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作为培养目标的新一轮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实施,需要高中化学教师对“核心素养”有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有必要基于“核心素养”理解开展高中化学教师培训。阐述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构建了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并以案例的形式剖析了该培训模式的应用,最后对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进行反思。随着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文简称“核心素养”)成为这两年来新闻媒体和教育报刊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广大化学教育研究者和一线高中化学教师不管对“核心素养”了解多少、研究多少,未来“核心素养”都将成为指导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方向。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教师,面对“核心素养”,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核心素养”是什么;二是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程度如何;三是广大高中化学教师自身的“核心素养”水平怎么样;四是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四个问题的基础就是“核心素养”是什么,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对“核心素养”是否理解。因此,在以“核心素养”培养作为目标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正式推开之前,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教师,我们认为有必要提前通过培训的方式促进高中化学教师认识、理解和认同“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评价自身“核心素养”水平的高低,并探寻实践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一、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模式构建(一)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本文的“核心素养”涉及两个概念,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总目标,要实现这一总目标有赖于各个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子目标的落实。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联合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历时3年完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的是所有学生为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所必须拥有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指向的是培养什么样的未来公民的问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大的方面,细化为文化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六大素养又可以用18个基本要点加以分解。高中化学学科教育教学所形成的体现化学学科特质的素养就称为“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育部组织专家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研制,专家们提出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维度来概括和表述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1]简单来说,“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回答的是一个公民有没有学过化学对于他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区别,化学学科具有什么样的学科特质和学科价值的问题。(二)高中化学教师培训模式构建为了促进高中化学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我们采用近几年一直在研究和实践并取得较好成效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2][3],并对这种模式在该培训项目中进行改进和创新,构建出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以“文献阅读”作为培训环节的起点,并围绕“文献阅读”延伸出“反思教学”“整理、汇编文献”“当堂讨论,专家引领”“在岗实践”,而“当堂讨论,专家引领”“整理、汇编文献”的结果也进一步引领参训教师“反思教学”。围绕“文献阅读”对“核心素养”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参训教师返回各自工作岗位,开展“在岗实践”,在“在岗实践”中把集中培训期间所学习、认识和理解的“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课堂中进行实践,并探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经过若干个月的在岗实践和研究,通过网络研修平台,并组织参训教师进行集中汇报,主要采取“学员展示,专家点评”的方式进行,参训教师将自己之前所学的“核心素养”相关文献结合自己的实践研究,展示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专家进行点评、纠偏。在此基础上,参训教师把前期文献阅读、班级研讨、教学反思、在岗实践、学员展示等环节形成的认识和思考撰写成论文,并向期刊投稿发表,把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其他同行分享,并将形成的成果进一步应用于自己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二、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实践案例剖析下面以我们承办的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综合改革示范项目——“国培计划(2016)”跨年度递进式培训项目高中化学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高端研修班为例,探讨在该项目中如何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该培训项目采取跨年度、分阶段、混合式的形式开展,在第一年的集中培训和网络培训中,本项目的定位在于通过“课题研究”促进高中化学骨干教师认识、理解和认同“核心素养”,并形成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在核心期刊或主流期刊上发表,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一)文献阅读→反思教学在本项目第一年度第一次集中培训前,项目团队在QQ群共享文件中提供了一系列有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已公开发表的论文和相关的宣传报道文章。要求每一位参训教师都要在培训前认真阅读项目团队所提供的文献。通过在班级QQ群里与参训教师进行交流,发现绝大部分教师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并不熟悉,对此有系列学习和深入认识及理解的教师屈指可数。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参训教师在培训前就可以开始反思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与基于“三维目标”培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究竟有什么样的差别与联系。很多参训教师在阅读文献以后,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陌生、困惑甚至抵触转变为初步认识和逐渐接受。他们认识到核心素养其实就是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并不是完全的另起炉灶、推倒重来。(二)文献阅读→整理、汇编文献→反思教学培训班开班以后,为了帮助参训教师更为自主地收集有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最新文献进行阅读和学习,项目团队安排专家开设了《文献检索与应用》相关课程,帮助参训教师掌握文献检索的一般方法和文献阅读、分析的一般思路。为了促进参训教师形成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项目团队还邀请中国知网讲师为参训教师介绍中国知网“大成编客”平台的使用方法。项目团队要求每一位参训教师要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整理、汇编一本关于“核心素养”的文献集。让参训教师利用“大成编客”整理、汇编文献集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促使参训教师应用所学文献检索的技术,阅读、下载相关的文献,并在阅读、梳理的基础上对文献进行归纳、分类。比如:有参训教师将文献分为国外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和国内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有参训教师将文献分为国外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和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研究;还有参训教师将文献分为核心素养的概念研究、核心素养的内涵研究和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等等。在整理、汇编文献的基础上,参训教师自然而然地会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是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自己是否能够胜任“核心素养”的培养任务,自己在未来的教学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三)文献阅读→当堂讨论,专家引领→反思教学培训前的文献阅读材料主要由项目团队提供,培训开始后的文献整理、汇编文献阅读材料主要由参训教师利用中文数据库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理解下载。这个环节中的文献阅读主要采用的是文献精读和文献共读的方式。项目团队对培训课程内容和形式做了一个创新。通过与授课专家进行商量,改变过去专家“传经送道”式的专题讲座形式,采用文献阅读、当堂讨论、专家引领的方式进行。在该课程开始前两天,印发了三篇最新发表的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论文给全体的参训教师。这三篇论文分别是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杨向东教授撰写的《核心素养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系》[4],原国家督学、著名教育专家成尚荣先生撰写的《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5],以及教育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特级教师王云生老师撰写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科教育的灵魂》[6]。要求全体参训教师认真研读这三篇论文,并在自己有感悟的地方做标注、写体会,在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做标注、提出自己的困惑。班级研讨由教育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特级教师王云生老师主持。主持专家围绕三篇论文提出了以下问题作为参训教师当堂讨论的方向:“21世纪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理解‘核心素养’是个体在社会中生存与生活,有能力为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做贡献的最基本、最重要、最必需的素养?我国的基础教育要为我国未来的公民奠定怎样的基础?怎样理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各个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是什么关系?怎样理解和评价我国提出的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什么说,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课堂转型?化学学科的课堂转型,要转变什么,该怎样转变?”为了使整个班级研讨氛围更加热烈,项目团队在研讨开始就将班级按照“世界咖啡”的形式,将桌椅按10个人一圆桌的形式进行了重新布置,全班共分为5个小组。得益于组织形式的改变以及参训教师大多课前就认真反复地阅读和学习了三篇论文,加上主持专家列出了相当明确的研讨问题,整个班级研讨相当热烈,参训教师们围绕提出的问题,参考三篇论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畅所欲言,既谈看法、观点,也谈自己的困惑以及对未来教学的思考。针对参训教师的发言,主持专家做了深入的点评,针对参训教师的困惑和提问,主持专家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四)文献阅读→在岗实践→学员展示,专家点评在多种形式深入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在第一次集中培训结束后,进入了第一年度第一次集中培训和第二次集中培训间的在岗实践研修期,该阶段有若干个月的时间。在岗实践研修期间,项目团队要求参训教师要积极地将第一次集中培训期间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和反思。在岗研修期间,参训教师可以进一步完成“大成编客”的文献整理、汇编任务。也可以通过项目团队建立的“国培计划”专题网络研修平台发布有关“核心素养”的在岗研修心得体会,其他参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研修平台对心得体会进行回复和点评,项目团队聘请的专家也可以对心得体会进行点评、纠偏。在第二次集中培训期间,项目团队将以“学员展示,专家点评”的形式为主开展总结提升活动,收集汇编参训教师关于“核心素养”的研修成果,并印发给全体参训教师。安排时间让参训教师互相交流研讨在岗研修成果,同时遴选出若干参训教师作为代表,请他们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并请专家对参训教师的研修成果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既肯定参训教师认识和理解到位的地方,也指出参训教师认识和理解上的误区,起到固化成果和认识纠偏的作用。(五)文献阅读、班级研讨、反思教学、在岗实践→成果发表,总结提升在文献阅读、班级研讨、反思教学、在岗实践、学员展示、专家点评等的基础上,参训教师对于“核心素养”应该有了一个“多维立体”的认识和理解。这说明,参训教师关于“核心素养”的课题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这个时候,相当关键的是要及时地督促参训教师将自己的阅读、反思、实践和研究的成果撰写成论文,并指导参训教师对论文进行反复修改,在此基础上向国内核心期刊或主流期刊投稿,并争取发表。论文的发表本身并不是课题研究的目的,而是为了及时总结提升研究的成果,为了使思考和研究更加系统和深入。论文发表以后,可以通过班级QQ群和网络研修平台发布论文成果,让其他参训教师也可以共享研究的成果,增进对“核心素养”的认识、理解和认同。同时,要将研究成果进一步应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三、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反思我们构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并就此进行了实践探索,我们认为要取得较好的成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文献阅读在“核心素养”理解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献阅读对于课题研究具有突出重要的作用。文献阅读是课题研究的起点,也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中,文献阅读是整个培训模式的起点,通过文献阅读,可以引发参训教师反思教学;可以布置整理、汇编文献集的任务供参训教师检索、下载、阅读、梳理、分类、归纳文献;也可以对指定的文献进行精读,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讨;还可以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在岗实践。当然,在岗实践研修过程中,遇到相关疑难问题也可以进一步查阅文献,解决疑难问题。因此,文献阅读在“核心素养”理解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二)参训教师在“核心素养”理解中要发挥主动性在整个教师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是培训的主体,作为主体,要激活自身参与培训的动力和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训中来,通过文献阅读、反思教学、整理和汇编文献、班级研讨、学员展示、专家引领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同时,作为培训主体,不能对“核心素养”的学习持排斥的态度,而要积极主动地接纳“核心素养”;并积极地反思“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主动地在实践中探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当然,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首先应该具有较高水平的“核心素养”,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对照“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通过自学、培训、实践、反思等方式查缺补漏,提升自身“核心素养”水平。(三)参训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是动态发展的在阅读国内教育专家对“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论文的时候,很多参训教师都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专家对“核心素养”的认识、理解和阐述在发生着变化。这其实也很正常,“核心素养”对于国内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来说,都是新生事物。不管是专家还是一线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都是动态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参训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一直在动态发展着。很多参训教师由原来对“核心素养”的陌生、困惑甚至排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他们开始转变自己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核心素养”确实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从教书走向育人指明了践行的方向,他们也更加积极主动地、自觉地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很多。例如:催化学报、大学化学、电化学、分析化学、分子科学学报、高分子科学、高分子通报、高分子学报、化学教学、化学教育、化学进展、化学通报、化学学报、结构化学、燃料化学学报、物理化学学报、无机化学学报、亚洲化学杂志、应用化学、有机化学、中国化学、中国化学快报、……以上还仅仅是中国的。本回答由网友推荐各大学化学学报都有的
《中学化学》
化学世界
化学数学
首先你说的这个“化学教育”就是一个杂志期刊,还是正规的国家期刊。
数理化方面的,还有《化学教育》这是核心级的。可找期刊vip上面的编辑根据作者的实际情况给出参考期刊的选择。中学化学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化学教与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化学教育》《素质教育报》.化学专刊分析化学化学教学化学世界化学教与学数理化学习·高三版数理化学习·高一二版试题与研究·高考理综化学中学化学教学研究 化学教学
期刊比较多了,化工专业的会有一些,化工专业的期刊自然比较专业一些,有的作者把自己化工类的文章发表到了建筑类的期刊上,综合类的期刊,这就差点意思了,有时候评职称真不认可。淘淘论文给我安排的某某化工,质量还是不错的,比我自己之前发表的期刊强多了。化工类学术期刊《化学工程与装备》 化工类期刊《河南化工》 这种直接宣传发表的期刊不知道是怎么样,楼主自己判断啊~ 中国化学化工的核心期刊 下面很多,但发表难度比较大 中国的核心期刊 属于化学的有: 催化学报 分析测试学报 分析化学 分析科学学报 分析试验室 分子催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高分子学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有《化学教育》、《化学教与学》、《中学化学》、《化学教学》、《化学学报》等。
1、《化学教育》
《化学教育》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主管,中国化学会、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化学教育类学术期刊。
据2018年9月《化学教育》编辑部官网显示,《化学教育》第八届编辑委员会编委有57人,顾问1人。
据2018年9月18日中国知网显示,《化学教育》共出版文献10946篇、总被下载2067668次、总被引38653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638、(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502。
据2018年9月1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化学教育》载文量为5914篇,被引量为22920次,下载量为491432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化学教育》影响因子为0.71。
2、《化学教与学》
《化学教与学》为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全国公开发行的化学教育教学类期刊。设置教育理论与教学、课堂教学与实践、课程与教学资源等栏目。
3、《中学化学》
《中学化学》是由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的期刊。本刊已被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网络媒体收录。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四月以后收录。
4、《化学教学》
《化学教学》是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中等教育类期刊。主要介绍各地化学教学实践经验,为探讨中等化学的教育改革、提高教师的专业和教学水平服务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刊登中学化学教学中各种中学教师感兴趣的化学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中学教师交流提供平台。
5、《化学学报》
《化学学报》是1933年创办的中文学术期刊,曾用名《中国化学会会志》,月刊,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主管。
学报刊载化学各学科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原始性、首创性成果,涉及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高分子化学等。
根据2018年3月《化学学报》官网显示,学报编委会拥有1位主编、9位副主编、64位编辑部成员、45位咨询委员会委员。
根据2018年3月中国知网显示,《化学学报》总下载次数2160755次、总被引次数95761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286、(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554。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教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教与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学化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教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学报
1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吉林省长春市柳条路 13-2 号(130061)
2 、分析化学 中国化学会、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吉林省长春市斯大林大街 109 号 (130022)
3 、化学学报 中国化学会、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上海市零陵路 345 号(200032)
4 、物理化学学报 中国化学会 北京大学化学楼(100871)
5、 化学通报 中国化学会、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化学所(100080)
6、 应用化学 中科院长春化学研究所 吉林省长春市斯大林大街 109 号(130022)
7、 中国科学.B 辑,化学 中国科学院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 16 号(100707) 8 色谱 中国化学会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路 161 号(116012)
9、 催化学报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辽宁省大连市 100 信箱(116011)
10 、有机化学 中国化学会、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上海市枫林路 345 号(200032)
11、 高分子学报 中国化学会 北京 2709 信箱(100080)
12、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中国光学会光谱学委员会、冶金部钢铁研究院总部 北京海淀区学院 南路 76 号(100081)
13、 无机化学学报 中国化学会 南京大学(210008)
14、 化学物理学报 中国物理学会 安徽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30026) 15 化学研究与应用 四川省化学化工应用 成都市九眼桥四川大学化学学院(610064)
16、 中国稀土学报 中国稀土学会 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 2 号(100088)
17、 结构化学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福州西河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350002)
18、 分析试验室 中国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北京北街口外大街 2 号(100088)
19、 化学试剂 化工部化学试剂科技情报中心站 北京市 235 信箱(100022)
20、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机械工业部上海材料研究所、中国机械工业学会理化检验分会 上海 市邯郸路 99 号(200437)
21、 分子催化 中国化学会 兰州天水路 236 号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730000)
22 分析测试学报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 广州先烈中路 100 号(510070)
23、 分析科学学报 武汉大学等 武汉大学化学学院(4300727)
一共七大期刊,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化学教育,化学教与学,还有四种,请知者补充。知之为知之啊,别乱说。不断教学改革 创建精品课程 安庆师范学院化学系 张德生摘要:安庆师院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创造了“四个第一”,研制出版了物理化学试题库(安庆办),被评为安徽省精品课程。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的做法与体会。 关键词:物理化学 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物理化学是物理学与化学交叉的边缘学科,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化学学科的理论基础。印永嘉先生说:“无机化学是化学的四肢,有机化学是化学的驱体,分析化学是化学的眼睛,而物理化学是化学的灵魂” ;“没有物理化学知识的人,不能说懂化学”。物理化学课程是化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主干基础课,物理化学课程在化学人才培养中有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科学世界观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物理化学课程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创建精品课程,才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一、 教学改革情况与课程建设成果。1980年国家教委批准建立安庆师范学院,成立了化学系, 建立了物理化学课程组,陈德宾老师(北京师大毕业)、叶松培老师(吉林大学毕业)、陈自诚老师(安徽大学毕业)等为物理化学课程早期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使物理化学教学达到本科的基本要求。1988年我们参加了全国高师物理化学教学改革协助组,开始进行教学改革,重视课程建设。十七年来,在院领导关心下,在系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兄弟院校专家的帮助下,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安庆师范学院的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方面,创造了“四个第一”:(1)第一个实行教考分离。“标准化考试是提高教学质1988年开始,物理化学期末考试,采用全国高师物理化学中心组提供的统一标准化试卷,实行标准化考试,考试成绩送到中心组统计分析,与兄弟院校相比较,检查我们的教学水平。开始时,我们的学生成绩很差,平均只有51.83分,安师大是66分多。与兄弟院校比,存在胶大的差距。经过检查分析,发现我们存在不少问题,教学内容达不到大纲要求,有的老师随意取舍内容,放低教学要求;教学中存在重视计算、轻视概念现象。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教学改革,并且加强习题课教学,编写习题课教材。1990年我们的学生成绩达到68.85分,在全国44所院校中排在第18名。自己与自己比,进步很大。并发表“努力提高客观题命题质量”、“上好习题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量的好方法”等相关教学研究论文。(2)第一个建立微机管理的试题库。了许多试题1990年前,我们建立卡片,1991年从陕西师得到题库计算机管理软件,1991年开始用中山大学汉字系统,把卡片上试题输入到计算机中,建立了我院第一个微机管理的试题库,该题库有3000多个试题,主要用于本科班期中考试和专科班期末考试。(3)第一个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物理化学实验1993年开始把计算机运用到中,处理实验数据。用basic语言编写了8个实验数据程序,使实验数据处理标准化,提高了实验效果。1997年在北师大老师帮助下,得到Authorware2.0多媒体工具软件,边学边做,研制出“化学热力学基本原理”和“化学热力学基本原理练习获得“优题”两个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又称CAI课件),是我院自己制作的第一个教学课件,该课件在第十一届高师物理化学教学研讨会上秀教学软件”奖。并发表“建立试题库,实行标准教考分离”、“用微机绘画物理化学实验中的图象”等教学研究论文。(4)第一个建立教学辅导网站-物理化学教学辅导网我们教学改革成果得到国内同行专家的认可,安庆师范学院物理化学教学研究在全国高师中占有一席之地,被选为高师物理化学中心组成员(安徽唯一的)。1991年中心组牵头建成的《高师物理化学标准化考试题库》(简称高师物化题库),是国内40多个所院校老师共同参与研制的,国家教委高教司、师范司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1993年由高教出版社正式出版。大多数院校都购买使用过,当时,高师题库对推动各院校的教学改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当时的计算机大都是PC/XT或PC/AT,高师题库使用CCDOS 4.0中文操作系统,用dBASEⅢ数据库管理系统,图形用BASIC语言绘制。我们也在其中做了不少工作,并作为安徽省的唯一代表参加了在石家庄的鉴定会。后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飞快发展,操作系统不断更新,使用奔腾微机,操作系统改为Windows95/98以上。在先进的微机上,高师题库基本上无法使用,丢弃十分可惜。要使几十所院校老师的心血不付之东流,就要对其进行改版、升级。然而改版、升级是一件十分艰难的、工作量巨大的事情,中心组以及很多重点大学都不愿承担这项任务。我们安庆师范学院在多年标准化考试研讨中,得到许多兄弟院校老师们的关心4站”。2001年,我院校园网开通,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先进的环境,为了把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到教学上,开展网上教学、网上辅导,推动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我们边学边干,克服许多困难,建成了“安庆师范学院物理化学教学辅导网站”,占空间500MB之多。我院校是第一个,在安徽省以至全国也是第一个课程辅导网站,该网站得到国内许多院校老师好评,他与帮助,在安庆召开过两次全国高师物理化学教学研讨会,我们以感激回报之心,1996年提出承担这项任务。1997年向省教委申报了教学立项“通用题库管理程序研制”,获得批准,取得经费资助。1998年第十一届全国高师物理化学教学研讨会上,中心组正式委托,授权给我们,进行高师题库改版、升级、提高。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到2001年我们基本完成了这项艰巨任务。命名为《物理化学试题库(安庆版)》,目前试题数达到12000多个,是目前国内试题数最多、水平最高的物理化学试题库。2001年在中国科大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得到国内同行的欢迎,目前全国已有30多所各类高校使用。该题库还在2001年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我们编写的习题课教材《物理化学分章练习题》,2002年,在安徽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是一本较好的习题课教材与考研参考书。1999年后,为迎接教育部的评估,物理化学课程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引进、培养了高学历的教师,购买了十几部电脑和大量的物理化学实验新型仪器,并把计算机应用实验中,控制实验、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物理化学课程1997年列为院级重点课程,1999年被安徽省教育厅批准,确立为安徽省首批重点建设课程,在省首批重点课程中,物理化学课程只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安庆师院两家。2000年4月,我们物理化学课程被评为院级优秀课程。2004年,我们物理化学课程被评为安徽省精品课程,目前安徽省精品课程中,物理化学课程只有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庆师院两个。我们物理化学课程建设,与省内重点大学齐名,在全国一般院校中处于先进地位。二、 教学改革的做法与体会。另外,在教学内容组织安排上,我们还主动与先行的普通物理学、无机化学课程老师协商,与后续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教育也要改革开放,物理化学教学也必然要改革开放,不改革就跟不上形势,就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每个教师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把教学改革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化学教学改革包括教学内容(即教材)改革、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教学管理(包括教学时间、教学安排、考试内容、考试方法、评分标准等等)改革。1. 教学内容改革,即教材改革。我们先后使用过南京大学傅献彩等编的《物理化学》、印永嘉编的《物理化学》、上海师大等五校编的《物理化学》,又叫高师物化,使用过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2000年使用朱传征、许海涵编的《物理化学》,2002年后使用万洪文编的《物理化学》。不断选用新教材,对老师来说要加重负担,要不断写新的备课笔记,但我们体会到,写备课笔记可以加深对内容理解,提高教学效果。近些年来由于量子力学、微电子技术、波谱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催化剂、纳米材料的出现,促进了物理化学的发展。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就不能局限于教材,要把物理化学的新知识、新成果介绍给学生。为了学得新知识,我们利用出差、探亲,委托同事、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购买各类新出版的物理化学教材、教学参考书、考研参考书、学习指导书、习题集、解题指导、解题技巧、选择题、思考题、问答题等等书籍,并且搞到上海师大、华南师大、安徽师大、陕西师大自编油印的教学参考资料,还通过学生搞到河南洛阳师专编印的美国P.W.Atkins《Physical Chemistry》的习题解答中文版。的物质结构、化工基础老师联系,向他们提要求,请求帮助,一些教学内容分工把关。2.教学过程改革中,采用“六个相结合”。①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对难于理解的概念,从微观上解释,说明其物理化学意义。如讲熵定律时,补充熵流与熵产生,熵的本质与熵统计意义。这个方法是华东师大潘道凯先生首先提出的,效果很好。②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例如讲孤立体系熵增加,而开放体系因为可以有负熵流,可使开放体系熵减少。教学中联系生物体成长、壮大、死亡过程与熵的变化情况;还联系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孤立体系――“一个封闭的山村”,熵值会越来越大,发展的动力就越来越小,经济落后,人民受穷,而要改变面貌,必须改革开放,把山村变成开放体系,“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引进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就是引进负熵流,使体系熵值减少,才能快速发展。这样既加深了对熵定律理论的理解,又能从自然科学角度说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正确性。③ 内容与方法论相结合。对物理化学中一些原理、定律的建立,除了要讲清原理的内容外,还要说明该原理是采用何种研究方法得来的。例如讲理想气体、理想溶液、理想吸附时,向学生说明这是采用理想模型法得来的;讲可逆过程时,说明这是采用科学抽象法得来的;讲标准燃烧热、标准生成热、标准电极电位等时,说明这是采用相对数值法得来的。还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说明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类比思维方法的运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④ 基础知识与前沿知识相结合。在教材的每一章末尾,或习题课上,介绍与本章内容相关物理化学前沿新知识、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⑤ 课堂教学与教学研究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结合进去。例如在讲熵判据时,结合教研论文“总熵是过程方向的判据吗?”,在讲化学平衡移动时,结合教研论文“增加反应的浓度平衡一定向产物方向移动吗?”等等。 ⑥ 与中学化学相结合。我们是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大多数将来要当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中学化学中的问题,培养学生中学化学教师的素质。例如中学化学中,用NaCl与浓硫酸制备HCl气体,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用浓硫酸?浓是模糊观念,浓到什么程度才行?100毫升乙醇与100毫升水混合后是多少毫升?金属元素活动顺序表是如何确定的?为什么在空气中烧石灰,反应可以进行到底而达不到平衡状态?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兰色?为什么只有在早上、晚上才能看到彩霞?要说清楚这些问题,只有靠物理化学化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在教学中也要注意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自然观和辩证唯物论,注意培养学生严格的科学态度,奋发向上的精神。我们不断鼓励学生报考研究生,奋发向上。 3.习题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物理化学课程是一门十分强调概念、定律和逻辑推理的理论课程,要学好它很不容易的,物理化学被认为是化学专业中最难学的课程。难学的原因在于它有许多基本概念、基本定律,非常抽象不好理解,不好掌握,习题难解。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化难为易,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除了上好理论课外,习题课是—个重要的、必有可少的环节。学过物理化学的人都知道,必需多做习题,在解题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熟悉与理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解题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上习题课要象上理论课一样,认真备课、写好教案。我们习题课的内容一般包括下列几个部分:(1)扩大知识面的新理论、新知识介绍。(2)归纳总结一章中所学的知识。学生每节课所学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感觉、片段的知识,只有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形成相互关联的知识系统,才能更深刻理解,更好掌握。为此,每一章学习后,我们帮助学生把一章中所学的知识点以“联络图”形式进行归纳总结。(3)总结学生作业中问题。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特别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错误要及时指出,对有特色的解题技巧要介绍推广。(4)组织讨论思考题。一般教材的每章后面,都有一些思考题。我们先布置给学生先思考、解答,习题课时进行讨论讲解。(5)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每章学习后,我门都印发给学生一些数量的练习题,其中选择题30个左右,计算题、证明题5至8个。这些练习题都是历年教学中静练出来的,有代表性,有一定的难度,其中不少是选自考研究生试题。我们一般提前发给学生,要学生先做一遍,上习题课时,老师选择其中典型试题讲解。目前《物理化学分章练习题》已正式出版,每个学生都有一本。4.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到物理化学教学中。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飞快发展,多媒体计算机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影视等为一体,突破了时空限制,虚拟现实。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学工具,把多媒体计算机应用到教学上,实现教学现代化。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上应用,使教学的思想、教学的理论发生了变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观点与形式发生了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与内容、课外辅导的内容与形式、考试内容与方式、学生成绩评定的标准与手段等发生了变化。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表明,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把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我们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做法是: (1)编制课堂教学的电子教案与教学课件。不同的教材要有不同的电子教案,自己编制和交换,我们拥有多套物理化学电子教案,也《电迁移》等教学课件。 (2)对教材的思考题、练习题、习题进行详细解答,并且输入到计算机中,形成word文档。 (3)编制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CAI)。我们编制了《化学热力学基本原理》的CAI课件,与兄弟院校交流来《化学动力学》、《溶液》、《电化学》、《相平衡》、《表面胶体》等CAI课件,另外还有多个物理化学教学辅导网页。 (4)建立《物理化学教学辅导网站》,开展网上自学、网上练习、网上讨论等。 (5)建立计算机管理的《物理化学试题库》。期中、期末考试用计算机出试卷,各届学生的试卷保持相对稳定的常模(难度、题型、题数、考试操作等),实行标准化考试,考试的结果用计算机按标准化考试要求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各班级的平均分、难度、区分度、信度、成绩分布直方图。 (6)编制与交流得到很多物理化学实验课件。实验课件中,有实验模拟课件、实验演示课件、实验教学课件、实验数据处理课件等。我们正计划编制《物理化学实验试题库》。用于实验考试、考核。三、课程建设经验体会。 1.积极申请教学研究课题,夯实课程建设基础 要建设好课程,必须要有一定的经费。我们的经费,主要是靠申请教学研究课题。1997年为了改版高师物化题库,向省教委申请“通用题库管理程序研制”,我们报8千元,结果批准是1万元,这个项目也安庆师院第一个省级教学研究课题。1998年,向省教委申请“微机控制物理化学实验”,是实验室改造课题,本来经费是20万元,分3年投入的,学校配套一半。但后来省里只给7万,学校配3万。这10万元使我们实验室面貌大为改观,买了一些新仪器和7台计算机,实验室里装上空调,课程组老师人人有一台电脑。1998年申报批准为安徽省重点课程,每年省里给2.8万元,学校配套1.4万元,共4.2万元,连续3年。1999年与计算机系江效尧主任一起申报省重点教学课题“复习、练习型CAI通用课件制作工具研制”,得到1.5万元资助。2004年申报批准为安徽省精品课程,省里给5万元,学校配套5万元。同时我们也申报院级教学课题,得到数千元资助。从1997年以来,我们先后共得到近30万元的资助,为课程建设打下厚实的经济基础。 2.承办教学研讨会,请专家做报告,提高学校知名度。 我们在1990年承办全国高师物理化学中心组与部分协作组老师教学研讨会,会上请河北师大金世勋先生、华东师大朱传征先生、上海师大许海涵先生、湖南师大刘世荣先生等作学术报告。1994年承办了安徽省高师物理化学教学研讨会,与省内物理化学老师建立联系与交流。1998年,在校庆100周年期间,承办了全国高师物理化学第十一次教学研讨会,会上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江元生先生、武汉大学物理化学专家曲松生先生作专题报告。还聘请了江元生院士作为我们的客座教授。在承办研讨会期间,我们得到了许多兄弟院校专家学者的指导、帮助,促进了我们教学改革,使我们教学改革紧跟国内改革步伐。同时也提高了我们学校的知名度。 3.领导重视支持,积极参加国内教学研讨会。 除了请专家来作报告外,我们系历届的领导,陈自诚主任、汪呈理主任、陈友存主任非常支持我们教学改革,早期在经费很紧张的情况下,支持我们参加全国高师物理化学教学研讨会。我们前后参加十多次,其中有8次在大会上发言,“丑媳妇不怕见公婆”,大胆与兄弟院校交流,交流教学改革经验成果,把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用于我们课程建设中。参加每次研讨会都有较大收获,例如,1989年,认识了南京大学的傅献彩先生,以后多次得到他与沈文霞老师的帮助;1990年,学得了用计算机管理试题库,还知道了要建设重点课程,当时,陕西师大物理化学是陕西省重点课程,而当时安徽还没有建设重点课程想法。再如1994年,知道了用计算机控制做物理化学实验,计算机采集、处理数据;1996年学得了如何做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CAI),以及用计算机模拟实验;1998年,学得了做教学辅导网页;2000年知道了什么是绿色化学,得到了好几个物理化学网页。同时在研讨会上认识了许多同行专家学者,交了朋友,建立了友谊,经常互通情况,收益匪浅。另外我们还走出去,到华东师大、华中师大、华南师大、南京师大、淮阴师院、临沂师院、曲阜师大、山东师大、济南大学、聊城大学、河北师大、湖州师院、浙江工业大学等院校参观学习、学习他们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好经验。 现在许多院校都在创建精品课程,网上资料很丰富,我们经常上南京大学物理化学网页、河南大学物理化学网页、华中师大物理化学网页、中山大学物理化学网页等等,下载资料,学习他们教学成果。 4.不断建设课程档案。 我们的课程档案建设从1982年开始,现在保存了各届的学生考试卷、学生成绩;保存我们课程的各个过程的文档资料,例如早期的试题卡片;第一次用全国统一试卷考试的试卷、成绩;分章练习题的大字报版、CCDOS版、油印版、自印版、公开出版发行版;早期的题库的试题;研制CAI的脚本等等,有20多盒文字档案。后来用计算机保存了各类电子档案。这些档案真实记录了我们课程建设艰难的历史过程。 5.只有艰苦耕耘,才有好的收成。 建立试题库、编制电子教案、研制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创建精品课程,不是太难的事情,只要肯投入、肯学习,不怕苦、不怕累,每个课程组都可以做到。我们课程组5个人,编写出那么多文档、电子教案、习题解答、教学课件,编制输入1万2千多个试题,真正投入大量精力也就1-2个人。我们对教学改革热爱、执着,有兴趣,愿意为课程建设奉献,不怕艰难、不畏辛苦、不畏烦琐,早上早来点,晚上迟走点,计算机上少玩点,星期六星期天没有事就到计算机房来。向计算机输入试题,每天输几个,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发扬蚂蚁啃骨头精神。我们对计算机技术,不耻下问,虚心求教,多操作多练习,不断更新知识,例如以前处理实验数据,用Basic语言,现在用Excel软件,方便多了,好看多了。我们体会到课程建设,要不怕艰难,敢于投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投入少,回报小。我们的课程建设得到省内外专家好评,2002年教育部评估时,评估专家对物理化学课程建设给予很高评价。 从学生考研情况也可反映教学质量,不少学生考研的物理化学成绩在90分以上(按总分100分计算)。近年来,在报考研究生学生中,有三分之一人报考物理化学专业或与物理化学有关的专业。连续五届学生都考上华东师大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2003年,化学系考研达线率占全部毕业生40%,化学系512寝室7名女生全部考上研究生,出现了闻名大江南北的“七朵金花”。当然,我们的物理化学课程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我们将进一步努力。参考文献[1] 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 物理化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第四版。[2] 印永嘉,奚正楷,李大珍.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第三版。[3] 万洪文,詹正坤. 物理化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第一版。[4] 张德生,建立试题库 实行标准教考分离 《中国当代教育》,2002年9期[5] 张德生,物理化学试题库(安庆版)的特色分析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4期[6] 张德生,用微机绘画物理化学实验中的图形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4期[7] 张德生,逆向思维在物理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1期[8] 张德生,总熵能否判断过程的方向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1期 [9] 张德生,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平衡不一定向着生成产物的方向移动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2期 [10] 张德生,努力提高客观题命题质量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2期 [11] 张德生,标准化考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3期 [12] 张德生,吉布斯自由能判据的应用条件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4期 [13] 张德生,上好习题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1期 [14] 张德生,浅谈物理化学中的特有研究方法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1期 [15] 张德生,浅谈ΔrGm�=-RTLnK�公式的重要意义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3期 [16] 张德生,熵定律对不同体系的应用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 1998年1期 [17] 张德生,物理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增刊《物理化学》课程72学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徐承天; 杨平; 戴立益; 朱传征著,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 Journal of Linyi Teachers' College, 编辑部邮箱 2004年 06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摘要:为能与前期课程《现代化学基础》良好衔接,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出了物理化学课程72学时的教学模式.通过3年的教学实践,在选用教材、确定适宜的授课时段、解决时间紧的矛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修订教学大纲等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总结,对此新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实践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在物理化学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改革尝试,李伟; 童义平; 林曼斌著,韶关学院学报 , Journal of Shaogu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编辑部邮箱 2001年 06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摘要:结合在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改革实践 ,探讨了如何在物理化学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方法你想要的话留个邮箱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我现在就是在校学生。我感觉对于物理和化学都应该多带领学生做一些实验,活跃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理论懂的再多没有做过还是纸上谈兵。不得不承认国外的科学比我们厉害,他们从学生的行动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我国只是一味的应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都胎死腹中。这是本人的一点见解和感受!
1、《化学学报》
《化学学报》是1933年创办的中文学术期刊,曾用名《中国化学会会志》,月刊,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主管。
学报刊载化学各学科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原始性、首创性成果,涉及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高分子化学等。
2、《化学研究与应用》
《化学研究与应用》创刊于1989年,是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四川省化学化工学会和四川大学主办的化学类综合性学术月刊。
《化学研究与应用》设有评论与综述、研究论文、研究简报、新技术与应用等栏目,读者对象是高校师生、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厂矿企业的技术人员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和情报工作者。
3、《化学通报》
《化学通报》创刊于1934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化学会、中科院化学所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中国内外化学及交叉学科的进展,新的知识和技术以及最新科技成果。
4、《化学教育》
《化学教育》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主管,中国化学会、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化学教育类学术期刊。
《化学教育》主要围绕化学基础学科,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开展关于课程、教材教法、实验技术的讨论,介绍化学和化学教学理论的新成就,报道中国国内外化学教育改革的进展和动向。
5、《化学进展》
《化学进展》是由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化学部、文献情报中心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共同主办,以刊登化学领域综述与评论性文章为主的学术性期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学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研究与应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通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教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进展
1.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会志)2.Chemical reviews(化学评论)3.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德国应用化学)4.Chemical communications(化学通讯)5.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化学研究述评)6.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化学学会评论)7.Analytical chemistry(分析化学)8.Analytica Chimica Acta(分析化学学报)9.Analyst(分析化学家)10.Analytiacl Methods(分析方法)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化学类期刊:ACS Omega ACS Omega是ACS(美国化学会)2016年所创的开源期刊,发表与化学相关的文章,出版具有启发性的社论以及具有权威性、前瞻性的评述性文章,同时还接收ACS其他期刊转投的文章。期刊对创新性要求不是特别高,当前的开源费用750美元,同时可免费享受1年的美国化学会会员待遇,目前的实时IF-2019为2.957。ACS Omega发表化学及相关科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涵盖生物化学、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纳米科学、药理学、地球化学、工业化学、环境化学、化学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编辑决策看重研究本身,不对即时影响进行评估。ACS Omega出版Research Articles, Perspectives 和 Mini-Reviews。从2019年8月起,ACS Omega已从月刊调整为周刊,新增ASAP (As Soon As Publishable)文章出版形式。ACS Omega发表的所有论文均需获得ACS Author Choice许可。这一开放获取许可意味着论文可供所有人免费阅读。这不仅壮大了学术界内部的论文读者群,还向包括工业、政策机构、媒体乃至于大众在内的其他背景读者开放。
课程改革 期刊 化学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