索摘要:我校语文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下,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主动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且通过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深化学生的认识,最终使学生能够主动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讲授灌输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创设情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阶段,可以依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情况,将两个阶段合起来进行。关键词: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教学模式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一)模式的理论基础及指导思想“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教师和同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方式,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主动获取知识。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我转变了教育观念,将课堂教学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合作的交流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和创造者。我们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提炼,依据学科特点,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和归宿,构建了“创设情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这种教学能让学生逐步由以教师主导的“他主学习”,走向以独立自学为主的“自主学习”,最后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目的。(二)模式的教学程序“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流程如下: 教师 学生 创设情境 明确目标 分层指导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总结评价1.创设情境:通过各种手段,创设生动、具体的语言环境,拉近语言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使死的语言成为活的生活。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录像、动画片、学生表演等多种方式,以活动为载体,设疑激趣,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如在《ai ei ui》一课识字部分的教学中,导入时播放《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并利用书中的情境图和儿歌的表演,让学生在愉悦之中巩固了知识。2.自主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知识,教师分层指导,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观察、阅读、思考、尝试、联系等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去分析、解决问题。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为此,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提供给学生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最初教师的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我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经验来记忆字,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如在识“白”字时,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来学习,有的会联系英语中的“white”来记忆;有的从字形上观察说,白字像一个打开的易拉罐,当我喝饮料时,就会想到这个字……学生不但思维更加活跃,而且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也增强了能力。3.合作交流: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还要组织好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共同研讨活动,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包括同桌互帮式、四人小组研讨式、多人小组写作式和全班合作式等,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和探究搭建舞台。根据学习的具体内容及具体条件,安排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在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汇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讨论中所提出的疑问,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发展多向思维。师生关系应是解决难题的合作关系,教师要善于运用诱导的语言,紧扣目标,引导学生逐层深化,激活学生的思路。在实际教学中,创设情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阶段,可以依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情况,将两个阶段合起来进行。(三)模式的教学策略1.氛围和谐的策略。“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应建立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上,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平等、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要与学生互动,要用商量的口吻和学生对话,要用激励性语言来鼓励评价学生,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培植自信,获取成就感。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2.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实施这一模式的关键是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的设计不单单是问题本身的设计,还包括问题的引入方式、利用方式,可采取:(1)联系学生原有知识创设问题情境(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3.群体讨论。4.交流合作策略。(1)教师应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组,提出讨论,交流的内容和要求并加以有效指导,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印象加深,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和片面的认识。(2)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加强生生之间、群体之间的交流和问题,可扩大参与面,组织组际交流、互查、竞赛讨论等。(四)教学模式的评价1.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一教学模式,其突出特点是在教学活动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构建新的知识体系。2.闪现学生个性。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闪现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策略,能表达出不拘泥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尝试多向思维,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3.凸现学生创新性。在学习中,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有竞争意识。4.体现合作成功。这一模式,通过“学习共同体”实现人与人的沟通,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在相互表达、交流、评价、吸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5.构建了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多向的思维交流,师生互动,教师能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五)模式的特点及优势“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下,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主动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且通过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深化学生的认识,最终使学生能够主动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讲授灌输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改变了课堂教学面貌,实现了五个转变:(1)变仅以掌握课本知识为目的为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充分和谐地发展;(2)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为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式学习;(3)改变追求唯一结论的封闭式教学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互相研究,进行多向思维,鼓励标新立异的开放式教学;(4)变教师讲学生听的静态教学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的动态教学;(5)变教法的单一性为多种方法结合,综合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利用。参考文献:1、《教育理论》 2、《教学法研究》微笑与教学东川区第四小学 施祖清【摘要】“愉快教学”目的是为了“愉快学习”,实施“愉快教学”的方式方法各式各样,因事而异、因生而异、因师而异,因科而异。不论何种课程、何种方式、方法,都应该抓住“愉快”二字,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才能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笑眯眯”。【关键词】 教学 微笑 愉快【正文】“和谐社会”已是当今百姓人人皆知的词儿,“和谐校园”、“和谐课堂”应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细胞,“新课堂”是和谐教育的载体。传统的“棍棒教育”、“满堂灌”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21世纪的教育是培养新人才的“素质教育”,这种教育应该既不是“为升学作准备”,也不是“为就业作准备”,而是“为人生作准备”,也即“为人生打基础”,素质教育首先要求教师上出高质量的课,真正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作为一名教师,要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深受喜爱,实属不易。将近15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切体会到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活学生参与意识和参与热情,使学生成为主体,让学生笑眯眯的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人为本”,创造一个和谐、活跃、幽默的课堂气氛是桥梁,怎样创设这样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呢?“微笑”,动之以情的微笑,是良药。在我看来,微笑,能放松自己,给自己增添人格魅力;微笑,能滋润学生的心灵,是有形的快乐;微笑,能播下友谊的良种,是无声的问候,无意中改善了师生关系,……;在这里,我高声呼吁:请把“微笑”带进课堂。一、把“微笑”带进课堂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启迪,使学习轻松起来。动之以情的微笑,真正地爱学生,才能真确引导学生,挖掘出学生的潜能,潜能是每个人的潜在的智慧和精神力量,潜能被称为“沉睡在心灵中的智力巨人”、“每人身上有待开发的金矿脉”。这个“智力巨人”只有以轻松、和谐的方式才能唤醒“她”。面带微笑这个巨人就乐意和你交朋友;真情流露,这种“金矿”便在你面前闪闪发光。如:2010年11月27日我在东川区第四小学执教《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中,教师微笑着说:“11根小棒如何摆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1”,当有同学说出十根捆起来时又笑眯眯地给予肯定。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教新知识时采用引导探究法,给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通过探索,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愉快教学目的是为了愉快学习,直观的认识,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摆一摆、说一说、猜一猜、玩游戏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笑眯眯地学习。二、把“微笑”带进课堂有利于沟通师生关系,使教师取得学生的亲近、信任,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许有人会说,这样做会不会导致学生不怕老师,纪律涣散呢?不会,恰恰相反,这样做能使学生更集中注意力。老师在课堂上能恰到好处的微笑,学生在精神上能很轻松,能大胆思考大胆发言,能畅所欲言,学生往往在这样的气氛中“发了光”。就这样,教师可以更好地、更及时地了解学生 ,获得反馈,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整。在微笑之中,师生之间心与心相连,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尝试到成功的滋味,更有了信心。如:我在执教《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中,当认识了“十”和“一”两个概念后,教师笑眯眯地说:“我们的小手也可也捆起来”,之后带学生做“捆小手”的游戏。 “捆小手”是我的小创造,有趣、简单,学生在“玩中学”。而后教师又笑眯眯地说:有了“十”和“一”这两个“小家伙”帮忙,我们就能快速说出有几根小棒了(课件出示)。之后提问:12里面有( )个十和()个一;15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教师再次笑眯眯地:在“11、12、13、14、15、16、17、18、19”这些数中,你喜欢哪一个?你想摆一摆吗?(学生摆小棒,请几个同学用实物投影演示,并说一说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教师微笑的表情,幽默的语言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我认为能让学生“笑眯眯学习”就是愉快教学,另外学生动手摆小棒让学生体验了学习过程,尝试到成功的滋味,从而学得“笑眯眯”。三、把“微笑”带进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微笑,并不费力,但它具有无限的力量。当孩子思考问题时,当孩子回答问题正确时,投去一个甜美的微笑,这是对他极大的鼓励,为其他孩子树立了榜样;当孩子犯了过错时,教师如能制怒于心,严而有格,笑而适度,便是对学生的鞭策而不伤其心,师生情感能得到共鸣,学生情绪由紧张变缓和,从而使全体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微笑”,使学生“不怕”教师,喜欢课堂,不再厌学了。如:我在执教《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中,有一个片段:19根再摆一根是几根?怎样摆能一下子就看出是“20”?你能想个办法吗?(把另外10根也捆起来)。“设问”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教师微笑着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四、把“微笑”带进课堂有利于教师忘却一切烦恼,从而专注于课堂。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也难免在生活中遇到这样那样的烦恼,但是,这烦恼不能带进校园,更不能带进课堂。学会微笑,学会坦然,才能做好其它事情;课堂里的微笑,能把一切杂念从教室里驱逐出“境”,使教师不易发脾气;使孩子感到亲切、温暖,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怀。如果说,绿叶是红花的背景;爱是心的背景;那么,“微笑”恐怕是课堂的润滑剂。经历十多年的教学生涯,深感:微笑是激活学生的重要手段;微笑,是课堂高潮迭起的好帮手之一。我想,微笑,应是人生一道亮丽风景线。作为教师角度,我要高声呼吁:不论何种情况下,请把“微笑”带入课堂!请不要总是板着个面孔面对学生!当然,笑必须有度、有时机、有分寸,而非分分秒秒、随处在笑。【作者简介】:施祖清,男,汉族,1978年5月出生,云南东川人,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现工作于昆明市东川区第四小学,通讯地址:昆明市东川区第四小学,邮编:654100,电子邮箱:869356624@QQ.com。教育类的论文很多的,知网里面就有,但是知网数据是不对外开放的,因此如果你只是想看看摘要可以直接看到,全文是看不到的,不过你可以百度搜下:普刊学术中心,上面教育类的免费论文很多,小学教育类论文一般都是发表到普通级别的期刊上,很少能够发中文核心或者是EI、SCI水准的论文首先你得说出您想从哪些方面去写论文,然后搜集有关资料,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反复思考,认真打好腹稿,最后一气呵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论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浅谈在新课改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李小芹;小学古典诗文阅读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游岩平;;以陶为师 构建小学语文 “自学——研讨”教学模式[A];福建省陶研会2001年工作会议专辑[C];2001年高奇;蔡元培的教育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 摘要:由于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限制,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总体素质的偏低和观念的陈旧,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发展。重新定位农村中小学教师角色;构建农村中小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农村中小学育人环境是农村新课改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中小学;教与学;构建 目前,农村中小学分布相对零散,规模小,条件差,教育经费短缺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总体素质的偏低和观念的陈旧,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发展。 一、重新定位农村中小学教师角色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角色结构的复杂性。相对学生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层面式的“师长、同志、朋友、父母”角色 面对市场经济、网络时代,面对激烈的社会变革和越来越高的社会期待,面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冲击,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师长、同志、朋友、父母”这一层面式的角色问题,走出办公室,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努力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在和他们进行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之目的。 (二)三维式的“导演、导游、导师”角色 在新课程中,角色的转变不仅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指导作用变得更加重要,这就加大了指导的难度。树立“导师意识”;首先是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靠创造性的劳动获得新知,并有所进步;其次是善于指导,中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够强,情绪不够稳定,方法还很欠缺,这就需要农村中小学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再次,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以有利于激发兴趣、有利于发展思维、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为原则。“导演、导游、导师”三维角色三种境界,都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后者更充分地显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益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构建农村中小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 为了促进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新课改在农村中小学得到有效地实施,就要优化课堂教学。构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 (一)探究准备 这是学习新知识的前提,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准备良好的思维材料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 1.创设情景 (1)迁移学习。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知识、学法的铺垫。 (2)情景引入。通过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用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实例、游戏、故事等引入。 2.提出问题 根据新知识的特点,引导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构建 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任务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准备多种探究性材料;指导学生运用好探究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探究的全过程,从而获取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可分三步: 1.独立探究。采用尝试探究的方法。首先教师为学生准备尝试的材料(自学课文、操作演示、动笔练习等)和尝试思考题(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尝试中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尝试,做到边尝试、边思考,初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通过学生尝试思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 2.合作探究。采用讨论质疑的方法。在学生通过尝试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运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互相提问,互相帮助,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讨论;有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讨论的问题是新课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启发思维的关键或在尝试中遇到的问题。让每个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不同的见解。小组讨论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质疑;学生在讨论中不能理解和未能解决的问题或在教学中重点、难点、关键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学生讨论、质疑,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3.发现知识。学生经过尝试、讨论试练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方法,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知识归纳构建;发现学习规律,概括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三)探究深化 这是检测巩固运用新知识,掌握运用学法、形成技能的环节。 1.尝试。这是检测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掌握学法和运用学法的尝试;练习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和迁移学法。 练习要环绕目标,突出重点,有基本练习、综合或专项练习、发展练习三个层次,练习要有开放性,形式要多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2.评价。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让学生互批、互评、互议,评出不同的思路和看法。通过师生互评,充分发挥学生协作的功能和自主学习的功能,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3.总结。一方面让学生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另一方面教师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深化作简明提示。 三、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农村中小学育人环境 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对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在教学主体、教学形式、教学氛围等方面实现有机转换,确保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 (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尊重自己、尊重同学、尊重师长、尊重知识、尊重自然、尊重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祖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960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地域,为我们提拱了丰富多彩的德育内容,我们实在没有理由不去挖掘它。针对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多样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我们本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贴近实际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德育工作。大处着眼就是对各年级学生应达到什么标准有一个十分明确的要求、小处着手就是从平时抓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贴近实际、注重实效就是结合时代要求、社会环境和学生实际,扎扎实实工作,实实在在落实德育的各项措施。我们以“热爱家乡、热爱学校为主题,紧紧围绕发展创新的内容开展了,少先队、团队演讲比赛活动;以“养成习惯,收获命运”为主题开展了争创行为规范示范班活动;以“歌唱祖国,爱我中华”为主题连续举办了校园艺术节,开展了争创艺术教育特色班活动;以尊重自然,强化和谐”为主题,引导学生将爱护、保护环境与自,身文明修养相结合,开展了从我做起,从身边每件小事做起的活动;以“珍爱生命,遵守交规”为主题,开展了尊重社会,强化规则意识的话动;以”诚信、助人、尊师、兴教”为主题,开展了每学期四次的团队观摩话动。我们还特别重视新生人学、新队员宣誓、校园每日常规、毕业文明离校等一系列做人的教育。 (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相信学生的能力,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创造机会还给学生,开放学生的心灵世界,以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1.给学生质疑的机会。“教学就是在没有问题的地方产生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点,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项基本训练。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敢问”,帮助学生“会问”引导学生“善问”。在问的形式上,可让学生课前提问,供教师备课、上课;课上提问,供师生讨论交流;课后提问,供大家学习探究.在问的内容上,指导学生”善问”,即把握何处问、怎么问? 2.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若要教学打动每个学生,就必须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在更多的教学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寻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的新机制,如果学生有了自己的意向性选择,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去寻求自己的发展和提高。 3.给学生尝试的空间。学生的知识能力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在自主尝试、实践探究中形成的。从模仿到探究到创造,逐步构建了以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尝试”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定向一自学—自探一交流一反思一内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不会尝试到敢于尝试到乐于尝试到善于尝试,形成了自主意识、强化了探究意识,提高了受挫意识,进发了成功意识。 4.给学生创造的天地。课堂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学习与成果的展示。但是学生中存在“三怕”:怕老师、怕提问、怕学生。应该培养“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只有体现出这种“不怕”的精神,才能显示出孩子的求知欲,学生才能敢学、敢问、敢拼、敢和教师争辩,才能创造出一堂好课,才能实现孩子真正的发展目标。树立我能、我会、我棒的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尝试、自主实践、自主创造,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 (三)挖掘校本课程资源,加大学校教育合力 由于农村地域的差异,决定了农村经济、文化的不平衡,积极探索开发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是提高农村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 1.校内资源。“一段校史、一位教师、一块奖牌、一件作品、一项工程……”,若将这些统计、整理,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资源。 2.乡土教材。“民俗民风、乡土文化、特色产业、人才人力……”,不仅是编写乡土教材的基本内容,也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它既可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不足,又能让受教育者看得见、摸得着,乐意接受。 3.家长交流。“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日、专题讲座、家长学校咨询活动……”,深受广大家长的欢迎,增进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与交流,同时,学校也从家长那里得到了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不断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难怪有人说家长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 4.学生活动。“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的讲话、团徽下的宣誓、板报专栏、校规校训”以及参观、访问、调查、竞赛等有益活动,让学生了解多彩的大千世界,感受劳动之艰辛,亲历知识的需求,触动求知的欲望。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从中得到了“崇真、尚美、启智、健体”的高尚品质教育。 (四)运用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很多农村学校、教师习惯于大考、小考后把成绩公布于众,然后仔细排出名次,甚至把分数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这种做法偶尔为之,可能会给学生适度的压力,激发学习积极性。但频繁用这种手段,甚至将之作为控制、刺激学生的有力武器,后果必然是灾难性的。长期如此,将破坏学校教学环境,使学生始终生活在焦虑和压抑之中。最可怕的是,对排名靠后的学生在心理上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教育无小事,采取任何教育措施,都应首先考虑到学生的利益。我们在课堂上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标准,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了不同的评价形式;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认真对待;对学生的认识和实践结果。正确的给予充分的肯定,有独到见解的大加表扬,错误的不直接否定,更不草率批评,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从阅读资料、师生交流诸多方面得到正确的答案。由此可见,运用激励性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四、多种途径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 (一)调整农村学校布局,以信息化推动学校的发展 农村学校分布相对零散,规模小,条件差,在教育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如果把有限的资金均摊给各个学校;只能是杯水车薪。推进教育信息化,只有集中投资才能见效,而集中投资的前提必须是调整学校布局,撤并部分不足百名师生的“袖珍学校”,集中力量和资金建设示范化学校,因地制宜抓好“计算机、闭路电视、广播”三网合一的“乡镇网”及各个学校的信息网络建设,推动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农村“民转公”和代课教师偏多,素质偏低,观念相对落后,教法相对陈旧。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在建好农村学校卫星网这一“天网”和互联网这一“地网”的同时,还要加强“人网”的建设。一是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培养培训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二是通过发达地区对贫困农村学校的支教、城镇和农村学校教师的轮流任教、城镇教师定期送教下乡等形式,共享“人网”资源;三是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四是加强学历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农村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基本功素质;五是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体系,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利用农村独特环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农村进行新课程改革,环境、设施等并非课改教师所想象的那样——完美无缺。然而,没有活动场地、没有专业教室……,时刻困扰着课改的如期进行,作为课改先行者是否想到了农村那些平凡朴素的山川河流、田野村庄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诸如踢毽子、打沙包;荡秋千、促泥鳅、扭秧歌、舞龙灯等活动;都对学生的自主参与、群体合作、情趣爱好、创新思维有巨大的鼓舞作,用,只要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组织引导得当,并加以创新改进,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为教师参与教改创造条件 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忽视校本教研,盛行分数管理。为了扭转这种重分不重人,利益驱动代替事业追求的被动局面,必须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集中交流”为主,通过教学反思、交流研讨、集体备课、协作尝试、说课评课、案例评选、探究创新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教改创造条件。 (五)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强化家长与学校间的联系 家庭不仅是学生温暖的港湾,更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诚邀家长与课改同行。无论是实施课改年级的教师还是其他年级的教师,都要多与家长联系、沟通,做好宣传工作,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并举行家长开放日、开放周,邀请家长走进课堂,纵横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通过平等对话。在对话中互相理解,在理解中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六)健全教育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教育评价有鉴定、改进、激励、管理与研究的功能,其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而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教师教育教学综合量化管理办法,不“以分论赏”,抓管理、促教研、全面评估教师工作;在学生评价上注重学生的发展,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杜绝公布成绩和用成绩排名次的错误做法;鼓励学校、家长、社区共建有效、合理、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激发教师进行新课改的积极性,在教育教学中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课改文化氛围。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In 1994, the education research of whole country sci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committee promulgated national science to educate of unify standard, and call for in whole beautiful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science the education to carry on an exhaustive reform.But study result enunciation recently according to 1 carried on by the shell 尔 group company(Bayer Group), the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which calls for in the United States didn't receive anticipant result.The education course of primary school science not only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even the incumbency trained ago in still be placed in a "second-grade" position.This research of the shell 尔 group company completes May in 2004, they investigated 1000 near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who just graduated from the school and 250 whole beautiful each university education a college director. The following is this to study of main investigate a result: 1, the teacher of equal amount gives they the before the job training of the reading and mathematics in the place university evaluation for\\\\\\\"A\\\\\\\"(39% and 40%).But to science educational of educate only 18% teachers to give before the job AN evaluation.Educate the college director's viewpoint these student's standpoints with them not and mutually consistently, they give primary school reading and mathematics trains an AN evaluation to distinguish to 76% and 56% before the job, but for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he education trains before the job of evaluate to 49%.Although high in their student's evaluation, away below to the evaluation of before the job training of the readings and mathematicseses. 2, teacher's 82% of great majority thinks read the lesson occupancy most position in they now allow to teach of the primary school, only 25% teachers think science lesson is valued.95% teachers read up everyday
参考资料:/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556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钟以俊,龙文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5、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顾春.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北京:知识出版社,1998.7、叶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8、张福建,牟树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9、杨小微.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王守恒.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11、周家骥.教育科研方法.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2、郭思乐.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导引.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13、吴新武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香港:香港教育出版社,2003.14、邵永良等.现代教育科研方法与应用.宁波:宁波出版社,1999.15、黄全明,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科研.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6、董菊初.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17、张孔义,方龙云.语文教育科研导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18、杨章宏.教育实验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9、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0、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1、李伟胜.实验研究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2、陈瑶.课堂观察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3、陈向明.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4、白芸.质的研究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5、蔡清田.教育行动研究.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 126、陈桂生.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7、王策三.教学实验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28、李晶.社会调查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9、佟庆伟.教育科研中的量化方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0、江洪春.中小学教育论文写作.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31、欧阳周.实用学术论文写作.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陈玉秋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丛立新著《课程论问题》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庄文中著:《中学语言教学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佐藤正夫著《教学原理》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陈玉琨等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黄书光等著《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易连云著《重建学校精神家园》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廖哲勋主编《课程新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田瑞云著《语文教育行为论》 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版。曹明海著《语文教育智慧论》 青岛海洋大学2001年版。潘庆玉著《语文教育发展论》 青岛海洋大学2001年版。备课笔记》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作文个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语言大观》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教学争鸣录》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课堂教学艺术》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李杏保、顾黄初著《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彭华生著《语文教学思维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韦志成著《语文教学情境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周庆元著《语文教学设计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佟士凡著《语文学习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倪文锦著《语文考试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张田若等著《中国当代汉字认读与书写》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章熊著《中国当代写作与阅读测试》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韩雪屏著《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董菊初著《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 语文出版社1998年版。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教育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的基础,教育的逻辑起点自然是人类社会的产生。从猿列入的转变是由于生产劳动,猿在劳动中逐渐形成以大脑和手为核心的主体机制。大脑可以思维,手可以操作,这就使人区别于一般动物而变成“高级动物。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也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广播学校和电视学校的教育等。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正轨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小学教育多样化练习论文资料可以给你.
一、小学教学的关键性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改革,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教学也在素质教学的任务行列中逐渐地提升,教学可以促进和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于小学生的人生发展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因此针对小学教育进行改革和优化更加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小学阶段是孩子们身体发育和学习文化课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段时期进行和健康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机能,让孩子们锻炼身体,培养终身锻炼的好习惯,这对于未来的人生也是很有意义的。其次,在课堂中,学生一定会亲自参与实践,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学生可以进行合作和交流,体验成功与失败,这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竞争观念,使他们更加奋发向上,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让他们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发扬合作主义精神。二、小学教学的现状在我国目前的小学教育中,依然存在着一小部分障碍影响着教学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部分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式有些陈旧,没有与时俱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教学内容有些脱离实际,教师对于课本知识等理论方面传授的比较多,而实际性的实践知识则传授的比较少,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没有欲望,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高。然后,有些小组规划的课程设计比较死板,缺乏创新,纪律性也不高,这就造成了课堂教学比较单调和无趣,学生在课上没有明确的目标,活动也过于随意,导致一些学生参与性不高,不能很好地加入到集体活动中来,导致教学效果很不好,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最后,部分教师太过于看中传统教学,有许多过时的思想没有及时地得到更新,教学课堂缺乏灵活性,不能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因而也就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小学教学转型的依据首先,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人文和教育等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在领域中,经过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我国也向世界展示了我们强悍的实力,这也推动了全民的发展,但是,通过调研发现,我国学校中的青少年体质正在呈现一个下滑的趋势,青少年身体素质不如以前,例如,肥胖问题严重、近视率逐渐增高并且低龄化严重。这就需要我们做出正确且有效的应对措施,教育需要逐渐转型,减轻应试思想,加强真正的有效锻炼。其次,目前我国大部分的课堂重视的都是健康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安全教育也变得重要起来,因此当前教育的主体就应当是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并重。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时时刻刻,例如如何处理煤气泄漏,如何处理盗窃问题和抢劫问题,如何灭火和逃生等,这不但对于学生个人是重要的,对于整个社会的安全和和谐也是至关重要的。四、小学教学的创新首先,要逐渐运用小学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安全和健康,这两者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生活化是教学必然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教师着重加强对于孩子们安全健康知识的讲解和日常的技能的训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他们的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教学生活化还要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扩大教学范围,只要是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培养素养的活动,都可以尝试和实践,帮助孩子们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其次,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也就是把教学对象进行分类,通过了解孩子们的兴趣和性格特点,有选择地将他们分组,可以对每一组学生传授特定的教学知识,实施制定的教学计划,让他们提高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结合/list_1225.html教育论文资料,最后,教学的转型需要多思考,加强创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得到关注,每一个人都能够快乐成长,这就要求教师需要与孩子们进行更加频繁的交流,时刻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五、总结综上所述,小学进行课堂转型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位置。所以我们也应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教学实践,不断地进行反复思考和经验总结,深刻意识到小学课堂转型的重要性,并且不断地寻找具有可行性的方法和策略,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而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共同发展。
1、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b>选题在小学(某某)学科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或策略)研究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德问题研究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习落后学生积极性的研究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论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某某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试论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试论小学生(数学,语文,自然....)自学能力培养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试论小学生自然课实践能力的培养试论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论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论小学生爱家乡品质的培养试论学生中独生子女爱他人品质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论("我"或某某教师)在小学(语文,数学,自然....)学科中教学的特色教师期望在小学生发展中的作用试论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试论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试论小学生综合性学习试论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论活动课程评价的理论与实施小学班级建设中学生干部选拔与培养论优秀班风的建设在开展班级活动中预防危险事件发生的理论与实践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小学生(语文,数学,自然,英语,音乐....等某学科)能力发展的评价研究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研究论小学生作业批改的艺术小学教学中的考试改革研究校本课程的研制与发展小学各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材分析,网络资源分析,教学软件分析,课外读物分析等)研究"大语文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语感与小学语文教学口语交际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写作要求:选题:根据建议选题,学生与指导教师商议,题目不要太大,以免空泛和难以驾御结构:按照《毕业论文写作》要求,要结构完整,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前言(论证选题意义,目的,范围,简述前人研究情况和自己论文研究重点),正文,结论,引文注释(脚注),参考文献(10篇以上).以上内容缺一不可.论文写作逻辑清晰,内容充实.
您的小学教育专业的论文具体是什么题目呢有什么要求呢论文是需要多少字呢开题报告任务书都搞定了不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帮到你,祝顺利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你可以到网上去搜搜这方面的材料。最好能够结合实际写写这方面的案例。完全从网上照抄是万万不可的,如果发现多处是网上搜集来的,你还得重新费事。所以最好拟定一个提纲,然后参考一下所收集的资料,再自行整理比较合适。
语言的学习可以在生活上小事儿上潜移默化的教会小孩子,例如:1.可以用便利贴把一些简单单词黏在事物上;2.闲暇的时候和小孩子们看一些英文版的动画片,我小的时候看的是石中剑狮子王之类的3.小孩子都喜欢新鲜的事物可以在讲故事的时候把单词交给他们注:千万不要比他们这样他们一辈子都不会喜欢的。ps先提高他们的兴趣比什么方式都重要。这是结合我和我弟小时候学英语哈All of us have read thrilling stories in which the hero had only a limited and specified time
学生 教师 家庭教育 情境 知识 学校 中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