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CSTPCD的数据来源,以文献引文数据为依据,选择多项指标进行综合筛选,收录自然科学类。
“统计源期刊”全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亦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目录每年都会出现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是受国家科技部委托,从1987年开始对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好评。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CSTPCD的数据来源。通过中国科技期刊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对期刊学术质量的考核,CSTPCD每年对收录期刊的范围进行调整。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受国家科技部委托,按照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期刊引证报告》(JCR)的模式,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结合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在中国出版的1405种科技期刊作为统计源期刊。
选择了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平均引用率、基金资助论文比例等十几种期刊评价指标,利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十几年积累的丰富数据,编辑出版了《2001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统计源期刊一般指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受国家科技部委托,按照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期刊引证报告》(JCR)的模式,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结合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实际情况;
确定了在中国出版的1405种科技期刊作为统计源期刊,选择了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平均引用率、基金资助论文比例等十几种期刊评价指标,利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十几年积累的丰富数据,编辑出版了《2001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期刊国家级和省级区别
省级期刊与国家级期刊的区别:实际上,国家从来没有对刊物做过级别之分,也就是在影响力和专业程度上没有省级和国家级的差别。所谓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之分,主要为方便管理,根据期刊主管单位的级别而做了区别。
即国家单位主管期刊为国家级期刊,省单位主管期刊为省级期刊。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国家级期刊;百度百科-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受国家科技部委托,按照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期刊引证报告》(JCR)的模式,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结合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在中国出版的1405种科技期刊...”统计源期刊全称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CSTPCD的数据来源,以文献引文数据为依据,选择多项指标进行综合筛选,收录自然科学类。“统计源期刊”全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亦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目录每年都会出现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是受国家科技部委托,从1987年开始对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好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1]是CSTPCD的数据来源。通过中国科技期刊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对期刊学术质量的考核,CSTPCD每年对收录期刊的范围进行调整详见百度百科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中文核心期刊:又称中文核心,北大核心。是在所有科技核心期刊中每4年评选1次,影响因子达到标准,即可成为中文核心,由北大出版社每4年公布一次,现在用的是2014年版(2015年发布)。
科技核心期刊:The key magazine of China technology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因其受科技部委托,带有官方色彩,权威性名列国内首位。
CSCD核心期刊:CSCD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英文缩写,CSCD在高校申请基金和审查评奖包括院士的评审都要检索CSCD;CSCD中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其中核心库的杂志等级略高些(相对而言),但是这3类杂志有交叉,比如一军大学报既是CSCD核心期刊,也是中文医学核心期刊。
拓展资料
1.中文核心的档次更高一点.因为有的科技核心期刊并不是中文核心,而基本的中文核心一般都是科技核心。
2.气象学的中文核心只有11个,但地理学中的像《地球科学进展》《中国沙漠》《冰川冻土》 《干旱区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等都是中文核心。这些相对气象学的中文核心要好发表一些,可以退而求其次。
3.综述类/进展类的文章在《大气科学学报》,《地球科学进展》,《气象》这几个文章相对好发表。
1、CSCD是ChineseScienceCitationDatabase的简称,也就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英文缩写,CSCD在高校申请基金和审查评奖包括院士的评审都要检索CSCD;CSCD中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其中核心库的杂志等级略高些(相对而言),但是这3类杂志有交叉,比如一军大学报既是CSCD核心期刊,也是中文医学核心期刊。2、中文核心期刊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核心期刊,是北大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收录的期刊,每4年公布一次,2012年有更新。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这3种期刊都是人为划分的: 1.中文核心期刊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核心期刊,是北大出版社每4年公布一次,现在用的是2004年版,一般在晋升职称时衡量文章用的,但有的省不承认; 2科技核心期刊是科技部公布的,似乎是2年公布1次,在晋升时没有特别的认可意义; 3 CSCD核心期刊:CSCD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英文缩写,CSCD在高校申请基金和审查评奖包括院士的评审都要检索CSCD;CSCD中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其中核心库的杂志等级略高些(相对而言),但是这3类杂志有交叉,比如一军大学报既是CSCD核心期刊,也是中文医学核心期刊。 /StaticPage/S49/1161314031102.html中文核心期刊、科技核心期刊和CSCD核心期刊三者的区别: /Article/lwxx/201202/523804.html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统计源期刊全称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CSTPCD的数据来源,以文献引文数据为依据,选择多项指标进行综合筛选,收录自然科学类。
【定义】
"统计源期刊"全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亦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目录每年都会出现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是受国家科技部委托,从1987年开始对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好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CSTPCD的数据来源。通过中国科技期刊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对期刊学术质量的考核,CSTPCD每年对收录期刊的范围进行调整。
【选刊标准】
统计源期刊的选刊标准有17项,它们是:(1)总被引频次;(2)影响因子;(3)年指标;(4)自引率;(5)他引率;(6)普赖斯指数;(7)引用半衰期;(8)被引半衰期;(9)老化系数;(10)来源文献量;(11)参考文献量;(12)平均引用率;(13)平均作者数;(14)地区分布数;(15)机构数;(16)国际论文比;(17)基金论文比.影响因子是指某一刊物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的比值.通常,期刊影响因子越大,说明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
【选刊原则】
(1)科技"核心期刊"实行三年动态管理:三年评定一次,一次评定三年有效。这对所有科技期刊都是一个动态激励机制。也给科技"核心期刊"管理和评定办法的进一步改进留有一定空间。
(2)严格科技"核心期刊"学科领域总量指标限制:同一学科领域最多一两种"核心期刊",宁缺勿滥,使评定出来的"核心期刊"真正起到该学科领域的风向标作用。
(3)确保学术专家对科技"核心期刊"评定的权威性:在期刊管理部门的组织下成立科技"核心期刊"评定动态专家委员会,某个学科领域的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如何,一定要是科学学术专家说了算,不能由期刊管理部门独家评定。每次期刊评定,专家委员会人员应该有所调整,不能固定,以免走"后门",以保证科技"核心期刊"的学术质量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受国家科技部委托,按照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期刊引证报告》(JCR)的模式,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结合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在中国出版的1405种科技期刊作为统计源期刊。
选择了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平均引用率、基金资助论文比例等十几种期刊评价指标,利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十几年积累的丰富数据,编辑出版了《2001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和科技核心期刊不是一回事儿。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受科技部委托,权威性名列国内首位。
扩展资料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非终身制,有效期三年,三年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将对其进行重新评定,遵守“优入劣汰”原则,因此“统计源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越来越被各学术单位和科研机所接受,用它作为科研论文的学术水平的评价指标之一。
我国现有期刊9000多种(其中医学期刊1940种),截止2006年底公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约1652种期刊,其中医学类期刊约519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1、《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受国家科技部委托,按照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期刊引证报告》(JCR)的模式,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结合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在中国出版的1405种科技期刊作为统计源期刊。
利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十几年积累的丰富数据,编辑出版了《2001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这对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期刊编辑部和科研管理部门能够快速地评价期刊,客观准确地选择和利用期刊提供了依据,也为广大科研人员和科技期刊客观了解自身的学术影响力,提供了公正、合理、客观、科学的评价依据。
2、统计源期刊与科技核心期刊是同一回事。
遴选原则
(1)科技“核心期刊”实行三年动态管理:三年评定一次,一次评定三年有效。这对所有科技期刊都是一个动态激励机制。也给科技“核心期刊”管理和评定办法的进一步改进留有一定空间。
(2)严格科技“核心期刊”学科领域总量指标限制:同一学科领域最多一两种“核心期刊”,宁缺勿滥,使评定出来的“核心期刊”真正起到该学科领域的风向标作用。
(3)确保学术专家对科技“核心期刊”评定的权威性:在期刊管理部门的组织下成立科技“核心期刊”评定动态专家委员会,某个学科领域的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如何,一定要是科学学术专家说了算,不能由期刊管理部门独家评定。每次期刊评定,专家委员会人员应该有所调整,不能固定,以免走“后门”,以保证科技“核心期刊”的学术质量。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你好,统计源期刊跟科技核心期刊是一回事。核心期刊分为中文核心和科技核心。中文核心是《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 科技核心全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亦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CSTPCD的数据来源,通过中国科技期刊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对期刊学术质量的考核,CSTPCD每年对收录期刊的范围进行调整。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统计源期刊 与 科技核心期刊 是同一回事。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 “中国科技论文 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1 核心期刊 指刊载与某一学科(或专业)有关的信息较多、水平较高,能够反映该学科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受到该专业读者特别关注的那些期刊.这里是指《总览》...1、出版社不同
中文核心期刊: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发行部出版的图书。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涵盖范围不同
中文核心期刊:包括各个学科领域。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受科技部委托,权威性名列国内首位。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遴选指标体系建设
1、定量指标:根据来源期刊的引文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计算各种期刊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论文地区分布数、基金论文数和自引总引比等项科技期刊评价指标,并按照期刊的所属学科、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期刊字顺分别进行排序。
2、定性指标:一是编辑队伍考核。对编辑人员从数量到质量进行严格审核,这是保证期刊质量的持续提升的基础。执行主编或常务副主编必须具备该专业期刊高级职称或相当于该职称的学术水平,并在本专业有持续的在研项,使其学术水平有不断的提高。
期刊编辑部要有良性的经济循环和较高的社会效益考核;期刊在评定期内的获奖情况,以及期刊中论文获奖情况 。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与科技核心期刊的区别 核心期刊与源期刊均能反映与某一专业有紧密联系的期刊,但在概念上、内容上又有一定的区别.前者包括社会(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类,采用多指标综合筛选的方法,制定出核心期刊排名表.后者仅收录自然科学类,以文献引文数据为依据,选择多项指标进行综合筛选,再根据期刊论文引用情况列出排名顺序.两者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为读者提供参考价值比较大的一些期刊,为单位和个人订购、收藏、阅读、投稿择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核心期刊所涵盖的期刊数量多,读者面广,但收录的生物、医药学期刊较源期刊少,且由于4年出版1次,有一定的时差,所以不能完全反映当年的期刊状况.而源期刊则收录生物、医学期刊较多.由于每年公布1次,所以能较客观地反映期刊的当年情况.本回答被网友采纳中文核心期刊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简称"统计源期刊")之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和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分别列出的核心期刊表和统计源期刊表是国内作者发表论文应用最广的选刊标准,它们都是经过一定的选刊原则筛选出的高质量的期刊目录,也是科研院所进行学术成果评价时最常利用的参考工具。两者既有关联,又有区别。本文以2004年版《报告》与《总览》为依据,以其中的生物医学类期刊为例,对两者进行比较。1 核心期刊与统计源期刊对某一主题而言,将科学期刊按照其登载相关论文数量的减序排列时,可以分出对该主题最有贡献的核心区以及论文数量与之相等的几个区,位于核心区的期刊称为核心期刊。广义的统计源期刊是指被各类检索系统、数据库等收录而作为其文献统计来源的期刊。《总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术期刊评价及文献计量学研究"的子课题---中文核心期刊评价研究的成果,研究人员采用文献计量统计与定量评价,同时结合学科专家对定量评价结果的定性评审形成最终研究成果。《总览》所确定的核心期刊表在国内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报告》是按照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期刊引证报告》的模式,结合中国期刊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在中国出版(不含港、澳、台)的1576种(2004年版)科技期刊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因其受科技部委托,带有官方色彩,权威性名列国内首位,人们习惯称其为"统计源期刊",下文所说统计源期刊即指此目录。2 《总览》与《统计源期刊》的相同点2.1 理论依据相同 两者都以加菲尔德引文分布规律与布拉德福分布规律为理论依据,因此可以认为都是经过严格的文献计量学标准而获得的核心期刊。2.2 均采用多指标的定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 2004年版《总览》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由7 个评价指标组成。2004《统计源期刊》评价计量指标选择了期刊引用计量指标与来源期刊计量指标两部分共15项指标。2.3 两者研究成果均不能作为金标准使用 核心期刊与统计源期刊都是一种相对统计的概念,由于文献计量学理论的局限性、数据采集的不完整性以及统计方法的不全面性,都会使评价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其研究结果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精密,因此两者只能起参考工具作用,不能作为检验期刊质量的"金标准",过分夸大其作用只会带来负面影响。3 《总览》与《统计源期刊》的区别3.1 编辑出版单位不同 《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研制而成,属于民间性质;而《统计源期刊》由国家科技部委托中国科技息研究所完成,具有一定官方性质。3.2 学科分类原则不同 两者都采用分学科统计评价指标数据的方法。学科划分对期刊评价结果影响很大,学科划分过大,小学科学术性强的期刊会被淹没;划分过细,小学科的一般性期刊就会进入核心区。《总览》基本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划分学科,同时考虑学科期刊的数量、期刊性质等多种因素,共设学科类目74个。《统计源期刊》则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学科分类国家标准和《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4版)》的学科分类原则,同时考虑综合性期刊情况及各学科期刊数量与学科性质差异,增设了综合类和理工大学、工业综合类、管理学类,对农业学科及医药卫生类学科作了进一步细分,共设55个学科类目。3.3 期刊的来源与范围不同 《总览》以52种数据库或文摘刊物作为评价指标统计源,统计文献量总计达943万篇,涉及期刊1.2万种,通过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定量评价方法及定性评价,取各学科专业期刊数量的15%和进入统计的期刊数量的2%,共评选出1798种核心期刊。覆盖的学科范围广泛,包括社会学科(社会学、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历史等)与自然学科(医药、农业、工业技术等),但未收录港、澳、台及国内出版的英文刊物。《统计源期刊》来源期刊的选择综合参考了国外重要检索数据库收录国内期刊的情况及国内已有文献计量分析成果、国内大型检索工具、各学会学报及其重要期刊等各种期刊表,并征询了专家意见,每年根据期刊文献的被引用情况等因素对来源期刊表进行一定的调整。期刊入选原则是:①期刊文献的同行评审;②期刊文献计量指标;③期刊的社会和学科影响;④期刊文献是否反映了本学科的研究成果;⑤照顾新兴学科和高技术学科;⑥适当的地区性考虑;⑦在国际和国内的显示度。《统计源期刊》仅包括国内出版的科技类期刊,包括国内出版的英文刊物,但不包含社会学科期刊。3.4 评价指标体系不同 《总览》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核心期刊选择了52种数据库或文摘刊物作为评价指标统计源,评价指标体系由7个评价指标组成: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影响因子、被摘率、获奖或被重要检索工具收录。专家定性评审力度大,共选聘1871位评审专家参加了核心期刊的评审。而《统计源期刊》定性评价力度相对小,虽然经过一定的同行评审,但以定量研究为主,强调研究结果的客观性。2004年评价计量指标选择了两部分共15项指标:①期刊引用计量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扩散因子、引用期刊数、即年指标、他引率、被引半衰期。主要显示期刊被读者使用和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地位与作用。②来源期刊计量指标:来源文献量、参考文献量、平均引用率、平均作者数、地区分布数、机构数、国际论文比、基金论文比。通过来源文献的统计分析,全面描述该期刊的学术水平、编辑状况和科学交流程度3.5 收录期刊数量 《总览》核心期刊表收录期刊总数1798种,其中生物科学类44种,医药卫生类223种。《统计源期刊》收录期刊总数1576种,其中生物科学类51种,医药卫生类423种。223种生物医学期刊既是《总览》中确认的核心期刊,又是统计源期刊。两者在特种医学、耳鼻咽喉、皮肤、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肿瘤学、儿科、妇产科、口腔医学、外科、皮肤与性病等学科类目中所收刊种完全一致。两者收录生物医学期刊类目刊种之比较,见表1,属于《总览》核心期刊而非统计源期刊者,见表2。 表1 《总览》与《统计源期刊》收录生物医学期刊类目刊种比较 学科类目名称 《统计源期刊》(略)3.6 出版周期不同 《总览》每4年出一新版,出版时间比数据统计大约滞后2.5年,反映期刊变化不够及时。《统计源期刊》每年更新,能够较快反映期刊发展动态。3.7 对综合性学科与边缘性、交叉性学科期刊评价效果不同 由于《总览》是分学科评价的,因此综合性和交叉学科期刊会因为刊载的论文学科分散而难以进入核心期刊表。2000年版开始通过增加综合性学科类目,将综合性期刊分散在各学科的数据汇总一起进行评价,产生综合性核心期刊表,较好解决了综合性期刊问题。但边缘性、交叉性学科的优秀期刊进不了核心区的问题仍未能很好解决。《统计源期刊》选择入选期刊时给新兴学科和高技术学科一定考虑,并适当、《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等边缘性、交叉性学科期刊能入选统计源期刊。4 注意合理使用核心期刊与统计源期刊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学术期刊评价比较客观公正,从而成为国内目前比较公认的期刊评价工具。但核心期刊与统计源期刊只是一种相对统计的概念,没有完全绝对的量化指标,其研究成果可以作为评价学术研究成果的参考工具,可以作为读者投稿的参考工具,但如果作为衡量论文水平的绝对标准来用,就可能发生谬误。从个体角度看,发表在核心期刊或统计源期刊上的论文未必每篇学术水平都高,而发表在非核心期刊、非统计源期刊上的文章未必每篇学术水平都低,应该根据评价项目具体情况请学科专家来评价论文本身学术价值。因此,使用两种期刊表时应避免因片面夸大其作用而带来的不良影响。中文核心期刊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简称"统计源期刊")之比较(2)2007年12月17日 星期一 上午 11:223.3 期刊的来源与范围不同 《总览》以52种数据库或文摘刊物作为评价指标统计源,统计文献量总计达943万篇,涉及期刊1.2万种,通过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定量评价方法及定性评价,取各学科专业期刊数量的15%和进入统计的期刊数量的2%,共评选出1798种核心期刊。覆盖的学科范围广泛,包括社会学科(社会学、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历史等)与自然学科(医药、农业、工业技术等),但未收录港、澳、台及国内出版的英文刊物。《统计源期刊》来源期刊的选择综合参考了国外重要检索数据库收录国内期刊的情况及国内已有文献计量分析成果、国内大型检索工具、各学会学报及其重要期刊等各种期刊表,并征询了专家意见,每年根据期刊文献的被引用情况等因素对来源期刊表进行一定的调整。期刊入选原则是:①期刊文献的同行评审;②期刊文献计量指标;③期刊的社会和学科影响;④期刊文献是否反映了本学科的研究成果;⑤照顾新兴学科和高技术学科;⑥适当的地区性考虑;⑦在国际和国内的显示度。《统计源期刊》仅包括国内出版的科技类期刊,包括国内出版的英文刊物,但不包含社会学科期刊。 3.4 评价指标体系不同 《总览》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核心期刊选择了52种数据库或文摘刊物作为评价指标统计源,评价指标体系由7个评价指标组成: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影响因子、被摘率、获奖或被重要检索工具收录。专家定性评审力度大,共选聘1871位评审专家参加了核心期刊的评审。而《统计源期刊》定性评价力度相对小,虽然经过一定的同行评审,但以定量研究为主,强调研究结果的客观性。2004年评价计量指标选择了两部分共15项指标:①期刊引用计量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扩散因子、引用期刊数、即年指标、他引率、被引半衰期。主要显示期刊被读者使用和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地位与作用。②来源期刊计量指标:来源文献量、参考文献量、平均引用率、平均作者数、地区分布数、机构数、国际论文比、基金论文比。通过来源文献的统计分析,全面描述该期刊的学术水平、编辑状况和科学交流程度3.5 收录期刊数量 《总览》核心期刊表收录期刊总数1798种,其中生物科学类44种,医药卫生类223种。《统计源期刊》收录期刊总数1576种,其中生物科学类51种,医药卫生类423种。223种生物医学期刊既是《总览》中确认的核心期刊,又是统计源期刊。两者在特种医学、耳鼻咽喉、皮肤、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肿瘤学、儿科、妇产科、口腔医学、外科、皮肤与性病等学科类目中所收刊种完全一致。两者收录生物医学期刊类目刊种之比较,见表1,属于《总览》核心期刊而非统计源期刊者,见表2。 表1 《总览》与《统计源期刊》收录生物医学期刊类目刊种比较 学科类目名称 《统计源期刊》(略)3.6 出版周期不同 《总览》每4年出一新版,出版时间比数据统计大约滞后2.5年,反映期刊变化不够及时。《统计源期刊》每年更新,能够较快反映期刊发展动态。3.7 对综合性学科与边缘性、交叉性学科期刊评价效果不同 由于《总览》是分学科评价的,因此综合性和交叉学科期刊会因为刊载的论文学科分散而难以进入核心期刊表。2000年版开始通过增加综合性学科类目,将综合性期刊分散在各学科的数据汇总一起进行评价,产生综合性核心期刊表,较好解决了综合性期刊问题。但边缘性、交叉性学科的优秀期刊进不了核心区的问题仍未能很好解决。《统计源期刊》选择入选期刊时给新兴学科和高技术学科一定考虑,并适当照顾期刊的地区性。因此诸如《中华男科学》、《颈腰痛杂志》、《循证医学》、《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等边缘性、交叉性学科期刊能入选统计源期刊。4 注意合理使用核心期刊与统计源期刊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学术期刊评价比较客观公正,从而成为国内目前比较公认的期刊评价工具。但核心期刊与统计源期刊只是一种相对统计的概念,没有完全绝对的量化指标,其研究成果可以作为评价学术研究成果的参考工具,可以作为读者投稿的参考工具,但如果作为衡量论文水平的绝对标准来用,就可能发生谬误。从个体角度看,发表在核心期刊或统计源期刊上的论文未必每篇学术水平都高,而发表在非核心期刊、非统计源期刊上的文章未必每篇学术水平都低,应该根据评价项目具体情况请学科专家来评价论文本身学术价值。因此,使用两种期刊表时应避免因片面夸大其作用而带来的不良影响。核心期刊4年一评!北大认证!全国认证、科技只是在这个领域有名、中文核心是北大图书馆认证的 比较权威 科技核心不怎么权威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库。
核心期刊是某学科的主要期刊。一般是指所含专业情报信息量大,质量高,能够代表专业学科发展水平并受到本学科读者重视的专业期刊。
核心期刊——某学科(或某领域)的核心期刊,是指那些发表该学科(或该领域)论文较多、使用率(含被引率、摘转率和流通率)较高、学术影响较大的期刊。
扩展资料
“国家级”期刊 ,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 期刊 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
省级期刊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
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以学术论文为主,而非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则以文件、报道、讲话、体会、知识等只能作为学术研究的资料而不是论文的文章为主。
科技论文的多寡则被看作衡量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科技实力和科技论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核心期刊
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4、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
5、《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6、《中国核心期刊目录》
7、《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
影响因子
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是E.加菲尔德于1972年提出的。由于它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所以可公平地评价和处理各类期刊。通常,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
即年指标
这是一个表征期刊即时反应速率的指标,主要描述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情况。
被引半衰期
指该期刊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都是测度期刊老化速度的一种指标。这两种半衰期通常不是针对个别文献或某一组文献,而是指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的文献总和而言的。
来源文献量
指来源期刊在统计当年的全部论文数,它们是统计期刊引用数据的来源。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核心期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4、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5、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
6、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7、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库。
核心期刊是某学科的主要期刊。一般是指所含专业情报信息量大,质量高,能够代表专业学科发展水平并受到本学科读者重视的专业期刊。
双核心期刊:
如果该期刊被同时被两种核心期刊遴选体系认定为核心,那么该期刊就是双核心期刊了。比如,既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又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双核心期刊与单核心期刊在职称评选中,均为核心期刊。但双核心期刊的学术水准自然要更好一些。
因为在国内对于中国核心期刊的认知并不是完全一致的,而是分成了不同的体系。各个体系都是有着自己的考量标准的。在这七大体系中最常用的有三种,分别是北大核心、南大核心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一、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此核心目录目前是国内知名度最高的、最大众化的核心,以至于现在一说核心期刊,就是指它了。每4年评一次,下一次公布具体目录,正常应该是在2012年。
二、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此核心目前是国内比较好的高等院校公认的权威期刊,主要涉及社会科学,地位比中文核心要高。
但是因为这里面的多数期刊要求太高,比如说作者必须是博士或者副教授,才有资格发表文章,所以在二类高等院校,知名度不高。此核心两年评一次。
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此核心主要涉及自然科学,现在主要是医学行业认可,其他行业认可这个核心的极少,所以地位比中文核心低,但是在医疗行业,使用率却颇高。此核心每年都会有小变化,两年一次大变化。
四、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正常来说,这个核心级别比cssci还要高,内容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就因为级别太高,普通作者根本没有机会在上面发表文章,尤其是在二类本科以下的院校,知名度却很一般。目录两年一变另外还有几个核心,比如
五、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主要涉及学报,认可度一般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主要涉及社会科学,级别也是极高,知名度一般。
七、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虽然他也算一个核心数据库,但是现在认可度极低,多数不认为他是核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一、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二、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四、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五、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七、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库CSCD跟核心期刊的具体区别:
1、期刊含盖范围不同。国内核心期刊,有七大数据库,核心期刊包括各类核心,比如cssci、中文核心、统计源核心、CSCD、EI等等,CSCD是其中的一个数据库,属于核心期刊。
2、分别是不同数据库。核心期刊也单指某一个数据库,即北大核心期刊,又名中文核心,因为这个核心在国内虽然不是最权威的,却是最普及的,所以核心期刊可以是中文核心的代名词。此时核心期刊和CSCD期刊是两个不同的数据库。
CSCD扩展版定义:
CSCD中C库代表核心,E库为扩展版。
CSCD期刊的定义:
cscd指的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主要负责收录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核心期刊,国内有七大核心期刊体系,其中cscd就是其中的一种。
1. 中文核心期刊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核心期刊,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合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发布的期刊,每4年更新公布一次。2.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科技部公布的, 就是指《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有时我们可以见到一本杂志同时标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或中文医药卫生核心期刊),事实上前两条是没有区别的。3. CSCD核心期刊: CSCD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英文缩写,CSCD在高校申请基金和审查评奖包括院士的评审都要检索CSCD;CSCD分为核心库(C)和扩展库(E),其中核心库的杂志等级略高些(相对而言)。这3类杂志有交叉,比如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既是CSCD核心期刊,也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是中文核心、中国科技核心、CSCD遴选和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1.中文核心期刊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核心期刊,是北大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收录的期刊,每4年公布一次,现在用的是2008年版. 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创建于1989年,1999年起作为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系列数据库之A辑,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联合主办,并由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正式出版,CSCD中分为核心库(C)和扩展库(E)。本回答被网友采纳一、评价单位不同:北大核心是北京大学评价;统计源核心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评价。
二、评价周期不同:北大核心有效期四年,四年后对该期刊重新评定;统计源核心有效期三年;撒年后对该期刊重新评定。
三、所评领域不同:北大核心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统计源核心只包括自然科学。
科技核心:全名为“科技统计源核心期刊”,又称科技核心或统计源核心。是在所有正规期刊中每2年评选1次,影响因子达到标准,即可成为科技核心,由科技部每2年公布一次。
中文核心:全名“中文生物核心期刊”,又称中文核心,北大核心。是在所有科技核心期刊中每4年评选1次,影响因子达到标准,即可成为中文核心,由北大出版社每4年公布一次。
CSCD核心期刊:CSCD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英文缩写,被该数据库收录的核心期刊,均为CSCD核心期刊。 CSCD中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其中核心库的杂志等级略高些(相对而言),但是这3类杂志有交叉,比如一军大学报既是CSCD核心期刊,也是中文医学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
国内认可的核心期刊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编撰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每4年出版一次,1996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二版)》,2000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三版)》,2004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四版)》。
1931年著名文献学家布拉德福首先揭示了文献集中与分散规律,发现某时期某学科1/3的论文刊登在3.2%的期刊上。
196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了二次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发现75%的文献出现在10%的期刊中;1971年,SCI的创始人加菲尔德统计了参考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情况,发现24%的引文出现在1.25%的期刊上,等等,这些研究都表明期刊存在“核心效应”,从而衍生了“核心期刊”的概念。
依据布拉德福定律,如果科学期刊按其所刊载某一学科论文的数量多少,依递减顺序排列并划分出一个与该学科密切相关的期刊所形成的核心区期刊区以及另外几个区。
使每个区中的期刊载文数量相当,则核心区期刊数量与相继区的期刊数量成1:n∧2:n∧3:n∧4……即刊登与某一学科或专业有关的论文较多的那些期刊。
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
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5、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7、以及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全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亦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目录每年都会出现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是受国家科技部委托。
从1987年开始对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好评。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CSTPCD的数据来源。通过中国科技期刊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对期刊学术质量的考核,CSTPCD每年对收录期刊的范围进行调整。
统计源期刊的选刊标准有17项,它们是:
(1)总被引频次;
(2)影响因子;
(3)年指标;
(4)自引率;
(5)他引率;
(6)普赖斯指数;
(7)引用半衰期;
(8)被引半衰期;
(9)老化系数;
(10)来源文献量;
(11)参考文献量;
(12)平均引用率;
(13)平均作者数;
(14)地区分布数;
(15)机构数;
(16)国际论文比;
(17)基金论文比,影响因子是指某一刊物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的比值.通常,期刊影响因子越大,说明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
而有些杂志宣称的核心期刊,实际是由中国科技部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编制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其核心版即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亦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因其权威性、全面性而广泛作为评定标准。
科技期刊的评定方式多样,大多数的科技管理部门结合这两种方式。当然也有一些单位只认其中之一,或参考该目录再增减行业内认定的期刊作为自己的标准。
不同之处:
一、评价单位不同:北大核心是北京大学评价;统计源核心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评价。
二、评价周期不同:北大核心有效期四年,四年后对该期刊重新评定;统计源核心有效期三年;撒年后对该期刊重新评定。
三、所评领域不同:北大核心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统计源核心只包括自然科学。
这两个核心的级别差不多,北大核心略强于统计源核心,一般高校比较认可北大核心,医院和科研单位比较认可统计源核心。
另外还有南大核心,只包括社会科学。在社会科学领域,南大核心稍强于北大核心。
主流核心就这三个了,其他核心都是扯淡的。如果一个期刊能被这三个核心中的两个核心目录收录,称之为双核心期刊,这种期刊是科学领域的顶级。
那就代表没什么区别是吗?追答
具体看你的单位要求,需要哪一核心的期刊。
核心期刊分为科技统计源核心期刊和中文生物核心期刊,其中科技统计源核心期刊一般简称为“科技核心”或“统计源期刊”,中文生物期刊又被称为“北大核心”或“北图”。统计源核心每4年重新评一次,中文生物核心每2年评定一次。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 仅仅是 自然科学方面的期刊,不包含教育科学方面 和 社会科学方面 的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包括自然科学方面、社会科学方面和教育科学方面。是全包的。中文核心期刊 远高于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评价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自 1987 年开始从事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工作,自行研制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并利用该数据库的数据,每年对中国科研产出状况进行各种分类统计和分析,以年度研究报告和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定期向社会公布统计分析结果。
公开出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为政府管理部门和广大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决策支持。
医学统计源期刊,发叫科技核心期刊,是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的目录。核心期刊目前在国内来讲没有很一致的标准。都是参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科技核心期刊这二个目录。各地又根据各地的情况拟定的相应目录。核心期刊分为科技统计源核心期刊和中文生物核心期刊,其中科技统计源核心期刊一般简称为“科技核心”或“统计源期刊”,中文生物期刊又被称为“北大核心”或“北图”。统计源核心每4年重新评一次,中文生物核心每2年评定一次。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中文核心期刊又被称为“北大核心”或“北图”,中文核心每2年评定一次。统计源核心每4年重新评一次,我这里有,您可以咨询,主要区别在于遴选体系不一样,评定的条件稍微有些偏差,望采纳~
中国 期刊 论文 简写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