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可以写的,采纳以后直接来我这里拿几份例文。毕业论文是教学科研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学业成绩考核和评定的一种重要方式。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总标题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轻易激起读者的注重。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③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重,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心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④用判定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追问
有处方分析的例文吗
你学校要求写哪一类型的文章?有很多都是可以编写的,不过你是在什么刊物上发表的?
据学术堂了解,药学专业(Pharmacy)是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的学科. 药学专业主要研究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合成、药物分析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药品的研发、生产、加工、质检、销售、管理等.例如:中成药、西药的研发,感冒清热颗粒等中药颗粒冲剂的加工,药物质量的检验鉴定,药品的销售管理等.所以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能写的内容有很多.就是实习心得 还有一些理论知识
低手来摘要吧。。 金银花,为中药材和植物的统称。植物金银花又名忍冬,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植物。“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药材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均效果显著 除黑龙江、内蒙古、宁夏、青海、新疆、海南和西藏无自然生长外,全国各省均有分布。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2.抗炎和解热作用 3.加强防御机能作用: 4.中枢兴奋作用 5.降血脂作用: 6.抗内毒素: 7.其它作用:曾有体外筛选实验报告金银花的水及酒浸液对肉瘤180及艾氏腹水癌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金银花提取物口服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有轻度预防效果。口服大剂量绿原酸能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胃液及胆汁分泌。绿原酸及其分解产物对大鼠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此外,绿原酸还能轻微增强肾上腺素及其去甲肾上腺素对猫和大鼠的升压作用,但对猫的瞬膜反应无影响。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金银花,为中药材和植物的统称。植物金银花又名忍冬,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植物。“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药材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均效果显著除黑龙江、内蒙古、宁夏、青海、新疆、海南和西藏无自然生长外,全国各省均有分布。哈哈,这个要具体看了你的论文才好给写摘要,不就算了也是文不对题的。
凡具有清除热邪,解毒消肿作用的药物,统称清热解毒药。虽然对肿瘤的成因及实质目前尚不能完全清楚,但是祖国医学认为,临床上不少癌肿,与热、毒邪蕴积体内有关,特别是各种肿瘤并发感染者,一般而言,此类肿瘤多数属实证、热证,故用某些清热解毒类药物可以达到清热、泻火、解毒的效果。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许多清热解毒药均具有抗肿瘤作用。
该类药物品种多,主治癌肿的类型各有特长,临床常与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滋阴凉血等药配伍应用。此外,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对某些辨证属于虚寒的肿瘤,也可在清热解毒抗肿瘤病药物中加入某些具有抗肿瘤作用而性味辛温的药物。
清热解毒药的主要特点是性味苦寒,久服易损伤脾胃,故脾胃虚弱者要适当辅以助阳及健脾胃的药物。
1.七叶一枝花
为多年生百合科草本植物七叶一枝花(蚤休)及同属多种植物的根茎。
[别名]重楼,蚤休,草河车。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用和用途]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广泛用于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如食管癌、鼻咽癌、乳腺癌、肝癌以及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并用于疮疡肿毒、高热惊风抽搐等疾病。
[用量用法]15~30g,水煎服。外用适量。
[药理成分]含甾体皂苷(蚤休苷)等。
2.半枝莲
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枝莲的全草。
[性味归经]辛、微苦,凉。归肺、肝、肾经。
[功用和用途]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散瘀活血。广泛用于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常与其他抗癌中药配伍应用。并用于肝肿大、肝炎、肝硬化腹水、小便不利、疮疡肿毒、蛇虫咬伤。
[用量用法]15~30g,水煎服。外用适量。
[药理成分]含生物碱、黄酮苷、酚类、甾类等。
3.白花蛇舌草
为茜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全草。
[性味归经]微苦、甘,寒。归心、肝、胃经。
[功用和用途]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用于各种癌症的治疗,如食管癌、鼻咽癌、乳腺癌、肝癌等消化道肿瘤、恶性淋巴瘤以及白血病等。并用于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泌尿系感染、毒蛇咬伤等。
[用量用法]15~60g,水煎服。外用鲜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药理成分]本品全草中可分离出β-谷甾醇、鸟素酸、对位香豆酸、齐墩果酸以及黄酮苷、白花蛇舌草素等。
4.半边莲
为桔梗科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半边莲的全草。
[性味归经]甘、淡,凉。归心、肾、小肠经。
[功用和用途]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疗疮消肿。常与其他抗癌中药配伍,广泛用于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并用于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小便不利及疮疡肿毒。
[用量用法]15~30g,水煎服(鲜品用量加倍,亦可绞汁)。外用适量。
[药理成分]生物碱、黄酮苷、皂苷、氨基酸等。
5.青黛
为菘蓝、马蓝、蓼蓝、草大青等叶中的茎叶经发酵制得的粉末状物。
[性味归经]咸,寒。入肝、肺、胃经。
[功用和用途]清热解毒,凉血。用于多种肿瘤,如肝癌、鼻咽癌、胰头癌等,尤其对白血病有很好的疗效;并常用于肿瘤放、化疗后出现的口腔溃疡等,常与生石膏、黄连、栀子、竹叶等其他清热解毒药配伍。并用于温病热盛,斑疹、吐血、小儿惊风抽搐,亦可用于疮肿丹毒、蛇虫咬伤等证。
[用量用法]15~30g,煎服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
[药理成分]主要含靛玉红、靛蓝、靛棕、靛黄、鞣酸、色胺酮及大量无机盐。其中靛玉红具抗癌活性。
6.冬凌草
为唇形科草本植物米桠的全草。
[别名]冰凌草,山香草。
[性味归经]苦、甘,寒。入胃、肝经。
[功用和用途]清热解毒,祛瘀消肿。用于食管上皮细胞重度增生及食管癌、肝癌、鼻咽癌、贲门癌、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等肿瘤。并用于急慢性咽炎、支气管炎、盆腔炎等。
[用量用法]6~12g,水煎服。
[药理成分]草萜、倍半萜、二萜、三萜等萜类化合物,生物碱,黄酮,内酯,皂苷,冬凌草甲素,冬凌草乙素,挥发油,有机酸等。
7.山豆根
为豆科植物柔枝槐(广豆根)的根。
[别名]广豆根,苦豆根。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胃经。
[功用和用途]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治疗多种癌症,如食管癌、肺癌、肝癌、喉癌、舌癌、甲状腺癌等。并用于热毒蕴结,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用量用法]6~10g,水煎服。
[药理成分]本品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臭豆碱、甲基金雀花碱等多种生物碱及黄酮类衍生物等。
8.牛黄
为牛科动物牛的胆囊结石。现亦有人工制品。
[性味归经]苦,凉。入肝、心经。
[功用和用途]清热解毒,豁痰开窍,熄风止痉。适用于白血病、鼻咽癌、颈部淋巴肉瘤、肝癌等。并用于热病神昏谵语、抽搐,中风痰迷,热毒所致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疗疮。
[用量用法]0.2~0.5g,入丸、散剂,外用适量。
[药理成分]含胆红素、胆酸、胆绿素、胆固醇、麦角固醇、卵磷脂、维生素D及钠、钾、钙、镁、锌、铁、铜、磷以及多种氨基酸。
9.牛蒡子
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的成熟种子。
[别名]大力子,鼠黏子。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肺、胃经。
[功用和用途]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利咽散肿。用于喉癌、肺癌、食管癌等。并用于外感风热而咳嗽、咯吐不利、咽喉肿痛等,以及热毒疮肿及痄腮等证。
[用量用法]10~15g,水煎服。
[药理成分]主要含牛蒡子苷、脂肪油、维生素B1等。
10.石上柏
为卷柏科植物深绿卷柏的全草。
[别名]深绿卷柏,地侧柏,爬柏。
[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入肺、大肠经。
[功用和用途]清热解毒,抗癌。适用于鼻咽癌、喉癌、肺癌、胃癌、肝癌、宫颈癌、乳腺癌、皮肤癌、肾癌。尤其对鼻咽癌有较好的疗效。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咽喉肿痛。
[用量用法]15~60g,水煎服。
[药理成分]含有生物碱、植物甾醇、皂苷等。
11.石见穿
为唇形科华鼠尾草属植物的全草。
[别名]紫参,小丹参。
[性味归经]苦、辛,平。入肺、脾经。
[功用和用途]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用于食管癌、胃癌、肠癌、肝癌等多种肿瘤,对癌性疼痛有一定止痛作用。并用于治疗各种骨痛。
[用量用法]10~15g,水煎服。
[药理成分]主要含甾醇、氨基酸、原儿茶碱等。
12.蛇莓
为蔷薇科植物蛇莓的全草。
[别名]龙吐珠,三爪龙,地杨梅等。
[性味归经]甘、苦,微寒;有毒。归肺、肝、大肠经。
[功用和用途]清热解毒,消肿利尿。适用于肾癌、膀胱癌、宫颈癌等肿瘤。并治疗热病所致咳嗽、吐血、痢疾、咽喉肿痛、痈肿疗疮。
[用量用法]15~30g,水煎服。外用适量。
13.龙葵
为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龙葵的全草。
[别名]黑茄子,野茄,野葡萄。
[性味归经]苦、微甘,寒,有小毒。入肺、胃、膀胱经。
[功用和用途]清热解毒,活血,利尿消肿。适用于多种肿瘤,如宫颈癌、肾癌、膀胱癌、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等肿瘤及癌性胸腹水。并利小便而治疗水肿。
[用量用法]10~30g,水煎服。外用捣敷。
[药理成分]全草含甘龙葵碱等多种生物碱、皂苷及维生素C、维生素A。
14.白英
为茄科植物白英的全草。
[别名]白毛藤,蜀羊泉。
[性味归经]微苦,微寒。入肝、胃经。
[功用和用途]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主治宫颈癌、肺癌、肝癌、声带癌。
[用量用法]15~30g,水煎服。
[药理成分]含有白英碱、龙葵碱等成分。其乙醇提取物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15.玄参
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玄参的根。
[别名]元参。
[性味归经]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
[功用和用途]清热、解毒、养阴。用于淋巴瘤、甲状腺肿瘤、鼻咽癌等。并用于咽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疮肿毒以及热病发斑等温病。
[用量用法]10~15g。煎服或入丸、散剂。
[药理成分]本品含生物碱、糖类、甾醇、氨基酸、胡萝卜素等。
16.土茯苓
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土茯苓(光叶菝葜)的块茎。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肝、胃经。
[功用和用途]清热解毒,除湿通络。适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如白血病、骨肿瘤或肿瘤骨转移。最常用于泌尿系肿瘤,多与龙葵配伍。并用于湿热疮毒和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而致肢体拘挛者。
[用量用法]15~60g,水煎服。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药理成分]主要成分为皂苷、生物碱。
17.苦参
为豆科多年生落叶亚灌木植物苦参的根。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功用和用途]清热燥湿,祛风利尿,杀虫。用于治疗宫颈癌、肠癌、食管癌。并用于皮肤瘙痒、疥疮顽癣等证。以及湿热所致黄疸、泻痢、带下、阴痒等证。既可煎服,又可外用。
[用量用法]6~10g,水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药理成分]本品含苦参碱、羟基苦参碱、臭豆碱等多种生物碱。另含有苦参新醇、苦参查耳酮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此外,还含有苦参皂苷、大豆皂苷及醌类化合物。
18.龙胆草
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胆和三花龙胆或东北龙胆的根。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胆、膀胱经。
[功用和用途]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肝癌、胰腺癌、鼻咽癌、白血病等临床辨证为湿热火毒蕴盛或肝胆实热者。并用于肝胆实热所致胁痛、头痛、口苦、目赤、耳聋等证以及湿热泻痢、黄疸、阴肿阳痒等证。
[用量用法]3~9g,水煎服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
[药理成分]根含经胆苦苷、龙胆碱、龙胆糖、龙胆黄素等。
19.藤梨根
为猕猴桃科落叶大藤本藤梨(软枣猕猴桃)或猕猴桃的根。
[性味归经]淡、微涩,凉。归肝、胆、胃经。
[功用和用途]清热解毒,健胃利湿。用于肝癌、胃癌、直肠癌等胃肠道肿瘤及宫颈癌、卵巢癌等盆腔肿瘤。并用于消化不良、呕吐、腹泻、风湿性关节炎等证。
[用量用法]15~30g,水煎服。
[药理成分]含猕猴桃碱等。
20.紫草
为紫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草和新疆紫草的根。
[性味归经]甘,寒。归心、肺经。
[功用和用途]清热解毒,凉血透疹。用于治疗肺癌、甲状腺癌、白血病、胃癌、肝癌、鼻咽癌及绒毛膜上皮癌,以及湿热病发斑疹、疮疡湿疹、水火烫伤等。
[用量用法]10~30g,水煎服,外用适量。
[药理成分]主要含紫草素、乙酰紫草素、去氧紫草素等。
中药师同步真题之常用单味中药02清热药04清热药04清热解毒药:板蓝根、白头翁等;清虚热药:银柴胡的作用
清热药的抗感染作用是其清泄里热功效的主要药理学基础,而抗病原体作用是抗感染的主要作用环节,同时还有解热、抗炎、抗过敏、影响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等作用。1.抗病原体各种清热药对细菌、真菌、病毒、原虫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杀灭作用。29种常用清热药中,只有一种未被证明有抗病原体作用。清热解毒、清热燥湿药抗菌、抗病毒作用更为显着。(1)抗菌谱清热药抗菌谱较广。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金银花、蒲公英、鱼腥草、紫草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等有抑制作用;黄连、黄柏对结核杆菌、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苦参、龙胆草、金银花、连翘、青黛、鱼腥草等能抗多种皮肤癣菌;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穿心莲、秦皮、板蓝根、贯众、鱼腥草、苦参、紫草等能抗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白头翁、鸦胆子抗阿米巴原虫,而青篙、鸦胆子可抗疟原虫。(2)抗菌机理大部分清热药的抗菌机理尚不清楚。黄连、黄柏、龙胆草等抗菌作用可能包括以下环节:破坏菌体结构,细胞膜出现皱缩并进入胞浆内;抑制核酸、蛋白质合成;干扰糖代谢等。(3)抗菌有效成分现已明确的抗菌有效成分有小檗碱(黄连、黄柏、叁棵针)、黄芩素(黄芩)、绿原酸、异绿原酸(金银花)、秦皮乙素(秦皮)、苦参碱(苦参、山豆根)、连翘酯苷(连翘)、色胺酮(板蓝根、青黛)、癸酰乙醛(鱼腥草)等。关于清热药的抗感染作用,应注意与抗生素作用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清热药用于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疗效确切,改善全身症状显著,但体外实验结果显示,无论单味药还是其有效成分的抗菌作用强度,一般均不及抗生素,说明清热药抗感染作用是通过多种作用环节产生的。除抗病原体作用外,抗细菌毒素、解热、影响免疫功能等也参与了抗感染作用。2.抗毒素许多清热药具有抗细菌内毒素作用,能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能力。金银花、蒲公英、穿心莲、黄连、黄芩、鸭跖草、水牛角等能降低大肠杆菌、霍乱弧菌等内毒素所致小鼠死亡率,减轻腹泻及肠道黏膜炎症反应。另外,穿心莲、苦木有抗蛇毒作用。3.抗炎大多数清热药具有抗急性炎症反应作用。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鱼腥草。穿心莲、黄连、黄芩、苦参、龙胆草、知母、桅子、赤芍、丹皮、苦木、鸭跖草、玄参、苦豆子等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等急性渗出性炎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并能降低组胺等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金银花、知母、黄芩、丹皮、赤芍等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4.解热里热证多伴有发热,多数清热药有明显的解热作用。清热解毒药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穿心莲,清热燥湿药黄连、黄苹、苦芩、龙胆草,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栀子,清热凉血药赤芍、丹皮,以及清虚热药地骨皮等,对内毒素或酵母等引起的实验性动物发热,有程度不同的解热作用。栀子醇提物和青蒿水提物还能使动物的正常体温降低,产生降温作用。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清热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较为复杂。一方面,多数清热药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蒲公英、金银花、鱼腥草、穿心莲、黄连、黄芩、栀子等可不同程度地增加白细胞数量,提高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山豆根、金银花、黄连、黄芩等有促进细胞免疫的作用,山豆根、黄柏、金银花等有促进体液免疫的作用,从而增强特异性免疫功能。另一方面,某些清热药又可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如黄芩、黄连、穿心莲等能对抗过敏反应,产生免疫抑制作用。6.抗肿瘤瘤为毒邪,某些清热药如苦参、紫草、北豆根、金银花、青黛等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7.其他黄芩、牡丹皮、牛黄等清热药还有不同程度的镇静、降压、保肝、利胆等作用。
中药药理学研究主要包括主要药效学研究和一般药理学研究。 中药新药主要药效学研究应遵循中医药理论,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制定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试验计划,根据新药的功能主治,选用或建立与中医“证”或“病”相符或相近的动物模型和试验方法,对新药的有效性做出科学的评价。主要药效学研究包括下面几个方面。中药药理学 (1)主要药效学研究设计依据和要求中药具有成分复杂,药理作用广泛的特点,在实验设计时应根据新药主治(病或证),参考其功能,选择能够反映其疗效本质的主要药效进行重点研究;间接证实其药效的辅助试验可酌情选作,要分清主次。如主治风湿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药,应以免疫性关节肿、细胞免疫和镇痛作用为主要试验,特别是免疫性关节炎为重中之重。如新药对二型胶原(常用不完全性佐剂代替)性关节炎的继发肿胀没有抑制作用,其他试验结果再明显也是没有用的。此外、主要药效试验应从多方面进行论证,至少应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模型加以证实,且以整体试验为主。要求实验方法可靠、技术先进、操作规范、结果可信。(2)选择实验方法药理实验方法主要分为在体试验和体外试验两大类。两者互相补充,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研究中药新药药效。两种方法各有所长。体外试验包括离体器官、组织、细胞、酶、受体、细胞内信息及基因等实验。其可以按要求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具有重复性好,用药量少、节省动物等优点,且可排出体内神经体液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干扰,可进行直接观察,获得准确结果。所得结果较易分析。在1、5、7类中药新药的研制中,因含杂质较少,可以配合一定的体外试验。但在进行体外试验时,应充分估计到中药粗制剂中杂质和理化性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药液的酸碱度、各种电解质和鞣质等的干扰,所得结果常常不能反映临床疗效。例如在试管内抗菌作用较强的中药,常常在体内不一定表现出强大的抗菌作用;某些中药含有大量钾离子、钙离子,其粗制剂在麦氏浴槽中表现出对离体平滑肌、心肌有明显的药理活性,但口服后不一定产生相应作用。体内试验也称在体试验,其比较接近于临床状态,适于综合性研究,所得结果较为可信,可以直接反映临床疗效。中医药学以整体思想体系为基础,重视宏观调控。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整体试验能较全面的反映药物的作用。特别是中药新药2类药材、6类复方制剂大多属粗制剂,更应强调以体内试验为主。要证实新药具有某种药理作用必须通过体内试验证明有效。体外试验仅起辅助作用。具体试验方法请参考相关方法学书籍。近年来开展的中药血清药理试验方法是一种新的体外试验方法,其将受试药物经口给与动物后,取其血清作为药源加入体外反应系统中研究其药理作用。此种方法尽管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尚待解决,但对中药粗制剂的体外试验具有重要价值。严格说来,采用血清药理试验方法,给药方案需要进行大量的预试验,才能找出最佳给药方案。给药方案包括给药剂量,每天给药次数,连续给药时间,给药后采血时间以及血清中所含相关活性物质的灭活条件。李氏根据近些年来所掌握中药有效成分大量药代动力学数据,提出通法如下:将受试药物每天给药两次,连续给药3天,末次给药后1小时采血;给药剂量为临床等效剂量。按此通法方案进行,理论上中药或其复方所含80%以上的成分于给药后1小时处于达到或接近峰值。血清中活性物质对所含药物作用有干扰,如何排出干扰是一项十分复杂的问题。一般排出酶活性及补体干扰,常采用56℃条件下放置30min,这是最简便的方法。但不能列为通法。因为干扰因素不同,排出干扰的条件差异会很大。(3)选择动物模型和指标研究药物的作用仅仅在正常动物身上进行还不够,还需要制备各种动物病理模型,因为病理模型模拟疾病状态,比正常机体更接近病人的机能状态,有些药理作用在正常动物身上观察不到,如抗胃粘膜损伤药,抗菌、抗病毒药,抗恶性肿瘤药,解热、镇痛、抗炎药等均必须在相应的病理模型上才能观察到相应的作用。因此,病理模型在新药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病理模型的选择应首选符合中医临床证或病的动物模型。如研究补虚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应首选免疫功能低下的虚症模型,按照中医辩证施治原则“虚则补之”,凡是正气虚衰病人,才有免疫功能低下表现,用补益药可使其免疫功能增强。进一步根据药物类型,选择相应病理模型。如治疗脾虚症的新药,宜选用脾虚症的动物模型,治疗血虚证的新药,应选择血虚证的动物模型。但目前制造完全模拟中医病或证的病理模型尚有困难。现有模型与临床证候相距甚远,故研究中药新药也常常采用一般化学药物所常用的病理模型,如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冠心病、肝炎、肝硬化等病理模型。观察指标应选用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现性好、客观、定量或半定量的指标进行观察。如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新药进行疗效研究时,制备心肌缺血模型时,可供选择的方法很多,其中以阻断小型猪或犬冠状动脉所致的局限性心肌缺血模型与临床更为相似,较为合理,且可定位、定量、定性、较准确地评价药效,可作为首选的实验模型。(4)对不同类别新药的药效学研究要求 药理实验中药新药第1-5类、6类及7类的主要药效研究,应从多方面证实其主要药效,以及较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其中1类和5类和7类新药,含杂质较少,应在更高的技术水平上,通过体内、体外多种试验方法论证其药效。6传统中药复方及11类已有国家标准的中成药制剂,可免做主要药效学试验。(5)实验动物a) 应根据各种试验的具体要求,合理选择实验动物,对其种属、品系、性别、年龄、体重、健康状态、饲养条件及动物来源,合格证号,均应按试验要求严格选择,并详细记录。b) 选用与人体的结构、机能、代谢、疾病特点相近似的实验动物。如研究催吐药宜选用鸽子、犬、猫等动物,它们对呕吐反应敏感;不宜选用家兔和鼠类,因后者无呕吐中枢或无呕吐反应;再如进行降压药研究时,宜选用犬、猫和大鼠,它们对降压药反应较敏感,与人类接近;不宜选用家兔,因家兔血压不稳定,对有些药物不敏感。c) 选用遗传背景明确,指标稳定且显著,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实验动物。d) 宜选用2—3种动物进行药效试验,动物模型与临床有区别,特别是中医证的模型与临床差异更大,因此“动物点头”临床不一定疗效就好。人与动物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如在不同种属动物身上均作出与临床疗效相似的结果,可信度就大。故在进行药效研究时不要只选用一种动物,用2—3种动物的实验结果可信度更大。e) 此外,还应考虑实验动物品种、品系、质量,受试动物是否易得,是否经济、是否容易饲养和管理。(6)受试药物对受试药物的要求应注意下列问题: a) 受试中药药材应经过生药专家鉴定,确定品种、产地、药用部位和采收季节。饮片炮制方法要固定。b) 中药制剂生产工艺条件要经过严格的选择,选用最佳工艺条件,制剂应合格,稳定性好,质量可控,剂型和质量标准应与临床用药基本相同。药效试验可选用不含赋形剂的中药提取物。c) 6类中药复方制剂处方必须固定,处方组成药味必须符合法定标准,且组方符合中医药理论,对中西药合方或方中含天然药材者,应进行组方分析。d) 此外,中药新药制剂应符合卫生标准,制剂来源、批号最好一致。(7)对照组a) 正常对照组,又称“空白对照组”或“阴性对照组”,指在正常条件下进行观察和对照。正常对照组必须与给药组进行相同的处理,如常用溶剂灌胃,用生理盐水注射。正常对照组设置目的,可用来观察造模是否成功;在药物作用下观察给药组指标是否恢复正常。b) 阳性药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可选用药典收载的,正式批准生产的中药或西药,如.是中药则需注明批准文号,功能主治。西药可按试验的目的要求选用经典的,公认的药物,如抗炎试验常选用皮质激素类制剂或解热镇痛药;镇痛则选用颅痛定、阿斯匹林、吗啡等。中药应选用与受试新药主治、功效、给药途径基本一致的,每个实验可选用1-2个阳性对照药;每种阳性药可选用1-2个不同剂量。阳性对照药设置的目的,一是比较新药的作用特点,作用强度,起效快慢;二是验证所用方法和指标的可靠性,准确性,为此阳性药必须作出阳性结果,否则有理由怀疑所选方法和指标的可信度。c) 模型对照组 除不用药以外,其他处理与给药组相同。如前所述,为证实药物的作用常需建立病和证的动物模型;如,欲观察清热药、解表药的解热作用,必须制备大鼠或家兔的发热模型。欲观察活血药的作用必须制备各种血瘀证的模型。在相应的动物模型身上观察药物作用,才能真正反映临床疗效。如上所述,通常一个药效实验需设5-6个实验组,每组通常含10-14只动物(指大鼠或小鼠)。在进行分组时必须注意动物体重、性别的随机性。在需要分批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各组动物之间的平行操作。主要药效实验常常需要重复。如抗肿瘤药物,其祛邪作用要求重复三批,降血糖实验也要求重复。主要药效重复性差,则该药开发没有前途。(8) 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中药药理学 因为中药新药复方制剂有效成份含量低,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不易作出量效关系。根据技术要求各类新药主要药效试验至少应设三个剂量组。犬与猴等大动物可设2个剂量组,但每组动物数不少于6只,纯度比较高的1、5、7类中药新药应尽量作出量—效和时—效关系。a) 剂量设计:合理的剂量设计在药效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材料合格,模型和方法可靠的前提下,试验结果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剂量设计是否合理。b) 给药时间:主要参考临床用药疗程,镇痛药,退热药,治疗感冒的药物,有的疗程短,不超过3~5天,给药时间宜短,最好一次给药即见疗效。补益药,防治老年病的药物,给药时间宜长。因中药作用缓慢、温和,常在造模同时开始用药。如用D-半乳糖皮下注射制备模拟衰老的大鼠或小鼠模型,造模和给药常在42天-50天左右。(9) 给药容量和给药方式a) 给药容量:应适宜,容量过小容易产生误差;过大,动物难于耐受。一般最大给药容量参考如下:小鼠禁食不禁水12-16h,一次灌胃不超过0.4ml/10g体重;皮下(Sc)、腹腔(ip)和静脉注射(iv)不超过0.5ml/只。大鼠禁食不禁水12-16h,一次用量一般为1-2ml/100g体重,最大不宜超过5ml/只;腹腔注射1.5ml/只;皮下和静脉注射不超过1ml/只;肌内注射0.4ml/只。兔和猫最大用量:灌胃20ml/次,皮下、肌内注射2ml/次,腹腔5ml/次,静脉10ml/次。b) 给药方式:分预防给药、治疗给药,或防治结合性给药。预防给药常先给药几天,使药物在体内达到有效浓度后再进行试验,观察药物的预防作用;治疗给药先制作动物模型,然后给药,观察药物的治疗作用,这种方式更符合临床。但对起效缓慢、作用温和、持续时间短暂的中药新药,治疗给药,常难以获得预期结果,只能采用预防给药的方法。有些实验也常采用预防和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如体内抗感染实验,即先给药几日后,接种感染原后,再继续给药几日,观察中药新药的抗感染作用。(10) 实验结果的表达和统计分析无论定量或定性实验结果,均要求列表表达。此与研究论文有别,论文可以用图表达,不用表。但新药药效研究资料必须有表,用具体统计所得实验数据列表说明,如认为数据表不足以表达清楚,可以附加图进一步说明。常用统计方法如下:a) 定量资料:又称量反应资料,这种反应可用数量差异表示,如血压、尿量、体温、血液生化测定值等。组间比较多采用t检验方法统计分析。b) 定性资料:又称质反应资料,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只有“有” 或“无” 两种,如死或不死,惊厥出现或不出现等,试验结果常用百分率表示。统计分析可采用“卡方”检验。c) 分级资料:也称为有序的计量资料,例如,药效的持续时间,病理程度按等级划分的资料,临床疗效按等级分组资料(痊愈、显效、好转、无效等)这些资料不宜用上述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常采用秩和法及Ridit法等非参数统计分析方法。统计结果列表说明。数据表内容通常包含实验分组、给药剂量、每组动物数、指标数据和统计结果显著性标示。最后要求试验负责人熟悉研究内容和结果,并按形式审查内容整理资料,在书写资料中注意避免文字和数据错误。 药理学研究分为三类,即主要药效学(Primary Pharmacodynamic)、次要药效学(Secondary Pharmacodynamic)和安全性药理学(Safety Pharmacology)。另外根据实验要求可能需要对安全性药理学进行追加和/或补充的研究(Follow-up and Supplemental Safety Pharmacology Studies)。一般药理学(general pharmacology)研究是指主要药效学作用以为广泛的药理学研究,包括次要药效学和安全性药理学的研究范畴,研究新药的主要药效以外的对某些重要器官系统的药理作用。其目的是通过一般药理学研究,可以确定受试物非期望出现药物效应的情况,它可能关系到人的安全性;评价受试物在毒理学和/或临床研究中观察到的药物不良反应和/或病理生理作用;研究所观察到的和/或推测的药物不良反应机制。通过一般药理学研究,可为长期毒性试验设计提供参考,为临床研究和安全用药提供信息,为开发新的适应症提供信息。仅1-5类、6和7类中药新药以及含有毒药材的中药复方需要进行此方面的研究;其他类免报。一般药理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1)一般药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a) 试验管理:一般药理学研究中的安全性药理学一般应遵照《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执行。b) 试验设计:试验设计应符合随机、对照、重复的基本原则。(2)一般药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a) 受试物:一般药理学研究的受试物应能充分代表临床试验受试物和上市药品,因此受试物应采用制备工艺稳定、符合临床试用质量标准规定的样品,一般用中试样品,并注明受试物的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规格)、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等。如不采用中试样品,应有充分的理由。如果由于给药容积或给药方法限制,可采用原料药(提取物)进行试验。试验中所用溶媒或赋形剂应标明批号、规格、生产厂家。b) 试验系统:为了获得科学有效的一般药理学信息,应选择最适合的动物或其他试验系统。选择试验系统的因素包括试验系统的药效学反应,受试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试验动物的种属、品系、性别和年龄,试验系统的敏感度、灵敏度和重复性,以及受试物的背景资料。应说明选择特殊动物/模型和试验系统的原因。① 常用的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常用小鼠、大鼠、犬等。常用清醒动物进行试验。小鼠、大鼠应符合国家实验动物标准Ⅱ级及其以上等级要求,犬应符合国家实验动物标准Ⅰ级及其以上等级要求。如果使用麻醉动物,应注意麻醉药物和麻醉深度的选择。② 常用的离体试验系统:离体系统可用于支持性研究(如,研究受试物的活性特点,研究在体试验观察到的药理作用的发生机理)。常用离体试验系统主要包括:离体器官和组织、细胞、亚细胞器、受体、离子通道和酶等。c) 样本数和对照:为了对试验数据进行科学和有意义的解释,一般药理学试验动物数和离体样本数应十分充分。每组小鼠和大鼠数一般不少于10只,犬一般不少于6只。试验设计应考虑采用合理的空白、阴性对照,必要时还应设阳性对照。d) 给药途径:给药途径与临床拟用途径一致。如采用不同的给药途径,应说明理由。e) 剂量或浓度药物不良反应 在体研究:在体的一般药理学研究应尽量确定不良作用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如:不良反应的发作和反应时间),至少应设三个剂量组。低剂量组应相当于主要药效学的有效剂量,高剂量应高于主要药效学的高剂量,以不产生严重毒性反应为限。离体研究:离体研究应尽量确定受试物的量效关系。受试物的上限浓度尽可能不影响试验系统的理化性质和其他影响评价的特殊因素。f) 给药次数和测量时间:一般应采用单次给药。如果受试药物的药理作用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才出现,或者多次给药非临床研究和临床试验结果出现安全性问题时,应根据这些作用合理设计一般药理学研究的给药次数。应根据受试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特性,选择检测一般药理学参数的时间点。g) 观察指标:根据组织系统与生命功能的重要性,可选用相关组织系统进行一般药理学研究。一般药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受试物对生命功能的影响。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系统,临床前一般药理学试验必须完成对这些系统的一般观察。当其他非临床试验及临床试验中观察到或推测到对人和动物可能产生某些不良反应时,应进一步追加对前面重要系统的深入研究或对其他组织系统的研究,并在申请生产许可之前完成。h) 结果及分析:应根据详细的试验记录,对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统计分析,说明具体的统计方法和选择理由,同时应注意对个体试验结果的评价。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受试物的一般药理作用,结合其他的安全性试验、有效性试验及质量可控性试验结果,权衡利弊,分析受试物的开发前景。
我是搞药的,知道很多这方面的药,可还真没数过,你问的也够绝的了,我想大概好象就10种药,有金银花(双花),连翘,蒲公英,大青叶,牛黄,鱼腥草,射干,白头翁,败酱草,板蓝根.你说的是清热解毒吧,不知道你是不是本专业的,清热药有很多种,有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解毒.还有清虚热的药 ,晕,楼上的又是复制粘贴,你说的那个石膏是清热泻火药,黄芩是清热燥湿药.你说的有很多都不对,不明白就不要瞎答,人家是要写论文的,这要是写出去,丢死人了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常用药有黄连、黄芩、黄柏、石膏、连翘、板蓝根、蒲公英等清热药主要用治温热病高热烦渴、湿热泻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里热证。 由于发病原因不一,病情变化不同,患者体质有异,故里热证有热在气分、血分之分,有实热、虚热之别。根据清热药的功效及其主治证的差异,可将其分为五类: 清热泻火药:功能清气分热,主治气分实热证。 清热燥湿药:性偏苦燥清泄,功能清热燥湿,主治湿热泻痢、黄疸等证。 清热凉血药:主入血分,功能清血分热,主治血分实热证。 清热解毒药:功能清热解毒,主治热毒炽盛之痈肿疮疡等证。 清虚热药:功能清虚热、退骨蒸,主治热邪伤阴、阴虚发热。 使用清热药时,应辨明热证的虚实。实热证有气分热、营血分热及气血两燔之别,应分别予以清热泻火、清营凉血、气血两清;虚热证又有邪热伤阴、阴虚发热及肝肾阴虚、阴虚内热之异,则须清热养阴透热或滋阴凉血除蒸。 若里热兼有表证,治宜先解表后清里,或配解表药用,以达到表里双解;若里热兼积滞,宜配通里泻下药用。 本类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热证伤阴或阴虚患者慎用;清热药禁用于阴盛格阳或真寒假热之证。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清热药一般具有抗病原微生物和解热作用;部分药物有增强机体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功能、抗肿瘤、抗变态反应及镇静、降血压等作用。 1.金银花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1)疮痈疖肿。(2)外感风热或温热病初起,发热而微恶风寒者。(3)热毒泻痢,下痢脓血。 2.连翘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心、胆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 [应用](1)热毒蕴结所致的各种疮毒痈肿或瘰疬结核。有“疮家圣药”之称。(2)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口渴。连翘心长于清心泻火,常与犀角、莲子心配伍,如清宫汤。 [鉴别用药]金银花与连翘 3.蒲公英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 [应用](1)热毒痈肿疮疡及内痈。(2)湿热黄疸及小便淋沥涩痛。 4.大青叶 [性味归经]苦、咸,大寒。归心、肺、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应用](1)温热病热毒入于血分之发斑、神昏、壮热、烦躁。(2)血热毒盛之丹毒、口疮、咽喉肿痛。 5.牛黄 [性味归经]苦,凉。归肝、心经。 [功效]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 [应用](1)温热病及小儿惊风,壮热神昏,痉挛抽搐。(2)温热病热入心包或中风、惊风、癫痫等。(3)热毒郁结所致的咽喉肿痛、溃烂、口舌生疮、痈疽疔毒。多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研细末敷患处。孕妇慎用,非实热证不宜使用。 6.鱼腥草 [性味归经]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应用](1)肺痈咳吐脓血及肺热咳嗽痰稠。(2)热毒疮疡。(3)热淋小便涩痛。 7.射干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应用](1)咽喉肿痛,兼有热痰壅盛者。(2)痰盛之咳喘。孕妇忌用或慎用。 8.白头翁 [性味归经]苦,寒。归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应用]湿热泻痢、热毒泻痢之发热、腹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者,为治痢要药。 9.板蓝根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应用]温热病发热、头痛、喉痛,或发斑疹以及痄腮、痈肿疮毒等多种热炽毒盛之证。 10.青黛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应用](1)热毒发斑及血热妄行的吐血、咯血、衄血。(2)小儿惊风,发热、痉挛。(3)热咳气急痰稠。(4)痄腮肿痛及热毒痈疮。散剂冲服或作丸服,外用干敷或调敷患部。 11.土茯苓 [功效]解毒,除湿,利关节。 [应用](1)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而致肢体拘挛者。(2)火毒痈疖、热淋尿赤涩痛。 12.鸦胆子 [功效]清热解毒,截疟治痢,腐蚀赘疣。治疟疾,每次10—15粒;治痢,每次10-30粒。味极苦,不宜入汤剂,可装入胶囊或桂圆肉包裹吞服。本品对胃肠道及肝肾均有损害,不宜多用久用;胃肠出血及肝肾病患者应忌用或慎用。
清热解毒的中药(转载)和合寰宇收录于2010-05-13阅读数:公众公开原文来源 tags:医疗 我也要收藏 常用的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 1、板蓝根:为十字花科大青叶。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功能为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适用于流感脑炎、乙型脑炎、肺炎、疱疹等。板蓝根有显著的抗病毒作用。临床上用板蓝根煎剂口服或肌肉注射,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有显著疗效。对急慢性肝炎也能缓解症状,促进肝功能改善。板蓝根还被用来治疗病毒性皮肤病,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玫瑰糠疹,扁平疣等。但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2、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果实,内含挥发油,连翘酚,黄酮甙,生物碱等。药理试验表明:连翘有广谱抗菌作用,所含连翘酚是抑菌的主要成分。连翘还有抗炎、利尿和强心的作用。黄酮甙能增强毛细血管的致密度,因而连翘对毛细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皮下溢血等均有止血作用。 3、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清热,解毒,适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疮、痈、疖肿等热毒壅盛之症。对流感病毒和多种致病菌、皮肤真菌都有抑制作用。虚寒泄泻及疮流清脓无热毒者不宜用。 4、地骨皮:为茄科枸杞属植物枸杞的根皮,其性寒,味甘、淡。功能为凉血、清泻肺热,适用于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血热妄行的吐血、痈肿恶疮以及肺结核和高血压等症。地骨皮煎剂可使血糖降低,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抗脂肪肝的作用。 5、玄参:玄参科植物玄参和北玄参的根,含玄参素,环烯醚萜甙类;还含挥发油、生物碱等;药理试验证明、玄参水浸液,醇浸液和煎剂都有降低血压的作用;玄参还有扩张血管和强心作用;多种玄参屑植物的侵剂都有镇表和抗惊厥作用。 6、决明子:为豆科植物炖叶决明或决明的种子,内含蒽酯及蒽醌甙,决明素及维生素A等,药理试验证明:决明子有降低血压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有抗多种致病菌和软便泻下的作用。 7、牡丹皮:为毛茛科芍药属植物牡丹的根皮,含牡丹酚,牡丹酚甙,挥发油和植物甾醇等。药理试验证明:牡丹皮有降低血压作用;有镇痛、镇静、抗炎和解热作用;对多种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中医认为,其性凉,味苦、辛,功能清热,凉血、和血、清瘀,适用于热人血分,发斑、惊痛、吐血、痈疡,跌打损伤等症。 8、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茎,含多种皂甙及皂甙之,此外还含有两种黄酮类成分、芒果甙等。试验证明:知母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潮热均有明显疗效。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适用于肺热咳喘或阴虚咳嗽,烦热消渴,骨蒸劳热,小便不利,大便燥结等症。 9、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花卉或全草,内含三萜皂甙及其甙元齐墩果酸,挥发油及维生素,氯化钾等;药理研究证明:夏枯草的全草均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其煎剂对某些常见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多种致病菌亦有抑制作用。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辛,功能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适用于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目珠疼痛,羞明流泪、头痛、眩晕等;用于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疠,瘿瘤等。 10、栀子:为茜草科植物山栀的果实,含多种苦味素甙,还含甘露醇,熊果酸等,栀子有利胆作用,或使胆汁分泌增加;同时栀子有降温,镇静,镇痛和抗惊厥作用;还有抗微生物作用,对多种致病菌及多种皮肤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功能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适用于热病虚烦不眠、黄疸、目赤、衄血、热毒疮疡等症。 11、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带根全草,含蒲公英甾醇、胆碱、菊糖和果酸等;其煎剂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又有保肝、利胆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适用于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肩挑腺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等。 12、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地下茎,内含薏苡素,天门冬酰胺等。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适用于热病伤津、烦热口渴、胃热呕吐、噎膈、反胃以及治疗肺热咳嗽、肺痈等。?清热解毒药品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类药物,具有极强的投资价值,也是不少招商公司的主打产品,而不少朋友其实对于清热解毒药品的了解并不多,那么,呢?下面就让专家给我们详细的分析下吧。由于发病原因不一,病情变化不同,患者体质有异,故里热证有热在气分、血分之分,有实热、虚热之别。根据清热药的功效及其主治证的差异,可将其分为五类:1、清热泻火药功能清气分热,主治气分实热证。2、清热燥湿药性偏苦燥清泄,功能清热燥湿,主治湿热泻痢、黄疸等证。3、清热凉血药主入血分,功能清血分热,主治血分实热证。4、清热解毒药功能清热解毒,主治热毒炽盛之痈肿疮疡等证。5、清虚热药功能清虚热、退骨蒸,主治热邪伤阴、阴虚发热。以上就是的相关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条,bcde第二条,ace第三条,acde第四条,abcd看来你第三条选对了abcde ace abcde abcd 100分标准答案:1、ABCDE ;2、ACE; 3、 ABCDE;4、ABCDabcde ace abcde abcd
乖乖,这几个可以吧,呵呵,你自己打开看看吧!1、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猪肉中的莱克多巴胺[药学专业]/soft/sort01/Information-210.html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猪肉中的莱克多巴胺[药学专业]中文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测定猪肉中莱克多巴胺的方法。 方法:通过液液分配和固相萃取提取、净化猪肉中添加的莱克多巴胺液相,进行LC-MS分析(选择多...2、藏药四臣浸膏对大白鼠的抗炎药效学研究[药学专业]/soft/sort01/Information-209.html藏药四臣浸膏对大白鼠的抗炎药效学研究[药学专业]中文摘要目的:通过现代药理学实验方法,观察藏药四臣浸膏的抗炎药效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抗炎实验法对纽扣致大白鼠肉芽肿及蛋清致大白鼠动物模型肿胀作用研究。结论:藏...3、止咳藏药复方浸膏的药效学研究[药学专业]/soft/sort01/Information-208.html止咳藏药复方浸膏的药效学研究[药学专业]中文摘要目的:通过现代药理学实验方法,对止咳藏药复方浸膏的抗炎作用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抗炎实验法对止咳藏药复方浸膏进行抗炎药效的研究。结论:止咳藏药复方浸膏在10、5、3g生药/kg剂量下对...
参考资料:
You can read yourself./medications/article.htm别傻了 写一篇论文100分 别说100分了 现实生活中貌似听说几百块呢劳心劳力的 药理学 论文 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