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后汉书参考文献格式与参考文献怎么标注格式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1、请问研究汉唐历史,有什么参考文献资料?

汉代:史记(汉武帝以前)、汉书(西汉)、后汉书(东汉),唐代:资治通鉴(战国至唐末)、 新唐书、旧唐书追问

你知道历史在大学有啥分支吗??追答

我是学理的,你百度下呗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后汉书史记再不济就是 汉朝那些事

2、黄昌的参考文献

《后汉书·黄昌传》 原文 黄昌字圣真,会稽余姚人也。本出孤微。居近学官,数见诸生修庠序之礼,因好之,遂就经学。又晓习文法,仕郡为决曹。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辟从事。后拜宛令,政尚严猛,好发奸伏。人有盗其车盖者,昌初无所言,后乃密遣亲客至门下贼曹家掩取得之,悉收其家,一时杀戮。大姓战惧,皆称神明。朝廷举能,迁蜀郡太守。称太守李根年老悖政,百姓侵冤。及昌到,吏人讼者七百余人,悉为断理,莫不得所。密捕盗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无有遗脱。宿恶大奸,皆奔走它境。初,昌为州书佐,其妇归宁于家,遇贼被获,遂流转入蜀为人妻。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对曰:“妾本会稽余姚戴次公女:州书佐黄昌妻也。妾尝归家,为贼所略,遂至于此。”昌惊,呼前谓曰:“何以识黄昌邪?”对曰:“昌左足心有黑子,常自言当为二千石。”昌乃出足示之。因相持悲泣,还为夫妇。视事四年,征,再迁陈相。县人彭氏旧豪纵,造起大舍,高楼临道。昌每出行县,彭氏妇人辄升楼而现。昌不喜,遂敕收付狱,案杀之。又迁为河内太守,又再迁颖川太守。永和五年,征拜将作大匠。汉安元年,进补大司农,左转太中大夫。卒于官参考译文:黄昌字圣真,会稽余姚人。出身寒微,居住的地方靠近学校,多次见到儒生们在校学习行礼,因此喜爱学问,学习经学。他又懂得法律文案,因此在郡中任决曹。当时州刺史巡行所属部域,见到黄昌,很赏识他,就征召他为从事。后来黄昌担任宛令,处理政事严厉凶猛,喜欢揭发奸邪。有人偷了黄昌的车盖,黄昌开始并不声张,后来才秘密派出亲信到他部下贼曹的家里,并突然找到赃物,于是把贼曹一家悉数收捕,同时杀死。大姓们见此吓得发抖,都称黄昌神明;朝廷提拔有才能的官员黄昌升为蜀郡太守。前任太守李根年老,为政糊涂,百姓多被侵害蒙冤。等到黄昌到任,吏胥百姓前来诉讼的达七百多人,黄昌都给予判断处理,无不合理。他暗中拘捕了一个盗匪的首领,逼使那盗首交代各县中强暴的人的姓名和住处,于是派人分头捕捉,无一漏网。以前的奸恶之人,都逃亡到其他郡境。当初,黄昌担任州书佐的时候,他妻子回娘家,遇到盗贼被劫走,因此流转到蜀地成了别人的妻子。她儿子犯案,她就到黄昌那里投案责备自己。黄昌怀疑犯人的母亲不像蜀人,就问她原因。她回答说:“我本是会稽姚戴次公的女儿,州书佐黄昌的妻子。我曾因为回家,被强盗掳掠,于是流落到这里。”黄昌大惊,叫她上前并说到:“怎样识别黄昌呢?”她回答说:“黄昌左脚心有黑痣,常自称当官至二千石。”黄昌于是伸出脚来给她看。两人因此相抱痛哭,仍旧结为夫妇。黄昌在职四年,被征召,再迁为陈相。县里人彭氏原来骄横放纵,在大路边建造高楼。黄昌每次出行巡视县境,彭家的妇女就登楼去看他。黄昌很不高兴,就下令收捕入狱,治罪杀了她们。又升为河内太守,再转为颍川太守。永和五年,被征召担任将作大匠。汉安元年,升为大司农,又贬为太中大夫,死于任上。

3、跪求《后汉书(下) 》PDF格式网盘资源

《后汉书(下)》百度网盘免费下载

链接: /s/1kJm3XksXvt_Qe8VEAf8hFA

提取码:TIJJ

4、急求一篇关于汉书的论文

试论《汉书》的文学个性潘定武(黄山学院文学院,安徽黄山 245041)摘要:自历史散文的进程观,《汉书》在文学史上与《史记》同样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汉书》具有严谨有度而又曲折多变的结构,其语言典则而不乏灵动,情感虽内敛而仍然丰富,其刻画人物,每于细微处显精神。《汉书》在叙事体例、叙事内容及语言锤炼方面更为精当。与《史记》雄放酣畅的风格不同,《汉书》整体上呈现一种在严格法度之下具有的从容娴雅之美。关键词:历史散文;《汉书》;文学个性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794(2008)02-0004-03作者简介:潘定武(1967-),男,安徽舒城人,讲师,博士,黄山学院文学院。《汉书》作为《史记》之后又一部杰出的史著,在史学上的创新之功和文化上的巨大意义有目共睹。自先秦两汉历史散文的进程观之,《汉书》在文学史上同样具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然而,对《汉书》的文学评价在当代总体显得低调,文学研究目前仍基本局限于少数名篇,整体性架构相对缺乏,其根本原因在于对《汉书》的文学成就尤其是文学个性认识不足。从《春秋》到《史记》,历史散文多不同程度地显示了各自的文学个性,有着各自不可抹煞的文学价值,《史记》尤具有无法重复性。因而,恰如诗歌在唐代取得极盛而宋诗不得不另辟蹊径一样,《汉书》只有以其不同于《史记》的面目出现方才有其独立的文学与审美价值。人们对宋诗的认识在经历了一系列曲折之后,以新的眼光的审视与评判,终于肯定其艺术上虽稍逊于唐诗而仍可与唐诗双峰并峙。同样可以相信,当我们以不同于鉴赏《史记》的眼光来品评《汉书》时,也会看到《史》、《汉》在历史散文上的双峰并峙。对《汉书》独特的文学个性,下面试从六个方面予以概述。一、结构于严整中见通达因草创所致,加之司马迁本人多浪漫情怀,《史记》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7sk308) 收稿日期:2007-03-05-4结构虽宏伟而史体时有疏漏。班固经过精心调理,使《汉书》的形式更加整齐,体制更加严密。当然,这也正是《汉书》被人批评为谨固以至板滞的原因。其实,《汉书》的整体结构是严整有度而又通达圆融。《汉书》以高祖创汉始,以王莽覆汉终,且《高祖纪》和《王莽传》无疑正是班固最为着力的两篇。《高帝纪》写得严正雍穆,最能体现天汉气象;《王莽传》则“为全书中第一巨篇,亦为全书中第一变体”[1](《汉书评议》,P258),其体例集本纪与列传为一身,结构宏大而脉络清晰,传末结以“天下悉归汉”一语一锤定音,不但为一传总结,而且也使全书首尾圆融。通观全书,结构上整饬有度而又不乏通达变化。就单篇来看,《王莽传》洋洋四万言,而以“以诈立心”贯串始终,分言之,又以“外交英俊”、“内事诸父”、“匿情求名”三方面写其“诈”;—自欺以“欺人—— 欺人————自欺”一脉承之,全文结构收放自如。《汉书》中,如《王莽传》一样结构既谨严明晰而又曲折有致者并不少见。《东方朔传》曾被刘知几批评为“委琐烦碎,不类诸篇”[2](卷 16《杂说上》),然东方朔实为西汉“滑稽之雄”,班固此文也别具风韵。传中所叙诸事,无不理正而语谐,作者将东方朔左右圣主、吞吐古今的滑稽才能置于武帝政治的大背景中多方刻画,无疑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而绝无委琐烦碎之嫌。通篇结构行文奇正相生,堪称《汉书》人物传记之别调。二、叙事于平实中生姿与司马迁相比,班固更具有严谨笃实的个性,创作上追求一种稳重平实的风格。《汉书》叙事追求的是一种典正无华的风格,无论写人述事,都不以铺张扬厉、跌宕雄肆见长,然而,班固的文学才华仍能充分地表现于创作之中,与《史记》相比,《汉书》叙事虽总体平实而仍不乏多姿多彩。《张禹传》只是闲闲道来,但因精选材料,善用白描对比,无限意蕴寓于平淡之中。尤其是张禹分别接待彭宣、戴崇及为幼子求官二节,前一节寥寥数语就典型地刻画出一个官场两面人的形象,而补缀以“及两人闻知,各自得也”,意味更加深长。后一节写张禹趁成帝前来问病之机为其幼子求官,仅“禹数视其小子”一语,就将其身居高位而心底龌龊的实质揭露无疑。《孙宝传》则善于在复杂矛盾中刻画人物,特别是写侯文一段,于极复杂的人情关系之中,将孙宝、侯文、杜稚季均刻画得有声有色。三、写人于细微处见风神《汉书》重点描写人物在百人以上,其中多数个性较为鲜明,不少已成为典型的人物形象。班固同样注意以代表性的事件、在复杂矛盾中表现人物个性,然与《史记》相比,《汉书》叙事不但风格平实,而且更善于叙写琐碎之事,往往捕捉看似微不足道的细事。《汉书》细腻的笔触往往直达人物的灵魂深处,具有传神入画之功。《孔光传》写有人向孔光探问宫中树木如何,而孔光竟以他语答之。表现孔光守法不泄,可谓即小见大,平中见奇。《霍光传》写霍光为人,仅写其日常行止,见之以细微之事,且只有“止进有常处”、“不失尺寸”数字,然而,霍光的端正不苟已有充分表现;又写霍光谒见宣帝,仅以“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一语,就尽现宣帝对霍光的畏忌之深,也为霍氏家族的诛夷作了暗伏。《王莽传》写王莽成名前的曲己邀誉,也是通过其妻布衣迎客这件小事来展现的。尤为精彩的是《外戚传》叙写史皇孙王夫人外家母女相失复相得之经过,将琐琐小事叙述得历历如画,而小人物命运之凄惨与作者无言的感慨也就蕴含其中。四、语言之亦雅亦俗对《汉书》语言工雅精练的特点,古人颇多称道,如刘知几赞其“言皆精炼,事甚该密” [2](卷 1《六家》);刘熙载则许其“尔雅深厚” [3](《文概》,P15)。现当代以来,多数学者则评价较低,甚至完全否定其语言成就。或认为 “《汉书》喜用古字,崇尚藻饰,倾于排偶,文辞艰深” [4](P162),或称“在语言上,《汉书》也不如《史记》自然流利,骈化和雕琢的辞句很多,风格陷于平板沉滞” [5](P162)。诚然,《汉书》语言不及《史记》口语化,但绝非一味雕琢与追求雅化。受时代风气和作者个性影响的《汉书》,风格严谨醇厚,写人叙事往往以白描见长,语言尔雅而不艰深,句式多整散结合,且大量引用俗语民谚等口语材料,以增加其语言的生动风趣性,整体上可谓雅俗兼得,而很少有板滞之嫌。五、情感之内敛而丰富班固在作史时也是伴随着复杂的情感以至矛盾的心态的,由于政治的高压和班固自身个性的醇谨,形成了《汉书》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除了个别篇章,如《王莽传》情感表露直接鲜明外,总体而言,显得相对平和内敛,与《史记》的激烈外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论者因此批评班固在著史时不甚动情,甚至贬《汉书》为历史的帐单,这无疑是极为片面的观点。在《汉书》之中,班固内敛而丰富的情感可谓充溢各篇,几乎表现于每个重要的历史人物身上。对于苏武,班固怀有极大的崇扬心情,但《苏武传》中,除末尾论赞引孔子“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之语以直接赞颂外,其余均是通过对苏武自身言行的刻写和与卫律、张胜、李陵等的对比中表现人物并将丰富的情感寓于其中的。通读《苏武传》,使我们不但感受到苏武人格的伟大,而且也感受到作者对爱国主义精神的颂扬以及班固自身的爱国思想。而与苏武形成对照的李陵,班固对其抱则有相当复杂的感情,《李陵传》中,作者既通过客观的叙述,将李陵与匈奴之战的险恶环境以及李陵抗敌的壮烈生动展现出来,又对其兵败而未能杀身成仁表示了极大的遗憾,然而,无论是作者对李陵的同情,还是对他的批判,在传记中都没有直接的流露,只是《汉书》这种内敛的情感表达方式丝毫也不影响我们对其丰富含义的理解。六、娴雅蕴藉的美学风格与雄肆豪放的《史记》相比,《汉书》的美学风格则是娴雅蕴藉,同时在典重之中又不乏灵动之美。《汉书》典重含蓄的特点是与时代风气以及班固严谨的作史态度密切相关的,东汉前期士风儒雅厚重,影响到文风也以醇厚相尚。作为严肃的史家,班固更是本着切于世用的原则,努力客观地展示西汉一代兴衰成败的历史画卷,以垂鉴当世。《汉书》对《史记》文字的改造尽管受到种种批评,但从史学角度观之,不能不说要较《史记》更加严谨。其语言较《史记》为雅洁,其情感较《史记》为含蓄,特有一种文质彬彬之美。如果说《史记》以夺人的气势胜,《汉书》则以沉稳的风度胜。 -5《汉书》在典则之中不时散发出灵动的韵味,自臻其特殊的妙境。林纾曾评论 “《汉书》叙事,较《史记》稍见繁细,然其风趣之妙,悉本天然”,又称 “《汉书》中之情韵,虽偶然涉笔,亦断非他史所及” [6](《应知八则》),并非虚誉。无可否认,《史记》以其巨大的文学成就而令后世历史散文难以追模,更无法超越,就总体文学成就而言,《汉书》实逊于《史记》。然而,《汉书》独到的文学价值不在对《史记》的模仿与步趋,而在体现时代(下转第 14页)(上接第 5页)与个性特色的创新。文学发展与时代风气实不可分,时运交移,文学风貌也会随之而变。对于“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论断,人们往往只对其作宏观方面的理解,其实,从相对微观的角度来看,也应当如此。如以汉代文学为例,西汉后期文学不同于西汉前期,东汉晚期文学也不同于东汉早期。评判不同时期的文学,应当有历史、辨证的眼光,而不便揆之以简单划一的标准。就总体风貌观,《史记》如浪漫热情之少年,《汉书》如成熟有味之中年;《史记》如挥毫泼墨之写意,《汉书》如精雕细刻之工笔。《史记》如龙门黄河,恣肆腾跃,束缚不住;《汉书》如石雕卧虎,内敛沉静,活力深藏。二书可谓各逞其能,各具特色,各臻其妙,相对于《史记》的纵横疏宕与浪漫奔放,《汉书》最突出的文学个性则是典雅雍容、平整精密,同时又不乏多样的风格。内敛而不滞重,沉静而有活力,谨严之法度凸现,感情之波澜深藏,《汉书》可以当之。而《汉书》文学成就的取得是在东汉经术与谶纬笼罩的氛围之中,在严格的法度制约之下,较之《史记》,更加难能可贵。历来虽注意到《史》、《汉》创作背景及马、班个人等因素的不同,却又往往无视《汉书》历史散文的独立性,这无疑是研究《汉书》文学的最大误区。撇开这一误区的干扰,我们就会看到《汉书》之中自有一片独具特色的文学新天地。 [参考文献 ] [1]李景星 长沙:岳麓书社, 1986浦起龙通释 上海:上海书店, 1988艺概 [M] [4]北京大学中文系 1955级集体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中国文学史稿 [M] [6]林纾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情有人买他的(醉翁亭记)稿,初说'徐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 徐皆山也',五字而已htm  史记  史记  《史记》约成书于前104年至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著作而已。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著录这部书时,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后人则又简化成“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久而久之,人们根据“太史公记”而省略成《史记》。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略于先秦,详于秦汉,所述秦商鞅变法至汉武帝晚年的历史,约占全书篇幅的五分之三左右。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书籍名称:左传

书籍格式:epub

豆瓣评分:8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opener">/view/290f3d0c581b6bd97f19eaee2 署 名: 标题下面要署名,即写姓名、年级、班级。 133 题目 应以简炼,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 2 背景介绍应简明,扼要,切题,背景介绍一般包括一部分重要的文献小结 3这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地点 时间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的选择(抽样方法),样本量的估计 调查方法:定性,定量 质量控制 4 结果和讨论分几节来完成 描述: 描述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 描述调查人群的人口社会学特征, 描述调查事物的特征 对比: 历史对比 他人研究对比 本调查中不同特征人群对比 4要紧紧围绕结果,以及可能有争议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 与他人结果相矛盾的地方,讨论发生的原因和理论依据 5 文字结构应该准确,完整,精练,高度概括文章的主要目的和结果 参考文献 列出主要理论依据和方法,以及有争议的论据 7所见所闻,所想所思我觉得,细腻,真实,稍稍的情节搭配是最好的说具体点 给你写一个

9、论文引用百度百科的资料怎么标注

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当引用材料的。百度百科属于一种知识类介绍,或者是一种词条名词或者人物的解释。其本身是没有什么学术价值的,也不属于学术论文,因此不建议引用。

参考文献格式为:〔序号〕+著作作者+篇名或书名等+参考文献的类型+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

引用别人的毕业论文的标注格式为(毕业论文类型为学位论文〔D〕):〔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举例如:〔11〕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1-7。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如何标注取决于你所引用的种类,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1、如果是期刊类引用的话,标注格式为:[序号]作者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如果是研究报告引用的话,标注格式为:[序号]作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3、如果是专著类引用的话,标注格式为:[序号]作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4、如果是论文集引用的话,标注格式为:[序号]作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5、如果是学位论文引用的话,标注格式为:[序号]作者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6、如果是报纸类引用的话,标注格式为:[序号]作者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7、如果是条例引用的话,标注格式为:[序号]颁布单位发布日期。

8、如果是译著引用的话,标注格式为:[序号]原著作者译者,译题目[EB]/[OL]时间如果引自于百度百科,那么格式是:【注释序号】百度百科“某某”词条[EB]/[OL]时间(你访问的时间)但是,个人建议正规论文最好不引用百度百科词条,维基网站,具有群众基础但从学术角度缺乏权威性。1接着勾选“尾注”,选择“编号格式”。3.最后再点击“插入”即可。



后汉书 参考文献 格式

上一篇:语文议论文素材激励与语文议论文素材积累
下一篇:隔代教育论文百度学术与幼儿园隔代教育论文