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自动灌溉系统论文的文献综述与论文系统里的文献综述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1、参考文献及资料

陈发祖.1980.土壤覆盖热效应的微气象研究.地理学报,35(1),68~75

冯万忠.1980.蔬菜塑料薄膜地面覆盖田间小气候效应的研究.农业气象,1(2),19~25

郭元裕.1986.农田水利学.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雷志栋,谢传森.1982.测定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出流法研究.水利学报,11

雷志栋,杨诗秀,谢森传.1988土壤水动力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李开元等.1991.土壤保墒性能与土壤水分有效性综述.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

邵明安.1986.植物根系吸收土壤水分的数学模型.土壤学进展,3

邵明安.1991.非饱和土壤导水参数的推求.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

邵明安等.1991.根据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推求土壤的导水参数.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

沈荣开.1984.农田地下水及土壤水盐运动室内试验.武汉水利电力学院

沈荣开.1987.土壤水运动滞后机理的试验研究.水利学报,4

水利部,中国农业科学院.1990.“七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75-57-03-03专题报告.农业节水的研究,12

隋红建,曾德超,陈发祖.1992.不同覆盖条件对土壤水热分布影响的计算机模拟.(Ⅰ).地理学报,47(1)

隋红建,曾德超.1990.地面覆盖应用与研究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农业工程学报,6(4)

王富庆等.1991.新型土壤负压剖面张力计测量装置的研究.农田水利与小水电,4,10~13

王树森,邓根云.1991.地膜覆盖增温机制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4(3)

王拴庄等.1990.“秸秆盖田”在农田节水灌溉中前景广阔.灌溉排水,9

吴金全.1989.地表水、土壤水及地下水相互转化关系的研究.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徐新宇等.1988.秸秆盖田与减耕下土壤培肥及增产效应的研究.土壤通报,2

姚建文.1988.作物生长条件下潜水蒸发的研究.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研究生论文

张定琪等.1982.棉花苗期地膜覆盖小气候效应的探讨.农业气象科学,2(2),22~29

张克映等.1987.滇中高原地区地膜覆盖种植花生的增产与增温效应分析.农业气象,8(3),1~5

张蔚榛.1992.农田排灌及地下水土壤水盐运动理论和应用论文集.武汉水利电力学院

张瑜芳.1987.土壤水动力学.武汉水利电力学院

水利部国七五,75-57-01-01专题报告.1990.华北地区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相互转化关系研究.

Bristow K.L.and G.S.Campbell.1986.Simulation of heat and moisture transfer through a surface-residue-soil system,Agric.and Forest Meteoro.,36(1),193~214

Davies J.W..1975.Mulching effects on plant climate and yield,WMO.T.N.,136

Gardner W.R,1964.Relation of root distribution to water uptake and availability,Agron.J.56,35~45

Haverkamp R.et al.,A comparison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s for one-dimensional infiltration,Soil Sci.Soc.Am.J.1977,41(2),285~294

Hillel D.I.and C.H.M.Van Bevel,1976.Calculating potential and actual evaporation from a bare soil surface by simula⁃tion of concurrent flow of water and heat,Agri.Metero.,17(4),453~476

J.贝尔著,李竞生等译.1983.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Liakatas A.,Clark,J.A.and Monteith J.L.1986.Measurement of the heat balance under plastic mulches,Part 1,Radia⁃tion balance and soil heat flux,Agric.For.Meteorol.,Vol.36,227~239

Marshall T.J.and J.W.Holmes,赵诚斋,徐松龄译.1986.土壤物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Molz F.J.and I.Remson,1970.Extraction term models of soil moisture used by transpiring plants,Water Resour.Res.6,1346~1356

Molz F.J.and I.Remson,1971.Application of an extraction term model to the study of moisture flow to plant roots,Agron.J.63,72~77

Molz F.J.,1981.Models of water transport in the soil-plant system:A Review,Water Resour.Res.17,1245~1260

Moody J.E.,J.N.Jones Jr.,and J.H.Lillard,Influence of straw mulch on soil moisture,soil temperature and the growthof corn,Soil Science Society Proceedings,1963,700~703

Waggoner P.E.,Miller P.M.and De Roo.H.C.,1960.Plastic mulching-principles and benefits.Conn.Agr.Exp.Stn.,New Haven,Bull.No 634

Wind G.P.,1966.Capillary conductivity data estimated by a simple method,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tific Hydrol⁃ogy Proceedings of the Wageningen Symposium

Ytazhaq M.et al.,1984.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regimes in soils mulched with transparent polyethylene,Soil Sci.Soc.Am.J.48(2),362~367

  • 官方服务
    • 官方网站

2、现在农业上常用的自动灌溉控制系统原理是什么?该怎么建设?

自动灌溉控制系统涉及到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硬件部分由中央控制计算机、触摸屏、无线数据传输设备、测量控制单元和相应传感器、灌溉设备组成。数据采集和灌溉控制通过无线方式由计算机控制,实现对温室及田间的气象参数和灌溉参数的实时采集。当时我们这边找托普物联网来做过这个的,系统原理基本相同,就是在方案建设时会有些区别的。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自动控制灌溉系统是将自动控制与灌溉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灌溉系统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灌溉. 实践证明在不同的控制模式下系统均具有较高的水量控制精确度和较为完善的自动控制过程,自动控制灌溉系统具有更节水、节省时间、精确灌溉等特点。我们这当时是托普物联网来设计方案建设的,没有具体了解,反正他们把弄好了,现在都用了一年多了。

3、论文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研究生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综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课题的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从其历史到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都要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选题和开题奠定良好的基础。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疾病、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初次撰写文献综述,特别是实习同学所选题目宜小些,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前面的有关章节已经介绍,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再重复。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二、格式与写法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三、文献综述规定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4.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5. 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6. 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7. 文献综述不少于3000字。四、注意事项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撰写文献综述步骤:

1、搜索相关文献

  • 在开始搜索文献之前,需要一个明确定义的主题。

  • 如果正在写论文或研究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搜索与之相关的研究问题和问题。

  • 如果是以独立作业的形式写一篇文献综述,必须选择一个要点,并提出一个中心问题来指导的搜索。

2、评价来源

  • 可能无法完全阅读关于这个主题的所有文章,所以必须评估哪些文章与自己的问题最相关。确保使用的来源是可靠的,并确保阅读了自己所研究领域的任何里程碑式的研究和主要理论。

  • 可以找到一篇关于谷歌学术的文章,查看被引用了多少次,高引用数意味着这篇文章在该领域有影响力,当然应该被包括在自己的文献综述中。

3、识别主题、辩论和差距

  • 组织文献综述的论点和结构,需要理解所阅读的资料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 根据阅读和笔记,帮助制定文献综述的结构,并展示自己的研究将如何对现有知识做出贡献。

4、概述结构

  • 有各种方法来组织文献综述的主体。

  • 在开始写作之前,应该对自己的策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根据文献综述的长度,可以结合这些策略。

5、写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应该有介绍、主体和结论,每篇文章中包含什么内容取决于文献综述的目标。

  • 当写完并修改完文献综述后,不要忘记在提交之前进行校对。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4、求 基于plc的智能灌溉控制器设计 论文??!! 酬谢

智能农业灌溉系统是托普物联网为保证农业作物需水量的前提下,实现节约用水而提出的一整套解决方案。智能农业灌溉系统简单的说就是农业灌溉不需要人的控制,系统能自动感测到什么时候需要灌溉,灌溉多长时间。。这个我会的,可以给你参考好的,QQ联系

5、对于自动灌溉系统提什么问题比较有深度

一个完整的喷灌系统一般由喷头、管网、首部和水源组成。1.喷头:喷头用于将水分散成水滴,如同降雨一般比较均匀地喷洒在种植区域。2.管网:其作用是将压力水输送并分配到所需灌溉的种植区域。由不同管径的管道组成,分干管、支管、毛管等,通过各种相应的管件、阀门等设备将各级管道连接成完整的管网系统。现代灌溉系统的管网多采用施工方便、水力学性能良好且不会锈蚀的塑料管道,如PVC管、PE管等。同时,应根据需要在管道网中安装必要的安全装置,如进排气阀、限压阀、泄水阀等。3.首部:其作用是从水源取水,并对水进行加压、水质处理、肥料注入和系统控制。一般包括动力设备、水泵、过滤器、施肥器、泄压阀、逆止阀、水表、压力表,以及控制设备,如自动灌溉控制器、衡压变频控制装置等。首部设备的多少,可视系统类型、水源条件及用户要求有所增减。如在利用城市供水系统作为水源的情况下,往往不需要加压水泵。4.水源:井泉,湖泊、水库,河流及城市供水系统均可作为喷灌水源。在整个生长季节,水源应有可靠的供水保证。同时,水源水质应满足灌溉水质标准的要求。

6、求助农业节水灌溉专家系统英文参考文献?

一个途径是去图书馆的外文数据库中找二个是在谷歌上找我不懂你这专业外文,所以没办法帮你找,你自己去找吧追问

我们学校图书馆外文数据库局限性很强,也就是没法下载,如果能下载还会求助嘛,哥们!追答

如果你只是找参考文献,只要有摘要就行了,在谷歌里可以找到的。如果你要下原文,下不到可以到图书馆要求原文传递,现在基本每个大学都能的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7、灌溉排水学报的参考文献

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确需引用个人通信时,可将通信者姓名和通信时间写在括号内插入正文相应处。不得引用未公开发表的文章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第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出前3名,后加“,等”或者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如:西文加“,et al”;日文加“,他”)。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参考文献为期刊者均须著录起止页。电子文献要标注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标志并置于方括号内,如: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联机网络[OL]。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核对无误,按文内引用先后顺序排列于文后。举例:[1] 彭卫生,王英年,肖成志.新编结核病学.北京:中医药出版社,1994:85-93.[2] 石瑞如,张建源,刘新,等.链霉素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gidB基因突变研究.中国防痨杂志,2008,30(3):197-199.[3] Datta M,Radhamani MP,Selvaraj R,et al.Critical assessment of smear posi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after chemotherapy under the district tuberculosis programme.Tuber Lung Dis,1993,74(3):180-186.[4] 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lnc. Historg of OCLC[EB/OL].[2000-01-08].

8、水土保持梯田工程措施 的 参考文献有哪些?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及其作用研究

  

  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水土保持的对象不只是土地资源,还包括水资源。水土保持的内涵不只是保护,而且包括改良与合理利用。

  对于水土保持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地定义: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主要涉及预防、治理以及成果管护3个层面。预防主要是针对一些尚未造成水土流失或水土流失状况较轻的地区,在这一地区除了要采取植物"工程等技术措施外,还要加大水土保持宣传,激发地区人民的积极性以及保护意识。而治理则是针对已经发生水土流失现象的地区,这一地区会采取植物、工程以及耕作措施等进行治理。成果管护是水土保持工作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它可以有效巩固水土保持工作的效果。

  一、水土保持的目标和任务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其水土流失的基本特点是:分布广、类型多、强度高、危害深、治理难度大。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绿洲生态环境恶化、天然草场退化、山区生态屏障破坏导致的水资源涵养功能下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新的形势下,水利部确立了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保障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基本思路,明确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三大目标”、“四项任务”。

  1、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三大目标

  (1)在有效减轻水土流失、减少进入江河泥沙的同时,加强对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的控制和对重点江河湖库周边的水源保护及生态改善。

  (2)在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突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开发,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水土资源,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3)在改善生态环境,减轻干旱、洪涝灾害的同时,重视城乡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美好家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四项任务

  (1)预防监督

  重点加强对主要供水水源地、库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和能源富集、开发集中区域等水土流失的预防保护和监督管理,把项目开发建设过程小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减低到最低程度。

  (2)综合治理

  继续加强长江、黄河上中游、东北熙土区等水上流失严重地区的治理和防沙治沙工程建设,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整治。有条件的地方,大力推进淤地坝建设。

  (3)生态修复

  在地广人稀、降雨条件适宜的地区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封育保护、封山禁牧,利用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大范围的水上保持生态建设。

  (4)监测预报

  加强水土流失收测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水土流失的监测预报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所造成的灾害。

  二、水土保持措施的分类

  水土保持措施是指在水土流失区,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采用的农业技术措施、林草措施、工程措施的总称。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林草措施、工程措施是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体系的主要组成都分,三种措施相互结合形成完整的综合防治措施体系。

  (1)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在水蚀和风烛的农田中,采用改变小地形、增加植物被覆、地面覆盖和增强土壤抗蚀力等方法,达到保水、保土、保肥、改良土壤、提高产员的农业技术方法,即为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又称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

  (2)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为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在水土流失地区采用的人工或飞播造林种草、封山育林育草等措施,统称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3)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指为防治水土流失危害,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修筑的各项工程设施,包括治坡工程(各类梯田、台地、水平沟、鱼鳞坑等)、治沟工程(如淤地坝、拦沙坝、谷坊、沟头防护等)和小型水利工程(如水池、水窖、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等)。

  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分类及其作用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及其他措施同等重要,不能互相代替。水土保持工程研究的对象是斜坡及沟道中的水土流失机理,即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损失和破坏过程及工程防治措施。

  1、水土保持工程的分类

  我国根据兴修目的及其应用条件,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分为以下4种类型:①山坡防护工程;②山沟治理工程;③山洪排导工程;④小型蓄水用水工程。

  2、不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作用

  (1)山坡防护工程及其作用

  属于山坡防护工程的措施有:梯田、拦水沟埂、水平沟、水平阶、水簸箕、鱼鳞坑、山坡截流沟、水窖(旱井)、以及稳定斜坡下部的挡土墙等。

  山坡防护工程的作用在于用改变小地形的方法防止坡地水土流失,将雨水及融雪水就地拦蓄,使其渗入农地、草地或林地,减少或防止形成地面径流,增加农作物、牧草以及林木可利用的土壤水分。同时,将未能就地拦蓄的坡地径流引入小型蓄水工程。在有发生重力侵蚀危险的坡地上,可以修筑排水工程或支撑建筑物防止滑坡作用。

  (2)山沟治理工程及其作用

  属于山沟治理工程的措施有:沟头防护工程、谷坊工程,以拦蓄和调节泥沙为主要目的的各种拦沙坝,以拦泥淤地,建设基本农田为目的的淤地坝及沟道防护工程等。

  山沟治理工程的目的在于防止沟头前进、沟床下切、沟岸扩张,减缓沟床纵坡、调节山洪洪峰流量,减少山洪或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含量,使山洪安全排泄,对沟口冲积锥不造成灾害。

  (3)山洪排导工程及其作用

  属于山洪排导工程的措施有排洪沟、导流堤等。

  山洪排导工程的作用在于防止山洪或泥石流危害沟口冲积锥上的房屋、工矿企业、道路及农田等,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

  (4)小型蓄水用水工程及其作用

  属于小型蓄水用水工程的措施包括小水库、蓄水塘坝、淤滩造田、引洪浇地、引水上山等。

  小型蓄水用水工程的作用在于将坡地径流及地下潜流拦蓄起来,减少水土流失危害,灌溉农田,提高作物产量。

  四、坡面治理工程

  坡面在山区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斜坡又是径流的策源地,水土保持要坡沟兼治,而坡面治理是基础。坡面治理工程包括斜坡固定工程、山坡截流沟和沟头防护工程等。

  1、斜坡固定工程

  斜坡固定工程是指为防止斜坡岩土体的运动,保证斜坡稳定而布设的工程措施,包括挡墙、抗滑桩、削坡、反压填土、排水工程、护坡工程、滑动带加固工程和植物固坡措施等。

  2、山坡截流沟

  山坡截流沟是在斜坡上每隔一定距离修筑的具有一定坡度的沟道。

  (1)截流沟

  山坡截流沟能截短坡长,阻截径流,减免径流冲刷,将分散的坡面径流集中起来,输送到蓄水工程里或直接输送到农田、草地或林地。山坡截流沟与等高耕作、梯田、涝池,沟头防护以及引洪浇地等措施相配合,对保护其下部的农田,防止沟头前进,防治滑坡,维护村庄和公路、铁路的安全有重要的作用。

  (2)梯田

  梯田是基本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于改变地形,减沙、改良土壤,增加活性,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等都有很大作用。

  3、沟床固定工程

  沟床固定工程为固定沟床,拦蓄泥沙,防止或减轻山洪及泥石流灾害而在山区沟道中修筑的各种工程措施,谷坊、拦沙坝、淤地坝、小型水库、护岸工程等,称为沟道治理工程。沟床固定工程主要防止沟道底部下切,固定并抬高侵蚀基准面,减缓沟道纵坡,减小山洪流速。沟床的固定对于沟坡及山坡的稳定也具有重意义。沟床固定工程包括谷坊、防冲槛、沟床铺砌、种草皮、沟底防冲林带等措施。欧洲荒溪治理中的沟床固定工程称为固床坝、潜堰;日本防沙工程中的沟床固定工程有固底坝、防冲坝等。

  (1)谷坊工程

  谷坊是山区沟道内为防止沟床冲刷及泥沙灾害而修筑的横向挡拦建筑物,又名冲坝、沙土坝、闸山沟等。谷坊高度一般<3 m,是水土流失地区沟道治理的一种主要工程措施。谷坊的作用:①固定与抬高侵蚀基准面,防止沟床下切;②抬高沟床,稳定山坡脚,防止沟岸扩张及滑坡;③减缓沟道纵坡,减小山洪流速,减轻山洪或泥石流灾害;④沟道逐渐淤平,形成阶地,为发展农林业生产创造条件。

  谷坊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沟床下切冲刷。因此,在考虑沟段是否应该修建谷坊时首先应当研究该段沟道是否会发生下切冲刷作用。

  (2)拦沙坝工程

  拦沙坝是以拦截山洪及泥石流(荒溪)中固体物质为主要目的,防治泥沙灾害的挡拦建筑物。它是荒溪治理主要的沟道工程措施,坝高一般为3~15 m,在黄土区亦称泥坝。

  在水土流失地区沟道内修筑的拦沙坝,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①拦蓄(包括块石)泥沙对下游的危害,便于下游对河道的整治;②提高坝址处的侵蚀基准,减缓了坝上游淤积段河床比降,加宽了河床,并使流速和径流深减小,从而大大减小了水流的侵蚀能力;③淤积物淤埋上游两岸坡脚,由于坡面比降降低,坡长减小,使坡面冲刷作用和岸坡崩塌减弱,最终趋于稳定,因沟道流水侵蚀作用而引起的沟岸滑坡,其剪出口往往位于坡脚附近。拦沙坝的淤积物掩埋了滑坡体剪出口,对滑坡运动产生阻力,促使滑坡稳定;④沙坝在减少泥沙来源和拦蓄泥沙方面能起重要作用。拦沙坝将泥石流中的固体物质堆积库内,可以使下游免遭泥石流危害。如前苏联阿拉木图市麦杰奥地区采用定向大爆破修建了一座高达115 m的拦坝,1973年7月15日在小阿拉木图河发生了一场特大泥石流,该坝拦蓄了400×104m3的固体物质,使阿拉木图市避免了一场泥石流灾害。

  (3)淤地坝工程

  淤地坝系指在沟道里为了拦泥、淤地所建的坝,坝内所淤成的土地称为坝地。淤地坝主要目的在于拦泥淤地,一般不长期蓄水,其下游也无灌溉要求。随着坝内淤积面的逐年提高,坝体与坝地能较快地连成一个整体,实际上可看作是一个重力式挡泥(土)墙。一般淤地坝由坝体、溢洪道、放水建筑物3个部分组成,溢洪道是排泄洪水建筑物,当淤地坝洪水位超过设计高程时,就由溢洪道排出,以保证坝体的安全和坝地的正常生产。放水建筑物多采用竖井式和卧管式,沟道常流水,库内清水等通过排水设备排泄到下游。反滤排水设备是为排除坝内地下水,防止坝地盐碱化,增加坝坡稳定性而设置的。淤地坝设计、施工、管理技术与水库有相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方面。淤地坝在构成上也要求大坝、溢洪道和放水涵管“三大件”齐全,但由于它主要用于拦泥而非长期蓄水,因此,淤地坝比水库大坝设计洪水标准低,坝坡比较陡,对地质条件要求低,坝基、岸坡处理和背水坡脚排水设施简单。淤地坝在设计和运用上一般可不考虑坝基渗漏和放水骤降等问题。

  五、结语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及其他措施同等重要,不能互相代替。另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修建各类工程改变小地形,拦蓄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入渗,从而达到减轻或制止水土流失,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的目的。根据所在位置和作用,可分坡面治理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护岸工程三大类。

  各类措施特别是工程措施与林草措施之间、始终存在着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水土保持工作对发展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的生产和建设,整治国土、治理江河、减少干旱和风沙灾害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土保持梯田工程措施论文要原创吗,我可为您操作.

9、智能农业灌溉系统的设计背景包含了什么?

智能农业灌溉系统是托普物联网为保证农业作物需水量的前提下,实现节约用水而提出的一整套解决方案。智能农业灌溉系统简单的说就是农业灌溉不需要人的控制,系统能自动感测到什么时候需要灌溉,灌溉多长时间;智能农业灌溉系统可以自动开启灌溉,也可以自动关闭灌溉;可以实现土壤太干时增大喷灌量,太湿时减少喷灌量。

10、关于节水灌溉系统的建设及管理的论文

节水灌溉(water-saving irrigation)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获得最大的产量或收益,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的灌溉措施。主要措施有:渠道防渗、低压管灌、喷灌、微灌和灌溉管理制度。 归纳起来,目前在我国推广应用的节水灌溉型式主要有以下11类。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呈现以下趋势:(1)喷灌技术仍为大田农作物机械化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其研究方向是进一步节能及综合利用。不同喷灌机型有各自的优缺点,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绞盘式喷灌机及管道移动式喷灌比较适合我国国情。(2)地下灌溉已被世人公认是一种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应用推广速度 较慢,但随着关键技术的解决,今后将会得到一定的发展。(3)地面灌溉仍是当今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灌水技术。随着高效田间灌水技术的成熟,输配水有低压管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4)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应用专家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技术资源数据库、模拟模型等技术的集成,达到时,空、量、质上的精确灌水,是今后攻关的重点。(5)节水综合技术的开发利用,是提高水分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今后节水灌溉发展的方向。(6)节水灌溉新技术:滴灌、膜下滴灌、中心支轴式喷灌、平移式喷灌、微喷灌等都是灌溉水利用系数较高的灌溉形式,其中滴灌、膜下滴灌在我国部分地区技术已成型。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答辩考核是顺利毕业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衡量毕业生是否达到要求重要依据之一。但是,由于许多应考者缺少系统的课堂授课和平时训练,往往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心中无数,难以下笔。因此,就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必要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毕业论文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二)、选好课题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般程序是:搜集资料、研究资料,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节水灌溉系统的建设及管理的论文原创,没问题的!!!追问

然后呢?发过来一下啊节水灌溉系统,的建设管理



文献 论文 系统

上一篇:可行性研究论文文献与房地产可行性研究国内文献
下一篇:餐桌礼仪的论文的文献与关于餐桌礼仪的英文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